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窘迫190例临床分析

胎儿窘迫190例临床分析

一、胎儿窘迫19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1](2021)在《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回顾性分析10年前后SGA及LGA相对于AGA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变化原因,从而针对性防范孕母早产风险,避免早产发生及改善早产儿预后,即进行早产预测,早期处理,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所有住院早产儿且孕母及患儿病历资料完整且真实可信者,对以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患儿姓名、住院号、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学历、居住环境、工作情况。2、危险因素分类:(1)孕母的产前一般情况:孕母年龄、受孕方式、流产史、死产史、死胎史、早产史、不良生活习惯、不规律产检等情况。(2)孕母合并症及并发症:子宫畸形、瘢痕子宫、宫颈短、宫颈机能不全、孕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妊娠贫血、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低蛋白血症及Hellp综合征、生殖系统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牙周病、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关节炎、抗磷脂综合征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肾脏病、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抑郁症等)、妊娠合并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胃肠炎、阑尾炎等)、妊娠合并性疾病(梅毒、艾滋病等)等。(3)胎儿因素:胎儿性别、胎位异常、多胎妊娠、胎儿畸形、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4)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胎膜早破,胎盘结构及功能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剖等),脐带结构及功能异常(脐带绕颈、脐带短和脱垂等),羊水量及性状异常(羊水过少、羊水过多,羊水粪染等),不明原因早产。分组情况:1.根据研究对象年份分为2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份住院早产儿为A组,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住院早产儿为B组。2.(1)SGA组: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2)AGA组:出生体重位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之间;(3)LGA组:出生体重高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根据胎龄分组1)极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妊娠小于28周;2)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28--31+6周;3)中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2--33+6周;4)晚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4--36+6周。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AGA组做对照,分别对SGA及LGA组早产儿组间危险因素比较进行卡方检验,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GA及LGA组早产儿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做10年前后对比分析。结果:1.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发病率10年前30.4%(2244/7371),10年后发病率32.3%(2868/8870),10年前后早产儿发病率增加,经卡方检验得P=0.0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早产儿10年前后的一般分布情况上:性别:A组男性比例62.0%,B组男性比例54.7%,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娩方式:A组剖宫产发生率58.6%,B组为71.5%,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胎龄:A组和B组的极早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1.6%,1.2%,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早产儿组构成比分别为19.2%和15.7%,经卡方检验P=0.003,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25.8%和19.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53.4%和63.9%,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A组和B组<10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3%和0.9%,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1000g-1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4.2%和11.8%,经卡方检验P=0.026,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500g-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64.2%和56.0%,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20.3%和31.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百分比范围上:A组及B组的SGA构成比分别为13.0%和9.7%,经卡方检验P=0.001,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AGA构成比分别为77.8%和84.2%,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LGA构成比分别为9.2%和6.1%,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A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73.6%)、妊娠高血压疾病(60.0%)、农村居住(56/6%)、男胎(52.8%)、城镇居住(43.4%);AGA:高中及以下学历(73.3%)、男胎(63.9%)、农村居住(55.6%)、城镇居住(44.4%)、女胎(36.1%);LGA:高中及以下学历(91.0%)、男胎(66.9%)、胎膜早破(57.2%)、农村居住(51.8%)、城市居住(48.2%),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喝酒(P=0.00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妊娠期肾脏病(P=0.001)、性别(P=0.001)、多胎妊娠(P=0.021)、胎膜早破(P=0.000)、不明原因早产(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P=0.029)、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32)、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P=0.000)、妊娠期甲状腺疾病(P=0.014)、多胎妊娠(P=0.013)、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0)、羊水过多(P=0.034)、羊水粪染(P=0.007)。4.在B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城镇居住(67.0%)、妊娠高血压疾病(61.9%)、高中及以下学历(58.6%)、男胎(51.6%)、女胎(48.4%);AGA:城市居住(64.0%)、高中及以下学历(62.7%)、男胎(54.3%)、女胎(45.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37.7%);LGA:高中及以下学历(78.5%)、男胎(65.2%)、城市居住(60.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55.6%)、妊娠期间的糖尿病(54.8%)。