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资金照亮借贷市场

经纪资金照亮借贷市场

一、券商基金照亮拆借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瑶[1](2021)在《我国城商行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截止到2019年年末,中国134家城商行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37.3万亿元,资产结构占比达到了13.2%,较上一年年末增长了8.5%,从资产规模来看,城商行已经成为国内金融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一些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城商行在扩张传统信贷业务时受到了较大约束,在日常经营中的盈利空间也逐渐变窄,因此为了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城商行开始发展同业业务。可是当同业规模超过一定界限后,不仅不能发挥其流动性管理工具的作用,甚至还会给银行的流动性带来压力。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原则之一,流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银行的流动性水平不仅会对其经营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还会间接影响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在此环境下,研究城商行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的影响情况、细化同业业务不同分项业务与流动性的关系都是十分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探讨的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的影响情况。考虑到数据可得性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60家城商行作为研究样本,并且基于2010—2019年共十年的数据,运用stata16.0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最终得出了城商行的同业资产业务、同业负债业务以及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业务的不同分项业务对其流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除了同业资产分项业务拆出资金和同业负债分项业务拆入资金与流动性是正相关关系,其余均显示负相关。由此可见,除了以上两个分项业务会释放流动性压力,其他均对流动性产生抑制作用。最后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站在实践的角度进一步给城商行发展与创新同业业务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城商行同业业务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在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也在建设区域经济、服务中小实体经济、保护客户权益等方面为城商行同业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罗志新[2](2020)在《沪股通及深股通资金流动对超额收益及波动率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深入,各国资金跨市场流动的规模及速度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全球首创的交易所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及深港通诞生,实现了交易所资金跨境双向流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是我国举世的金融创新,提升我国资本证券市场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并优化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互联互通机制运行至今已有5年之久,机制也逐步成熟,通过沪股通及深股通流入的北向资金规模不断扩大,海外投资者的持股市值也逐步扩大,北向资金的市场话语权不断提升。由于海外投资者投资经验丰富,且具备完善的投研体系,在过去5年A股牛熊交替过程中,通过信息优势实现多次精准抄底及高位出逃,被市场誉为“聪明的钱”。北向资金的投资动向已经成为国内散户投资者的买卖股票风向标,形成了“羊群效应”,深度影响了我国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及股票市场的风险及收益。本文从市场参与者及监管者的角度,把沪股通及深股通交易的内地股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沪股通及深股通的资金(以下简称为“北向资金”)流动对A股市场的超额收益及波动率的影响,探究北向资金流动对个股的综合影响。论文选取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每日沪股通及深股通交易股票的北向资金净流量作为解释变量、超额收益及股价波动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同时加入宏观市场、微观指标及投资者情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及中介变量,通过面板回归模型,深入分析北向资金对股票超额收益率及波动性是否存在联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个股当日的北向资金流量与个股的超额收益率显着正相关,北向资金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起到资金引流及引导定价的作用,形成一定的“羊群效应”;北向资金流量与个股的波动率显着负相关,在资本市场中具有“稳定器”作用。

刘志[3](2017)在《XA银行IPO定价研究》文中指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为区域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出于补充资本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等目的,谋求上市。企业在进行首次公开募集股份(以下简称“IPO”)时,最关键的即新股定价问题,合理的股票价格能够恰当的反映企业的投资价值,城市商业银行IPO同样如此,合理确定发行价格,对于投资者以及城商行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拟通过对XA银行IPO定价进行案例分析,并结合城商行发展趋势及定价影响因素等对其首次公开募股的股票定价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XA银行IPO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即市净率模型与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更适用于XA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时价格的确定。相对估值法虽然也有,如可比上市城商行较少等缺陷,但在此案例中对于IPO价格的估计更直观合理,且更能展现市场对于该类城商行的反应以及对于拟上市企业的价值期望,现金流量模型也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城商行未来经营业绩与成本。本文创新之处在于1)在案例之上,有针对性地对城商行经营特点与定价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2)不依赖于惯用的定价方案,创新地运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对XA银行的企业价值进行计算,并据此估计其新股发行的价格;3)结合XA银行的IPO定价案例,为城市商业银行IPO定价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提出新的建议。

幸田真音,张汉威,林静,张斐[4](2017)在《救赎》文中研究指明KIZU Hogin Hokai by KOHDA Main Copyright?1998 KOHDA Main All rights reserved.Original Japanese edition published by Bungeishunju Ltd.,Japan in 1998.Chinese(in simplifed characters only)translation rights in PRC reserved by Yilin Press,Ltd.under the license granted by KOHDA Main,Japan arranged with Bungeishunju Ltd.,Japan through Japan UNI Agency,Japan.

