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髓性白血病体外药敏、p170表达和细胞代谢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宋丹[1](2017)在《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ATP-TCA结果、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研究联合ATP-TCA法和常见耐药基因检测两种方法预测宫颈癌化疗敏感性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接受治疗前的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100例,采用ATP-TCA法对宫颈癌细胞进行PTX、CBP和PTX+CBP三种方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同时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其中95例宫颈癌标本的P-gp、GST-π、TopoⅡ和TS四种蛋白的表达。患者取材后即采用PTX+CBP治疗,静脉全身给药,共化疗两程,两程间隔3周,2-3周后观察患者近期疗效。观察95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近期疗效。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临床近期疗效的关系;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ATP-TCA结果的相关性;两种检测方法联合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可行性。【结果】(1)100例宫颈癌标本中最终有95例纳入研究。95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达到CR的患者5例,PR的患者68例,SD的患者21例,PD的患者1例。近期疗效有效率(CR+PR)为76.84%(73/95)。(2)ATP-TCA法的可评价率为95%,PTX+CBP的体外有效率达80%。将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其近期疗效符合率为86.32%。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5%、63.64%、89.47%和73.68%。(3)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和TS阳性表达分别为:40例(42.11%)、27例(28.42%)、32例(33.68%)和53例(55.79%)。将免疫组化结果与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P-gp、GST-π和TopoⅡ表达情况差异与近期疗效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的表达情况与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75.79%。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2%、59.09%、86.76%和48.15%。(4)比较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耐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仅耐药蛋白GST-π和ATP-TCA结果有相关性(P<0.05)。其与ATP-TCA体外药敏结果的符合率达81.05%。(5)联合应用PTX+CBP的ATP-TCA结果和耐药基因表达指标,耐药蛋白GST-π、TopoⅡ和TS表达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0.05),耐药蛋白GST-π表达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87.37%。【结论】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近期疗效符合率为86.32%;耐药蛋白P-gp、GST-π和TopoⅡ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中GST-π与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75.79%;耐药蛋白GST-π、TopoⅡ和TS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中GST-π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87.37%。提示ATP-TCA法、耐药基因表达可能用于宫颈癌药物敏感性检测。联合应用ATP-TCA结果和耐药蛋白GST-π表达指标,其结果与近期疗效符合率高于单独ATP-TCA法或单独耐药基因检测。提示ATP-TCA法联合耐药蛋白GST-π表达结果可能可以预测宫颈癌的临床化疗敏感性,从而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王珍珍[2](2016)在《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对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对白血病K562/ADR细胞株多药耐药(MDR)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总黄酮联合不同浓度的ADR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ADR细胞株,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K562/ADR的存活及耐药逆转,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耐药相关基因ABCB-1及ABCC-1和BCL-2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总黄酮对K562/ADR细胞耐药相关蛋白ABCC-1、ABCB-1、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可以抑制K562/ADR细胞的增值,且呈剂量依赖性,并且可以下调K562/ADR细胞耐药基因ABCB-1、ABCC-1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并下调耐药相关蛋白ABCC-1、ABCB-1、BCL-2表达。结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通过下调K562/ADR细胞耐药相关基因ABCB-1、ABCC-1、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其相关蛋白ABCC-1、ABCB-1、BCL-2表达的机制,促使癌细胞凋亡,逆转K562/ADR细胞的多药耐药。
黄明钜[3](2012)在《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章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它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宫颈癌,宫体癌,居第三位。卵巢癌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0%,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和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0%-30%左右。大多数卵巢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而给予非手术治疗,75%~80%的卵巢癌开始对化疗敏感,其余则表现为原发耐药,最终所有化疗患者至少80%出现耐药,而多药耐药机制极为复杂,目前还没完全清楚,卵巢癌多药耐药产生后治疗效果明显降低。预防和减少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发生,以及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逆转治疗,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外有学者曾报道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药耐药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体机制暂未明确,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第二章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叶酸结合蛋白表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叶酸结合蛋白(FOLR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80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5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FOLR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多药耐药的相关性。