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应用技术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应用技术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何航道[3](2018)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文山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为例》文中提出目前,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由于自身特点、师生因素等,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中,以生物化学知识为基础,通过融合十一门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点,有效地构架生物化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让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更易于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重视生物化学,进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笔者通过调查法分析了当前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状况,并通过文献法学习了学科融合教学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梳理生物化学课程与十一门专业课程有联系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体现在新的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并对文山卫生学校两个实验班学生进行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通过行动研究法和实验法,对教学设计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最后通过调查研究法分析实践结果。实践证明,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合十一门专业课程相关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搭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建立知识的整体观,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该研究还使生物化学能更好的为专业课程服务,对提高生物化学知识在学生入职后的使用度,最终改变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有重要意义。

何庆明[4](2021)在《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文中提出武术散打亦称散手,是民族传统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融合了踢、打、摔、拿四大技法,双方运动员按照一定规则,采用一定的技战术进行徒手的搏击与对抗。近年来,学者对武术散打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同时亦因导向性不足而产生了大量重复性研究,使研究缺乏深度与远度。由此,本文尝试引入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武术散打多年来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以截止到2020年1月1日收录的有关武术散打研究的体育类核心期刊共计502篇文献为数据样本,充分结合文献资料、词频分析等方法,借助于Cite Space软件对武术散打研究的演进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武术散打研究的期刊分布、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维度进行研究,以揭示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脉络。研究表明:(1)武术散打的研究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其年度发文量呈现出波浪式起伏的态势,结合散打项目本身的发展状况,将其分为起步探索期、快速发展期、平稳趋缓期三个阶段。在文献的期刊分布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载文量相对较高。(2)作者合作网络上,整体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态势。在散打研究的起步探索期,作者之间合作较少,以独立进行研究为主;到散打研究的快速发展期,作者之间的合作频次明显增加,出现了以郭玉成、梁亚东、李俊峰为代表的合作小团体,但合作态势还不够稳定;到散打研究的平稳趋缓期,作者之间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愈加明显,形成了以梁勤超、苏健蛟、曲润杰为代表的合作团体。(3)机构合作网络上,武术散打研究的核心力量主要集中于专业体育院校以及部分师范类大学。在散打研究的起步探索期,各机构之间无合作关系,独立从事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快速发展期开始有少部分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到散打研究的平稳趋缓期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明显加强,且形成了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为代表的合作团体。(4)在研究主题上,各个时期的研究热点不断演变,从起步探索期关于散打运动的特点、溯源、规则、比赛等研究,到快速发展期关于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标准化”、新规则、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再到平稳趋缓期关于散打商业赛事的研究、散打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等。在整体上散打研究的主题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态势,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愈加凸显,研究也越来与深入。

徐磊[5](2021)在《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然而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影响,导致学生的思维一定程度上处于被束缚的状态,得不到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由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相对更为滞后。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笔者确定了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结合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笔者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初步构建了化学思维能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笔者编写了调查卷和测试卷,测试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据此,笔者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以策略为指导,构建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教学设计,运用于实际教学。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希望能全面了解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现状,进而为农村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最终能实现农村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经过三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论文得到了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农村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与同层次的城区初中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具体表现在化学模型思维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2.多数农村初中生在化学思维能力较高层次的发展上还是有所欠缺的。基于农村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提高农村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1.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模型;2.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参与度;3.