减少肾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

减少肾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

一、减少肾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梁荔燕,李传圣,初静,张振宇,刘凌云[1](2021)在《第三次腹腔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文中研究指明同种异体肾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法[1]。但我国移植肾脏10年存活率为40%左右,患者肾移植功能丧失后将再度恢复透析,等待寻求再次肾移植,再次肾移植移植肾脏存活率要低于首次肾移植[2-3]。本次为第3次肾移植,第3次肾移植需经历双侧髂窝2次植肾,手术风险大[4]。且随着移植次数的增加,前两次的肾移植有可能使致敏受体产生高抗体,患者发生感染、排异反应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长[5],其存活率总体上也要低于初次移植。

李哲[2](2021)在《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利用Meta分析得出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2.根据Meta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收集病历资料,通过病历资料建立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警模型。方法:1.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 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关于神经外科患者CAUTI危险因素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纳入评分≥7星的文献,采用Stata16.0和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危险因素。2.根据得出的危险因素,选取2018年3月1日—2020年4月30日山西省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警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0篇文献,55086例研究对象,共14项危险因素,其中9项危险因素是两篇及以上的文献统计出来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OR=1.98,95%CI(1.99~2.28),P<0.01]、女性[OR=2.13,95%CI(1.99~2.28),P<0.01]、急诊入院[OR=1.76,95%CI(1.63~1.90),P<0.01]、意识障碍[OR=3.29,95%CI(2.20~4.93),P<0.01]、糖尿病[OR=2.74,95%CI(2.30~3.25),P<0.01]、电解质紊乱[OR=2.09,95%CI(1.92~2.28),P<0.01]、肺部并发症[OR=1.63,95%CI(1.09~2.43),P<0.01]、导尿管留置时间≥7d[OR=14.43,95%CI(6.84~30.44),P<0.01]及住院时间≥10d[OR=1.08,95%CI(1.07~1.10),P<0.01],其中5项仅在单个文献中被提及,没有进行Meta数据整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1.768,95%CI(1.108~2.382),P=0.04]、抗生素使用时间≥7天[OR=1.297,95%CI(1.7~16.8),P<0.001]、入住ICU[OR=11.15,95%CI(6.86~18.14),P<0.001]、低蛋白血症[OR=1.84,95%CI(2.18~3.83),P<0.01]及D-二聚体[OR=1.403,95%CI(1.003~1.961),P=0.043]。2.根据Meta分析纳入的14项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8项危险因素:女性(OR=7.605)、年龄≥60岁(OR=2.250)、糖尿病(OR=7.066)、急诊入院(OR=0.240)、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4.379)、意识障碍(OR=6.871)、入住ICU(OR=9.244)及D-二聚体(OR=1.001)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由大到小排序建立回归方程为:Y=-6.354+2.224×X1+2.029×X2+1.955×X3+1.927×X4+1.477×X5+0.811×X6+0.001×X7-1.428×X8,此概率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0.877~0.943),p<0.001,灵敏度为:78.38%,特异度为:90.71%,约登指数为0.691。结论:1.Meta分析得出:年龄≥60岁、女性、急诊入院、意识障碍、糖尿病、电解质紊乱、肺部并发症、导尿管留置时间≥7d及住院时间≥10d是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时间≥7d、入住ICU、低蛋白血症及D-二聚体5项危险因素仅在一篇文献被提及。2.基于Meta分析建立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预警模型,更具有科学性,该概率预警模型对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早期预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杜鹃[3](2021)在《CD26阳性外泌体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1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以肾滤过功能快速丧失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尿素氮、肌酐等代谢产物的蓄积和/或尿量的减少,其病理特点主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研究发现住院患者的发生率约为2-21%,其在社区医院发病率约为2%,而在大型医院发病率可达20%,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AKI导致死亡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增加。总之,AKI给公共卫生及社会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传统与新发现的肾病生物学标志物,如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GAL、KIM-1及TIMP2-IGFBP7乘积等,可协助进行AKI的预测和诊断。但它们都仅仅指向预测肾功能降低或肾损伤的发生,缺乏预测肾功能恢复的能力。患者肾损伤的持续时间及肾功能转归可显着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因此,早期预测、识别患者的恢复表型,及早干预,促进肾功能早期恢复、改变恢复表型,或能显着改善AKI患者的预后。在预测肾功能恢复的生物学标志物方面,存在较大空白。目前临床亟需理想的生物标志物预测AKI肾功能的转归。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nm的微小囊泡,其中包含完整的膜蛋白(尤其是糖蛋白)、外周膜蛋白、胞质、核蛋白以及细胞内组分,如miRNA,mRNA和代谢产物。同时外泌体通过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与靶细胞膜的附着/融合或被受体细胞内化,来进行细胞间通讯以及蛋白质和核酸的细胞间交换,从而发挥细胞间信使的作用,参与增殖、凋亡、免疫、凝血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尿液外泌体主要起源于肾单位管腔和泌尿道内衬的细胞,循环外泌体难以穿过肾小球滤过膜。多项研究发现,尿液外泌体RNA,miRNA和蛋白质可以较尿液其他生化成分更早的反映肾脏疾病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尿液外泌体有望成为一种有效且非侵入性的肾脏疾病生物标记物。同时,临床前研究提示外源性外泌体可减轻AKI肾脏损伤,促进修复,提示外泌体可能直接参与肾脏损伤与修复过程。因此,较其他尿液中的分子,外泌体更及时、更直接地体现肾脏细胞的病理生理状态,在预测预后方面更具有优势。CD26,又称为二肽基肽酶 Ⅳ(Dipeptidyl-peptidase 4,DPP4),是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可以裂解多种底物的N端二肽基,包括神经肽、肽激素、血管活性肽、趋化因子以及一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另外CD26是多功能蛋白,除蛋白水解作用外,以多种方式发挥多种促增殖、免疫和炎症调节等作用。但CD26在AKI中的作用仍待阐明。最近的一项蛋白组学研究发现,与其他尿液及血清蛋白相比,尿CD26在AKI后发生显着变化,推荐尿CD26,尤其尿细胞外囊泡的CD26,为AKI候选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多项尿液外泌体的组学研究也发现尿液外泌体富含CD26,主要由CD26表达极为丰富的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其他肾脏细胞所释放。尿液中外泌体结合CD26较尿液游离CD26更具有肾脏特异性,且已证实与外泌体结合是尿CD26的主要存在形式,因此,尿外泌体CD26可能对肾功能转归的预测更具有优势。综上,与AKI的早期预测相比,预测肾功能转归的生物标志物仍有较大空白,为临床所亟需。尿外泌体有可能成为新的肾损伤、肾功能转归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尿外泌体CD26能否作为AKI的预后标志物有待进一步研究。