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集成和虚拟仪器

测试集成和虚拟仪器

一、测试集成与虚拟仪器(论文文献综述)

宋绍坤[1](2021)在《基于虚拟仪器的高温炉管检测系统设计与集成》文中研究表明由HK40、HK40Nb、HP40、HP50等材料离心铸造的高温炉管是炼油厂、化肥厂制氢转化炉的关键部件,服役条件较为恶劣,要在长周期内不间断承受高温、高压以及腐蚀介质的冲刷,服役过程中会发生蠕变损伤、组织劣化、热疲劳、氧化、蠕胀、腐蚀等各种损伤,导致炉管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是提前失效,这不仅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发生介质泄漏、火灾等事故。因此,结合高温炉管的具体服役环境,了解炉管的损伤形式和特点,在企业装置检修期间,对炉管的运行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对保障生产装置的安全有序运行具有关键性作用。大连理工大学在高温炉管安全评价领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先后开发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高温炉管超声无损检测系统,具有波形的自动存储、检测距离的自动记录、焊缝的自动识别等功能。本文所设计的基于虚拟仪器的高温炉管检测系统为第三代超声无损检测系统,由下位机和上位机组成,其中下位机包括爬管机、51单片机及其搭载的外设、无线传输模块,上位机包括USB-UT350超声数据采集卡、探头、无线收发器、上位机操作系统软件。本文借助Lab VIEW开发平台完成了操作系统各模块设计,设计了基于专家规则的高温炉管损伤级别智能评定算法,从而使整个系统可以完成对炉管的超声检测、管径变化值的连续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采样过程的位置标定、检测数据的保存与回放、炉管损伤级别的智能评定和检测报告的生成等功能。第三代超声无损检测检测系统具有界面交互性好、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后期开发难度低、体积小和重量轻等特点。

管晓东[2](2021)在《基于自动测试虚拟平台的3d实验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高校采取了诸多方案以缓解学生人数与实验仪器数量之间的矛盾。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发展,高校使用计算机开发程序以模拟实验流程,已研发出相关虚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本文在此背景下设计了基于三维引擎的虚拟实验,不依赖传统测试软件内置函数,独立开发完成了三维实验的各项功能。与传统的二维虚拟仿真实验相比,该实验不仅模拟了实验流程,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真实感与沉浸感。最后将该实验发布到网络上,使用户能够不受时空限制操作实验。首先本文根据实验需求确定开发软件为3dsMax与Unity3D。在3dsMax中分别对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脑以及相关实验环境建模,设计的模型与真实模型相差无几。最后将模型导入Unity3D中并搭建实验环境。其次本文确定了实验开发架构。摒弃传统的Unity3D的开发思路,本文采用了多模块架构思想开发,分别设计了实验的登录模块、仪器生成模块、连线模块、仪器面板模块与相机管理模块,采用总管理模块GameManager(总控)脚本对各个模块进行管理。使项目代码耦合性更低,方便今后对此实验进行扩展。设计了实验所需的二维曲面绘制控件,可对波形进行良好的展示。根据波形公式设计了波形数据的生成与处理模块,通过消息中心模块传递生成的波形信息。然后本文基于Unity3D中的UGUI(图形编程界面)模拟了脉冲波形实验的编程系统。总控制脚本管理了各个面板的脚本输入,通过字符串模拟比较用户程控指令的输入正误。通过多脚本控制对比判断用户输入的指令组合是否正确,最终显示波形及测量参数,模拟了脉冲波形实验编程的流程。最后本文采用WebGL(Web Graphics Library)技术发布实验,经过场景与光照优化等手段降低实验资源消耗。将项目打包成WebGL格式后发布到Tomcat服务器,用户可通过浏览器访问并操作实验。经过测试,实验流畅运行于浏览器上。相比较传统的二维虚拟实验,本实验在模拟相应实验流程的同时使用户能够产生更加真实的操作体验。

陈余[3](2021)在《柴油机ECU硬件在环灰盒测试及用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硬件在环(Hardware-in-the-Loop,HIL)测试是柴油机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V开发流程中保证ECU质量的关键一步,测试用例作为HIL测试的测试方案,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目前HIL测试普遍采用黑盒测试用例对柴油机ECU总体控制功能进行测试,但随着柴油机ECU控制策略越来越复杂,功能模块越来越多,黑盒测试用例无法对ECU控制模块内部参数及功能点进行测试,故测试失败时较难精准定位故障模块。因此需要将新测试思想融入HIL测试及其用例开发中,使基于新思想开发出的测试用例不仅能完成对ECU总体控制功能的测试,还能对ECU控制模块内部关键功能点及参数的监测,从而更好地进行全面深入的HIL测试,快速准确地跟踪控制模块的故障,保障V开发流程中柴油机ECU质量。课题研究了国内外柴油机ECU HIL测试相关文献,分析了ECU HIL测试平台及测试用例研究现状,使用NI公司虚拟仪器软硬件平台搭建了一套柴油机ECU HIL测试平台,完成了测试平台软硬件设计与集成调试工作。研究分析了ECU HIL测试用例开发的常用思想,确定了采用基于灰盒测试思想进行柴油机ECU HIL测试。将灰盒测试思想应用于HIL测试用例开发流程中测试需求分析及测试用例开发两个关键阶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灰盒测试思想的柴油机ECU HIL测试用例开发方法。从柴油机ECU转矩控制策略总架构入手,对柴油机起动工况控制策略中工况判断、喷油量计算与轨压控制三个模块进行了研究分析,运用灰盒测试用例开发方法对上述控制模块进行了测试用例开发与部署。在搭建的柴油机ECU HIL测试平台中执行了灰盒测试用例,对各测试用例中测试点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测ECU信号功能采集、起动工况判断、起动喷油量计算、起动轨压控制、喷油驱动、燃油计量单元驱动功能均能通过各测试点测试,也由此判断被测ECU上述控制模块的功能通过测试,验证了基于灰盒的ECU HIL测试用例开发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李鸿松[4](2021)在《高速高精度虚拟示波器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总线技术和模数转换器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技术与电子仪器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机仪器系统概念—虚拟仪器。虚拟仪器是一种可按需求更改的、自动化和人性化的测试测量仪器系统。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计算、分析和处理能力与硬件仪器的采集和测试测量能力,虚拟仪器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与由硬件搭建的各种仪器进行结合,使得通过不同的软件模块可以获得不同的仪器功能。