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与运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莲,吴东恩[1](2021)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可实现学校、企业等局域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形成基于多媒体与云存储技术的远程实践教学系统,进而显着提升教学效果。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从提供有力保障措施、发挥"双主体"提推作用与设立风险管理体系等多个层面出发,提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平台的实现路径,以创建开放化的教育环境。
韩茜,上官兵[2](2021)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采取分散式管理模式,缺乏整体规划,不利于资源均衡使用、管理高效规范、实践管理人员水平提升、专业群建设以及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在集中式管理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设置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模块化教学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罗红雨[3](2021)在《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问题审视与路径选择》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在国家的积极推动和培训机构的自觉参与下有较大进展。通过深入的问卷调研发现,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培训机构数量不足、优质培训资源不多、培训教学质量不高、培训管理规范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应采取加强政策和经费扶持、充分合理配置优质培训教学资源、提升培训教学质量、规范项目运行等措施,以充分保障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权益,助推返乡大学生成功创业。
王锐杰[4](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宋维才[5](2021)在《公安院校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合成作战指挥方向)创建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公安机关大力推进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合成作战建设,加快构建统一高效权威的情报指挥体系,着力锻造高素质情报指挥队伍,不断提升情报分析、研判预警、快速反应、高效指挥、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作为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公安院校必须坚持实战引领,科学分析合成作战指挥方向创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公安机关培养高质量的合成作战指挥人才。
高利军[6](2021)在《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重点分析了职业能力导向下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明确了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原则,并从实践要求、实践层次和实践模块等三个层面提出了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具体路径。
徐佩玉,王利华[7](2021)在《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经验及借鉴——基于“学习工厂”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应对产业发展过快引起的产教失衡问题,德国"学习工厂"逐渐兴起,成为产教融合的新载体。德国在"学习工厂"建设过程中,树立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目标观、尊重学习规律的教学观以及行动导向的教育过程观。借鉴德国经验,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应明确面向智能工业发展的能力目标,实现从宏观运营到微观教学的系统化设计;从产业需求转向学习需求,聚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将价值链管理和精益生产融入教学过程,模拟真实的工程实践情境;从传统的校企单体合作转变为多元主体协同,整合产教融合的各类资源;注重前瞻性设计,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
刘元华,李波,李靖[8](2021)在《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实验教学,解决智慧物流核心业务传统实验室难以触及的问题。分析了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形成"三横五纵"的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项目体系,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科研、竞赛等需求,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真正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李恒[9](2021)在《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科技的迅速发展、工程问题复杂性的提升以及工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增加,使得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工程伦理问题。在高等工程教育中,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教育被以美英为代表的世界工程强国视为培养伦理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末,现阶段,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以及“新工科”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国的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如此,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仍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一是工程伦理教育在供需对接上未实现动态平衡;二是工程伦理教育治理手段乏善可陈;三是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情境的适配性不高。针对上述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机制。本研究围绕“系统分析符合工程伦理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关键机制”这一核心议题开展研究,并由此展开三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第一,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建构;第二,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第三,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运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和文献计量法对工程伦理教育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其次,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和实现路径进行建构性研究;再次,以本研究提出的关键机制为指标来源,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方法指导,针对113份评价样本,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开展实证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作出以事实为导向的客观判断;最后,整合所有研究结论,消除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的阻隔,归纳用于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四个结论:(1)工程伦理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复杂性,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优化教育策略、汇聚协同力量、把握国内国际动向等核心要点,主要涵括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三个维度。(2)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是“合理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合理性”方面,情境机制契合了价值合理性的意蕴,培养机制和协同机制则契合了工具合理性的表征。在“合规律性”方面,情境机制是控制单元,情境机制通过构建了一个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精神因素在内的场域而成为关键机制的“指挥控制中心”;协同机制是存储单元,通过“各种协议”(如,伦理准则)和“软硬件”(如,经费资源)的配合而成为了“制度池”和“资源池”;培养机制则是运算单元,高校根据“情境机制”的“指令”并在“协同机制”的干预下,整合各类教育要素、深入本土教育实践、打造教育新模式。