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杖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梁春晓,王珊珊,陈淑静,王媛,李晋,常艳旭[1](2022)在《虎杖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虎杖Polygoni Cuspidati Rhizoma et Radix在中国已有数千年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历史,可用于改善腹泻、咳嗽、黄疸、炎症、闭经、烧伤和高脂血等症状。虎杖化学成分包括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表明,虎杖可用于治疗炎症、糖尿病、痛风、癌症、病毒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尤其对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性疾病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系统地总结了近几年虎杖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角度展开了综述,为虎杖药用资源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依据,也为虎杖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林丽丽,冯璐,黄克,孙燕波,安黎,戴启刚,单进军,汪受传[2](2021)在《儿童病毒性肺炎分期防治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及策略探析》文中提出儿童病毒性肺炎存在诸多防治瓶颈问题,目前西药治疗多为对症处理,临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中医药在防治儿童病毒性肺炎上有着明显优势,笔者通过阐述儿童病毒性肺炎不同分期的中医病因病机、辨治规律,结合现代临床、机制研究进展,以期寻找安全有效地预防、治疗、康复方剂,从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病毒融合及复制、提高呼吸道抗体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调控肺部免疫炎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面阐释中医药分期防治儿童病毒性肺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儿童病毒性肺炎的中医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依据。
刘志文[3](2021)在《艾可清颗粒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引起的代谢性骨骼疾病。中医理论认为绝经导致的肾脾亏虚是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研发的复方中药配方“艾可清颗粒”具有补肾健脾、益气扶阳之功效,临床用于HIV-1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为了进一步拓展艾可清的临床应用范围,本研究就其是否可改善绝经后肾脾亏虚所致的骨质疏松进行了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卵巢切除大鼠模型模拟绝经后妇女,探讨了艾可清对雌激素缺乏致骨丢失的体内保护作用。同时采用体外细胞模型进一步探讨了艾可清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1.艾可清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1)动物分组和治疗双侧卵巢切除的SD大鼠(6-8月龄)随机分为模型组(OVX)、戊酸雌二醇0.1 mg/kg/d组(EV)、艾可清1g/kg/d组(ALD)、艾可清2 g/kg/d组(AMD)和艾可清4 g/kg/d组(AHD)进行治疗,每组10只。行假手术(Sham)的10只同龄雌性大鼠为随行对照。连续给药3个月后结束治疗。(2)检测和分析:①Micro-CT扫描分析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重建骨组织三维结构;②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变化;③TRAP染色观察骨组织内破骨细胞数量;④心、肝、脾、肺、肾、子宫的脏器指数变化;血清样本中肝功能指标(ALT和AST)和肾功能指标(CRE和BUN)检测。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组织中骨吸收功能相关基因(CA2、CTSK、MMP9和ATP6V0D2)和骨形成相关基因(BMP-2和Sp7)的mRNA水平。⑥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骨吸收相关功能蛋白Tracp、CTSK和c-fos的表达水平。2.艾可清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MC3T3-E1成骨细胞,(1)经艾可清干预48h或72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2)经艾可清干预7d,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ALP染色试剂盒检测ALP表达,评价细胞的成骨活性。3.艾可清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1)艾可清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从C57BL/6小鼠骨髓提取单核细胞,经M-CSF诱导4天得到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MMs)。BMMs经艾可清干预48 h或72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2)艾可清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采用TRAP染色试剂盒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并计数;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破骨细胞F-actin环的形成。(3)破骨分化标志性基因mRNA水平检测: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提取总RNA,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吸收功能基因(Car2、Tracp、Ctsk、Atp6v0d2),破骨细胞表面受体基因(Calcr、RANK)和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融合基因(c-fos、Dcstamp)的mRNA水平。(4)破骨细胞标志性蛋白表达检测: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骨吸收功能相关蛋白Mmp9、Ctsk 和 Tracp 的表达。4.艾可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1)艾可清对破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和核移位的影响:采用RANKL诱导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加入艾可清进行干预。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NFATcl和c-fos的核移位情况。(2)艾可清对破骨分化关键调节通路的影响:BMMs经艾可清预处理后再采用RANKL刺激0、5、10、20、30或60 min。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 NFκB 通路(p65、p-p65、IκBα和 p-IκBα)、JNK 通路(JNK 和 p-JNK)和 p38通路(p38和p-p38)蛋白水平。(3)艾可清对p65核移位的影响:BMMs细胞用艾可清预处理后再采用RANKL刺激0、30或60 min。分别提取细胞核和细胞质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p65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核中p65表达。