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青贮饲料的摄入量和奶牛满足维持和产奶的营养需求的能力

牧草青贮饲料的摄入量和奶牛满足维持和产奶的营养需求的能力

一、奶牛对牧草青贮的采食和满足维持及产奶营养需要的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赵京东,乌云娜,宋彦涛[1](2021)在《短期围封对辽西北退化草地群落牧草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围封对退化草地牧草品质的影响是评价围封效果的重要方面。以辽西北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3年间(2017-2019年)围封和自由放牧处理下群落特征和牧草品质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围封区群落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枯落物量以及牧草粗蛋白、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产奶净能、奶吨指数显着高于放牧区(P<0.05),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以及饲喂价值,而放牧区牧草粗灰分、粗脂肪、木质素、酸性洗涤纤维、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钙、镁以及磷元素含量极显着高于围封区(P<0.01),具有较高的消化率和更为丰富的矿质元素,但适口性较差。2019年牧草粗蛋白、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钾元素、维持净能以及总可消化养分含量相比围封初年(2017年)均得到显着提高(P<0.05),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结果表明退化草地经短期围封后群落特征指标和牧草品质均得以提高,这为退化草地短期围封提供理论参考,对草原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王嘉琦[2](2021)在《青贮桑枝叶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代谢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

冯雷雨[3](2021)在《构树、苜蓿和燕麦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文中认为

马逢春[4](2021)在《添加单宁酸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及瘤胃体外产气量的影响》文中提出

卢张艳[5](2021)在《杂交构树发酵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洋[6](2021)在《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文中认为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最突出的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而草地畜牧业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讨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衍生产业发展理论与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地理学、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有关人地协调发展、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机理、相对饲用价值评价以及动物补偿性生长等理论,针对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植被饲料化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关系以及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作为研究示范区。2018-2021年通过野外调查采样、饲用植物营养成分测定以及牛羊增重饲喂试验,运用室内实验分析、综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石漠化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5种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牛羊健康养殖舍饲饲喂试验进行验证分析。从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等方面,重点阐明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影响机理,揭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提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验证,为国家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主要受到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等因素的制约,了解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掌握牛羊对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消化代谢规律,有助于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栽培管理主要是通过施肥和刈割等对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产生影响,氮、磷、钾肥的配施效果优于单一施肥,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关系到饲草正常生长和产量,一定范围内,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随施肥量和刈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加工方式的不同主要影响饲草的保质时间、营养品质、适口性及牲畜的消化吸收利用效率,采取干草调制、干燥制粉、青贮发酵、制粉等加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饲草营养品质,改善适口性,延长保质时间,促进牲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瘤胃是牛羊消化代谢饲料的主要场所,日常饲喂时要根据牛羊瘤胃对粗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科学的配比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从而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2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nse L.)、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5种饲用植物从整体来看其粗蛋白(CP)含量较低,粗脂肪(EE)含量较高,粗纤维(CF)及磷(P)、钾(K)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适中,各营养成分之间无明显的耦合关系,狼尾草的综合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相对较高,火棘相对较低。5种饲用植物的CP含量在6.12%~12.76%之间,EE含量在2.87%~12.25%,CF含量在5.19%~20.97%,粗灰分(Ash)含量在1.68%~6.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27.49%~31.48%,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51.07%~59.35%,P含量在0.11%~0.32%,K含量在0.68%~2.23%,CP、EE、P、K含量差异较为显着(P(27)0.05),而CF、Ash、ADF、NDF含量差异则不明显(P(29)0.05)。应用隶数函数法对5种饲用植物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29)金丝桃;按照总能(GE)、可消化能(DE)、代谢能(ME)等能值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金丝桃(29)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按照可消化养分(TDN)、干物质采食率(DDM)、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用价值(RFV)、粗饲料相对质量(RFQ)等饲用价值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芒(29)金丝桃(29)火棘。