用户可以根据现有的计算机资源和当前的测试需求,能够轻松完成系统仪器的开发设计,利用由硬件搭建的数据采集卡与计算机软件所开发的上位机软件进行信号的采集、检测、处理分析显示等功能。基于虚拟仪器思想所演变的虚拟示波器主要由硬件采集系统来完成信号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输出,计算机外围硬件配合操作。虚拟示波器架构思想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仪器的设计结构方案,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来代替硬件电路,将传统示波器由硬件实现的数据分析、信号处理、频谱分析、信号显示等功能都改为由计算机来完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研发时间。基于此,本文重点开展虚拟示波器的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和调试分析等工作,完成虚拟示波器的整体开发。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示波器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示波器和数字示波器的基本要素,和虚拟示波器的结构构造以及相比传统示波器所呈现的优点,确定了虚拟示波器的开发流程,分析虚拟示波器的结构组成和确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开展了主要的芯片选型以及整个硬件系统PCB的设计要求。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虚拟示波器整个硬件中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包括模拟前端处理的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高频时钟产生电路、PCIE接口电路和FPGA逻辑控制设计等,并完成了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最后进行了系统测试环境的建设,并开展了实际系统测试,内容包括前期借助matlab软件对系统采样率、分辨率和带宽的测试,以及后期基于上位机和硬件采集系统的联合测试。其测试数据表明虚拟示波器的最高采样率为3 Gsps,最高分辨率为12 bits,模拟带宽在2.5 GHz,且该数据采集系统已经应用于相关医疗测试设备中。

于春涛[5](2020)在《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汽车电控单元智能化通用测试平台研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中占比逐步上升,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的功能日益多样化、智能化。为保证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工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需要对各电子控制模块进行详细的功能测试。面对种类繁多、功能日益复杂、迭代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汽车电子模块,传统的针对于特定ECU测试工作而专门开发某个测试系统的方式已难以满足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现有测试系统通用性较差、智能化程度不高、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无法平台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准确、高效率地测试汽车电子产品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上述背景,本文以汽车电子控制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柔性测试原理对电控单元智能化、通用型测试平台进行了研究与开发,以有效解决测试系统无法平台化、硬件兼容性差、智能化水平低、开发周期长的问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对汽车电子控制单元进行研究,从电路结构、功能以及测试需求入手对电控单元测试平台进行需求分析,并基于柔性测试原理确定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2)研究并提出了继电器矩阵切换拓扑解决方案,采用ARM+FPGA架构,开发了继电器矩阵卡和拓展卡,设计了硬件电路,编写了下位机控制和通信程序。通过仪器矩阵以及测量矩阵实现了被测ECU管脚与测量仪器间的任意连接,解决了系统被测产品兼容问题,提高了硬件仪器的利用率。3)对电控单元测试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进行了分析,选型了系统硬件仪器、通信模块,并使用LabVIEW开发环境编写了硬件仪器、通信模块、继电器矩阵板卡的驱动程序和模块化功能函数。基于NI TestStand平台协调调用模块化功能函数,完成产品测试程序开发,降低了系统设计难度和开发周期。4)基于柔性测试原理设计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系统管理程序、测试配置管理程序、测试报告生成程序,使软件能快速响应测试需求的变化,避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重复性的工作。后期使用该系统时只需针对被测ECU调用系统模块化功能函数即可开发产品测试序列,能够进一步加快测试系统软件开发效率。5)明确了白盒测试方法与黑盒测试方法的基本思想以及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针对某款国产汽车智能驾驶控制器(ATSCU)和HAD控制器,设计了测试用例和测试序列,完成了AD采集、电源、阻抗和CAN总线通信功能等内容,生成并记录测试报告,验证了测试系统的工程实用性以及平台功能的协调性和可靠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智能化通用测试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针对不同被测产品开发测试序列所用的时间,有效降低测试程序搭建难度;做到兼容多款电控单元产品测试和多个ECU并行测量,能显着提高测试效率和硬件资源利用率。

黄宇坤[6](2020)在《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如何更快更准确地对产品性能进行检测是保证装备完好率的关键,目前装备检测方法存在大量的手动测试,即对装备进行人工测量、记录和处理检测结果。此类方法需要大量人力,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还会因人为差错造成重大后果。为促进装备又好又快交付,急需一种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论文首先概述了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应用需求及开发背景,介绍了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国内外一系列虚拟仪器软件开发技术、动态链接库技术、PCI总线技术、Active X技术。同时根据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修理过程中自动化测试系统需求,结合软件设计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等原则,通过深入分析被测产品工作原理、接口特性、参数种类,经过与Labview平台比对,提出了基于Lab Windows/CVI的软件设计方案。