(4)艾可清对RANK和TRAF6结合的影响:巨噬细胞Raw264.7用艾可清预处理后再采用RANKL刺激20 min。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ANK和TRAF6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艾可清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丢失的影响(1)显着增加股骨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数量①Micro CT扫描: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数量(Tb.N)都明显降低;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剂量依赖地增加了大鼠的BMD、BV/TV和Tb.N,且这些指标在高剂量组(AHD)中有显着增加。②H&E染色:与Sham组相比,OVX组股骨BV/TV值明显降低;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剂量依赖地提高BV/TV值,其中AHD组BV/TV升高最为显着。(2)显着抑制股骨组织内破骨细胞的形成破骨细胞TRAP染色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骨组织内骨表面破骨细胞数(N.Oc/BS)和破骨细胞周长百分比(Oc.S/BS)明显增加;与OVX组相比,ALD组Oc.S/BS则明显降低,AMD组N.Oc/BS明显降低,而AHD组N.Oc/BS和Oc.S/BS均明显降低。(3)未见对脏器组织有不良影响①脏器指数: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的心、肝、肺、肾和子宫脏器指数明显下降;与OVX组相比,除AMD和AHD组肺脏器指数明显增加外,艾可清各剂量组对其他各脏器指数无明显影响。提示艾可清可能有益肺作用。②肝肾功能生化指标:与Sham组相比,OVX组血清中ALT、AST、CRE含量无明显变化,BUN含量明显升高;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各剂量组血清中ALT、AST、CRE含量无明显变化,BUN含量明显下降。提示艾可清可能对肾功能有改善作用。(4)显着抑制骨吸收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组织中骨吸收相关基因CA2、MMP9、CTSK和ATP6V0D2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骨形成相关基因BMP-2和Sp7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OVX组相比,ALD组CA2和MMP9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AMD组和AHD组CA2、MMP9和CTSK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艾可清各剂量组BMP-2和Sp7的mR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提示艾可清的作用在于抑制骨吸收,而不是促进骨形成。(5)显着抑制骨吸收相关蛋白的表达与Sham组相比,OVX组骨组织中骨吸收相关蛋白Tracp、Ctsk和c-fos的表达明显升高;与OVX组相比,艾可清各剂量组Tracp表达明显降低,AHD组Ctsk和c-fos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进一步说明艾可清是通过抑制骨吸收起到骨保护作用的。2.艾可清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艾可清在浓度大于50 μg/mL时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浓度低于50 μg/mL时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说明艾可清无促成骨分化作用。3.艾可清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艾可清在10—100μg/mL浓度范围对BMMs有明显促增殖作用。4.艾可清对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1)显着抑制BMMs分化为破骨细胞(TRAP染色):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过程中加入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减少TRAP阳性细胞的数量,说明艾可清明显抑制破骨分化。艾可清在50 μg/mL浓度时几乎完全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形成,且对破骨分化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2)显着抑制破骨细胞F-actin环形成(免疫荧光染色):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采用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减少破骨细胞F-actin环的面积,抑制F-actin环的形成。(3)显着抑制骨吸收功能基因的表达(荧光定量PCR):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采用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抑制骨吸收相关基因Car2、Tracp、Ctsk、Atp6v0d2、Dcstamp、Calcr的mRNA表达;艾可清在50 μg/mL浓度时,对骨吸收功能基因(Car2、Tracp、Ctsk、Atp6v0d2),破骨细胞表面受体基因(Calcr、RANK)和破骨细胞前体细胞融合基因(Dcstamp、c-fos)的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4)显着抑制骨吸收功能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的同时采用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抑制骨吸收功能蛋白Mmp9、Ctsk和Tracp的表达;艾可清在50μg/mL浓度时,对Mmp9、Ctsk和Tracp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5.艾可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1)显着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关键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表达(Western blot):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时加入艾可清干预,可浓度依赖地抑制转录因子NFATc1和c-fos的蛋白表达;艾可清在50 μg/mL浓度下对NFATc1和c-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也表现出时间依赖性。说明艾可清可抑制RANKL诱导的NFATc1和c-fos表达上调。(2)显着抑制NFATc1和c-fos的核移位(免疫荧光染色):在诱导BMMs破骨分化时加入艾可清干预,可显着抑制NFATc1和c-fos在细胞核的表达,说明艾可清可抑制RANKL诱导的NFATc1和c-fos的核移位。(3)显着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关键通路NFκB和MAPK的激活(Western blot):BMMs经RANKL刺激后,NFκB通路蛋白(p65和IκBα)和MAPK通路蛋白(JNK和p38)的磷酸化(p-p65、p-IκBα、p-JNK和p-p38)水平逐渐升高,IκBα水平逐渐降低,说明NFκB和MAPK通路被激活。艾可清(50 μg/mL)干预可降低p-p65、p-IκBα、p-JNK和p-p38水平,升高IκBα水平。说明艾可清抑制RANKL诱导的NFκB和MAPK通路激活。(4)显着抑制p65的核移位(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BMMs细胞经RANKL刺激30和60 min后,细胞质内的p65蛋白明显减少,细胞核内的p65含量增加,说明NFκB通路被激活。艾可清(50μg/mL)干预可使细胞质内的p65表达升高,使p65停留在细胞质内并抑制其入核,说明艾可清抑制RANKL诱导的NFκB通路激活。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进一步证实艾可清可抑制p65的核移位。(5)显着抑制RANK-TRAF6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共沉淀):Raw264.7细胞经RANKL刺激20 min后,增加了和TRAF6结合的RANK的水平;艾可清(50μg/mL)干预可显着减少和TRAF6结合的RANK的水平,说明艾可清抑制了 RANKL诱导的RANK和TRAF6的结合。结论:1.补肾健脾复方中药“艾可清颗粒”对雌激素缺乏诱导的骨丢失具有保护作用。其补肾健骨作用和抑制体内破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吸收功能有关。2.“艾可清颗粒”在体外可显着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活性。其作用机制为抑制RANK和TRAF6的结合,从而影响RANKL介导的下游NFκB、p38和JNK通路的激活。3.“艾可清颗粒”具有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应用前景。