因此,从营养能量供给水平来看,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饲料化开发具有可行性。3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羊,整体来看都具有较好的增重效果,但是不同替代比例条件下增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狼尾草的增重效果最为显着(P(27)0.05),而金丝桃和火棘的增重效果则不明显(P(29)0.05)。用上述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饲喂牛羊时发现,牛羊的采食量显着增加,增重效果较为明显,基本满足了牛羊健康养殖的需要。综合考虑EE、CP、CF等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力并结合牛羊舍饲饲喂实验的增重效果来看,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分别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30%,芒20%;饲喂羊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40%,芒30%。4石漠化地区对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植物进行饲料化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扩大饲草料的来源范围,逐步转变“玉米秸秆+精饲料”的传统模式,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5种饲用植物如果都按其最大增重的替代比例进行投喂,养殖2个月每头牛可节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180 kg(成本46.8元),火棘180 kg(成本46.8元),狼尾草360 kg(成本93.6元),皇竹草270 kg(成本70.2元),芒180 kg(成本46.8元);每只羊节可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30 kg(成本7.8元),火棘30 kg(成本7.8元),狼尾草为60 kg(成本15.6元),皇竹草60 kg(成本15.6元),芒45 kg(成本11.7元)。目前,活畜牛的市场价格一般为38元/kg,活畜羊的市场价格为70元/kg,每头牛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2289.5元,火棘为2203.62元,狼尾草为3109.16元,皇竹草为2858.36元,芒为2805.92元;每只羊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1015元,火棘为924.7元,狼尾草为1199.8元,皇竹草为1137.5元,芒为1080.1元。5在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和创新技术,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根据三个示范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现有及共性技术,在借鉴其他地区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角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高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新型羊圈结构、牛羊项圈、灭虫装置等关键创新技术,构建了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技术体系。试验研究从2018年10月份开展以来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和施秉示范区分别建成供饲用资源开发的草灌地面积分别为23.45 hm2、14.23hm2、6.5 hm2。经过试验示范,当地农户“种草养畜”的意识得到了增强,部分地区饲草料短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另外由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含量较低,饲用植物无论是其产量还是营养品质都相对较低,适口性也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饲料化开发利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并提高其产量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娄珊宁[7](2021)在《河西绿洲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生产力及其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放牧是草地经济、高效、绿色的利用方式之一,栽培草地是世界主要的食物生产基地之一,栽培草地的放牧利用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我国栽培草地的放牧管理研究不充分。为此,在河西绿洲建立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通过9年的放牧试验,研究植物与家畜生产力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从生态系统的视角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绵羊轮牧对栽培草地牧草生产的作用(1)轮牧对牧草产量的作用绵羊轮牧大麦、黑麦和小麦单播草地、苜蓿+高羊茅、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无芒雀麦+高羊茅混播草地多年平均产草量为5.61、11.33、5.20、4.25、8.98和4.71 t/ha,粗蛋白产量分别为1.50、1.40、1.38、0.65、1.33和0.79 t/ha,代谢能产量分别为146.44、147.41、136.28、31.77、54.54和40.15 GJ/ha。轮牧草地6年平均产草量比刈割收获干草分别变化(+为增加,-为降低,下同)19.38%、46.10%、-11.79%(P>0.05)、-3.44%(P>0.05)、13.97%(P>0.05)和41.90%,粗蛋白产量分别变化204.32%、432.79%、324.38%、-2.03%(P>0.05)、27.77%和42.40%,代谢能产量分别变化200.55%、239.91%、-0.49%(P>0.05)、24.73%、和117.93%。小麦和苜蓿+高羊茅和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草量的年际波动较大。放牧对一年牧草的增产贡献率更大。多年生牧草的产量受放牧和利用年限的综合作用。(2)轮牧对牧草品质的作用绵羊轮牧大麦、黑麦和小麦单播草地、苜蓿+高羊茅、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无芒雀麦+高羊茅混播草地多年平均粗蛋白(CP)含量分别为11.53%、10.73%、10.60%、11.77%、9.63%和10.43%,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平均分别为47.28%、39.26%、47.61%、47.99%、41.63%和47.06%,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为23.26%、20.72%、25.75%、22.05%、18.89%和26.13%,干物质消化率(DMD)分均分别为71.72%、74.19%、68.55%、70.78%、72.76%和68.84%。与刈割收获干草相比,轮牧区6年平均CP含量分别提高0.83%、49.26%、24.51%、0.83%(P>0.05)、46.03%和13.63%(P>0.05),NDF含量分别变化0.80%(P>0.05)、-18.61%、8.89%、0.80%(P>0.05)、-20.51%和7.91%,ADF含量分别变化-0.99%、-29.78%、9.27%(P>0.05)、-0.99%(P>0.05)、-31.64%和10.17%(P>0.05),DMD分别变化0.24%(P>0.05)、9.18%、-2.46%(P>0.05)、0.24%(P>0.05)、10.26%和-2.52%(P>0.05)。多年生牧草品质的年际波动大于一年生牧草。放牧对一年生牧草品质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放牧与利用年限对多年生牧草品质的交互作用显着。