2目的(1)比较重症AKI患者与重症非AKI患者之间尿外泌体CD26水平的变化,探索尿外泌体CD26是否与AKI相关;(2)探讨尿外泌体CD26是否与AKI分期相关;(3)探讨尿外泌体CD26是否与90天内主要肾脏不良事件相关;(4)(4)探讨尿外泌体CD26是否与AKI肾功能恢复相关;(5)探讨尿外泌体CD26对AKI肾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3方法3.1研究设计该研究为单中心前瞻队列观察性研究。我们同时也收取了入住ICU的非AKI患者作为对照,首先比较两组间尿外泌体CD26表达的差异,以探讨尿外泌体CD26表达与AKI发生是否相关,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临床因素对尿外泌体CD26表达有无影响。在AKI患者中按CD26+尿外泌体比率分为CD26高表达和低表达组,首先通过双向比较研究尿外泌体CD26与AKI分期、住院死亡率的关系,继而用生存分析的方法比较尿外泌体CD26表达的高/低与90天内主要肾脏不良事件(MAKE)的关系。其中MAKE包含3个成分,即死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及肾功能持续恶化,对3个终点和组合终点分别进行分析及检验。应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与28天内肾功能恢复的关系,并进一步应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进而在AKI存活者中对3个肾功能恢复终点(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及院内肾功能恢复)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验证尿外泌体CD26与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和院内肾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最后,在AKI存活者中检验尿外泌体CD26对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和院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并进行亚组分析。3.2研究对象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CU,符合AKI诊断的成年患者,构成研究队列。AKI的诊断按照2012 KIDIGO指南推荐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为:(1)无尿;(2)严重的尿路感染;(3)泌尿系结石或肿瘤;(4)既往应用CD26/DPP4抑制剂;(5)患者或法定代表人拒绝。对照组的患者通过连续筛查2017年1月-2017年3月入住ICU的不符合AKI诊断标准的成年重症患者。排除标准同AKI组。入选患者均按照2012 KIDIGO指南的推荐进行治疗。3.3临床资料的采集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采集患者的慢性病史及急性合并症;采集患者用药史;生命体征;采集入住ICU 24h内的Scr、尿量,及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等数值。计算入住ICU第一天的APACHEII评分及非肾脏APACHE II。3.4临床终点的定义及随访本研究定义的主要终点是90天主要肾脏不良事件(MAKE),包含:死亡、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和持续肾功能恶化(较入组时肌酐≥200%)。次要终点为肾功能恢复。肾功能恢复的定义为不再符合AKI和CKD的任何一条诊断标准。肾功能恢复终点包含:早期肾功能恢复(7天内),出院肾功能恢复(出院时处于肾功能恢复状态)和院内肾功能恢复(住院期间发生过肾功能恢复)。随访患者至90天,随访其存活与否,有无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及肌酐数值等。若发生以上事件,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以进行分析。3.5标本采集及保存入组患者在入住ICU的24小时内留取新鲜尿液15ml。常温下,以300g转速离心10min,弃沉渣,取上清,放入-80℃冰箱备用。3.6外泌体分离纯化通过差速超速离心法对尿液标本中的外泌体进行分离和纯化。3.7电镜观察外泌体显微结构样品前处理后,透射电镜观察AKI患者尿液外泌体的超微表征。3.8检测外泌体特征性蛋白利用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泌体特征性蛋白。3.9乳胶微球辅助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尿液外泌体中CD26醛/硫酸盐乳胶微球吸附分离提纯的尿液外泌体,荧光素标记的流式抗体孵育结合的乳胶微球,流式细胞仪检测CD26阳性的尿液外泌体的阳性率。3.10统计学方法对采集的临床资料及检验数据,连续变量用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描述,分类变量的描述为病例数(n)和百分比(%)。对于连续变量,采用Student’s t-test检验用于呈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Mann-Whitney检验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用于呈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对于分类变量,用Pearson’s chi-squared检验进行数据间的比较。首先对AKI组和对照组间进行CD26+尿外泌体比率进行比较,探讨在AKI发生时尿外泌体CD26表达是否发生改变。进而纳入所有患者,以CD26+尿外泌体比率为因变量,纳入临床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除外各临床因素对尿外泌体CD26表达的影响。为研究尿外泌体CD26与90天内MAKE及28天内肾功能恢复间的关系,我们应用类似生存分析KM曲线的方法,并对28天内肾功能恢复应用Cox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其独立影响因素。在AKI存活者中进行双向比较,按临床终点分类(早期肾功能恢复/早期肾功能未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未恢复,院内肾功能恢复/无院内肾功能恢复),比较两个结局间CD26+尿外泌体比率;分别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方法研究尿外泌体CD26与三个AKI肾功能恢复终点(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院内肾功能恢复)的关系。单因素分析将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与三个肾功能恢复终点分别进行单因素chi-squared检验,多因素分析分别以三个肾功能恢复终点为因变量,自变量纳入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和各临床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在AKI存活者中,通过制作ROC曲线,研究尿外泌体CD26对三个肾功能恢复终点的预测能力,并分亚组进行分析。以上分析,生存分析和ROC曲线应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分析,余统计过程均应用SPSS 17.0进行。4 结果4.1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成年患者,共入组AKI队列133人,非AKI对照组68人。4.2提取的外泌体形态与大小应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测量结果显示提取的尿液外泌体形态与大小符合文献报道的经典外泌体特征,不含细胞碎片、微粒等其他细胞成分,可以用于下一步检测。4.3提取的外泌体生物标志物Western blot与流式细胞检测术显示 CD63,CD81,GRP94,Calnexin,CD61以及TSG101在所提取的外泌体中表达丰富。4.4 AKI队列与对照组临床特征及尿外泌体CD26的比较基线特征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非肾脏APACHEII评分匹配。AKI组住院死亡率显着增高。两组间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AKI组CD26+尿外泌体比率显着低于对照组,6.4%(1.2%-22.0%)vs.23.9%,(6.6%-64.5%);p<0.001。4.5尿外泌体CD26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CD26+尿外泌体比率与非肾脏APACHE II评分、糖尿病、慢性肾病(CKD)及AKI呈负相关,与外科术后呈正相关,与余临床指标不相关。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仅AKI与CD26+尿外泌体比率独立相关adjusted β=-15.95(-23.60,-8.29),p<0.001。4.6尿外泌体CD26表达高/低两组间临床特点的比较以中位数为界值,定义CD26+尿外泌体比率≥6.4%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n=67),CD26+尿外泌体比率<6.4%为尿外泌体CD26低表达(n=66)。尿外泌体高表达和低表达组之间进行临床特点的比较,显示两组间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及非肾脏APACHE II评分相匹配。比较两组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死亡率无显着性差异。高表达组院内接受RRT比率显着低表达组(p=0.016),早期肾功能恢复、院内肾功能恢复显着高于低表达组(p<0.05),而出院肾功能恢复率无显着性差异。4.7尿外泌体CD26表达与AKI分期之间的关系尿外泌体CD26表达高/低两组间比较AKI 3个分期的构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84)。将CD26+尿外泌体比率作为连续变量,在AKI 3个分期间进行比较,两两比较各组无差异。因此,尿外泌体CD26与AKI的分期无显着性关系。提示,尿外泌体CD26表达与肾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4.8尿外泌体CD26表达与AKI患者预后的关系4.8.1尿外泌体CD26与MAKE 90的关系针对复合终点MAKE的组成成分逐一进行分析。