结果:(1)FOLR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P<0.01)。(2)FOLR1在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Ⅰ~Ⅱ期的表达量低于Ⅲ~Ⅳ期,在组织分级高分化中的表达量低于中低分化(P<0.05)。(3)FOLR1在铂类药物耐药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铂类药物敏感型(P<0.01);其在治疗后仍进展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缓解者(P<0.01)。(4)FOLR1在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浆液性肿瘤(P<0.05),在有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的卵巢恶性肿瘤中高于未有转移者(P<0.05),与患者的不同肿瘤病理分类、是否有大网膜转移和腹水量多少无明显相关(P>0.05)。(5)取FOLR1表达量界值为3.115时来判断卵巢肿瘤性质,ROC曲线的Youden指数最大,卵巢恶性肿瘤FOLR1表达量的高低与中位生存时间差别无明显相关(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FOLR1表达量不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FOLR1在正常卵巢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卵巢恶性肿瘤,其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铂类药物耐药型卵巢恶性肿瘤中FOLR1呈低表达,在铂类药物敏感型卵巢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提示FOLR1与卵巢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相关,可作为判断卵巢恶性肿瘤多药耐药潜在标志物之一。第三章FOLR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目的:构建携带叶酸结合蛋白基因(FOLR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鉴定。方法:PCR扩增FOLR1全长,克隆至pWPI载体质粒,重组阳性克隆行PCR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与其辅助质粒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病毒颗粒感染SKOV3细胞,流式分选,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LR1的表达。结果:FOLR1正确克隆至pWPI载体质粒,PCR及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93T细胞成功包装慢病毒,pWPI-FOLR1慢病毒高效感染SKOV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出被感染后的SKOV3细胞中有FOLR1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FOLR1慢病毒表达载体,能高效感染SKOV3细胞,FOLR1基因转导后稳定表达,为下步探讨FOLR1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第四章FOLR1基因对顺铂作用卵巢癌上皮细胞生物学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探索卵巢癌SKOV3细胞中FOLR1基因表达上调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及作用途径。方法:MTT法测定三组细胞(SKOV3、pWPI-SKOV3、 pWPI-FOLR1-SKOV3)的生长增值情况、顺铂对三组细胞的IC50和不同顺铂浓度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三组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分别作用不同时间诱导三组细胞的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顺铂浓度作用48小时对三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高效液相检测同浓度顺铂作用三组细胞48小时后细胞内顺铂的浓度。结果:实验组细胞(pWPI-FOLR1-SKOV3)与两组对照组相比较:(1)增殖速度明显升高、顺铂对其作用的IC50值降低。(2)顺铂对其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其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3)顺铂更容易诱导其凋亡发生(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4)顺铂将其周期中的S期阻滞比例明显增加(P<0.05)。(5)细胞内的顺铂浓度增加近一倍。结论:FOLR1基因能增强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卵巢癌SKOV3细胞中FOLR1基因表达上调后顺铂对其抑制率增加,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顺铂更容易诱导其凋亡发生,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顺铂将其细胞周期中的S期阻滞明显增加,细胞内顺铂浓度升高。
许晓军[4](2012)在《能量代谢异常与髓性白血病化疗耐受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白血病细胞耐药是髓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一大障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药耐药可通过P糖蛋白、多药耐药性相关蛋白、拓扑异构酶Ⅱ、肺抗药性相关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而改变。进一步研究白血病的化疗耐药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增强化疗敏感性、克服耐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代谢组学可对生物或细胞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者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索格列卫(IM)耐药与敏感的慢粒白血病(CML)细胞的代谢物差异,为IM耐药的治疗提供新靶向和新思路。结果表明:IM耐药与细胞增高的糖酵解活性和磷脂翻转有关;对IM耐药的K562-r和LAMA84-r细胞保持了增高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的高糖酵解代谢表型。糖酵解活性与肿瘤生成及对放化疗的耐受呈正相关。通过抑制糖酵解酶的活性,可阻断糖酵解的进行,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因能量供应缺乏而死亡,但正常细胞不受影响。研究表明,仅依靠抑制有氧糖酵解,并不足以产生显着的具有临床意义的抗肿瘤作用。这可能是由于ATP的耗竭只有达到一定的阈值才能启动细胞的凋亡或坏死程序,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近来大规模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编码糖酵解途径分子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上调。研究证实在血液肿瘤细胞中,亦存在糖酵解异常现象。3溴丙酮酸(3-BrPA)可有效诱导了多药耐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AR的凋亡,提示阻断细胞的能量供应有可能克服血液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泼尼松龙耐药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高葡萄糖消耗明显相关,通过抑制糖酵解可使对泼尼松龙耐药的ALL原代细胞和细胞株对糖皮质激素重新敏感,这种增敏作用可通过细胞重要的能量传感系统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来调控。糖酵解的抑制可活化AMPK,导致mTOR的抑制,进而使抗凋亡蛋白Mcl-1表达下调。目前尚未有糖酵解抑制剂联合化疗用于髓性白血病化疗增敏的报道。本研究以髓性白血病耐药细胞能量代谢异常作为切入点,采用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髓性白血病糖酵解相关分子的表达与耐药形成的关系,以及在体外调控糖酵解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从而为逆转髓性白血病化疗耐受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第一部分糖酵解相关分子表达与髓性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研究研究目的1.