康雨菲[4](2021)在《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联合健脾化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联合健脾化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脾虚湿蕴型)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本研究旨在找到更有效、更安全治疗亚急性湿疹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20年7月至2020年9月于武汉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湿疹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共6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6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基础治疗(健脾化湿汤及卢帕他定片口服)。治疗组31例,采用复方黄芩“水膜”湿敷和基础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症状评分、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临床观察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首先应用单样本K-S检验分析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别治疗前后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同组别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z秩和检验分析;组间性别构成比较和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结果均以P<0.05为标准,说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的皮损面积、EASI评分、瘙痒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4周后,两组的皮损面积、EASI评分、瘙痒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完成临床观察者30例,其中痊愈3例,显效13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有效率(痊愈+显效/治疗组总例数)为96%;对照组完成临床观察者30例,其中痊愈0例,显效3例,好转15例,无效12例,有效率(痊愈+显效/治疗组总例数)为83%。治疗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对照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复发率对比: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随访2周,治疗组有1例患者存在复发情况,复发率为3%,对照组有5例患者存在复发情况,复发率为28%。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复发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联合基础治疗(健脾化湿汤及卢帕他定片口服)亚急性湿疹(脾虚湿蕴型)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优于单纯基础治疗。
梁秀睿[5](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通脉降浊方抗AS的关键成分与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寻通脉降浊方中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活性成分以及作用靶点,预测其起效的潜在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拟为该方的后续深入的实验研究提供方向,从而有利于通脉降浊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材料与方法:在TCMSP数据库按口服生物利用度≥30%和类药性≥0.18对通脉降浊方中12味中药的潜在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同时通过对CNKI、VIP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筛选该方12味中药中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单一化学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潜在活性成分的相关靶点,经由UinPort数据库将靶点转化成相对应的基因名称,对TCMSP未检索到的化学成分通过Pub Chem数据库获得其smile号进而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相关的靶点基因;从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Drugbank库获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靶点基因;将通脉降浊方的靶点基因与AS疾病靶点基因映射取交集获得关键靶点基因;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基于STRING绘制关键靶点基因的PPI网络,基于Cytoscape 3.6.1软件对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及MCODE模块聚类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易汉博生物信息作图网站进行数据可视化。结果:1.基于TCMSP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获得通脉降浊方抗AS的潜在活性成分302个,其中柴胡19个,枳实23个,黄芩37个,半夏13个,白芍13个,丹参68个,三七12个,大黄17个,泽泻12个,甘草95个,虎杖13个,金樱子7个。2.通过TCMSP数据库、UinPort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通脉降浊方抗AS的潜在活性成分相关的靶点基因753个。3.基于GeneCards、OMIM、Drugbank和TTD数据库获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基因点基因4375个。4.映射通脉降浊方靶点基因数据集与疾病靶基因数据集后得到通脉降浊方抗AS的关键靶点基因532个。5.通过对药材-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分析获得通脉降浊方抗AS可能的关键化学成分为槲皮素、人参皂苷Rg1、甘草酸、丹酚酸B等15个。6.分析关键靶点基因PPI网络获得通脉降浊方抗AS的3个可能潜在功能集群;对其进行GO-BP分析发现3个集群分别从参与胺运输的负调节、参与细胞周期的多种调控、蛋白激酶活性调控等不同途径发挥抗AS作用。7.