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战游击战利器——107火箭炮

山地战游击战利器——107火箭炮

一、山地战和游击战的利器——107火箭炮(论文文献综述)

游览[1](2015)在《统一战争视野下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演变(1945-1975)》文中认为本文利用越、中、美、俄等多边档案文献,以北越战争决策的演变以及越南党在处理印支三国战场相互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线,力图构建出河内决策层在整个统一战争过程中处理军事问题及外交关系问题的基本思路。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考察共产主义运动在印度支那的兴起以及越、老、柬三党联合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共产主义运动在印度支那三国的兴起最初只是以共同的意识形态为旗号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在冷战爆发的环境下,以越南党为核心,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联合抗法斗争也随之被卷入东西方阵营的对抗。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由越盟领导的反法斗争开始呈现国际化的趋势,另外一方面,越南革命优先性的主导地位逐步形成,越南的统一任务也随之被北越确定为整个印度支那的斗争目标。第二章叙述印支三国共产党人联合抗法的局面以及日内瓦停战协议对北越在印支地区政策的影响。由中国提供的军事支持以及老、柬战场的配合确保了共产党人在越南战场上占据了优势。但是在日内瓦的谈判会场上,共产主义的盟友没能全力支持北越的主张。迫于中、苏两党的意见以及客观军事条件的限制,越南劳动党不得不做出让步,将南越地区的部队撤往北方,同时要求老、柬抗战部队停止斗争,转而准备接受与王国政府达成政治妥协。从越南战略利益的角度考虑,北越尽力保住了巴特寮的根据地,但对于高棉共产党人北越只能选择放弃。这也为日后柬越两党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第三章主要叙述在所谓“和平政治”的环境下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活动及北越决定重新使用武力统一南方的经过。在《日内瓦协议》达成之后,南越、老挝、柬埔寨的共产党人很快遭遇到各种形式的残酷排挤和镇压。这一时期来自国际共运形势的变化以及老挝危机等因素都在促使北越考虑重新在南方开展武装斗争的可能。但在老挝及柬埔寨,北越依然坚持共产党人应当同王国政府合作,其中在老挝,北越继续在军事上支持巴特寮以确保根据地及中央运输通道不受影响,在柬埔寨则对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政策表示支持,由此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一批对河内保持独立意识的共产党人开始掌控柬共的残余力量。第四章重点关注的是国际共产主义的因素对北越在印支地区战略方针的影响。尽管在中苏两国的干预下,老挝危机在1962年得到暂时的化解,但国际共运的分裂趋势已经难以扭转。在美国全面介入印支战争的迹象愈发明显的情况下,加之中苏两党在援助北越问题上迥异的态度,导致北越在苏共二十二大之后逐步倒向中国,并开始将老挝和南越的斗争结合起来。为此目标,越南劳动党决定携同老挝党同中共建立紧密合作。但这一局面随着1965年苏联新政府调整了对印支地区的政策,加大了对北越的援助力度而发生改变,加之中国党仍把意识形态及路线之争摆在首位,这导致越南劳动党开始偏离中共的路线,并加强对老挝人民党的控制以排挤中国因素的存在。与此同时,由于西哈努克政府奉行的“反美亲共”路线为南方越共的活动提供了可观的帮助,因而北越继续压制柬共的武装斗争。这也为柬共向中共靠拢的一个诱因。第五章讨论的是战争印度支那化背景下北越重建印度支那联合抗战阵线的意图。尽管1968年的春节攻势在心理上对美国政府的参战意志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共产党人付出的军事代价是极为惨重的。这也迫使北越不得不重视在巴黎的外交接触。然而紧接着尼克松政府战争越南化的方针并没有使共产党人在越南南方的军事处境得到迅速改善,这迫使河内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投向越南以外的印支战场。此时,柬埔寨朗诺政变的发生成为北越扭转战略被动局面的关键,这促使劳动党决定重建印度支那联合抗战阵线,以实现越、老、柬三国战场的重新统一。然而越南党需要面对的是中国对西哈努克的控制以及对北越久怀不满的柬共。在联合抗美的现实需要面前,北越决定恢复对柬埔寨共产党人的支持并默认了中国在其间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但很快中、美、苏之间三角关系的互动对北越产生了巨大震动。为打破外交上的被动及巴黎谈判的僵局,越南劳动党于1972年再次发动规模空前的旱季攻势。同时劳动党也坚定了对老、柬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信念,以图重新巩固印支三国的“特殊关系”。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北越完成统一,越、柬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经过以及越南党“特殊关系”方针的延续及影响。随着巴黎协定的签订以及美国人从印支半岛撤退,北越清除了实现统一的最后障碍。在实现内部意见的统一之后,北越开始积极筹备最后的统一战争。期间,为了避免南越战局再遭干涉,北越希望老、柬共产党人进行配合,分别举行停战谈判。其中老挝人民党遵循河内的旨意同王国政府再度建立联合政府。而柬埔寨共产党则拒绝接受越党建议,坚持推翻朗诺政府,并迅速倒向中国。到1975年,越、老、柬三国共产党人分别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夺取政权的目标。但对于完成统一任务的越南来说,印支三国间的传统合作关系却未能得以完全恢复。在得到中国方面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柬共领导人亦强硬拒绝回归越南党的“特殊关系”框架。越柬两个共产党政权之间爆发的战争已不可避免。