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冯春艳[6](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李亚萍[7](2021)在《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高中化学教师普遍反应我国高中化学实验课外延伸方面实施力度不够,而有效实施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是对高中化学实验的有力外延和补充,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机载体。为了贯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实施建议,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载体作用,急需深入了解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的现状,为下阶段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梳理出国内外家庭小实验的研究进展,以教育学习理论和化学实验论为基础,选取高中生和高中化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采用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了高中生实施化学“家庭小实验”的现状,同时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描述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在实验准备上,学生对家庭小实验作业接受度不高,实验准备态度消极,缺少撰写实验预习报告和获取实验用品的方法;教师对待实验准备工作不够积极,但偶尔会与同事探讨家庭小实验开展策略。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准确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的能力薄弱,正确操作实验仪器的能力欠缺,在实验中与教师沟通、同学沟通的主动性不强,学生普遍缺乏完成实验的信心,动手实验能力较差;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监督、指导力度不够,与家长沟通不紧密,缺少组织家庭小实验的丰富经验。在实验评价方面,学生向教师汇报实验结果不主动,评价他人实验结果不积极,缺少撰写实验报告的训练,缺乏优化实验方案的信心;教师对实验结果的检查工作不够重视,要求家长参与度不高。最后,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结合访谈结果进行归因分析,查找出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不理想的影响因素是:(1)实验准备阶段无方可依,加剧学生准备地难度,影响家庭小实验的进行。(2)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信心不足,导致实施过程曲折,影响家庭小实验的效能。(3)教师绩效考核侧重点的不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影响家庭小实验的开展。针对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1)编制“家庭小实验”示例,保障实验准备工作的有序进行。(2)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确保家庭小实验实施取得实效。(3)优化高中化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为教师检查督查保驾护航。

李莉[8](2021)在《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提出要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促进选修课程体系发展,从而促进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技术运用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和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增强他们对家乡和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是乡土观念和家国情怀形成的重要路径。利用乡土文化和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将乡土教育融入高中生物学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乡土乡情,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校特色化办学“三位一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立足于高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乡土乡情,以贵州省黔西北毕节市为主。通过收集生物学乡土课程资源,设计课程方案,编制教材,并开展教学实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文献研究和实践调查,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按照一致性原则、融通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形成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方案。(2)依据课程方案和5E教学模式,设计高中生物学乡土教材结构,编写并形成乡土教材——《探寻黔西北生物奥秘》。(3)在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第二课堂(选修课)进行教学实践。以第二章第三节《探寻黔西北生物奥秘的实践》为例,基于5E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课程评价表明,学生通过选修课程《黔西北生物奥秘》课程后,科学探究能力显着提升相较未选修对照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显着提升,实验组(18.86)和对照组(19.31)学生的探究能力相当;选修课程开设后,通过课程实践活动,实验组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为42.23,并显着高于对照组(20.61)。其中,“作出假设的能力”、“应用证据做出判断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3个能力分别为13.90、16.76和11.57,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学生的5.47、9.45和5.69。此外,过程评价表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家乡乡土文化价值认同感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情怀有所提升(表7-1)。(4)学生评价进行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育实验研究表明,通过选修学习《探寻黔西北生物奥秘》,学生的“应用证据做出判断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和“作出假设的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显着提升。但三者之间提升幅度有一定差异性,“作出假设的能力”差异最显着,平均值差值为8.43;其次是“应用证据做出判断的能力”,平均值差值为7.31;差异相对较小的是“实验设计的能力”,平均值差值为5.88。同时,有利于提升学习自信、热爱家乡和愿意投身家乡建设等社会责任和“乡土乡情”的形成。

朱林[9](2020)在《基于美术生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籍田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进入大学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以美术为特长参加高考是重要的一种。美术高考对学生文化成绩要求较低,但调查发现仍有近一半的学生无法达到要求,特别是理科美术生。如何针对美术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复习策略,提高其文化成绩,是理科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文本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统计分析、实践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美术生高考化学复习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梳理了有关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和艺术生复习教学策略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对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近三年的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进行文本研究,总结了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的一般考试规律和考试大概难度。