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省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现状、思路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邢警[1](2021)在《基于钻石模型的福建省海洋渔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皇甫红姣[2](2021)在《绵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的农产品由于其产品特性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而生鲜农产品因其不耐储存、易腐易变质、运输的数量较大、产品价值较低等特点,对其物流运输和存储设备要求就更高,因此,运输及存放设施必须具有较强的实时监控功能、具有高效的温度控制技术。冷链物流是农产品从生产地到销售地、保证整个流通过程中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说,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一定区域内的食品质量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有效避免区域内冷链物流供给能力过剩或不足,引导投资者进行正确合理的投资和规划,实现基础设施利用价值最大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对特定地区进行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分析和预测。同时,对于区域内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减少农产品损失,降低流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绵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开展实地调研,确定出与冷链物流密切相关的6种农产品,即水果、蔬菜、水产品、肉类、奶类、禽蛋,同时以《绵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绵阳统计年鉴》中2014-2019年的统计数据为预测依据,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绵阳市未来10年的农产品产量进行预测,并做出每种农产品预测的残差检验和预测结果分析,最后基于四川省相关冷链流通率对绵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了预测计算。研究发现,水果类冷库缺口量为0.54万吨,蔬菜类冷库缺口量为0.61万吨,奶类冷库缺口量为1.4万吨,肉禽蛋水产品类冷库冗余量为4.35万吨。最后,在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基础设施、物流体系、人才等多方面,有针对性的对绵阳市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能对绵阳市及同类城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作为与农民息息相关的产业发展好,才能更好的促进当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
黄奕雯[3](2020)在《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可追溯体系针对水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信息进行记录,是实现水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阐述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建立完善水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意义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推进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水产品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徐姣姣[4](2020)在《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最为关切的两大主题,海洋正在成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其中海洋渔业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海水养殖业作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沿海地区振兴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海水养殖业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的产业地理集聚现象日益明显,因此探究海水养殖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整理现有的国内外文献研究基础上,概述了海水养殖业的六次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然后基于经济学角度,结合产业集聚、区位论等理论,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产业集中率与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四个指标分析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分布不均衡。藻类集聚现象最强,其次为贝类、甲壳类和鱼类海水养殖;(2)鱼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和山东省;甲壳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广东省、广西省、福建省和山东省;贝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山东省、福建省、辽宁省和广东省;藻类海水养殖主要集聚在福建省、山东省、辽宁省和浙江省;(3)海水养殖产业南北差异明显,鱼类和甲壳类主要集聚在南方省市,贝类和藻类主要集聚在北方省市。最后通过灰色关联对海水养殖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经济核算、生产要素和加工与贸易方面的关联度较高。其中渔业经济产值影响因子关联度最高;其次为生产要素中的海水养殖面积和海洋渔业养殖人员数量;加工与贸易中水产品进出口和加工产品产量也是海水养殖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子。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海水养殖规模较大的省市建议提高单产量,不能一味的扩大养殖面积;利用空间集聚效应,加快产业集聚升级;优化海水养殖模式,提高单产生态效率;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生态区域品牌。
