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素质教育体育改革

护理专业素质教育体育改革

一、护理专业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1](2020)在《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及体育课程现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家实施了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改革,这轮教育改革推动了中国教育体系的升级换代。体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而良好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体质、培育学生专业性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从事医疗事业,做好护理工作者的必备条件;全面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并推动护理专业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因此,为强化、发展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应当主动探索如何在护理专业全面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对护理专业学生体育课程现状展开分析,指出当前护理专业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创新措施。

卢冬梅[2](2020)在《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卫计委近年不断要求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护患纠纷日趋严重,分析其因之一应该归结于目前的护理教育更侧重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出来的护士生难以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本研究选取南宁市四所医学院校对三年制高职和2+3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在问卷调查中设计编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包含《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人文关怀量表(CAI)》两个部分,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030份。在访谈调查中,访谈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被调查的四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大三学生(实习生)中以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12人,二是从南宁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长和带教老师共8人,采用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访谈,以了解高职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对病人实施关怀的情况,同时收集他们关于当前学校或临床实习医院在人文关怀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南宁市高职护生CAI总分为178.88±18.35,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分段水平(CAI总分<203.1),处于国内常模的中等偏低水平(CAI总分介于210.53-171.55之间),同时在CAI的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国内外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通过相关分析得知,影响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包括:年级、政治面貌、学制、生源性质、是否第一志愿报读、是否自主自愿报读、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从业意愿、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担任班干部、参加实践活动次数、家人及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有照护病患的经历、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的次数、对护理人文关怀知识的熟悉度、对自身人际沟通能力及关爱能力的认可度、所处关爱氛围等。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高职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人文关怀表现不足,体现在其运用护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掌握的人文知识表浅和人文素质的不足导致与患者沟通的沟通能力不足,对患者实施的关怀有限;学校的人文关怀教育及临床护理带教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本文对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建议学校提升人文关怀教育水平、政府提供法律政策支持、社会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学生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学校的各方面举措是重点。本研究在学校举措中展示了以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并验证了该实践能有效提升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王建强[3](2020)在《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也是学校教学的重点改革方面。小学作文课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对于农村语文课程而言,作文教学的开展缺乏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较为落后,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张帆[4](2016)在《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竞技体育试图通过自身“微调”来优化备受诟病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也逐渐遭遇瓶颈,尽管国家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归根结底诸如对金牌和物质利益的一元化强烈追求,使运动员主体地位日趋下降,尤其是淡化主体精神、人生价值等人文素质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未有根本改变。鉴于此,对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应是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与未来趋势。本研究以理论与实证、量化与质化相结合,以“培养出来什么”、“什么影响培养”、“如何进行培养”三个核心关键词为指引,将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培养分为三个研究。研究一运用模糊德尔菲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建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并采用决策试验与实验评估法、折衷排序法进行各指标的影响关系及达到理想绩效的优劣比较;研究二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5所“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约1000名后备人才作为研究样本,以建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影响因素模型;研究三则在前述两个研究成果基础上,辅以实地调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建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良性发展的教育路径。获致结论如下:1、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建构方面(1)指标体系结构上包含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65个三级指标、111项观测点。4个一级指标为“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及“人文精神”等。其中以“人文精神”指标权重比率(30%,30%)为最高;“人文精神”指标中心度(8.59)与原因度(0.09)为最高;“人文知识”指标绩效排序(7.85)最佳与差距值(0.21)最小。(2)各一级指标及各次指标之间亦具有中度以上的相关性,但评定委员、竞技体校成员及兼具两者身份的人员对整体指标及“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一级指标的评价有显着性差异存在。2、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影响模型建构方面(1)“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会直接对人文素质产生效果,而且也会间接通过“人际因素”因素的中介作用,同时对人文素质产生效果。(2)“学校因素”、“人际因素”会直接对人文素质产生效果,但不会通过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对人文素质产生间接效果。(3)“学训因素”不会直接对人文素质产生效果,而是通过“人际因素”的作用后,才会对人文素质产生效果。(4)“表现因素”不会对“人文素质”产生效果,也不会通过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对人文素质产生间接效果。(5)“家庭动力学理论”、“差别接触理论”与“需求-压力理论”于本研究中可获得验证,至于“一般紧张理论”仅获得结果的部分支持。3、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路径方面(1)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存在竞技理想模糊、人生价值取向扭曲、奥林匹克精神薄弱、运动协作精神不强、竞赛心理素质欠佳、道德人格不够高尚、自我调控能力较差、文明行为修养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匮乏等消极现象。(2)在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青少年运动员夺标育人的助推器、人性回归的指南针、专业素质的耦合剂、体育发展的矫正器。(3)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应把握好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与金牌主义教育的关系、人文性与职业性教育的关系。(4)实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要树立“先成人再成才”、“先育人再夺标”竞技能力与人文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激活文化教学与专项训练、文化教师与专项教练之间的2种联动;要重塑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等3类体系;要处理好师资队伍、校本课程、校园环境、评价体系等4项建设。