探讨髓性白血病细胞糖酵解活性与化疗耐受的关系。2.探讨髓性白血病细胞糖酵解相关分子的表达与化疗耐受的关系。3.探讨髓性白血病细胞线粒体ATP合成酶的表达与化疗耐受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细胞培养:对阿霉素(ADM)敏感和耐药AML细胞株(HL-60和HL-60/ADM),以及对IM敏感和耐药CML细胞株(K562和K562-R)均采用含10%FBS的RPMI1640(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 g/m1),置5%CO2培养箱、37℃饱和湿度培养。2.临床标本:54例患者骨髓标本来自南方医院血液科和中山人民医院血液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间住院的非M3型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80%。其中初治45例,复发9例。男31例,女23例,平均年龄41.6±17.8岁。另选取19例健康对照者,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39.2±14.1岁,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与AML病例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3.实验方法:(1)葡萄糖消耗实验检测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糖酵解活性。(2)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株和AML原代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HIF-1α、FBP1、HK-Ⅱ和GLUT1) mRNA的表达。(3)酶促法检测不同化疗敏感性AML患者血清LDH含量。(4)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化疗敏感性AML患者白血病细胞CD147的表达。(5)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株和AML原代细胞)线粒体ATP合成酶ATP5B蛋白表达。4.统计分析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统计结果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若方差齐性,组间差异采用LSD法做多重比较;若方差不齐采用welch法检验,组间差异采用Dunnett’s T3法做多重比较。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a=0.05为检验标准,采用双侧检验。p值≤0.05时,认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髓性白血病细胞株糖酵解活性与化疗耐受性的关系耐药细胞株HL-60/ADM和K562-R的糖酵解活性均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化疗敏感细胞株HL-60和K562。2.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1)髓性白血病细胞株糖酵解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HIF-1α mRNA和GLUT1mRNA在耐药白血病细胞株HL-60/ADM和K562-R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较化疗敏感的野生型细胞株HL-60和K562高(p<0.01、p<0.05)。而另一糖酵解关键酶HK-Ⅱ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HL-60耐药细胞株中明显低于野生株(p<0.01),在K562耐药细胞株中显着高于野生株(p<0.01)。但糖酵解抑制酶FBP1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HL-60耐药细胞株中明显高于野生株(p<0.01),在K562耐药细胞株中显着低于野生株(p<0.01)。(2) HIF-1α mRNA在不同化疗敏感性AML患者中的表达未缓解(NR)组患者HIF-1α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组,而在对照组、CR和PR组中,HIF-1α mRNA表达量有逐渐升高趋势。(3) FBP1mRNA在不同化疗敏感性AML患者中的表达患者FBP1mRNA表达量个体间差异非常大,经F检验提示各组间无差异(p>0.05)。(4) HK-Ⅱ mRNA在不同化疗敏感性AML患者中的表达NR组患者HK-Ⅱ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R和PR组,而在对照组、CR和PR组中,HK-Ⅱ mRNA表达量有逐渐升高趋势。(5) GLUT1mRNA在不同化疗敏感性AML患者中的表达NR组患者GLUT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CR和PR组,而在对照组、CR和PR组中,GLUT1mRNA表达量有逐渐升高趋势。3.不同化疗敏感性AML患者血清LDH的表达NR组患者血清LDH含量明显高于对照、CR和PR组,而在对照组、CR和PR组患者中,血清LDH含量有逐渐升高趋势。4.不同化疗敏感性AML患者CD147的表达化疗NR组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CD147的表达明显高于CR和PR组。5.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合成酶ATP5B的表达耐药细胞株HL-60/ADM和K562-R的ATP5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对应的化疗敏感细胞株;化疗NR组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ATP5b蛋白明显低于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化疗耐药髓性白血病细胞株的糖酵解活性均明显高于相对应的化疗敏感野生型细胞株。2. HIF-1α mRNA和GLUT1mRNA在耐药髓性白血病细胞株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较化疗敏感的野生型细胞株高。3.化疗耐受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HIF-1α、HK-Ⅱ和GLUT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组。4.化疗耐受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FBP1mRNA表达量与敏感组无差别。5.化疗耐受AML患者血清LDH含量明显高于敏感组。6.化疗耐受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CD147的表达明显高于敏感组。7.线粒体合成酶ATP5B蛋白表达水平在耐药髓性白血病细胞株中明显低于化疗敏感的野生型细胞株;同样化疗耐受AML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ATP5B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敏感组。第二部分抑制糖酵解对髓性白血病化疗耐受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1.探讨抑制糖酵解对髓性白血病细胞株化疗耐受性的影响。2.探讨改变糖酵解活性影响髓性白血病细胞株化疗敏感性的可能机制。材料和方法1.细胞培养:对ADM敏感和耐药AML细胞株(HL-60和HL-60/ADM),以及对IM敏感和耐药CML细胞株(K562和K562-R)均采用含10%FBS的RPMI1640(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 g/m1),置5%CO2培养箱、37℃饱和湿度培养。2.实验方法:(1)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检测细胞活力取指数生长期细胞(HL-60、HL-60/ADM、K562和K562-R),处理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药物(糖酵解抑制剂、化疗药、糖酵解抑制剂+化疗药),培养3d,每天计数活细胞数目(台盼蓝拒染)。采用Weeb系数检验糖酵解抑制剂联合化疗药是否具有协同效应。(2)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取指数生长期细胞(HL-60、HL-60/ADM、K562和K562-R),处理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药物(糖酵解抑制剂、化疗药、糖酵解抑制剂+化疗药),培养3d,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采用Weeb系数检验糖酵解抑制剂联合化疗药是否具有协同效应。(3)葡萄糖消耗实验检测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糖酵解活性。将106个不同处理组白血病细胞(HL-60、HL-60/ADM、K562和K562-R)置入无血清RPMI1640中,培养4d,收集细胞上清。按照Glucose (HK) Assay试剂盒说明,在波长340nm处观察其吸光度,并计算溶液中的葡萄糖含量。