通过对我校高三理科美术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高三理科美术生和具有高三美术班教学经验的化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了美术生的化学学情:大多数美术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浓厚,但基础薄弱、复习计划欠缺、执行力弱、对成绩期望值高、焦虑情绪较重、成绩提升空间大。基于文本研究结果和美术生化学学情,本文提出美术生化学复习教学策略,即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全面复习计划;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整合内容精选专题;有效使用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重视测试、巧用导学案、精选精讲、多练勤改、关注实验、重视细节、规范答题;鼓励学生自查、互查和提问,督促学生做好错题本、问题本和积累本;同时关注学生心理,积极发挥复习评价。对该教学策略,笔者进行了四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使美术班化学平均分从12月成都市一诊的25.0分提升至5月成都市三诊的52.3分,高于上一层次美术班级。在2019年高考中,该班的化学平均分高于同一层次文化班级。说明本文提出的复习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师课堂效率,提升美术生化学成绩是有效的,对高三美术班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魏国丽[10](2020)在《英国高中化学教材《Chemistry for you》中的STSE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这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兼顾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化学,人们的直观感受是元素周期表、福尔马林、化学药品等代名词。从教四年来,有感于化学学科的共融性,致力于将化学作为一门将技术与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学科,同时将STSE教育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和化学知识的整合,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综合性的人才。通过查阅并整理有关STSE教育和英国化学教材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STSE教育有关概念、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在化学学科中的研究情况。不难发现英国在研究STSE教育中具有丰富的经验,而我国对于STSE教育的研究较少,甚至很多人对于这一概念并不知晓。本文主要从学习目标、学科内容、评价环节三个层面出发分析英国“科学学科标准(化学部分)”中体现的STSE教育理念。同时对英国高中化学主流教材《Chemistry for you》进行研究,从呈现方式、专题、栏目等方面分析STSE教育,得出英国高中化学教材中STSE教育的相关结论。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借鉴英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STSE教育理念,对我国化学教材中的特定概念再次进行剖析,并对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一钠和氯”进行教学构思及改进,从而为我国高中化学教材课堂教学实施以及编写提出建设性意见。核心素养的提出,新高考模式的出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意义的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新高考对于学生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将STSE教育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在高中化学教材和教学中融入新的元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此外,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学们的吃穿住用行都与化学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不再将化学学科束之高阁,除了应对高考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树立科学精神和具有社会责任感;最后,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化学物质和材料有正确的认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做到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从而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简言之。研究STSE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注重教育教学的研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希望我们的研究实践可以为高中化学教学带来有益成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尝试STSE教育,给学生渗透科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应用技术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应用技术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3)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文山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现状分析
        二、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及研究进展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学科融合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心理学基础
        二、建构主义心理学基础
        三、知识观理论基础
    第三节 学科融合的实施模式
    第四节 学科融合教学的优点
第三章 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节 融合知识点梳理
        一、生物化学与护理学基础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二、生物化学与急救护理技术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三、生物化学与中医护理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四、生物化学与健康评估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五、生物化学与内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六、生物化学与外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七、生物化学与妇产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八、生物化学与儿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九、生物化学与社区护理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十、生物化学与五官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十一、生物化学与传染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第二节 生物化学教学的定位
    第三节 专业素养培养方面的共同目标
第四章 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的课例研究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功能、理化性质”课例研究
        二、“酶和维生素”课例研究
        三、“糖代谢”课例研究
        四、“脂类代谢”课例研究
        五、“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课例研究
        六、“物质代谢调节”课例研究
        七、“核苷酸代谢”课例研究
        八、“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分子基础”课例研究
        九、“水、无机盐代谢与酸碱平衡”课例研究
        十、“肝胆生物化学”课例研究
    第二节 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实验班前测和后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四、实验班后测和对照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五、问卷调查研究总结
    第三节 实验研究
        一、实验对象
        二、实验过程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学期末成绩比较分析
第五章 研究反思和建议
