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中药材的充分合理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晗,张萍,荆文光,李明华,程显隆,魏锋,马双成[1](2021)在《从2020年国家药品抽检专项有关问题谈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监管》文中认为国家药品评价性抽检项目采用"分散抽样-标准检验-探索性研究-综合评价"的模式对上市后的药品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从而促进药品质量的提升,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引导医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中药饮片抽检是国家药品评价性抽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20年国家药品抽检8个中药饮片品种的质量报告为基础,对标准检验及探索性研究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及分析,剖析中药饮片质量情况、标准现状、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全产业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相关建议可为加强科学监管、提升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卢晓莹[2](2020)在《加工方式对凉粉草质量影响及其提取物体外降脂活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评价不同栽培品种与不同加工方式对凉粉草质量的影响,采用体外降脂活性实验、人肝癌HepG2细胞脂肪积聚模型评价凉粉草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对体外脂肪积聚细胞模型的干预作用,为凉粉草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方法:1.不同加工方式对凉粉草质量的影响将从不同产地采集的两种凉粉草药材按照微发酵、阴干、烘干三种方式加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凉粉草茎、叶中总黄酮、总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凉粉草HPLC特征图谱,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并进行聚类分析;建立顶空-气质联用(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GC-MS)测定凉粉草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比较其挥发性成分差异。初步评价不同加工方式对凉粉草药材质量的影响。2.凉粉草提取物体外活性研究2.1凉粉草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分析以水为溶剂通过超声提取法制备得到凉粉草水提物(Aqueous extract,AE),以50%乙醇为溶剂通过回流提取发制备凉粉草醇提物(Ethanol extract,EE),AE经醇沉、脱蛋白处理纯化得到粗多糖(Mesona chinensis Benth crude polysaccharide,MCP),EE经大孔树脂纯化富集得到总黄酮纯化物(Mesona chinensis Benth total flavonoid purify,MTF),并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分级洗脱制备醇提物的大孔树脂分级洗脱物(F0、F10、F20、F30、F40、F50),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铁离子还原法(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测定上述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2.2细胞模型评价凉粉草提取物降脂和胰岛素抵抗活性研究采用0.2mmol/L油酸(Oleic acid,OA)诱导建立人肝癌HepG2细胞脂肪积聚模型,以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不同提取物均设置高、中、低剂量干预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200、100、50μg/mL),通过油红O染色试验测定总脂质,并检测细胞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水平,比较凉粉草提取物的体外降脂活性;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抑制剂Compound C干预考察凉粉草提取物对AMPK的调控作用;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人肝癌 HepG2 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Insulin resistance-HepG2,IR-HepG2),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评价凉粉草提取物体外胰岛素抵抗活性。结果:1.不同加工方式对凉粉草质量的影响两种凉粉草栽培品种总黄酮、总糖含量差异较小,台湾草与本地草HPLC图谱色谱峰组成区别较大,但均含有咖啡酸、异槲皮素、迷迭香酸、紫云英苷、紫草酸、丹酚酸B六种已知共有成分,其中异槲皮素主要存在于叶中,而紫草酸主要存在于茎中;HS-GC-MS检测发现,两种栽培品种凉粉草药材香气成分组成差异较大,其中本地草(叶)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成分包括β-石竹烯(26.31%)、α-石竹烯(7.87%)、正已醛(5.45%),台湾草(叶)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为β-芹子烯(11.72%)、β-石竹烯(10.47%)、α-红没药醇(6.18%)、α-芹子烯(5.28%),台湾草中α-红没药醇含量高于本地草。