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SO/IEC导则66《用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和认证机构的导则》(论文文献综述)
吴笑风,石瑶,岳宏,冯书桓[1](2021)在《船舶网络安全领域主要国际标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将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发布的《网络安全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组织(IEC)发布的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系列和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NIST)发布的《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框架》等文件纳入参考的建议。对NIST框架、ISO和IEC中网络安全相关的标准进行分析,认为现有的网络安全类国际标准多为通用类,可供各类航运和船舶工业机构选用以提升自身或产品应对网络风险的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如ISO 23806和ISO 23799这类船舶领域专用国际标准的开发和应用,对IMO要求的落实和船舶网络安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谢玉洁[2](2020)在《SC实验室管理体系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服务行业,检测认证始终支撑着国家质量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IECEE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作废已连续使用十余年的ISO 17025:2005版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包含风险管理硬性要求的新版17025。由于体系标准换版的过渡期,虽然已有学者就关注体系改进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忽略了实际检测环节中,风险带来的结果质量影响。SC检测实验室是一家代表着华南区产品安全质量水平的检测机构,同时也是本次换版浪潮中的典型,体系运行至今虽未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但问题偏差终年不断,甚至不定期重复发生,非常不利于实验室今后高水平高质量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业内目前风险管理现状的介绍;比较分析新旧版体系要求差异带来的影响;重点识别研究案例实验室外部评审不符合项、检测报告质量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三个关键环节的风险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的半定量(技术绩效测量)和定性(偏差趋势分析和储备分析)风险分析工具,结合检测过程实际资源的安排,设置风险管理程序,制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在完成落实相关的制度措施后,进行实地内审,验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评价方法,得出实验室体系风险值,综合评估实验室风险控制的状态。总结归纳针对检测风险管理的合理性建议。
梁伟明[3](2020)在《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检验检测作为国家质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进行扶持,使检验检测发展进入快速道。在检测市场的全面开放形势下,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扩大给检测行业提供了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大量外资民营检测机构的加入,使竞争异常激烈。实验室如何脱颖而出正成为其迫切思考的问题。HD检测中心作为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的检测机构,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建立和运行检测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检测及服务质量达到顾客满意,是其在生存中求发展并脱颖而出的必备条件。本文先行阐述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七大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ISO 9000标准和ISO/IEC 17025标准及国内外实验室认可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等相关理论知识分别进行阐述和介绍。以HD检测中心为研究背景,描述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和特点,通过体系审核的方式,使用问卷调查、统计图表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对其质量管理体系中各关键环节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影响其有效运行的主要原因,例如人员培训有待改善、学习和竞争意识有待提高、设备疏于养护、对作业指导书重视不足等。然后根据HD检测中心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例如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设备管理责任、加强作业指导书管理等措施。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持续改进,达到适应市场发展,增强检测中心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本文希望能对同行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检测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杜丹丹[4](2019)在《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作为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向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质量检测报告,为工程质量有效监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作为第三方的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必须建立符合相关要求且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资质认定。同时,这也是实验室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竞争需求,规范自身管理,树立独特的品牌和信誉,获得社会各方信赖和认可的必由之路。首先阐述了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在建筑业的建立和发展概况。其次,以唐山市某建筑工程检测公司为对象,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为依据,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TFNAHP),对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采用资料搜集、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对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的运营机制以及实验室质量内控记录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找出当前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建筑工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图27幅;表22个;参47篇。
