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B854型移相器在排除电场干扰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1](2018)在《ITER电气测试平台大直流长脉冲数字罗柯传感器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大功率测试中心是我国最大的直流测试平台,主要承担国际合作项目 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电源设备的各种测试。本文针对ITER电气测试平台的运行及电流输出特点,对大直流长脉冲数字罗柯传感器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创新点如下:针对ITER电气测试平台应用,对罗柯线圈从结构参数与电路参数两个角度具体分析,建立了对应的模型结构,讨论了不同线圈截面参数对互感误差的影响,分析了回线结构引起的误差,并给出了最小回线误差计算公式,从而降低测试平台垂直磁场干扰,根据线圈电路模型讨论了负载电阻对直流长脉冲测量的影响,研究内容为罗柯线圈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针对大直流长脉冲电流的测量难点,比对分析了模拟与数字罗柯积分器的结构特点,重点研究了长时间工作条件下积分器的漂移特性,给出了积分器的漂移误差计算公式,并从结构与积分算法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误差解决措施;同时结合所研制的数字罗柯传感器,针对大直流长脉冲电流漂移问题提出了具有双通道采样的传感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很好地消除传感器中存在的直流偏置,克服长时间工作下,由器件参数变化导致的积分漂移现象,解决了 ITER电气测试平台中普通罗柯传感器无法测量大直流长脉冲电流的问题。针对ITER电气测试平台中出现的强干扰问题,分别从磁场干扰与电场干扰两个角度,对干扰噪声来源以及传输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噪声的传导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进行了计算与仿真,为传感器抗干扰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根据干扰噪声的极性特点,相应地提出了双极性复合线圈的结构方案,结果显示该结构能够有效地降低干扰噪声幅值,解决了罗柯传感器无法在测试平台中应用的问题。针对干扰噪声造成传感器测量精度下降的问题,对噪声与微分信号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两者在频域分布上的差异,提出了梳状陷波器结合高低通滤波器的复合滤波器结构,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案能够有效地滤除噪声,平滑输出电流波形,提高测量精度。针对ITER电气测试平台的应用需求,研制了大直流长脉冲数字罗柯传感器。最后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数字传感器具有较高的采样精度,重复性好,对于大直流长脉冲电流的测量漂移误差小。最大电流能够满足130kA,最高精度为0.2级,最长直流脉冲测量时间为1200秒,对比了同类型罗柯传感器,对于大直流长脉冲电流的测量性能优于国内水平。
王文[2](2017)在《基于零磁通原理的微电流传感器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电力设备的绝缘在线监测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转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中高精度微电流传感器是实现电力系统绝缘状态在线监测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涉及电气保护、电能计量、电控等相关领域,担负着采集信号的任务,是整个在线监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电流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工作可靠性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转直接相关。测量用电流传感器一般安装在高压开关领域,工作时容易受到强电磁场的干扰。并且,在电力线路或设备的绝缘在线监测中,需要测量的泄漏电流的数量级均在微安级,普通的小电流传感器难以满足需求。综上所述,设计一种测量精度高,灵敏度好,适用于强电磁场环境的微电流传感器对于电气设备绝缘状态的在线监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基于零磁通原理研制了一种准确度可达到0.2级的微电流传感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将单匝穿心式电流传感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建立了电磁式电流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图并推导出误差公式,得出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激磁电流。根据误差公式从电流传感器的磁芯结构参数、二次侧负载阻抗、二次侧绕组匝数、和磁芯材料等几个方面对影响误差的因素进行分析,设计了电流传感器的感应部分。为进一步减小误差,需增设外部补偿手段。首先阐述了有源补偿及无源补偿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零磁通原理的整体补偿方案。该方案将有源电子电路补偿方法与三次绕组并联阻抗的无源补偿方法结合,使磁芯达到“零磁通”状态,从而使得测量误差最小。为验证该补偿方案的正确性,基于Simulink建立了带有零磁通补偿的微电流传感器模型,并与传统电流传感器的模型进行对比性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带有零磁通补偿的微电流传感器较传统的电流传感器误差有所减小,提高了测量精度,证明了该补偿模型的正确性。设计了有源补偿的硬件电路以及信号处理电路。其中补偿电路实现的功能是将感应电压处理变换成补偿电流送入二次侧绕组,对输出电流进行相位幅值的补偿。信号处理电路主要对二次侧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调理,方便后续处理及检测。以LabVIEW为软件平台设计了微电流传感器的误差测量程序,该程序可以实现数据采集、数字滤波、波形显示、比差及角差测量的功能。经实验室测试,该程序运行稳定、可靠、交互性强、显示内容丰富。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测试平台,对微电流传感器的硬件、软件各个部分进行测试。通过对微电流传感器的误差测量结果表明,设计的微电流传感器可以测量μAmA级的工频电流,增设的补偿电路可以有效的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准确度。整体运行稳定,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胡格吉夫[3](2001)在《SB854型移相器在排除电场干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 目前,对于60~220kV 小电容量的高压设备,在测量介损和电容量时如何排除电场干扰、准确地测出实际值,是各个高压试验部门和试验人员都在研究的课题。本文介绍笔者根据多年的试验实践,用 SB854型移相器排除电场干扰的方法。