王荣玮[5](2011)在《拓展训练引入护理专业体育教育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培训活动,在国外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在九十年代将其引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拓展训练已经成功的、广泛的引入到企业员工培训、机关活动、MBA培训、中小学课外活动中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也有些高校开展了形形色色的拓展训练活动,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拓展训练作为传统体育教育的有机补充,目前在我国还远未蓬勃发展起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就是明天的白衣天使,她们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外,更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过硬的团队协作能力、健全的思想人格、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和态度等一系列的综合素质。传统体育教育只能单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诸如团队协作能力、奉献精神、创造力等素质的培养上就表现出明显的不足。而拓展训练恰恰就是传统体育教育的有机补充。通过先行后知、知行并举的体验性教育方式,拓展训练能够让受训者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活动体验和心灵震撼,经探讨和交流后能够全面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其他必要素质。整个培训过程是立体的,直观的,寓教于乐的,强调参与与配合的,所以受训者的接受过程也是自然而然的。护理专业有其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点,体育教育也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做出相应设置。纵观目前国内护理专业的体育教育现状,护理专业的体育教育依旧是传统的“大堂课”,这与培养新时期护理专门人才的要求是不符的。恰当的将拓展训练引入护理专业的体育教学中,不但能丰富体育教育的内涵,更能扩展其外延,从而达到培养新时代护理人才的目的。目前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拓展训练项目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最大范围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已经就业的护理专业从业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设计出10余个拓展训练项目,并验证了这些项目的合理性。用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教学实验。实验后用锻炼感觉量表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不但能提高她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更能提高她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但是体育教育的改革进展缓慢。在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上国家和学校确实下了很大精力和财力,但至今在形式和思路上没有根本的改变。很多学生并没有对体育课产生出应有的兴趣。经过20几个课时的拓展训练后,学生们纷纷表达出对拓展训练这一新颖项目的欢迎。拓展训练除了起到传统体育教育增强体质的作用外,还培养了许多护理专业学生的其他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不但能成为传统体育教育的补充,更可以将其思路方法引申到体育教育中来,进而为体育教育的改革拓展开一条新路。

余剑珍[6](2008)在《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高等护理教育起始于1920年北京协和医院高等护士学校,到1950年解放初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上决定将护理教育列为中等专业,从而停止了高等护理教育的继续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完全由中专学校培养护理人才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1979年卫生部发出《关于加强护理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提出“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和发展护理教育。”并对护理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大力加强和整顿现有护理教育,恢复和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等系列指示。对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1980年首先在上海、南京恢复了高等护理(专科)教育。高等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在普通教育之上培养能在医疗卫生服务第一线从事保障人民健康工作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的教育类型。它受卫生与教育发展的双重影响,当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时,卫生服务模式也随之改变。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护理教育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什么样的高职护理教育模式,能适时适量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是本文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等职业护理教育为研究对象,以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为切入口,采取文献检索、历史研究、现状调研、国外比较、理论分析等途径,系统深入地研究目前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通过理论指导,重构了高职护理教育模式。论文正文分六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研究背景,提出与卫生体系改革、健康服务模式改变、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对当前高职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评价体系,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并进行研究。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国内外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按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分析,从历史的回顾到国内外比较和现状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梳理,揭示护理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关系,医学护理模式转变与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历程。通过对四国护理教育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的体制、机制和主要模式及共同特征。通过对上海6所护理院校、护理学会、医院的专家、教师、护士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国内部分地区教改的成果分析,揭示了现行培养模式是一种学科性的、缺乏护理特色的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仍未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素质人才的特色。因此,提出了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为重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奠定了历史与现实的基础。第五章是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分析了高职护理教育的核心内涵、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揭示了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特性、本质特征与规律,分析了对护理教育改革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若干理论,为重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六章,是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重构研究,按照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针对现行护理教育模式的弊端,借鉴国外培养的共性,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按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路,重建了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和情感行为培养的专业素质人才教育模式,并提出了若干保障条件。