杨璐[5](2018)在《实验室管理体系改进项目化研究 ——以KM煤质检测实验室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多项激励政策,大力推动第三方检验检测产业发展。为了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国家质检总局于2015年4月发布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3号)。与被取代的质检总局第86号令相比,163号令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提出了新的规范和要求。KM实验室作为煤炭行业的检验检测机构,同样面临着根据新规要求改进现有的管理体系,以通过下一次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评审的难题。项目管理是一套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论,为了高质高效地完成实验室管理体系改进工作,本文提出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方法进行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改进。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KM实验室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梳理,明确改进的目的和需求,结合项目化管理的优势,并与实验室历年管理体系改进情况进行对比,阐述了采用项目化管理进行实验室管理体系改进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其次,结合实验室管理体系改进的特点和要求,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方法进行项目化设计。明确项目范围和项目进度,将项目目标分解成小的、具体的可交付成果,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形成工作分解结构,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并实施。然后,以《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的编写为例,提出将“运作”活动进行“局部项目化”的尝试。根据163号令中的相关要求,借鉴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知识体系,结合“运作”活动的特点,建立起一套适用的、易操作的具体程序,对实验室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最后,KM实验室采用项目化的方法按照新规要求改进了管理体系,并通过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与往年的以通过资质认定评审为目的的管理体系改进活动相比,效率和效果均明显提高。本文设计并实践了 KM实验室管理体系改进项目化的方法,顺利完成了对非传统“项目”的项目化,并对“运作”活动进行了“局部项目化”的探索,在此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出不足,为其他实验室进行管理体系改进提供参考与借鉴。
王重刚[6](2018)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认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实施以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逐渐完善,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出新的相关要求,部分内容已不适应现状,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研究。通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过程、标准及标准的实施情况分析得出运行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厘清存在的问题。通过文本比较等方法对有关术语和定义进行完善,解决对部分术语理解不清的问题。通过层次性原理,根据ISO管理体系高阶结构(HLS)对AQ3013-2008的架构进行改进,得出改进后的架构,从而解决与其他管理体系不兼容的问题,并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一级要素、二级要素的权重和分数进行赋值;通过文本比较等方法对新架构要素对无AQ3013-2008对应的参考ISO等国际标准的相关条款编写,从而解决体系完整性的问题;通过对有对应的人力资源、设备设施、信息沟通、危险源管控、安全意识和理念等根据法律法规等要求补充完善,解决不适应新法规要求的情况;采用PDCA循环的完整性原则,补充完善标准范围等内容,解决体系中PDCA循环不完整的情况;采用系统层次性原理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分级响应等内容,从而解决体系中层次性不强的情况。
金向红[7](2018)在《HZ低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项目的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使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逐步趋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大量的检测实验室依照这些文件的内容构建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实验室内部管理的依据,用以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能力并获得了国家实验室的认可。所以,科学和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检测实验室的运行和持续发展意义非常重大。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阐述了实验室目前运行现状,通过客户抱怨、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检测流程、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和客户投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接着,论文以HZ低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检测流程的制定作为项目进行了研究,按照项目的工作任务分解、计划编制和项目实施等程序详细说明了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设立、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体系文件的编制等全过程。采取内部审核等手段对HZ低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做出了评价。然后,论文针对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流程建立了简洁明了的检测流程图,将实验室检测业务中样品接收与加工、检测及报告出具等流程有机结合起来,并对检测流程中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检测周期的关键环节进行识别和控制,满足实验室质量保证和客户满意的需求。论文最后按照标准条款对检测数据及检测报告的要求,结合实验室的检测流程开发了实验室管理系统,从基础数据维护、委托单生成及检测报告打印等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该管理系统平台的使用为实验室的检测工作提供了便利。
赖文静[8](2010)在《WK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及国际贸易的日益增加,市场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日趋规范化,迫切希望实验室能为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同时,检测市场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检测机构争相进驻,给我国的检测市场带来先进技术和活力的同时,也给广大的国内检测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检测实验室迫切需建立并运行一个持续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证书或报告内容的校核和审定把关,对影响证书或报告的各类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其控制范围应涉及形成证书或报告的全部过程。检测实验室通过加强内部监督管理,重视检测实验室的基础建设,提高检测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和检测工作质量,确保以公正的行为、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本文将对WK家用电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情况进行研究,对影响该家电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要素进行分析,设计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方案,提出该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该家电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本文以WK家用电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为研究对象,从质量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入手,对WK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对其质量控制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进行了分析。(2)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应的质量管理理论,提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3)在其现有质量体系的基础上,对影响质量运行的因素加以改进,揭示了有效运行检测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质量运行的改进建议,并从管理职责方面、资源(人员和设备)管理方面、报告质量方面、监视测量与改进等方面进行实施,为我国家电检测实验室做出符合国际规范和实际的检测结果创造了前提条件。