关键靶点基因的GO富集分析结果:GO-CC结果显示通脉降浊方抗AS的有效成分可能分部在细胞间隙、胞质、质膜、外泌体、线粒体外膜等部位发挥生物学功能;GO-MF结果显示通脉降浊方可通过调节蛋白质异源二聚体化活动、ATP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分子功能活性从而发挥抗AS的作用;GO-BP结果显示通脉降浊方或可参与炎症反应、凋亡信号通路、胞浆钙离子浓度、氧化还原过程、糖脂代谢等干预AS的进展。8.对关键靶点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通脉降浊方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FoxO1靶点、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Jak-STATs信号通路等起到抗AS作用。结论:1.通脉降浊方中槲皮素、人参皂苷Rg1、甘草酸、丹酚酸B、三七皂苷R1、甘草次酸、大黄素、24-乙酰泽泻醇A、柴胡皂苷D、人参皂苷Rb1、橙皮苷、甘草苷、山奈酚、β谷甾醇、汉黄芩素等为发挥抗AS作用的关键活性成分。2.通脉降浊方抗AS作用机制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实现的,可能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糖脂代谢等生物过程,可能涉及PI3K-Akt、FoxO1、MAPK、NF-κB、mTOR、Jak-STATs 等信号通路。
唐春丽,魏江存,滕红丽,李凤珍,黄敏[6](2021)在《黄酮类成分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植物中黄酮类成分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黄酮类成分大都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植物里,其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作用。黄酮类成分的抗炎作用研究己久,作用机制也日趋明确。对黄酮类成分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期待在创新研究的启发下,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为黄酮类成分的应用带来突破,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近10年来,黄酮类成分的抗炎作用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研究表明黄酮类成分能够对各种炎症引起的疾病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综述了黄酮类成分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与广泛的临床应用黄酮类成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及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徐雪君[7](2021)在《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研究》文中指出一、文献研究黄葵四物方是用于治疗慢性肾病的中药复方,本章对黄葵四物方处方进行了基础分析,包括处方组成及方解,并对黄葵四物方中各单味药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归纳总结,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章节还对当前治疗慢性肾病的中西药物进行汇总分析,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背景。二、黄葵四物方提取、纯化工艺研究黄葵四物方包含黄葵、虎杖、姜黄和黄芪四味中药,其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经证实黄葵四物方治疗慢性肾病药效确切,接下来将对其工艺进行优化。(1)当前优化提取工艺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正交设计实验可以从全面实验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实验,其高效、快速、经济。本章节实验首先对单因素溶媒浓度、溶媒倍数以及提取时间进行考察,根据单因素结果设计正交实验,以黄葵四物方中代表性化学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苷、杨梅素、槲皮素、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姜黄素为指标性成分,并将指标性成分含量和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黄葵四物方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发现:黄葵四物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6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2)中药复方浸膏得率普遍偏高,若要直接做成制剂,用药剂量较大,给患者服药带来一定的困难,并导致患者依从性不好,因此对浸膏进行纯化显得尤为重要。大孔树脂在纯化中药方面被广泛应用,其可以在减少浸膏得率的同时,富集有效成分,因此接下来将在最佳提取工艺的基础上,分别从大孔树脂型号、上样量、上样液浓度、洗脱剂浓度、洗脱剂体积几个方面进行考察。结果可得:黄葵四物方的最佳纯化工艺是以HP-20型大孔树脂作为纯化树脂,提取药液浓度为1g/mL进行上样,每g树脂上样量为1.5g(干燥提取物),用80%乙醇进行洗脱,4倍柱体积(BV)洗脱即可。三、黄葵四物方提取物的质量研究黄葵四物方由黄葵、虎杖、黄芪和姜黄四味药组成,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不一,中药复方在成型之前必须对原药材质量进行把控,故本章实验将在提取纯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针对黄葵四物方提取物的质量进行研究,对黄葵四物方药材质量进行把控,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本章内容主要建立了黄葵四物方中黄葵、虎杖、姜黄、黄芪四味药材的TLC鉴别方法;建立了黄葵四物方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指认化学成分;建立黄葵四物方中化学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1)根据药典规定,通过TLC对黄葵四物方中各味药材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各味药材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均显示相同斑点,但是斑点颜色深浅不一,即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药材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2)接下来通过HPLC建立了复方的指纹图谱,对提取物中的成分进行比对,指认出13个化合物,后续根据指认的化学成分对复方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复方中大部分成分含量相近,部分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如姜黄中的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故在对姜黄药材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避开成分含量较少的产区,为黄葵四物方的制备挑选最佳药材。四黄葵四物方成型工艺研究本文前期已经对黄葵四物方的提取工艺、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提取物的质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本章按照新药研究技术规范要求,对黄葵四物方的成型工艺进行考察。首先是对剂型的选择,由于颗粒剂载药量大,携带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我们选择将黄葵四物方制成颗粒剂。接下来分别从辅料的选择、辅料比、物料比、烘干时间和烘干温度考察其颗粒剂成型工艺,结果显示: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最优工艺为:物料比即清膏:糊精:淀粉=1:1:1,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为60 min。