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力测验

化学能力测验

一、化学学科能力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陈俏,崔广瑾[1](2022)在《学科能力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命题评价研究——以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化学学科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依据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评价模型,对区域初中化学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进行命题评价研究,分析统计了学科能力的占比、得分率以及与5大主题知识点的匹配情况,并从学科认识方式考查的角度对例题进行分析阐述。针对学生部分层级能力表现欠佳等问题,对今后试卷命制和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以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提升学科能力。

孙金凤[2](2021)在《高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以“化学平衡”为例》文中指出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对高中生形成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并全方位实现核心素养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化学平衡思维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困难所在。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推行,已有部分关于探索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而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研究对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哪些知识可用于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发展、这些知识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安排以及如何知道这些知识是否真正使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得到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说明,是探索的新方向。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试图寻找前人研究的价值,并确定研究的新目标:提炼出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中能够发展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习内容,达成该素养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分布分析和权重分析。使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设计“化学平衡运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并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的测评验证了在化学平衡主题利用软件设计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构建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其研究案例能够给教学实践提供参考。论文总共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自新课程标准发布以来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相关研究的现状,包括研究方法和成果案例等;再根据相关文献和新课程标准明确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内涵。第二部分,根据研究现状设计出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并得出研究思路框架。第三部分,整理出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有关内容,分析该素养在整理出的相关教材内容中的权重,得出最能发展该素养的知识内容。第四部分,利用交互式教学软件平台,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的移动》两课时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案例。第五部分,进行教学实践和实证研究。选取高二年级水平层次相似的两个平行班作为教学实验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的教学使用创新的交互式软件教学设计进行,对照班则仍然采用实践学校化学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在教学结束之后,设计测试卷以考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第六部分,对实践测评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分析、测试卷整体分析、一级和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以及实验班素养发展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第七部分,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化学平衡主题的教学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相比传统教学方式,软件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水平。同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黄榆淞[3](2021)在《新高考模式下化学试题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分析及应用》文中指出

黄治瑜[4](2021)在《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水平测评研究 ——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版化学课程明确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哪些内容,其中关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水平测评的相关研究还较少,且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测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的主旨是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例,依据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对化学学科能力的水平划分,提出了由3个一级维度、9个二级维度构成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又编制了最终由24个题项构成的测试工具(试卷),经Rasch模型检验,在信度和效度的各项指标上均符合Rasch模型拟合,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并通过Winstep软件对测试工具中各题项难度均值进行计算,并以此均值作为判断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的依据。当学生能力值低于-0.95时,认为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低于水平1(学习理解);当学生能力值在-0.95~0.09时,则位于水平1(学习理解);当学生能力值在0.09~0.85时,则位于水平2(应用实践);当学生能力值大于0.85时,则位于水平3(迁移创新)。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民族高中和普通高中高三年级各两个班,每班40人,共计160人,测试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性别被试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第一,被试学生整体能力均值为0.0566,处于“学习理解”水平。学生的素养发展水平主要集中于“应用实践”水平,且有15.00%的学生素养水平低于“学习理解”水平。第二,不同学校学生素养水平发展比较结果:民族高中学生的能力均值为-0.0531,处于“学习理解”水平,学生的素养发展水平主要集中于“学习理解”水平和“应用实践”水平。普通高中学生的能力均值为0.1664,处于“应用实践”水平,学生的素养发展水平集中于“应用实践”水平。对两所学校学生的能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校层次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水平发展存在显着差异。第三,不同班级学生素养水平发展比较结果:民族高中普通班学生能力均值(-0.2940)小于重点班学生能力均值(0.1877);普通高中普通班学生能力均值(-0.0498)小于重点班学生能力均值(0.3825)。分别对两所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班级层次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水平发展存在显着差异。第四,不同性别学生素养水平发展比较结果:女生能力均值(0.0809)高于男生能力均值(0.0592)。在0.05置信水平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之间素养水平发展不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基于Rasch模型编制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测试工具对民族地区高中生的素养水平进行测评,测试结果有助于民族地区教师了解当地高中生素养现状,进而改进教学,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水平,为建构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奠定方法基础。