黄星[9](2010)在《基于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江苏省纤维检验所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科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中国检测实验室的认可活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国际间的互认,市场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检测实验室按照与国际通行准则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并运行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实验室能以科学、公正、高效、准确的工作质量,为社会各方提供优质的检测服务。本文在相关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对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标准进行了分析,针对江苏省纤维检验所检测实验室的具体状况,构建了基于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对其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对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蒋德华,刘继平[10](2008)在《ISO/IEC17021:2006国际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其在应用和实施中应关注的方面》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从标准的适用范围、价值取向等12个方面具体介绍了ISO/IEC17021:2006国际标准与被其替代的1996版国际导则的主要变化和新增要求。并针对这些变化,结合认证机构认证审核管理实践,讨论了认证机构在人员管理、审核策划、审核实施以及获证后监督等方面应重点关注的方面。
二、ISO/IEC导则66《用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和认证机构的导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SO/IEC导则66《用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和认证机构的导则》(论文提纲范文)
(1)船舶网络安全领域主要国际标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NIST《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框架》 |
1.1 主要内容 |
1.2 作用域 |
1.3 目标用户 |
1.4 应用前景 |
2 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2.1 主要内容 |
2.2 作用域 |
2.3 目标用户 |
2.4 应用前景 |
3 ISO 31000《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导则》 |
3.1 主要内容 |
3.2 作用域 |
3.3 目标用户 |
3.4 应用前景 |
4 IEC 62443《工控网络与系统信息安全》 |
4.1 主要内容 |
4.2 作用域 |
4.3 目标用户 |
4.4 应用前景 |
5 ISO/IEC 19086-4《云计算服务级别协议框架安全和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组件》 |
5.1 主要内容 |
5.2 作用域 |
5.3 目标用户 |
5.4 应用前景 |
6 专用网络安全标准的开发 |
7 结论 |
(2)SC实验室管理体系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
1.2.2 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检测认证(TIC)风险管理基础环境 |
2.1 TIC行业国家法律法规的新重点 |
2.1.1 《国家标准化法》等新版法规条例的概述 |
2.1.2 新版CNAS实验室认可规范的概述 |
2.1.3 新版CMA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概述 |
2.2 开放市场下TIC行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 |
2.2.1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影响 |
2.2.2 TIC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发展 |
2.2.3 ISO9000 标准体系与ISO17025 标准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
2.3 新旧版ISO17025体系标准的比较分析 |
2.3.1 新旧版ISO17025标准差异 |
2.3.2 旧版“改进”要素与新版“风险控制”要素之间的比较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C检测实验室体系关键环节风险识别 |
3.1 SC实验室基本情况 |
3.1.1 SC实验室体系架构及资源情况 |
3.1.2 SC实验室风险控制关键环节 |
3.2 SC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不符合项(NCR)实例汇总分析 |
3.2.1 SC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NCR实例概述 |
3.2.2 SC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NCR风险识别 |
3.3 行业强制性产品检测质量及SC实验室报告问题汇总分析 |
3.3.1 强制性产品质量检测情况 |
3.3.2 SC实验室检测报告质量风险识别 |
3.4 SC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风险影响分析 |
3.4.1 贝叶斯定理 |
3.4.2 合格判定 |
3.4.3 SC实验室接地试验不确定度评定风险识别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C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与管理措施 |
4.1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S)风险管理工具 |
4.1.1 偏差和趋势分析 |
4.1.2 技术绩效测量 |
4.1.3 储备分析 |
4.2 SC实验室风险管理程序的设置 |
4.2.1 体系风险因素 |
4.2.2 风险评估 |
4.2.3 风险处置 |
4.2.4 风险监控 |
4.3 SC实验室体系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 |
4.3.1 已关闭不符合项的跟踪评估 |
4.3.2 检测报告质量的保证 |
4.3.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应用 |
4.4 SC实验室体系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C检测实验室风险控制效果验证评价 |
5.1 自查方案和自查内容 |
5.2 自查结果 |
5.2.1 实验室组织机构情况 |
5.2.2 质量体系整体运行情况 |
5.2.3 检测流程合规性情况 |
5.2.4 从业人员职业自律情况 |
5.2.5 自查不符合整改 |
5.2.6 电线电缆业务专项核查 |
5.3 SC实验室风险控制效果评价 |
5.3.1 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
5.3.2 计算实验室管理体系风险值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实验室历年外部评审不符合汇总 |
附录二 实验室风险监控记录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质量管理理论发展概况 |
2.1.1 质量的概念 |
2.1.2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状况 |
2.1.3 质量先驱的质量管理研究 |
2.2 实验室认可概况 |
2.2.1 国外实验室机构认可的发展 |
2.2.2 国外实验室机构认可标准的发展 |
2.2.3 我国实验室认可的发展 |
2.2.4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 |
2.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 |
2.3.1 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
2.3.2 质量管理方法 |
2.3.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情况 |