后期对其包装材料进行选择,最终确定以颗粒剂常用的药用复合膜(聚酯/镀铝聚酯/聚乙烯药用复合膜)作为本品的内包装材料。剂型工艺的确定为黄葵四物方后续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五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质量研究为控制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质量,确保其质量稳定性,本章建立了黄葵四物方颗粒质量标准,并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价。首先建立了 TLC鉴别方法,并采用TLC方法对制剂中黄葵、虎杖、黄芪和姜黄进行鉴别;采用HPLC建立黄葵四物方颗粒的指纹图谱并对制剂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最终为黄葵四物方颗粒建立了可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黄葵四物方颗粒制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是:称取黄葵、虎杖、姜黄和黄芪四味药材,加入10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小时,合并提取液,并将其浓缩至1.0g/mL,制备得到黄葵四物方提取物。然后以HP-20作为纯化树脂,药液浓度为1g/mL进行上样,每g树脂上样1.5g(干燥提取物),用4BV的80%乙醇进行洗脱,再次将纯化药液浓缩,得到黄葵四物方纯化物。加入糊精、淀粉,按照清膏:糊精:淀粉=1:1:1混匀,制软材,过二号筛制粒,于烘箱80℃,干燥60min,取出放凉后,用一号筛和五号筛整粒,用药用复合膜(聚酯/镀铝聚酯/聚乙烯药用复合膜)包装,灭菌,即得成品。
李世洋[8](2021)在《前胡质量评价方法和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质量已然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中药的质量直接关乎于临床,质量标准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准绳,基于中药饮片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中药材的质量评价尤其重要。为保证公众用药的安全有效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光谱及色谱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中药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控制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指标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未能切实、全面地反映其临床功效,栽培品与野生品混用的现象造成收集到的中药质量批次间的差异较大。本论文第一部分为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课题,通过收集不同产地前胡药材,建立前胡的薄层色谱、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的质量评价方法,为前胡USP国际标准研究打下基础;论文第二部分根据《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中药新药指导原则,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开展以岭药业新药复方中的原料药大黄的炮制工艺及其质量评价研究,通过对甘肃种植基地的大黄进行质量评价,实验室小试以及企业车间中试生产,优化生大黄饮片的炮制工艺,对关键环节进行参数设置,对中试生产的饮片进行质量检测和稳定性考察;并新增指纹图谱作为内控标准,结合化学识别方法区分了大黄不同基源及其炮制品。1.前胡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在综合比较各国和各地区不同药典与药材标准基础上,建立前胡薄层色谱鉴别方法,24批药材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三个荧光斑点,可区分正品前胡及其易混淆品。建立了前胡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 9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3个成分,分别为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素E,24批药材相似度大于0.9。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优化供试品制备方法,结果表明白花前胡甲素含量范围为0.80%~1.20%,白花前胡乙素含量范围为0.15%~0.22%。水分和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规定。2.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以岭药业种植基地提供的1 1批工艺研究掌叶大黄药材均符合《中国药典》大黄项下规定。经研究确定炮制工艺为:取大黄药材,大小分档,除去杂质,快速洗净,淋润法分次喷淋,小块前5次、大块前10次喷淋,1小时一次,随后改为2小时一次,至药材吸水量不少于30%。切2~4 mm厚片,于40±5℃干燥至干燥失重低于15.0%;车间中试生产的11批生大黄饮片均符合药典要求;稳定性考察12个月结果均符合规定。建立了大黄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 14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9个成分,分别为没食子酸、儿茶素、番泻苷B、番泻苷A,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20批掌叶大黄相似度大于0.9,通过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区分大黄药材的三种基源及其炮制品。3.小结不同产地的前胡药材化学成分相似,但含量普遍较低,市场上前胡药材混杂,存在以次充好,混伪品掺假等诸多问题,质量堪忧,应加强市场监管,为实验研究提供更有代表性的药材,为前胡进入国际药典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建立了生大黄的炮制工艺及用于质量内控的指纹图谱,新增的指纹图谱能用于有效区分不同基原大黄及其炮制品,为新药研制提供了数据支撑。
王鹏飞[9](2021)在《热痹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观察热痹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 RA)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为湿热痹阻型RA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共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风湿骨病中心湿热痹阻型RA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予热痹颗粒联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热痹颗粒:1剂/日,早晚两次温水冲服;甲氨蝶呤:口服,10mg,1次/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75mg,1次/日;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服用方法同上。