在综合分析电子飞行指示器各种显示参数如空速、高度、航向角、倾斜角、俯仰角等的信号类型后,重点叙述了该检测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其中包含:用通信接口技术完成RS422、ARINC429通信,完成相关数据的发送;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完成对相关故障模拟的控制及相关数据的采集;利用DEE动态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软件与Excel程序的动态链接、数据读取及数据写入功能,并完成报表的生成。该综合检测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架构,由电源单元、数据采集卡、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硬件系统;软件平台基于Lab Windows/CVI开发,可形成独立的测试软件安装包,并可在不具备Lab Windows/CVI软件开发环境下独立运行,最终完成数据通信、参数采集、显示、存储与处理等多种功能,通过优化设计,使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更好的拓展性。同时软件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针对衍生型号的电子飞行指示器的检测进行功能拓展,以便满足更多型号电子飞行指示器的测试要求。最后,通过对电子飞行指示器进行性能测试对该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进行验证,最终验证了该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功能满足使用要求。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玺[8](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无线监测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轨道交通采用了大量的减振轨道结构,降低列车运行时引起的环境振动,由于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以及减振部件随着时间推移出现老化,减振轨道的减振能力会逐步降低。当减振轨道的减振能力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振动敏感点的振动会出现超标,振动敏感单位、居民会到政府或轨道交通管理部门投诉。为了能对减振措施的减振性能进行长期实时跟踪监测,在引起环境振动敏感点振动超标之前对轨道减振措施进行减振能力升级,研究设计了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无线监测系统。实现了振动敏感点振动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储存、振动超标报警以及减振轨道结构性能的趋势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无线监测系统的硬件包括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卡、无线传输模块和电源模块。本论文采用CA-YD-188型号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获取道床或基础的振动加速度电压信号,通过PF-5804数据采集卡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进行调理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再由4G无线路由器将数字信号发送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电源模块为上述模块提供需求的直流电,由此实现数据的采集。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无线监测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登录界面、通信连接、数据采集和数据回放与分析处理四个模块。登录界面包含了用户名与密码的登录,保障了软件运行的安全环境;通信连接模块通过服务器/客户机的双机通信模式实现了系统软件与硬件的通信连接;数据采集模块实现了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存储,数据回放与分析处理模块通过对测点数据进行时域(波形图)和频域分析(FFT变换分析),以及对长期监测数据历史趋势的分析,实现了对减振轨道结构性能的分析和趋势预测。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无线监测系统进行试验验证,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数据处理准确,能对振动敏感点的振动超标进行实时监测,避免轨道交通线路周边敏感点出现振动超标。该系统也可纳入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ISCS),作为智能轨道交通建设的组成部分。

闫祥海[9](2020)在《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拖拉机是量大面广的重要农业动力装备,“中国制造2025”及“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对拖拉机产品创新发展提出了以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为目标,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拖拉机新产品向大功率、高速、低耗、智能方向和高效复式的现代作业方式发展的新要求。动力换挡传动系(PST)是拖拉机的关键动力传动部件,可实现作业过程中动力不中断自动换挡,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拖拉机,使拖拉机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及作业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试验验证作为先进产品开发研制的重要技术之一,贯穿于产品需求分析、设计、研制、使用等全生命周期。虚拟试验将计算机仿真技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为产品的性能试验、指标考核、品质评价提供了试验新技术,将试验环境、试验系统和试验产品转换为数字化模型,测试参数的修改、控制策略的优化、试验过程的控制等在计算机上运行,消耗少、周期短、零排放,可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有效的先验指导。本研究为提高PST虚拟试验的系统可扩展性、模型重用性、模型互操作性及实时性,设计了基于体系架构的PST虚拟试验系统。通过研究PST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发了涵盖模型构建、试验设计、试验运行、试验管理及试验结果评价功能的虚拟试验支撑平台,对开展拖拉机PST性能试验验证奠定了基础。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构建关键技术。根据PST试验特征,分析了PST虚拟试验功能和性能需求,研究了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及运行原理。