李洁[7](2008)在《中国本科护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综合”课程模块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使得护理工作在卫生保健领域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与此同时,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目前,我国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却仍不容乐观,护理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人文素养的低落以及功利化的价值观是其主要根源。护理本科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护理人才的摇篮,其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研究,结合国外院校的先进经验,在对“领域综合”理论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实践方案,以期为促进护理本科学生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构筑集民族性、科学性和现实性于一体的护理本科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模式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对人文素质教育及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相关理论、哲学与教育学意义等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引出我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理论及实践依据。2.运用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中加两国护理专业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就开设门类、数量、学时安排、结构编制等几个方面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通过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结合两国国情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3.通过文献分析、理论论证的研究方法,结合加拿大护理本科教育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以“领域综合”理论为基础提出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的具体实践方案。研究结果1.我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为: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护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国内外医学院校已取得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改革成效。2.中加两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在开设形式及内容、学时分配及比重、课程类型、教学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均有差异。中国的课程设置在“集权模式”的影响下呈现出高度统一的趋势,课程开设形式以必修课和限选课为主,加拿大的课程设置以“自治模式”为指导,开设大量限选课及自由选修课为其特色;中国的教学计划总学时数及人文社科必修、总学时数均高于加拿大,而人文社科选修课程学时数以及人文社科选修课程和人文社科总学时数在教学计划总学时数中所占比重均低于加拿大,上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以学科课程占主导地位,加拿大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国的教学及评估手段以课堂教学和笔试为主,加拿大形式多样。3.以“领域综合”理论模式构筑中国护理本科人文社科课程体系,该方案将人文社科课程划分为“护理与人”、“护理与社会”、“护理实践反思”三大模块,前两个模块又各包含三个系列的课程群,以核心课程和限制性选修课程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护理实践反思”模块则以活动课程的方式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综合”课程模式正式构建方案对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分)数、开设形式以及开设学期做出了具体规定。结论1.依据中加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对比研究结果及“领域综合”课程设置构建方案,建议我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总学时数在教学计划总学时数中所占比例以29%~32%为宜;人文社会科学必、选修课程学时数之比以4~6:1为宜。2.改变以学科课程占据主导地位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类型局面,努力建设人文社科类综合课程,以缓解有限教学时数与过多课程份量之间的矛盾。3.中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人为本、结构优化、重点突出、与时俱进、灵活多样的原则。尚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1.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综合”课程构建方案的可行性验证;“领域综合”课程设置模式的相关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及评估方式等的进一步探索。2.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平衡问题。

张雅钦[8](2020)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作为我国重要行业的医疗事业也在一路前行。而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早日康健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当代的社会对于护士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护士不仅要熟悉相关医疗业务,更要拥有良好的形象。而形体不仅需要美,更要匀称,这就要求培训护士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要不断地对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形象、如何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形体训练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实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的建设发展。文章首先说明了课题的研究的背景以及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个人职业的未来发展、学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教学事业的进步,还有利于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护理方面的人才。文章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医院的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谈话法、调查法等方法,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并从课程、教师、环境等方面,对如何建设护理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根据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结论。通过分析当前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相关策略的研究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护理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范宇莹,孙宏玉,常广明[9](2019)在《高等护理教育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人文关怀护理教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研究进展,寻找研究热点并分析现状。方法从人文关怀的概念分析出发,综合评价目前护理教育领域内人文关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和发展前景。结果目前我国人文关怀与国外尚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传统学科课程占优势,人文课程所占比重很少,且人文课程开设质量不高。结论高等护理学教育中构建道德修养与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等护理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现代高等护理人才的培养应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应是以提高护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这种对高等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复合型要求表明,在现代高等护理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张彩云[10](2019)在《昆明市中职卫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肩负着培养我国数亿计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和劳动人才的重要责任。国家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各个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中等职业学校也正逐步地成为独立的教育体系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教育体系中来。