为分析尿外泌体CD26与死亡终点的关系,首先在出院存活与死亡患者间比较CD26+尿外泌体比率无显着性差异。尿外泌体CD26表达高/低两组间比较住院死亡率无显着差异。最后在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间比较90天死亡率,Kaplan-Meier分析显示CD26高表达组与CD26低表达组90天死亡率无显着差异(p=0.907)。以上结果提示,尿外泌体CD26与近期死亡无关。对MAKE的另一成分——接受RRT治疗,与尿外泌体CD26的关系进行分析。CD26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院内应用RRT的比率显着降低(p=0.016)。KM分析显示,CD26高表达组90天内接受RRT比率显着低于低水平组(p=0.013)。提示,CD26高表达预示90天内RRT应用风险较低。对MAKE的最后一个成分——持续肾功能恶化进行分析。KM分析显示,90天内持续肾功能恶化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17)。对复合终点MAKE进行分析,CD26高表达组90天内MAKE的发生率显着低于CD26低表达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主要是RRT应用这一结局的影响。提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预示近期内MAKE发生风险较低,较好的肾脏相关预后。4.8.2尿外泌体CD26与肾功能恢复的关系4.8.2.1尿外泌体CD26与28天内肾功能恢复的关系Kaplan-Meier分析比较AKI患者尿外泌体CD26高/低表达组间28天内肾功能恢复发生率,结果显示高表达组28天内肾恢复率显着高于CD26低表达组(p<0.001)。进一步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尿外泌体CD26 表达水平进入方程(HR,1.90;95%CI,1.15-3.14;p=0.012)。结果提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可能促进AKI肾功能恢复。4.8.2.2 AKI存活者中尿外泌体CD26与肾功能恢复终点的关系AKI组81名存活者,依据3个肾功能结局进行分组,分别为早期肾功能恢复组/早期肾功能未恢复组、出院肾功能恢复组/出院肾功能未恢复组、院内恢复组/院内肾功能未恢复组,分别比较3组CD26+尿外泌体比率,显示各良好结局组CD26+尿外泌体比率均显着高于不良结局组(p<0.05)。在CD26表达高/低两组间比较肾功能早期恢复的差异,高表达组29(72.5%)例患者早期恢复,而低表达组仅有15(3 6.6%)例患者早期恢复,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早期肾功能恢复存在显着差异(OR=4.57,p=0.001)。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肾功能恢复与AKI分期及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独立相关(OR=4.67,p=0.007)。结果提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可能是促进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因素。在CD26高/低表达两组间比较肾功能出院恢复的差异,高表达组34(85.0%)名患者出院恢复,而低表达组有23(56.1%)名患者出院恢复,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出院肾功能恢复存在显着差异(OR=4.44,p=0.004)。以出院肾功能恢复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AKI分期和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OR=3.50,p=0.039)进入方程。结果提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可能是促进出院肾功能恢复的因素。在CD26表达高/低两组间比较院内肾功能恢复,高表达组35(87.5%)例患者院内肾功能恢复,低表达组有23(56.1%)例患者在院期间肾功能恢复,存在显着差异(OR=5.48,p=0.002)。以院内肾功能恢复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血管事件、AKI分期以及CD26表达水平(OR=4.66,p=0.019)进入方程。结果提示,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可能促进院内肾功能恢复。4.8.3尿外泌体CD26对肾功能恢复终点的预测价值CD26+尿外泌体比率在AKI存活者中分别预测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及院内肾功能恢复,经ROC方法检测仅对早期肾功能恢复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AUROC)为0.65(0.53-0.77),p=0.021。对于出院肾功能恢复和院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不能达到统计学意义。利用预测早期肾功能恢复的ROC曲线选取曲线上最佳截断值,为6.8%。利用该值计算尿外泌体CD26对3个肾功能恢复终点的预测能力,显示其对出院肾功能恢复和院内肾功能恢复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析显示,大于此截断值的患者其中90%的患者将在院期间发生肾功能恢复。提示,尿外泌体CD26对肾功能转归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在亚组中检测尿外泌体对3个肾功能恢复终点的预测能力。因为脓毒症是AKI最重要的病因,按是否合并脓毒症分类后,显示在非脓毒症相关AKI的患者中尿外泌体CD26的预测价值显着提高,预测早期肾功能恢复:AUROC=0.71,p=0.046;预测出院肾功能恢复:AUROC=0.79,p=0.009;预测院内肾功能恢复:AUROC=0.83,p=0.003。提示,在非脓毒症相关AKI患者,尿外泌体CD26对肾功能恢复有较强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5结论(1)尿外泌体CD26表达的降低与重症患者AKI的发生相关,但尿外泌体CD26表达水平与AKI肾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相关;(2)尿外泌体CD26与近期死亡率不相关,但尿外泌体CD26与90天内主要肾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预示着较低的90天内主要肾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3)尿外泌体CD26与肾功能恢复独立相关,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可预测AKI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及院内肾功能恢复。利用尿外泌体CD26早期预测肾功能转归,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以期能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1 研究背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住院患者尤其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除导致住院死亡率显着升高外,会导致长期死亡率升高和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增加,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目前对于AKI尚无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措施,仍为支持治疗。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其脂质双分子层携带来源细胞的蛋白及核酸的结构使其作为一种细胞间信使,通过与受体细胞结合,广泛参与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外泌体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标志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已发现数种外泌体蛋白及RNAs与AKI有关。晚近的几项研究发现,外源性的外泌体可减轻AKI肾脏损伤,促进肾功能恢复,但其作用机制及关键分子尚不清楚。论文I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KI患者尿外泌体CD26表达显着降低;而AKI患者队列内部,尿外泌体CD26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有更高的出院肾功能恢复率;经过校正性别、年龄、慢性合并症、急性病因、危重程度、AKI分期之后,尿外泌体CD26与早期肾功能恢复、出院肾功能恢复等肾脏预后仍有独立的关联。因肾小球滤过膜的存在,尿外泌体较少来自于循环,肾脏细胞是尿外泌体的主要来源。由此我们推断表达CD26的肾脏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能有减轻肾脏损伤、促进肾脏修复的功能。CD26是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通常也被称作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其具备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广泛表达于多种类型的细胞中,在肾脏其表达于肾小球足细胞的基底膜,并高度表达于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EC)的刷状缘微绒毛。研究发现CD26与细胞增殖、炎症调节等过程相关。TEC的再生是AKI修复的主要环节,研究发现CD26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且CD26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其底物包含一些系列趋化性细胞因子。