3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分析 |
3.1 HD检测中心基本情况 |
3.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 |
3.2.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程序 |
3.2.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
3.3 HD检测中心检测过程的关键控制要素 |
3.4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
3.4.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外部评审 |
3.4.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价 |
3.5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5.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出现的问题 |
3.5.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
4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
4.1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
4.1.1 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
4.1.2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
4.1.3 提升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
4.1.4 加强业务培训 |
4.1.5 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
4.2 完善仪器设备的管理 |
4.2.1 信息化管理,保证设备可追溯性 |
4.2.2 加强标准物质的管理 |
4.2.3 明确管理责任,强化执行力度 |
4.2.4 探讨运用设备ABC分类法管理 |
4.3 加强设施和环境控制管理 |
4.3.1 加强对实验场所现场环境条件的监控 |
4.3.2 加强检测中心内务整洁的管理 |
4.4 检测方法的管理 |
4.4.1 加强作业指导书管理 |
4.4.2 规范标准有效性管理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问卷调査表 |
(4)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建筑行业现状 |
1.1.2 国内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模式 |
1.1.3 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研究方法 |
第2章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 |
2.1.1 质量管理 |
2.1.2 质量管理体系 |
2.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依据 |
2.2.1 资质认定 |
2.2.2 实验室认可 |
2.2.3 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的联系与区别 |
2.2.4 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 |
2.3 小结 |
第3章 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
3.1 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程序 |
3.2 唐山市某建筑工程检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3.2.1 检测公司简介 |
3.2.2 检测公司组织结构 |
3.2.3 检测公司主要岗位职责 |
3.2.4 检测公司检测项目、参数以及仪器设备 |
3.2.5 检测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3.2.6 检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3.2.7 检测公司工作流程 |
3.2.8 检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网络信息化管理 |
3.3 检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
3.3.1 内部审核 |
3.3.2 管理评审 |
3.3.3 外部评审 |
3.4 小结 |
第4章 唐山市某建筑工程检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
4.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
4.1.1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涵 |
4.1.2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特征 |
4.2 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TFN-AHP)的基本理论 |
4.2.1 三角模糊数的定义 |
4.2.2 三角模糊数的运算法则 |
4.2.3 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 |
4.3 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TFN-AHP)评价步骤 |
4.3.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4.3.2 构造模糊判断矩阵 |
4.3.3 构造模糊评判因子矩阵E |
4.3.4 计算调整判断矩阵Q |
4.3.5 计算各项指标权重 |
4.3.6 建立模糊评价模型 |
4.4 TFN-AHP评价案例中检测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
4.4.1 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
4.4.2 检测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 |
4.5 小结 |
第5章 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
5.1 唐山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运营现状 |
5.1.1 唐山市建筑行业简述 |
5.1.2 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运营机制 |
5.2 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现存的问题 |
5.2.1 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内控记录的数据统计 |
5.2.2 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分析 |
5.3 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 |
5.3.1 重视领导作用,强调全员参与 |
5.3.2 改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
5.3.3 强化实验室内部审核 |
5.3.4 完善实验室质量监督制度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实验室管理体系改进项目化研究 ——以KM煤质检测实验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实验室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
1.2.2 项目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实验室管理体系和项目化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
2.1 实验室管理体系相关基础理论 |
2.1.1 实验室管理体系相关概念 |
2.1.2 实验室管理体系与计量认证 |
2.1.3 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区别 |
2.1.4 实验室管理体系监管现状 |
2.2 项目化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
2.2.1 项目化管理相关概念 |
2.2.2 项目管理简介 |
2.2.3 项目化管理简介 |
2.2.4 项目化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联系和区别 |
第三章 KM煤质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改进项目化的可行性 |
3.1 KM煤质检测实验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
3.1.1 KM实验室简介 |
3.1.2 KM实验室管理体系简介 |
3.1.3 KM实验室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
