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妇住院分娩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农村产妇住院分娩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一、影响农村产妇住院分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利君[1](2021)在《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了解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的实施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瓶颈,为政策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孕产妇贫血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实施情况。2定量研究: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6个省(自治区)中的11个县作为研究地区,于2019年10月-2020年2月对研究地区42家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这些机构的201名医务人员及1714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于2019年12月—2020年5月对东、中、西部地区3个省中2713名0-6岁儿童母亲进行问卷调查。3定性研究: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4个省中的4个县,作为研究地区,于2021年1-2月对研究地区的35名医务人员及33名孕产妇进行深入访谈。4瓶颈分析:通过瓶颈分析方法从支持性环境、供方、需方和服务质量四个方面对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的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的障碍和瓶颈。结果1支持性环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国策为改善孕妇营养,降低孕产妇贫血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性环境。2服务提供方2.1医疗机构:所调查的医疗机构均可检测血红蛋白,只有66.7%的机构可以检测铁蛋白。平均每家机构配备2.8种铁剂和1.4种叶酸,省级医疗机构平均配备的铁剂和叶酸种类最多,分别有5.3种和2.3种,乡级医疗机构平均配备的铁剂和叶酸种类均较少,分别只有1.2种和1.1种。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医疗机构平均配备铁剂和叶酸的种类较少,分别只有1.9种和1.3种。2.2医务人员:只有47.3%的医生知晓本机构孕产妇贫血患病状况。所调查的医生均要求孕产妇检测血红蛋白,87.6%的医生要求检测铁蛋白。41.3%的医生建议在整个孕期补充铁剂,建议补充的铁剂和叶酸最常见的是多糖铁复合物(66.7%)和叶酸片(89.6%)。医生有关孕产妇贫血知识题合格率为79.1%,75.1%的医生参加过孕产妇贫血相关培训。3服务需求方95.2%的孕产妇在孕期检测过血红蛋白,但仅47.9%检测过铁蛋白。10.8%的贫血孕产妇,没有得到医生的任何处理,仅23.4%的贫血孕产妇同时接受饮食指导和铁剂、叶酸补充处理。孕产妇每天都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占比较高,但每天吃红肉的只有24.3%,每周1次及以上吃动物血或畜禽肝肾类只有38.3%。孕产妇在孕期的叶酸、铁剂、维生素制剂、钙制剂以及其他矿物质补充率分别为 91.1%、38.1%、49.7%、55.2%及 21.8%。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北方、中孕期妇女、晚孕期妇女、产妇、在孕期进行过铁蛋白检测、贫血者、铁缺乏症者是在孕期补充铁剂的保护因素;中部地区、南方、早孕期妇女、没有检测铁蛋白、不贫血者以及无铁缺乏者是在孕期补充铁剂的危险因素。孕产妇贫血相关知识题合格率为85.5%,88.8%从医生那获取知识。儿童母亲回答可以促进铁吸收的维生素正确率占比最高为69.1%,59.3%从医生那获取。结论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支持性环境方面:孕产妇贫血预防技术指南种类多、来源广,未进行统一;一些政策的硬性规定,限制了贫血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制约孕产妇贫血防治措施落实的重要因素;传统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2服务提供方面:基层医疗机构铁蛋白检测能力欠缺;铁剂和叶酸配备种类少、预防性剂量普及性较低;医生对孕产妇贫血的重视度不足,采取干预措施知识和意识不强。3服务需求方面:孕产妇饮食结构不合理;孕产妇及儿童母亲对营养及贫血的认知不足;孕产妇对于贫血防治措施的依从性不足。4服务质量方面:常规检测提供不足;铁叶酸制剂补充不规范;治疗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根据上述瓶颈显示,建议形成国家级统一的孕产妇贫血技术指南,形成有针对性的孕产妇贫血防治策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铁蛋白检测能力;促进预防性制剂的可及性;加强对医生有关孕产妇贫血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的培训;通过多种途径以及利用已有资源加大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力度。

熊美仁[2](2020)在《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结合母乳喂养实际情况构建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合理地进行连续护理,探讨实施连续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的影响和评价该模式对母乳喂养率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随机干预试验研究。将2019年01月初至2019年12月末南昌市某三甲医院入院待产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实施综合干预,通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分娩住院期间专人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实现连续性护理模式。于初产妇入院时收集一般资料情况,出院时填写初产妇自护自评量表、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估表并统计48h内纯母乳喂养率、乳汁淤积发生率,出院后随访统计产后6周、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乳汁淤积发生率评估实施连续护理对纯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护能力及乳腺通畅程度的影响情况。所有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χ2检验等。结果:1.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率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分别为48.1%、88.9%、92.6%、81.5%;常规组分别为37.0%、74.1%、68.5%、40.7%。干预组和常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5)。2.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均呈上升的趋势。干预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中的自护态度、自护知识、自护技能三个维度评分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5)。3.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乳汁淤积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分别为3.7%、7.41%、3.7%、5.56%;常规组分别为5.56%、38.89%、37.04%、18.52%。两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6周、4个月、6个月均低于常规组(P<0.05)。4.两组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总分为(38.15±7.49),常规组总分为(31.44±5.61)。干预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通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分娩住院期间专人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初产妇实施连续护理模式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邓波[3](2020)在《“全面二孩”政策下孕产妇健康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剖宫产趋势分析》文中认为剖宫产是处理异常分娩、高危妊娠,挽救孕产妇、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近年来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使得我们人口生育率有所增加,对已经处于较高的剖宫产率的我国带来新的挑战,孕产妇健康管理形势严峻。