胡志凯[5](2020)在《湛江现代渔港建设对策研究 ——以乌石渔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海洋开发深度,提升渔业利用效率,实现海洋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我国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将发展海洋战略进一步阐明。现代渔港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快现代渔港建设,提升渔港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渔港对地区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对于提高我国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渔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带动渔区居民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湛江是我国南部重要的海洋城市,渔业资源丰富,海岸线漫长,渔业发展条件优越,渔业经济占地区经济的比重逐年上升,湛江日益发展成为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捕捞与加工基地,但作为渔业经济发展重要依托的渔港建设受设施、产业、环境、竞争力等因素制约,不仅阻碍渔港现代化建设水平,也制约了湛江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乌石渔港进行调研分析,对其建设情况和问题进行微观分析,把握湛江现代渔港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现代渔港建设经验,对接下来湛江现代渔港建设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七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论述现代渔港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述评,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对现代渔港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对现代渔港的概念以及理论进行总结;第三部分是对湛江现代渔港建设背景与现实基础进行论述,分析湛江建设现代渔港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是对湛江现代渔港总体布局与建设现状进行把握,总结制约湛江现代渔港建设的因素;第五部分是分析乌石渔港建设情况,总结乌石中心渔港建设的主要措施,寻找乌石渔港在产业结构、配套设施、渔港监管、参与组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六部分是通过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现代渔港建设经验寻找对湛江建设现代渔港的经验启示;第七部分是对针对湛江现代渔港的制约因素和乌石渔港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内外先进现代渔港的建设经验,根据湛江实际情况,对湛江建设现代渔港提出对策建议:(1)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联动;(2)完善渔港配套设施,实现渔港休闲化发展;(3)健全渔港监管体系,保障渔港绿色化发展;(4)丰富社会参与机制,提升渔港竞争能力。
张智一[6](2020)在《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和运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海水鱼类作为能为人类提供高级蛋白质的食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在捕捞资源持续衰退的背景下,海水鱼类养殖业作为海水鱼类生产供应的重要部分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尽管现阶段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使用了工厂化养殖模式及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但使用比例较低,大部分养殖生产活动仍处于较为粗放的传统养殖阶段。同时,由于此产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依赖度较高,往往容易产生产业集聚,这种集聚也衍生出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当前的养殖模式发展难以为继,为使产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产业亟待进行符合生态经济发展的革新以促进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革新的基础在于对现存海水鱼类养殖业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分析,途径在于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进行促进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革新。摸清我国海水鱼类养殖模式应用和产业集聚现状是进行符合生态经济发展革新的基础,研究产业集聚区域各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估其生态经济绩效是促进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基本前提。本研究以促进海水鱼类养殖业绿色发展为切入点,使用海水鱼类养殖主要生产区域相关数据,分析和测度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主要养殖品种和不同养殖模式的产业集聚分布情况。使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研结果,对产业集聚区域不同养殖模式养殖生产活动生态经济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评价模型,并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的两个方面(生态经济效率和生态经济绩效)进行实证分析,以两方面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其生态经济绩效进行全面评价。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博弈模型推演与讨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工厂化养殖模式下产量最高的大菱鲆主要在辽宁省和山东省形成了产业集聚且辽宁省集聚更为明显;池塘养殖模式下产量最高的海鲈鱼在广东省形成了产业集聚;普通网箱养殖模式下大黄鱼产量最高,其在福建省形成了产业集聚;深水网箱模式主要生产品种为卵形鲳鲹,其在海南省与广西省形成了产业集聚且广西省养殖专业化程度更高。