(4) 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将106个不同处理组白血病细胞(HL-60、HL-60/ADM、K562和K562-R)培养1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5)RNA干扰HIF1α或GLUT1基因后检测耐药AML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变化首先设计针对靶基因HIF1P或GLUT1的shRNA序列,通过电转染实验对耐药细胞株HL-60/ADM进行转染,再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检测RNA干扰效果,从而筛选shRNA靶序列。将shRNA序列利用酶切、连接等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到慢病毒载体pLVX-shRNA1上,然后转染Lenti-X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将包装好的病毒感染HT-1080细胞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同时用病毒感染HL-60/ADM细胞后检测RNA干扰效果。将包装好的病毒感染HL-60/ADM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3次后建立稳定表达pLVX-shRNAl-HIFlα和pLVX-shRNAl-GLUTl的HL-60/ADM细胞株。然后,通过MTT法检测经不同浓度组ADM处理后这些细胞株的存活率。3.统计分析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统计结果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样本均数比较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与对照组比较用Dunnett-t法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a=0.05为检验标准,采用双侧检验。p值≤0.05时,认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抑制糖酵解对髓性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法和MTT法结果显示,糖酵解抑制剂2-DG或3BrPA联合ADM对耐药细胞株HL-60/ADM具有显着协同作用,而对野生细胞株HL-60不具有协同作用。同样,2-DG或3BrPA联合IM对耐药细胞株K562-R具有显着协同作用,而对野生细胞株K562不具有协同作用。2.抑制糖酵解对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病细胞株糖酵解活性的影响糖酵解抑制剂2-DG或3BrPA单独或联合细胞毒药物使用均可显着降低HL-60和K562敏感和耐药细胞株葡萄糖的消耗,而单独使用细胞毒药物,葡萄糖消耗的减少不明显。3.抑制糖酵解对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糖酵解抑制剂2-DG或3BrPA单独或联合化疗药处理HL-60、HL-60/ADM、K562和K562-R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别;而联合处理明显提高了这些细胞的坏死率。4. siRNA沉默HL60/ADM细胞HIF1P或GLUT1基因表达后化疗敏感性改变构建了稳定表达pLVX-shRNA1-HIFlα和pLVX-shRNA1-GLUT1的HL-60/ADM细胞株。MTT结果显示,稳定表达pLVX-shRNAl1HIF1α的HL-60/ADM细胞对ADM的化疗敏感性无明显改变,而稳定表达pLVX-shRNA1-GLUT1的HL-60/ADM细胞对ADM的化疗敏感性明显提高。结论1.糖酵解抑制剂2-DG或3BrPA通过抑制葡萄糖消耗可增强ADM对化疗耐药细胞药敏性;同样,2-DG或3BrPA联合IM对K562-R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2.2-DG或3BrPA对髓性白血病细胞的化疗毒性增强作用主要依赖于非凋亡的细胞死亡途径。3.RNA干扰沉默GLUT1基因可提高HL-60/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而HIF-1P基因沉默未能明显提高提高HL-60/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
丁晓庆[5](2011)在《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骨髓内的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且无限制增殖,正常的造血受到抑制,白血病细胞随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其他各组织器官造成广泛浸润。按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AL)及慢性白血病,前者发病高于后者,且预后差,死亡率高。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L约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5%,成人恶性肿瘤的2%,儿童恶性肿瘤的30%以上,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中,急性白血病所占比例增加尤其明显。近年来,随着科学进步,基础医学的发展,化疗药物和化疗方式都有了迅速进展,化疗已经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对白血病进行化疗已经是主要手段,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迅速分布至全身多个组织和器官,能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可杀灭远处转移的肿瘤,但化疗的毒副作用也很大,由于化疗药物对细胞选择性差,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有很大的杀伤力,造成人们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多。这种药物毒性反应限制了人们对化疗更广泛的应用。因此寻求减低化疗毒性反应的方法愈加被重视,本课题研究观察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在RAL围化疗期以“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的干预治疗方案中具有很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及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初步显示了中医药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AL)的特色和优势。本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第二部分临床观察。综述分三部分,综述一: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中医治疗、化疗、生物调节剂治疗、基因治疗、骨髓移植等方面,但化疗仍占主导地位,阐述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中西医治疗;综述二:总结化疗的毒副作用,简述化疗常见急性亚急性毒性及常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化疗方案的毒副作用;综述三:减低毒性反应的方法,阐述减低化疗毒性的中西医方法。并综述了复方浙贝颗粒的单药研究及复方的增效减毒、逆转耐药研究。第二部分临床观察,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临床试验,验证以“复方浙贝颗粒”为主的中医干预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受试者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影响,解决当前医学界普遍关注的抗癌治疗受益问题。入组238例RAL患者,治疗组为化疗+复方浙贝颗粒,对照组为化疗+安慰剂.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严格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规定的诊断、疗效标准,将符合入选标准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并进行一个化疗疗程的双盲期治疗。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经对两组病例血液学、胃肠道、肾与膀胱、肺脏、药物热、过敏、皮肤、脱发、感染、心脏、高血压、低血压、神经系统、便秘、疼痛、听力、体重等指标分度观察。研究者将在入组、治疗第14天、一个化疗疗程结束后,对受试者进行访视,采集可供安全性评估的各种数据,填写病例观察表(CRF),并实时录入CRF表中各种试验数据。结果ALP、胃部不适、周围神经感觉分度、心律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观察和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方案在不增加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情况下,对化疗损伤的肝功能、胃部不适、周围神经感觉、心律变化有一定的保护效应。