在对比分析高层体系结构(HLA)与数据分发服务(DDS)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HLADDS复合体系的PST虚拟试验系统框架,开发了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虚拟试验系统支撑平台,为提高系统可扩展性、模型重用性、模型互操作性和实时性提供了框架支撑。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互连关键技术。在分析HLA、DDS数据交互机理及数据映射关系的基础上,对比了3种HLA与DDS互连方案,制定了基于桥接组件的PST虚拟试验系统数据交互方案。基于元模型理论和Rational Rose平台建立了桥接组件元模型和组件UML模型,制定了模型映射规则。利用Rational Rose双向工程功能,对桥接组件UML模型进行了代码转换,生成了插件框架代码。提出了基于桥接组件的虚拟试验时间推进方式和基于最小时间戳下限(LBTS)的虚拟试验时间推进算法,完善了PST虚拟试验系统数据交互机制。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建模关键技术。分析了模型改造的体系建模方法,在PST多领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PST机械组件、PST液压组件、PST控制组件和基于Access数据库的载荷组件。分析了组件间消息对应关系,对仿真组件和载荷组件进行了HLA封装。建立了PST试验台架组件和PST控制器组件,对其进行了DDS数据类型和主题封装。实现了PST仿真组件、载荷组件和物理组件与PST虚拟试验系统的融合。研究了PST虚拟试验管理与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分析了试验管理组件运行原理,对虚拟试验基本指令格式进行了定义,开发了试验流程基本指令集库,利用XML Schema语言定义了标准的虚拟试验流程文件格式。分析了PST虚拟试验结果数据特征及数据管理原理,利用实体-联系图(E-R图)描述了数据管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开发了基于数据库与版本控制系统(VCS)的试验管理组件数据管理功能。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建立了试验管理组件静态类图和动态活动图,开发了界面友好的试验管理组件。对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进行了分析,基于Lab VIEW软件开发了试验监控组件。研究了PST虚拟试验验证关键技术。测取了拖拉机机组犁耕、旋耕和驱动耙3种作业田间实验的PST输出轴转矩载荷,采用经验模态分解软阈值降噪方法对载荷进行了预处理,采用边界局部特征尺度延拓算法抑制了载荷分解过程中出现的端点效应。通过对载荷频次外推与合成,建立了典型单工况、综合多工况下PST虚拟试验验证载荷环境。对试验数据中隐含的PST挡位、作业工况和换挡信息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提取。研究了基于灰度关联法和经验模态分解法的虚拟试验与台架试验结果一致性检验方法。对桥接组件数据传输时延和传输吞吐量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桥接组件满足系统设计需求。对PST电控单元性能、换挡离合器接合规律、起步品质和换挡品质进行了虚拟试验,虚拟试验与台架试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证明了PST虚拟试验系统的有效性。研发的虚拟试验系统具有可扩展、模型重用、模型互操作及实时的优势,为拖拉机新产品的开发验证提供了新方法与技术。

王林[10](2020)在《基于LabVIEW的混合动力总成性能测试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布,混合动力汽车成为热门研究领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动力总成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车企必须加快对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在对道路模型的控制策略和相关功能的验证期间,整车厂对混合动力总成的性能测试台架有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还需具备集成度高、数据采集精度高、设备通信拓展灵活以及开发成本低等要求。本文研究内容是针对某整车厂的一款48V微混发动机动力总成,进行设计、开发的一套混合动力总成性能测试系统,用来验证整车道路模型的控制策略,以及混动动力总成在WLTP工况下相关功能等。本文首先对不同微混动力系统结构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微混动力总成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比NEDC和WLTP循环道路工况的测试标准,研究了PID参数整定技术在48V电机控制策略中的应用。其次,根据混合动力总成测试台架的设计标准,对系统硬件架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设计,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通过对测控系统中测控技术和通讯总线协议的研究,完成系统中最关键的Simulink道路模型和驱动程序框图的编译工作。最后通过道路仿真模型点火试验,验证公式阻力算法正确。根据对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表明本文研究的WLTP整车道路模型正确。通过多次试验,证明该性能测试系统能满足测试阶段的功能需求。LabVIEW在混合动力汽车研发领域值得推广与应用。

二、测试集成与虚拟仪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试集成与虚拟仪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虚拟仪器的高温炉管检测系统设计与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高温炉管服役环境
        1.1.2 高温炉管失效形式
        1.1.3 高温炉管损伤评价手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声检测技术发展概况
        1.2.2 超声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1.2.3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超声检测系统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工作
    1.4 本论文章节安排
2 虚拟仪器和LabVIEW开发平台
    2.1 虚拟仪器介绍
        2.1.1 虚拟仪器的概念
        2.1.2 虚拟仪器的特点
        2.1.3 虚拟仪器的构成
    2.2 LabVIEW开发平台
        2.2.1 LabVIEW介绍
        2.2.2 LabVIEW的特点
        2.2.3 LabVIEW的组成
    2.3 本章小结
3 高温炉管超声检测系统设计
    3.1 下位机组成
        3.1.1 焊缝和蠕胀测量模块
        3.1.2 行程计量及位置标定模块
        3.1.3 控制单元模块
        3.1.4 无线传输模块
    3.2 上位机组成
        3.2.1 超声数据采集卡
        3.2.2 无线收发器
        3.2.3 上位机操作系统软件
    3.3 本章小结
4 蠕变损伤级别的智能评定
    4.1 超声数据特征分析
    4.2 基于专家规则的炉管损伤级别智能评定算法