在现今国家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以主要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和很多部门高度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凭借着全面、科学系统的专业优势,在就业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一部分想要读高中,但希望渺茫的初中生会根据亲人的推荐或是介绍选择到在社会上声誉较好的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因这一部分学生在校整体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纪律学习等习惯较涣散,所以导致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招生困难等现象,而一些老资历有较好医学口碑和优势条件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会成为这些淘汰学生乐意选择的热门职业学校之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是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针对性特别强的学校,学校主要是以女生较多的学生群体,年龄普遍都在14-18岁左右,这时的女生是处在整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机能和形态的代谢功能是处于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转变过程,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女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群体,通过在校两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一年的专业实习,其中一大部分学生会直接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走入基层的卫生服务工作。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服务对象直接是面对患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与学生息息相关,若学生稍微不注意出现一些差错或是重大失误,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些后果的承担是学生自己之力不能做到的。这些都给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女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她们不但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娴熟的实验实训操作技能等专业素质,同时也不能缺少健康的体魄作为基础条件。体育课是基础文化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而中等职业的体育教学却显得相对薄弱,没有得到一部分中职学校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让整个中职的体育教学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有相关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一些不可控的情感、是非等价值观念会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参与并从事某项活动。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形成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也是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身体基础条件,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女生健康水平的好坏,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远期将决定她们是否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身体需求。近些年来,广大研究者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研究内容越来越全面、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和所包含的领域也越来越深入。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和高中生,没有针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尤其是女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昆明校区2016级和2017级的女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分析本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和专业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寻求中职卫校女生在学习期间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的途径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本文的研究成果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但笔者期望可以为同等同类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提供一定的实际参考和借鉴建议。

二、护理专业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理专业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及体育课程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
    1.1、学科素养下的护理专业教学活动
    1.2、护理专业体育教学
    1.3、护理专业心理素质发展背景下体育教学的意义
    1.4、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的现状
    1.5、护理专业教学中体育学科素养培养的优势所在
2、基于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体育教学的困境
    2.1、教学改革理念存在的不足
    2.2、教学改革内容存在的不足
3、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提升要求下的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3.1、强化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3.2、创新体育教学的手段方式,提高教学内容有效性
4、结语

(2)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的特点、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特点
        2.研究方法
        3.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四)概念界定
        1.人文
        2.人文关怀及护理人文关怀
        3.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五)相关理论
        1.Watson的人性照护理论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二、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一)南宁市医学院校高职护理专业概况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
        3.调查结果
    (三)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
        2.调查内容
        3.调查方法
        4.调查结果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1.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2.学生相关知识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3.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4.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5.高职护理教育不足导致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三、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
        1.社会对护理行业存在偏见
        2.护理工作难度增加
        3.学生思想素质欠佳
    (二)学生相关知识欠缺的原因
        1.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2.学校教育教学不足
        3.实习医院带教不足
    (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原因
        1.学生性格原因
        2.网络社会影响
    (四)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的原因
        1.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欠缺
        2.学生难以获得早接触临床的机会
    (五)学校及医院关怀氛围不足的原因
        1.学校方面
        2.医院方面
四、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对策
    (一)学校方面的对策
        1.加强人文关怀型师资队伍建设
        2.完善人文关怀教育课程体系
        3.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4.打造第二课堂特色活动
        5.营造人文关怀育人氛围
        6.加强与医院的交流合作
        7.学校对策的实践案例
    (二)政府方面的对策
    (三)社会方面的对策
        1.网络媒体正向舆论引导
        2.医院人文关怀文化示范
    (四)学生个人的对策
五、结语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应对考试的教学目的
    (二)相关的教育人员缺乏作文指导与评改的能力
    (三)阅读面不广,缺少写作经验
二、农村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二)建设资深的教师团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把扩大阅读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结语

(4)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文素质相关研究