俞红玫[5](2015)在《中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金融集聚是金融机构、金融活动在某一区域的集中。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实践表明,金融集聚有助于汇聚资金,实现储蓄向资本的转化,服务各业发展;有助于汇聚信息,推动价格发现与形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汇聚人流,加快创新与改革,实现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由于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金融业发展和金融集聚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并采取种种措施为金融业发展和金融集聚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生态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金融业的发展以及金融集聚促进经济发展功能的有效发挥,纷纷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集聚区的发展定位。由此,研究金融集聚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金融集聚的政策建议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集聚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古代金融集聚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和中国当代金融集聚发展的现状分析,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结论和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七个章节,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并对金融集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是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综述。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与金融集聚相关的产业集群、金融地理学、区位选择和金融资源四大理论,在阐述其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简要述评:第二部分研究成果综述主要从金融集聚形成动因、聚集效应以及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方面,对现有金融集聚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总结不足,并提出今后研究应多侧重的方向。第三章是国际金融集聚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章叙述了国际金融集聚形成及在世界主要国家间的迁移历程,从中探讨了五个影响金融集聚的共性因素。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这是国际金融集聚形成的先天基础;二是雄厚的经济基础,这是国际金融集聚形成的坚实基础;三是金融创新,这是国际金融集聚形成的内在动力;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国际金融集聚的必备条件;五是政府支持,这是国际金融集聚形成的坚强后盾。第四章是中国古代金融集聚发展的历史沿革。本章分析了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时代”和“大运河时代”的金融集聚,总结出区位优势、经济基础、政府支持和金融创新因素是中国历史上金融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五章是中国当代金融集聚发展现状分析。本章引入了区域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来模拟城市之间的金融联系,通过对金融集聚城市经济腹地范围的测算和比较,定量分析了中国“沿海诸城时代”金融集聚的层级(全国性、一级、二级、三级)第六章是中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本章运用面板数据,在已有文献分析和国内外金融集聚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位因素、经济因素等指标,并加入了反映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指标,来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七章是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指出应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引导各地区域性金融集聚建设,规划建设全国性和新区区域性双层次金融集聚区,并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构筑区位优势、加强创新、发挥政府主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提出中国金融集聚的“水法则”。现有研究对中国古代金融集聚的描述非常少。鉴于早期金融通常伴随并服务经济贸易发展而产生的,本文通过对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从中捕捉到金融活动的信息,来阐述金融集聚发展迁移过程。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中国的金融集聚、特别是古时的金融集聚伴随着经济中心的形成而产生,通常是位于交通便利的河岸或海岸城市、地区,并随着经济中心的迁移而演变,从黄河流域迁移到隋唐运河、京杭运河沿岸,并至近代的沿海地区,即本文创新提出的中国金融集聚的“水法则”。二是引入区域经济学中的引力模型来模拟城市之间金融联系,测算金融集聚城市功能腹地范围,通过对经济腹地范围的比较得出中国现代金融集聚的层次(全国性、一级、二级、三级),为更好地构建中国金融集聚提供理论依据。三是提出以国家级新区为基础,规划建设全国性和新区区域性双层次金融集聚区。多层次金融集聚论在现有的研究中已有提及,区域划分方式多沿袭传统的八大经济区域等。本文鉴于现有国家级新区辐射区域各有侧重、少有交叉重叠的特点,创新提出规划建设国家级新区区域金融集聚的建议,以期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并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最终建成全国性的、合理的、完整的金融集聚网络。

马丽[6](2015)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金融“十二五”发展阶段,为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我国已然将利率市场化和国债期货市场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债期货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年代,世界经历骤变:石油危机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债期货为经历滞涨之痛的美国带来了重要的利率管理工具,稳定了美国债券市场。之后又在英、日等国掀起发展巨浪。然而,我国国债期货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从1992年12月到1995年5月,国债期货在我国昙花一现,经历了盲目投机热浪之后引发国债“327”事件等导火索,国债期货市场被迫停止。吸取了失败教训之后,我国在利率市场化基本实现的背景下,于2013年9月重启国债期货市场。国内外经验表明,国债期货是利率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国债期货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其价格发现功能更是对形成市场化基准利率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已然经历了一年半时间的发展,市场初具规模,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014年,我国国债期货日均持仓量9387手,较之2013年几乎翻倍,可见,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取得了初步发展。