徐振兴[2](2012)在《科学技术与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文中指出信息时代新军事变革席卷全球,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着力点,当前我军已经掀起了加强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热潮。近年来有关体系作战能力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与拓展。考察科学技术与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科学技术哲学视角出发,着眼信息时代的现实需求,按照“究竟应如何解读体系作战能力——究竟科学技术在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究竟应如何依靠科学技术加强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思路,深入探讨科学技术与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体系不仅仅是“系统的系统”,它还是“人在回路”的系统,因此所有军队都是体系,军事斗争都是体系作战;体系作战以信息交互为前提,信息交互系统的发展推动体系作战形态的演进,进而呈现出三种基本形态:冷兵器条件下基于声光系统的体系作战、热兵器条件下基于电讯系统的体系作战、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实质是“回路的人”的控制能力,依据控制对象的不同,体系作战能力还可分为体系认知能力、体系动员能力、体系攻防能力和体系成长能力,科学技术是实现“回路的人”控制目标的最佳工具,随着科技发展,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规避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文章最后就“现阶段如何依靠科学技术加强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给出几点具体建议。

子迟[3](2011)在《大漠铁骑 中东装甲战1973-1982》文中研究说明N据以色列在两线的这些战术成就,许多西方观察家轻率地断定以色列在1973年取得了军事胜利。但以色列社会却在很大程度上用更否定的词语来评价1973年10月的这场战争一即使战争以以色列国防军掌握主动权而结束,但当战斗结束的时候,以色列的损失足以使一个仅300万人口、期望以相当少的伤亡在短期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小国动摇。事实上,超过2800名以色列人阵亡,至少7500人受伤,大约500名以色列人成为战俘。如果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经受相同的损失,那么将出现20万人的死