        1.2.2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1.2.3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教育
    1.3 研究应用价值
        1.3.1 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1.3.2 为培养主体学校提供借鉴素材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人文素质
        2.1.2 人文素质教育
        2.1.3 指标体系
        2.1.4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2.1.5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2.2 理论基础
        2.2.1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的方法论
        2.2.2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发展偏差影响因素的理论观点
        2.2.3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路径的理论观点
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思路
        3.1.1 掣肘的根源
        3.1.2 转轨的捩点
        3.1.3 困境的消弭
    3.2 技术路线
        3.2.1 准备阶段
        3.2.2 执行阶段
        3.2.3 完成阶段
4 研究一: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建构
    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4.1.1 研究目标
        4.1.2 研究内容
    4.2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方法
    4.3 研究架构
        4.3.1 建构指标体系
        4.3.2 指标体系调查
    4.4 研究工具
        4.4.1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初步建构
        4.4.2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问卷初稿审查与修改
        4.4.3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问卷实施程序
    4.5 资料处理
        4.5.1 数据处理
        4.5.2 数据分析
    4.6 结果与分析
        4.6.1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专家意见整合分析
        4.6.2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权重分配分析
        4.6.3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影响关系分析
        4.6.4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绩效排序分析
        4.6.5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实证调查分析
    4.7 讨论
        4.7.1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建构结果
        4.7.2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相对权重关系结果
        4.7.3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的指标绩效及影响关系
        4.7.4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实证研究结果
5 研究二: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影响模型建构
    5.1 研究目标与内容
        5.1.1 研究目标
        5.1.2 研究内容
    5.2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方法
    5.3 研究架构
        5.3.1 自变量
        5.3.2 中介变量
        5.3.3 因变量
    5.4 研究假设
    5.5 研究工具
        5.5.1 研究工具撰拟说明
        5.5.2 研究工具内容说明
        5.5.3 研究工具检验
    5.6 资料处理
        5.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6.2 卡方检验
        5.6.3 t检验
        5.6.4 单因子方差分析
        5.6.5 探索性因子分析
        5.6.6 信度分析
        5.6.7 线性结构方程模型
    5.7 结果与分析
        5.7.1 研究样本暨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5.7.2 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5.8 讨论
        5.8.1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影响因素
        5.8.2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影响模型
        5.8.3 相关理论支持结果
6 研究三: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建构
    6.1 研究目标与内容
        6.1.1 研究目标
        6.1.2 研究内容
    6.2 研究对象与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方法
    6.3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建构应把握的关系
        6.3.1 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关系
        6.3.2 人文素质教育与金牌主义教育的关系
        6.3.3 人文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的关系
    6.4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建构应做出的选择
        6.4.1 从根本上转变竞技运动功利主义的偏颇价值观
        6.4.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阶段呼唤人文素质的教育
        6.4.3 建构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路径
    6.5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1234”教育路径
        6.5.1 一个理念
        6.5.2 二种联动
        6.5.3 三类体系
        6.5.4 四项建设
7 综合讨论
    7.1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的价值判断
        7.1.1 掌握初步的文化知识(人文知识)
        7.1.2 掌握为人的基本道理(人文思想)
        7.1.3 学会必要的处事能力(人文方法)
        7.1.4 形成稳定的体育精神(人文精神)
    7.2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影响模型的理性认识
        7.2.1 人文素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7.2.2 人文素质发展偏差的主要成因
    7.3 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路径的现实选择
        7.3.1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夺标育人的助推器
        7.3.2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性回归的指南针
        7.3.3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专业素质的耦合剂
        7.3.4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体育发展的矫正器
    7.4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7.4.1 在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指标体系方面
        7.4.2 在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影响模型方面
        7.4.3 在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路径方面
8 研究结论
    8.1 本研究指标体系可概括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发展的指标要素
    8.2本研究影响模型可勘查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发展的影响机制
    8.3 本研究教育路径可提供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发展的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拓展训练引入护理专业体育教育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于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育的研究
        1.2.2 国内对拓展训练的研究
        1.2.3 国内对将拓展训练应用在体育教育中的研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前景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研究前景
    1.4 研究任务
    1.5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法
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1 实验的理论分析
        3.1.1 拓展训练的特点,同传统体育相比较的优势
        3.1.2 当代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应具备的素质