目的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本文以某省级妇幼保健院的临床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比“二孩政策”前后的人群基础资料和临床指标,监测安全住院分娩数据,总结医院孕产妇管理典型做法,为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水平、优化卫生政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省级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34528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通过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变化情况。并利用问卷调查,了解政策实施前后孕产妇对分娩方式认知程度的变化,分析引起剖宫产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娩总数由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8381例增加至政策实施后两年(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13607例,增长了62.36%,政策实施后四年(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12530例,相比政策实施前也增长了49.50%;二孩政策实施前孕产妇年龄1649岁,平均年龄28.84岁;政策实施后两年孕产妇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29.96岁,平均年龄增长1.12岁;政策实施后四年孕产妇年龄1559岁,平均年龄30.10岁,平均年龄较前两年又增长0.14岁。政策实施前后,高龄产妇数由1185例(14.14%)增加至两年后的2458例(18.06%)和四年后的2170例(17.32%);经产妇数由2644例(31.55%)增加至4973例(36.55%)、4541例(36.24%)。政策实施前剖宫产数3979,占比47.48%,政策实施后两年剖宫产数5474,占比40.23%,政策实施后四年剖宫产数5423,占比43.28%;政策实施前顺产数4402,占比52.52%,政策实施后两年顺产数8133,占比59.77%,政策实施后四年顺产数7107,占比56.72%。政策实施后,剖宫产率下降7.25个百分点,到了政策实施后四年,剖宫产率较实施前两年上升了3.05个百分点。二孩政策实施后,高危孕产妇比例上升,瘢痕子宫、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指征上升明显,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巨大儿为指征的剖宫产下降明显。问卷调查结果发现,2014年有51.14%的孕产妇选择顺产,原因排在前三的分别是顺产婴儿抵抗力强、聪明,有利于产后恢复,以及生产费用较少;2016年有61.93%的孕产妇选择了顺产,原因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婴儿抵抗力强、聪明,有利于产后恢复,以及产后并发症少;到2019年有57.95%的孕产妇选择了顺产,原因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有利于产后恢复,产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母乳喂养。2014年有48.86%的孕产妇倾向于选择剖宫产,大多认为剖宫产疼痛小,技术成熟,比较安全,不能承受试产失败的风险;2016年有38.07%的孕产妇选择剖宫产,大多有合并症、有试产条件、但不能承受试产失败的风险,或是有剖宫产指征;2019年有42.05%的孕产妇选择剖宫产是因为有剖宫产指征或妊娠合并症。2014年到2019年期间,孕产妇对顺产的好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剖宫产产后注意事项、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分娩的影响、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最佳时间的知晓率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大对育龄妇女的健康宣教,利用宣传视频、微信公众号、科普折页、节日专题活动等方式对自然分娩进行宣传;并积极开展家庭成员陪伴、“导乐”分娩、无痛分娩等人性化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孕产妇对妊娠及分娩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减少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引导科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健康宣教、积极推进分娩镇痛、建立自然分娩激励机制、提高孕产妇救治能力。政府部门应利用大数据,建立孕产妇健康管理数据库;建设和完善三级孕产妇救治网络,全面保障孕产妇安全。

许今花[4](2020)在《延边地区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延边地区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现状,系统性分析延边地区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实地研究依据,指导临床医护人员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帮助新生儿母亲掌握科学母乳喂养知识,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以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6月~2019年10月份期间在延边地区8个县市医院的325名住院新生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调查表、母乳喂养知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喂养态度量表、社会支持量表。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住院新生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68.5%,处于中等水平。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孕产史、乳腺疾病既往史,乳头内陷等因素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新生儿母亲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均分为3.33±0.779,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孕产史、分娩方式、乳腺疾病既往史、乳头内陷、是否是足月儿、新生儿吸吮力等因素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住院新生儿母亲喂养态度均分为3.45±0.904,喂养态度在母亲的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分娩方式、乳腺疾病既往史、乳头内陷、是否足月儿,新生儿吸吮力等因素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住院新生儿母亲母乳喂养社会支持总分为31.76±5.942,为中等水平。新生儿母亲的职业、文化程度、产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护理因素上有显着差异(P<0.05)。(5)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人群的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喂养态度、社会支持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知识与自我效能、喂养态度呈正相关。结论:(1)延边地区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31.3%,处于较低水平。(2)住院新生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68.5%;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均处于中等水平,喂养态度偏向于母乳喂养。(3)实施母乳喂养的住院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喂养态度、社会支持显着高于非母乳喂养人群。(4)研究对象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喂养态度正相关,即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的越多,其自我效能越高,喂养态度更积极。