国债期货是否能够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国债期货与现货市场是否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有怎样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国债期货市场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本文将逐一探讨这些问题。本文基于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探究国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引导-滞后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与利率市场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还基于我国历史上对国债期货的探索与失败教训,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为促进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和推进利率市场化提出有效建议。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实证检验、定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1、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高度相关,长期均衡。2、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存在价格引导能力,但国债期货的短期价格发现能力表现的并不明显。3、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与利率市场化之间互为因果、彼此推进,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高效发挥是利率市场化中的重要一环,国债期货应与利率市场化协同发展。本文不足之处在于国债期货发展的初期数据的可得性存在一定障碍,国债现货也因市场的割裂而无法获得整体统一数据,这对实证结果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

董德志[7](2014)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文中提出传统而言,货币政策主要针对领域在于实体经济,其通过对货币量的调控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总产出,形成了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运行的直接传导过程,因此在传统经验中,货币政策的变化并不必要与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建立关联。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放松金融管制,全球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通过其变化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改变金融资产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从而将货币政策意图传递下去。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资产价格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引发了经济学者的关注,特别从2007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美国金融海啸(2008)以及欧洲债务危机(2012)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要远远超过同期实体经济的波动,前者的波动导致了大量金融资产失去流动性,金融机构纷纷被要求减计资产,资产流动性的丧失在很大程度上又阻碍了政府挽救危机的努力,客观恶化了实体经济运行。对于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学界所关注的问题,第一焦点集中于研究货币政策对于资产价格波动是否应做出反应以及应该如何做出反应。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论证的另一个层面内容是:货币政策变化会对资产价格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改进这种影响,以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本文即从该角度出发,论述研究在中国金融开放过程中货币政策对于各类金融资产(股票市场以及债券市场)价格所产生的影响。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论证在实践层面需要回答两个问题:1、金融资产价格是否能对货币政策变化进行反馈,即金融资产价格能否有效的传导货币政策意图;2、金融资产价格对于货币政策变化的反馈有效性是具有一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在一个经济体内是否存在或成熟以及如何改善。本文系统研究了2002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对于金融市场各类资产价格的冲击影响,从定性及定量的角度剖析了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程度与作用。通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变化对股票市场、货币市场以及长期债券市场的作用分析,得出了如下一些基本结论:1、货币政策的变化主要通过流动性因素影响各类金融资产价格,而流动性的影响则受到金融开放程度的制约;2、各层次的流动性对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程度不同;3、我国利率政策与股票市场变化虽然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是在短期内效应并不明显,而利率政策对于债券市场的影响则不同;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以及公开市场操作政策对于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相对薄弱;5、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程度并不敏感,这与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在上述分析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强化两者的互动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1、积极加快利率市场化建设;2、强化货币政策的透明性;3、加强汇率市场化建设,摆脱非均衡汇率水平对于流动性调控的干扰;4、进一步丰富金融品种,形成金融资产之间的强替代关系;5、构建快捷高效的金融市场互联。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为导论,着重阐述了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主要侧重于对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进行相关理论文献的综述归纳。本章首先从宏观金融理论角度阐述了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相关理论,进而从微观金融定价理论分析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最终确定出金融资产价格决定框架中的货币政策因素。第三章论述了货币政策对于金融资产价格决定的一般性传导渠道与逻辑,两者之间沟通的主要桥梁为流动性。在此基础上,本章针对不同的金融资产价格进行流动性层次的剥离,分离出影响股票市场、货币市场以及长期债券市场不同层次的流动性因素。第四章则论述了在金融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对于金融资产价格冲击的作用程度,从理论上以三元悖论为基础,分析了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价格作用被扭曲的可能,同时还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我国在金融开放不同阶段货币政策对于资产价格的不同影响。