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魔芋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一、魔芋发生倒伏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侠,赵洪德,王明生,苟红敏[1](2021)在《魔芋主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文中认为本文总结了魔芋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病害软腐病和白绢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魔芋病害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期更好地为城固县魔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魏芳勤,王薇,陈进,龚亚茹,张福全,魏玲,黄重,张耀玲,孙瑞泽,陈永刚[2](2020)在《11个魔芋品种在汉中地区的种植比较试验》文中提出比较了11个不同魔芋品种在汉中地区的种植表现,从品种的抗性、膨大系数、产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地花魔芋H和本地花魔芋L,与对照富源花魔芋在植株生长势、抗性、产量及综合表现上相当,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白魔芋抗病性强,可作为育种亲本加以利用。

王红岩[3](2020)在《魔芋与玉米间作下覆盖作物对魔芋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魔芋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魔芋主要种植在我国秦巴、云贵等区域,是该区域的种植特色,种植魔芋能使山区农民增收,从而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由于优良良种缺乏,种植水平不高,魔芋病害重,产量低,效益并不理想。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基地为试验地点,采取玉米间作下套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模式进行对魔芋植株光合作用、生长、产量、和对土壤理化等多个方面影响的研究,分析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形成一套魔芋绿色防病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高魔芋的产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土壤的pH值整体差异不显着。这表明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土壤pH变化无较大影响。魔芋土壤表层吸湿水含量变化较大,前茬作物为毛苕子,无套种作物的种植模式下土壤吸湿水含量最高,为35.03%,前茬作物为黑麦草,套种作物为绿豆的种植模式下土壤吸湿水含量最低,为19.09%。综合来看,各处理间植株对于土壤养分的吸收与消耗并无明显规律可循。2.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的叶绿素SPAD值,各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魔芋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的为前茬作物为毛苕子无套种种植,该模式下魔芋叶片氮素含量仅低于前茬作物为黑麦草无套种处理,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该种植模式有利于魔芋植株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3.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的叶柄直径、叶盘直径、顶裂叶长等生长指标均大于魔芋单种。综合来看,玉米间作下前茬作物为黑麦草套种绿豆的种植模式魔芋植株长势要比其他处理要好。4.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魔芋的产量明显高于魔芋单种,其中前茬为毛苕子套种苦荞麦这一处理模式下魔芋总重量最高。说明在此种植模式下一定限度的增加了魔芋的产量。5.不同覆盖作物种植下魔芋-玉米间作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显着高于魔芋单作。其中前茬作物为毛苕子套种紫花苜蓿的处理下土壤细菌数量最高,前茬作物为毛苕子套种苦荞麦的处理下土壤中真菌数量最高,前茬作物为黑麦草套种马齿苋的处理下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最高。