李伊傲[5](2020)在《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弹性与正念水平对抑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延边州地区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弹性、正念水平与焦虑抑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弹性、正念水平与焦虑抑郁状况的相关性;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弹性、正念水平、焦虑对抑郁状况的影响,为妊娠晚期孕妇抑郁相关研究以及护理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抽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于延边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进行产前检查符合调查要求的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结果:(1)本次调查对象共260例孕妇,平均年龄29.11±4.1岁,大部分孕妇年龄为25~34岁,占76.5%;朝鲜族58名;居住地为城市的孕妇占比75.8%;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孕妇占比33.1%;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医疗保险的孕妇将近一半;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的孕妇占35.8%。妊娠周期平均为33.11±3.95周,37周及以下的占84.2%;一半以上为初产妇;72.3%的孕妇未曾流产;计划内妊娠的孕妇占79.2%。(2)研究对象心理弹性得分为60.06±8.65分。年龄为25~34岁、居住地为城市、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医疗保险、职业为事业单位、孕周≤37周的研究对象心理弹性较好。(3)研究对象正念水平得分为61.60±7.69分。年龄25~34岁、居住地为城市、最高学历为大专、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职业为事业单位、未曾流产、孕周≤37周的妊娠晚期孕妇正念水平较高。(4)研究对象焦虑得分为47.61±4.89分,焦虑检出率为31.2%。居住地为农村、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费、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职业为农民或无业、孕周>37周、初产妇、孕期有重大事故的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得分较高。(5)研究对象抑郁得分为50.81±6.08分,抑郁检出率为30.8%。年龄<25岁、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费、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职业为农民或无业、孕周>37周、初产妇、有流产史、有妊娠合并症、孕期有重大事故的妊娠晚期孕妇抑郁得分较高。(6)研究对象心理弹性、正念水平与焦虑、抑郁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心理弹性与正念水平存在显着的正相关,焦虑与抑郁存在显着的正相关(P<0.05)。分层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一般人口学及产科特征可解释抑郁的23.0%,在控制了一般人口学及产科特征之后,心理弹性对研究对象的抑郁的解释力增加4.2%,正念水平新增4.1%,焦虑增加13.6%,可以共同解释抑郁状况总变异的44.9%。结论:(1)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弹性与正念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年龄为25~34岁、居住地为城市、职业为事业单位、孕周≤37周的研究对象心理弹性较好,正念水平较高。(2)妊娠晚期孕妇焦虑、抑郁情况普遍存在,产前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高。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自费、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职业为农民或无业、孕周>37周、初产妇、孕期有重大事故的妊娠晚期孕妇更易出现不良心理状况。(3)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弹性越差、正念水平越低,焦虑、抑郁越严重。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孕周、是否曾经流产、是否有妊娠合并症和心理弹性、正念水平、焦虑对妊娠晚期孕妇抑郁有显着影响。

马合巴力·巴拉提[6](2020)在《抑制中的提升:新疆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关于男女平等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随着政策的深入人心,广大妇女的思想观念和家庭地位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新疆是我国发展较慢的地区之一,多个游牧民族生活于此,是研究牧区妇女的理想选地。随着我国实力在各方面的不断发展,新疆女性的家庭地位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妇女一样也在发生了的巨大变化。本文从民族学、社会学有关女性研究的视角出发,以妇女家庭地位测量指标、妇女生命周期概念和社会性别规范概念作为研究相关概念,以现代化理论、惯习理论作为理论研究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以新疆昭苏县灯塔牧场作为田野调查点,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120位妇女发放问卷,以及对其中30位妇女进行半结构访谈和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通过比较分析影响牧区妇女家庭地位的各项衡量指标,重点呈现1958年灯塔牧场成立至今不同时代妇女家庭地位的变迁真实情况,探讨提升和抑制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的因素,同时将不同民族妇女家庭地位变化进行族际对比,从而为根本性的解决新疆牧区妇女地位低下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通过研究发现:现代化进程中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得以不断提升,其背后主要是国家力量、现代性别规范和较高的妇女能动性对妇女家庭地位产生正向作用;同时,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在提升时也受到传统社会性别规范和较低的妇女能动性的抑制;而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变迁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族际差异性。

雷雪丽[7](2020)在《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现状,并分析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与育儿胜任感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为医院产科及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在创新产褥期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方面提供参考。方法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健康问题调查)、产褥期妇女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和中文版育儿胜任感量表(C-PSOC),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对衡阳市某三家三级甲等医院254名产褥期初产妇进行调查,以了解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育儿胜任感现状。2抽取在湖南衡阳某三甲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符合研究要求的8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40名)和干预组(4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特殊护理及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在干预前、产后3周及产后6周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应用SPSS18.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51.75±16.38)分,处于中等水平,三个维度得分转化为标准分后以自我护理技能得分最低,为(68.24±10.34)分。生活质量总分为(55.86±8.58)分,育儿胜任感得分为(69.79±9.19)分。2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家庭月总收入、喂养方式、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和产后有无医院/社区电话随访/家访指导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家庭月总收入及家庭住址是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r=0.463,P<0.01),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也呈正相关(r=0.402,P<0.01)。3干预前,两组初产妇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及育儿胜任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干预后,在产后3周和产后6周干预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得分在不同时间、不同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P<0.05)。5干预后,在产后6周,干预组初产妇产褥期产后便秘、乳头皲裂、乳房肿胀、睡眠不足及育儿知识缺乏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发生脐周感染、红臀、湿疹、便秘及腹泻的情况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发生脐周感染、红臀及湿疹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初产妇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否参加过孕妇学校、家庭月总收入和家庭住址是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均呈正相关。2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产褥期母婴健康问题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增强育儿胜任感,促进母婴健康。

