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亚杰应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论者(论文文献综述)
范文翔,李艺[1](2020)在《皮亚杰“临床法”的方法论意蕴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观照》文中研究表明皮亚杰因认识论研究需要创立的"临床法",不仅推动了哲学认识论的革命性发展,而且也催生了颇负盛名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但是由于临床法并不符合科学心理学"严格实验"的衡量标准而备受争议。这本质上是因学界对临床法操作层面上的肤浅解读所致。只有上升到方法论的层面来理解临床法,才能挖掘出其更重要的价值。从方法论层面来说,临床法首先是皮亚杰继承康德就认识论问题的思考为获得一般性"感觉经验"的手段,其次临床法遵从的"直接从个别走向一般"的研究进路与现象学开辟的"直接与本质相遇"的道路相呼应,因此可以视为一种典型的质性研究方法。与一般科学实验相比,临床法还具有研究样本少、把握真理方式更加直接的独特优势。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而言,临床法不仅在方法论层面为其提供了一种通达真理的路径,而且丰富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宝库,以及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融合架起了桥梁。
张静[2](2016)在《从薄弱到优质:一位公建民办幼儿园园长的叙事研究》文中提出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之中的奠基教育;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教育的摇篮;幼儿园园长是一所幼儿园发展的领航标。在当今学前教育大力发展的时代,民办幼儿园也蓬勃发展,渐渐呈现出公办、民办园多种办园形式共同发展的局面。但在民办园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发展水平与公办园还有较大差距,而园长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幼儿园发展的质量。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才能带领幼儿园和教师们走上积极发展的道路。因此,加强对民办幼儿园园长的研究,加强对园长带领幼儿园如何走上积极发展的道路的研究尤其重要。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以一位公建民办幼儿园的园长Y园长为研究对象,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回望这位幼儿园园长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解读该园长带领一所公建民办幼儿园从薄弱到优质发展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感悟民办教育发展之艰辛、之不易,分享其成功之经验、之所喜,并从中获得启迪与借鉴。本研究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围绕问题提出、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问题展开叙述,是本论文的基础部分。第二章以Y园长个人发展为主线,阐述了Y园长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幼儿园园长成长发展的历程,重点阐释了一些对Y园长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以及Y园长的学习和感受进行详细阐述,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Y园长职业生涯发展的脉络。第三、四章为本文的重点研究部分,分别从Y园长接手民办幼儿园时带领该园发展的轨迹和关键事件进行了详细解读与讨论,为读者展现该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以及办园特色。第五章为Y园长自身的总结思考,总结了幼儿园的发展和问题,展望幼儿园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第五章为整篇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和概括了Y园长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超越使一所公建民办幼儿园从薄弱走向优质,最终实现自身和幼儿园双赢与共赢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迪。
杨庆举[3](2014)在《皮亚杰辩证法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皮亚杰通过其发生认识论提出了一种独特、具有实证科学性的辩证法模式——内在的(方法论的)辩证法思想。皮亚杰辩证法思想批判的吸收了康德辩证法思想与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同时,也吸收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其辩证法思想处处可见。活动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儿童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平衡理论、内化与外化结构理论以及逻辑——数学的建构理论等,无不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皮亚杰的有关认知活动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的思想,认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相统一的思想以及认知发展的结构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的思想,描绘了儿童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其知识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皮亚杰对于同化与顺化的平衡的分析,则刻画了儿童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儿童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肯定”和“否定”两个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和学习皮亚杰理论中所蕴涵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并对促进儿童的认识的形成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皮亚杰辩证法思想修正与超越了康德辩证法思想和黑格尔辩证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
孙宜晓[4](2007)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探析》文中指出本文主要论述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文章的开头部分概述了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五个环节论述了认识发生的具体过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体和客体的内涵及其主客体关系的主要内容。首先,论述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体和客体的主要特性,主体不仅必须有自我意识,能够将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而且必须能够发生动作;客体不仅是主体建构的,而且还必须具有客观性。其次,阐述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关系的主要内容:论述了主客体的分化及其统一的思想,指出了活动在主客体的分化及其统一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双向建构的思想,主要通过对同化和顺应的分析揭示出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即主体通过同化作用建构客体,通过顺应作用建构自身,并分析了主体建构客体和客体建构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阐述了极限客体和主客体同一的思想,论述了皮亚杰通过主客体的同构性来解决主客体的同一问题。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分析皮亚杰主客体思想的特点及其对传统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了阐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的主要特点,主要将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和黑格尔的主客体思想作了比较,他们不仅都论述了主客体的分化及其同一的过程,而且还阐述了主客体的双重建构的思想,在对主客体的论述中都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但由于两者的研究主客体问题的理论视角、方法和理论旨趣的不同,所以两者在对主客体的论述中表现一定的差异,主要从主客体的内涵、哲学性质、主客体的同一以及主客体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关系方面的差异作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的唯物主义性质以及对黑格尔主客体思想的超越。