AKI主要病理过程发生于TEC,尤其远端TEC的损伤、坏死或凋亡,进而炎症细胞浸润、间质炎症反应的发生。肾脏修复主要过程为TEC的增生,替代丧失的TEC、修复肾小管上皮组织,炎症反应参与调控这一过程。良好的增生和调控,导致完全的修复和肾功能的恢复;反之则导致纤维化的加重,最终导致CKD。因此,我们假设CD26+外泌体可能通过促进TEC增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纤维化,减轻肾损伤、促进肾脏修复。由此,我们拟通过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系TCMK1,通过体外模拟AKI的主要致病过程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获取培养基上清中的生理外泌体(ExoNormal),IR程序获取ExoIR,探索生理与IR条件下尿液中CD26的表达。过表达CD26腺病毒载转染TCMK1,构建TEC来源的CD267过表达的外泌体(ExoCD26);利用手术构建IR相关的AKI小鼠动物模型,进一步利用外泌体进行干预,通过与对照组在肾脏功能、组织病理及增生、炎症等指标对照间的比较,探讨CD26+外泌体对AKI肾脏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2 目的(1)体外实验中探讨缺血再灌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EC)外泌体中CD26表达的影响;(2)利用CD26过表达的腺病毒载体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构建CD26过表达的TEC外泌体;(3)IR-AKI动物体内,示踪TEC外泌体能否被肾脏细胞摄取;(4)通过体内实验,探讨CD26过表达外泌体能否减轻肾损伤、促进肾脏修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3方法3.1细胞培养及病毒转染TCMKI细胞分别常规培养及缺血缺氧程序培养,两种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均按标准程序转染CD26过表达腺病毒与空载体。留取细胞培养基上清。3.2外泌体分离纯化及表达鉴定用超速差速离心法提取TCMK-1小鼠肾小管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分别对常规培养细胞释放的外泌体ExoNormal,缺氧培养细胞释放的外泌体ExoIR,正常培养条件下CD26转染后细胞释放外泌体ExoCD26,及缺氧培养并转染的细胞释放的外泌体ExoIR+CD26,分别进行CD26表达的检测。外泌体与抗CD26抗体和荧光素结合的二抗充分反应后,加入流式细胞分析。3.3 AKI(IR)动物模型的建立C57BI/6雄性成年小鼠(8周),戊巴比妥麻醉后,显微镜下,一侧肾蒂紧密结扎后,将肾脏切除;对侧肾动脉用动脉夹夹闭,观察肾脏变色,呈缺血改变,覆盖湿润纱布,夹闭30分钟。3.4外泌体的体内示踪避光条件下操作,使用PKH26标记外泌体,经尾静脉注入IR小鼠体内;分别于注射15分钟、2小时及12小时在麻醉下取肾脏组织;OCT包埋组织块,制成冰冻切片;切片经双蒸水水化、PBS清洗后,应用BSA终止反应;加入AQP1一抗,4度湿盒孵育过夜后,PBS清洗,加入荧光素偶联的AQP1二抗,37℃孵育30分钟,PBS清洗,DAPI染色、封片,即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3.5 IR小鼠干预措施及分组分为对照组,IR+BSA 组,IR+ExoNormal 组,1IR+ExoIR组,IR+ExoCD26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不做肾脏处理,余操作同IR手术各组;IR各组于手术后12h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等蛋白质量的BSA,ExoNormal,ExoIR及ExoCD26进行干预。3.6 肾功能指标检测干预后72h,取血样。各血样离心后,保存血清。分别应用尿素氮和肌酐试剂盒进行检测,以得出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数值。3.7 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测干预后72h,进行肾脏取材。各肾脏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显示肾小管上皮损伤情况,并用半定量的方法,在各组间进行比较。3.8 肾脏增殖指标的检测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各组肾脏的表达;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21和p53在肾脏的表达。3.9 肾脏炎症指标的检测免疫荧光技术分别应用抗MOMA2抗体、抗neutrophil抗体及抗CXCR4抗体显示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和趋化性细胞受体CXCR4在肾脏的表达。并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趋化性细胞因子SDF-1(CXCR4的配体)在肾脏的分布。3.10肾脏纤维化指标的检测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1型胶原在各组肾脏中的表达。4 结果4.1 外泌体鉴定电镜下可见纯化成分为双凹圆盘状的高电子密度囊泡,大多直径位于30-150nm;使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检测微粒的粒径大小,结果提示分离纯化的囊泡直径呈单峰分布,平均直径在30-100nm左右。结果提示,使用经典的超速差速离心方法获得的为典型的外泌体囊泡,可用于下一步功能试验。4.2外泌体中CD26表达分析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生理条件下TCMK-1细胞培养液上清中分离纯化的外泌体ExoNormal中CD26表达量较少,经过IR程序的TCMK-1细胞上清外泌体ExoIR中CD26表达轻度增加。分别向TCMK-1细胞系(常规条件培养)转染空载体病毒Vector和过表达CD26的病毒(VirusCD2)。病毒转染后,细胞系培养液上清分离纯化外泌体,流式测得该外泌体高度表达CD26,阳性率大于70%,即ExoCD26。同样方法转染缺氧条件下培养的TCMK-1细胞系,从细胞培养液上清采集的外泌体(ExoIR+CD26),也高度表达CD26,与ExoCD26相似。各组外泌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ExoNormal对CD26的表达均少,ExoIR对CD26的表达较ExoNormal轻度增加;常规培养的细胞系转染VirusCD26后释放的外泌体(ExoCD26)对CD26表达显着增加;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细胞系,转染VirusCD26后,其外泌体(ExoIR+CD26)对CD26的表达也显着增加,与ExoCD26无明显差异。4.3 AKI动物模型的鉴定经过一侧肾动脉钳夹,对侧肾脏切除,72h后小鼠血尿素氮、肌酐显着升高,肾脏组织出现IR病理学改变,证实AKI造模成功。4.4动物体内外泌体示踪PKH26标记的外泌体通过尾静脉注入IR小鼠体内,2h后取材,制冰冻切片,荧光标记AQP1。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外泌体荧光标记,肾脏其他类型细胞内未见外泌体荧光标记。提示,肾小管上皮细胞(TEC)来源的外泌体选择性的被TEC所摄取。4.5外泌体对肾脏功能指标的影响IR小鼠血清尿素尿素氮及肌酐水平显着增高:与BSA相比,ExoNormal及ExoIR对肾功能指标无影响,而ExoCD26显着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4.6外泌体对肾脏组织损伤的影响HE染色及PAS染色显示,IR小鼠肾脏出现明显损伤,包含肾小管扩张,刷状缘缺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管型的形成等;与BSA相比,ExoNomal及ExoIR未能减轻肾脏损伤,而ExoCD26显着降低了肾损伤评分和损伤肾小管分数,减轻了肾脏组织损伤。4.7外泌体对TECs增生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示,IR小鼠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显着降低;与 BSA 相比,ExoNormal 及 ExoIR 未能增加PCNA的表达,而ExoCD26显着增加了 PCNA的表达,PCNA沿肾小管分布。此外,IR小鼠肾脏p21和p53表达显着升高,提示细胞分裂增生的阻滞;与BSA相比,ExoNormal及ExoIR未能降低p21和p53的表达,但ExoCD26显着降低了两者的表达。以上结果提示,ExoCD26促进了 TECs细胞的增生。4.8外泌体对肾脏炎症反应的影响免疫荧光显示,IR肾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显着增加;与BSA相比,ExoNormal及ExoIR未能显着降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而ExoCD26显着降低了两种炎症细胞的浸润。同时,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DF-1和CXCR4这一对趋化因子及受体在IR肾脏表达显着增加;与BSA相比,ExoNormal及ExoIR未能明显改变其表达,但ExoCD26显着降低了两者表达。提示,ExoCD26能降低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受体的表达,并改善炎症细胞的浸润。4.9外泌体对肾脏纤维化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R肾脏1型胶原表达显着增加;与BSA相比,ExoNormal及ExoIR未能显着改变其表达,而ExoCD26显着降低了 1型胶原表达。提示,ExoCD26抑制早期肾纤维化。5.结论(1)缺血再灌注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系来源的外泌体CD26的表达增加;(2)肾小管上皮细胞系来源的外泌体在IR-AKI小鼠动物模型体内,可被TEC摄取;(3)ExoCD26可改善AKI小鼠肾脏功能指标,减轻肾脏损伤,其可能的机制是ExoCD26被TEC摄取后,促进TEC增殖,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从而促进肾脏的修复。