闫文虎[4](2006)在《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泛伊斯兰主义为主的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不仅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内部的民族对立、宗教对抗、武装冲突、恐怖暴力和政府危机,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对地区安全、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为理论基点,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点、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周边地区的影响,进而从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对台军事斗争战略等高度,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全文除导论外,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论文的理论支撑点。主要讨论了国家安全的概念及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体系,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及其特点,全球化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国家安全的几个方面,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和我国的新安全观,并引入全文。 第二章,全面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类型、成因、特点和趋势及对世界的影响。认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和伊斯兰恐怖主义是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化产物,战争也刺激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向极端化方向发展。伊拉克战争后,伊国内的恐怖主义泛滥,教派冲突不断,笔者认为这也是战争刺激下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化表现。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了东南来、南亚、中亚、俄罗斯车臣地区及其阿富汗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下发生的原因及其后果,如社会动荡、跨国犯罪、伊斯兰语境下的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等等。 第四章,首先,分析了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主要特点和分布情况,其次,探讨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条件下,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安稳定的伊斯兰因素,分析了东突恐怖组织是理论基础、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提出东突恐怖组织是伊斯兰极端化语境下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最后,分析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在我国西北穆斯林地区发生的原因。重点指出了国际伊斯兰世界包括伊斯兰极端国际恐怖组织、伊斯兰慈善机构和有些国出于战略上需要对我国东恐怖主义的支持,对西北地区的宗教渗透。 第五章是前四章分析后得出综合结论,主要论述了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催生下东突恐怖组织对我国西部安全稳定的影响,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对我国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影响,分析了东突组织与台湾“台独分裂势力”联系及其对未来国家对台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准备工作的战略牵制。此外,从全球化视角分析了周边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泛滥对我国地缘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打击制毒、贩毒和运毒等边境安全的影响,分析了美国以打击伊斯兰恐怖主义为由全面进驻中亚地区、重返东南亚,全面渗透南亚,控制阿富汗对我国地缘政治产生的震荡。 第六章,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历史分析中得出了几点经验教训。发展西部经济,提高包括穆斯林群众在内的物质文化水平,因为经济问题是诱发伊斯兰极

张大伟[5](2003)在《对恐怖主义根源及反恐对策与措施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恐怖主义犯罪的根源和国际、国内的表现,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在打击预防恐怖主义犯罪方面的有益经验,为我国打击预防恐怖主义犯罪工作服务。因此,笔者从恐怖主义的定义、分类和根源、恐怖主义在国外与国内的表现和对恐怖主义进行打击与预防的策略和具体措施等三大方面对恐怖主义犯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一章恐怖主义的定义、分类和根源。列举了国内外对恐怖主义所下的部分定义,笔者从主体、方法、目标和目的等四个要素规范了恐怖主义的定义。从国家恐怖主义和非国家恐怖主义两大类入手,对恐怖主义的分类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从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恶性膨胀、民族分裂主义的泛起和膨胀、宗教主义的泛滥及选择恐怖主义作为手段的直接原因等五个方面综合论述了当今世界恐怖主义犯罪的根本原因。 第二章恐怖主义在国外和国内的表现。主要从宗教极端势力为背景的恐怖主义的上升趋势;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超级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现实威胁;恐怖主义组织日益形成全球网络等三方面论述当今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从劫机、暗杀、爆炸、绑架劫持人质、袭击、利用新技术等六方面探讨恐怖主义的活动方式。最后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新兴的国际恐怖主义特征和我国目前暴力恐怖活动的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第三章对恐怖主义进行打击与预防的策略和具体措施。主要从反恐怖的基本原则、各国反恐怖的法规、组建强有力的反恐怖机构和专门力量、改进反恐怖技术装备、加强对重点目标的保护、大力开展反恐情报工作、国际反恐怖合作、美国对付新兴恐怖——核恐怖信息恐怖的应对措施等八大方面通过列举大量实例,说明各国打击与预防恐怖主义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远林[6](2002)在《山地战和游击战的利器——107火箭炮》文中研究表明 阿富汗战场传来的新闻照片中,经常可见一种小型火箭炮,这就是中国设计的107火箭炮。乍一看炮的性能参数似乎并不突出,但设计和制造合理,性能可靠,携带和使用极为便利,发射方式多样。并在多次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被使用者视为AK-47式的世界名炮。目前,该炮也是知识产权被侵犯最严重的武器之一,许多国家,如南非等都在仿制。在各大洲的许多战场和热点地区都能见到,其实际分布范围和装备数量很可能超过着名的"斯大林风琴",也就是苏联BM-21式122毫米火箭炮。

二、山地战和游击战的利器——107火箭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地战和游击战的利器——107火箭炮(论文提纲范文)