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死胎/死产史(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子宫畸形(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4)、HELLP综合征(P=0.010)、胎位异常(P=0.029)、胎儿畸形(P=0.019)、宫内窘迫(P=0.001)、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1)、脐带其他异常(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试管婴儿(P=0.000)、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00)、瘢痕子宫(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性别(P=0.013)、多胎妊娠(P=0.000)、羊水过多(P=0.000)。5.以AGA组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959),多胎妊娠(P=0.0062,OR=1.621)。10年后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脐带其它异常(P<0.0001,OR=6.5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290),胎儿畸形(P=0.0005,OR=3.317),宫内窘迫(P=0.0398,OR=1.619)。6.以AGA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6.833),前置胎盘(P<0.0001,OR=3.85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1,OR=3.318),胎膜早破(P<0.0001,OR=2.157)为LGA组早产儿独立危险因素。10年后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4.759)、羊水过多(P<0.0001,OR=4.422)、瘢痕子宫(P<0.0001,OR=4.29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38,OR=1.933)、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112,OR=1.637)、男胎(P=0.0152,OR=1.621)。结论:1.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现在的发病率较10年前增加。2.在10年前后的早产儿一般情况分布上,男胎比例较前下降,剖宫产的比例增加,晚期早产儿、AGA及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的比例均上升。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年前为SGA的首位高危因素,现为SGA的第三位高危因素,妊娠期的糖尿病始终是10年前后LGA早产儿的首位高危因素。4.宫内窘迫、胎儿畸形、脐带其它异常成为10年后SGA独立高危因素,其中脐带其它异常成为SGA首位高危因素。

王淑平[2](2020)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对比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与健康孕妇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探索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的关系,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以及护理提供新的中医理论依据参考。(2)从临床疗效、症状表现、血清生化指标以及围产结局等方面研究茵陈蒿汤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影响,进而探讨茵陈蒿汤的作用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价值。(3)通过比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与正常孕妇体内相关免疫指标的表达水平,探讨Th17/Treg平衡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的作用。(4)通过比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研究茵陈蒿汤对于Th17/Treg平衡的影响,进而从免疫学角度探讨茵陈蒿汤对于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以及住院部就诊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且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13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孕周≥28周,单胎且胎儿发育正常;(2)符合ICP诊断标准;(3)可依照末次月经及B超显示结果确定孕周;(4)无其他妊娠期并发症;(5)纳入孕妇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自愿参与同意书。1.2研究方法对130例正常孕妇及130例ICP孕妇均采用统一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及资料调查表》进行详细询问调查。研究对象回答《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中的9个亚量表共60个条目的问题,每个问题均按5级评分,原始分值为1-5分,根据条目问题的不同有逆向评分(即5-1分);回答全部问题后,计算原始分值与转化分值,进而判定体质类型。1.3观察指标(1)收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统计分析;(2)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分型结果;(3)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进行相关性分析。2.茵陈蒿汤对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临床研究及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2.1研究对象上述13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中符合湿热内蕴型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选取同期正常孕妇30例作为常规组。纳入标准:(1)孕周≥28周,单胎且胎儿发育正常;(2)符合上述ICP诊断标准;(3)可依照末次月经及B超显示结果确定孕周;(4)无其他妊娠期并发症;(5)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自愿参与同意书;(6)符合上述ICP湿热内蕴型辨证标准;(7)纳入本研究前未进行ICP相关治疗且近期未使用性激素相关药物;(8)积极配合医生诊断治疗且对研究干预过程(服药、复查等)依从性高。2.2研究方法收集三组纳入对象基本资料,包括居住环境、工作性质、民族、文化程度、ICP史等,研究对象采用口服熊去氧胆酸(进口药物注册证号:H20150365),每日15mg/kg·d,连续14天一个疗程。观察组研究对象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茵陈蒿汤,茵陈蒿汤(茵陈18g,大黄6g,栀子9g),每日1剂,水煎至150ml,分早晚温服,连续14d。常规组正常孕妇不做药物干预治疗,仅定期按常规进行常规孕检。2.3观察指标(1)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产次、ICP史、焦虑抑郁、居住环境、工作性质、文化程度等。(2)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3)对比分析三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含量(IL-17、TGF-β、IL-35)(4)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5)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6)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围产结果情况(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围产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1.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1)研究组130例ICP患者与对照组130例正常孕妇在年龄、孕周、产次、民族分布、职业性质、居住环境、文化程度等个人基础资料方面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在130例对照组健康孕妇中,平和质状态为68例,占比52.3%,研究组130例ICP患者中平和质状态为10例,占比7.7%,二组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要分布于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分别为66例(50.8%)、24例(18.5%)、12例(9.2%),并且该三种体质分布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痰湿质、湿热质状态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呈现正相关性(OR>1,P<0.05),且平和质可能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潜在保护因素(OR<1,P<0.05)2.