结论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与对照组比较,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未发现复方浙贝颗粒在RAL围化疗期能导致患者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增加的相关临床证据,且对抗癌药物损伤的肝功能(ALP)、胃粘膜、心律变化以及周围神经感觉具有一定的保护效应,说明中药复方浙贝颗粒有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作用。该结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可带来很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马薇[6](2010)在《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医症状疗效观察》文中指出背景难治性急性白血病(Refractory acute leukemia RAL)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即白血病细胞对多种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化疗药物同时产生耐药。耐药的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失去敏感性而使临床疗效降低。但对于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目前西医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寻找低毒的耐药逆转剂已成为RAL临床治疗的关键性问题。我科从1994年开始进行中药抗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研究。通过既往基础研究和多中心临床实验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拟定了复方浙贝颗粒,并采用随机、双盲、多家医院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方案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浙贝颗粒临床缓解CR率为36.1%,总有效率77.8%,与安慰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医学前沿上,复方浙贝颗粒备受关注。本课题以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项目编号:Ⅰ-2)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课题编号:02-03LP14)为依托,旨在通过对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方案实施前后RAL患者中医症状与体征变化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复方浙贝颗粒干预后的中医症状疗效。从中医角度进一步探讨复方浙贝颗粒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机理,为中医药提高RAL的临床疗效奠定基础。目的通过观察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前后RAL患者中医征候变化,总结复方浙贝颗粒干预后的中医症状疗效,为中医临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RAL提供参考。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3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7年11月-2009年12月间观察40例RAL患者。其中,观察过程中死亡3例,共有37例进入统计学处理。本课题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病例对照,以“复方浙贝颗粒”为治疗药物,以“麦芽颗粒”为模拟对照药物,以RAL患者为研究对象,拟定规范的RAL诊断标准,统一制定临床研究方案和病例观察表,拟定统一的中医症状疗效评估标准,进行围化疗期伍用复方浙贝颗粒治疗RAL的临床研究。随机进行药品编号及患者入组,在应用标准化疗方案的同时,于化疗开始前3天在盲态下加用干预药物或安慰剂,每次1袋,每日2次,连续服药14天,以标准化疗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结果临床试验结束后分两次揭盲后确定干预药物为复方浙贝颗粒(18例),模拟剂为麦芽颗粒(19例)。研究结果表明:①按照中医症状与体征疗效标准,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率9/18(50.0%),对照组症状改善率仅2/19(10.5%),经Fisher’s精确检验,P=0.01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按照中医证型分析统计,复方浙贝颗粒对于难治性性白血病常见的三种证型疗效不同,其中,气血两亏,痰瘀互阻型有效率7/8(87.5%);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型有效率5/6(83.3%);热毒内蕴,痰瘀互阻型有效率1/4(25%);经Fisher’s精确检,气血两亏,痰瘀互阻型和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型有效率与热毒炽盛,痰瘀互阻型比较,P=0.04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方案在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缓解率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改善中医症状与体征疗效,对于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的三证型疗效有差别。其中,对气血两亏,痰瘀互阻型与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型疗效较好。
许文前[7](2006)在《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p53蛋白、p170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 研究bcl-2蛋白、p53蛋白、p170蛋白在急性白血病(AL)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某些临床特征、疗效、预后的天系,探讨三种蛋白的表达对急性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95例急性白血病病人为实验组,其中男性54例,女性41例,年龄16~7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方案,按治疗效果分为初治组55例、缓解组21例和复发难治组19例。以28例健康人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骨髓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bcl-2蛋白、p53蛋白和p170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bcl-2蛋白、p53蛋白、p170蛋白在9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49.5%、42.1%、69.5%。bcl-2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复发难治组>初治组>缓解组;p53蛋白在复发难治组的阳性率高于初治组及缓解组,后两者之间的阳性率差别无显着性;p170蛋白在初治组的阳性率低于复发难治组与缓解组,后两者之间的阳性率差别无显着性;初治组、复发难治组、缓解组的bcl-2蛋白、p53蛋白、p170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2.bcl-2蛋白、p53蛋白、p170蛋白在ANLL的阳性率分别为46.4%、51.8%、75.0%,在ALL的阳性率分别为53.8%、28.2%、61.5%,bcl-2蛋白、p170蛋白在ANLL与ALL的表达水平差别均无显着性意义,p53蛋白在ANLL的表达水平高于ALL;急性白血病患者bcl-2蛋白、p53蛋白、p170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其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相关性。 3.bcl-2阳性组患者和p170阳性组患者的化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低于bcl-2阴性组患者和p170阴性组患者,且复发率较高、缓解期、生存期较短;p53阳性组患者与p53阴性组患者在完全缓解率、复发率、缓解期、生存期方面无显着差别。 4.在初治组55例患者中,其p170蛋白在化疗后的阳性率高于化疗前;其bcl-2蛋白、p53蛋白的阳性率在化疗前后差别无显着性意义。