        4.2.1 初步评级
        4.2.2 优化评级
        4.2.3 焊缝识别
        4.2.4 确定评级
    4.3 本章小结
5 上位机操作系统软件方案设计与实现
    5.1 操作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5.1.1 数据采集模块
        5.1.2 数据传输模块
        5.1.3 数据显示模块
        5.1.4 数据处理模块
        5.1.5 数据保存与回放模块
    5.2 操作系统界面设计
        5.2.1 参数配置界面
        5.2.2 实时检测界面
        5.2.3 数据处理界面
    5.3 操作系统整体方案实现
        5.3.1 数据采集模块
        5.3.2 数据传输模块
        5.3.3 数据显示模块
        5.3.4 数据处理模块
        5.3.5 数据保存与回放模块
    5.4 智能评级程序实现
        5.4.1 初步评级
        5.4.2 优化评级
        5.4.3 焊缝识别
        5.4.4 确认评级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位论文情况
致谢

(2)基于自动测试虚拟平台的3d实验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三维虚拟实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维虚拟实验架构设计分析
    2.1 三维虚拟实验开发工具选型及特点
        2.1.1 Unity3D开发三维项目的优势
        2.1.2 三维虚拟实验特点
    2.2 虚拟测试实验总体方案设计
        2.2.1 三维虚拟测试实验功能分析
        2.2.2 三维虚拟测试实验开发思路
        2.2.3 三维虚拟仿真实验的总体框架设计
    2.3 三维虚拟测试实验的关键难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的模型与功能设计与实现
    3.1 实验仪器与场景的建模
        3.1.1 三维建模工具选择
        3.1.2 虚拟仪器建模规范
        3.1.3 实验仪器本体模型建模处理流程
        3.1.3.1 仪器模型外部轮廓建模
        3.1.3.2 三维仪器模型子模型建模
        3.1.3.3 制作贴图及材质
        3.1.4 三维资源搭建场景
    3.2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的各个模块设计
        3.2.1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测试实验的整体架构设计
        3.2.2 三维脉冲波形测试实验登录模块设计
        3.2.3 三维虚拟仪器的拖拽生成模块设计
        3.2.4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相机管理与场景漫游设计
        3.2.5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仪器连线设计
        3.2.6 虚拟仪器的面板操作设计
    3.3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场景优化设计
        3.3.1 基于ResMgr的场景资源加载优化
        3.3.2 实验场景基于烘焙模式的光照资源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的波形与编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波形处理模块的设计
        4.1.1 基于轮询函数的波形数据输入模块设计
        4.1.2 基于Linerenderer的波形显示模块设计
        4.1.3 虚拟信号发生器的波形生成模块设计
        4.1.4 虚拟示波器的信号显示模块设计
    4.2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基于UGUI的编程模块设计
        4.2.1 三维虚拟编程系统界面设计
        4.2.2 基于GameManager的编程输入处理模块的设计
    4.3 虚拟实验消息分发与事件中心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发布与优化
    5.1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的发布
        5.1.1 基于WebGL的三维测试实验发布流程
        5.1.2 基于Tomcat的服务器搭建
        5.1.3 虚拟测试系统的打包与发布
    5.2 三维脉冲波形测试实验测试
        5.2.1 基于Profiler工具的项目优化
        5.2.2 浏览器场景运行测试
        5.2.3 三维脉冲波形参数实验的测试总结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柴油机ECU硬件在环灰盒测试及用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ECU硬件在环测试平台研究现状
        1.2.1 dSPACE硬件在环测试平台
        1.2.2 LABCAR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1.2.3 NI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1.3 ECU硬件在环测试用例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柴油机ECU硬件在环测试平台开发
    2.1 测试平台开发依据与流程
        2.1.1 自动测试系统
        2.1.2 基于ATS的测试平台开发流程
    2.2 测试平台需求分析
        2.2.1 功能需求分析
        2.2.2 信号需求分析
    2.3 测试平台总体方案研究与确定
        2.3.1 测试平台分析与对比
        2.3.2 测试平台总体方案确定
    2.4 硬件选型
        2.4.1 PC上位机
        2.4.2 多功能可重配置I/O设备
        2.4.3 接线盒
        2.4.4 分线面板
        2.4.5 CAN总线分析仪
        2.4.6 测试平台机箱
    2.5 软件设计
        2.5.1 总体架构
        2.5.2 基于FPGA的信号I/O接口
        2.5.3 曲轴凸轮轴信号生成
        2.5.4 执行器信号识别
        2.5.5 用户操作界面
        2.5.6 CAN通讯模块
        2.5.7 基于CRUISE M的虚拟柴油机仿真模型
    2.6 硬件在环测试流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灰盒的ECU硬件在环测试用例开发方法研究
    3.1 测试用例概述
    3.2 测试用例开发思想
        3.2.1 黑盒测试思想
        3.2.2 白盒测试思想
        3.2.3 基于经验的测试思想
        3.2.4 灰盒测试思想
        3.2.5 四种测试思想的对比
    3.3 基于灰盒的柴油机ECU HIL测试目的
    3.4 灰盒测试思想在测试用例开发中的应用
        3.4.1 测试用例的开发流程