(2)通过因果关系分析发现:(1)养殖相关技术领域和企业的资金扶持以及税收减免政策的增加,能够通过降低养殖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生产收益和养殖投资,但养殖生产、鱼药和饵料投放以及各类资源应用的增加能够使化学成分排放增加;(2)政策规定的可用养殖面积变动能够通过影响新增养殖场建设投资对养殖生产收益、化学成分排放、地下水资源损失、土地占用面积、空气污染程度以及区域捕捞资源衰退造成影响;(3)规定的可用养殖面积的增加以及对可持续发展养殖模式的养殖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能够促进产业养殖模式革新,提高养殖生产收益和养殖投资,降低养殖生产化学物质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养殖生产实际,对不同养殖模式养殖生产系统生态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的要素流向进行分析,发现:(1)养殖阶段饲料投喂是造成各模式养殖生产活动生态经济绩效受到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和深水网箱养殖模式因养殖模式特性,受此类影响极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2)工厂化养殖养殖面积受政策影响较大,养殖尾水的排放以及高浓度矿物质反冲地下水均会对区域水域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进而影响下期养殖的食品安全与产品价格以及区域捕捞资源;(3)普通池塘养殖模式在土地租用周期内受到影响较小,其养殖排放在区域水环境吸收富营养物质超出环境修复能力的情况下,会对下期养殖产品质量和价格造成影响;(4)普通网箱养殖模式养殖生产直接在水环境中进行,养殖尾水的排放对区域水域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进而影响下期养殖的食品安全与产品价格以及区域捕捞资源;(5)深水网箱养殖模式在建造时有国家资金支持,因主要在距岸较远的海域分布,造成的环境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3)不同养殖模式的生态经济绩效评价结果如下:(1)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测度中53.13%的样本综合得分高于平均值,样本规模效率对生态经济效率促进作用较大。在不考虑养殖规模的情况下:山东省的生态经济绩效表现在三省中为最佳,尽管在规模效率方面表现较差,但其纯技术效率及平均综合得分均为最高;辽宁省位列第二,河北省表现排名最低。在考虑养殖规模的情况下,小规模养殖户整体生态经济绩效表现较规模养殖户有一定差距,尽管小规模养殖户的规模效率较高,但其纯技术效率及平均综合得分较低。(2)普通池塘养殖模式整体生态经济绩效综合得分48.72%高于平均值,样本纯技术效率对生态经济效率促进作用较大。小规模养殖户尽管生态经济效率较高,但在考虑成本利润率和边际贡献率时,生态经济绩效表现较规模养殖户有一定差距。(3)普通网箱养殖模式整体生态经济绩效综合得分22.58%高于平均值,样本规模效率对生态经济效率促进作用较大,规模养殖户生态经济绩效表现显着优于小规模养殖户。(4)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不仅在生态经济效率测度中体现出了较其他模式而言的优势,还在生态经济绩效的评价中表现优越。但需要看到的是,深水网箱养殖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率受到高昂建造费用和运营费用的影响,在生态经济效率受到了一定制约,总体绩效虽呈现较好的综合表现,但效率仍待进一步提高。(4)从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发展现状来看,促进其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存养殖模式的生态经济绩效。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绿色发展的阻碍为其对地下水的严重依赖严重依赖和威胁以及极高的自然资源消耗,其养殖投喂饵料多为鲜活饵料,不仅容易导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还极易影响产品品质。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能否进行养殖尾水无害化处理,以尽量减少养殖尾水中氮、磷和COD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化学成分的排放。普通网箱绿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鲜活饵料的使用和近岸区域高密度网箱分布,这两者不仅造成近岸水体富营养化及鱼病高发风险,还使得近岸底泥集聚加剧,危害近岸水体环境。深水网箱养殖模式虽对环境危害较小,但高昂的养殖设施建设成本和运营费用限制了模式应用和推广。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为:(1)前人对我国海洋渔业产业集群发展、大菱鲆养殖的产业集聚分布情况与成因等方向进行了研究,本文则创新性地对我国海水鱼类各主要养殖品种以及主要养殖模式的产业集聚分布情况展开研究,拓展了我国海水鱼类养殖业产业集聚研究领域的研究范围。(2)前人对于海水鱼类养殖的研究往往针对养殖业的某个具体部分展开,研究缺乏整体性,本文创新性地以系统的视角对生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部分进行研究,将海水鱼类养殖生产活动各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从新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生态经济领域的分析研究,拓宽了海水鱼类养殖经济领域研究的角度。(3)前人对于海水鱼类养殖的生态经济研究较少且缺乏实证研究,本文在对产业集聚区域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的生态经济绩效分析中,不仅扩展了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范围,还创新性地使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开展生态经济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突破。基于研究,本文提出的主要对策建议有:(1)对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主要建议:(1)以政策资金扶持为主、以政府引导为辅的方式促进工厂化循环水模式推广利用;(2)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降低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使用成本;(3)加强配合饲料的研发,提高配合饲料使用率;(4)引导健康消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2)对池塘养殖模式的主要建议:(1)加强饲料研发及应用指导,降低饵料投喂引起的养殖富营养化成分;(2)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促进尾水处理设施的推广使用;(3)提高天气观测水平,保障产业发展;(4)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降低产业运行风险。(3)对网箱养殖模式的主要建议:(1)持续扶持深水网箱建设,鼓励中小型养殖户进行合作投资;(2)引入正规金融服务,保障产业稳健发展;(3)创新养殖经营模式,引导产业绿色转型;(4)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以市场带动模式推广;(5)科学合理规划深水网箱养殖区域,加强扶持绿色生态深水网箱建设;(6)着力开发特种渔业保险,切实帮助养殖户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陈晨[7](2020)在《福建省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多中心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渔业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的自然资源,在开发及利用过程中极易造成公地悲剧,无节制的攫取开发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沿岸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日益枯竭的困境。