杨洪涌[8](2006)在《清毒饮(片)和养正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白血病(AL)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化疗策略逐渐完善,抗白血病新药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免疫和基因疗法的使用,白血病的治疗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欲真正明了其病因和发病机理,探求安全、高效而经济可行的防治方法,则仍然任重而道远。从祖国医药宝库里探求抗AL新药,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经济价值。 据此,我院血证研究室从1991年至今,进行了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本人作为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参与其中。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科委科研基金等的资助下,在自拟抗白血病中药Ⅰ、Ⅱ、Ⅲ号方治疗白血病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清毒饮和养正片两个中药复方,辨证用于AL化疗的不同阶段,取得良好效果;我们又进而利用AL动物模型和细胞株,开展了该二方抗AL疗效机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受限于病床数等原因,既往的观察病例数偏少;自2002年以后,我们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患者服用和携带,进一步改良了清毒饮,并将其改为素片,即成为清毒片;并增加了观察样本,继续与养正片一道辨证应用于化疗的不同阶段,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人类AL的增效减毒方案,并探讨其对人类白血病疗效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AL提供安全、有效、廉价的更佳方案,并为将来开发抗AL中药新药打下基础。 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研究包括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在先前系列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临床观察样本,以观察中药清毒饮(片)和养正片联合化疗治疗AL近、中、远期增效减毒作用,并直接观察服用该二方后AL病人体内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 文献研究:总结分析了近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国内外AL中西医研究领域的一系列进展,并提出存在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临床研究:1994年2月-2005年12月选取137例AL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中西医联合治疗组92例,再按中医辨证分为两组,治以辨证分期、序贯服用清毒饮(片)和养正片并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组45例作组间和自身前后比较,从临床疗效、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症候积分等进行分析;并比较了清毒片和清毒饮、中西医联合疗法对AL不同亚型的疗效差异。 实验研究:选取A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抽取化疗前患者用清毒饮和养正片治疗前、后的骨髓液,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观察了中药对其Bcl-2、p53、Fas及其mRNA表达影响。
于秋菊,马兰,郭翠艳,殷雨明,陈松[9](2004)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体外药敏、p170表达和细胞代谢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 了解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体外药敏实验、p170表达和细胞代谢的关系。 方法 用MTT法检测 2 7例AML患者体外药敏实验 ,同时检测其白血病细胞代谢和P170的表达 ,观察比较药敏结果、P170表达、细胞代谢之间及与临床化疗结果间的关系。结果 体外药敏实验与临床治疗效果有相关性 ,二者的总符合率 81.9% ,阳性符合率 88.9% ,阴性符合率 6 6 .7%。细胞代谢与临床化疗疗效相关 ,细胞代谢高 ,对化疗反应好 ,缓解率高 ;细胞代谢与体外药敏实验和P170表达无相关性。P170表达与临床疗效相关 ,P170表达阳性组缓解率低于表达阴性组。结论 MTT体外药敏实验、P170表达和细胞代谢可以辅助提高临床判断耐药的准确性 ,可为临床选药提供依据。
钱红兰,俞康,胡旭东,高申孟[10](2002)在《急性髓性白血病P170、CD34表达与预后关系》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P170 与CD3 4 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 30例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P170 与CD3 4 抗原的表达。结果 P170 总表达率 36 6 7%,P170 阳性的患者临床耐药率较阴性者高 (P <0 0 1)。CD3 4 表达者耐药率也较CD3 4 阴性者高 (P <0 0 1)。结论 P170 和CD3 4 表达是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急性髓性白血病体外药敏、p170表达和细胞代谢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髓性白血病体外药敏、p170表达和细胞代谢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对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剂配制 |
2.2 细胞培养基本操作方法 |
2.3 K562/ADR细胞培养 |
2.4 ASMq对K562/ADR细胞毒活性的影响 |
2.5 ASMq对K562/ADR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 |
2.6 Real-time PCR 法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 |
2.7 Western Blot分析方法及步骤 |
3.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主要中英缩语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
1 卵巢恶性肿瘤概述 |
1.1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生存率 |
1.2 卵巢恶性肿瘤可能的致病因素 |
1.2.1 生殖内分泌因素 |
1.2.2 家族遗传因素 |
1.2.3 行为因素 |
1.2.4 其他因素 |
1.3 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 |
1.3.1 主要临床表现 |
1.3.2 卵巢上皮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
1.3.2.1 影像学检查 |
1.3.2.2 血清肿瘤标记物 |
1.3.2.3 腹腔镜检查 |
1.3.2.4 细胞学检查 |
1.3.2.5 组织病理学检查 |
1.4 卵巢癌的分期 |
1.5 卵巢癌常规治疗现况 |
1.5.1 卵巢癌的手术治疗 |
1.5.1.1 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 |
1.5.1.2 再分期手术 |
1.5.1.3 肿瘤细胞减灭术 |
1.5.1.4 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 |
1.5.1.5 二次探查术 |
1.5.1.6 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
1.5.1.7 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
1.5.2 卵巢癌一线化疗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
1.5.2.1 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选择 |
1.5.2.2 一线化疗方案总体疗效评价 |
1.5.2.3 卵巢癌一线化疗存在的问题 |
1.5.3 其他治疗 |
1.5.3.1 放射治疗 |
1.5.3.2 生物治疗 |
1.5.3.3 内分泌治疗 |
1.5.3.4 中医治疗 |
2 卵巢癌多药耐药 |
2.1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概念 |
2.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表现 |
2.3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 |