        3.4.2 灰盒测试思想在测试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3.4.3 灰盒测试思想在测试用例设计中的应用
    3.5 基于灰盒的ECU硬件在环测试用例开发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柴油机ECU起动工况控制策略研究
    4.1 柴油机ECU控制功能与模块概述
    4.2 柴油机工况判断策略研究
    4.3 起动喷油量计算策略
        4.3.1 起动状态监测
        4.3.2 起动需求转矩及喷油量计算策略
    4.4 起动轨压控制策略研究
        4.4.1 轨压控制状态划分策略
        4.4.2 起动目标流量计算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柴油机ECU硬件在环起动工况测试用例开发
    5.1 测试需求分析
        5.1.1 信号采集功能测试项研究
        5.1.2 起动工况判断功能测试项研究
        5.1.3 起动喷油量计算功能测试项研究
        5.1.4 起动轨压控制功能测试项研究
    5.2 测试用例设计
        5.2.1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5.2.2 测试判断准则
    5.3 测试用例部署
        5.3.1 测试流程确定
        5.3.2 基于Excel的测试用例编写
        5.3.3 测试脚本编写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柴油机ECU硬件在环灰盒测试结果分析与用例分析
    6.1 HIL测试环境与被测ECU
        6.1.1 测试环境与数据读取
        6.1.2 被测ECU技术参数
    6.2 测试内容与结果分析
        6.2.1 HIL测试平台自检
        6.2.2 ECU信号采集功能测试
        6.2.3 起动工况判断功能测试
        6.2.4 起动喷油量计算功能测试
        6.2.5 起动轨压控制功能测试
    6.3 测试用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课题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4)高速高精度虚拟示波器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虚拟示波器概述
    2.1 虚拟仪器技术介绍
        2.1.1 虚拟仪器技术概念
        2.1.2 虚拟仪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2.2 虚拟示波器介绍
        2.2.1 传统示波器简介
        2.2.2 虚拟示波器简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虚拟示波器总体方案设计
    3.1 虚拟示波器的硬件系统设计
    3.2 虚拟示波器的主要芯片选型
    3.3 虚拟示波器的性能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示波器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4.1 信号调理电路模块
        4.1.1 输入保护
        4.1.2 耦合方式
        4.1.3 衰减网络
        4.1.4 全差分放大器
        4.1.5 可调增益放大器
        4.1.6 低通滤波
    4.2 模数转换电路模块
        4.2.1 模数转换器芯片简介
        4.2.2 JESD204B协议简介
        4.2.3 ADC外围电路设计
    4.3 高频时钟电路模块
        4.3.1 时钟芯片简介
        4.3.2 时钟芯片外围电路设计
        4.3.3 时钟芯片配置说明
    4.4 PCIE接口控制模块
        4.4.1 PCIE总线简介
        4.4.2 PCIE总线的层次结构
        4.4.3 PCIE外围电路设计
    4.5 FPGA逻辑控制模块
        4.5.1 信号调理电路逻辑设计
        4.5.2 时钟芯片逻辑设计
        4.5.3 采样数据接收逻辑设计
        4.5.4 DDR3 数据存储逻辑设计
        4.5.5 PCIE接口逻辑设计
    4.6 硬件系统PCB设计与实现
        4.6.1 高速电路布局布线规则
        4.6.2 硬件系统板级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虚拟示波器系统验证与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系统测试
        5.2.1 硬件板卡测试
        5.2.2 上位机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汽车电控单元智能化通用测试平台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动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1.2.2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2章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测试系统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测试系统需求分析
    2.3 柔性测试原理
        2.3.1 柔性测试技术
        2.3.2 柔性测试系统
    2.4 测试软件开发技术
    2.5 系统结构设计
    2.6 硬件方案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测试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3.1 测试系统机柜设计
    3.2 测试系统仪器板卡选型
        3.2.1 程控电源
        3.2.2 数字存储示波器
        3.2.3 函数波形发生器
        3.2.4 程控数字万用表
    3.3 电源负载板卡设计
    3.4 继电器矩阵板卡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车电控单元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4.1 虚拟仪器技术与软件开发平台Lab VIEW
        4.1.1 虚拟仪器技术简介
        4.1.2 软件开发平台Lab VIEW
    4.2 测试系统软件整体架构
    4.3 测试系统软件整体执行流程
    4.4 系统硬件仪器驱动程序设计
    4.5 人机交互层软件设计
        4.5.1 用户信息管理界面
        4.5.2 被测产品信息管理界面
        4.5.3 系统主测试界面
    4.6 测试管理层软件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用例设计及实验测试
    5.1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研究
        5.1.1 黑盒测试方法
        5.1.2 白盒测试方法
    5.2 测试系统搭建
    5.3 测试系统调试
    5.4 某款汽车智能驾驶控制器(ATSCU)测试
        5.4.1 阻抗测试
        5.4.2 电源测试