3.2 实验室管理体系历年改进情况 |
3.2.1 KM实验室管理体系历年改进情况 |
3.2.2 其他实验室管理体系历年改进方法 |
3.3 管理体系改进项目化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第四章 管理体系改进项目化设计 |
4.1 项目启动 |
4.1.1 项目化后的管理体系改进流程 |
4.1.2 项目章程 |
4.2 项目计划 |
4.2.1 项目范围计划 |
4.2.1.1 项目范围说明书 |
4.2.1.2 工作分解结构 |
4.2.1.3 工作分解结构词典 |
4.2.1.4 责任分配矩阵 |
4.2.2 项目进度计划 |
4.2.3 项目质量计划 |
4.2.3.1 质量标准 |
4.2.3.2 质量控制 |
4.2.4 项目成本计划 |
4.3 项目监控和收尾 |
4.3.1 项目监控 |
4.3.2 项目收尾 |
4.4 项目完成情况与分析 |
4.4.1 项目完成情况 |
4.4.2 经验和不足 |
第五章 建立实验室风险控制程序——局部项目化的探索 |
5.1 局部项目化的探索 |
5.1.1 实验室建立《风控程序》的需求 |
5.1.2 实验室风险管理局部项目化的可行性 |
5.2 实验室风险管理局部项目化的实施 |
5.2.1 风险识别 |
5.2.2 风险评估 |
5.2.2.1 建立检测检验活动风险评估模型 |
5.2.2.2 风险综合度量 |
5.2.3 风险应对 |
5.2.4 风险监控 |
5.3 风险控制的动态循环 |
5.4 经验和不足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非传统“项目”活动的项目化 |
6.1.2 “运作”活动的项目化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与研究背景 |
1.2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研究综述及评析 |
1.2.1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研究综述 |
1.2.2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研究评析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现状 |
2.1.1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提出与完善 |
2.1.2 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
2.1.3 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主要内容解析 |
2.1.4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情况 |
2.2 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调查 |
2.2.1 调查情况 |
2.2.2 调查分析 |
2.3 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分析 |
2.3.1 部分术语不明确或未明确 |
2.3.2 标准结构不适宜 |
2.3.3 部分内容不完善 |
2.3.4 部分内容要求重复或碎片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术语和定义改进研究 |
3.1 增加的术语和定义 |
3.2 修改的术语和定义 |
3.3 删除的术语和定义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架构改进研究 |
4.1 整体架构改进的设计 |
4.2 部分要素的层次性优化设计 |
4.2.1 资源(7.1)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
4.2.2 信息沟通(7.4)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
4.2.3 文件化信息/总则(7.5.1)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
4.2.4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总则(8.1.1)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
4.2.5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总则(10.1)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
4.2.6 事件、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2)要素子条款的设计 |
4.3 改进后的架构及分析 |
4.3.1 改进后的架构要素变化分析 |
4.3.2 基于ANP要素权重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标准内容改进研究 |
5.1 标准内容的补充 |
5.1.1 HLS要素内容的补充 |
5.1.2 法规等新要求的完善 |
5.2 标准内容的优化 |
5.3 标准PDCA循环完整性的优化 |
5.4 标准层次性的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文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附录 |
(7)HZ低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项目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
1.2.2 国内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3.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1.3.2 课题内容框架 |
1.4 课题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现有实验室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HZ低温实验室基本情况 |
2.2 HZ低温实验室运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
2.2.1 检测流程不够专业 |
2.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
2.2.3 人员管理落后 |
2.2.4 客户投诉多 |
2.3 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
2.4 项目实施计划 |
2.4.1 项目简介 |
2.4.2 项目目标 |
2.4.3 成立项目组 |
2.4.4 项目工作任务分解 |
2.4.5 项目计划编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Z低温实验室检测流程的建立 |
3.1 HZ低温实验室流程的建立过程 |
3.1.1 实验室检测流程建立步骤 |
3.1.2 实验室流程现状分析 |
3.1.3 建立HZ低温实验室检测流程的因素 |
3.1.4 建立HZ低温实验室检测流程图 |
3.2 HZ低温实验室检测流程关键环节控制 |
3.2.1 检测结果控制 |
3.2.2 检测周期控制 |
3.2.3 检测报告管理 |
3.2.4 服务客户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Z低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4.1 ISO/IEC17025 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
4.1.1 ISO/IEC17025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
4.1.2 ISO/IEC17025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 |
4.2 HZ低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4.2.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化 |
4.2.2 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 |
4.3 HZ低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Z低温实验室管理系统 |
5.1 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需求 |
5.2 HZ低温实验室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 |
5.3 实验室管理系统结构 |
5.4 实验室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
5.4.1 基础数据维护 |
5.4.2 委托单生成 |
5.4.3 检测数据录入 |
5.4.4 检测报告打印 |
5.4.5 数据统计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WK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研究方法流程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论文研究方法流程 |
1.3 国内外质量管理理论、标准和认可制度发展历程 |
1.3.1 国内外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
1.3.2 国内外质量管理标准的发展历程 |