(1)统一战争视野下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演变(1945-1975)(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印支三国联合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与北越主地位的确立(1945-1951)
    第—节 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运动的发轫与战后初期印支半岛的形势
    第二节 印支战争国际化的开始与越盟对老、柬抗战活动的支配
    第三节 冷战对抗的影响与印支共“二大”后越南革命主导地位的确立
        一、冷战阵营的介入及其对越盟战略方针的影响
        二、印支三国分别建党局面的形成
第二章 从战争到和平:北越的选择及其对印支“三国合一”政策的冲击(1951-1954)
    第一节 印支三国的联合抗战与军事相持局面的突破
        一、北越支撑军事斗争的举措
        二、越、老、柬共产党人的联合抗战
    第二节 印度支那的协议停战及其影响
        一、越南劳动党的政治军事方针与印支和谈的前景
        二、日内瓦的外交博弈与北越在印支三国问题上态度的转变
        三、日内瓦协议对老、柬共产党人及北越战略方针的影响
第三章 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命运与北越斗争方针的转变(1955-1960)
    第一节 “和平”政治中的印支三国共产主义力量
        一、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恢复与巩固
        二、老挝、柬埔寨的形势与共产党人的处境
        三、协议选举的落空与南越反共堡垒的强化
    第二节 越南劳动党斗争路线的转变
        一、内外形势与劳动党内权力格局的变动
        二、北越对南方立场的变化以及来自国际共运形势的影响
        三、中苏分歧背景下北越对南方政策的确定
    第三节 老挝、柬埔寨形势的演变与北越对印支斗争形势的基本立场
        一、老挝政治危机的初现
        二、西哈努克的“左转”及柬共新领导层的形成
        三、越南劳动党对印支斗争形势的基本态度
第四章 国际共产主义力量的影响与北越统一战争方针下的印支抗战格局(1961-1967)
    第—节 老挝和平协议的达成与中、苏分裂对越南劳动党的影响
        一、政治妥协与老挝和平局面的暂时出现
        二、越南劳动党的南方工作方针的形成
        三、中苏分裂背景下越南劳动党的选择
    第二节 印度支那形势的变化与中、越、老三党合作局面的形成
        一、从老挝新危机到南越佛教徒危机
        二、南越、老挝斗争局面的结合
        三、中、越、老的密切合作与印度支那“有限战争”的升级趋势
    第三节 国际共运的新趋势及北越对老、柬抗战格局态度的分化
        一、中苏彻底分裂与越南劳动党立场的变化
        二、巴特寮的政治军事形势与河内对老挝人民党控制的加强
        三、西哈努克的“反美亲共”道路与柬埔寨共产党的重现
第五章 战争的印度支那化与北越重建印支三国统一阵线的意图(1968-1972)
    第一节 战争越南化带来的压力及老挝战场的巩固措施
        一、军事总攻方案的实施及其影响
        二、战争越南化对北越战略方针的影响
        三、越老合作下的老挝战场形势
    第二节 柬埔寨政变与北越在印支地区战略方针的转折
        一、政变前夕的柬埔寨局势
        二、朗诺政变的发生与各方的反应
        三、美国的军事介入与越老柬联合抗战方针的提出
    第三节 东亚冷战形势的变化对北越印支政策的影响
        一、1971年印支战场的形势与前景
        二、中美缓和对北越军事方针的影响
        三、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军事反攻
第六章 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胜利与北越“特殊关系”政策的延续(1972-1975)
    第一节 巴黎协定后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活动
        一、北越武力统一方针的确立
        二、老挝第三次联合政府的建立与越老“特殊关系”的加强
        三、柬埔寨停火谈判的尝试与柬共倒向中国的趋势
    第二节 共产党人在印度支那的胜利及三国间“特殊关系”的命运
        一、红色高棉对金边的攻占
        二、西贡的陷落
        三、老挝政权的易帜
        四、越南党“特殊关系”意识的延续及其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科学技术与体系作战能力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体系、体系作战与体系作战能力
    2.1 体系是人在回路的系统
        2.1.1 体系都是系统,但系统并不都是体系
        2.1.2 “人在回路”是体系的核心特征
    2.2 军事斗争都是体系作战
        2.2.1 冷兵器条件下:基于声光系统的体系作战
        2.2.2 热兵器条件下(含机械化):基于电讯系统的体系作战
        2.2.3 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
    2.3 体系作战能力的基本构成
        2.3.1 体系认知能力
        2.3.2 体系动员能力
        2.3.3 体系攻防能力
        2.3.4 体系成长能力
第三章 科学技术与体系认知能力建设
    3.1 体系认知能力的内涵
        3.1.1 体系认知能力的控制对象:信息
        3.1.2 体系认知能力的控制目标:决策优势
        3.1.3 体系认知能力建设的内容:信息获取、信息增值、最后决断
    3.2 信息获取
        3.2.1 拥有更多信息是作战体系的天性
        3.2.2 科学技术改进信息获取的两条途径
        3.2.3 改进信息获取技术需同步改进信息处理技术
    3.3 信息增值
        3.3.1 知识是信息增值的土壤
        3.3.2 知识地位不断提升
        3.3.3 “四个任何”到“五个恰当”
    3.4 最终决断
        3.4.1 越发复杂的“算”
        3.4.2 辅助决策系统的兴起
        3.4.3 人机结合的必要性
第四章 科学技术与体系动员能力建设
    4.1 体系动员能力的内涵
        4.1.1 体系动员能力的控制对象:作战系统
        4.1.2 体系动员能力的控制目标:构成优势
        4.1.3 体系动员能力建设的内容:作战系统的效能、种类和动员潜力
    4.2 作战系统的效能
        4.2.1 粗放规模型改进
        4.2.2 作战系统的信息化改造
        4.2.3 信息时代里的“以减促增”
    4.3 作战系统的种类
        4.3.1 科学技术对作战系统多样化程度的提升作用
        4.3.2 新型作战力量发展中“新”与“成熟”矛盾的逐渐化解
        4.3.3 多样化与专业化的进程
    4.4 动员潜力
        4.4.1 动员潜力的基础性地位
        4.4.2 动员潜力的增强与充分利用
        4.4.3 信息时代作战力量的精确运用
第五章 科学技术与体系攻防能力建设
    5.1 体系攻防能力的内涵
        5.1.1 体系攻防能力的控制对象:敌方作战体系
        5.1.2 体系攻防能力的控制目标:作战胜势
        5.1.3 体系攻防能力建设的内容:攻防目标、攻防强度、攻防效果
    5.2 攻防目标
        5.2.1 科学技术拓展战争维度
        5.2.2 制权论的更迭
        5.2.3 心理战渐趋成熟
    5.3 攻防强度
        5.3.1 影响杀伤效能的因素
        5.3.2 攻防强度提升的三条途径
        5.3.3 谨慎使用的核武器
    5.4 攻防效果
        5.4.1 精度的提升
        5.4.2 精确攻防的三个方面
第六章 科学技术与体系成长能力建设
    6.1 体系成长能力的内涵
        6.1.1 体系成长能力的控制对象:关系