不同加工方式的凉粉草药材中总黄酮、总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发汗处理的凉粉草中总黄酮含量低于阴干样品;发汗处理后的样品中紫云英苷的含量明显降低,但对咖啡酸和迷迭香酸含量影响较小;发汗捂闷一次处理的样品挥发性成分与阴干样品的差异较小,但捂闷2次后,样品中石竹烯的相对含量显着下降(β-石竹烯0.85%、α-石竹烯0.37%),而对α-芹子烯和β-芹子烯影响较小。2.凉粉草提取物体外活性研究凉粉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活性较好的部位为:MTF>F30>F10>F40,其中 MTF(IC50=5.323μg/mL)与 30%乙醇洗脱物(IC50=5.278μg/mL)对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与阳性对照 VC(IC50=5.565μg/mL)相近,MTF的FRAP值显着高于其他提取物(P<0.01),F30的FRAP值显着高于F10和F40(P<0.01);凉粉草提取物对油酸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脂肪积聚具有缓解作用,凉粉草醇提物经过富集纯化后,其体外降脂活性有一定提升,通过Compound C干预实验发现,凉粉草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Compound C对AMPK的抑制作用(P<0.01);与凉粉草水提物相比,凉粉草醇提物以及经过大孔树脂纯化处理后的产物具有较好的体外胰岛素抵抗活性。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栽培品种、不同加工方式的凉粉草药材样品进行质量检测分析,发现不同栽培品种凉粉草药材HPLC特征图谱及其挥发性成分主体组成相似,但二者特征成分差异明显,或可作为凉粉草药材栽培品种鉴别的依据,并为进一步完善凉粉草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不同加工方式对凉粉草总糖影响较小,但发汗处理后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此外,不同加工方式的凉粉草HPLC特征图谱以及挥发性成分组成存在差异;凉粉草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体外降脂活性试验及体外胰岛素抵抗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活性,可为进一步体内活性实验验证和活性成分筛选提供参考。
苏勇,孟祥霄,钱广涛,张婉君,孙伟,彭华胜,薛建平[3](2018)在《药用牡丹和芍药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牡丹皮和白芍均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而市场销售牡丹皮和白芍存在农残、重金属超标和品质下降等问题,影响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无公害种植体系的建立,可在保证牡丹皮和白芍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药材农残、重金属含量,保障药材品质。本文基于牡丹和芍药种植的田间数据,结合生长习性和产地分布,制定了牡丹和芍药的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种植基地区划选址、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为牡丹和芍药种植提供参考。
郭庆梅,张芳[4](2018)在《基于PDCA循环的中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文中指出为强化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入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将研究生培养分为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学科知识积累、规范化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和创造性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等三个阶段目标。每个目标由若干项任务组成,在不同阶段落实实施,相当于框架性PDCA循环由多个子PDCA循环链条式构成,每个子PDCA循环由研究生指导小组、教师团队和研究生辅导员实施、监督、反馈、分析、总结,根据实施结果不断调整内容。经过几年实践,最终建立一套适于中药学研究生培养的实施方案。
袁若娜[5](2018)在《对发芽类中药质量的调查与思考 ——以中药麦芽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年来,国家非常关注中医药的发展,密集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大力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但中药材在资源现状、流通、管理、法规、策略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发芽类中药的研究较少。如何保证发芽类中药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规范发芽类中药的加工、经营过程是本文研究重点。麦芽属于特殊的发芽类中药,本文拟以中药麦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市场流通的麦芽进行调查,对麦芽当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有效促进麦芽等发芽类中药质量的提升,使其更好的为中医临床服务。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麦芽的流通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收集不同批次的中药麦芽样品;对统计的有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当前中药麦芽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发芽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市场上流通的麦芽质量参差不齐,不仅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加强检查监督,也需要加强对麦芽的科学研究。建议规范麦芽等发芽类中药的生产,明确中药饮片企业的生产主体地位,从而有效保障生产工艺的规范性,包装贮藏的规范性以及其质量的稳定可控性等的建议。