围绕海洋渔业资源开展的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出三大特征:控制措施,对渔业投入进行科学管控;技术措施,采用有效技术养护渔业资源;政策管理,政府从中发挥主导作用。由于管理机制过于强调控制与命令,再加之渔业资源并不固定,且具有跨界性质,导致渔民在法规遵守与资源养护方面缺乏自觉性与积极性。随着竞争加剧,很多渔民都纷纷采取各种投机行为,想要获得更多渔业资源。在这种局面下,大多数渔民都过于重视短期收益,而忽视了对渔业资源的养护,而当前对渔民的捕捞作业难以起到有效监督。本研究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来考察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问题,通过对福建省惠安县的调查,了解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现状,在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下,从政府、协会和渔民三个主体层面分析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比如,管理主体单一,监管乏力;缺乏能发挥有效作用的行业协会;渔民追求短期利益,捕捞强度居高不下等。同时剖析问题产生于管理方式、产权确定及协会和渔民缺乏参与等原因,提出走向多中心的海洋渔业资源治理之路,即构建有效提升政府监管水平、扶持行业协会建立、扩大社会公众参与的共商共建共管的渔业资源治理模式。
谢清玲[8](2020)在《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熵-模糊物元分析法》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渔业大国但不是渔业强国。据统计目前我国水产品在运输中的腐损率达到10%,折算经济损失达人民币1400亿元以上,损耗惊人。为了全方位了解我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真实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物流、冷链物流及水产品冷链物流类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大量综合评价方法、概念和理论,基于学者提出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及各省(市)区的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政策文本,考虑数据的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动态性,建立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包括区域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水平、区域水产品冷链物流供给水平、区域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保障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使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物元法对我国东部地区各省(市)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2015-2018年时间维度来看: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能力整体上逐年增高,但部分省(市)2017年出现小幅下降趋势。从2015-2018年间东部地区10省(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空间维度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水产品冷链物流能力整体向好,但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广东省水产品冷链物流能力最高、山东省次之,海南省最低。最后根据时间维度及空间维度评价结果,结合我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从“促进水产品消费、扶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加大冷链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和优化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队伍”四个方面对我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方向给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事业发展。
李水根[9](2020)在《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建议》文中研究指明福建省水产品资源丰富,水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的特点,在深受消费者青睐的同时,消费者对其要求也日益提高,近年来,得益于从产地到餐桌的严格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向好。本文从养殖、捕捞、加工和流通等方面出发,介绍了福建省水产品的规模和质量安全现状,针对养殖、捕捞、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物残留、滥用药物、冷链物流、加工安全、产品追溯和质量控制等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建议,促进福建省水产产业的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
刘文静,罗钦,潘葳[10](2019)在《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及对策》文中提出本研究介绍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药物、非法添加物、微生物、毒素、重金属以及环境污染因子等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阐述了福建省水产养殖业现状,从水产品产地、市场流通环节等方面总结了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问题,给出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减小风险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福建省水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二、福建省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现状、思路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省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现状、思路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绵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6 研究的创新 |
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生鲜农产品 |
2.1.2 物流 |
2.1.3 冷链物流 |
2.1.4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 |