    第一节 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反馈
    第二节 反思与建议
        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二、建立跨学科教研组,实施跨学科听课制度
        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前测调查表
附录 B 后测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与引领
        1.1.2 武术散打科研与发展的需要
        1.1.3 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的应用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武术散打科研的相关研究
        2.1.1 武术散打技术与教学研究
        2.1.2 武术散打赛事与规则研究
        2.1.3 武术散打发展与传播研究
    2.2 科学知识图谱的相关研究
        2.2.1 知识图谱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研究
        2.2.2 知识图谱在体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2.2.3 知识图谱在武术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词频分析法
        3.2.3 可视化分析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武术散打研究的时期划分
        4.1.1 起步探索期(1983 年—1999 年)
        4.1.2 快速发展期(2000 年—2008 年)
        4.1.3 平稳趋缓期(2009 年—2020 年)
    4.2 起步探索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4.2.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4.2.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2.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2.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4.3 快速发展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4.3.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4.3.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3.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3.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4.4 平稳趋缓期武术散打研究分析
        4.4.1 武术散打研究期刊的分布与资助
        4.4.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4.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4.4 武术散打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分析
    4.5 武术散打研究的演进分析
        4.5.1 武术散打研究载体的演进分析
        4.5.2 武术散打研究作者合作网络演进
        4.5.3 武术散打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演进
        4.5.4 武术散打研究主题的演进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5)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学习时间紧迫,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极度缺乏
        1.1.2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拘谨,学生的思维长期受到束缚
        1.1.3 受客观因素制约,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现状堪忧
    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1.2.1 化学学习的需要
        1.2.2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2.3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1.3 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4.3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4.4 课题研究的可创新之处
2.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和概念界定
    2.1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1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4 多元智能理论
    2.2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思维
        2.2.2 思维能力
        2.2.3 化学思维能力
        2.2.4 化学思维能力评价体系
3. 农村初中生思维现状分析
    3.1 农村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分析
        3.1.1 初中生的思维特征
        3.1.2 农村初中生的思维特征
    3.2 基于农村初中生思维特征的化学思维能力评价体系
    3.3 化学思维能力前测分析
        3.3.1 调查基本要素概述
        3.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3 结论
4.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4.1 促进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特征
        4.1.1 以人为本特征
        4.1.2 主体性特征
        4.1.3 创新性特征
        4.1.4 重视素质教育
    4.2 促进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化学教学特征
        4.2.1 从学生的实际化学水平出发,构建基础化学理念
        4.2.2 发挥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疑难,解决疑难
        4.2.3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创新精神
        4.2.4 培养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发展化学逻辑思维
    4.3 促进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4.3.1 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模型
        4.3.2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参与度
        4.3.3 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5. 基于提高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案例
    5.1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5.2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案例
        5.2.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5.2.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之能量变化与燃料利用》教学设计
        5.2.3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6. 教学实践研究
    6.1 化学思维能力后测分析
        6.1.1 测试基本要素概述
        6.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6.1.3 结论
7. 总结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一: 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调查测试卷
    附录三: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四: 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调查测试卷
10. 致谢

(6)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二、 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相关概念
        (三)小结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三、 研究取向