(3)轮牧对栽培草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绵羊轮牧大麦、黑麦和小麦单播草地、苜蓿+高羊茅、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无芒雀麦+高羊茅混播草地的多年平均氮肥利用效率(NUE)分别为22.62%、35.52%、29.32%、9.32%、17.73%和9.03%,产草量的水分利用效率(WUEDM)分别为10.92、21.65、16.01、8.86、17.49和9.20 kg/ha/mm,粗蛋白生产的水分利用效率(WUECP)分别为1.21、1.90、1.56、1.02、1.94和0.99 kg/ha/mm。6年平均NUE,轮牧草地分别比刈割收获干草增多34.97%、49.85%、128.34%、18.95%(P>0.05)、40.88%和10.30%,WUEDM分别变化34.70%、1.18%(P>0.05)、69.29%、16.49%、21.24%和-11.47%(P>0.05),WUECP分别增长35.39%、49.67%、127.82%、19.31%、41.44%和11.38%。放牧对一年生草地氮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着,多年生混播草地的氮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受利用年限与利用方式的交互作用显着。结构方程模型(SEM)表明,降水对一年生栽培草地的产草量和氮利用效率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对多年生混播草地的产草量和氮利用效率的直接作用不显着;≥0℃积温对一年生栽培草地的产草量有直接负作用,对多年生混播草地的产草量有直接正向作用;≥0℃积温对一年生栽培草地和多年生混播草地的氮利用效率有直接正向作用。降水与≥0℃积温对牧草的蛋白含量没有显着性直接影响。多年生混播草地的氮利用效率还受到土壤温度的直接作用。放牧主要通过增加一年生和多年生栽培草地的产草量和CP产量来增加WUEDM和WUECP。2绵羊轮牧对家畜生产的作用(1)对放牧行为的作用绵羊的采食速度、觅食速度、采食量、采食时间/反刍时间和能耗随着时间与气温变化呈“驼峰”曲线变化,在全天气温最高时绵羊进行卧息反刍。成年母羊的采食行为对气温的敏感性较小。绵羊对单个食团的咀嚼次数、咀嚼时间及两个食团之间的咀嚼间隔时间随着时间和气温的增加而下降。绵羊的采食速度与一年生栽培草地的牧草产量正相关;成年母羊的采食行为随牧草量的变化波动较小。一年生草地放牧成年母羊的单个食团的咀嚼次数、咀嚼时间及两个食团之间的咀嚼间隔时间随牧草产量变化波动较小。多年生混播草地放牧成年母羊的单个食团的咀嚼次数、咀嚼时间及两个食团之间的咀嚼间隔时间随牧草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绵羊轮牧大麦、黑麦、小麦、苜蓿+高羊茅混播草地、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和苜蓿+无芒雀麦+高羊茅混播草地放牧的采食能耗占采食能的4.7%-4.9%,觅食能耗0.3%-0.8%。(2)对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的作用放牧与栽培草地类型对绵羊瘤胃液的p H、氨态氮、丁酸、戊酸摩尔比例和乙酸:丙酸无显着性差异。一年生单播草地放牧绵羊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乙酸比例、丙酸比例和异丁酸比例分别高于多年生混播草地13.9%、3.0%、0.1%和0.7%。多年生草地放牧绵羊的Shannon指数相比一年生草地放牧增加了17.32%(P<0.05)。多年生草地放牧绵羊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含量相比一年生草地放牧分别增加了0.28%和30.18%(P<0.05)。多年生草地放牧绵羊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的相对含量相比一年生草地放牧降低了1.02%、40.72%和26.69%(P<0.05)。(3)对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作用栽培草地类型和放牧管理对绵羊血清中的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IGM含量无显着性影响;不同栽培草地类型和放牧管理对绵羊血清中的β-羟丁酸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无显着性影响;小麦栽培草地放牧绵羊血清中的SOD含量和GSH-px含量最高。(4)对绵羊活体增重的作用多年生混播草地放牧绵羊的体增重大于一年生草地。轮牧绵羊的干物质采食量与牧草的粗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单驼峰”曲线变化,与牧草的代谢能呈正相关关系。绵羊的体增重随着气温的变化先增加后减少。成年母羊的体重受气温变化的波动较小。一年生草地轮牧绵羊的日增重与采食速度呈正相关关系,多年生混播草地轮牧绵羊的日增重与采食速度为“驼峰”型变化。一年生草地轮牧绵羊的日增重与觅食速度呈负相关关系,多年生混播草地轮牧绵羊的日增重与采食速度呈“驼峰”曲线变化。一年生草地与多年生混播轮牧绵羊的日增重与采食时间/反刍时间呈“马鞍”曲线变化。3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生产力与生态效益评价(1)食物当量评价放牧系统的生产力轮牧草地牧草的食物当量(Food equivalent unit,FEU)及其产量分别高于刈割收获干草8.62%和2.98%。其中,轮牧大麦、黑麦、小麦、苜蓿+高羊茅、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无芒雀麦+高羊茅混播草地的食物当量产量相比收获干草增加了0.40、1.43、0.15、0.07、0.07和0.21倍。放牧一年生栽培草地的食物当量生产能力是15.20 FEU/ha,放牧多年生栽培草地的食物当量生产能力是21.23FEU/ha。(2)放牧系统的碳平衡根据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四个生产层、三个界面的碳输入和碳输出分析方法,放牧系统的碳平衡为碳汇,收获干草系统的碳平衡为碳源。四个生产层的碳平衡对放牧系统碳平衡的贡献率分别为0.1%、84.6%、-0.5%和-17.0%;对刈割收获干草系统碳平衡的贡献率为0.1%、49.7%、0.0%和-51.1%。放牧系统和收获干草系统的动物生产层和后生物生产层碳排放分别占系统碳排放的3.95%、96.05%、0%和100%。三个界面的碳平衡对放牧系统和收获干草系统碳平衡的贡献率为84.7%、49.8%、-0.5%、0.0%、-17.0%和-51.1%。刈割收获干草的碳排放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化肥、灌溉投入与牧草产品加工、流通过程中的碳排放,约是放牧系统的3倍。放牧系统的减排需关注动物生产层,从草地—家畜界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干草生产系统则需重视后生物生产层,从草畜系统—人类活动界面降低产品加工、流通过程的碳排放与碳输出。(3)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的牧草评价基于草地生态系统多尺度与关键因素对一年生牧草综合评价。在农场(Farm)尺度,大麦的营养品质与产量优于黑麦与小麦,大麦的CP含量、产草量显着高于黑麦和小麦,NDF含量与ADF含量、干物质消化率与黑麦和小麦无显着性差异;大麦的经济效益显着高于黑麦,生态效益优于黑麦;大麦单位产草量的CO2当量排放显着低于小麦;大麦的能量产投比、可持续发展指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黑麦、小麦无显着性差异。在小区(Plot)尺度,黑麦与小麦的产草量高于大麦,黑麦单位产草量的CO2当量排放低于大麦和小麦,其他营养品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无显着性差异。在生态区域(Eco-region)尺度,黑麦的经济效益与能量产投比高于大麦和小麦,干物质消化率低于大麦和小麦,小麦的可持续发展指数高于大麦和黑麦。综合评价,大麦相对适宜于研究区放牧利用。西北内陆干旱区栽培草地—绵羊生产系统的优化模式建议重视一年生栽培草地与多年生混播栽培草地的面积比例、家畜放牧与收获干草的比例(即放牧与补饲结合),目标是植物和家畜生产力高,碳排放少。