茵陈蒿汤对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临床研究及对Th17/Treg的影响(1)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纳入对象在年龄、孕周、产次、居住环境、工作性质、文化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ICP史高于健康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ICP患者体内血清生化指标(TBA、DBIL、TBIL、AST、ALT)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健康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TBA、DBIL、TBIL、AST、ALT)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TBA、DBIL、TBIL、AST、ALT)改善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组间数据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ICP患者体内血清IL-17水平含量显着高于常规组健康孕妇,且体内血清TGF-β、IL-35水平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组健康孕妇,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免疫指标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免疫指标细胞因子TGF-β、IL-35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IL-17降低幅度与TGF-β、IL-35增加幅度要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二组IL-17、TGF-β、IL-35含量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相比治疗前皮肤瘙痒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均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且二者皮肤瘙痒评分组间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二者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0例、12例、7例,无效例数为1例,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5例、8例、10例,无效例数为7例。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6.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6.7%,二者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围产结局方面,早产、剖宫产、低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例数低于对照组,且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污染、围产儿死亡例数二者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P患者与常规组健康孕妇在围产结局方面比较均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CP患者与常规组健康孕妇比较,早产、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数显着高于常规组,且二者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7)ICP史、焦虑抑郁、TBA、ALT、AST、TBIL与围产不良结局存在相关性(OR>1,P<0.05)。结论:(1)中医体质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湿热质、痰湿质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存在正相关性,而平和质状态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保护因素,说明湿热质、痰湿质体质状态的孕妇更易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上可尝试通过调和、药物等方式纠正患者偏颇体质进行防治ICP。(2)茵陈蒿汤有利于缓解ICP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含量,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改善妊娠结局以及降低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茵陈蒿汤对于调节Th17/Treg平衡具有正面效果,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促进初始CD4+T细胞更多分化为Treg细胞,增加ICP患者体内细胞因子TGF-β以及IL-35的表达,并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降低IL-17的含量,减轻ICP患者免疫损伤,进而改善ICP患者病症及预后。

袁思楠[3](2020)在《维生素A、E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调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的孕妇妊娠期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分析其与妊娠合并症的关系,以此来评价本院妊娠期妇女血清维生素营养水平,开展科学合理的妊娠期营养保健工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02月至2018年0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及妊娠晚期住院分娩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妇女共计993例,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测定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浓度。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与妊娠合并症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浓度为(0.38,0.11)mg/l,其中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0.38,0.11)mg/l、(0.39,0.11)mg/l、(0.36,0.12)mg/l。血清维生素A水平总体异常率为13.39%,以缺乏为主(占96.99%),尤其是边缘性缺乏(94.57%)。妊娠晚期异常率最高(23.47%),妊娠早期次之(12.32%),妊娠中期异常率最低(9.87%)(P<0.05)。2.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E浓度为(12.50,4.80)mg/l,其中妊娠早、中、晚期分别为(10.60,3.45)mg/l、(12.60,3.70)mg/l、(16.50,5.70)mg/l。血清维生素E水平总体异常率为7.15%,以过量为主(占100%)。妊娠早期异常率最低(2.05%),随着孕周增加,维生素E水平异常率增加,妊娠晚期异常率最高(22.96%)(P<0.05),为维生素E过量。3.早产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水平值与足月产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妊娠早、中、晚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维生素E浓度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外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的发生没有相关关系(P>0.05)。5.妊娠早、中、晚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维生素E浓度均与是否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没有相关关系(P>0.05)。6.妊娠晚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浓度与是否合并胎儿窘迫存在相关关系(P<0.05)。7.妊娠中期孕妇血清中维生素E浓度与是否合并巨大胎儿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1.在妊娠期常规保健基础上,本院调查人群中维生素A异常以边缘性缺乏为主,妊娠晚期的维生素A缺乏与胎儿窘迫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建议妊娠期常规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异常以过量为主,妊娠中期的维生素E过量与巨大胎儿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应监测后合理补充维生素E。2.妊娠期维生素A、E浓度受饮食、个体差异等多因素影响,本研究结果虽未明确提示妊娠全期维生素A、E异常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有显着相关性,但仍建议应提高医生及孕妇对在妊娠期合理补充维生素A、E的重视程度,使其成为一种常规检测,以此来评价妊娠期妇女体内维生素营养水平,根据孕妇自身需要制定个体化补充方案,避免因补充不当造成隐匿性不良结局。