2.1.5 冷链物流需求 |
2.1.6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 |
2.2 理论基础 |
2.2.1 协同理论 |
2.2.2 “第三利润源”理论 |
2.2.3 效益背反理论 |
2.2.4 产业融合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绵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
3.1 需求发展现状 |
3.1.1 经济发展现状 |
3.1.2 农业发展状况 |
3.1.3 人口数量和城镇化水平 |
3.1.4 居民消费水平 |
3.1.5 居民消费状况 |
3.1.6 冷链流通率 |
3.2 供给发展现状 |
3.2.1 区位优势分析 |
3.2.2 政策支持 |
3.2.3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
3.3 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绵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预测 |
4.1 预测思路及步骤 |
4.1.1 预测思路 |
4.1.2 预测步骤 |
4.2 预测种类及预测模型选取 |
4.2.1 预测种类的选取 |
4.2.2 预测模型的选取 |
4.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冷链物流需求预测 |
4.3.1 灰色GM(1,1)模型原理 |
4.3.2 预测需求数据处理 |
4.4 生鲜农产品消费量预测过程 |
4.4.1 农村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量预测 |
4.4.2 农村居民消费量预测误差检验 |
4.4.3 城镇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量预测 |
4.4.4 城镇居民消费量预测误差检验 |
4.4.5 预测结果 |
4.5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预测结果分析 |
4.5.1 预测结果分析 |
4.5.2 缺口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5.2.2 加快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
5.2.3 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
5.2.4 加强冷链人才培养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3.1 研究不足 |
5.3.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
1.1 逐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
1.2 有序推进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
1.2.1 可追溯制度初步建立 |
1.2.2 可追溯试点示范逐步展开 |
1.2.3 水产品全程追溯系统上线运行 |
1.3 大力实施食用水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制度 |
2 福建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
2.1 基本信息采集不易 |
2.2 多环节协调控制难 |
2.3 责任主体认知不足 |
2.4 监管能力相对薄弱 |
3 完善福建省水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3.1 加强政府支持引导 |
3.2 加强部门沟通协作 |
3.3 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
3.4 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力度 |
4 结论 |
(4)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2.3 方法论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中国沿海地区 |
2.1.2 海水养殖业 |
2.1.3 空间集聚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产业集聚理论 |
2.2.2 农业区位论 |
2.2.3 灰色系统理论 |
2.3 相关研究综述 |
2.3.1 海水养殖的相关文献 |
2.3.2 空间集聚的相关文献 |
2.3.3 空间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 |
2.3.4 空间集聚的竞争优势综述 |
2.3.5 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综述 |
第三章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概述 |
3.1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历程 |
3.1.1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 |
3.1.2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 |
3.1.3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 |
3.1.4 第四阶段:20世纪末 |
3.1.5 第五阶段:21世纪初 |
3.1.6 第六阶段:现今 |
3.2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
3.2.1 海水养殖产量 |
3.2.2 海水养殖面积 |
3.2.3 海水养殖产值 |
3.3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3.3.1 海水养殖业整体水平不高 |
3.3.2 海水养殖业转化能力较弱 |
3.3.3 海水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 |
3.3.4 技术及配套服务体系落后 |
3.4 国际海洋渔业空间集聚趋势 |
第四章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特征 |
4.1 数据来源与说明 |
4.2 指标选定与测度 |
4.2.1 区位基尼系数 |
4.2.2 区位商 |
4.2.3 产业集中率 |
4.2.4 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 |
4.3 海水养殖业集聚的时间特征 |
4.3.1 海水养殖业集聚特征显着 |
4.3.2 海水养殖业集聚呈阶段性特征 |
4.4 海水养殖业集聚的空间特征 |
4.4.1 海水养殖业集聚水平差异明显 |
4.4.2 海水养殖业集聚呈区域化特征 |
4.4.3 海水养殖业集聚呈南北分布差异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集聚的影响因素 |
5.1 灰色关联模型 |
5.1.1 灰色关联分析 |
5.1.2 灰色关联公理 |
5.2 数据测算与处理 |
5.2.1 原始数据选取 |
5.2.2 原始数据变换 |
5.2.3 计算关联系数 |
5.2.4 计算关联度 |
5.3 数据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促进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
6.1 加快产业集聚升级 |
6.1.1 落实适宜的发展策略 |
6.1.2 运用“互联网+”平台 |
6.1.3 打造特色沿海产业带 |