文章接着分析了皮亚杰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的主要贡献。首先分析了发生认识论在主客体思想方面对传统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主客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从认识的起源,主体能动性,主客体的研究途径和主客体研究的出发点四个方面作了论述。其次,阐述了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补充和发展:从主体的角度,皮亚杰的主体思想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体能动性的思想,详细的阐述了主体认识的具体机制,主体认知图式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具有补充意义;从主客体的关系方面看,主客体的分化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深化了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思想,主客体的统一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客体统一的补充;从客体的角度看,皮亚杰的极限客体不仅揭示了认识的动态发展过程,而且还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真理观。最后,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皮亚杰主客体思想的缺陷。文章的最后论述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强调在认识的过程中要以主体为中心,在主客体的研究方向上要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主客体的研究方法上,要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不断吸收科学的认识成果来丰富和补充自身。
石文山[5](2004)在《实践 智慧与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哲学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从根本上讲,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理论困境是由于其过分地看重研究中的实证性方法,而相对地忽视了思辨性研究所致。由于研究的立论高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许多研究工作都只是在现象的层面上徘徊,在一些关于教育的“技巧”上绕圈子。因此,为了澄清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混乱,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的深化,就有必要从哲学的层次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念进行探讨。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历史上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健康教育观的考察,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出发点是生活世界中的实践的人,它所关涉的是一种人生的实践智慧。从这样一种基本的观念出发,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观、健康观和教育观,指出:(1)心理是个体生命活动的管理系统;(2)心理健康是个体对其生命活动系统管理的有效性;(3)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进个体对其生命活动系统实施有效的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智慧的学问,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指导个人在现实社会中获得幸福而美满的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研究属于心理哲学或教育哲学的研究范畴,它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的建立奠定一个学理的基础,提供一种研究的思路,构建一个理论的框架。
程利国[6](2000)在《皮亚杰应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论者》文中指出关系论是实践唯物主义和皮亚杰学说的精华。本文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皮亚杰关系论的三个显着特征:主客体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的整体;自动调节的建构活动是主客体之间信息转换的过程;社会合作关系是主客体关系的核心内容。本文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马克思学说对皮亚杰关系实在论、相互作用论、建构论和结构论的影响,而这四论又是构成皮亚杰关系论思想体系的有机整体
二、皮亚杰应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论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亚杰应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论者(论文提纲范文)
(1)皮亚杰“临床法”的方法论意蕴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观照(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法概述 |
二、心理学界对临床法的质疑及皮亚杰的回应 |
1. 心理学界质疑临床法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立场 |
2. 皮亚杰对质疑的回应 |
三、临床法的由来及其之于哲学研究 |
1. 皮亚杰创设临床法的初衷 |
2. 临床法的形成基础 |
四、临床法:一种典型的质性研究方法 |
1. 皮亚杰创设临床法的初衷与现象学哲学研究旨趣相呼应 |
2. 临床法与现象学开辟的道路在方法论层面相呼应 |
3. 临床法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的特征必然 |
五、启示:临床法之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意义 |
(2)从薄弱到优质:一位公建民办幼儿园园长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大力发展民办幼儿教育是加快我国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举措 |
二、国家和省的高度重视给云南民办幼儿教育带来发展契机 |
三、培养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是民办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四、Y园长及其幼儿园的发展为其它民办幼儿园提供经验和借鉴 |
五、个人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对象 |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二、关于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研究 |
三、关于园长成长的研究 |
四、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 |
五、对已有研究的综合评价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一、公办幼儿园 |
二、民办幼儿园 |
三、公建民办幼儿园 |
四、幼儿园园长 |
第二章 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幼儿园园长的历程 |
第一节 顺其自然——感受童趣氛围,初步踏入梦想殿堂 |
一、初识“刚柔并济”的Y园长 |
二、从“干一行爱一行”到“爱一行干一行”的转变 |
三、爱好和工作的碰撞,最终选择全身心投入工作 |
第二节 积极追求——从普通教师到教学组长到幼儿园园长的蜕变 |
一、谦虚学习、听取建议,提升自我 |
二、在诸多岗位挑战中不断前进 |
三、在成长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 |
第三章 挑战与机遇:接手新园探索出路 |
第一节 临危受命、担当重任——拯救濒临倒闭的L幼儿园 |
一、“意外接旨”,接手危园压力大 |
二、“喜忧参半”,决定让幼儿园旧貌换新颜 |
第二节 群策群力、制定策略——思考幼儿园发展方向 |
一、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办园理念 |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特色发展的路径 |
第三节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加强特色发展 |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