马欣欣[4](2020)在《妊娠晚期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妊娠晚期不同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共3501例。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排除病例1435例,剩余2066例,根据羊水指数(amniotic fluid index,AFI)分为≤8.0cm组(羊水减少组)293例,8.0<AFI<25.0cm组(羊水正常组)177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再根据羊水指数分为≤5.0cm组(羊水过少组),51例;5.0<AFI≤8.0cm组(羊水偏少组),242例;8.0<AFI≤12.0cm组(羊水正常1组),563例;12.0<AFI≤20.0cm组(羊水正常2组),1152例;20.0<AFI<25.0cm组(羊水正常3组),58例;共5个亚组。对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及5个亚组进行比较的临床指标有: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选择性剖宫产、引产、器械助产及中转剖宫产)、新生儿一般结局(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 1分钟评分、转NICU率及NICU住院时间)及新生儿并发症(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脑损伤、新生儿感染、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羊水量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同时调整年龄、孕次、产次、BMI、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混杂因素。使用RR值及95%置信区间评价羊水量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对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及5个亚组对比分析得出: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阴道自然分娩、引产、选择性剖宫产及中转剖宫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器械助产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及羊水正常组三组比较,随着羊水量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增加,中转剖宫产率降低(P<0.05);羊水偏少组引产率最高,其次为羊水过少组,羊水正常组引产率最低(P<0.05)。5个亚组比较,羊水正常1组、羊水正常2组及羊水正常3组分娩方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减少组转NICU率及新生儿NICU住院时间高于羊水正常组(P<0.05)。5个亚组比较显示羊水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高(P<0.05);转NICU率在羊水正常1组最低,在羊水过少组最高(P<0.05)。羊水减少组与羊水正常组比较,新生儿吸入综合征、脑损伤、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无统计学差异(P>0.05)。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及羊水正常组三组比较,随着羊水量的增加,除新生儿代谢性酸中毒外,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5个亚组比较,羊水正常1组、羊水正常2组及羊水正常3组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调整年龄、孕次、产次、BMI、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糖尿病混杂因素后得到,羊水过少是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转NICU、中转剖宫产及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 RR>1,P<0.05),羊水偏少是选择性剖宫产的保护性因素(a RR<1,P<0.05),是早产、引产及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a RR>1,P<0.05)。结论1羊水过少的阴道分娩率下降,中转剖宫产率升高,是导致中转剖宫产发生的原因。2羊水过少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低,新生儿转NICU率最高,NICU住院时间最长;是造成早产及新生儿感染的原因。3羊水偏少引产率升高,中转剖宫产率增加。羊水偏少可导致早产。4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在羊水正常范围内比较无差异。图4幅;表13个;参123篇。

齐瑶[5](2020)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凝血功能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during pregnancy,ICP)对母体凝血功能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获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临床证据,为临床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和最佳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1.1-2019.1.1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建档立卡及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216例孕妇作为实验组:1.将其按照血清总胆汁酸浓度(Serum total bile acid,TBA)的不同分为2组,轻度ICP组(10μmol/L≤TBA<40μmol/L)156例;重度ICP组(TBA≥40μmol/L)60例;随机选取216例正常孕妇设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因程度不同对母体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具体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 in time,TT)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并研究分析不同ICP严重程度的围产儿结局,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2.分析比较对照组及实验组产后出血是否具有差异性。3.为进一步明确ICP对围产儿的影响,将实验组216例样本根据起病孕周不同给予分层,具体为:A组:28周≤孕周<34周,87例;B组:孕周≥34周,129例。观察分析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1.轻度ICP组、重度ICP组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与重度ICP组APTT、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ICP组与重度ICP组TT、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CP组APTT、FIB、TT明显高于轻度ICP组,PLT明显低于轻度I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程度的ICP围产儿结局:重度ICP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方面发生率高于轻度IC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ICP组较对照组在胎儿宫内窘迫、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方面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羊水粪染率对照组低于轻度I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实验组中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产后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孕周ICP患者围产儿结局比较:A组围产儿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几率较B组围产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围产儿在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ICP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孕产妇凝血机制,增加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风险,应在临床工作中着重关注重度ICP患者,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2.重度ICP组胎儿宫内窘迫、早产、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说明ICP发病程度越严重,围产儿预后越差;3.ICP起病时间越早,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越高。说明ICP发病时间越长,围产儿预后越差。