二、SB854型移相器在排除电场干扰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B854型移相器在排除电场干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ITER电气测试平台大直流长脉冲数字罗柯传感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KSTAR中的罗柯传感器 |
1.2.2 W7-X中的罗柯传感器 |
1.2.3 EAST中的罗柯传感器 |
1.3 大功率直流测试平台 |
1.3.1 拓扑结构 |
1.3.2 运行模式及特点 |
1.4 PF变流器测试平台 |
1.4.1 拓扑结构 |
1.4.2 运行模式及特点 |
1.5 课题研究难点及意义 |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2章 罗柯传感器研究与误差分析 |
2.1 罗柯线圈测量电流原理 |
2.2 罗柯线圈等效电路模型误差分析 |
2.3 罗柯线圈结构参数误差分析 |
2.4 回线误差分析 |
2.5 模拟积分器原理与误差分析 |
2.5.1 模拟积分器工作原理 |
2.5.2 模拟积分器误差分析 |
2.6 数字积分器工作原理与误差分析 |
2.6.1 数字积分器原理 |
2.6.2 数字积分器误差分析 |
2.7 小结 |
第3章 测试平台噪声研究 |
3.1 噪声现象描述 |
3.2 磁场变化对罗柯传感器的影响 |
3.2.1 垂直于罗柯线圈平面的干扰磁场 |
3.2.2 平行于罗柯线圈平面的干扰磁场 |
3.3 电场耦合噪声对罗柯传感器的影响 |
3.3.1 噪声传输路径分析 |
3.3.2 噪声来源分析 |
3.3.3 触发噪声传输路径 |
3.3.4 触发噪声仿真验证 |
3.4 触发噪声解决措施 |
3.4.1 双极性复合线圈结构 |
3.4.2 数字滤波处理 |
3.5 仿真测试及实验 |
3.6 小结 |
第4章 罗柯传感器积分器硬件设计 |
4.1 数字积分器常见硬件电路架构 |
4.2 双通道采样电路架构 |
4.3 数字积分器硬件电路架构 |
4.4 硬件电路各电路单元设计 |
4.4.1 电源模块 |
4.4.2 减法电路 |
4.4.3 调理电路 |
4.4.4 ADC采样电路 |
4.4.5 DSP电路 |
4.4.6 DAC输出电路 |
4.5 硬件电路测量精度及重复性测试 |
4.6 小结 |
第5章 罗柯传感器积分器软件设计与实验测试 |
5.1 需求分析 |
5.1.1 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和直接内存存取(DMA) |
5.1.2 串行通讯接口(SCI) |
5.1.3 通用输入输出(GPIO) |
5.1.4 外部接口(XINTF) |
5.2 软件设计 |
5.2.1 中断服务子程序 |
5.2.2 校准程序 |
5.2.3 数据处理程序 |
5.2.4 积分算法 |
5.3 实验测试 |
5.4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2)基于零磁通原理的微电流传感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 |
1.2.1 微电流传感器种类介绍 |
1.2.2 微电流传感器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微电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误差分析 |
2.1 微电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2.2 微电流传感器的误差分析 |
2.2.1 微电流传感器的误差计算 |
2.2.2 影响误差的各种因素分析 |
2.3 微电流传感器的误差补偿方法 |
2.3.1 无源补偿 |
2.3.2 有源补偿 |
2.3.3 零磁通补偿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imulink的零磁通电流传感器的建模与仿真 |
3.1 传统电流传感器模型的建立 |
3.2 零磁通电流传感器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
3.3 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硬件电路 |
4.1 硬件电路整体设计方案 |
4.2 信号处理电路 |
4.2.1 前置放大电路 |
4.2.2 低通滤波电路 |
4.2.3 相位补偿电路 |
4.2.4 后级放大电路设计 |
4.2.5 信号处理硬件电路 |
4.3 零磁通补偿的硬件电路设计 |
4.3.1 放大及滤波电路 |
4.3.2 移相电路 |
4.3.3 V-I转换电路 |
4.3.4 信号补偿硬件电路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电流传感器误差测量软件的设计 |
5.1 软件总设计方案 |
5.2 数据采集部分设计 |
5.2.1 数据实时采集部分 |
5.2.2 数据滤波 |
5.3 数据存储与读取部分 |
5.4 数据分析部分设计 |
5.4.1 比差测量程序 |
5.4.2 角差测量程序 |
5.5 人机界面部分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微电流传感器的整体搭建与测试 |
6.1 微电流传感器的结构参数 |
6.2 微电流传感器的屏蔽与保护 |
6.3 微电流传感器的误差测量实验与结果分析 |
6.3.1 微电流传感器的标定方法 |
6.3.2 实验平台 |
6.3.3 实验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SB854型移相器在排除电场干扰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ITER电气测试平台大直流长脉冲数字罗柯传感器研究[D]. 张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09)
- [2]基于零磁通原理的微电流传感器的研制[D]. 王文.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1)
- [3]SB854型移相器在排除电场干扰中的应用[J]. 胡格吉夫. 电工技术,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