        6.1.2 体系成长能力的控制目标:结构优势
        6.1.3 体系成长能力建设的内容:自修复、自升级、自适应
    6.2 自修复
    6.3 自升级
        6.3.1 信息交互系统是自升级的基础
        6.3.2 纵向繁衍向横向一体的转向
    6.4 自适应
        6.4.1 自适应的核心是求变
        6.4.2 战争模拟的发展
        6.4.3 灵活:信息时代的制胜法则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
    第一节 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
        一、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体系
        三、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影响
        四、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全球化运动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互动关系
        一、全球化运动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促进作用
        二、全球化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阻碍作用
    第三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伊斯兰极端主义破坏国家主权和和领土完整,威胁国家军事安全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为全球性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诱发了世界性伊斯兰国际恐怖主义
        三、伊斯兰极端主义催生的暴力恐怖活动,扰乱了所在国的经济利益,影响了整个世界经济秩序
        四、伊斯兰极端主义宣传政教合一,煽动教派冲突和颠覆现政权,引发社会动荡,对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造成威胁
        五、伊斯兰极端主义对所在的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
        六、伊斯兰极端主义对环境安全的威胁
    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我国面临着的主要安全问题及我国的新国家安全观
        一、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二、我国新安全观的主要特征
        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我国的安全问题
第二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国际形势
    第一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内涵及特点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主要特点
    第二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一、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索的失败
        二、伊斯兰世界尚未从根本上做好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准备
        三、二战后超级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及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激发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特别是原教旨主义的兴起
        四、一些国家把宗教复兴作为进行团结人民,统一思想的有力武器
        五、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神权统治的建立把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推向高潮
        六、巨额石油收入为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冷战的结束打破了世界格局的力量平衡,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为伊斯兰复兴运动提供了国际空间
        八、伊斯兰教复兴与改革的历史传统,是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内因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世界的影响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使传统的宗教生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宗教势力不断扩大,社会的宗教气氛浓厚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导致了中东伊斯兰世界的重组分化,诱发了中东地区性冲突和战争,使一些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政局动荡不稳、经济发展迟滞
        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加强了泛伊斯兰国际组织的影响,为国际社会多极化进程增添了力量
        四、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使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和势力迅猛发展到世界各地
        五、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诱发下的世界性伊斯兰恐怖主义,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恐怖活动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和实行霸权政策提供了借口
        七、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还破坏了所在的历史文化,破坏了世界文明
第三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周边地区的影响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下的中亚局势
        一、中亚的基本情况
        二、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在中亚兴起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三、中亚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
        四、当代伊斯兰教复兴对中亚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车臣—伊斯兰极端主义催生下的民族分裂恐怖活动的“圣地”
        一、俄罗斯伊斯兰教信仰情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尤其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对车臣北高加索地区的影响
        三、伊斯兰极端主义在车臣和北高加索地区泛滥成灾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南亚: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诱发下的教派冲突和恐怖“天堂”
        一、南亚穆斯林的基本情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南亚的影响