        (一)质的研究
        (二)个案研究
    四、 具体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文本分析法
        (五)行动研究法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转变理论
        (二)知识结构理论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一)教学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三、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制定行动计划
    四、 行动实施
        (一)系统提取
        (二)揭示前概念
        (三)激发元认知
        (四)抽象概括
    五、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六、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五、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研究反思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二、 研究建议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三、 研究不足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研究展望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理论基础
    2.3 概念界定
第三章 调查设计
    3.1 调查准备
    3.2 调查预测试
    3.3 调查正式测试
第四章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4.1 实验准备阶段情况
        4.1.1 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
        4.1.2 教师的实验准备情况
    4.2 实验实施过程情况
        4.2.1 学生的实验实施情况
        4.2.2 教师的实验实施情况
    4.3 实验评价阶段情况
        4.3.1 学生的实验评价情况
        4.3.2 教师的实验评价情况
    4.4 访谈情况
        4.4.1 教师访谈结果
        4.4.2 学生访谈结果
        4.4.3 家长访谈结果
第五章 影响实验实施的因素分析
    5.1 影响实验准备现状的因素
        5.1.1 影响学生实验准备的因素
        5.1.2 影响教师实验准备的因素
    5.2 影响实验实施过程的因素
        5.2.1 影响学生实验过程的因素
        5.2.2 影响教师实验过程的因素
    5.3 影响实验评价现状的因素
        5.3.1 影响学生实验评价的因素
        5.3.2 影响教师实验评价的因素
第六章 改变实验实施现状的对策
    6.1 编制家庭小实验示例保障实验有序开展
    6.2 重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确保实施家庭小实验取得实效
    6.3 优化高中化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为教师检查督查保驾护航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二: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六: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示例
附录七:学生实施“家庭小实验”实际情况选优展示
致谢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开发与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1.2 5E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
    1.3 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是促进学校发展和特色化办学的助推器
2 研究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课程与乡土课程
        2.1.2 乡土课程与乡土教材
        2.1.3 5E教学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生活教育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乡土教育
        2.3.2 生物学乡土课程资源
        2.3.3 生物学乡土课程的开发现状和统整
        2.3.3.1 开发现状
        2.3.3.2 乡土课程的统整方式
        2.3.4 5E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发和教材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内容
        3.3.1 乡土课程方案的制定
        3.3.2 基于5E教学模式的乡土教材设计与编写
        3.3.3 基于5E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3.3.4 教学实践评价
    3.4 研究方法
        3.4.1 文献研究法
        3.4.2 案例分析法
        3.4.3 教育实验法
        3.4.4 行动研究法
        3.4.5 问卷调查法
    3.5 研究技术路线
4 乡土课程方案制定
    4.1 课程方案制定原则
        4.1.1 一致性原则
        4.1.2 融通性原则
        4.1.3 个性化原则
    4.2 《探寻黔西北生物奥秘》课程方案
        4.2.1 课程名称
        4.2.2 课程性质和特征
        4.2.3 课程目标
        4.2.3.1 课程总目标
        4.2.3.2 课程具体目标
        4.2.4 课程组织
        4.2.4.1 课程设计理念
        4.2.4.2 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4.2.4.3 内容选择的基本方法
        4.2.5 课程实施
        4.2.5.1 课程设置
        4.2.5.2 课时安排和学分管理
        4.2.5.3 课程来源
        4.2.5.4 课程实施一般要求
        4.2.6 课程评价
        4.2.6.1 诊断性评价
        4.2.6.2 过程性评价
        4.2.6.3 终结性评价
5 乡土教材结构的设计和编写
    5.1 教材设计依据
        5.1.1 依据课程方案
        5.1.2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5E教学模式
    5.2 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材结构设计
        5.2.1 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乡土教材单元设计
        5.2.2 课程细节融合5E教学模式
6 课程实施
    6.1 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教学设计
        6.1.1 背景分析
        6.1.1.1 教育理论背景
        6.1.1.2 教材背景分析
        6.1.2 教学目标分析
        6.1.3 教学所涉及范围
        6.1.4 教学活动开展原则
        6.1.5 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6.2 基于5E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案例——以《探寻黔西北生物奥秘的实践》为例
        6.2.1 教学前端分析
        6.2.2 教学活动流程
        6.2.3 基于5E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过程
        6.2.3.1 引入阶段:创设情境,引起重视(0.5 课时)
        6.2.3.2 探究阶段:深入乡土,科学实践(2.5 课时)
        6.2.3.3 解释阶段:倾听发言,指引方向(1 课时)
        6.2.3.4 拓展阶段:科学拓展,实践助农(2.5 课时)
        6.2.3.5 评价阶段:分享评价,促进成长(0.5 课时)
        6.2.4 教学反思
7 课程实践评价
    7.1 教学诊断性评价
    7.2 教学过程性评价
    7.3 教学效果终结性评价
        7.3.1 研究工具的编制
        7.3.2 科学探究能力测试问卷分值赋值
        7.3.3 问卷信度分析
        7.3.4 数据采集
        7.3.4.1 前测结果分析
        7.3.4.2 后测数据分析
    7.4 教学综合评价
8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实施建议
        8.2.1 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开发的建议
        8.2.2 课程实施建议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一学生对生物乡土知识知晓情况诊断性调查表
附录二 小组自评材料