        5.4.3 AD单元测试
        5.4.4 CAN总线通信测试
    5.5 某款汽车HAD控制器测试
        5.5.1 阻抗测试
        5.5.2 电源测试
        5.5.3 DI单元测试
        5.5.4 CAN总线通信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综合检测系统的实现路径
    1.3 虚拟仪器的概述
        1.3.1 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1.3.2 虚拟仪器的优点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技术基础
    2.1 Lab Windows/CVI平台
    2.2 PCI总线概述
    2.3 动态链接库技术
    2.4 Active X技术
        2.4.1 Active X概述
        2.4.2 Lab Windows/CVI平台中Active X的调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综合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组成
        3.2.1 cPCI工控机
        3.2.2 数据采集模块
        3.2.3 离散量模块
        3.2.4 RS-422通讯模块
        3.2.5 ARINC429通讯模块
        3.2.6 ARINC407模块
        3.2.7 显示屏
        3.2.8 系统面板设计
    3.3 总体设计
        3.3.1 系统的软件功能
        3.3.2 软件的框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检测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4.1 户界面设计
        4.1.1 初始界面的设计
        4.1.2 测试界面的设计
    4.2 功能模块设计
        4.2.1 自检模块
        4.2.2 数据处理模块
        4.2.3 数据收发模块
        4.2.4 手动测试模块
        4.2.5 自动测试模块
        4.2.6 报表存储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检测系统实验验证
    5.1 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
    5.2 自检测试
    5.3 电子飞行指示器测试
        5.3.1 4 型电子飞行指示器试验验证
        5.3.2 4 C型电子飞行指示器试验验证
    5.4 报表生成存储模块的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无线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现状
        1.2.2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轨道现场测试
        1.2.3 远程监控系统开发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2 环境振动与监测系统研发工具
    2.1 城轨环境振动的概念、产生机理及影响
        2.1.1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的概念
        2.1.2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的产生机理与特性
        2.1.3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产生的影响
    2.2 虚拟仪器的概念、构成和特性
        2.2.1 虚拟仪器的概念
        2.2.2 虚拟仪器的构成
        2.2.3 虚拟仪器的特性
    2.3 Lab VIEW软件开发平台
    2.4 本章小结
3 监测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3.1 系统整体构架
    3.2 振动信号采集设备通信模块选型依据
        3.2.1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3.2.2 无线通信技术
    3.3 监测系统软件通信关键技术
    3.4 本章小结
4 无线监测系统设计
    4.1 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4.1.1 传感器
        4.1.2 数据采集卡
        4.1.3 无线传输模块
        4.1.4 开关电源
    4.2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4.2.1 软件系统界面
        4.2.2 通信连接模块
        4.2.3 数据采集模块
        4.2.4 数据回放与分析处理模块
        4.2.5 多设备采集原理
    4.3 本章小结
5 监测系统的验证
    5.1 监测系统验证试验
    5.2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ST原理、结构及试验技术
        1.2.1 PST原理与结构
        1.2.2 PST性能与评价方法
        1.2.3 PST试验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PST虚拟试验原理、方法与现状
        1.3.1 虚拟试验概念与原理
        1.3.2 PST虚拟试验现状与发展趋势
        1.3.3 虚拟试验系统构建方法与特点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
    2.1 PST虚拟试验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功能需求
        2.1.2 系统性能需求
    2.2 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原理
        2.2.1 功能实现模块
        2.2.2 数据传输模块
        2.2.3 运行管理模块
    2.3 PST虚拟试验系统设计
        2.3.1 支撑体系对比分析
        2.3.2 基于HLA的虚拟试验系统
        2.3.3 基于HLA-DDS的虚拟试验系统
        2.3.4 虚拟试验系统硬件支撑平台
    2.4 PST虚拟试验系统技术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桥接组件开发
    3.1 HLA与 DDS数据交互机理
        3.1.1 HLA体系数据交互机理
        3.1.2 DDS体系数据交互机理
        3.1.3 体系间数据映射关系
    3.2 基于桥接组件的HLA与 DDS互连
        3.2.1 HLA与 DDS互连方案设计
        3.2.2 桥接组件结构原理分析
    3.3 基于元模型的桥接组件开发
        3.3.1 元模型理论
        3.3.2 桥接组件元模型
        3.3.3 基于元模型的桥接组件UML模型
        3.3.4 模型映射及桥接组件插件生成
    3.4 虚拟试验系统时间管理
        3.4.1 时间推进方式
        3.4.2 时间推进算法