王婧[8](2020)在《贫困地区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 ——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了解于都县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基于Anderson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型(以下简称“Anderson模型”)深入分析两者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贫困地区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可及性以及孕产期健康水平的相关建议,并为其他地区改善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水平和健康水平,完善孕产期保健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根据Anderson模型,构建本研究理论模型框架,编制《于都县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调查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于都县育龄妇女(15-49周岁)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c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从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因素三个维度描述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一共收集了740名孕产妇的数据信息,其中包含农村户口孕产妇347名,城镇户口孕产妇393名。在740名孕产妇中,有贫困孕产妇33名,35岁以上孕产妇48名,分娩次数为3次及以上的孕产妇218名,超过50%的孕产妇为初中文化程度,有40.7%的孕产妇认为孕产期保健服务非常必要。(2)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情况:在孕产妇自评健康状况方面,有44.2%的孕产妇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没有孕产妇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差。高危孕产妇比例为11.5%,有6.8%的孕产妇患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其中35岁以上的孕产妇高危孕产妇率和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患病率最高,城镇户口孕产妇的高危孕产妇率和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患病率高于农村户口孕产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孕产妇高危比例的因素为倾向特征维度中的年龄和就业状况,对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患病率有影响的因素是倾向特征维度中的文化程度(p<0.05)。(3)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通过对孕产妇各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孕早期检查服务利用率为86.4%,早孕建卡服务利用率为87.3%,高危筛查服务利用率为87%,≥5次产前检查服务利用率为91.9%,艾滋病病毒检测服务利用率为94.9%,梅毒病毒检测服务利用率94.5%,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服务利用率为95.5%,产前筛查服务用率为78.8%,其他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为4.1%。由此可以发现,≥5次产前检查服务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服务利用率较高,达到90%以上,其余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均未达到90%的标准,其中产前筛查服务利用率和其他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较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各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共性影响因素为倾向特征维度中的户籍和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态度,使能资源维度中的到服务机构的交通距离(p<0.05)。产前筛查服务和其他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相对较低,在产前筛查服务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除户籍、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态度外,还有倾向特征维度中的分娩次数、使能资源维度中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和需求因素维度中的是否为高危孕产妇(p<0.05),对其他孕产期保健服务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仅为倾向特征维度中的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态度(p<0.05)。≥5次产前检查和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的服务利用率较高,影响≥5次产前检查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除了有户籍、对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态度以及到达服务机构交通时间之外还有倾向特征维度中的文化程度(p<0.05),影响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均包括需求因素维度中的自评健康状况(p<0.05)。研究结论医疗保障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孕产妇经济负担,高龄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较大,基本检查项目和建议检查项目的服务利用率差别较大。为改善贫困地区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和健康状况,需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科服务能力建设,提高育龄妇女孕产期健康素养和保健意识。

陈倩[9](2020)在《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及结局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薰衣草吸嗅、硬膜外镇痛以及薰衣草吸嗅联合硬膜外镇痛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了解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住院情况的影响,评价不同镇痛方式在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并分析其机制,探讨不同镇痛方式下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分娩结局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多途径开展分娩镇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8年7月至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入本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最终本研究共计样本254例。254例样本在宫口扩张3cm时按照产妇镇痛意愿分为对照组(62例),吸嗅组(60例),药物组(68例),联合组(64例)。对照组给予分娩常规护理;吸嗅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宫口扩张3cm时开始进行薰衣草间断性反复吸嗅;药物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宫口扩张3cm时给予硬膜外药物镇痛;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宫口扩张3cm时给予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产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感问卷(CBSEI-32)、数字评定量表(NRS)对254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产时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产妇宫口扩张4-5cm、6-7cm、8-10cm时的疼痛得分,测量生命体征和产程时间。产后记录分娩结局、泌乳情况、新生儿结局、住院情况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或Games-Howell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并做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All pairwise法。