6.1.4 培养技术型人才 |
6.2 提高单产生态效率 |
6.2.1 创新海水养殖技术 |
6.2.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6.3 培育生态区域品牌 |
6.3.1 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
6.3.2 加大政府政策扶持 |
6.3.3 发展海洋产品深加工 |
6.3.4 完善海洋产品市场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湛江现代渔港建设对策研究 ——以乌石渔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进展与述评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2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
2.1 核心概念 |
2.1.1 渔港 |
2.1.2 现代渔港 |
2.2 相关理论 |
2.2.1 增长极理论 |
2.2.2 产业集群理论 |
2.2.3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
3 湛江建设现代渔港的背景与意义 |
3.1 湛江现代渔港建设的时代背景 |
3.2 湛江现代渔港建设的现实基础 |
3.2.1 区位条件 |
3.2.2 资源条件 |
3.2.3 社会经济基础 |
3.3 湛江现代渔港建设意义 |
4 湛江现代渔港建设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
4.1 湛江现代渔港建设总体布局 |
4.2 湛江现代渔港建设现状 |
4.3 湛江现代渔港建设制约因素分析 |
4.3.1 设施因素分析 |
4.3.2 产业因素分析 |
4.3.3 环境因素分析 |
4.3.4 吸引力因素分析 |
5 乌石现代渔港建设的案例研究 |
5.1 乌石现代渔港基本情况 |
5.2 乌石现代渔港建设的主要措施 |
5.2.1 地方政府统筹规范,完善渔港基础设施 |
5.2.2 增强渔业配套设施,提升生产补给能力 |
5.2.3 建设渔货交易平台,提高水产品交易能力 |
5.3 乌石现代渔港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5.3.1 产业发展尚不均衡,地区带动作用有限 |
5.3.2 渔岛配套设施欠佳,阻碍渔港旅游发展 |
5.3.3 渔港监管力度不足,渔港运营问题频发 |
5.3.4 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制约渔港长效发展 |
6 国内外现代渔港建设的经验分析 |
6.1 国外现代渔港建设经验 |
6.1.1 韩国现代渔港建设经验 |
6.1.2 美国现代渔港建设经验 |
6.2 我国现代渔港建设研究 |
6.2.1 福建省现代渔港建设经验 |
6.2.2 山东省现代渔港建设经验 |
7 湛江现代渔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
7.1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联动化 |
7.1.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
7.1.2 科学制定渔港规划 |
7.1.3 加强产业联动效应 |
7.2 完善渔岛配套设施,实现渔港建设休闲化 |
7.2.1 完善渔港配套设施 |
7.2.2 加快休闲渔业建设 |
7.3 健全渔港监管体系,保障渔港绿色发展 |
7.3.1 健全渔港管理体制 |
7.3.2 贯彻绿色渔港理念 |
7.4 丰富社会参与机制,提升渔港竞争能力 |
7.4.1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
7.4.2 提升协调发展能力 |
7.4.3 增强渔港综合实力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6)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二章 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
2.1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研究进展 |
2.1.1 海水鱼类养殖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2 海水鱼类养殖产业集聚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3 海水鱼类养殖产业经济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4 海水鱼养殖生态经济绩效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5 小结 |
2.2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产业集聚理论 |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3 产业生态学理论 |
第三章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不同养殖模式产业集聚现状研究 |
3.1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养殖业发展概况 |
3.2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工厂化养殖模式产业发展现状 |
3.2.1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工厂化养殖模式面积变动 |
3.2.2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工厂化养殖模式产量变动 |
3.2.3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工厂化养殖模式发展困境 |
3.2.4 小结 |
3.3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池塘养殖模式产业发展现状 |
3.3.1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池塘养殖模式面积变动 |
3.3.2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池塘养殖模式产量变动 |
3.3.3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池塘养殖模式发展困境 |
3.3.4 小结 |
3.4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网箱养殖模式产业发展现状 |
3.4.1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网箱养殖模式面积变动 |
3.4.2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网箱养殖模式产量变动 |
3.4.3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网箱养殖模式发展困境 |
3.4.4 小结 |
3.5 海水鱼类主要生产区域养殖产业集聚分布测度 |
3.5.1 研究方法 |
3.5.2 主要养殖品种产业集聚分布测度结果 |
3.5.3 工厂化养殖模式产业集聚分布测度结果 |
3.5.4 普通池塘养殖模式产业集聚分布测度结果 |
3.5.5 网箱养殖模式产业集聚分布测度结果 |
3.5.6 小结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影响因素 |
4.1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