潘月婷[8](2021)在《苦豆子添加对舍饲和放牧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文中认为建立绿色健康的动物生产模式是提高我国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利用功能性乡土草添加和放牧促进家畜健康生产,对提高家畜生产力、促进畜牧业健康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西北内陆干旱区开展功能性乡土草(苦豆子)添加和盐渍化草甸放牧对肉牛生长、营养物质代谢、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甲烷(CH4)排放作用的研究,旨在探索苦豆子在舍饲犊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阐明盐渍化草甸放牧犊牛的消化代谢特征及最适放牧强度,为功能性乡土草的饲用开发及其在放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选用24头健康雄性西门塔尔犊牛(170±1.07 kg),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0mg/kg BW、150 mg/kg BW、300 mg/kg BW、450 mg/kg BW苦豆子,每个处理组设计6个重复,进行为期60天的舍饲饲喂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1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营养物质采食及消化率的影响犊牛体重(BW)和平均日增重(ADG)均随苦豆子添加量的升高呈“驼峰”型曲线变化,添加量为300 mg/kg BW时最高(P=0.001);犊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干物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分别较0 mg/kg BW添加组提高11.6%(P=0.002)、14.5%(P=0.023)、69.6%(P=0.011)。1.2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能量代谢、N代谢和CH4排放的影响苦豆子添加对犊牛能量代谢及其利用效率无显着影响(P>0.05)。300 mg/kg BW苦豆子添加时,犊牛N采食(NI)、N存留(RN)、RN/NI较0 mg/kg BW分别提高7.86%(P=0.007)、41.7%(P=0.049)、31.3%(P=0.085),尿N/NI降低17.9%(P=0.005)。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肠道CH4排放无显着影响。1.3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的摩尔比例随苦豆子添加量的升高呈波动上升趋势,450 mg/kg BW添加组为最高(P=0.031)。150 mg/kg BW和300 mg/kg BW苦豆子添加显着提高犊牛瘤胃细菌α-多样性。150 mg/kg BW和450 mg/kg BW苦豆子添加提高瘤胃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12);150 mg/kg BW苦豆子添加提高理研菌科_RC9菌属(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P=0.049)、瘤胃球菌科_NK4A214菌属(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P=0.013)、Gastranaerophilales菌属(P=0.016)的相对丰度。1.4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浓度随苦豆子添加量的升高呈“驼峰”型曲线变化,均在300 mg/kg BW添加时达到最高(P=0.044、0.019);450 mg/kg BW苦豆子添加显着提高犊牛血清中尿酸浓度(P<0.001)。2放牧率对西门塔犊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选择24头健康雄性西门塔尔犊牛(112±1.74 kg)开展轮牧试验,设置0.44牛/公顷、0.67牛/公顷、1.33牛/公顷3个放牧率,每个放牧率设8个重复,进行为期60天的放牧试验。每天7:00出牧,归牧后精料(0.5%BW)和苦豆子(300 mg/kg BW)混合补饲。主要结果如下:2.1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采食及消化率的影响犊牛ADG和DMI随放牧率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1.33牛/公顷组较0.44牛/公顷组分别降低24.0%(P=0.062)、15.7%(P=0.016);粗蛋白消化率呈“马鞍”型变化趋势,0.67牛/公顷组最低(P=0.085)。2.2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犊牛能量代谢、N代谢和CH4排放的影响犊牛GEI、消化能(DE)采食和ME采食均随着放牧率增加呈线性降低趋势。1.33牛/公顷组犊牛可消化N、RN显着高于0.67牛/公顷组,CH4/DMI、CH4/有机物采食、甲烷能(CH4-E)/GEI、CH4-E/DE则显着低于0.44牛/公顷组(P<0.05)。2.3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犊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放牧显着提高犊牛瘤胃VFA中乙酸比例(P<0.05);1.33牛/公顷组犊牛瘤胃液p H显着升高(P=0.005)。放牧显着提高瘤胃真菌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P<0.05);新丽鞭毛菌门相对丰度随放牧率增加呈“马鞍”型变化趋势,0.67牛/公顷放牧率为最低(P=0.015),子囊菌门(Ascomycota)则呈“驼峰”型变化趋势,0.67牛/公顷组为最高(P=0.002)。放牧显着提高犊牛瘤胃细菌α-多样性(P<0.05);1.33牛/公顷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较0.44牛/公顷组显着提高(P=0.008),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43)。2.4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犊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放牧显着提高犊牛血清SOD和β-羟丁酸浓度(P<0.05);犊牛血清白蛋白含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加呈“驼峰”型变化趋势,0.67牛/公顷组为最高(P<0.001)。苦豆子添加提高西门塔尔犊牛瘤胃微生物α-多样性,改善血清抗氧化酶活性,提高N代谢水平及营养物质消化率。放牧提高西门塔尔犊牛瘤胃微生物α-多样性,改善血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CH4排放,提高能量代谢和N代谢水平。在300 mg/kg BW的苦豆子添加以及0.44牛/公顷划区轮牧时,西门塔尔牛生产性能最佳。

张振斌[9](2021)在《低氮日粮可溶性蛋白水平影响湖羊氮利用的瘤胃微生物代谢机制》文中指出动物生产系统(尤其是反刍动物)在向大气中排放氨(NH3)和氧化亚氮(N2O)占据着较大的份额,其中超过70%的饲料中氮被排出体外。氮的气体排放源主要是动物在放牧或圈养期间排出的尿液和粪便。据报道,营养控制和精准饲喂手段可以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率,特别是降低日粮氮水平。目前关于日粮可溶性蛋白(SP)水平的喂养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泌乳奶牛上。然而,迄今为止,鲜有已发表的研究报道日粮可溶性蛋白水平在绵羊生产上较适合的比例。因此,本试验结合体内体外试验,探究日粮中不同的SP 比例对育肥湖羊的氮代谢和瘤胃微生物群体结构的影响。试验一、体外法研究底物可溶性蛋白水平对瘤胃微生物发酵与微生物的影响本部分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培养底物不同SP水平对瘤胃微生物发酵与氮素利用微生物的影响。通过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湖羊采集体外瘤胃液,试验共有4种不同SP(%CP)含量的底物,分别为S20、S30、S40和S50,对应的SP(%CP)分别为20、30、40、50,各组底物的蛋白含量相对一致,最后进行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在培养后2、4、8、12、24h采集瘤胃液并检测其发酵参数。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底物SP处理的培养液pH值随着时间逐渐降低,但各处理差异不显着(P>0.05);NH3-N在4h-24h时间段S50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平,除8h外,其NH3-N浓度都显着高于其他三个处理组(P<0.05),且在发酵终点,随着底物SP(%CP)的提高,NH3-N浓度呈现极显着的二次方效应(R2=0.6616,P<0.01);总挥发性酸、乙酸、丙酸和戊酸浓度在不同SP处理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均表现为S30和S40较高,S20和S50较低。同时,随着SP(%CP)的提高,它们呈现出显着的二次效应(P<0.05)。2)底物降解效率在底物不同SP处理之间存在显着区别,发酵终点DMD排序为:S30>S40>S20>S50。在 CPD 上,S30 和 S40 显着高于 S20 及 S50(P<0.05),且随着SP(%CP)的提高,CPD表现出显着的二次效应(P<0.05)。3)培养液微生物定量显示拟杆菌、原虫、普雷沃氏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在不同SP处理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随着SP(%CP)的提高,它们呈现出显着的二次效应(P<0.05),均表现为S30和S40相对较高。