        3.1.3 将拓展训练引入护理专业体育教育响应国家的教育改革要求
        3.1.4 将拓展训练引入护理专业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3.1.5 将拓展训练引入护理专业体育教育的可行性
    3.2 实验结果的分析
        3.2.1 拓展训练对护理专业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影响
        3.2.2 拓展训练对护理专业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拓展训练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4.2 拓展训练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现状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研究路线,内容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内容安排
        四、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护理教育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护理教育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护理教育的孕育与起步
        二、我国护理教育的形成
        三、护理教育的历史变化
    第二节 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
        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其护理教育模式(健康医学模式)
    第三节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历史演变
        一、高等护理教育的起步(1921——1950年)
        二、高等护理教育的停办(1950——1980年)
        三、高等护理教育的恢复与探索(1980——1995年)
        四、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5——目前)
第三章 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际视野中的护理教育模式
        一、英国的护理教育模式
        二、澳大利亚的护理教育模式
        三、新西兰的护理教育模式
    第二节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
        一、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概况
        二、美国盐湖社区学院护理教育模式
        三、美国的护理教育评估
    第三节 国际高等护理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一、护理教育理念明确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培养方式重视对学生个性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护理课程体系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五、教学方法多样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六、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第四章 我国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剖析
    第一节 国内高职护理教育培养模式的面面观
        一、"三、一制"医学护理教育模式
        二、"2+1"学校—医院合作护理教育模式
        三、"两段制"护理教育模式
        四、3+2分段制及五年一贯制护理教育模式
    第二节 上海市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类型与实施
        二、6所高校护理教育模式的调研结果
        三、问卷调查与专家访谈结果描述
    第三节 高职护理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现行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二、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对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
第五章 我国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内涵、基本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高职护理教育的内涵
        二、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三、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与规律
        一、护理职业特征
        二、护理人才培养本质特征
        三、护理人才培养的主要规律
    第三节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一、通识教育
        二、职业专业教育
        三、素质教育
第六章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重建研究
    第一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重建
        一、构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基本思路
        二、重建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原则
        三、高职护理教育培养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具体构建
        一、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二、护理教育培养制度
        三、课程体系
        四、护理教育人才培养途径
        五、质量评价
    第三节 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推行的保障条件
        一、转变思想、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二、护理教育改革的政策保障
        三、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中国本科护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综合”课程模块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护理专业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相关理论研究
    1.1 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
    1.2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相关概念
    1.3 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4 对护理专业本科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5 护理专业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1.6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二章 中国内地与加拿大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
    2.1 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界定
    2.2 研究对象与资料
    2.3 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中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综合”课程设置方案建构
    3.1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目标
    3.2 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原则
    3.3 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模式的构建
    3.4 改革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个人简介
发表论文
致谢

(8)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经济意义
        1.2.2 社会意义
        1.2.3 理论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形体训练概念的研究
    2.2 关于形体训练课设置现状的综合研究
    2.3 关于护理专业形体课程设置状况的研究
        2.3.1 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训练课程的必要性的研究
        2.3.2 形体训练课程开设对于护理专业重要意义的研究
        2.3.3 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与改革方面的研究
    2.4 关于形体训练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研究
    2.5 关于形体训练课程设置对策的研究
    2.6 关于护理专业开设形体课的意义的研究
        2.6.1 职业需要
        2.6.2 对于人才的需求
    2.7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谈话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护理专业形体课课程建设情况分析
        4.1.1 对护理专业形体课程的认知
        4.1.2 护理专业形体课程教学内容
        4.1.3 护理专业形体课程的教材选用以及课时设置
        4.1.4 护理专业形体课程的教师队伍
        4.1.5 护理专业形体课程的教学方法
        4.1.6 护理专业形体课程的课程考核
        4.1.7 护理专业形体课程的资源投入
    4.2 护理专业形体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课程设置方面
        4.2.2 教师队伍方面
        4.2.3 教学方法方面
        4.2.4 考核评价方面
        4.2.5 资源投入(教学设施)方面