郑莉[4](2020)在《魔芋休眠解除过程中脱落酸及生长素相关基因差异性表达研究》文中提出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营养丰富,尤其富含葡甘露聚糖,被世卫生组织明确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健康意识的提高,魔芋保健食品愈来愈受青睐,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形式,加之,国家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项目的深度实施,助推了魔芋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魔芋种植面积的扩大,据中国魔芋协会统计,全国魔芋种植面积已达14万hm2。采收后的魔芋球茎具有较长的休眠期,长时间的休眠在其他作物中鲜有出现,块茎的休眠期过长,严重影响田间出苗整齐度,导致采收球茎产量高低不一。为探究魔芋球茎休眠与两种内源激素(脱落酸、生长素)的关系,本研究以珠芽魔芋为材料,分析魔芋球茎内从深度休眠期到萌芽期内源ABA、IAA的含量变化,并提取休眠期、萌动期以及萌芽期的球茎RNA,对比分析不同时期RNA变化,以此探究魔芋球茎休眠到萌发过程中激素调控基因的差异表达,为后续研究魔芋休眠向萌发转换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也为休眠功能基因的探究、分子育种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5℃为珠芽魔芋萌发最为适宜的贮藏温度,能够促使球茎提前打破休眠,开始芽的生长,同时,25℃持续处理,球茎在同时段内萌动率超出其他处理至少25%,能够极大的调整球茎芽萌发的整齐度。2、脱落酸(ABA)在球茎深度休眠期含量较低,在萌动期前开始上升至最高值213ng/g,长芽后开始逐步下降,说明ABA对魔芋球茎休眠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生长素(IAA)在开始长芽后,有比较大的增长,达到最大值33.8 ng/g,进入萌芽期后球茎IAA含量回落至28 ng/g,说明适量的IAA能促进球茎生根。3、对不同时期的3组魔芋球茎样品的进行测序,得到了大量高质量序列。其中休眠期样品平均获得44,854,388条高质量reads,萌动期样品平均获得47,118,799条高质量reads,萌芽期样品平均获得42,899,392条高质量reads。将三个时期的魔芋样品的unigenes序列分别在NR、GO、KEGG、eggNOG、Swiss-Prot、Pfam等数据库进行比对。其中在NR数据库中成功注释到91,934条unigenes,在GO数据库中成功注释到39,633条unigenes,在KEGG数据库中成功注释到49,601条unigenes,在Pfam数据库中成功注释到44,101条unigenes,在eggNOG数据库中成功注释到84,813条unigenes,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成功注释到84,411条unigenes。通过三个阶段的转录组比较分析,萌动期相较于休眠期99个unigenes差异表达;萌芽期相较于休眠期259个unigenes差异表达;萌芽期相较于萌动期127个unigenes差异表达,魔芋球茎萌发的过程中有大量差异基因表达,说明魔芋球茎的休眠与解除休眠相关多基因调控。4、基于魔芋样品转录组结果分析,共检测到47个与ABA相关的unigenes,检测到224个IAA相关的unigenes。NCED相关基因以及ABI3相关基因在深度休眠期及芽萌动期表达量较高,促进ABA合成,使球茎内ABA含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CYP707相关基因在萌芽期表达量高,促进ABA的降解,使得球茎ABA在萌芽期下降;ARP相关基因在球茎休眠期间表达量相对较高,抑制IAA的合成,魔芋球茎中IAA含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GH3相关基因在深度休眠期及萌动期表达量较低,而在萌芽期表达量较高,促进IAA合成,在萌动期及萌芽期IAA含量相对较高。

卢美欢,李利军,马英辉,王晓兵,郭邦利,王晓娥[5](2019)在《魔芋软腐病病原菌TaqMan荧光探针PCR技术的建立及应用》文中提出为实现对田间土壤软腐病病原菌的定量检测,基于魔芋软腐病优势病原菌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的Fyu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C1/PCC2/PCC3,建立TaqMan荧光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并对魔芋根系土壤中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基于FyuA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好,仅能特异性检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当模拟带菌土壤中病原菌浓度低至1.88 CFU/g时也能检出,灵敏度高;发病魔芋根际土壤中软腐病病原菌检出率为100.00%,病原菌DNA浓度最高达到了7.52×107ng/μL,健康魔芋根际土壤中也存在病原菌,检出率为40.00%;不同种植模式中,林下魔芋土壤中软腐病病原菌数量较少;连作时间与病原菌数量、病情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连作时间越长,病原菌积累越多,魔芋病情指数也越高,魔芋连作4年土壤中病原菌DNA浓度最高达到4.03×104ng/μL;对魔芋土壤软腐病病原菌进行全年监测,病原菌数量随着月份增长逐渐上升,在8—10月达到峰值543.20 ng/μL后下降,病原菌数量与魔芋病情指数变化规律一致,但田间魔芋软腐病的发生相对滞后。表明建立的TaqMan荧光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田间魔芋软腐病的监测。