第五章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最近十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分别以利率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历次政策变化对于股指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意义。第六章则以货币市场、长期债券市场为出发点,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冲击与影响,并定量化阐述了了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之间的长短期逻辑传导与影响程度。第七章内容侧重于从制度建设角度出发,首先针对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在不同开放条件下两者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的重要因素,最后以各类因素为出发点,对于强化我国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钱文豪[8](2013)在《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国债期货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了中国国债期货试点的经验与教训,论证了恢复国债期货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研究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的合约设计与特点,并且与上次试点国债期货合约、美国主流期货合约进行了对比。接着,本文对国债期货的交割与定价进行了探讨,发现交割的最关键部分是计算国债期货合约的转换因子(Conversion Factor,CF)和最便宜可交割债券(Cheapest to Deliver,CTD)。其中转换因子是虚拟与现实的连接纽带,它实现了国债期货价格和债券的真实交割价格之间的转换。若国债期货空头需要实物交割,也就是从可交割券中选择的一个最合适的交割债券,此即最便宜可交割债券,它具有最高的隐含回购收益率和最小的基差。最后,本文从实证角度出发,对国债期货作为一种基本的利率衍生品所具有的套期保值、套利等多种交易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案例分析,为投资者后续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提供了参考价值。

孙燕[9](2011)在《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法律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肇始于2007年2月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危机爆发后,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全球金融体系运行各个环节的反思,在对危机成因进行反思的过程中,金融监管成为各界关注的主要焦点之一。由于金融市场开放性不足,使得我国金融业在此次危机中并未触礁,但随着全球化浪潮以及我国经济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必将给我国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带来严峻的挑战。本论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际研究工作,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经济分析的方法,从金融危机折射出的监管缺失问题入手,比较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分析当前金融监管体制变革新趋势,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应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潮流,在保持国内金融业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对我国现行监管体制进行改革,以期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金融危机折射出金融监管弊端:从监管理念、监管体制、法律制度设计三方面着手,分析了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国际金融监管立法改革新动向:以美、英、欧盟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为具体实例,总结其改革的具体内容并予以评价,得出目前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变革总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摒弃新自由主义监管理念、强化系统性风险监管、注重全面监管、关注金融消费者利益保护、明确监管当局的危机处理能力、强化国际协调与合作。第三部分金融危机下中国面临的监管困境:探讨了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并分析了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在金融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存在对金融控股公司、金融创新及系统性风险防范等方面存在监管不足。第四部分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结合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经验,提出应建立统一协调监管机制下的分业监管模式,并对金融创新监管、系统性风险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国际监管协调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陈银[10](2010)在《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文中认为当前由美国次级房贷而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造成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和危机。本文在总结和研究20世纪以来历次经济危机的前提和基础之上,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主要是货币哲学)的成果,分析当今国际经济现状和各国间的关联,探寻金融危机爆发的缘由、成因、规律、利弊、应对措施以及风险防范措施。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概述了货币哲学的根本内涵,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理论中,抽离出货币哲学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货币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货币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货币的功能实现在于人际运动;货币的两重性;货币与人的自由发展;货币消费与积累的辩证关系等观点。这些观点从本体论上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又从社会认识论上揭示了货币的辩证运动。在第一章对货币哲学的理解上,第二章从对历史的和现实的金融危机的总结中,用货币哲学视角对金融危机作了分析。其基本理路是:从“劳动异化”到“消费异化”,从“消费异化”到“货币异化”,再到金融危机。在这种分析框架下具体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周期性;金融危机的双面影响;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第三章的主要理路是消除异化,从第二章揭示的异化中找到走出危机与困境的途径。提出了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及风险防范的建议举措。