(3)本研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按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情境机制(36.0%)、协同机制(33.7%)和培养机制(30.3%);按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培养机制(71.711分)、情境机制(70.319分)和协同机制(68.339分);按优秀(80-100分)、良好(70-79分)、合格(60-69分)和不合格(≤59)进行等级分类,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现状的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70.074分)。(4)深入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立足“培养机制”、“协同机制”和“情境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其一,通过扎根理论研究、规范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实现路径及其规范性特征;其二,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开展了实证评估;其三,立足中国情境,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尹伟民,孙健,李德方[10](2021)在《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及保障研究——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案例分析》文中认为产业学院是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困境突破的创新实践。江苏省南京市在区域性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在专业建设紧扣产业发展、课程体系与岗位要求深度融合、实践教学紧密依托合作企业、人才培养评价多维综合、师资交流双向互通等方面形成了有效经验。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有序发展需要完善区域政府部门统筹与激励、行业组织参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产业学院治理体系多元协同等保障举措。
二、高效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与运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与运作(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
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平台的实现路径 |
2.1 提供有力保障措施 |
2.2 发挥“双主体”提推作用 |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
2 分散式管理存在的问题 |
2.1 不利于资源均衡使用 |
2.2 不利于管理高效规范 |
2.3 不利于实训人员水平提升 |
2.4 不利于专业群建设 |
2.5 不利于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 |
3 集中式管理的优势及实施策略 |
3.1 集中式管理的优点 |
3.2 集中管理的实施策略 |
3.2.1 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的设置 |
3.2.2 与二级教学单位关系的处理 |
3.2.3 模块化实践教学管理 |
3.2.4 加强信息化建设 |
(3)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问题审视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进展 |
(一)国家积极推动 |
(二)培训机构自觉参与 |
(三)社会反响强烈 |
三、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
(一)调查对象 |
(二)问题分析 |
1. 区域发展不均,培训机构数量不足 |
2. 培训条件简陋,优质教学资源不多 |
3. 培训教学质量不高,返乡创业大学生满意度低 |
4. 培训管理规范性不强,项目治理效能不足 |
四、提升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效能的路径选择 |
(一)加强政策和经费扶持,激发培训参与动力 |
(二)加强培训条件建设,充分合理配置优质培训资源 |
(三)聚焦返乡大学生学习需求,提升培训质量 |
(四)强化培训管理,规范项目运行 |
五、结语 |
(4)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研究目的 |
●方法 |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结论 |
(5)公安院校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合成作战指挥方向)创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合成作战指挥方向)创建的必要性 |
(一)适应警务模式创新,有效打击犯罪、服务公安实战的需要 |
(二)满足大数据背景下情指行一体化警务合成作战形势任务的必然要求 |
(三)适应警务改革需要,培养合成作战指挥专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 |
(四)完善公安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
二、创建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合成作战指挥方向)的可行性 |
(一)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具有扎实的建设基础 |
(二)学校为合成作战指挥方向创建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
(三)学校具有较好的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
三、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合成作战指挥方向)人才培养总体设计 |
(一)人才培养目标 |
(二)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 |
1.知识方面 |
2.能力方面 |
3.素质方面 |
(三)学制与学位 |
(四)培养模式 |
(五)主要教育教学环节 |
1.课程内教学 |
2.课外集中性实践教学 |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拓展教育 |
四、结语 |
(6)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
2 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思路和原则 |
2.1 坚持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时性和前瞻性 |
2.2 坚持实践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协同性 |
2.3 坚持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共通性和特异性 |
3 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路径 |
4 职业能力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启示 |
(7)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经验及借鉴——基于“学习工厂”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德国“学习工厂”的兴起背景 |
二、德国“学习工厂”的产教融合理念及特征分析 |
(一)“学习工厂”的产教融合理念 |
(二)德国“学习工厂”的特征分析 |
三、德国职业教育“学习工厂”的产教融合实施经验 |
(一)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制定系统化设计方案,增强“学习工厂”的实效性 |
(二)依据工程实践的具体流程确定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
(三)设计“目标—过程—方法”协同的教学环节,还原真实的工程实践情境 |
(四)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机制,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
(五)设计前瞻性的产教融合路径,使学生获得适应产业发展所需的职业能力 |
四、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借鉴与启示 |
(一)明确面向智能工业发展的能力目标,实现从宏观运营到微观教学的系统化设计 |
(二)从产业需求转向学习需求,聚焦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
(三)将价值链管理和精益生产融入教学过程,模拟真实的工程实践情境 |
(四)从传统校企单体合作转变为多元主体协同,整合产教融合的各类资源 |
(五)注重前瞻性设计,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 |
(8)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
1.1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
1.2能够有效解决智慧物流核心业务难以触及的问题,加强使学生学习深度 |
1.3能够有效创新实验教学,提高专业课实践教学效果 |
2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
2.1“三横五纵”的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