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IC)、晨僵时间、风湿三项(RF、CRP、抗-O)、血沉(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疾病活动性指数(DAS28)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热痹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活动受限、遇热加重及晨僵现象(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时间及局部压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改善遇热加重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患者活动受限方面(P>0.05),在4周后随访时,观察组在改善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改善患者遇热加重、晨僵时间及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DAS28评分:治疗后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两组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DAS28评分都具有明显疗效(P<0.01),观察组在改善患者DAS28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4周后随访时观察组在改善患者DAS28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两组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VAS评分都具有明显疗效(P<0.01),两组在治疗后VA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4周后随访时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4)实验室指标:在治疗后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改善患者RF、CCP、ESR及CRP;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RF及CRP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观察组在改善患者CCP、ESR及CRP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RF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热痹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可显着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活动受限、遇热加重及晨僵现象,能够明显降低患者RF、ESR、CRP及抗CCP抗体,改善患者DAS28评分及VAS评分,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良好安全性,可作为临床治疗湿热痹阻型RA的一种治疗方案。
贾旭森[10](2021)在《新鲜白条党参酵母菌固体发酵工艺及其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发酵技术因其可借助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改变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以及结构而被应用于中药的增效或减毒,且随发酵菌种的不同,对于中药功效的改变作用不同。在众多的发酵菌种中,酵母菌作为典型的糖菌,喜在含糖较高、酸性的环境中生长,新鲜党参中富含糖分且水分充足,可以作为酵母菌天然的营养体系,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鲜白条党参总多糖、黄酮、苍术内脂Ⅲ、党参炔苷等的含量均高于党参药材,因而新鲜白条党参具有比党参药材更优的活性。考虑到新鲜白条党参具有较党参药材更明显的发酵优势以及发酵带来的有益作用,本论文设计了一种酵母菌固体发酵新鲜白条党参的方法,并对发酵过程中的加菌量、发酵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获得一种有利于增加新鲜白条党参功效的发酵方法。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部分:1.新鲜白条党参的酵母菌固体发酵工艺研究为了获得一种稳定可行的酵母菌固体发酵新鲜白条党参的工艺,首先将新鲜白条党参打碎至无颗粒后灭菌,再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酵母菌发酵,在此过程中,观察酵母菌的菌数变化和计算基质消耗率,以此评价酵母菌固体发酵新鲜白条党参体系的可行性。根据发酵过程中底物p H值变化趋势和发酵产物的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来确定发酵周期。进一步以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发酵条件(发酵温度、含水量、加菌量)。研究结果表明,酵母菌的基质消耗率在48h时最高可达11.7%,菌数最高增加了29倍,说明酵母菌固体发酵新鲜白条党参可行性高。根据发酵产物的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含量、底物p H值变化趋势确定发酵周期为48h。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含水量66%,加菌量10%。2.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分析以稳定的发酵工艺发酵新鲜白条党参后,将发酵产物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烘干、粉碎,测定发酵产物以及发酵前新鲜白条党参中总糖、低聚糖、多糖、膳食纤维、脂肪、黄酮、三萜、17种氨基酸的含量,研究发现发酵后的低聚糖、膳食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35.96%、9.24%,多糖、黄酮、三萜、总氨基酸含量、脂肪和党参炔苷升高了47.89%、69.85%、56.14%、46.04%、402.22%和69.91%。17中氨基酸中除了胱氨酸含量降低了20.83%外,其余16种氨基酸含量均有所升高。3.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测定新鲜白条党参和发酵产物各自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低聚糖、多糖)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发酵产物的三种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均高于发酵前,说明酵母菌固体发酵新鲜白条党参有利于增强其抗氧化活性。4.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分离采用硅胶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发酵产物的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odecane、4-(4’,4’-dimethyl-2’-vinyl-decy)benzene-1,2-diol、甘露醇、琥珀酸、3-O-acetyl-protocatechuic acid、5-羟甲基糠醛、ferulic acid、苍术内酯III、2’-hydroxydecanylpentadec-5,8,10,12-tetraeno、豆甾醇、stigmasteryl-3β-arachidate、dioctyl phthalate、syringaresinol、4-oxopinoresinol、亚麻酸、(4S,5S)-5-Hydroxy-4-hexanolide、2-hydroxyoctadec-1-yl acetate、亚油酸。基于上述研究证实,我们所构建的酵母菌固体发酵新鲜白条党参的工艺稳定,发酵产物中部分成分含量显着增加,抗氧化活性显着增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明确其成分。
二、虎杖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虎杖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虎杖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
1.1 醌类 |
1.2 二苯乙烯类 |
1.3 黄酮类 |
1.4 苯丙素类 |
1.5 酚类和酚酸类 |
1.6 甾体类和萜类 |
1.7 其他成分 |
2 药理活性 |
2.1 抗病毒 |
2.1.1 抗冠状病毒虎杖中多种成分已被证实具有 |
2.1.2 抗艾滋病毒 |
2.1.3 抗肝炎病毒 |
2.1.4 抗肠病毒 |
2.1.5 抗其他病毒 |
2.2 抗炎 |
2.3 抗氧化 |
2.4 抗癌 |
2.5 抗菌 |
2.6 抗糖尿病 |
2.7 抗痛风 |