综上,底物SP(%CP)为30或40时,提高了瘤胃TVFA、乙酸和丙酸含量,同时提高了体外DM和CP的降解效率和氮素利用相关微生物的表达量,有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趋势。试验二、低氮日粮可溶性蛋白水平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的影响本部分试验旨在研究降低日粮蛋白水平的同时改变SP水平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32只月龄基本一致(5.5-6月龄)、体重相近(40.37±1.18 kg)、健康育肥湖羊,随机分4组,每组8头,公母各半,根据NRC(2007)中体重40kg、日增重200-250g育肥绵羊营养需要量,配制4种全混合日粮:CON、LPA、LPB和LPC。其中,CON为据营养需要量配置的标准日粮,而LPA、LPB和LPC是在标准CP基础上下调10%,均能达到90%的CP需要量,并调整SP(%CP)分别为22.2,28.5和33.3。试验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采食及生长性能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上血小板和肌酐指标在低蛋白不同SP处理组之间呈现出显着的线性关系(P<0.05);2)营养物质消化率上,在试验中期(14d),DM消化率以LPC组最高,显着高于CON组和LPA组(P<0.05),LPB组的CP消化率显着高于CON组和LPC组(P<0.05)。到了试验末期(28d),LPB组的DM消化率和CP消化率显着高于CON组和LPA组(P<0.05),且在低蛋白处理不同SP组中呈现出显着的二次效应(P<0.05)。3)三个低蛋白处理组在血清尿素氮含量上显着低于CON组,而在尿液尿素氮排量上LPA和LPB显着低于LPC和CON组(P<0.05)。在氮保留率、净蛋白利用率和氮的生物学价值上,LPB组都显着高于CON组和LPC组(P<0.05),且低蛋白日粮不同SP处理组之间都呈现显着的二次效应(P<0.05)。综上,在不影响绵羊采食生产性能上,低蛋白饲喂处理降低了血清尿素氮含量,且在第14、28天以LPB相对较低,而尿中尿素氮排量随SP水平升高而升高;全消化道CP表观消化率在第14、28天以LPB组的较高,且氮保留率和净蛋白利用率较高,即SP(%CP)为28.5%时,有提高氮素利用性能的趋势。试验三、低氮日粮可溶性蛋白水平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本部分试验在试验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低蛋白日粮不同SP水平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和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三个低蛋白处理组(LPA、LPB和LPC)的NH3-N浓度显着低于CON组(P<0.05),且随着日粮SP的提高NH3-N浓度呈线性增加(P<0.05);TVFA、乙酸和戊酸均在LPA组降低(P<0.05),而丁酸、异戊酸和乙丙比在LPA显着低于CON和LPB(P<0.05),且随着日粮SP的提高,TVFA、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和乙丙比呈现显着的二次效应(P<0.05)。2)微生物结果显示,与其他处理组相比,LPB组显着提高了 ACE指数和Chao 1指数(P<0.05),且随着日粮SP的提高,ACE指数和Chao 1指数呈现出显着的二次效应(P<0.05)。PCoA显示LPB组瘤胃液微生物群体结构与LPC组存在显着差别(P<0.05),而其他处理之间则未发现显着区别(P>0.05);LEfSe分析显示,pProteobacteria 在 LPA 组显着富集(LDA>3,P<0.05),pElusimicrobia 在 LPB 组显着富集(P<0.05),而pFirmicutes在LPC组显着富集(P<0.05);瘤胃差异微生物菌群与瘤胃发酵参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主要与VFA相关较多。3)氮代谢相关功能预测显示,LPB组提高了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组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P<0.05),而其差异微生物菌群与氨基酸代谢相关通路之间也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P<0.05)。综上,低蛋白日粮处理降低了瘤胃液中氨氮浓度,且随着SP(%CP)的提高线性增加;而SP(%CP)为28.5时提高了 TVFA、乙酸和丁酸浓度,浓度范围与日粮SP水平呈现出二次效应;同时该比例提高了瘤胃细菌Alpha多样性,而随着SP水平提高,微生物结构逐渐发生改变;瘤胃微生物介导的氨基酸的代谢随着SP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主要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组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综上可述,体外试验表明底物SP(%CP)为30或40时,有提高底物氮素利用效率的趋势;且动物试验显示低蛋白日粮中SP(%CP)为28.5时可以提高氮保留率和净蛋白利用率,该比例同时提高了瘤胃细菌Alpha多样性,且微生物结构随SP水平而发生改变,而瘤胃微生物介导的氨基酸的代谢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组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提示氨基酸代谢通路的改变可能是提高氮利用效率的潜在原因。

郭伟[10](2021)在《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发育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过程中,牦牛形成了许多独特的适应机制,以抵御青藏高原低温、少氧、高辐射和营养缺乏等逆境条件。瘤胃微生态发酵系统是支撑机体自身生存和生产的重要营养库。牦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功能的揭示,对于提高放牧牦牛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前人的研究发现,与黄牛相比,牦牛高原适应性基因丰度更高,转录水平上影响高原适应性的相关基因在牦牛中显着下调,此外牦牛瘤胃具有独特的产甲烷菌菌群。通过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测序发现,牦牛瘤胃微生物具有低甲烷排放和高产挥发性脂肪酸的特征。因此,本研究推断牦牛瘤胃微生物可能具有独特的发育模式,以帮助宿主适应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本试验以牦牛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的来源和定植过程。同时通过与不同季节放牧黄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和功能对比,明晰牦牛耐粗饲的微生物学机制,以期为调控瘤胃发酵,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实现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出生(7天)到六月龄,整体上母畜瘤胃微生物对犊牛瘤胃微生物来源的贡献值最高,其次为母畜唾液、奶和乳房皮肤微生物。不同样品类型的微生物(瘤胃、唾液、奶和乳房皮肤)对犊牛瘤胃微生物来源的贡献值随发育阶段波动较大。2.瘤胃细菌最先在牦牛瘤胃中被检测到(7天),其次为古菌(14天),原虫和真菌都在30天被检测到。瘤胃微生物的丰富度(Richness)从7天到两岁逐渐增加,之后趋于稳定。瘤胃细菌和古菌菌群组成受年龄的影响,而真菌和原虫菌群组成受年龄的影响不大。3.瘤胃中细菌的优势菌群为Prevotella 1(13.1%)和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10.8%),古菌为Methanobrevibacter ruminantium clade(37.8%)和Methanobrevibacter gottschalkii clade(34.8%),真菌为Caecomyces(35.3%)和Orpinomyces(29.1%),原虫为Entodinium(19.2%)和Dasytricha(17.2%)。4.不同瘤胃微生物区系成熟过程不同,古菌于5岁左右成熟,细菌、真菌和原虫在5-8岁间成熟。瘤胃发育过程中,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Prevotella 1、Trichostomatia、Ruminococcaceae UCG-014和Lachnospiraceae是瘤胃中的核心菌群。5.