李晓旭[6](2019)在《珠芽魔芋在四川不同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试验》文中提出魔芋(Amorphophallus)是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a)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内含物质,如魔芋葡甘聚糖(KGM)在食品、保健医药和工业上具有广泛运用。近年来,国内外正大力发展魔芋产业,扩大生产栽培面积,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魔芋软腐病问题。四川地区所栽培的魔芋品种80%以上是花魔芋,抗软腐病能力差,易导致减产甚至绝收。魔芋软腐病极大的限制了四川魔芋产业的发展,亟待通过引进产量高、品质高、抗软腐病能力强的魔芋品种提高魔芋产量和品质。与花魔芋相比,珠芽魔芋具有植株高大(因其特有的三倍体基因结构)、耐病力强、繁殖系数高的优势。目前,四川地区没有关于珠芽魔芋的栽培适应性报道,无法确定珠芽魔芋在四川地区的栽培条件。因此,本试验选择四川省4个不同海拔地区,以2年生200g珠芽魔芋地下球茎、1年生10g珠芽魔芋气生珠芽、2年生200g?楚花一号?花魔芋地下球茎为芋种试材,分别设置海拔、遮光度、掺沙量、施肥类型4个试验因素,测算在每个因素影响下的珠芽魔芋产量和品质,并对不同海拔下珠芽魔芋株高茎粗及生育期进行测定,旨在筛选出珠芽魔芋在四川地区的最适栽培条件。结果表明:海拔对珠芽魔芋的植物学特征有很大影响。珠芽魔芋的株高和茎粗均与海拔呈反比,即海拔越高,植株越矮小。在海拔300m处,珠芽魔芋的株高达到最高水平,为106.9cm,在海拔500m处,珠芽魔芋的茎粗达到最高水平,为2.86cm。海拔对2年生珠芽魔芋种子的叶片数影响不明显,当海拔上升到700m后,1年生种子的叶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在海拔900m,1年生气生珠芽种子能达到3.06片叶。海拔不同,珠芽魔芋出苗期和倒苗期均不相同。在海拔300m-900m进行试验,珠芽魔芋出苗期比花魔芋平均晚7天,倒苗比花魔芋早10天,珠芽魔芋整个生育期比花魔芋少17天。珠芽魔芋在本次试验范围内任一海拔的出芽率都很高,最高可达到96.3%。花魔芋几乎患上了软腐病,其软腐病发病率达到了95.06%,而珠芽魔芋仅发现2例。折合亩产量珠芽魔芋最高可达到1680.06kg/亩,与花魔芋相比,珠芽魔芋各处理均有增产,最大可增加3696.33%。本试验中,海拔对魔芋葡甘聚糖和蛋白质含量有影响,魔芋葡甘聚糖含量与海拔成正比。海拔对珠芽魔芋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在低海拔地区,遮荫度对珠芽魔芋植株的病毁率影响不明显,对珠芽魔芋球茎的膨大倍数有影响,在遮荫度为60%时,膨大倍数达到最大值,最大可达10.93倍。同时,在遮荫度60%时,小区产量达到最大值,A2为48.90g/小区,B2为22.41g/小区。不同遮荫度对珠芽魔芋内在品质的影响也不同,都表现为在遮荫度60%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其中葡甘聚糖含量可高达39.35%、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5.68%、淀粉含量最高达到了18.97%、蛋白质含量能达到4.14%。在低海拔地区,掺沙量对珠芽魔芋植株的病毁率有一定影响。在本试验掺沙范围内,珠芽魔芋球茎的膨大倍数随壤土掺沙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水平3时,膨大倍数达到最大值,其中A处理最大可膨大6.92倍,B处理最大可达11.35倍。掺沙对珠芽魔芋小区产量的影响显着,其中3水平,即掺沙量为200m3/亩时,小区产量达到最大值,A3为46.13g/小区,B3为22.33g/小区。本试验结果表明,掺沙处理有效减少了球茎浸水腐烂的概率,减少珠芽魔芋的病毁率,有利于地下球茎的膨大,达到增产效果。在掺沙200m3/亩时,各指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葡甘聚糖含量32.21%、可溶性糖含量指5.65%、淀粉含量19.95%、蛋白质含量4.05%。低海拔地区施用有机肥最有利于降低珠芽魔芋的病毁率,能有效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珠芽魔芋球茎的膨大倍数都有积极影响,其中,化肥和有机肥的混合施用对珠芽魔芋球茎的膨大最有利,2年生种子可膨大6.93倍,1年生种子可达11.42倍,导致小区产量在此施肥水平上达到最大值,A3为54.42g/小区,B3为23.99g/小区。施肥处理后的珠芽魔芋地下球茎亩产量比不施肥有明显的增加,2年生种子能增产55.07%,1年生种子增产35.10%。施用不同类型的肥料对珠芽魔芋地下球茎的各内在指标都有影响,施用有机肥最有利于珠芽魔芋葡甘聚糖含量的增加,最高可达20.19%和32.98%,施用化肥对珠芽魔芋球茎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最有益。