二、利用专家、家长、社区多方面资源,为幼儿园发展创设良好教育生态 |
第四章 追求卓越:谋划幼儿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 |
第一节 贴近生活的幼儿教育——从“民族文化”入手 |
一、萌生独特想法,寻找幼儿园多元文化发展的路径 |
二、认识民族文化魅力,从小培养幼儿的感知和认同 |
第二节 坚定发展信念——谋求发展新思路 |
一、坚定办园理念,走特色发展道路 |
二、面向未来,夯实发展基础 |
三、秉承“崇尚自然、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强幼儿科学教育 |
第五章Y园长故事带来的的思考与启迪 |
第一节 从自我做起——带领幼儿园快速发展 |
一、充满童趣、永葆爱心——幼儿园园长的必备条件与基本素养 |
二、居安思危、不断超越——实现自身和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
第二节 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坚定适合发展之路 |
一、全方位入手——整体提高幼儿园发展 |
二、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民办幼儿园的可行之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英文文献 |
二、中文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硕博论文 |
(三)期刊类 |
附录 |
附录A:园长访谈提纲节选 |
附录B:教师访谈提纲节选 |
附录C:访谈实录节选 1 |
附录D:访谈实录节选 2 |
附录E:田野日志节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皮亚杰辩证法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皮亚杰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渊源 |
1.1 康德的辩证法思想 |
1.2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
1.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 |
第2章 皮亚杰辩证法思想 |
2.1 活动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
2.1.1 活动的概念 |
2.1.2 活动与认识的发展 |
2.2 结构主义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
2.2.1 相互作用论 |
2.2.2 结构--建构论 |
2.2.3 整体与辩证法 |
2.3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
2.3.1 认知活动的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
2.3.2 认知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
2.3.3 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阶段各有其特点 |
2.3.4 认知发展中量变与质变的思想 |
2.4 平衡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
2.4.1 平衡化的三种类型 |
2.4.2 从肯定与否定角度看平衡化 |
2.4.3 从平衡化中看发展的经典因素 |
2.5 内化与外化结构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
2.5.1 同化与顺化 |
2.5.2 内化与外化的双向建构 |
2.5.3 内化与外化结构理论体现的内外因相互作用 |
2.6 逻辑——数学的建构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
第3章 皮亚杰辩证法思想的价值 |
3.1 对皮亚杰心理学的价值 |
3.2 对古典辩证法思想的修正与完善 |
3.2.1 对康德辩证法思想的修正与完善 |
3.2.2 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修正与完善 |
3.3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的补充与丰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研究现状与问题 |
二、本文的任务和思路 |
三、关于主体和客体的界定 |
第一章、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简介 |
第二章、皮亚杰的主客体思想主要内容 |
第一节、发生认识论的主体和客体内涵 |
第二节、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关系理论 |
第三章、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和黑格尔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比较 |
第一节、皮亚杰和黑格尔在主客体问题的探讨上的共同点 |
第二节、发生认识论和黑格尔认识论在主客体问题上的差异 |
第四章、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的理论贡献及其缺陷 |
第一节、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总结和批判 |
第二节、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贡献 |
第三节、皮亚杰主客思想的缺陷 |
第五章、发生认识论的主客体思想启示 |
附录 本人己经发表的相关论文: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实践 智慧与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哲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
第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观概论 |
一、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 |
二、 各主要流派心理健康教育观评述 |
(一) 心理动力论 |
(二) 社会学习论 |
(三) 人本论 |
(四) 认知论 |
三、 心理健康教育观的逻辑预设 |
四、 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基本结构 |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观 |
一、 活动进化与心理发生 |
(一)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心理发生观 |
(二) 前苏联维列鲁学派的活动理论的心理发生观 |
(三) 进化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发生观 |
二、 活动二重化与心理实质 |
(一) 心理的阐释系统 |
(二) 心理的构成要素 |
(三) 心理的功能作用 |
三、 心理活动机制与盖娅-安泰原理 |
(一) 心理活动的基本机制 |
(二) 盖娅-安泰原理 |
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观 |
一、 全人健康与心理健康 |
二、 心理健康的实质 |
三、 心理健康的基本属性 |
(一) 心理健康的实践功能性 |
(二) 心理健康的辨证发展性 |
(三) 心理健康的文化多元性 |
第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观 |
一、 实践智慧: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
二、 切己体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 |
三、 练达澄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境界 |
后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皮亚杰应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论者(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四、皮亚杰应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论者(论文参考文献)
- [1]皮亚杰“临床法”的方法论意蕴及其对教育技术研究的观照[J]. 范文翔,李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0(03)
- [2]从薄弱到优质:一位公建民办幼儿园园长的叙事研究[D]. 张静.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3]皮亚杰辩证法思想研究[D]. 杨庆举. 河北大学, 2014(01)
- [4]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主客体思想探析[D]. 孙宜晓.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5]实践 智慧与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哲学探索[D]. 石文山. 扬州大学, 2004(04)
- [6]皮亚杰应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论者[J]. 程利国.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