牦牛和黄牛瘤胃微生物(细菌和古菌)菌群组成和功能同时受季节和宿主的影响;瘤胃细菌微生物多样性随季节显着降低,而古菌微生物多样性随季节波动较大。6.一些功能菌群的相对丰度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例如,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纤维素降解)的相对丰度从春季到冬季显着增加,而Selenomonas ruminantium(淀粉发酵)的相对丰度从春季到冬季显着降低。与碳水化合物相关的代谢通路在牦牛瘤胃中从夏季到冬季显着增加,与纤维降解相关酶(CAZymes)的丰度和酶活性牦牛高于黄牛。黄牛瘤胃中的抗药性基因多样性高于牦牛,Rifamycin、Tetracycline、Peptide、Lincosamide和Beta-lactamas是瘤胃中优势的抗生素类型。7.瘤胃微生物稳定性随季节波动较大,牦牛瘤胃微生物的稳定性整体要高于黄牛,特别是在冬季。一些抗药性基因和水解酶家族对瘤胃微生物稳定性影响较大,且这种作用具有宿主特异性。本试验首次全面分析了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来源和定植过程。同时,通过宏基因组技术揭示了牦牛瘤胃微生物的季节性响应模式,为解析牦牛如何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以及营养胁迫机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奶牛对牧草青贮的采食和满足维持及产奶营养需要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奶牛对牧草青贮的采食和满足维持及产奶营养需要的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短期围封对辽西北退化草地群落牧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3 试验设计
    1.4 牧草营养成分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围封处理和年份对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2.2 围封处理和年份对牧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2.3 围封处理和年份对牧草矿质元素的影响
    2.4 围封处理和年份对牧草饲喂价值的影响
3 讨论
    3.1 牧草营养成分
    3.2 牧草矿质元素
    3.3 牧草饲喂价值
4 结论

(6)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
    (二)喀斯特地区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特点
    (三)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数据资料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影响机理
    (一)特色饲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影响机理
        1 栽培管理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2 加工方式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二)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机理
        1 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
        2 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
四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
    (一)特色饲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饲用价值评价
        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 能值的评定
        3 饲用价值评价
    (二)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
        1 饲用资源开发对于牛增重的影响
        2 饲用资源开发对羊增重的影响
        3 饲用资源开发对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五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喀斯特地区现有成熟技术
        1 种植管理技术
        2 饲料化加工技术
        3 牛羊舍饲技术
    (二)喀斯特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牛羊食槽改良技术
        2 牛羊圈舍优化技术
        3 牛羊健康养殖技术
    (三)技术应用示范与验证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技术应用示范过程
        5 示范点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7)河西绿洲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生产力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的类型
        1.2.2 栽培草地-家畜综合生产系统的生产力研究
        1.2.3 放牧对栽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1.2.4 放牧对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1.3 研究的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3 研究目标
        1.3.4 研究内容
        1.3.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栽培草地种植
        2.2.2 放牧管理
    2.3 观测指标、样品收集及相关参数的测定与计算
        2.3.1 饲草生产力
        2.3.2 家畜生产力
        2.3.3 粪便及凋落物分解
        2.3.4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综合评价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1 饲草生产
        2.4.2 家畜生产
第三章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植物生产力特征
    3.1 放牧对一年生栽培草地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3.2 放牧对多年生牧草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3.3 栽培草地的农学特征
        3.3.1 籽实产量
        3.3.2 栽培草地的农学特征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3.3.3 栽培草地产量与营养品质的结构方程模型
    3.4 放牧对一年生牧草水氮利用效率的作用
    3.5 放牧对多年生牧草水氮利用效率的作用
    3.6 水氮利用效率的结构方程模型
    3.7 讨论
        3.7.1 放牧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7.2 气候因素对栽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3.7.3 栽培草地的生产力形成机制与优化管理
    3.8 小结
第四章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家畜生产力
    4.1 放牧行为与能耗
        4.1.1 采食行为
        4.1.2 反刍行为
        4.1.3 行为能耗
        4.1.4 放牧行为与牧草产量的关系
    4.2 家畜采食量
        4.2.1 干物质采食量动态
        4.2.2 采食量与牧草品质的关系
    4.3 家畜日增重
        4.3.1 活体日增重动态
        4.3.2 放牧行为与日增重的关系
    4.4 瘤胃发酵参数
    4.5 瘤胃微生物
    4.6 血清生理生化指标
    4.7 讨论
        4.7.1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放牧行为特征
        4.7.2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瘤胃发酵参数与微生物