姚媛媛,沈鸣雁,陈晓飞,张园园,沈如芬,冯志仙[4](2021)在《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1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最佳的治疗方式,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等[1-2],胰腺炎是其罕见并发症[3]。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tue pancreatitis,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4]。SAP发病急、并发症多、可发生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5]。肾移植术后并发SAP在临床上少见,病死率高达50%100% [6-7]。

柴榕,畅秋月,吴晓英[5](2021)在《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人的精细化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总结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人的精细化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11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实施的9例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精细化护理要点。结果:9例病人在术日血型抗体效价水平≤1∶16,术后2周均未出现血型抗体效价的反弹。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2例病人在术后4个月发生肺部感染,其中1例病人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病人治愈;1例病人于术后78 d因移植肾排异,行移植肾摘除术;其余病人随访肾功能正常。结论: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术后病人可从心理护理、病室管理、术后监护、溶血现象观察、抗体滴度监测、术后并发症管理、饮食管理及延续护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个体化、精细化护理,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兰天池[6](2021)在《单中心肾移植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诊疗分析》文中提出背景:肾脏移植是治疗肾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主要的肾脏来源有公民逝世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 death,DCD)和亲属活体捐献(relative living donation,RLD),其中DCD是目前肾脏来源的主流。随着肾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显着减少,而由于受体本身基础疾病多、供体源性感染、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抗排斥药物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成为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肾移植术后并发的肺部感染如不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往往迅速进展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ry distress syndrme,ARDS)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及时诊断、有效治疗肾移植后肺部感染尤为重要。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早期,患者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也不具特异性,我们需要探索一种能够及时诊断移植后肺部感染、能监测肺部感染转归的可靠方法,以指导我们的治疗方案。目的:分析单中心肾移植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有效的诊疗方案。方法: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肾脏移植的病例术后规律接受肺部CT平扫检查(DCD受者每45天/次,RLD受者每78天/次),主要根据肺部CT影像评估肺部感染的程度和变化趋势,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方案和/或抗排斥药的强度,观察所研究病例围手术期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因肺部感染导致的死亡率、肺部感染的病死率等,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两年共完成肾脏移植311例,DCD肾移植186例、RLD肾移植125例。总的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18.97%(59/311),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3.53%(11/311),因肺部感染的死亡率0.96%(3/311),肺部感染的病死率5.08%(3/59)。RLD组肾移植病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9.60%(12/125)、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0.80%(1/125)、轻症感染向重症感染的进展率8.33%(1/12),因肺部感染的死亡率0.00%(0/125),肺部感染病死率0%(0/12);DCD组肾移植病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25.27%(47/186)、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5.38%(10/186)、轻症肺部感染向重症肺部感染的进展率:21.28%(10/47)、因肺部感染的死亡率1.61%(3/186),肺部感染的病死率:6.38%(3/47)。RLD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D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LD组肺部感染的病死率、轻症肺部感染向重症肺部感染的进展率与DC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福州市单中心研究报道肾移植术后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8.93%、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8.49%,均分别高于我中心总的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18.97%、重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53%。结论:(1)肾移植后病例及早接受肺部CT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肺部感染、判断感染的程度及转归,并主要据此调整抗生素方案和/或免疫抑制剂强度,获得了满意的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救治效果;(2)DCD受者较RLD受者有更高的围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重症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临床中需要重视DCD受者的肺部CT监测,结合肺部CT结果积极的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周欣怡[7](2021)在《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联合层次分析法构建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对指标体系进行信效度分析初步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临床评价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效果提供参考,为制定下一步护理计划,改进护理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及质性访谈,构建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21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立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肾移植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设置。根据该指标体系形成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表,对安徽省某三甲医院肾移植随访中心的288名肾移植受者进行调查,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来检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1.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初稿包括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19名专家应答,两轮函询专家相同。两轮专家函询表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5%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97,第2轮专家函询后各级指标协调系数为0.235?0.336(P<0.05)。经两轮函询后,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的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2.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一致性比例CR为0.000~0.054,均<0.1。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社会环境领域(0.142)、生理领域(0.299)、心理领域(0.299)、健康行为相关领域(0.201)、满意度(0.060)。其中,社会环境领域中权重最高的为“医疗资源利用状况”(0.077),生理领域中权重最高的为“积极心理状态”(0.224),生理领域中权重最高的为“移植肾功能”(0.134),健康行为相关领域中权重最高的为“药物治疗相关依从性”和“定期随访与自我监测”(均为0.068),满意度领域中权重最高的为“延续护理服务”(0.045)。3.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877,社会环境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和满意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587?0.903;指标总体内容效度指数为0.972,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各一级指标与总体的相关系数为0.656?0.878(P<0.05)。结论1.构建的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奥马哈系统为理论框架,结合文献分析和肾移植受者访谈结果,内容科学、全面且具有疾病特异性。2.研究选择的函询专家权威性及代表性良好,咨询结果可靠;层次分析法与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的结合运用,增加了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科学性与可靠性。3.通过信效度检验,显示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的有效测量工具。