周明[6](2018)在《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炮制是依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辨证论治的用药需求、不同药材的自身特质以及制剂、调剂的不同要求而采取的特殊制药技术过程。中药材经过炮制加工形成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治病的处方药,是中成药以及相关中药深加工产品的原料药,所以饮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下游衍生产品的品质。中药饮片的炮制过程是影响饮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炮制质量的有效控制将对整个中医药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规范炮制工艺和检测产品质量是控制炮制质量的两种重要手段。对于工艺控制,国家强化了中药饮片企业的GMP管理,要求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或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进行炮制生产。但是,现今多数中药饮片企业仍然存在“图效率”、“图省事”的生产习惯,并且缺乏持之以恒的监管,加之很多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一些企业即使通过了 GMP认证之后,仍然回归到原有的习惯性生产模式,造成饮片质量难以把控。对于质量检验控制,传统的性状检验依然是鉴别饮片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性状检验大多依赖药师的主观经验性判断,缺乏客观的衡量指标,致使饮片的检测质量与实际质量存在较大的误差。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中药饮片生产管控技术以及饮片性状客观化检验手段进行研究,以期实现中药饮片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和饮片质量的智能化检测,构建中药饮片生产质量智能管控系统。本文在对传统生产执行系统功能模块分析解构的基础上,利用微软公司的.Net软件开发平台,搭建了专属于饮片炮制生产的中药饮片生产执行系统。中药饮片生产执行系统选用C#语言进行编写,整体框架上采用经典的“数据库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界面层”三层架构。其中,运用Entity Framework(EF)框架结合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搭建数据库访问层,运用Model View Controller(MVC)框架构建系统界面层,通过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CF)技术实现界面层与业务逻辑层之间的分布式访问。中药饮片生产执行系统主要包含权限管理、名称规范、饮片炮制SOP流程模板、任务单管理和工区操作5大功能模块,整个系统的特点在于以一种固定文本方式强制规范了炮制生产的具体流程,使得饮片生产必须按照既定步骤完成,避免了在生产过程中因人为的随意性操作可能导致的饮片质量问题。并且不同饮片可以按照不同的规范要求对流程进行个性化设置。此系统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中药饮片炮制的全流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对每一个生产步骤进行细化要求,对每一步生产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对每一批中间产品进行抽样检验,从规范饮片炮制工艺流程方面保证了饮片产品的质量稳定。在中药饮片生产执行信息化技术研究以外,本文对工业自动化技术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组态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从机械控制角度对生产执行系统进行了理论技术补充,并对饮片生产自动化的整体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从提升炮制设备技术含量、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强设备实时监控能力、提高生产数据收集效率等方面,完善中药饮片生产执行系统的整体性自动化需求。在对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信息化管控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辨状论质”理论为基础,在饮片外观质量检测方面对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开创性研究,建立中药饮片质量计算机视觉分析子模块。视觉分析子模块利用开源的OpenCV计算机视觉库,结合.Net平台,对中药饮片图像进行采集、处理和深入剖析。本文以大黄饮片为例对视觉质量分析进行了试验性探讨,视觉检测设计主要通过四个步骤完成。首先运用斑点检测法通过对饮片表面斑痕的检验对饮片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利用轮廓检测和凸包检测法对饮片进行面积计算,从片型大小角度对饮片进行质量等级判别。接着通过最小包围矩形面积和凸缺陷检测法对异形饮片进行鉴别排除。最后综合运用分水岭算法、颜色直方图以及机器学习方法对饮片表面颜色进行等级判定。通过以上流程处理,最终完成对大黄饮片的计算机视觉分析检测。此检测模式适合运用于大部分根茎类饮片,部分方法可迁移至花、叶、果实、种子类饮片的质量检测中。中药饮片质量计算机视觉分析子模块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对饮片的绿色、无损、准确、快速的质量判别,弥补了中药饮片传统性状检测客观性上的不足,强化了饮片性状检测的科学属性,为中药饮片生产实时在线检测提供可行的方案。研究的同时,也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方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对中药饮片质量鉴别进行了探讨。此外,本研究对BI智能数据分析技术进行了探讨,设计了饮片企业生产决策支持子模块。生产决策支持模块的构建主要包括数据整合、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三个步骤。本研究通过Pentaho平台进行具体模块搭建。