分析的过程中揭示了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来的货币异化、消费异化,由“选择节俭”还是“选择奢侈”的提法,探讨了节俭主义与奢侈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并主张节俭、适度的消费和理财的思想。由“价值之于自由”引申到“权利之于义务”的讨论上扬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为核心,关注民生问题,尤其关注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问题,密切关注农村动态,强调解决因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破产,而面临返乡的2亿农民工这一特定人群的去留、生活和就业。在国务院提出的“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12字方针的指导下,找到防范金融危机的应对举措,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券商基金照亮拆借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券商基金照亮拆借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城商行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3.文献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框架
    (四)创新点与不足
        1.本文的创新点
        2.本文的不足
    (五)本章小结
二、我国城商行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影响理论分析
    (一)同业业务相关概念界定
        1.同业业务的定义
        2.同业业务的分类
    (二)流动性相关概念界定
        1.流动性的定义
        2.流动性的衡量
        3.流动性内外部影响指标
    (三)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影响的理论基础
        1.合作与竞争理论
        2.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3.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
    (四)城商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的正负向影响
        1.正向影响
        2.负向影响
    (五)城商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的影响机理
        1.拆借类同业业务对流动性的影响
        2.存放类同业业务对流动性的影响
        3.返售回购类同业业务对流动性的影响
    (六)本章小结
三、我国城商行同业业务和流动性发展现状分析
    (一)城商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
        1.同业业务由快速增长进入调整期
        2.同业业务内部结构呈现差异性
        3.同业资金净流入呈上升趋势
    (二)城商行流动性发展现状
    (三)本章小结
四、我国城商行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影响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
    (二)样本及变量选取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变量选择
    (三)实证分析
        1.模型的建立
        2.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3.相关性检验
        4.面板模型的选择
    (四)结果分析
        1.同业资产规模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关系
        2.同业负债规模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关系
        3.同业资产结构中不同同业分项对城商行流动性有不同作用
        4.同业负债结构中不同同业分项对城商行流动性有不同作用
        5.不同控制变量对城商行流动性有不同作用
    (五)内生性检验
    (六)稳健性检验
    (七)本章小结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1.合理控制同业业务规模
        2.合理配置同业业务期限结构
        3.扩大拆借类同业业务规模
        4.引导同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5.加快同业业务轻型化转型
        6.强化同业客户经营综合化管理
        7.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和运用
        8.加强城商行内部流动性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沪股通及深股通资金流动对超额收益及波动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沪股通、深股通现状考察
    2.1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历程
    2.2 沪股通及深股通的制度概述
    2.3 沪股通及深股通与QFII的对比
    2.4 沪股通及深股通的运行情况
    2.5 沪股通及深股通的现状总结
第三章 研究方案设计
    3.1 理论分析与前提假设
    3.2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3.3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3.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第四章 实证分析
    4.1 北向资金流动对沪股通及深股通标的超额收益率的影响
    4.2 北向资金流动对沪股通及深股通标的波动率的影响
    4.3 实证检验
    4.4 实证结果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XA银行IPO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IPO定价相关理论基础
        2.1.1 现金流贴现模型
        2.1.2 可比公司估值法
        2.1.3 期权定价法
    2.2 国外IPO定价文献综述
    2.3 国内IPO定价文献综述
第3章 XA银行IPO背景概述
    3.1 城商行发展趋势
    3.2 XA银行IPO背景简介
    3.3 XA银行发展及经营情况分析
    3.4 影响商业银行IPO定价的因素分析
        3.4.1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3.4.2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3.4.3 发行相关因素分析
        3.4.4 影响城商行IPO价格的特有因素分析
第4章 XA银行IPO定价方案设计
    4.1 XA银行IPO发行情况
    4.2 IPO定价方法设计
    4.3 XA银行IPO定价方案分析
    4.4 现金流量模型在该例中的应用
第5章 结论与局限
    5.1 研究结论
    5.2 对城商行IPO合理定价的建议
    5.3 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
        5.3.1 主要贡献
        5.3.2 创新之处
    5.4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4)救赎(论文提纲范文)

2 月19日, 星期四。在时不时穿过早春薄暮
2 月里天还亮得晚, 走在全铺上地毯的走廊里, 除了州波轻轻的脚步声外, 还完全是夜深人静的样子。来到电梯前, 看得见窗外的天空。空中浓云密布, 连让旭日露脸的缝隙都没有。
3 月2日, 星期一早晨。芹泽裕弥浑身懒洋洋的, 他使劲憋住发自体内的似乎挡都挡不住的哈欠, 就在上班的电车上, 从所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了早报。
3 月上旬就热得冒汗, 一个平静而晴朗的星期六。过晌时分, 市中心规模宏大的酒店, 在其新楼七楼的网球场上, 已历时一个钟头的一场打得难解难分的比赛, 正要进行最后一盘的较量。