沈如芬,沈鸣雁,徐妙娟,曾静,江志荦[8](2021)在《肾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患儿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肠穿孔患儿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为:腹腔冲洗期间准确识别肠穿孔症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围手术期规范执行抗排异药护理方案,预防感染,做好营养支持,协助术后早期活动;出院后通过长期随访管理,提升患儿远期生活质量。本例患儿移植术后12 d并发肠穿孔,经治疗和护理后,预后良好。

刘彦妤,岳慧杰,陈晨,程东瑞,李雪,王金泉,周国华[9](2020)在《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感染是移植术后最常见的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文中分析和探讨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肾移植术的303例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率、类型、来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级别抗菌药物的预防效果。结果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30例(9.90%),29例为医院感染(96.67%)。其中最常见的感染为肺部感染(12/30,40.00%),感染病原体主要为G-菌26株(66.67%)。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显着高于活体肾移植受者(12.78%vs 5.69%,χ2=4.114,P<0.05)。DCD肾移植围术期使用不同级别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7%vs 14.89%,χ2=0.790,P=0.37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中输血(OR=3.973, 95%CI 1.092~14.455,P=0.036)、术后运用霉酚酸酯联合环孢素及激素的免疫抑制方案(OR=6.404, 95%CI 1.216~33.717,P=0.028)是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易并发术后感染,且多为医院感染。DCD肾移植受者比活体肾移植受者更易发生围手术期感染,且预防性使用高级别的抗菌药物不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感染发生率,需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感染发生率。