附录三 高中生科学探究能力测试表
附录四 探究能力测试赋值
附录五 探究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对蚕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实验研究报告
附录六 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探寻黔西北生物奥秘科学实践活动方案及报告
附录七 层台镇蚕农调查问卷
附录八 《探寻黔西北生物奥秘课程纲要》
致谢

(9)基于美术生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籍田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1 美术生
        1.3.2 化学教学策略
    1.4 理论基础
        1.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2 最近发展区理论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高考化学要点分析
    2.1 化学课程标准下的复习要点分析
    2.2 化学考试大纲下的复习要点分析
    2.3 基于全国卷Ⅲ的化学命题特点和趋势下的复习要点分析
第3章 高三美术生化学复习学情调查分析
    3.1 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3.1.1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
        3.1.2 美术生问卷调查报告
        3.1.3 美术生问卷调查分析
    3.2 学生的访谈实录与分析
        3.2.1 学生访谈对象的选择
        3.2.2 学生访谈报告
        3.2.3 学生访谈分析
    3.3 教师的访谈实录与分析
        3.3.1 教师访谈对象的选择
        3.3.2 教师访谈报告
        3.3.3 教师访谈分析
    3.4 高三美术生化学复习学情总结
        3.4.1 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较低
        3.4.2 化学基础薄弱,提升空间较大
        3.4.3 复习计划欠缺,执行能力较弱
        3.4.4 成绩期望值高,焦虑情绪较重
第4章 基于美术生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4.1 明确目标,制定全面复习计划
    4.2 重视双基,整合内容精选专题
    4.3 对症下药,有效使用教学方法
        4.3.1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4.3.2 精选精讲,多练勤改
        4.3.3 关注实验,重视细节
        4.3.4 巧用导学案,提高效率
        4.3.5 重视测试,规范答题
    4.4 注重学法指导,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4.4.1 做好错题本、积累本和问题本
        4.4.2 鼓励学生自查、生生互查、不懂多问
    4.5 关注学生心理,积极发挥复习评价
第5章 基于美术生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实践效果分析
    5.1 乐培生成绩分析系统概述
    5.2 一诊、二诊、三诊成绩总体分析
    5.3 一诊、二诊、三诊成绩个案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10)英国高中化学教材《Chemistry for you》中的STSE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STS兴起的背景
    1.2 STSE教育的含义
        1.2.1 STS教育的含义
        1.2.2 环境教育的含义
        1.2.3 STSE教育的含义
    1.3 STSE教育的目标
    1.4 STSE教育研究的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STSE教育研究的价值
        1.5.1 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5.2 有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1.5.3 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6 STSE研究的理论基础
        1.6.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2 多元智力理论
        1.6.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7 本课题的提出
        1.7.1 英国STSE教育水平领先
        1.7.2 我国的STSE教育研究略显薄弱
        1.7.3 STSE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的教材
    2.2 研究的内容
    2.3 研究的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内容分析法
        2.3.3 个案研究法
        2.3.4 行动研究法
3 英国“科学学科标准(化学部分)”中STSE教育研究
    3.1 英国“科学学科标准(化学部分)”简介
    3.2 英国“科学学科标准(化学部分)”中STSE教育的相关内容
        3.2.1 STSE教育在学习目标中的体现
        3.2.2 STSE教育在学科内容中的体现
        3.2.3 STSE教育在评价环节中的体现
4 英国高中化学教材中STSE教育内容研究
    4.1 英国高中化学教材简介
    4.2 英国高中化学教材中STSE教育的呈现方式
        4.2.1 序言
        4.2.2 目录
        4.2.3 科学图示
        4.2.4 教材语言
    4.3 英国高中化学教材中与STSE教育有关的专题
        4.3.1 专题一: 化学基础
        4.3.2 专题二: 来自金属矿和岩石的产品
        4.3.3 专题三: 物质的变化
        4.3.4 专题四: 反应速率和能量
        4.3.5 专题五: 物质结构和化学键
        4.3.6 专题六: 地球化学
        4.3.7 专题七: 合成与分析
    4.4 英国高中化学教材中与STSE教育有关的栏目
        4.4.1 “实验”栏目:
        4.4.2 “化学的应用”栏目:
        4.4.3 “拓展习题”栏目:
        4.4.4 “附录”栏目:
5 迁移应用——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为例
    5.1 教学内容分析
    5.2 内容标准分析
    5.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5.4 教学改进
        5.4.1 在新课引入方面
        5.4.2 在实验设计方面
        5.4.3 在事例和数字运用方面
        5.4.4 在教材语言方面
        5.4.5 在与STSE教育相关的栏目方面
6 结论与讨论
    6.1 英国高中化学教材STSE教育研究的结论
        6.1.1 英国“科学学科标准(化学部分)”中彰显的STSE教育理念
        6.1.2 英国高中化学教材的呈现方式体现了STSE教育
        6.1.3 英国高中化学教材的专题体现了STSE教育
        6.1.4 英国高中化学教材的栏目体现了STSE教育
    6.2 启示与建议
        6.2.1 对我国化学教材编写的建议
        6.2.2 对我国化学教学的建议
    6.3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应用技术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文山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为例[D]. 何航道.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4]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武术散打研究演进的知识图谱分析[D]. 何庆明.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5]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D]. 徐磊. 扬州大学, 2021(09)
  • [6]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高中化学“家庭小实验”实施现状调查分析[D]. 李亚萍.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8]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乡土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D]. 李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9]基于美术生的高考化学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籍田中学为例[D]. 朱林. 西南大学, 2020(05)
  • [10]英国高中化学教材《Chemistry for you》中的STSE教育研究[D]. 魏国丽.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应用技术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