2.8 神经保护 |
2.9 雌激素样作用 |
2.1 0 血管生成作用 |
2.11其他 |
3 毒性研究 |
4 结语与展望 |
(2)儿童病毒性肺炎分期防治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及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儿童病毒性肺炎不同分期病因病机及病理机制 |
2 儿童病毒性肺炎分期论治规律 |
3 儿童病毒性肺炎分期论治方剂及机制探讨 |
3.1 “预防方剂”调气御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
3.2 “治疗方剂”开肺化痰解毒,调控肺部免疫、炎症 |
3.3 “康复方剂”益气养阴,恢复免疫力,促进肺部残余炎症吸收 |
4 结语 |
(3)艾可清颗粒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 |
1.1.1 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
1.1.2 雌激素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机制 |
1.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 |
1.2 骨质疏松的中医病因及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
1.2.1 中医对骨质疏松病因与病机的认识 |
1.2.2 治疗骨质疏松的常用中药 |
1.3 艾可清的临床应用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3.1 艾可清的临床应用 |
1.3.2 艾可清组方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二章 艾可清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艾可清对破骨细胞分化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艾可清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详细摘要 |
(4)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联合健脾化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实验方案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分组方法 |
1.8 治疗方案 |
1.9 一般情况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疗效指标的观察及随访 |
3 数据处理 |
4 统计结果 |
4.1 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 |
4.2 两组瘙痒评分比较 |
4.3 皮损严重程度比较 |
4.4 临床有效率比较 |
4.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4.6 复发率比较 |
4.7 临床疗效分析 |
讨论 |
1 健脾化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作用机理 |
1.1 健脾化湿汤的组方分析 |
1.2 健脾化湿汤的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2 复方黄芩“水膜”的作用机理 |
2.1 复方黄芩“水膜”的组方分析 |
2.2 复方黄芩“水膜”的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实验中所用其他药物的作用机理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本研究的意义 |
3 不足 |
4 展望 |
参考文献(一) |
附录 |
附录1:综述 亚急性湿疹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二) |
附录2:附表 |
附录3: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通脉降浊方抗AS的关键成分与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及单体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6)黄酮类成分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酮类成分抗炎活性 |
1.1 忍冬藤及其提取物 |
1.2 肿节风及其提取物 |
1.3 虎杖及其提取物 |
1.4 大黄及其提取物 |
1.5 透骨草及其提取物 |
1.6 车前草及其提取物 |
1.7 甘草及其提取物 |
2 黄酮类成分抗炎机制 |
2.1 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途径 |
2.1.1 白三烯(LTs)途径 |
2.1.2 环氧化酶途径 |
2.1.3 磷脂酶A2途径 |
2.1.4 脂氧合酶途径 |
2.1.5 血栓素A2途径 |
2.1.6 前列腺素途径 |
2.2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
2.3 氧自由基 |
2.4 其他 |
3 总结 |
(7)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黄葵四物方处方组成及方解 |
第二节 黄葵四物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三节 临床治疗慢性肾病药物使用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黄葵四物方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
第一节 黄葵四物方提取工艺研究 |
第二节 黄葵四物方纯化工艺优化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黄葵四物方提取物质量研究 |
第一节 黄葵四物方提取物薄层鉴别分析 |
第二节 黄葵四物方提取物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黄葵四物方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第一节 黄葵四物方剂型选择及工艺路线的初步拟定 |
第二节 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研究 |
第三节 黄葵四物方颗粒处方工艺确定及包装设计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黄葵四物方颗粒剂质量研究 |
1.性状鉴别 |
2.黄葵四物方颗粒薄层色谱鉴别 |
3.指纹图谱 |
4.含量测定 |
5.本章小结 |
附:黄葵四物方颗粒剂质量标准 |
结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前胡质量评价方法和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前胡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1 样品收集 |
2 薄层色谱方法的建立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结论 |
3 检查——水分 |
4 浸出物 |
5 指纹图谱的建立 |
5.1 仪器与试药 |
5.2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4 讨论与小结 |
6 含量测定 |
6.1 仪器与试药 |
6.2 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4 讨论与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生大黄炮制工艺及其质量研究 |
第一节 大黄药材质量评价 |
1 样品收集 |
2 鉴别 |
3 检查 |
4 浸出物 |
5 含量测定 |
第二节 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与小结 |
第三节 生大黄饮片质量评价 |
1 性状 |
2 鉴别 |
3 检查 |
4 浸出物 |
5 含量测定 |
6 稳定性考察 |
7 讨论与小结 |
第四节 大黄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与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文献综述 |