2.3.1 清CA125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
2.3.2 清HE4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
2.3.3 其它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
2.3.4 新潜在的用于卵巢癌多药耐药诊断标志物筛选、鉴定和临床验证现况 |
3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机理 |
3.1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
3.1.1 卵巢癌病理类型与多药耐药 |
3.1.2 卵巢癌FIGO分期与多药耐药 |
3.1.3 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与多药耐药 |
3.2 影响卵巢癌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
3.3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理 |
3.3.1 细胞内化疗药物外排的机制 |
3.3.1.1 P-糖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
3.3.1.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
3.3.1.3 乳腺癌耐药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
3.3.1.4 肺耐药相关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
3.3.2 细胞内化疗药物代谢解毒增加的机制 |
3.3.3 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加的机制 |
3.3.4 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机制 |
3.3.5 细胞凋亡异常的机制 |
3.3.6 其它机制 |
4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治疗 |
4.1 降低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化疗对策探索 |
4.1.1 一线标准方案中加入其它化疗药物的RCT结果 |
4.1.2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途径改变的RCT结果 |
4.1.3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强度及时间改变的RCT结果 |
4.1.4 一线标准化疗完成后巩固化疗的RCT结果 |
4.1.5 术前新辅助化疗的RCT结果 |
4.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预防 |
4.3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目的 |
4.3.1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分型 |
4.3.2 卵巢癌多药耐药治疗目的 |
4.4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手术治疗 |
4.4.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适应征与禁忌征 |
4.4.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主要方式与疗效评价 |
4.4.2.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主要方式 |
4.4.2.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疗效评价 |
4.4.3 影响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
4.5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化疗 |
4.5.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的适应征与禁忌征 |
4.5.2 单纯的CA125升高是否适合化疗 |
4.5.3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的方案选择与疗效评价 |
4.5.3.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单药化疗及疗效评价 |
4.5.3.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联合化疗及疗效评价 |
4.5.4 影响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
4.6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靶向治疗 |
4.6.1 EGFR拮抗剂 |
4.6.2 血管生长阻滞剂 |
4.6.3 信号转导抑制剂 |
4.6.4 抗FR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
4.6.5 mTOR抑制剂 |
4.6.6 PARP抑制剂 |
4.7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其它治疗 |
4.7.1 抗肿瘤MDR基因治疗 |
4.7.2 多药耐药的逆转耐药治疗 |
5 叶酸结合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 |
5.1 叶酸结合蛋白结构与生物学作用 |
5.2 叶酸结合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
5.3 叶酸结合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 |
5.4 针对叶酸结合蛋白为靶点肿瘤多药耐药治疗 |
5.4.1 叶酸结合蛋白介导的叶酸偶联物的种类 |
5.4.2 叶酸结合蛋白介导的肿瘤靶向纳米递药系统 |
5.4.3 叶酸结合蛋白介导叶酸偶联物进入肿瘤细胞机制 |
5.5 叶酸结合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叶酸结合蛋白表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组织标本 |
2.1.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
2.1.4 器具处理 |
2.2 方法 |
2.2.1 实验原理 |
2.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
2.2.3 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FOLR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
3.2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
3.3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肿瘤转移及腹水量关系 |
3.4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疗效和耐药的相关性 |
3.5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FOLR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2.1.3 细胞 |
2.1.4 慢病毒系统 |
2.1.5 FOLR1基因cDNA克隆质粒pOTB7 |
2.1.6 引物及其序列 |
2.1.7 器具处理 |
2.2 方法 |
2.2.1 重组表达载体质粒的构建 |
2.2.2 重组表达载体质粒的PCR和测序鉴定 |
2.2.3 慢病毒的包装及感染靶细胞 |
2.2.4 慢病毒表达载体的鉴定 |
3 结果 |
3.1 FOLR1基因和pWPI载体质粒重组前准备的结果 |
3.2 重组表达载体鉴定的结果 |
3.3 慢病毒的包装的结果 |
3.4 病毒滴度测定的结果 |
3.5 慢病毒感染靶细胞的结果 |
3.6 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后流式分选的结果 |
3.7 RT-PCR法检测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后FOLR1基因表达的结果 |
3.8 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后FOLR1蛋白表达的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FOLR1基因对SKOV3细胞生物学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2.1.3 器具处理 |
2.2 方法 |
2.2.1 实验分组 |
2.2.2 MTT法测定三组细胞生长曲线 |
2.2.3 MTT法测定顺铂对三组细胞的IC50 |
2.2.4 MTT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对三组细胞的抑制率 |
2.2.5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诱导三组细胞的凋亡率 |