6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 适逢梅雨的间歇, 清晨伊始便晴空万里。从东京车站疾步走向职场的芹泽裕弥, 在仿佛一下子强烈起来的阳光的照射下, 被晃得眯起了眼睛。
6 月上旬到8月底, 美国的小学都放学年末的暑假, 于是就一同过来了, 但由于上回跟芹泽通电话时也是在休假, 因此好像会被误会成老是在休假, 佐佐木笑着辩解道。平时可能忙得几乎无法休息吧。

(5)中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产业集群理论
        2.1.2 金融地理学理论
        2.1.3 区位选择理论
        2.1.4 金融资源理论
    2.2 研究成果综述
        2.2.1 关于金融集聚的动因方面
        2.2.2 关于金融集聚的效应方面
        2.2.3 关于金融集聚的实证分析
        2.2.4 研究现状评述
3 国际金融集聚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国际金融集聚初步形成阶段
        3.1.1 国际金融集聚的萌芽——佛罗伦萨
        3.1.2 国际金融集聚的雏形——阿姆斯特丹
        3.1.3 国际金融集聚初步形成——伦敦
        3.1.4 国际金融集聚成熟——纽约
    3.2 国际金融集聚多层次发展阶段
        3.2.1 全球核心金融集聚区建设
        3.2.2 区域性金融集聚区建设
        3.2.3 新兴离岸金融集聚区建设
    3.3 国际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分析
        3.3.1 区位优势因素
        3.3.2 经济基础因素
        3.3.3 金融创新能力因素
        3.3.4 基础设施建设因素
        3.3.5 政府支持因素
4 中国古代金融集聚发展的历史沿革
    4.1 中国金融集聚的“黄河流域时代”
        4.1.1 先秦时期
        4.1.2 秦汉至两晋、南北朝时期
    4.2 中国金融集聚的“大运河时代”
        4.2.1 隋唐大运河时代
        4.2.2 京杭大运河时代
    4.3 中国古代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区位优势因素
        4.3.2 政府支持和经济基础因素
        4.3.3 金融创新能力因素
5 中国当代金融集聚发展现状分析
    5.1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
        5.1.1 中国金融集聚的整体现状分析
        5.1.2 中国代表性城市金融集聚现状分析
    5.2 中国金融集聚的层级性特征
        5.2.1 金融集聚层级性检验模型的内涵
        5.2.2 中国金融中心城市层级的划分
        5.2.3 金融中心城市关联性分析
    5.3 金融集聚的发展趋势展望
        5.3.1 金融集聚趋于多元化
        5.3.2 金融集聚多元化动因分析
        5.3.3 金融集聚的发展趋势
6 中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6.1 变量的定性分析及数据说明
        6.1.1 解释变量方面
        6.1.2 被解释变量方面
    6.2 模型选择及实证结果
        6.2.1 模型选择方面
        6.2.2 实证结果分析
7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7.1 结论
    7.2 相关政策性建议
        7.2.1 加快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双层次金融集聚区
        7.2.2 积极促进金融集聚区的快速形成
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6)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2.1 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现状
        1.2.2 国债期货研究现状
        1.2.3 利率市场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与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
第2章 国债期货相关理论与实践
    2.1 国债期货概述
    2.2 国债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2.2.1 国外国债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2.2.2 我国国债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2.2.2.1 我国国债期货的早期尝试
        2.2.2.2 我国国债期货的重启
    2.3 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2.3.1 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定义
        2.3.2 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成因
        2.3.3 影响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因素
第3章 国债期货与现货的相互作用
    3.1 我国国债现货市场基本情况
    3.2 我国国债现货市场发展壮大
    3.3 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
    3.4 我国国债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
第4章 我国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的互动关系
    4.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4.1.1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4.1.2 利率市场化路径
    4.2 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的互动
        4.2.1 利率市场化是国债期货推出的先决条件
        4.2.2 国债期货的发展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4.2.3 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的互动关系
    4.3 我国利率市场化中的阻碍
第5章 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
    5.1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5.2 数据选择与处理
    5.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4 协整检验
    5.5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5.6 脉冲响应
    5.7 方差分解
    5.8 溢出指数
        5.8.1 收益溢出
        5.8.2 波动溢出
    5.9 实证结果综述
第6章 结论与对策
    6.1 结论
    6.2 我国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发展建议
        6.2.1 推进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
        6.2.2 期现联动、完善国债市场
        6.2.3 国债期货与利率市场化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关系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
    第三节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逻辑思路与结构框架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关系的相关理论综述
    第二节 现实中货币政策和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联动性