    3.5 小结
第4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建模
    4.1 基于体系的多领域建模方法
        4.1.1 HLA多领域建模方法
        4.1.2 DDS多领域建模方法
    4.2 系统仿真组件建立
        4.2.1 PST机械组件
        4.2.2 PST液压组件
        4.2.3 PST控制组件
    4.3 系统载荷组件建立
        4.3.1 载荷数据库
        4.3.2 载荷组件SOM
        4.3.3 组件间消息映射关系
    4.4 系统物理组件建立
        4.4.1 PST试验台架组件
        4.4.2 PST控制器组件
    4.5 组件接口封装
        4.5.1 仿真组件HLA封装
        4.5.2 载荷组件HLA封装
    4.6 小结
第5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试验管理与监控
    5.1 试验管理组件运行原理
        5.1.1 试验管理组件架构
        5.1.2 试验管理组件流程基本指令
        5.1.3 试验管理组件流程文件
        5.1.4 试验管理组件数据管理
    5.2 试验管理组件设计
        5.2.1 试验管理组件静态类图
        5.2.2 试验管理组件动态活动图
        5.2.3 试验管理组件界面
    5.3 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及设计
        5.3.1 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
        5.3.2 基于LabVIEW的试验监控组件设计
    5.4 小结
第6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产品试验验证
    6.1 试验验证载荷环境建立
        6.1.1 田间实验载荷获取
        6.1.2 EMD软阈值载荷降噪
        6.1.3 载荷统计特性分析
        6.1.4 载荷频次外推与合成
    6.2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6.2.1 试验关键参数提取
        6.2.2 基于一致性检验的试验数据有效性评估
    6.3 系统桥接组件性能测试与分析
        6.3.1 数据传输时延性能测试与分析
        6.3.2 数据传输吞吐量性能测试与分析
    6.4 虚拟试验系统试验验证分析
        6.4.1 电控单元虚拟试验分析
        6.4.2 离合器接合规律虚拟试验分析
        6.4.3 起步品质虚拟试验分析
        6.4.4 换挡品质虚拟试验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附录 I 桥接组件代码框架文件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基于LabVIEW的混合动力总成性能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动力总成测试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微混动力系统结构及测试系统
    2.1 48V微混动力系统基本结构
    2.2 某公司微混动力系统结构及循环工况
        2.2.1 被测件MHEV的工装装配设计
        2.2.2 NEDC与WLTP循环测试工况
    2.3 测试系统设计要求
        2.3.1 测试对于上位机显示界面的要求
        2.3.2 测试系统对于数据存储和格式的要求
        2.3.3 测试对于信号采集抗干扰要求
        2.3.4 测试系统对于程序自身的要求
    2.4 PID在电机控制策略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虚拟仪器与测试系统设计
    3.1 虚拟仪器发展与应用
    3.2 测控系统软件工程设计
        3.2.1 测控系统集成的开发流程
        3.2.2 软件功能模块组成
    3.3 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
    3.4 测试系统使用的总线协议和技术
        3.4.1 CAN总线研究
        3.4.2 ProfiBUS通信协议研究
        3.4.3 RS232/RS485串口通信分析
        3.4.4 LabVIEW环境下动态链接库(DLL)调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程序的设计与调试
    4.1 程序开发的总体设计思想
    4.2 测控系统安全策略设计
    4.3 第三方设备通讯控制的交互与集成设计
        4.3.1 基于Modbus对低压电源的通讯
        4.3.2 基于Modbus对温湿度环境仓的通讯
        4.3.3 扭矩仪和电池模拟器CAN通讯的实现
        4.3.4 Temic变频器的驱动编译
    4.4 循环工况流程
    4.5 混合动力系统Simulink模型的编译
    4.6 测控软件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存储
        4.6.1 手动记录数据说明
        4.6.2 自定义数据记录
    4.7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系统在开发中的应用
    5.1 实验前设备点检
    5.2 台架外围设备调试与分析
    5.3 道路模拟测试PID整定
    5.4 48V混动道路仿真模型点火测试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四、测试集成与虚拟仪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虚拟仪器的高温炉管检测系统设计与集成[D]. 宋绍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自动测试虚拟平台的3d实验设计与实现[D]. 管晓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柴油机ECU硬件在环灰盒测试及用例开发研究[D]. 陈余.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高速高精度虚拟示波器硬件设计与实现[D]. 李鸿松.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汽车电控单元智能化通用测试平台研制[D]. 于春涛. 吉林大学, 2020(01)
  • [6]某型电子飞行指示器综合检测系统的设计[D]. 黄宇坤.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无线监测系统设计[D]. 王玺.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9]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D]. 闫祥海.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6)
  • [10]基于LabVIEW的混合动力总成性能测试技术研究[D]. 王林.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测试集成和虚拟仪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