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并做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自然分娩初产妇宫口扩张4-5cm时NRS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吸嗅组、药物组、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NRS得分与其余三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药物组与联合组NR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分娩初产妇宫口扩张6-7cm时NRS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药物组、吸嗅组、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NRS得分与其余三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吸嗅组与药物组NR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口扩张8-10cm时,四组NR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药物组和联合组的体温、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羊水浑浊发生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吸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产妇住院期间舒适度以联合组的舒适度得分最高,对照组的舒适度得分最低,吸嗅组和药物组的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药物组和联合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多于对照组和吸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药物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但持续时间短,且对产妇和新生儿会产生某些不良影响。虽然药物镇痛会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但药物的使用使得住院费用相应增加。(2)薰衣草吸嗅镇痛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在不增加住院费用的前提下,产妇分娩舒适度得到提高。(3)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虽然会增加住院费用,但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能更好地发挥镇痛作用,极大地满足产妇对分娩舒适度的需求。

陈洁[10](2020)在《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现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现况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少孕期相关疾病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维护母婴健康、完善母婴保健策略提供建议。方法依据纳入标准选择2018-2019年甘肃省调查地区三级甲等医院(含妇幼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妇产科)门诊建卡并进行常规孕检且计划或在该院分娩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面对面问卷调查法调查母婴健康素养现况,再结合妊娠结局资料,分析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现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情况1.1甘肃省城乡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得分及格情况整体上甘肃省城乡孕产妇对各部分母婴健康素养测评内容的总体得分(38.9%)、各单项内容的及格率均不高,其中母婴基本知识的及格率(44.6%)最高,婴幼儿知识的及格率(21.4%)最低;城镇孕产妇的得分及格情况(61.2%)高于农村孕产妇(19.8%),随孕产期的后移孕妇母婴健康素养各部分测评内容的及格率和正确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1.2甘肃省城乡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各部分测评内容的正确率甘肃省孕妇对母婴基本知识的正确率(53.0%))最高,婴幼儿知识的正确率(41.0%)最低;产妇对基本技能的正确率(41.4%)最低;城镇孕产妇对各部分测评内容的正确率均高于农村孕产妇。1.3甘肃省城乡孕产妇具体测评题目的知晓情况甘肃省城乡孕产妇均对偏向生活常识类母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较高,最高知晓率为86.1%;偏向生理指标类的内容知晓率最差,最高知晓率为37.2%;其中偏向生理指标类的题目中,孕妇对婴幼儿知识知晓率较差,产妇对部分生活方式知晓率较差。2.影响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年收入以及孕产妇本人希望的分娩方式是影响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P<0.05),其中文化程度、职业和年收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3.甘肃省孕产妇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大多数孕产妇具备良好的学习意愿和利用卫生资源的主动性,但仅33.7%的孕产妇听过孕妇课程,且参与比例随频次增加而下降。从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途径来看,孕产妇最期望的途径是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其次是健康教育传播材料。4.甘肃省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状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产妇产检次数、分娩方式、剖宫产原因、是否母乳喂养、产后第一次成功喂母乳时间、是否妊娠合并贫血、产后有无出血、新生儿体重以及有无合并疾病均与自身母婴健康素养水平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1.整体上甘肃省城乡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处于较低水平,知识层面以生活类常识掌握为主,而对于影响母婴健康的生理类知识掌握较少且不系统并表现出城镇优于农村。2.影响母婴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年收入以及孕产妇本人希望的分娩方式,其中文化程度、职业和年收入影响程度更大。3.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水平与产检次数、分娩方式、剖宫产原因、是否母乳喂养、产后第一次成功喂母乳时间、是否妊娠合并贫血、产后有无出血、新生儿体重以及有无合并疾病均存在相关关系,整体提高母婴健康素养水平,能够有效避免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4.现有卫生资源配置、健康教育针对性、孕产期卫生服务方式均存在不完善之处。

二、影响农村产妇住院分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农村产妇住院分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偏倚及质量控制
六、技术路线
七、研究结果
    1 支持性环境
    2 服务提供方
        2.1 医疗机构
        2.1.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2.1.2 血红蛋白及铁蛋白的检测情况
        2.1.3 铁剂配备情况
        2.1.4 叶酸配备情况
        2.2 医务人员
        2.2.1 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2.2.2 医生对本机构孕产妇贫血患病率的知晓情况
        2.2.3 医生要求孕产妇检测血红蛋白及铁蛋白的情况
        2.2.4 医生建议孕产妇补充铁剂的情况
        2.2.5 医生建议孕产妇补充叶酸的情况
        2.2.6 医生建议同时补充铁剂和叶酸的状况
        2.2.7 医生有关孕产妇补充铁剂及叶酸知识知晓情况
        2.2.8 医生有关贫血知识来源途径及培训情况
    3 服务需求方
        3.1 孕产妇
        3.1.1 孕产妇基本情况
        3.1.2 孕期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3 孕期贫血和铁缺乏症治疗情况
        3.1.4 孕期饮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1.5 孕期营养剂补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1.6 孕期未补充铁剂和叶酸制剂的原因
        3.1.7 孕产妇有关贫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获取途径
        3.2 儿童母亲
        3.2.1 儿童母亲基本情况
        3.2.2 儿童母亲有关贫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获取途径
八、讨论及建议
    1 支持性环境
        1.1 孕产妇贫血预防技术指南种类多、来源广,未进行统一