段亚哲[10](2020)在《八段锦运动方案在提高某三甲医院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一、研究目的本研究在文献复习的基础之上,对国内外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运动锻炼情况进行分析并查找存在的不足,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年肾移植受者运动指导指南,结合我国国情,经过检索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以八段锦为主的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方案,通过验证临床实际效果,最终建立肾移植受者从“入院-出院-院外”的延续性锻炼模式,为肾移植受者提供系统、科学、规范的运动锻炼方案,提高其生活质量。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现况调查。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器官移植科收治的肾移植受者26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受者资料调查表和简化版的普适性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肾移植受者进行研究生活质量现况调查,发现肾移植受者SF-36量表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得分分别为(61.7.08±6.261)、(56.31±7.90)分,职业类别、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运动锻炼对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有显着的影响。2、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通过大量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和八段锦锻炼的临床应用现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八段锦为核心的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初步方案;再通过专家咨询对移植科、中医科、运动与康复医学科医生、护理方面专家进行咨询,对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初步方案展开专家讨论,保证该方案的科学性、实效性。3、实证研究。选取2018年6月-12月期间在三甲医院移植科随访的肾移植受者35名作为对照组,给予肾移植术后常规护理措施;选取2019年1月-6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移植科随访的肾移植受者35名作为试验组,实施肾移植受者进行八段锦练习。对受者的体质指数、肾脏功能、心脏功能、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运动锻炼处方的效果。三、结果与讨论1、通过对肾移植受者的现况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中心肾移植受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待提高,而本研究显示职业类别、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运动锻炼对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有显着的影响。医护人员可通过探索系统、科学的肾移植受者锻炼方案,帮助受者通过进行运动锻炼提高其生活质量。2、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形成了以八段锦为核心的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的初步方案,包括术后初期锻炼方案、院外早期锻炼方案、院外长期锻炼方案和运动锻炼方案质量控制工具共四个部分。3、通过实证研究对该方案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两组受者在体质指数(BMI)中有差异,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血肌酐指标、6min步行实验以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中的效果更为显着,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由上可知,以八段锦为基础的运动锻炼方案虽然不能显着改善锻炼者的体质指数,但是其体重有下降趋势;本方案可明显改善肾移植受者肾功能、心功能、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肾移植恢复的效果。

二、减少肾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减少肾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第三次腹腔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保护性隔离
        2.2.2 病情观察
        2.2.3 体位与活动
        2.2.4 液体管理
        2.2.5 腹部护理及营养支持
        2.2.6 心理护理
        2.2.7 健康教育
3 讨论