使用Kettle技术进行数据整合,将饮片企业各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清洗加工形成数据仓库。利用Saiku工具结合联机分析相关处理方法实现对数据的钻取、旋转、切片、切块操作,完成数据分析。最后通过报表工具将企业生产运营关键数据通过图表方式进行展现,实现数据的可视化。BI智能数据分析技术运用到中药饮片企业中,主要的目的在于利用其自动的数据整合更新以及直观的数据展现技术,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快速、清晰的生产运营信息,包括产供销、人财物、产品质量、运营风险等各个方面,让管理者可以准确的了解企业生产运转状况,并且根据客观数据及时调整生产运营方案。此外,本研究考虑企业未来发展对大数据技术的需求,结合运用了 Hadoop技术,使得传统BI技术拥有了大数据分析能力。利用Hadoop对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的优势,本研究尝试对中药饮片网络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可对中药饮片质量状况和市场需求进行预测,以辅助信息的方式提示企业管理者对饮片生产质量进行追溯和反思、对生产计划安排进行研究和调整。中药饮片企业生产决策支持模块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生产运营相关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以提供价值信息的方式辅助管理者进行生产运营决策,用智能化技术提升了中药饮片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上述系列研究,构建了由中药饮片生产执行模块、饮片质量计算机视觉分析模块、企业生产决策支持模块组成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智能管控系统。该系统以保证和提升中药饮片炮制生产质量为核心目的,运用了前沿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关技术,规范了饮片生产炮制流程,提高了饮片外观质量检测水准,为全面提升中药饮片生产质量、提高饮片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下一步行业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
厉国[7](2017)在《中药材及其加工对药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中药材产地大国,多则可达近万种,其中,常见名贵药材也可达上千种,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成效也是远近闻名,相对人们对中药材加工质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为了保证其对药效不产生任何影响,相关中药生产厂家,一定要对中药加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是其所有加工环节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从而为提升中药材的应用价值提供可靠的保障。本文也会对中药材及其加工对药效的影响做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
陈连成,张立臣,别清进,李立才,孙鹏[8](2015)在《中药材商品药材质量问题解析及改进建议》文中认为影响中药材品质、质量、有效成分含量的原因,是由中药材的产地、品种、土壤、温度、水质、生态环境.栽培技术、采收加工、包装、贮运方法等因素决定的。要想产出品质好,有效成份含量高的中药材。必须按照中药材GAP生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准确掌握品种、产地、采收时期等影响品质的关键要素,及改进措施。
时梦莲,刘皓,陈玉文[9](2015)在《谈中药材及其加工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中药材及其加工对药效的影响,为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法,归纳总结出中药材及其加工对中药药效的影响。结果: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预处理、炮制等均会对中药药效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结论:中药新药研发中,中药材的选材和加工的每个环节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是必要的。
金静敏[10](2014)在《中药材绿色加工链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总结我国中药材传统加工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揭示了推进中药材绿色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和储存三个方面进行绿色化的具体方案,同时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总结出推进我国中药材绿色加工链的策略,为实现中药材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二、谈中药材的充分合理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中药材的充分合理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从2020年国家药品抽检专项有关问题谈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2 主要质量问题和分析 |
2.1 掺伪掺杂问题 |
2.2 中药饮片炮制不规范、质量差异大问题 |
2.3 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污染问题 |
3 检验标准和方法存在的问题 |
3.1 无标准、无检验项目问题 |
3.2 检验项目不合理、不完善问题 |
3.3 检验项目专属性问题 |
4 质量管控措施及监管建议 |
4.1 加强源头和过程控制,建立全产业链技术规范 |
4.2 统一并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推进质量等级评价 |
4.3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武装检验监管队伍 |
4.4 建立质量信息平台,创建风险沟通机制 |