    4.3 护理专业形体课程实践之道
        4.3.1 完善课程设置体系
        4.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3.3 改进教学方法
        4.3.4 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4.3.5 加大资源投入力度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9)高等护理教育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人文关怀护理教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文关怀的概念分析及内涵
2 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
    2.1 人文关怀教育流于形式
    2.2 人文关怀教育课程设置不足
    2.3 人文关怀教育师资匮乏
    2.4 对护理的本质和内涵教育不足
    2.5 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低于国外水平
    2.6 重视专业知识学习, 忽视人文知识学习
    2.7 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
    2.8 片面认为人文关怀能力仅能通过课程设置实现
3 人文关怀护理教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3.1 国内外人文关怀护理课程设置现状
        3.1.1 国内传统学科课程占优势, 人文课程所占比重很少
        3.1.2 人文课程种类单一
        3.1.3 人文课程授课以课堂教学为主, 缺乏社会实践
    3.2 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3.2.1 国外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3.2.2 国内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方法与策略
    3.3 护理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研究
    3.4 人文护理教学中的质性研究
    3.5 护理实践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
    3.6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
    3.7 人文关怀教育效果的评价
4 发展人文护理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4.1 将人文关怀品质的培养纳入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4.2 在课程设置中渗透人文关怀理念
    4.3 提升师资的人文关怀教学素养
    4.4 加强以人文关怀理念指导的教材建设
    4.5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4.5.1 角色模范法
        4.5.2 日志法
        4.5.3 对话法
        4.5.4 文艺法
    4.6 改善护理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及模式

(10)昆明市中职卫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需要
        1.1.2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职业教育特点对体育教育的特殊需要
        1.1.3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特殊性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1.1.4 健康中国体医融合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
    1.3 选题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中等职业学校
        2.1.2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2.1.3 体育意识
        2.1.4 体育行为
    2.2 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2.2.1 国外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2.2.2 国内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2.3 国内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现状
    2.4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研究现状
        2.4.1 国外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现状
        2.4.2 国内关于体育意识及行为的研究
    2.5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关系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推理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简介
    4.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体育教学情况
    4.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意识的调查
        4.3.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4.3.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认知的调查
        4.3.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态度的调查
        4.3.4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对体育和体育课的情感体验
        4.3.5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4.4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行为的调查
        4.4.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4.4.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喜欢并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
        4.4.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活动场所
    4.5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关系
        4.5.1 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的体育情感比较
        4.5.2 两个年级体育意识的比较
        4.5.3 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各维度的相关分析表
        4.5.4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之间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4.6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的体育意识
        5.1.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的体育行为
    5.2 建议
        5.2.1 逐步改善场地条件,做到体育教育最优化
        5.2.2 学校提供平台,开展多样体育活动
        5.2.3 提高学校软实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2.4 教学内容围绕专业和职业特点,具有针对性、趣味性
        5.2.5 逐步完善体育成绩评定方法与组成
        5.2.6 学生自我体育意识培养,形成良好锻炼体育行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护理专业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及体育课程现状[J]. 刘建.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12)
  • [2]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D]. 卢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 王建强. 华夏教师, 2020(08)
  • [4]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研究[D]. 张帆.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 [5]拓展训练引入护理专业体育教育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 王荣玮. 山东体育学院, 2011(06)
  • [6]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 余剑珍.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7]中国本科护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综合”课程模块构建研究[D]. 李洁. 山西医科大学, 2008(06)
  • [8]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 ——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形体训练课程为例[D]. 张雅钦.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9]高等护理教育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人文关怀护理教育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范宇莹,孙宏玉,常广明. 护士进修杂志, 2019(14)
  • [10]昆明市中职卫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为例[D]. 张彩云.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护理专业素质教育体育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