        三、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原因
    第四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东南亚各国影响
        一、东南亚各国的伊斯兰教情况
        二、东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点
        三、东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原因
    第五节 阿富汗—伊斯兰极端主义和世界恐怖主义的摇篮
        一、亲苏政权的建立和苏联的入侵催生了伊斯兰复兴,各种伊斯兰组织成为抵抗侵略的中坚力量
        二、伊斯兰复兴运动与阿富汗军阀混战相因相果,互相影响,催生了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产生
        三、塔利班极端政权的建立使阿富汗成为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摇篮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基地
        四、伊斯兰极端主义在阿富汗的泛滥,使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世界级“毒源”地
第四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穆斯林地区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主要特点
        一、信教民族多,分布广,居住集中
        二、教派多,影响大,地方特色浓厚
        三、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四、伊斯兰教对广大穆斯林影响深远
        五、伊斯兰教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广大穆斯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爱教爱国意识不断增强
        六、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第二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影响
        一、宗教氛围异常浓厚
        二、恢复或变相恢复的宗教封建剥削制度在一些地方开始回潮和升温
        三、教派纷争时常不断
        四、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
        五、排挤和打击爱国宗教人士,争夺寺院讲经权
        六、伊斯兰极端势力活动猖撅
    第三节 “东突”恐怖组织—伊斯兰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
        一、东突恐怖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东突”恐怖组织活跃的四个阶段
        三、东突恐怖主义的活动特点
        四、“东突”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在我国西部发生的原因
        一、全球性的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兴起和国际泛伊斯兰组织的渗透刺激了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升温
        二、国外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宗教问题煽风点火使西北地区的伊斯兰问题变得更加敏感复杂
        三、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是非法宗教势力猖撅的原因之一
        四、民族问题引发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产生
        五、从文化内质上讲,伊斯兰教传统信仰文化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成为非法宗教势力产生的原因之一
        六、伊斯兰教本身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政治参与性为极端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第五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安全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地缘安全的影响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使我国周边地区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从而加剧周边地区的动荡和不安,进而影响我国边疆安全
        二、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介入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我国的地缘环境发生不利于我国的变化,也使上海合作组织地位和作用面临挑战
    第二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一、危害社会政治稳定
        二、影响各民族的大团结
        三、使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复杂化、国际化,也使已解决的边界问题前途不明朗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一、从我国内部环境讲,恶化了西部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影响了外资引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从外部讲,极端伊斯兰宗教组织恐怖活动的泛滥,使得我国的能源供应的不确定因素增大
        三、伊斯兰恐怖主义兴起和我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与美国等国家的合作,影响我国与周边地区的商品贸易、劳务输出、海外企业的正常运转及海外人员的安全
    第四节 东突恐怖势力的活动影响我国的对台做军事斗争的战略
        一、从地缘角度看,台湾与新疆位于中国薄弱边缘地带
        二、“东突”恐怖势力与“台独”势力开始联合,从战略上互相策应
        三、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挟新疆以制台海”的图谋日益显现
第六章 历史的沉思
    一、经济问题是诱发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最主要因素,也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途径
    二、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严防宗教干涉教育,杜绝伊斯兰极端思想对学校的渗透
    三、强化“阵地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以抵抗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
    五、加大管理,力争使我国的伊斯兰教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透明化
    六、加强国际合作,增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力度
    七、加强基层政权和党组织建设,增强对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力度
    八、加强军队打击、威慑恐怖主义的能力
结论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后记