张金燕[5](2021)在《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提出后就成为了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证据推理”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本研究基于“证据推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利用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对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开发教学设计案例,为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一线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运用数字化实验,围绕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的培养,进行了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对结合数字化实验与“证据推理”素养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梳理,建立以数字化实验为主题的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型,同时为检测学生在教育实践前后“证据推理”素养水平变化,建构了“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并以此工具为标准设计了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前后测试题。实践部分:选取高中化学人教版“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以及“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案例,运用数字化实验进行了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教学设计,并在南昌Y中的高二(2)班为实验班进行教学实施,同时选取学生化学成绩相近的高二(4)班为对照班。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以数字化实验为例的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教学设计理论模型有利于化学成绩的提升。第二,学生的“证据推理”素养水平与化学成绩呈正相关。第三,本研究提出的教学设计理论模型有利于学生的“证据推理”素养水平提升。其中,中等生较优等生效果显着,男生较女生更显着,同时能有效帮助处于“证据推理”素养1水平的学生较快提升至2水平。

黄莹[6](2021)在《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提出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立足于当代我国教育方针以及学生适应当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整合核心素养和三维目标的同时,凝练出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对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的首要目标,而职前教师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其学科核心素养对其专业能力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对素养的理解与认识,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对其学科教学能力形成以及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因此,研究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对职前教师专业能力形成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当前国内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研究,结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编制了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调查问卷、测试卷,对广西师范大学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利用Excel、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编制了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行为的观察框架,根据课堂观察分析职前化学教师渗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行为,对其核心素养外显化的教学行为进行统计。为深入了解职前化学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理解,制定访谈提纲,对不同年级的职前化学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所研究的师范院校职前化学教师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整体偏低,研究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高于本科生;(2)各个维度的素养发展不均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三个维度素养水平相对来说较好,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水平偏低,尽管大多数职前化学教师认为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最重要,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实际状况与个人认识不符;(3)职前化学教师的性别、年级、家庭地址等方面对自身学科核心素养有影响,且均在显着差异;(4)学习成绩对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影响,但是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基于调查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完善毕业评价体系;(2)课程教学对接基础教育,从实践训练中提升;(3)开展针对性教学指导,促进素养均衡发展;(4)关注群体差异,开设学科教学特色课程;(5)扩宽学习渠道,加深理解素养理论;(6)增强职业理想规划,促进自主发展。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研究职前化学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现状,提出对策及建议,对职前化学教师学科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研究时间、精力有限,研究对象的样本不大,以及研究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期望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检验、完善对策与建议,为改进化学师范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戴红[7](2021)在《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是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同时要倡导学生多方面发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化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探究以及对其培养方式的讨论来及时更新相关的教育观念,贴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学生基本化学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中阶段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一直广受关注,但是至今也没有构建出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化学思维也是思维的一种,它和科学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从思维出发,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得出思维包含思维主体、思维工具、思维对象、思维结果等要素。接着从科学思维和学科思维视角探讨其与化学思维的关系,并对于化学学科思维和化学学科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完成了下列工作:(1)建构了包含化学思维内容、方法和品质的化学思维能力体系。(2)依据化学思维能力结构设计了“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测试卷”,并对300多名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进行了探查。(3)根据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测试结果,对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化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知识体系构建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情境问题处理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在社会议题交流中,培养高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徐磊[8](2021)在《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然而身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影响,导致学生的思维一定程度上处于被束缚的状态,得不到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由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相对更为滞后。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笔者确定了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结合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笔者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初步构建了化学思维能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笔者编写了调查卷和测试卷,测试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据此,笔者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以策略为指导,构建教学设计模型,进行教学设计,运用于实际教学。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希望能全面了解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现状,进而为农村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最终能实现农村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经过三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论文得到了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农村初中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与同层次的城区初中生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具体表现在化学模型思维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2.多数农村初中生在化学思维能力较高层次的发展上还是有所欠缺的。基于农村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提高农村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1.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模型;2.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参与度;3.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蔡清[9](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云南省高中化学合格性考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并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等板块。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教育评价应该考查的内容为学生的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四个方面。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逐渐成为推进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以布鲁姆分类理论、SOLO理论及教育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山东省20172019年的3套高中化学合格考试卷和云南省20152019年5套高中化学学考试卷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法对国内有关学业水平考试发展及试题评析的文章进行梳理,初步了解试点省市新课改及合格性考卷命制的现状。随后采用内容分析、统计及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两版课标中合格性考试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进行对比,并从试卷结构、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等维度,对两版课标下的山东省合格性考题及云南省学考试题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山东省合格性考题发展趋势和云南省化学学考现状,获得未来云南省合格性考题的命题启示,为研制新的云南省合格性考试标准和合格性考试工作开展及教学提供建议。论文结合以上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命制了一套合格性考试样卷,并借助SPSS软件对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云南省未来合格性考试应优化试题类型,调整试卷结构,并紧扣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结合真实情境命制试题,发展学生终身素养。