        1.2 一些政策的硬性规定,限制了贫血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
        1.3 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制约孕产妇贫血防治措施落实的重要因素
        1.4 传统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
    2 服务提供方
        2.1 基层医疗机构铁蛋白检测能力欠缺
        2.2 铁剂和叶酸配备种类少、预防性剂量普及性较低
        2.3 医生对孕产妇贫血的重视度不足,采取干预措施知识和意识不强
    3 服务需求方
        3.1 孕产妇饮食结构不合理
        3.2 孕产妇及儿童母亲对营养及贫血的认知不足
        3.3 孕产妇对于贫血防治措施的依从性不足
    4 服务质量
        4.1 常规检测提供不足
        4.2 铁叶酸制剂补充不规范
        4.3 治疗有待进一步提高
九、结论
十、本研究的特色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孕产妇营养性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连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量的选择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剔除标准
        2.2.5 样本量的确定
    2.3 研究方法
        2.3.1 评价工具
        2.3.2 研究流程
    2.4 统计学方法
    2.5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6 技术路线图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考虑
第3章 结果
    3.1 失访率
    3.2 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产妇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结果比较
        3.3.1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3.3.2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自护能力得分的比较
        3.3.3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乳汁淤积发生率的比较
        3.3.4 两组初产妇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初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4.2 连续护理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4.3 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
    4.4 连续护理可以减少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
    4.5 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与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3)“全面二孩”政策下孕产妇健康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剖宫产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2.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文献调研法
    2.2 回顾性分析法
    2.3 问卷调查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住院分娩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3.2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危重孕产妇情况分析
    3.3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率变化情况
    3.4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
    3.5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孕产妇分娩认知情况分析
4.讨论
    4.1 剖宫产率总体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4.2 高危妊娠和危重孕产妇比例增加
    4.3 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管理措施
    4.4 危重孕产妇健康管理措施
5.对策与建议
    5.1 政府层面
    5.2 医院层面
    5.3 医务人员层面
6.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剖宫产的使用和差异的全球流行病学进展汇总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孕产妇分娩方式认知度调查问卷

(4)延边地区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抽样方法
    2.4 研究工具
    2.5 资料的收集
    2.6 资料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学问题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现状
    3.3 研究对象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
    3.4 研究对象喂养态度现状
    3.5 研究对象母乳喂养社会支持现状
    3.6 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人群知信行比较
    3.7 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人群社会支持的比较
    3.8 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喂养态度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
    4.2 母乳喂养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喂养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5 母乳喂养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6 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人群知信行比较分析
    4.7 母乳喂养与非母乳喂养人群社会支持的比较分析
    4.8 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态度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综述(已发表) 国内外母乳喂养研究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C 母乳喂养现况调查表

(5)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弹性与正念水平对抑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2.3 研究工具及调查内容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学方法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学考虑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产科特征
    3.2 研究对象的心理弹性得分情况
    3.3 研究对象的正念水平得分情况
    3.4 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得分情况
    3.5 研究对象各变量的单因素分析
    3.6 研究对象的心理弹性、正念水平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3.7 研究对象的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心理弹性现状
    4.2 研究对象的正念水平现状
    4.3 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情况现状
    4.4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正念水平与焦虑、抑郁的相关关系
    4.5 影响研究对象抑郁的因素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 妊娠晚期孕妇抑郁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6)抑制中的提升:新疆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导言
    1.1 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相关概念和理论视角
        1.2.1 相关概念
        1.2.2 理论视角
    1.3 已有研究综述
        1.3.1 女性主义研究
        1.3.2 国外女性家庭地位相关研究
        1.3.3 国内女性家庭地位相关研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过程
        1.4.4 “变迁时间”的界定
        1.4.5 研究创新
2.田野点及研究对象介绍
    2.1 田野点介绍
        2.1.1 灯塔牧场学名由来及人口结构