故孕产妇一经发现并诊断ICP,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密切关注胎儿情况,适当延长胎龄,及时终止妊娠,以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邹红兰[6](2020)在《初产妇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初产妇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妊娠结局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3月1日-2019年8月31日足月初产妇,总数706例,阴道分娩640例,中转剖宫产66例。分为A组(低位水囊)176例,B组(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170例,C组(低位水囊联合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190例,D组(阴道分娩)170例。分别记录观察各组产妇的基础资料、产程、分娩方式、剖宫产前试产时间、催产素应用率及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哺乳情况、不同时期VAS评分及产后并发症。结果:(1)四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四组产妇的身高、体重、年龄、孕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产妇的产程情况比较:四组产妇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总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B组和C组的第一产程、总产程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组第一产程、总产程均大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产妇催产素应用的比较:四组产妇催产素应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的催产素应用率均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A组和C组、B组和C组催产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产妇分娩方式、剖宫产前试产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四组产妇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最高,D组阴道自然分娩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剖宫产率最高,C组剖宫产率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剖宫产前试产平均时间小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剖宫产前试产平均时间小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B组和C组剖宫产前试产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新生儿情况及结局比较:四组新生儿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新生儿体重、胎儿宫内窘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四组产妇并发症比较:四组产妇均无头痛头晕、产后感染、尿潴留。四组产妇并发腰痛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热少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发热少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B组和C组发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四组产妇不同时期VAS评分比较:四组镇痛前产妇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VSA评分均显着低于A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B组和C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V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四组产妇产后始动泌乳时间,母乳喂养及哺乳情况比较:四组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四组的始动泌乳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始动泌乳时间大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始动泌乳时间大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B组和C组的始动泌乳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哺乳情况(自行完成、协助完成、无法完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的哺乳自行完成率高于A组、D组(P<0.05),B组产妇的哺乳自行完成率高于A组、D组(P<0.05),A组和D组、B组和C组的哺乳自行完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低位水囊引产与阴道分娩相比较不延长产程时间,能够减少剖宫产率,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2.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缩短产程,显着减轻产妇分娩疼痛,减少剖宫产率,但增加剖宫产前试产时间,可能增加自然分娩产妇发热的风险。3.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具有缩短产程、减少剖宫产率、减轻分娩疼痛和提高自然分娩率的优点,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商祯茹,汪琛,孔雯,蒋玮玮[7](2019)在《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资料。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匹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9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病例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9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向两组新生儿家属收集所需研究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自然流产史、孕期阴道出血、胎位不正、胎盘因素、羊水污染、脐带异常、胎儿窘迫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症、胎盘因素、羊水污染、脐带异常、胎儿窘迫为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及早发现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孙晴晴[8](2019)在《脑胎盘率与慢性胎儿窘迫及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脑胎盘率(cerebroplacental ratio,CPR)与胎儿其他血流相关指标对慢性胎儿窘迫的诊断以及对围产儿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1.目标人群:选取本院接受规律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孕妇200例,孕周3241周,其中100例临床诊断为胎儿窘迫的孕妇作为研究组;另外匹配选取100例无胎儿窘迫症状且围产儿结局良好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2.研究方法:首先,对入选的对象进行筛查,孕前均无患病,询问病史,核实孕周;其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监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胎儿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即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与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the peak systolic velocity of diastolic velocity ratio,S/D);计算脑胎盘率(cerebroplacental ratio,CPR),即大脑中动脉的PI/脐动脉的PI;记录胎儿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的心室收缩期峰值(Peak ventricular systole,S)、心室舒张期峰值(Peak ventricular diastole,D)及最大心房收缩期回流速度(maximum atrial systolic reflux rate,A),计算S/A数值;记录胎动、胎儿胎心监护,新生儿Apgar评分及围产儿体重等妊娠结局。最后,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数据,探讨脑胎盘率及以上胎儿血流指标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及可靠性。