第一部分 前胡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大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致谢 |
(9)热痹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设计方案及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判标准 |
2.5 不良事件的发生及记录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讨论 |
1 RA的病因病机认识 |
1.1 祖国医学病因病机认识 |
1.2 现代医学病因病机认识 |
2 RA湿热痹阻型的病机特点 |
3 热痹颗粒组方分析 |
3.1 组成 |
3.2 功效 |
3.3 单味药物分析 |
3.4 方义分析 |
4 导师经验总结 |
5 结果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表 |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病因 |
1.2 病机 |
1.3 治疗 |
2 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
2.1 历史溯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辩证分型 |
2.4 治疗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习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新鲜白条党参酵母菌固体发酵工艺及其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药发酵概述 |
1.2 中药发酵的技术研究进展 |
1.2.1 中药发酵技术分类 |
1.2.2 发酵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影响 |
1.2.3 发酵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
1.2.4 中药发酵过程研究 |
1.3 党参化学成分研究 |
1.3.1 生物碱类化合物 |
1.3.2 聚炔类 |
1.3.3 萜类化合物 |
1.3.4 黄酮及其苷类 |
1.3.5 木质素类化合物 |
1.3.6 甾体类化合物 |
1.3.7 有机酸类化合物 |
1.4 党参药理活性研究 |
1.4.1 免疫调节作用 |
1.4.2 抗肿瘤作用 |
1.4.3 抗氧化作用 |
1.4.4 抗炎作用 |
1.5 立题依据 |
1.5.1 新鲜党参前期研究 |
1.5.2 酵母菌固体发酵新鲜白条党参优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新鲜白条党参的酵母菌固体发酵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仪器与材料 |
2.2.1 仪器设备 |
2.2.2 试剂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3.1 酵母菌固体发酵新鲜白条党参体系的建立 |
2.3.2 发酵体系适应性研究 |
2.3.3 发酵周期的确定 |
2.3.4 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
2.4 实验结果 |
2.4.1 酵母菌固体发酵新鲜白条党参体系适应性研究 |
2.4.2 发酵周期的确定 |
2.4.3 发酵条件的优化 |
2.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
3.1 引言 |
3.2 仪器与材料 |
3.2.1 仪器设备 |
3.2.2 试剂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3.1 总糖、多糖、低聚糖的测定 |
3.3.2 膳食纤维含量测定 |
3.3.3 脂肪含量测定 |
3.3.4 黄酮含量测定 |
3.3.5 三萜含量的测定 |
3.3.6 党参炔苷含量测定 |
3.3.7 氨基酸含量测定 |
3.3.8 发酵前后95%乙醇提取部分指纹图谱研究 |
3.3.9 发酵前后样品的微观结构(SEM)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总糖、低聚糖、多糖测定结果 |
3.4.2 膳食纤维测定结果 |
3.4.3 脂肪测定结果 |
3.4.4 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
3.4.5 三萜含量测定结果 |
3.4.6 党参炔苷测定结果 |
3.4.7 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 |
3.4.8 发酵前后95%乙醇提取部分指纹图谱研究 |
3.4.9 发酵前后微观结构(SEM)变化 |
3.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仪器与材料 |
4.2.1 仪器设备 |
4.2.2 试剂材料 |
4.3 新鲜白条党参酵母菌发酵前后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 |
4.3.1 95%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测定 |
4.3.2 低聚糖抗氧化活性测定 |
4.3.3 多糖抗氧化活性测定 |
4.4 实验结果 |
4.4.1 95%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4.4.2 低聚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4.4.3 多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
4.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分离 |
5.1 引言 |
5.2 仪器与材料 |
5.2.1 仪器设备 |
5.2.2 试剂材料 |
5.3 提取与分离 |
5.4 结构鉴定 |
5.5 小结 |
参考文献 |
总结与展望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主要化合物谱图 |
四、虎杖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虎杖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梁春晓,王珊珊,陈淑静,王媛,李晋,常艳旭. 中草药, 2022
- [2]儿童病毒性肺炎分期防治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及策略探析[J]. 林丽丽,冯璐,黄克,孙燕波,安黎,戴启刚,单进军,汪受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6)
- [3]艾可清颗粒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作用机制研究[D]. 刘志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复方黄芩“水膜”湿敷联合健脾化湿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D]. 康雨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通脉降浊方抗AS的关键成分与作用机制[D]. 梁秀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黄酮类成分抗炎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唐春丽,魏江存,滕红丽,李凤珍,黄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04)
- [7]黄葵四物方颗粒剂的制备与质量研究[D]. 徐雪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前胡质量评价方法和生大黄炮制工艺研究[D]. 李世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热痹颗粒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D]. 王鹏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新鲜白条党参酵母菌固体发酵工艺及其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研究[D]. 贾旭森. 兰州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