(5)对恐怖主义根源及反恐对策与措施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恐怖主义的定义分类及根源
    第一节 恐怖主义的定义
    第二节 恐怖主义分类
    第三节 新恐怖主义的根源
        一、 贫富分化、不公平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是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
        二、 美国独霸世界,强权政治恶性膨胀,为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 民族分裂主义的泛起和膨胀,走向极端
        四、 当代宗教原教旨主义也是社会不稳定性和恐怖主义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 选择恐怖主义作为手段的原因
第二章 恐怖主义在国外与国内的表现
    第一节 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一、 以宗教极端势力为背景的恐怖主义很可能出现较大的上升趋势
        二、 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超级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现实威胁
        三、 恐怖主义组织正日益形成一个全球的网络,这种网络没有权力的中心,而只有不同的节点
    第二节 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方式
    第三节 新恐怖主义的特征
    第四节 我国存在的暴力恐怖活动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对恐怖主义进行打击与预防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第一节 反恐怖的基本原则
        一、 避免反击过当原则
        二、 不妥协不让步原则
        三、 反对“保持中立原则”
        四、 加强国际合作原则
    第二节 各国反恐怖主义的法规
    第三节 组建强有力的反恐怖机构和专门力量
    第四节 改进反恐怖技术装备
    第五节 加强对重点目标的保护
        一、 加强对政府首脑的保护
        二、 加强对重点场所的保护
    第六节 大力开展反恐情报工作
        一、 建立专门反恐情报机构
        二、 反恐情报搜集的主要内容
        三、 反恐情报的主要搜集方法和手段
        四、 反恐情报工作专门机构对情报的处理工作必须做到“认真分析、精确研判、科学预测、及时通报、长期积累、交流共享”
        五、 各国情报机构的反恐怖斗争
    第七节 国际反恐怖合作
        一、 国际反恐怖会议和条约
        二、 欧美国家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成功经验。
        三、 如何提高国际反恐合作效率
    第八节 美国对付新兴恐怖--核恐怖、信息恐怖的应对措施
        一、 防范核恐怖活动
        二、 防范信息恐怖活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山地战和游击战的利器——107火箭炮(论文参考文献)

  • [1]统一战争视野下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演变(1945-1975)[D]. 游览.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3)
  • [2]科学技术与体系作战能力建设[D]. 徐振兴.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11)
  • [3]大漠铁骑 中东装甲战1973-1982[J]. 子迟.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11(11)
  • [4]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 闫文虎. 西北大学, 2006(11)
  • [5]对恐怖主义根源及反恐对策与措施的探索[D]. 张大伟. 中国政法大学, 2003(03)
  • [6]山地战和游击战的利器——107火箭炮[J]. 远林. 兵器知识, 2002(01)

标签:;  ;  ;  ;  ;  

山地战游击战利器——107火箭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