周兴炳[7](2019)在《不同种植模式对佛坪县魔芋产量、品质及其综合效益的影响》文中提出魔芋是一种典型的喜阴植物,传统栽培过程中生产资料投入较高,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病害严重,经济效益不稳定。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草害,增加单位面积耕地产量,提高魔芋种植综合效益。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魔芋单作,魔芋和玉米间作及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魔芋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旨在为当地魔芋种植模式选择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土壤pH变化无较大影响;遮阳网下覆盖种植及魔芋和玉米间作模式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魔芋单作;各处理土壤养分的含量在魔芋生长的四个关键生育期逐渐降低,均表现为:幼苗期>换头期>球茎膨大期>成熟期。魔芋和玉米间作幼苗期土壤养分含量较魔芋单作无明显变化,其余三个关键生育期均比魔芋单作种植模式下降。2.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下魔芋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盘直径均大于魔芋单作种植模式;魔芋和玉米间作模式叶柄直径、叶盘直径同一时期均小于魔芋单作及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魔芋遮阳网下覆盖种植及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同一时期魔芋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魔芋单作模式;遮阳网下覆盖种植及魔芋玉米间作种植与魔芋单作对比,各处理的同一时期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均低于魔芋单作。3.遮阳网下覆盖种植及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魔芋品质指标均高于单作种植模式。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下魔芋的淀粉含量、葡甘聚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魔芋单作模式下分别提高5.44%、12.21%、23.31%、7.81%;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魔芋的淀粉含量、葡甘聚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魔芋单作模式下分别提高2.72%、9.69%、23.02%、6.07%。4.遮阳网下覆盖种植及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魔芋产量显着高于魔芋单作,其中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魔芋产量最高为3331.66 kg/667m2,较魔芋单作提高了22.60%;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魔芋产量为3097.66 kg/667m2,较魔芋单作提高了13.99%。试验结果表明适度遮阴有利于魔芋产量的增加。5.三种不同的种植模式下成本投入呈现为: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魔芋单作种植模式;净收益呈现为: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魔芋单作种植模式。综上,遮阳网下覆盖及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在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魔芋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提升等方面均优于魔芋单作种植模式,其中以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综合效益相对较好,适于在当地推广。

卢美欢,李利军,马英辉,郭邦利,郑建芳,张百忍[8](2018)在《陕南地区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对陕南魔芋软腐病进行更有效的病害检测和防控,采集秦巴山区的软腐病发病魔芋进行病原菌分离,并进行魔芋组织和植株的致病性检测,确定了其中6株菌是病原菌,并进行形态特征、Biolog、16S r DNA鉴定。结果表明,这6株菌形态相似,均为乳黄色圆形菌落,短杆状菌体,大小(0.4-0.6)μm×(0.8-1.0)μm,G-,16S r DNA和Biolog鉴定均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lovorum ss carotovorum。6株病原菌生长特性相似,生长温度为437℃,最适温度为30℃,pH范围6.010.0,最佳pH为7.0。

高雪,强远华,梁社往,陶宏征,许云玉,杨宝菊,刘雅婷[9](2017)在《魔芋病虫害及绿色防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葡甘露聚糖作物之一。我国魔芋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其病虫害一直都是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魔芋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现有防控技术,针对低毒药剂防控存在的一些不足,建议采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农业防控和生态防控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提出推行绿色防控技术,有利于提高魔芋品质,实现魔芋绿色、优质、可持续发展。