杜宁[10](2020)在《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初中化学用语测评框架建构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一种符号体系,是连接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学生要能够运用化学用语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进行表征,也能够利用化学用语对宏观现象进行解释说明,还能够以化学用语为基础,对物质的相关性质及变化进行推理和预测。由此可见,在对学生的化学用语学习现状进行研究时,要从宏微转换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入手。如何从化学用语出发来考查学生的宏微转换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如何建构宏微转换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的学习进程?如何科学的对学生的化学用语学习现状以及相关能力水平现状进行评价?如何更加有效的培养初中学生的宏微转换和符号表征能力?沿着这几个主要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与化学用语相关的化学学科能力主要有宏微转换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并对每个能力进行了不同水平的划分,将宏微转换能力划分为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宏微转换三个水平层次。将符号表征能力划分为宏观表征与符号表征之间转换、微观表征与符号表征之间转换、宏-微-符三重表征转换三个水平。本研究以测查初中生宏微转换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水平现状为研究核心,以项目反应理论为测查工具编制的理论指导,吸收国内外有关化学学科能力测评的研究成果,依据建构的初中生宏微转换能力及符号表征能力测评框架,理清试题编制的原则和维度,以化学用语相关知识为试题内容来源,自编测试卷,通过专家教师的修改和完善后,对某校初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查。运用SPSS18.0软件来对测试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通过利用Winsteps4.3.4软件的单维Rasch模型运算,分析试题的信度、效度、项目与被试的对应以及数据与模型的拟合情况。最后对初中生宏微转换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水平层次、男女生之间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学生在各能力水平上的表现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测评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说明我们开发的测试卷是有效的、可行的;二、初中生宏微转换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整体水平不高,男生和女生之间差异性不显着;三、学生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存在较多错误的宏观表征、微观表征以及符号表征,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都有待提高。本研究为化学用语有关的化学学科能力的测评提供参考,从能力的角度测查学生化学用语学习现状,并为在今后的化学及化学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宏微转换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的化学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化学学科能力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学科能力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学科能力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命题评价研究——以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学科能力构成及其活动表现模型
    1.1 内涵构成及活动表现
    1.2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评价模型
2 阶段性水平测试中能力要素数据统计及分析
    2.1 能力要素数据统计
    2.2 能力要素数据统计分析
3 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命题和教学的启示
    3.1 关注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优化学习理解方式
    3.2 加强分析解释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应用实践能力
    3.3 关注迁移创新,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4 结语