2.2.6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作用48小时对三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
2.2.7 高效液相检测同浓度顺铂作用三组细胞48小时后细胞内顺铂的浓度 |
2.2.8 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MTT法测定三组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 |
3.2 MTT法测定顺铂对三组细胞的IC50结果 |
3.3 MTT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对三组细胞抑制率结果 |
3.4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诱导三组细胞的凋亡率 |
3.5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作用48小时对三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
3.6 高效液相检测同浓度顺铂作用三组细胞48小时胞内顺铂浓度的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小结 |
全文创新点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4)能量代谢异常与髓性白血病化疗耐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糖酵解相关分子表达与髓性白血病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1.1 细胞株 |
1.1.1.2 研究病例 |
1.1.1.3 疗效判定 |
1.1.2 材料与方法 |
1.1.2.1 引物 |
1.1.2.2 材料 |
1.1.2.3 方法 |
1.1.2.4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髓性白血病细胞株糖酵解活性与化疗耐受性的关系 |
1.2.2 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
1.2.3 不同化疗敏感性AML患者血清LDH的表达 |
1.2.4 不同化疗敏感性AML患者CD147的表达 |
1.2.5 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线粒体合成酶ATP5B的表达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部分 抑制糖酵解对髓性白血病化疗耐受的影响及机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材料与方法 |
2.1.2.1 引物 |
2.1.2.2 材料 |
2.1.2.3 方法 |
2.1.2.4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抑制糖酵解对髓性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
2.2.1.1 抑制糖酵解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法) |
2.2.1.2 抑制糖酵解对HL-60/ADM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1.3 抑制糖酵解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1.4 抑制糖酵解对K562-R细胞增殖的影响 |
2.2.1.5 抑制糖酵解对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病细胞株增殖的影响(MTT法) |
2.2.1.6 抑制糖酵解对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病细胞株糖酵解活性的影响 |
2.2.1.7 抑制糖酵解对不同化疗敏感性髓性白病细胞株凋亡的影响 |
2.2.2 SIRNA沉默HL60/ADM细胞HIF1A或GLUT1基因表达后化疗敏性改变 |
2.2.2.1 SHRNA筛选 |
2.2.2.2 慢病毒构建 |
2.2.2.3 稳定表达慢病毒基因载体的HL-60/ADM细胞株的建立 |
2.2.2.4 稳定HIF1A或GLUT1基因表达受抑HL-60/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 |
2.3 讨论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简表 |
致谢 |
博士研究生期间的成果 |
参加国内国际会议 |
统计学审稿证明 |
(5)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急性白血病治疗的概况 |
综述二 化疗的毒副作用概述 |
综述三 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毒性反应的研究概况 |
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选择标准 |
2 纳入病例标准 |
3 排除病例标准 |
4 中止和撤除病例标准 |
5 脱落病例标准及处理 |
6 研究方法 |
7 研究结果 |
8 讨论 |
9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6)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医症状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一 |
文献综述二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p53蛋白、p170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清毒饮(片)和养正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西医研究进展 |
一 病因和发病机理 |
二 西医治疗进展 |
(一) 联合化疗 |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2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
(二) 基因治疗 |
(三) 免疫治疗 |
(四) 干细胞移植治疗 |
(五) 抗多药耐药 |
(六) 抗微小残留病 |
第二节 白血病中医中药研究进展 |
一 病因病机研究 |
二 抗白血病实验研究 |
三 治疗白血病临床研究 |
第三节 存在问题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清毒饮和养正片对急性白血病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临床资料 |
2 观察方法 |
3 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急性髓性白血病体外药敏、p170表达和细胞代谢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宋丹. 首都医科大学, 2017(02)
- [2]维药异常黑胆质成熟剂总黄酮对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D]. 王珍珍.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2)
- [3]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D]. 黄明钜.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 [4]能量代谢异常与髓性白血病化疗耐受的研究[D]. 许晓军.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5]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D]. 丁晓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6]复方浙贝颗粒辅助化疗改善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医症状疗效观察[D]. 马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7]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p53蛋白、p170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D]. 许文前. 福建医科大学, 2006(12)
- [8]清毒饮(片)和养正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 杨洪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 [9]急性髓性白血病体外药敏、p170表达和细胞代谢的关系[J]. 于秋菊,马兰,郭翠艳,殷雨明,陈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01)
- [10]急性髓性白血病P170、CD34表达与预后关系[J]. 钱红兰,俞康,胡旭东,高申孟. 中国医师杂志, 2002(10)
标签:白血病论文; 急性髓性白血病论文; 糖酵解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