覃剑锋,张百忍,段龙飞,郭邦利,陈国爱[10](2017)在《一种魔芋新虫害研究初报》文中指出为揭示魔芋叶柄基部被咬食进而导致整个植株感病的原因,以期揭示魔芋虫害与病害的内在关系,为大田魔芋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笔者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人工喂养试验进行证实。田间调查结果发现,在安康、汉中、宝鸡等地均发现鼠妇咬食魔芋叶柄基部进而导致魔芋感病的现象,且多发生在潮湿荫蔽的地块;室内试验表明,鼠妇主要咬食魔芋叶柄基部和叶片。此外,鼠妇对魔芋器官的咬食程度因品种不同略有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鼠妇是一种魔芋新"害虫",也是魔芋病害的诱导因素之一。

二、魔芋发生倒伏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魔芋发生倒伏的原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魔芋主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特点
    1.1 魔芋软腐病
    1.2 魔芋白绢病
2 发病原因
    2.1 种子带菌
    2.2 连作使土壤带菌
    2.3 大田防治不到位
    2.4 储藏不合理
3 综合防治对策
    3.1 农业防治
        3.1.1 播前精选良种,做好浸种工作。
        3.1.2 建立种芋基地。
        3.1.3 实行轮作倒茬。
        3.1.4 提倡行间套作种植。
    3.2 化学防治
        3.2.1 种芋消毒。
        3.2.2 土壤消毒。
        3.2.3 药剂灌根。
        3.2.4 病株处理。
        3.2.5 连防连治。
    3.3 生物防治

(2)11个魔芋品种在汉中地区的种植比较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量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11个魔芋品种的物候期比较
    2.2 11个魔芋品种的生物学指标比较
    2.3 11个魔芋品种的抗病性比较
    2.4 11个魔芋品种的产量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3)魔芋与玉米间作下覆盖作物对魔芋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魔芋生长环境的要求以及种植方式
        1.2.2 魔芋生产重大病害以及主要防治方法
        1.2.3 不同种植模式下对土壤理化性状和魔芋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 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魔芋耕种方式调查
        2.2.2 试验材料
    2.3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3.1 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
        2.3.2 魔芋植株病原菌的分离
        2.3.3 魔芋农艺性状指标的测定
        2.3.4 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3.1.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吸湿水含量的影响
        3.1.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pH的影响
        3.1.3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1.4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3.1.5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氨态氮的影响
        3.1.6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3.1.7 讨论
    3.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3.2.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片叶绿素SPAD的影响
        3.2.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片氮素含量的影响
        3.2.3 讨论
    3.3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农艺生长性状的影响
        3.3.1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株高的影响
        3.3.2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柄长度的影响
        3.3.3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柄直径的影响
        3.3.4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叶盘直径的影响
        3.3.5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顶裂叶长的影响
        3.3.6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植株顶裂叶宽的影响
        3.3.7 讨论
    3.4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魔芋产量的影响
    3.5 不同覆盖作物种植对魔芋-玉米间作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6 不同间套作体系对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影响
        3.6.1 不同间套作体系的生态效益分析
        3.6.2 不同种植模式的社会效益分析
    3.7 调查访问结果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4)魔芋休眠解除过程中脱落酸及生长素相关基因差异性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魔芋的基本属性
        1.1 魔芋的植物学特性
        1.2 魔芋的繁殖特性
    2 魔芋产业现状
        2.1 种植业现状
        2.2 魔芋的栽培育种
        2.2.1 魔芋栽培技术
        2.2.2 魔芋育种
    3 珠芽魔芋
        3.1 珠芽魔芋植物学特性
        3.2 珠芽魔芋生产特性
    4 魔芋的休眠
        4.1 魔芋球茎休眠
        4.2 影响魔芋球茎休眠的因素
    5 激素调控及转录组测序
        5.1 激素调控
        5.1.1 ABA在休眠过程中的作用
        5.1.2 IAA在休眠过程中的作用
        5.2 转录组测序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珠芽魔芋芽萌动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处理下珠芽魔芋球茎芽萌动情况
        2.2 珠芽魔芋球茎萌发芽形态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魔芋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ABA及 IAA含量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珠芽魔芋从休眠到萌发过程中激素ABA的变化
        2.2 珠芽魔芋从休眠到萌发过程中激素IAA的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魔芋球茎休眠解除转录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 seq序列分析和拼接结果
        2.2 序列功能注释和功能分类
        2.3 差异基因表达
        2.4 激素调控
    3 讨论
    4 小结
        4.1 转录组测序分析
        4.2 激素调控
第五章 研究实践意义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魔芋软腐病病原菌TaqMan荧光探针PCR技术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DNA提取及TaqMan荧光探针引物特异性检测
        1.2.2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质粒构建及标准曲线建立
        1.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检测
        1.2.4 TaqMan荧光探针PCR技术检测土壤含菌量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的特异性
    2.2 定量标准曲线的建立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
    2.4 不同来源魔芋根际土壤中软腐病病原菌的检测
    2.5 种植方式对魔芋非根际土壤中软腐病病原菌的影响
    2.6 连作年限对魔芋土壤软腐病病原菌的影响
    2.7 全年种植期内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监测
        2.7.1 林下种植非根际土壤中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监测
        2.7.2 玉米套种非根际土壤中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监测
3 讨论