4.5 创新监管模式,共建社会共治机制 |
(2)加工方式对凉粉草质量影响及其提取物体外降脂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不同加工方法的凉粉草药材质量分析 |
第一节 不同加工方法凉粉草药材总黄酮、总糖含量测定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与分析 |
第二节 不同加工方法凉粉草药材HPLC特征图谱测定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与分析 |
第三节 不同加工方法凉粉草药材挥发性成分分析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与分析 |
第三章 凉粉草提取物体外活性研究 |
第一节 大孔树脂纯化凉粉草总黄酮工艺优化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与分析 |
第二节 凉粉草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测定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实验方法 |
1.3 凉粉草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1.4 讨论与分析 |
第三节 凉粉草提取物对油酸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脂肪积聚模型的干预作用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与分析 |
第四节 凉粉草提取物对胰岛素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与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药用牡丹和芍药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无公害牡丹皮和白芍基地选址 |
2.1 生态适宜因子 |
2.2 产地环境及土壤类型 |
2.3 选地与整地 |
3 无公害牡丹和芍药优良品种选育 |
3.1 种质资源现状 |
3.2 优良品种选育 |
4 无公害牡丹和芍药种植管理 |
4.1 土壤消毒 |
4.2 种子种苗处理 |
4.3 育苗 |
4.4 种植 |
4.5 合理施肥 |
4.6 无公害种植管理 |
5 无公害牡丹和芍药病虫害综合防治 |
5.1 化学防治 |
5.2 农业防治 |
5.3 物理防治 |
5.4 生物防治 |
6 讨论与总结 |
(4)基于PDCA循环的中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
2 中药鉴定与资源学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立 (Plan) |
3 中药鉴定与资源学研究生培养的实施 (Do) |
3.1 中药学专业特色的学科知识的积累、创新思维的培养 |
3.2 规范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
3.3 创造性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
4 中药鉴定与资源学研究生培养效果的检查 (Check) |
5 总结 (Act) |
(5)对发芽类中药质量的调查与思考 ——以中药麦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研究 |
2.1 市场管理现状 |
2.1.1 中药材的流通模式 |
2.1.2 中药材市场的现状 |
2.1.3 中药材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2.1.4 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现状 |
2.2 文献研究 |
2.2.1 本草考证 |
2.2.2 产地变迁 |
2.2.3 品质评价 |
2.2.4 质控 |
2.2.5 历代炮制 |
2.2.6 地方标准来源 |
3 对中药麦芽的调查分析 |
3.1 研究方法 |
3.2 中药麦芽样品的收集和调查的结果 |
3.3 麦芽质量存在的问题 |
3.3.1 质量标准亟需完善 |
3.3.2 产地加工混乱、生产工艺不成熟 |
3.3.3 中药材流通不规范、储藏条件差 |
3.3.4 中药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3.3.5 对麦芽的科学研究有待加强 |
4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相关的监管部门提供建议 |
4.1 完善麦芽质量标准,规范炮制加工方法 |
4.2 明确企业的生产主体地位,改进生产工艺 |
4.3 规定加工厂的生产条件,提高专业技术力量 |
4.4 规范药材市场秩序,改善储藏条件 |
4.5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并加强培训 |
4.6 监管部门要加大飞行检查、严格监督 |
4.7 加强硫磺熏蒸药材的管理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调查问卷 |
论文着作 |
(6)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药饮片产业链中信息技术研究应用现状 |
1.1.1 中药饮片产业链主要环节现状 |
1.1.2 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
1.1.3 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 |
1.1.4 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方面 |
1.1.5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小结 |
1.2 中药饮片质量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1.2.1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 |
1.2.2 质量检测方法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药饮片生产执行系统(MES)的构建 |
2.1 中药饮片MES系统总体设计 |
2.1.1 中药饮片MES系统需求分析 |
2.1.2 中药饮片MES系统框架设计 |
2.1.3 中药饮片MES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2.2 中药饮片MES系统搭建的关键技术 |