(2)高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以“化学平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研究现状
        1.2.1 内涵研究
        1.2.2 教学研究
    1.3 教学现状观察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和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框架
3 教材内容分析
    3.1 课标解读
        3.1.1 内涵解析
        3.1.2 课程目标
        3.1.3 水平划分
    3.2 素养解构
    3.3 教材分析
        3.3.1 知识内容
        3.3.2 知识内容中各素养的权重分析
    3.4 研究总结
4 教学设计研究
    4.1 “化学平衡”教学研究现状
        4.1.1 国内研究
        4.1.2 国外研究
        4.1.3 对教学现状研究的思考
    4.2 教学设计流程
        4.2.1 理论基础
        4.2.2 确定教学主题
        4.2.3 确定学习目标
        4.2.4 制定教学计划
        4.2.5 教学实施策略建构
        4.2.6 开展教学评价
        4.2.7 教学反思
    4.3 具体教学设计案例
    4.4 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5 实践测评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测评工具
        5.3.1 素养发展情况测试卷
        5.3.2 素养发展影响因素问卷
    5.4 测评工具的质量分析
        5.4.1 测评工具发放及回收情况
        5.4.2 测试卷的质量分析
        5.4.3 问卷的质量分析
        5.4.4 测评工具质量分析小结
    5.5 测评研究思路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6.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分析
    6.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分析
        6.2.1 测试卷整体分析
        6.2.2 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6.2.3 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6.3 实验班素养发展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6.3.1 学习兴趣的影响
        6.3.2 学习方法的影响
        6.3.3 教师教学的影响
        6.3.4 实验班素养发展影响因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度分类及对应化学示例
    附录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版)对化学平衡的要求
    附录3 对照班教学设计
    附录4 测试卷——专家意见汇总表
    附录5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测试卷
    附录6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发展影响因素问卷
    附录7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4)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水平测评研究 ——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核心素养是必然要求
        1.1.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测量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方法支持
        1.1.4 少数民族地区理科教育薄弱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1.3.1 核心素养测评的理论意义
        1.3.2 核心素养测评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1.1 国外核心素养体系研究
        2.1.2 国外核心素养测评研究
    2.2 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2.1 国内核心素养内涵的讨论及体系研究
        2.2.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2.2.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研究
        2.2.4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测评研究
第三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3.1 核心概念
        3.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1.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1.3 化学反应原理
    3.2 理论基础
        3.2.1 能力的类化经验说
        3.2.2 项目反应理论
        3.2.3 经典测量理论
第四章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测试工具的编制
    4.1 测试工具的编制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4.1.2 测试工具具体项目的设计
    4.2 测试工具的检验
        4.2.1 第一轮测试样本的选择
        4.2.2 测试工具的检验
    4.3 测试工具修正
    4.4 第二轮测试工具检验
        4.4.1 测试工具总体质量分析
        4.4.2 单维性
        4.4.3 被试—项目对应
        4.4.4 项目拟合与误差分析
第五章 民族地区高中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水平现状研究
    5.1 整体情况分析
    5.2 不同学校测试结果分析
        5.2.1 不同学校学生测试结果分析
        5.2.2 不同学校学生作答案例分析
        5.2.3 不同学校学生素养差异原因分析
    5.3 不同班级测试结果分析
        5.3.1 民族高中不同班级测试结果分析
        5.3.2 普通高中不同班级测试结果分析
        5.3.3 不同班级学生素养差异原因分析
    5.4 不同性别测试结果分析
        5.4.1 不同性别学生测试结果原因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不足
    6.3 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发展水平初测试卷
    附录 Ⅱ:“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发展水平测试卷
    附录 Ⅲ:“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测试卷专家评审表
    附录 Ⅳ:化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Ⅴ:学生测试数据
致谢