        2.1.2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3 灯塔牧场社会背景和社会转型
        2.1.4 村民生计方式
        2.1.5 家庭结构
    2.2 调查对象界定
3.1958年至改革开放前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状况
    3.1 妇女婚姻地位:包办婚姻,婚姻自主权低
        3.1.1 择偶方式被动,包办婚姻
        3.1.2 初婚年龄低,婚龄差偏大
        3.1.3 婚姻决策中父母占主导地位
        3.1.4 婚姻变更不被接受
        3.1.5 家庭矛盾被动处理
    3.2 妇女生育自主权低,健康得不到保障
        3.2.1 传统生育观念
        3.2.2 生育自主权低
        3.2.3 落后的医疗技术对生产的影响
    3.3 妇女家庭经济地位:妇女对家庭经济贡献小
        3.3.1 妇女对家庭经济的贡献
        3.3.2 妇女对收入的管理与支配地位受文化水平影响
        3.3.3 家庭性别劳动分工
    3.4 妇女所处社会的性别规范:传统受改革冲击
        3.4.1 双重性别规范标准并存
    3.5 本章小结
4.改革开放后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
    4.1 妇女婚姻地位:妇女婚姻自主权提高但仍受家长影响
        4.1.1 恋爱自由化,妇女择偶权上升
        4.1.2 包办婚姻消失,择偶权上升
        4.1.3 “抢婚”一时成风
        4.1.4 婚姻决策中父母的影响依然存在
        4.1.5 婚姻变更观念改观
        4.1.6 家庭矛盾可沟通化
    4.2 妇女生育地位:妇女生育自主权提高但思想仍受旧观念影响
        4.2.1 昭苏县计划生育政策演变
        4.2.2 妇女生育自主权提高
        4.2.3 生育观念有转变,但仍受传统观念束缚
        4.2.4 生产地点的转变和生育健康保障权的提高
    4.3 妇女家庭经济地位:妇女经济自主权提高
        4.3.1 妇女对家庭收入的贡献
        4.3.2 家庭收入管理权方面
        4.3.3 妇女消费决定权
        4.3.4 家庭性别劳动分工
    4.4 社会性别规范悄然改观
        4.4.1 规范准则的改变
        4.4.2 个人信念的转变
        4.4.3 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4.5 小结
5.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变迁因素分析
    5.1 1958年后灯塔牧场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原因分析
        5.1.1 1958年至改革开放前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提高的原因
        5.1.2 1958年至改革开放前制约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提高的因素
    5.2 改革开放后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的原因分析
        5.2.1 改革开放后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提高的原因
        5.2.2 改革开放后制约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提高的因素
结语 抑制中的提升: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的变迁特质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干预理论基础
    1.5 操作性定义
    1.6 研究路线
第2章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育儿胜任感现状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初产妇一般人口学资料
        2.3.2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情况
        2.3.3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状况
        2.3.4 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得分情况
        2.3.5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3.6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2.4 讨论
        2.4.1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现状
        2.4.2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现状
        2.4.3 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现状
        2.4.4 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2.4.5 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
    小结
第3章 基于格林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
        3.3.2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3.3.3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及各维度得分比较
        3.3.4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得分比较
        3.3.5 干预后两组初产妇与新生儿健康问题的发生及母乳喂养比较
    3.4 讨论
        3.4.1 格林模式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3.4.2 格林模式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及健康问题的影响
        3.4.3 格林模式干预对初产妇产褥期育儿胜任感的影响
    小结
第4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贫困地区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 ——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4.1 描述孕产期健康状况及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
        1.4.2 分析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影响因素
        1.4.3 提出改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及健康状况的对策建议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专家咨询法
        1.5.3 专题小组讨论法
        1.5.4 问卷调查法
        1.5.5 实地调研法
        1.5.6 数理统计法
    1.6 质量控制
        1.6.1 调查方案设计
        1.6.2 调查员的选择与培训
        1.6.3 现场调查协调
        1.6.4 问卷质量核查
        1.6.5 数据整理录入
    1.7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2 孕产期保健服务评价标准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研究现状
        2.3.2 国内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研究现状
        2.3.3 贫困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2.4 研究评述
3 研究设计
    3.1 理论基础
        3.1.1 反贫困理论
        3.1.2 健康与医疗服务需求理论
        3.1.3 Anderson医疗保健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3.2 理论模型构建
    3.3 研究假设
4 结果与分析
    4.1 于都县孕产妇基本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4.1.1 倾向特征维度
        4.1.2 使能资源维度
        4.1.3 需求因素维度
        4.1.4 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
    4.2 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4.2.1 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4.2.2 各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单因素分析
    4.3 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的多因素分析
        4.3.1 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的多因素分析
        4.3.2 各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4 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影响因素模型构建与评价