        4.7.3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血清生理生化指标
    4.8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栽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评价
    5.1 基于栽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当量计算
        5.1.1 植物生产的食物当量
        5.1.2 栽培草地的食物生产能力
    5.2 基于栽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多尺度与关键因子牧草评价(MSDF)
        5.2.1 牧草品质/饲料价值评价
        5.2.2 社会经济评价
        5.2.3 生态评价
    5.3 讨论
        5.3.1 牧草食物当量的影响因素
        5.3.2 牧草的多尺度评价
    5.4 小结
第六章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碳平衡分析
    6.1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中的羊粪与枯落物分解特征
    6.2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碳平衡分析
        6.2.1 基于4 个生产层的碳平衡计算
        6.2.2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3 个界面的碳平衡分析
        6.2.3 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碳平衡分析的输入/输出法
    6.3 讨论
        6.3.1 放牧对碳平衡的影响
        6.3.2 影响碳平衡分析的其他因素
    6.4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苦豆子添加对舍饲和放牧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功能性乡土草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1.1 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1.2 功能性乡土草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1.3 苦豆子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2 天然草地放牧利用
    1.3 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生态环境效益
    1.4 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内容
        1.4.3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苦豆子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区域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动物饲养管理及样品采集
        2.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对生长性能、营养物质采食及消化率的影响
        2.3.2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能量代谢和N代谢、CH_4排放的影响
        2.3.3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2.3.4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讨论
        2.4.1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4.2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能量代谢及及N代谢的影响
        2.4.3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2.4.4 苦豆子添加对西门塔尔牛CH_4排放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域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动物饲养管理
        3.2.4 家畜放牧行为的观测
        3.2.5 样品采集及测定指标与方法
        3.2.6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采食及消化率的影响
        3.3.2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放牧行为的影响
        3.3.3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能量代谢和氮代谢、CH_4排放的影响
        3.3.4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3.3.5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讨论
        3.4.1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3.4.2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能量代谢及N代谢的影响
        3.4.3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发酵、瘤胃微生物以及CH_4排放的影响
        3.4.4 放牧率对西门塔尔牛血清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主要结论
    4.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低氮日粮可溶性蛋白水平影响湖羊氮利用的瘤胃微生物代谢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全球畜牧业生产系统氮排放现状
        1.1.1 反刍动物生产系统氮排放现状
    1.2 反刍动物瘤胃氮代谢
        1.2.1 瘤胃氮代谢规律
        1.2.2 影响瘤胃氮降解的因素
        1.2.2.1 蛋白质类型及结构
        1.2.2.2 瘤胃pH值和日粮成分
        1.2.2.3 日粮养分互作效应
        1.2.2.4 瘤胃微生物的介导作用
        1.2.3 日粮蛋白质组分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1.3 本试验科学假设与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体外法研究底物可溶性蛋白水平对瘤胃发酵与微生物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底物准备及其蛋白质组分的测定
        2.2.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2.2.3 瘤胃液接种及体外培养
        2.2.4 试验样品采集及分析
        2.2.4.1 样品的采集
        2.2.4.2 培养液发酵参数的测定
        2.2.4.3 培养液微生物DNA的提取和RT qPCR定量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培养液发酵参数
        2.3.2 底物降解效率
        2.3.3 培养液微生物定量
    2.4 讨论
        2.4.1 对培养液发酵参数的影响
        2.4.2 对底物降解效率的影响
        2.4.3 对培养液细菌定量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低氮日粮可溶性蛋白水平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动物、日粮与试验设计
        3.2.2 试验样品采集及分析
        3.2.2.1 采食量和日增重
        3.2.2.2 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
        3.2.2.3 血液常规及生化
        3.2.2.4 血液和尿液尿素氮
        3.2.3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采食生长性能