(6)珠芽魔芋在四川不同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文献综述
    1.1 立题依据
    1.2 珠芽魔芋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珠芽魔芋国外栽培现状
        1.2.2 珠芽魔芋国内栽培现状
        1.2.3 珠芽魔芋的组织培养研究
        1.2.4 珠芽魔芋精粉的加工现状
    1.3 魔芋的引种栽培趋势
        1.3.1 优化栽培品种(引进优良的魔芋品种)
        1.3.2 科学的种植模式
        1.3.3 科学的病害防治
        1.3.4 魔芋产业发展
    1.4 四川地区对珠芽魔芋的引种趋势
二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技术路线
    2.2 试验设计
        2.2.1 试验地区基本情况
        2.2.2 试验材料
        2.2.3 实验方案
    2.3 试验方法
        2.3.1 不同海拔区域植株的生育期
        2.3.2 不同海拔对魔芋生长发育影响状况的测定
        2.3.3 各试验因素对魔芋软腐病发病情况及植株病毁率的影响
        2.3.4 各试验因素对魔芋产量的影响
        2.3.5 各试验因素对魔芋球茎内在品质的影响
        2.3.6 试验方案的制定
    2.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5 实验数据处理
三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海拔区域珠芽魔芋的栽培适应性
        3.1.1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出苗率的影响
        3.1.2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生育期的影响
        3.1.3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生长指标的影响
        3.1.4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软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3.1.5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软腐病发病时间的影响
        3.1.6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产量的影响
        3.1.7 不同海拔对珠芽魔芋内在品质的影响
    3.2 低海拔地区不同遮荫情况下珠芽魔芋的栽培适应性
        3.2.1 低海拔地区不同遮荫情况对珠芽魔芋产量的影响
        3.2.2 低海拔地区不同遮荫情况对珠芽魔芋内在品质的影响
    3.3 对于珠芽魔芋在低海拔地区壤土不同掺沙量的栽培适应性
        3.3.1 低海拔地区壤土不同掺沙量对珠芽魔芋产量的影响
        3.3.2 低海拔地区壤土不同掺沙量对珠芽魔芋内在品质的影响
    3.4 低海拔地区不同施肥类型下珠芽魔芋的栽培适应性
        3.4.1 低海拔地区不同施肥类型下珠芽魔芋产量的影响
        3.4.2 低海拔地区不同施肥类型下珠芽魔芋内在品质的影响
四 结论与讨论
    4.1 珠芽魔芋在不同海拔地区的栽培适应性
    4.2 低海拔地区珠芽魔芋在不同遮荫情况下栽培适应性
    4.3 对于珠芽魔芋在低海拔地区壤土不同掺沙量的栽培适应性
    4.4 低海拔地区不同施肥类型下珠芽魔芋的栽培适应性
    4.5 讨论
五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不同种植模式对佛坪县魔芋产量、品质及其综合效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魔芋的起源、分布和种类
        1.2.2 魔芋种植对环境的要求及主要种植模式
        1.2.3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魔芋生长发育的影响
        1.2.4 魔芋的产业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魔芋种植模式调查
        2.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土壤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1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1.2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pH的影响
        3.1.3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1.4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速效氮的影响
        3.1.5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3.1.6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3.2 不同种植模式对魔芋出苗率、软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3.3 不同覆种植模式对魔芋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种植模式对魔芋农艺性状的影响
        3.4.1 不同种植模式对魔芋叶柄长度的影响
        3.4.2 不同种植模式对魔芋叶柄直径的影响
        3.4.3 不同种植模式对魔芋叶盘直径的影响
    3.5 不同种植模式对魔芋品质、产量的影响
    3.6 不同种植模式对综合效益的影响
        3.6.1 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3.6.2 不同种植式的生态效益分析
        3.6.3 不同种植模式的社会效益分析
    3.7 调查访问结果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陕南地区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培养基
    1.3 病原菌分离
    1.4 致病性试验
    1.5 16S r DNA的扩增、序列测定和比对分析
    1.6 Biolog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魔芋软腐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检测
    2.2 病原菌菌种鉴定
        2.2.1 菌落形态
        2.2.2 16Sr DNA鉴定
        2.2.3 Biolog鉴定
    2.3 病原菌生长特性
        2.3.1 温度生长范围
        2.3.2 p H值生长范围
3 结论