结果1.在研究组中,孕妇的剖宫产率较高,容易早产;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比正常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大脑中动脉的PI<0.81、脐动脉的PI>1.93及CPR<0.91诊断胎儿窘迫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83%;76%,77%;89%,90%。而且研究组胎儿CPR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胎儿DV的S、D、A均低于正常组,而S/A值高于正常组;胎儿MCA的S/D、PI及RI值均显着低于正常组;UA的PI、RI及S/D值均显着高于正常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脐动脉及静脉导管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于慢性胎儿窘迫的诊断有参考意义。2、与一使用大脑中动脉或脐动脉相比,脑胎盘率诊断慢性胎儿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更高,对慢性胎儿窘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凡姝[9](2019)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围产期临床特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52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围产期临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妊娠合并PAH患者发病特点、孕期的管理与监护、终止时机与方式的选择、母婴预后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之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将其分为三组:轻度PAH组36例、中度PAH组8例、重度PAH组8例。分析对比轻、中、重度PAH三组的以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dex,BMI)、分娩孕周、孕次、产次、住院天数、心功能、意外妊娠、规律产检;(2)临床表现:症状(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体征(发绀、杵状指、水肿);(3)既往史:既往有无心肺相关病史,是否在孕前行心脏相关手术;(4)终止妊娠方式:引产、阴道分娩、剖宫产;(5)麻醉方式:全麻、椎管内麻醉(腰硬联合、硬膜外麻醉);(6)母婴结局:产妇死亡、产妇转ICU、肺动脉高压危象(pulmonary hypertension crisis,PHC)、心衰、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水肿、右心形态学改变、胎儿丢失、新生儿转儿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分析以上指标以探讨妊娠合并PAH患者发病特点以及对比不同程度PAH对妊娠结局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1)一般情况:轻、中、重度PAH三组间经产妇占比和平均总住院时间、孕前已行心脏相关手术产妇占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PAH组平均BMI小于重度PAH组(P<0.05);重度PAH组平均年龄较轻度PAH组或中度PAH组均小(P<0.05);轻度PAH组平均分娩孕周较中度PAH组或重度PAH组均大(P>0.05)。三组间不规律产检、意外妊娠、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重度PAH组较中度或轻度PAH组发生率高,中度PAH组较轻度PAH组发生率高(P<0.05)(2)PAH患者肺动脉压力等级与心功能等级有显着中等程度正相关性(rs=0.594,P≤0.001);(3)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入院症状依次为心悸(30.8%)、呼吸困难(28.8%)、胸闷(23.1%)、咳嗽咳痰(15.4%),中、重度PAH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的发生率较轻度PAH组高(P<0.05)。最常见体征依次为发绀(13.5%)、水肿(11.5%)、杵状指(5.8%),中、重度PAH组患者发绀和杵状指两项关于孕产妇缺氧状态的体征发生率较轻度PAH组高(P<0.05),水肿体征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方式:妊娠未满28周的PAH产妇中难免流产1例,胎死宫内给予引产1例、因中孕期心功能下降引产终止妊娠3例;妊娠满28周的PAH患者中,重度组均选择了剖宫产终止妊娠,中度组有1例患者选择阴道分娩,轻度组有15例患者选择阴道分娩。虽三组间剖宫产率呈现以下趋势:重度PAH组(100%)>PAH中度组(83.3%)>PAH轻度组(57.1%),但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越差的组剖宫产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剖宫产麻醉方式:三组间剖宫产患者麻醉方式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占比在轻度PAH组(85.0%)>中度PAH组(80.0%)>重度PAH组(33.3%),重度PAH组的全麻率(66.7%)较椎管内麻醉率高(33.3%);剖宫产全麻PAH产妇的PHC发生率(37.5%)高于椎管内麻醉PAH产妇(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全麻插管PAH产妇发生死亡、肺部感染、心衰、ARDS的发生率高于选择椎管内麻醉的PAH产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母婴结局:中、重度组各有1例孕产妇死亡,PAH孕产妇转ICU、PHC、心衰、低氧血症、肺水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事件、右心形态学改变在各组的发生率中,重度PAH组>中度PAH组>轻度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丢失、转儿科、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发生率中,重度PAH组>中度PAH组>轻度P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妊娠合并中、重度PAH患者围产期死亡风险大,在中、重度PAH组中死亡患者的比例为1/8;发生PHC的PAH产妇围产期死亡风险极高,其死亡比例为1/2;(2)本研究PAH原发病占比由高到低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IPAH)、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肺动脉压等级与心功能等级有明显的相关性,肺动脉压力等级越高的患者心功能越差;(3)PAH病情越严重的患者不规律产检、意外妊娠、心功能差、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发生率更高;(4)妊娠合并PAH最常见的入院症状为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及咳嗽咳痰,PAH程度越严重,产妇呼吸困难症状的发生率越高;(5)妊娠合并PAH最常见的体征为发绀、杵状指及水肿,PAH程度越严重,产妇发绀、杵状指体征的发生率越高,水肿在PAH产妇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无指向性;(6)分娩方式的选择中,除外产科手术指征,PAH病情越严重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几率越大,肺动脉压力中、重度升高或心功能达Ⅱ级及以上的患者选择剖宫产较为安全,轻度PAH患者阴道分娩成功率达42.9%;(7)PAH病情越严重的产妇剖宫产术中全麻插管率越高,全麻是PAH孕产妇发生PHC的危险因素,全麻可能是PAH孕产妇不良结局(死亡、肺部感染、心衰、ARDS)事件的危险因素,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可能是PAH产妇较为安全的麻醉方式;(8)大剂量使用缩宫素可能是PAH产妇发生PHC以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合并PAH的产妇应避免大剂量使用缩宫素;(9)母婴结局方面:PAH病情越严重,产妇死亡、转ICU、发生心肺疾病并发症、心脏结构不可逆改变等产妇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越高;PAH病情越严重,胎儿丢失(包括医源性终止)发生率越高,其新生儿转儿科、生长发育不良、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越高。