1.3.3 国内外实验室体系认可的发展历程 |
1.4 检测质量体系运行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情况 |
1.5 质量管理主要方法介绍与评述 |
1.5.1 PDCA 环 |
1.5.2 鱼骨图 |
1.5.3 评述 |
第二章 WK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运行 |
2.1 WK 家用电器检测实验室基本情况 |
2.1.1 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和资源状况 |
2.1.2 实验室的检测技术能力概况 |
2.2 WK 家电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
2.2.1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术语 |
2.2.2 检测实验室检测质量体系的建立程序 |
2.2.3 WK 家电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 |
2.3 WK 家电检测实验室量管理体系运行及存在的问题 |
2.3.1 WK 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
2.3.2 WK 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 |
2.4 WK 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WK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改进方案 |
3.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提出的原则 |
3.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设计 |
3.2.1 制定质量目标展开对策图 |
3.2.2 建立质量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 |
3.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评估 |
3.3.1 改进方案评估方法 |
3.3.2 改进方案外部评估 |
3.3.3 改进方案内部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K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改进措施 |
4.1 通过改善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受理流程 |
4.2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报告质量 |
4.3 使用技术监控方法监控检测结果 |
4.4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 |
4.5 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4.6 注重期间核查并抓好设备计量管理工作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我国实验室认可准则简介 |
附录二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简介 |
致谢 |
(9)基于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江苏省纤维检验所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2 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综述 |
2.1 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
2.1.1 检测实验室的基本概念 |
2.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
2.2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
2.3 认可与认证的比较分析 |
2.3.1 实验室认可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区别 |
2.3.2 实验室认可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联系 |
2.3.3 实验室认可和实验室资质认定的区别 |
3 ISO/IEC 17025:2005实验室认可准则介绍与分析 |
3.1 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产生与发展 |
3.2 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结构和内容 |
3.3 ISO/IEC 17025:2005与ISO 9001:2008的区别与联系 |
4 江苏省纤维检验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
4.1 江苏省纤维检验所实验室的现状分析 |
4.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程序 |
4.3 江苏省纤维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4.3.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教育培训 |
4.3.2 确定质量方针 |
4.3.3 确定质量目标 |
4.3.4 编制组织机构图 |
4.3.5 编制职能分配表 |
4.3.6 编制程序性文件 |
4.4 江苏省纤维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
4.4.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
4.4.2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检验工作流程进行检验 |
4.4.3 严格执行程序性文件 |
4.4.4 做好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 |
5 江苏省纤维检验所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与改进 |
5.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影响要素分析 |
5.2 开展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
5.3 开展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
5.4 申请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外部评审 |
5.5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ISO/IEC导则66《用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和认证机构的导则》(论文参考文献)
- [1]船舶网络安全领域主要国际标准分析[J]. 吴笑风,石瑶,岳宏,冯书桓.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21(02)
- [2]SC实验室管理体系关键环节风险控制研究[D]. 谢玉洁.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梁伟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唐山市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杜丹丹.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实验室管理体系改进项目化研究 ——以KM煤质检测实验室为例[D]. 杨璐. 云南大学, 2018(04)
- [6]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王重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7]HZ低温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项目的实施研究[D]. 金向红.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8]WK家电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赖文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2)
- [9]基于ISO/IEC 17025:2005标准的江苏省纤维检验所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D]. 黄星.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8)
- [10]ISO/IEC17021:2006国际标准的主要变化及其在应用和实施中应关注的方面[J]. 蒋德华,刘继平.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8(10)
标签:企业流程管理论文; 环境管理体系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流程优化论文;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