(9)魔芋病虫害及绿色防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魔芋的病害种类和发生规律
    1.1 魔芋白绢病
    1.2 魔芋软腐病
    1.3 魔芋细菌性叶枯病
2 魔芋的虫害及其危害规律
    2.1 铜绿金龟子
    2.2 甘薯天蛾
    2.3 豆天蛾
    2.4 斜纹夜蛾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控
    3.2 物理防控
        3.2.1淘汰法
        3.2.2 物理或者人工除草
        3.2.3 灯光诱控技术
        3.2.4 色板诱控技术[33]
        3.2.5 防虫网应用技术[33]
    3.3 生物防控
        3.3.1 以菌治虫
        3.3.2 用苏云金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防控鳞翅目害虫
        3.3.3 昆虫病毒类生物杀虫剂
        3.3.4昆虫信息素技术
    3.4 农业防控
        3.4.1 品种选择
        3.4.2 土壤选择
        3.4.3加强地面覆盖
        3.4.4 缓释肥料
        3.4.5 合理轮作
    3.5 生态防控
        3.5.1 形成种植区
        3.5.2 推广魔芋间套作技术
4 展望

(10)一种魔芋新虫害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田间调查
    1.2 室内饲养试验
        1.2.1 盆栽魔芋饲养试验
        1.2.2 离体魔芋组织饲养试验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调查结果
    2.2 盆栽魔芋饲养试验
    2.3 离体魔芋组织饲养试验
3 讨论与结论

四、魔芋发生倒伏的原因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魔芋主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 王东侠,赵洪德,王明生,苟红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21(20)
  • [2]11个魔芋品种在汉中地区的种植比较试验[J]. 魏芳勤,王薇,陈进,龚亚茹,张福全,魏玲,黄重,张耀玲,孙瑞泽,陈永刚. 长江蔬菜, 2020(16)
  • [3]魔芋与玉米间作下覆盖作物对魔芋生长及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结构的影响[D]. 王红岩.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4]魔芋休眠解除过程中脱落酸及生长素相关基因差异性表达研究[D]. 郑莉. 云南大学, 2020(08)
  • [5]魔芋软腐病病原菌TaqMan荧光探针PCR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 卢美欢,李利军,马英辉,王晓兵,郭邦利,王晓娥. 植物保护学报, 2019(05)
  • [6]珠芽魔芋在四川不同地区的栽培适应性试验[D]. 李晓旭.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7]不同种植模式对佛坪县魔芋产量、品质及其综合效益的影响[D]. 周兴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8]陕南地区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J]. 卢美欢,李利军,马英辉,郭邦利,郑建芳,张百忍. 陕西农业科学, 2018(02)
  • [9]魔芋病虫害及绿色防控研究进展[J]. 高雪,强远华,梁社往,陶宏征,许云玉,杨宝菊,刘雅婷. 作物杂志, 2017(05)
  • [10]一种魔芋新虫害研究初报[J]. 覃剑锋,张百忍,段龙飞,郭邦利,陈国爱.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5)

标签:;  ;  ;  ;  ;  

魔芋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