        一、金融海啸中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
        二、中国人民银行观测金融市场的新指标—社会融资总量
    第三节 金融资产定价的微观金融理论综述
        一、权益类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理论综述
        二、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分析
        三、利率期限结构决定理论综述
        四、金融资产定价中的货币政策因素
第三章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之间的桥梁—流动性
    第一节 货币政策对于流动性的影响
    第二节 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的驱动因素
        一、流动性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二、流动性对于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变化的传导
    第三节 货币市场金融资产价格的决定
        一、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调整基础货币
        二、基础货币流动性变化的逻辑渠道
    第四节 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价格的决定
        一、货币政策变化间接影响广义流动性
        二、广义流动性派生的逻辑与渠道
    第五节 金融市场资产价格决定中的货币政策因素
        一、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驱动因素
        二、金融资产价格与货币流动性之间的关联性
第四章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经济开放与金融开放
        一、金融市场开放的步骤与条件
        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考察
    第二节 开放金融体系中的“三元悖论”
        一、“三元悖论”理论发展综述
        二、“三元悖论”背景下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异化特征
        三、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异化关系的案例考察
        一、2003-2004年期间货币政策变化对于各类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显着
        二、2006-2007年期间货币政策变化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效应一般
    第四节 金融开放的主要特征—资本自由流动
        一、我国资本流动现状
        二、外汇占款的形成与分类
        三、影响我国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开放条件下外汇占款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
第五章 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货币政策对于股票市场影响的理论
    第二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股票价格影响并不显着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股指影响的理论分析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股指影响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利率政策与股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一、利率政策变化对股指影响的理论分析
        二、利率政策与股指变化长期协整,短期弱相关
第六章 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影响的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节 利率政策与我国债券市场的关系
        一、利率政策对债券市场影响的相关理论
        二、短期利率受利率政策的影响相对显着
        三、利率政策对长期利率的影响相对较弱
    第三节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与我国债券市场的关系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债券市场影响的相关理论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于短期利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R)对长期利率(10YTB)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公开市场操作与我国债券市场的相关性分析
        一、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曲线的传导效应
        二、公开市场操作对长短期利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影响的分析总结
第七章 政策与建议
    第一节 影响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因素
    第二节 强化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变化有效传导的政策建议
附注计算表
    附表1 7天回购利率的方差分解
    附表2 1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方差分解
    附表3 月度货币净投放与7天回购利率月度平均
参考文献
后记

(8)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中国国债期货试点
        1.3.1 国债期货试点背景
        1.3.2 国债期货试点经验与教训
    1.4 恢复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必要性
        1.4.1 提供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
        1.4.2 加快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1.4.3 完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
    1.5 恢复中国国债期货交易的可行性
        1.5.1 国债现货市场日趋成熟
        1.5.2 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5.3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
第二章 国债期货合约设计及特点
    2.1 国债期货合约设计
    2.2 国债期货市场功能
    2.3 国债期货合约比较
        2.3.1 与上次试点国债期货合约比较
        2.3.2 与美国国债期货合约比较
第三章 国债期货的交割与定价
    3.1 国债期货的交割
        3.1.1 转换因子
        3.1.2 最便宜可交割债券
    3.2 国债期货定价
第四章 国债期货的交易策略
    4.1 套期保值
        4.1.1 套保比率
    4.2 套利
        4.2.1 期现套利
        4.2.2 跨期套利
        4.2.3 跨品种套利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国债期货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5.2 收益率曲线交易案例分析
    5.3 基差交易案例分析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法律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金融危机折射出金融监管弊端