5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5.1.1 医疗保障政策减轻了贫困孕产妇经济负担
        5.1.2 高龄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较大
        5.1.3 基本检查项目和建议检查项目的服务利用率差别较大
        5.1.4 贫困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5.1.5 贫困地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需要加强
        5.1.6 贫困地区孕产妇健康素养和保健意识有待提高
    5.2 建议
        5.2.1 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5.2.2 健全贫困地区孕产期保健服务体系,提升孕产期保健工作效率与质量
        5.2.3 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科能力建设,提高卫生资源可及性
        5.2.4 提高贫困地区育龄妇女健康素养,增强孕产期保健意识
6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西省于都县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及结局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2.1.1 分娩疼痛的定义
        2.1.2 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
        2.1.3 分娩疼痛在各产程的表现
        2.1.4 分娩疼痛的不良影响
        2.1.5 分娩镇痛的定义
        2.1.6 分娩镇痛的发展历程
        2.1.7 分娩镇痛的临床意义
        2.1.8 分娩镇痛的方法
    2.2 芳香疗法的研究进展
        2.2.1 芳香疗法的定义
        2.2.2 芳香疗法的发展历程
        2.2.3 芳香疗法的给药途径
        2.2.4 芳香疗法的作用机制
        2.2.5 薰衣草的生态特性与化学成分
        2.2.6 薰衣草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
    2.3 总结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方法
    3.3 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
    3.4 质量控制
    3.5 伦理性问题
    3.6 统计学分析
    3.7 技术路线
第四章 结果
    4.1 均衡性检验
    4.2 产妇产时分娩疼痛情况比较
    4.3 产妇产时情况比较
    4.4 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4.5 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比较
    4.6 新生儿情况比较
    4.7 产妇住院情况比较
第五章 讨论
    5.1 自然分娩初产妇镇痛前均衡性分析
    5.2 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
        5.2.1 药物镇痛对分娩疼痛的影响
        5.2.2 药物镇痛对体温的影响
        5.2.3 药物镇痛对产程时间的影响
        5.2.4 药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5.2.5 药物镇痛对产后泌乳的影响
        5.2.6 药物镇痛对产妇住院情况的影响
    5.3 薰衣草吸嗅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
        5.3.1 薰衣草吸嗅镇痛对分娩疼痛的影响
        5.3.2 薰衣草吸嗅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5.3.3 薰衣草吸嗅镇痛的经济效益分析
    5.4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
        5.4.1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对分娩镇痛的影响
        5.4.2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5.4.3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的经济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附录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4 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32)
    附录5 数字评定量表(NRS)
    附录6 初产妇舒适状况量表
    附录7 产时观察记录表
    附录8 分娩记录表
    附录9 随访记录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现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健康素养概述
    1.2 母婴健康素养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1.2.1 母婴健康素养问题的提出
        1.2.2 母婴健康素养的国外研究现状
        1.2.3 母婴健康素养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甘肃省母婴健康素养的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地域、人群样本量的确定
    2.2 调查内容
    2.3 主要质量控制措施
        2.3.1 问卷设计
        2.3.2 调查员培训
        2.3.3 现场调查
        2.3.4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2.4 伦理学认定
第三章 甘肃省城镇和农村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现况调查
    3.1 结果
        3.1.1 甘肃省孕产妇的基本情况
        3.1.2 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情况
        3.1.3 甘肃省孕产妇卫生资源利用情况
        3.1.4 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
        3.1.5 甘肃省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第四章 讨论
    4.1 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现况
        4.1.1 基本概况
        4.1.2 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4.1.3 影响因素分析
        4.1.4 实际卫生资源利用情况
    4.2 母婴健康素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4.2.1 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4.2.2 相关性分析
    4.3 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的整体情况及策略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影响农村产妇住院分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分析[D]. 刘利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D]. 熊美仁. 南昌大学, 2020(08)
  • [3]“全面二孩”政策下孕产妇健康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剖宫产趋势分析[D]. 邓波.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8)
  • [4]延边地区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D]. 许今花. 延边大学, 2020(05)
  • [5]妊娠晚期孕妇心理弹性与正念水平对抑郁的影响[D]. 李伊傲. 延边大学, 2020(05)
  • [6]抑制中的提升:新疆灯塔牧场女性家庭地位变迁研究[D]. 马合巴力·巴拉提.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7]格林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雷雪丽. 南华大学, 2020(01)
  • [8]贫困地区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 ——以江西省于都县为例[D]. 王婧.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及结局的比较研究[D]. 陈倩.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10]甘肃省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现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D]. 陈洁. 兰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农村产妇住院分娩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