        3.3.2 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
        3.3.3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3.3.4 血清、尿液中尿素氮排量
        3.3.5 氮平衡
    3.4 讨论
        3.4.1 对育肥湖羊采食生长性能的影响
        3.4.2 对育肥湖羊血液代谢的影响
        3.4.3 对育肥湖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低氮日粮可溶性蛋白水平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动物、日粮与试验设计
        4.2.2 试验样品采集及分析
        4.2.2.1 样品的采集
        4.2.2.2 瘤胃液发酵参数的测定
        4.2.2.3 瘤胃液样品DNA的提取与扩增
        4.2.2.4 16S rRNA扩增子测序
        4.2.2.5 测序数据生信分析
        4.2.3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瘤胃发酵参数
        4.3.2 微生物群落OTU组成和Alpha多样性分析
        4.3.3 瘤胃细菌门水平和属水平物种丰度分析
        4.3.4 瘤胃细菌Beta多样性比较
        4.3.5 LEfSe及显着差异物种富集分析
        4.3.6 差异微生物与瘤胃发酵参数相关性分析
        4.3.7 基于PICRUSt功能预测所有与氮代谢相关通路分析
        4.3.8 差异微生物与氮代谢相关通路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4.4.1 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4.4.2 对育肥湖羊瘤胃微生物群体结构的影响
        4.4.3 对育肥湖羊瘤胃微生物介导机体氮代谢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全文讨论
第6章 全文结论
本文的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发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青藏高原特点
        1.1.2 青藏高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3 牦牛与黄牛
        1.1.4 牦牛高原适应性
    1.2 文献综述
        1.2.1 瘤胃微生物组成
        1.2.2 瘤胃微生物功能
        1.2.3 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因素
        1.2.4 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1.3.1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来源
        1.3.2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定植规律
        1.3.3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季节响应模式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来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2.2 主要仪器、分析软件与数据库
        2.2.3 试验动物及管理方式
        2.2.4 样品总DNA的提取
        2.2.5 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微生物Alpha多样性
        2.3.2 微生物菌群相似性
        2.3.3 犊牛瘤胃微生物来源
        2.3.4 微生物菌群组成
    2.4 讨论
        2.4.1 不同样品来源微生物组成
        2.4.2 不同样品来源微生物对犊牛瘤胃微生物组成的贡献
    2.5 小结
第三章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定植规律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3.2.2 试验动物
        3.2.3 基因组DNA的提取
        3.2.4 高通量测序
        3.2.5 测序结果分析
    3.3 结果
        3.3.1 不同发育阶段牦牛微生物多样性
        3.3.2 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瘤胃微生物组成
        3.3.3 牦牛瘤胃微生物组成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
        3.3.4 牦牛瘤胃微生物成熟模式
        3.3.5 不同发育阶段瘤胃微生物组内和组间互作
    3.4 讨论
        3.4.1 不同发育阶段瘤胃微生物组成变化
        3.4.2 瘤胃微生物成熟过程的预测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3.4.3 瘤胃微生物不同发育阶段互作关系的动态变化
    3.5 小结
第四章 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季节响应模式
    4.1 引言
    4.2 方法材料
        4.2.1 试验地点
        4.2.2 主要仪器、分析软件与数据库
        4.2.3 试验动物
        4.2.4 基因组DNA提取
        4.2.5 宏基因组测序分析
        4.2.6 瘤胃发酵参数、酶活和天然牧草营养成分测定
    4.3 结果
        4.3.1 牧草营养成分
        4.3.2 瘤胃液发酵参数
        4.3.3 宏基因组测序信息
        4.3.4 不同季节放牧黄牛和牦牛微生物组成与多样性变化
        4.3.5 不同季节放牧牦牛和黄牛瘤胃微生物功能变化
        4.3.6 水解酶和抗药性基因瘤胃微生物来源
        4.3.7 瘤胃微生物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4.4 讨论
        4.4.1 瘤胃微生物组成
        4.4.2 瘤胃微生物功能
    4.5 小结
第五章 总体讨论与结论
    5.1 总体讨论
    5.2 结论
    5.3 创新点
    5.4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四、奶牛对牧草青贮的采食和满足维持及产奶营养需要的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短期围封对辽西北退化草地群落牧草品质的影响[J]. 赵京东,乌云娜,宋彦涛. 草业学报, 2021(09)
  • [2]青贮桑枝叶对奶牛泌乳性能、血液代谢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D]. 王嘉琦. 浙江大学, 2021
  • [3]构树、苜蓿和燕麦营养价值的综合评定[D]. 冯雷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添加单宁酸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及瘤胃体外产气量的影响[D]. 马逢春.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5]杂交构树发酵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 卢张艳. 河南科技大学, 2021
  • [6]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D]. 陈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7]河西绿洲栽培草地-绵羊放牧系统的生产力及其评价[D]. 娄珊宁. 兰州大学, 2021(09)
  • [8]苦豆子添加对舍饲和放牧西门塔尔犊牛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的影响[D]. 潘月婷. 兰州大学, 2021(09)
  • [9]低氮日粮可溶性蛋白水平影响湖羊氮利用的瘤胃微生物代谢机制[D]. 张振斌. 扬州大学, 2021
  • [10]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发育模式研究[D]. 郭伟. 兰州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牧草青贮饲料的摄入量和奶牛满足维持和产奶的营养需求的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