    一、监管理念:对新自由主义的价值否定
        (一) 金融市场自我稳定机制具有有限性
        (二) 寡头垄断竞争格局易产生合谋行为
        (三) 各类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四) 过度依赖市场主体的自我监管等于没有监管
    二、监管体制:“双线多头”导致监管不力
        (一) 监管真空长期存在风险不断累积
        (二) 监管重叠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三) 监管套利频繁发生危害全球金融市场
    三、法律制度:风险防控设计中的政府缺位
        (一) 金融衍生品设计缺乏监管
        (二) 政府监管作用被排斥于防控机制之外
        (三) 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长期缺位
第二章 金融危机下国际金融监管立法改革新动向
    一、美国金融监管立法改革
        (一) 美国金融监管立法改革主要措施
        (二) 美国金融监管立法改革评析
    二、英国金融监管立法改革
        (一) 英国金融监管立法改革主要措施
        (二) 英国金融监管立法改革评析
    三、欧盟金融监管立法改革
        (一) 欧盟金融监管立法改革主要措施
        (二) 欧盟金融监管立法改革评析
    四、国际金融监管立法改革新趋势
        (一) 摒弃新自由主义的监管理念,但市场主导仍是主流
        (二) 突出系统性风险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三) 强调全面监管理念,填补监管漏洞
        (四) 加强对金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保护
        (五) 提升监管当局的危机处理能力
        (六) 改进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成为重要的关注点
        (七)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已成为共识
第三章 金融危机下中国面临的监管困境
    一、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分业监管
    二、中国金融监管困境:混业风险与分业监管失衡
        (一) 监管主体本身的问题
        (二) 对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监管盲区
        (三) 对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监管
        (四) 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三、金融全球化下的金融生态:必须面对的现实
        (一) 入世挑战:金融市场开放与监管滞后的矛盾
        (二) 资本跨域流动: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之必要
第四章 金融危机下中国金融监管改革
    一、监管模式:金融监管改革的基础
        (一) 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选择
        (二) 设立实体化、法治化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二、金融创新监管: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
        (一) 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二) 以监管制度创新促进金融业务创新
    三、系统性风险监管:金融监管改革的重心
        (一) 明确央行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中的作用
        (二) 明确监管部门系统性风险监管权限
    四、金融消费者利益保护: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
        (一) 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
        (二) 健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业自律机制
        (三) 健全金融消费者投诉与受理机制
    五、国际监管协调与合作:金融监管改革的热点
        (一) 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
        (二) 加强与其他国家监管当局的交流与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货币哲学概述
    1.1 货币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
    1.2 货币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
    1.3 货币的功能实现在于人际运动
    1.4 货币的两重性
    1.5 货币与人的自由发展
    1.6 货币消费与积累的辩证关系
第2章 货币哲学视域中的金融危机
    2.1 金融危机概况
        2.1.1 金融危机的界定
        2.1.2 20 世纪以来历次主要经济危机概况
    2.2 马克思与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2.3 从“劳动异化”到“货币异化”
    2.4 从“消费异化”到金融危机
    2.5 从“价值之于自由”到“权利之于义务”
    2.6 金融危机,成其有因,历史必然
        2.6.1 金融危机的深层背景分析
        2.6.2 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2.6.3 金融危机的规律及其必然
    2.7 金融危机,祸福相依,利弊共存
        2.7.1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2.7.2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新的机遇
第3章 走出金融危机的思考
    3.1 调整货币战略,从容应对危机
    3.2 加强风险规避,防范危机再生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公开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券商基金照亮拆借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城商行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 王思瑶. 渤海大学, 2021(02)
  • [2]沪股通及深股通资金流动对超额收益及波动率的影响研究[D]. 罗志新. 暨南大学, 2020(04)
  • [3]XA银行IPO定价研究[D]. 刘志. 西北大学, 2017(06)
  • [4]救赎[J]. 幸田真音,张汉威,林静,张斐. 译林, 2017(03)
  • [5]中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D]. 俞红玫.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 [6]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 马丽. 南京大学, 2015(12)
  • [7]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D]. 董德志.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4(07)
  • [8]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研究[D]. 钱文豪. 苏州大学, 2013(09)
  • [9]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法律改革研究[D]. 孙燕. 中南民族大学, 2011(07)
  • [10]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 陈银. 湘潭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经纪资金照亮借贷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