(2)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特征和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一般因素
        2.3.2 疾病因素
        2.3.3 治疗因素
    3.讨论
        3.1 一般因素:年龄≥60 岁、女性及急诊入院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
        3.2 疾病因素:糖尿病、电解质紊乱、肺部并发症、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入住ICU及 D-二聚体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
        3.3 治疗因素:导尿管留置时间≥7d、住院时间≥10d是神经外科患者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使用时间≥7d没有统计学意义
    4.结论
第二部分 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相关标准
        1.3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因素分析
        2.2 建立预测模型和ROC曲线
    3.讨论
    4.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CD26阳性外泌体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Ⅰ CD26阳性尿外泌体与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预后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前言
    2 方法与材料
    3 结果
    4 讨沦
    5 结论
    6 局限性
    附图与附表
    参考文献
论文Ⅱ CD26阳性外泌体对急性肾损伤后肾脏修复作用的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结论
    6.局限性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外囊泡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发表论文1
发表论文2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介绍
2 护理方法
    2.1 积极参与多学科诊疗,制订护理方案
    2.2 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
        2.2.1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的护理
        2.2.2 血液透析的护理
    2.3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期的观察和护理
    2.4 免疫抑制方案调整的护理
    2.5 腹内压增高的护理
    2.6 心理护理
3 经验与体会

(5)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人的精细化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预处理
2 结果
3 精细化护理
    3.1 心理护理
    3.2 病室管理
    3.3 生命体征观察及补液
    3.4 溶血现象的观察
    3.5抗体滴度的监测
    3.6 术后并发症管理
        3.6.1 出血
        3.6.2 尿瘘
        3.6.3 排斥反应
        3.6.4 感染预防
        3.6.4. 1 肺部感染
        3.6.4. 2 尿路感染
        3.6.4. 3 切口感染
    3.7 饮食管理
    3.8 延续护理
4 小结

(6)单中心肾移植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法
    2.3 抗排斥药使用方案
    2.4 常用抗生素方案
    2.5 围术期患者肺部CT的监测方案
    2.6 肺部感染的CT表现及PSI分级
    2.7 肺部感染的治疗
    2.8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总体围手术期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3.2 RLD 组与DCD 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3.3 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课题综述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特征性CT表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理论基础
    3 操作性定义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意义
    6 研究内容
    7 研究方法
    8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初建
    1 文献回顾
        1.1 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检索路径
        1.4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
        1.5 文献汇总分析
    2 质性访谈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2.3 伦理
        2.4 质量控制
        2.5 结果
    3 指标体系初稿形成
第三章 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1 专家咨询
        1.1 专家选择
        1.2 制定专家函询表
        1.3 专家函询的实施
        1.4 统计处理与分析
        1.5 结果
    2 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2 构建模型的判断矩阵
        2.3 计算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3 讨论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第四章 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2.2 资料收集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信度分析
        3.3 效度分析
    4 讨论
        4.1 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
        4.2 指标体系的效度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1 研究的创新性
    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效果评价指标的系统性综述
    参考文献

(8)肾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患儿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腹腔冲洗引流液以早期识别异常
    2.2 肠穿孔围手术期抗排异药物护理
    2.3 感染预防
    2.4 营养支持
    2.5 术后早期活动
    2.6 出院宣教与延续护理
3 小结

(9)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内容
        1.2.2 围手术期感染的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基本情况
        2.1.1 感染发生率
        2.1.2 感染类型
    2.2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2.2.1 感染受者检出的菌株分布情况
        2.2.2 感染受者检出的G-菌、G+菌、真菌分布情况
        2.2.3 主要检出菌的耐药情况
    2.3 DCD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基本情况
        2.3.1 感染来源分析
        2.3.2 不同级别抗菌药物的预防效果
    2.4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3 讨 论
    3.1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3.1.1 感染发生率
        3.1.2 感染类型
        3.1.3 感染来源
        3.1.4 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3.2 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3.3 肾移植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选择

(10)八段锦运动方案在提高某三甲医院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五、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现况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总结与建议
第二部分 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的国内外研究
    一、国外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研究
    二、国内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研究
    三、八段锦的临床应用研究
    四、运动方案的内容研究
    五、总结
第三部分 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方案的构建
    一、形成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的初步方案
    二、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方案的构建
第四部分 以八段锦为基础的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方案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讨论
    四、总结
第五部分 全文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
附录1 “成年DCD肾移植受者运动锻炼方案实证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受者基线调查表
附录3 中文版生活质量简明调查表
附录4 中文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附录5 专家咨询意见征询表
附录6 肾移植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指导手册
附录7 肾移植患者随访手册
文献综述 肾移植受着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四、减少肾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三次腹腔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J]. 梁荔燕,李传圣,初静,张振宇,刘凌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21(12)
  • [2]神经外科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D]. 李哲.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CD26阳性外泌体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及机制的研究[D]. 杜鹃. 山东大学, 2021(11)
  • [4]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1例报告[J]. 姚媛媛,沈鸣雁,陈晓飞,张园园,沈如芬,冯志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09)
  • [5]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人的精细化护理[J]. 柴榕,畅秋月,吴晓英. 护理研究, 2021(05)
  • [6]单中心肾移植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诊疗分析[D]. 兰天池.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肾移植受者延续护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周欣怡.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肾移植术后并发肠穿孔患儿的护理[J]. 沈如芬,沈鸣雁,徐妙娟,曾静,江志荦. 护理与康复, 2021(02)
  • [9]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分析[J]. 刘彦妤,岳慧杰,陈晨,程东瑞,李雪,王金泉,周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11)
  • [10]八段锦运动方案在提高某三甲医院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研究[D]. 段亚哲.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标签:;  ;  ;  ;  

减少肾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的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