4.1.1 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应用概述 |
4.1.2 研究问题 |
4.1.3 研究方法 |
4.2 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的要素因果关系分析 |
4.2.1 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要素因果关系分析 |
4.2.2 普通池塘养殖模式要素因果关系分析 |
4.2.3 网箱养殖模式要素因果关系分析 |
4.3 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的要素流向分析 |
4.3.1 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要素流向分析 |
4.3.2 普通池塘养殖模式要素流向分析 |
4.3.3 网箱养殖模式要素流向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
5.1 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5.1.1 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
5.1.2 海水鱼类养殖生态经济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
5.2 大菱鲆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主要生产区域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
5.2.1 数据来源 |
5.2.2 大菱鲆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主要生产区域生态经济效率 |
5.2.3 大菱鲆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主要生产区域生态经济绩效 |
5.2.4 讨论与小结 |
5.3 广东省海鲈鱼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
5.3.1 数据来源 |
5.3.2 广东省海鲈鱼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生态经济效率 |
5.3.3 广东省海鲈鱼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 |
5.3.4 讨论与小结 |
5.4 广西省卵形鲳鲹普通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
5.4.1 数据来源 |
5.4.2 广西省卵形鲳鲹普通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效率 |
5.4.3 广西省卵形鲳鲹普通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 |
5.4.4 讨论与小结 |
5.5 海鲈鱼普通池塘与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 |
5.5.1 数据来源 |
5.5.2 海鲈鱼普通池塘与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效率 |
5.5.3 海鲈鱼普通池塘与网箱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 |
5.5.4 讨论与小结 |
5.6 本章小结 |
5.6.1 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结果 |
5.6.2 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评价结果对比 |
第六章 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绿色养殖发展路径研究及对策建议 |
6.1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模式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
6.1.1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模式转型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6.1.2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模式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
6.2 海水鱼类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
6.2.1 普通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政府与养殖户间的博弈 |
6.2.2 普通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养殖户之间的博弈 |
6.2.3 海水鱼类普通池塘养殖模式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
6.3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绿色发展路径研究 |
6.3.1 风险共担的深水网箱模式经营模式探索 |
6.3.2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模式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福建省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多中心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研究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海洋渔业资源 |
二、海洋渔业资源管理 |
三、多中心治理主体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多中心治理理论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三章 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现状 |
第一节 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基本情况 |
一、海洋渔业资源与捕捞生产情况 |
二、海洋渔业资源面临的陆源污染 |
第二节 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主体 |
一、海洋渔业资源主管部门 |
二、海洋渔业资源管理补充—渔业组织 |
第三节 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主要做法 |
一、执法监察 |
二、生态修复 |
三、产业转型 |
四、普法教育 |
第四节 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效果评析 |
一、海洋渔业违法行为处罚效果不明显 |
二、渔业生态修复的效果有限 |
三、渔民对生态修复理念的认可度低 |
第四章 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监管乏力 |
二、行业协会的职能不健全 |
三、渔民群体短期利益驱使 |
第二节 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府职能定位不清及执法力量有限 |
二、渔业协会缺乏政策扶持和社会力量参与 |
三、渔民群体受教育程度不高 |
第五章 走向多中心的海洋渔业资源治理 |