余林[10](2019)在《171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我院非手术住院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thrombocytopenia,NTP)的发病情况,探讨NTP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检验科测得至少1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且无手术史及外院超过24小时住院史的171例住院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在单病因分析中,118例轻度NTP以细菌性败血症为主,共47例(39.8%),其次为生后窒息31例(26.3%),宫内窘迫23例(19.5%)等;53例重度NTP的病因仍以细菌性败血症为主,共37例(69.8%),其次为生后窒息及宫内窘迫,分别为21例(39.6%)和16例(30.2%)等。171例NTP患儿中有112例(65.5%)合并多种病因,50例(29.2%)合并单病因,其余9例NTP患儿未发现明确致病因素。2.171例NTP患儿中发生出血者共103例(60.2%),重度出血者有34例(19.9%);其中轻度NTP患儿中有20例(16.9%)合并重度出血,重度NTP患儿中14例(26.4%)合并重度出血。3.171例NTP患儿中,167例患儿经治疗后好转,4例死亡,但死因均不是NTP所致出血。结论:1.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以轻度血小板减少为主;2.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多样,最常见病因为感染,其次为宫内窘迫及生后窒息,且大部分NTP是多种病因作用的结果;3.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易并发出血,且重度出血发生率较高;4.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预后较好。

二、胎儿窘迫19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胎儿窘迫19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住院早产儿的危险因素
        2.2.1 早产与孕母产前一般情况
        2.2.2 早产与孕母基础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
        2.2.3 早产与胎儿因素
        2.2.4 早产与羊水、胎盘、脐带因素
    2.3 小结与展望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收集
        3.2.2 分组情况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10 年前后两组早产儿发病率
        4.1.2 10 年前后早产儿基本情况及构成比
    4.2 危险因素
        4.2.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3 胎儿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4 10 年前后羊水、胎盘及脐带等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4.3.1 不同体重百分比范围早产儿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5.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探讨
    5.3 胎儿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5.4 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1.1.1 中医学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认识
        1.1.2 中医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进展
        1.1.3 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及产后相关病症
    1.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西医认识及诊治发展状况
        1.2.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定义解释
        1.2.2 ICP临床症状表现
        1.2.3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引发因素与病理机制
        1.2.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依据
        1.2.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西医治疗简述
    1.3 Th17/Treg在 ICP患者体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3.1 Th17 细胞与Treg细胞
        1.3.2 Th17/Treg平衡与ICP发生发展的关系
        1.3.3 Th17/Treg平衡对ICP患者的临床意义
第二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中医体质分型的关系
    2.1 研究内容及临床意义
    2.2 临床资料
        2.2.1 研究对象
        2.2.2 ICP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中医体质判定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方法
        2.3.2 中医体质分型方法
        2.3.3 统计方法
    2.4 结果
        2.4.1 两组纳入对象个人基础资料比较
        2.4.2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体质分型情况比较
        2.4.3 中医体质分型与ICP相关性分析
    2.5 讨论与小结
        2.5.1 中医体质理论的发展
        2.5.2 中医体质分型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2.5.3 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相关性
第三章 茵陈蒿汤治疗ICP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
    3.1 研究内容和目的
        3.1.1 研究对象
        3.1.2 ICP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终止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干预措施
        3.2.2 皮肤瘙痒症状评分标准
        3.2.3 临床疗效判定
        3.2.4 中医证候积分判定
        3.2.5 观察内容
        3.2.6 统计方法
    3.3 结果
        3.3.1 三组纳入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3.3.2 三组纳入对象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3.3.3 三组纳入对象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3.3.4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3.6 三组纳入对象围产结局情况比较
        3.3.7 围产儿不良结局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4 讨论
        3.4.1 茵陈蒿汤治疗ICP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探讨
        3.4.2 茵陈蒿汤对ICP患者预后及围产结局的影响
        3.4.3 茵陈蒿汤对ICP患者体内免疫细胞Th17/Treg平衡的影响
    3.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伦理审查批件

(3)维生素A、E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2. 孕妇血清中维生素A、E浓度的检测方法
    1.3. 孕妇一般情况调查
    1.4. 诊断标准
    1.5. 纳入流程图
    1.6. 技术路线流程图
2. 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调查
    2.1.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3. 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母体妊娠合并症的关系
    3.1.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4. 妊娠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4.1.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5. 讨论
    5.1. 维生素A与妊娠
    5.2. 维生素E与妊娠
    5.3. 维生素A、E水平与年龄、妊娠史的关系
    5.4. 维生素A、E水平与早产的关系
    5.5. 维生素A、E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
    5.6. 维生素A、E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5.7. 维生素A、E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5.8. 维生素A、E与胎盘早剥的关系
    5.9. 维生素A、E与产后出血的关系
    5.10. 维生素A、E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5.11. 维生素A、E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