2.2“虚实结合”的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设计 |
3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特色与创新 |
4结论 |
(9)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问题工程”的频发引起人们对工程伦理的广泛关注 |
1.1.2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3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框架 |
1.3.1 章节安排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关键概念解读 |
2.1.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
2.1.2 工程伦理的内涵 |
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现实演绎:基于系统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
2.2.1 研究方法 |
2.2.2 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Q1) |
2.2.3 工程伦理的教学策略(Q2) |
2.2.4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Q3) |
2.2.5 工程伦理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Q4) |
2.2.6 本节述评 |
2.3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研究的主题聚类: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 |
2.3.1 文献计量方法概述 |
2.3.2 资料收集 |
2.3.3 共词分析 |
2.3.4 共词网络分析 |
2.3.5 多维尺度分析 |
2.3.6 本节述评 |
2.4 文献述评 |
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构成 |
3.1 扎根理论研究设计 |
3.1.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流程 |
3.1.2 资料采集 |
3.2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理论结构 |
3.2.1 开放式编码 |
3.2.2 主轴式编码 |
3.2.3 选择性编码 |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3.2.5 本节小结 |
3.3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实现路径 |
3.3.1 微观维度的培养机制:以认知发展为指导再造教育要素 |
3.3.2 中观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协同优势为指导赋能中介对象 |
3.3.3 宏观维度的情境机制:以现象学为指导调适多元场域 |
3.4 本章小结 |
4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案例分析 |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4.2 培养机制的案例分析 |
4.2.1 知识生成:聚焦伦理教育知识建构者的职能重构 |
4.2.2 具身认知:创设面向真实世界的“开放式”学习情境 |
4.2.3 学习进阶:用“全周期”课程序列搭建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梯 |
4.2.4 伦理体验:强化解决工程伦理现实困境的实践基质 |
4.2.5 案例分析讨论 |
4.3 协同机制的案例分析 |
4.3.1 工程社团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
4.3.2 政府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作用 |
4.3.3 案例分析讨论 |
4.4 情境机制的案例分析 |
4.4.1 美英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职业主义催化的路径选择 |
4.4.2 德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对技术负责的民族传统 |
4.4.3 法国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消解”在精英工程师的培养中 |
4.4.4 中日的工程伦理教育场域:“二元构造”下的层序互补 |
4.4.5 案例分析讨论 |
5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 |
5.1 调研对象 |
5.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
5.2.1 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
5.2.2 初始评估指标的选取 |
5.2.3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
5.3 现状的实证评估 |
5.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赋值 |
5.3.2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实施现状的评估结论 |
5.4.2 延伸讨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面临的潜在障碍 |
5.5 本章小结 |
6 完善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对策建议 |
6.1 工程伦理教育关键机制的规范性审视 |
6.1.1 合理性的审视 |
6.1.2 合规律性的审视 |
6.2 细化培养机制,在供需对接上实现动态平衡 |
6.3 强化协同机制,丰富工程伦理教育的治理手段 |
6.4 深化情境机制,适应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独特需求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评估问卷 |
附录3 评估指标赋权表 |
附录4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课程大纲 |
附录5 弗吉尼亚大学课程大纲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10)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及保障研究——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内涵 |
(一)职业院校产业学院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
(二)职业院校产业学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
(三)职业院校产业学院是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创新途径 |
二、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路径 |
(一)专业建设紧扣产业发展趋势 |
(二)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深度融合 |
(三)实践教学紧密依托合作企业 |
(四)人才培养评价多维综合 |
(五)师资交流双向互通 |
三、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建设保障 |
(一)区域政府部门统筹与激励 |
(二)行业组织参与产业学院人才培养 |
(三)构建多元协同的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
四、高效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与运作(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J]. 李雪莲,吴东恩.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4)
- [2]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探索[J]. 韩茜,上官兵. 科技视界, 2021(35)
- [3]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的问题审视与路径选择[J]. 罗红雨.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06)
- [4]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5]公安院校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合成作战指挥方向)创建研究[J]. 宋维才. 武警学院学报, 2021(10)
- [6]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研究[J]. 高利军.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10)
- [7]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经验及借鉴——基于“学习工厂”的分析[J]. 徐佩玉,王利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7)
- [8]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刘元华,李波,李靖.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1(09)
- [9]工程伦理教育的关键机制研究[D]. 李恒. 浙江大学, 2021(01)
- [10]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及保障研究——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案例分析[J]. 尹伟民,孙健,李德方.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