第一节 多中心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可能性 |
一、海洋渔业资源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意愿 |
二、海洋渔业资源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定位 |
第二节 多中心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的对策 |
一、提升政府科学治理水平 |
二、鼓励、扶持基层渔业协会的建立 |
第三节 构建合理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
一、政府与渔业协会合作治理 |
二、政府与渔民间的互商共建 |
三、协会与渔民间的监督保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熵-模糊物元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简要评价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东部地区 |
2.1.2 水产品冷链物流 |
2.1.3 发展水平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综合评价理论 |
2.2.2 模糊物元理论 |
2.2.3 熵权理论 |
2.2.4 贴近度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供需现状分析 |
3.1 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现状及分析 |
3.1.1 水产品生产环节冷链物流需求规模分析 |
3.1.2 水产品流通环节冷链物流需求规模分析 |
3.1.3 水产品销售环节冷链物流需求规模分析 |
3.2 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供给现状及分析 |
3.2.1 水产品冷链物流生产环节冷链仓储设备供给现状分析 |
3.2.2 水产品流通环节冷链物流企业供给现状分析 |
3.2.3 水产品冷链物流全链条人才供给现状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
4.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4 水产品冷链物流评价指标解释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
5.1 熵-模糊物元分析法运算步骤汇总 |
5.2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5.3 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时间维度分析 |
5.4 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空间维度分析 |
5.5 评价结果与原因分析 |
5.5.1 评价结果 |
5.5.2 原因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促进水产品消费 |
6.2 扶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 |
6.3 加大冷链物流固定资产投资 |
6.4 优化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队伍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与不足 |
7.3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件 |
(9)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建省水产品资源现状 |
1.1 水产养殖业 |
1.2 水产捕捞业 |
2 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
2.1 生活垃圾 |
2.2 污水废水 |
2.3 航运漏油与企业化学物质泄漏 |
2.4 农药和兽药残留 |
2.5 自然灾害 |
2.6 加工流通 |
3 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建议 |
3.1 加强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 |
3.2 加强对污水废水处理的监管 |
3.3 加强对渔船污物排放的监管 |
3.4 加强对养殖用药安全的监管 |
3.5 加强对自然灾害应急能力的建设 |
3.6 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
3.7 完善水产品可追溯体系 |
4 结论 |
(10)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风险因子 |
1.1 药物残留 |
1.2 非法添加物 |
1.3 微生物 |
1.3.1 致病菌 |
1.3.2 病毒 |
1.3.3 寄生虫 |
1.4 毒素 |
1.4.1 河鲀毒素 |
1.4.2 贝类毒素 |
1.5 重金属 |
1.6 其他环境污染因子 |
2 福建省水产养殖业及质量安全现状 |
3 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
3.1 从生产到销售,对水产品安全意识淡薄 |
3.2 检测能力薄弱 |
3.3 种质退化 |
3.4 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 |
四、福建省水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现状、思路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钻石模型的福建省海洋渔业竞争力研究[D]. 邢警.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2]绵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预测研究[D]. 皇甫红姣.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3]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探析[J]. 黄奕雯. 福建农业科技, 2020(12)
- [4]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空间集聚研究[D]. 徐姣姣.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5]湛江现代渔港建设对策研究 ——以乌石渔港为例[D]. 胡志凯.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6]产业集聚背景下海水鱼类不同养殖模式生态经济绩效研究[D]. 张智一.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1)
- [7]福建省惠安县海洋渔业资源多中心治理研究[D]. 陈晨. 华侨大学, 2020(01)
- [8]中国东部地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熵-模糊物元分析法[D]. 谢清玲.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9]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建议[J]. 李水根. 渔业研究, 2020(02)
- [10]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子及对策[J]. 刘文静,罗钦,潘葳.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