2.2.1 Entity Framework (EF)框架 |
2.2.2 Model View Controller(MVC)框架 |
2.2.3 SpringMVC技术 |
2.2.4 Text Template Transformation Toolkit (T4)模板 |
2.3 中药饮片MES系统的具体实现 |
2.3.1 系统配置 |
2.3.2 功能实现 |
2.4 中药饮片生产自动化相关技术探讨 |
2.4.1 生产设备控制方式的升级 |
2.4.2 设备生产实时状态的监控 |
2.4.3 中药饮片生产自动化整体方案的构想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中药饮片质量辨识的研究 |
3.1 中药“辨状论质”与计算机视觉 |
3.1.1 “辨状论质”概念 |
3.1.2 计算机视觉介绍 |
3.1.3 视觉分析工具介绍 |
3.1.4 中药“辨状论质”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内在关联 |
3.2 基于OpenCV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饮片“辨状论质”中的具体应用 |
3.2.1 材料与设备 |
3.2.2 斑点检测 |
3.2.3 片型检测 |
3.2.4 色泽检测 |
小结 |
3.3 近红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中药质量鉴别的研究 |
3.3.1 背景资料 |
3.3.2 实验部分 |
3.3.3 结果和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中药饮片企业BI智能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技术研究 |
4.1 BI智能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技术基本概念 |
4.2 BI智能数据分析相关技术理论介绍 |
4.2.1 BI智能数据分析的体系结构 |
4.2.2 BI智能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 |
4.2.3 BI智能数据分析总体架构设计 |
4.3 BI智能数据分析模块搭建与功能实现 |
4.3.1 数据仓库设计 |
4.3.2 数据立方体的形成及Mondrian Schema文件的设计 |
4.3.3 OLAP分析 |
4.3.4 报表展示 |
4.3.5 BI智能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技术的整合应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中药材及其加工对药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材对药效所产生的影响分析 |
(一)品种影响 |
(二)中药材产地影响 |
2中药材加工环节对药效所产生的影响分析 |
结束语 |
(8)中药材商品药材质量问题解析及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材不同产地对质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2要掌握道地药材在我国的主要产地及分布区域 |
3中药材品种、类型、质量对药材质量影响也是主要因素 |
4栽培技术对药材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
5中药材的采收时期对药材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影响 |
6中药材的初加工储运方式不当,也会影响药材质量 |
(9)谈中药材及其加工对中药药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材对药效的影响 |
2中药材加工质量对药效的影响 |
3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对药效的影响 |
4结语 |
(10)中药材绿色加工链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材传统加工存在的问题 |
1.1 传统文献研究不充分 |
1.2 加工原理分析不透彻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不先进 |
1.4 工艺质量标准不统一 |
2 中药材的绿色化 |
2.1 绿色种植 |
2.2 绿色加工 |
2.3 绿色储存 |
3 系统工程与中药材绿色加工链策略 |
3.1 系统工程理论 |
3.2 绿色加工链策略 |
4 结论与展望 |
四、谈中药材的充分合理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从2020年国家药品抽检专项有关问题谈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监管[J]. 郭晓晗,张萍,荆文光,李明华,程显隆,魏锋,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2021(10)
- [2]加工方式对凉粉草质量影响及其提取物体外降脂活性研究[D]. 卢晓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药用牡丹和芍药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研究[J]. 苏勇,孟祥霄,钱广涛,张婉君,孙伟,彭华胜,薛建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11)
- [4]基于PDCA循环的中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J]. 郭庆梅,张芳. 药学教育, 2018(04)
- [5]对发芽类中药质量的调查与思考 ——以中药麦芽为例[D]. 袁若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控的研究[D]. 周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7]中药材及其加工对药效的影响[J]. 厉国. 中国农村卫生, 2017(14)
- [8]中药材商品药材质量问题解析及改进建议[J]. 陈连成,张立臣,别清进,李立才,孙鹏. 人参研究, 2015(03)
- [9]谈中药材及其加工对中药药效的影响[J]. 时梦莲,刘皓,陈玉文. 中医药导报, 2015(08)
- [10]中药材绿色加工链探讨[J]. 金静敏.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