    5.12. 维生素A、E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6.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妊娠晚期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羊水测量
        1.1.3 母婴并发症诊断标准
        1.1.4 统计方法
        1.1.5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基本特征
        1.2.2 分娩方式
        1.2.3 新生儿一般结局
        1.2.4 新生儿并发症
        1.2.5 调整混杂因素后羊水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
    1.3 讨论
        1.3.1 分娩方式
        1.3.2 新生儿一般结局
        1.3.3 新生儿并发症
    1.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羊水量异常的原因及治疗进展
    2.1 正常羊水的生理作用
        2.1.1 保护胎儿
        2.1.2 保护母体
    2.2 羊水量异常的临床表现
        2.2.1 羊水过少的临床表现
        2.2.2 羊水过多的临床表现
    2.3 羊水量异常的原因
        2.3.1 羊水过少的原因
        2.3.2 羊水过多的原因
    2.4 羊水量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4.1 羊水过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4.2 羊水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5 羊水量异常的治疗
        2.5.1 羊水过少的治疗
        2.5.2 羊水过多的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凝血功能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1 概述
    1.2 ICP的国内外研究现况
    1.3 研究目的
第1章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1.4 实验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结果
    2.1 基本资料的比较
    2.2 不同严重程度的ICP对母体凝血功能的比较
    2.3 不同严重程度的ICP对围产儿结局的比较
    2.4 不同孕周的ICP对围产儿结局的比较
第3章 讨论
    3.1 不同程度的ICP对母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及意义
    3.2 不同程度的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3.3 不同孕周的ICP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3.3.1 不同孕周的ICP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几率及意义
        3.3.2 不同孕周的ICP发生早产的几率及意义
        3.3.3 不同孕周的ICP发生羊水粪染的几率及意义
        3.3.4 不同孕周的ICP发生低体重儿的几率及意义
        3.3.5 不同孕周的ICP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几率及意义
    3.4 研究ICP的社会效益
第4章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初产妇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及资料
    1.研究对象及分组
    2.研究方法
    3.主要观察临床指标
    4.诊断标准
(三)结果
    1.四组产妇基础资料比较
    2.四组产妇的产程情况比较
    3.四组产妇催产素应用的比较
    4.四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情况及剖宫产前试产时间比较
    5.四组新生儿情况及结局比较
    6.四组产妇并发症比较
    7.四组不同时期VAS评分比较
    8.四组产妇产后始动泌乳时间、母乳喂养及哺乳情况比较
(四)讨论
    1.低位水囊引产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3.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硬膜外镇痛与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 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8)脑胎盘率与慢性胎儿窘迫及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慢性胎儿窘迫诊断标准
    1.3 方法
    1.4 记录指标
        1.4.1 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数据
        1.4.2 孕妇及胎儿一般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
    2.3 超声指标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讨论
    1.胎儿窘迫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一般情况的分析
    2.脑胎盘率(cerebroplacental ratio,CPR)的定义
    3.CPR与 MCA、UA及 DV在预测胎儿窘迫的比较
    4.脑胎盘率诊断胎儿窘迫的不足
    5.结局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胎儿窘迫的病因
    2.胎儿窘迫的病理生理变化
    3.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其他指标诊断胎儿窘迫的比较
    4.脑胎盘率(CPR)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围产期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171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指标
    1.3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分类
    1.4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出血分度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因
    2.3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程
    2.4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表现
    2.5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一般资料
    3.2 发病病因
    3.3 临床表现
    3.4 治疗及预后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胎儿窘迫19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D]. 刘艳. 吉林大学, 2021(01)
  • [2]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研究及其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D]. 王淑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维生素A、E与妊娠合并症的相关研究[D]. 袁思楠.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4]妊娠晚期羊水量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D]. 马欣欣.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凝血功能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D]. 齐瑶.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6]初产妇低位水囊引产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D]. 邹红兰.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7]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商祯茹,汪琛,孔雯,蒋玮玮. 中国妇幼保健, 2019(17)
  • [8]脑胎盘率与慢性胎儿窘迫及围产儿结局的相关性[D]. 孙晴晴. 青岛大学, 2019(03)
  • [9]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围产期临床特点分析[D]. 凡姝.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10]171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D]. 余林.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胎儿窘迫19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