(5)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2.1.1 国外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2.1.2 国内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2.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2.2.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1.2.2.2 “证据推理”素养的研究
        1.2.3 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2.3.1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
        1.2.3.2 国内教学设计研究
        1.2.4 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1.2.4.1 国外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
        1.2.4.2 国内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
        1.2.5 研究启示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流程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杜威五步教学法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3 有意义学习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2.2 证据推理
        2.2.3 化学教学设计
        2.2.4 数字化实验
3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理论研究
    3.1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3.1.1 设计角度的多样性
        3.1.2 整体结构的系统性
        3.1.3 教学流程的特殊性
    3.2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3.2.1 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
        3.2.2 收集有效的事实证据
        3.2.3 注重推理思维的培养
        3.2.4 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
    3.3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模式
        3.3.1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思路
        3.3.2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设计
        3.3.3 整合数字化实验的学习任务设计
    3.4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编制的依据与检验
        3.4.1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编制的依据
        3.4.1.1 课标中“证据推理”素养水平的界定
        3.4.1.2 “证据推理”素养水平的再划分
        3.4.2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编制依据的检验
    3.5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的编制与检验
        3.5.1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的编制
        3.5.1.1 前测试题的编制
        3.5.1.2 后测试题的编制
        3.5.2 高中化学“证据推理”素养水平评价工具的检测
        3.5.2.1 信度检验
        3.5.2.2 效度检验
4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4.1 “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教学设计
        4.1.1 教学分析
        4.1.1.1 内容分析
        4.1.1.2 教学背景分析
        4.1.2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4.1.3 教学设计思路
        4.1.4 教学过程设计
        4.1.5 教学设计说明
    4.2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4.2.1 教学分析
        4.2.1.1 内容分析
        4.2.1.2 教学背景分析
        4.2.2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4.2.3 教学设计思路
        4.2.4 教学过程设计
        4.2.5 教学设计说明
    4.3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
        4.3.1 教学分析
        4.3.1.1 内容分析
        4.3.1.2 教学背景分析
        4.3.2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4.3.3 教学设计思路
        4.3.4 教学过程设计
        4.3.5 教学设计说明
5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数字化实验教学实施
    5.1 教学实施
        5.1.1 实施目的
        5.1.2 实施对象及地点
        5.1.3 实施过程
    5.2 实施效果测试工具说明
    5.3 实施结果统计与分析
        5.3.1 化学成绩结果分析
        5.3.2 前后测试题结果分析
        5.3.2.1 前测试题结果分析
        5.3.2.2 后测试题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教学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汇总
    附录 2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汇总
    附录 3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教学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汇总
    附录 4 实验班与对照班高二下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化学成绩
    附录 5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前测题
    附录 6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后测题 1
    附录 7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后测题 2
    附录 8 基于“证据推理”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后测题 3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职前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1.3 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相关研究述评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职前化学教师
        2.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2 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2.2 终身学习理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分析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课堂观察法
        3.2.4 访谈法
    3.3 研究对象
    3.4 调查工具开发与检验
        3.4.1 调查问卷编制
        3.4.2 测试卷编制
4 调查实施过程
    4.1 调查问卷、测试卷发放
    4.2 案例收集与整理
5 调查结果及分析
    5.1 调查问卷分析
        5.1.1 信效度检验
        5.1.2 研究生样本数据分析
        5.1.3 本科生样本数据分析
        5.1.4 调查问卷分析小结
    5.2 测试卷分析
        5.2.1 信效度检验
        5.2.2 研究生样本数据分析
        5.2.3 本科生样本数据分析
        5.2.4 测试卷分析小结
    5.3 课堂观察分析
        5.3.1 教学行为数据收集
        5.3.2 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行为外显分析
        5.3.3 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5.4 访谈结果分析
6 结论、建议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1.1 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整体偏低
        6.1.2 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各维度发展不均衡
        6.1.3 性别、年级、家庭地址在学科核心素养上存在显着差异
        6.1.4 学习成绩排名对学科核心素养有影响,但没有显着差异
    6.2 研究建议
        6.2.1 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完善毕业评价体系
        6.2.2 课程教学对接基础教育,从实践训练中提升
        6.2.3 开展针对性教学指导,促进素养均衡发展
        6.2.4 关注群体差异,开设学科教学特色课程
        6.2.5 扩宽学习渠道,加深理解素养理论
        6.2.6 增强职业理想规划,促进自主发展
    6.3 研究反思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1.2.1 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
        1.2.2 有利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1.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2章 课题研究一般思路
    2.1 课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思维与化学思维的理论研究
        2.1.2 关于化学思维能力的结构与评价研究
        2.1.3 关于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2.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2.1 课题研究思路
        2.2.3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3章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理论探析
    3.1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3.1.1 思维与学科思维
        3.1.2 思维能力与化学思维能力
    3.2 从科学思维能力视角建构化学思维能力
        3.2.1 SOLO分类理论
        3.2.2 科学思维能力结构
    3.3 化学思维能力结构的建构
        3.3.1 化学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3.3.2 化学思维能力结构的建构
        3.3.3 学生影响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
第4章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
    4.1 研究目的与对象
    4.2 研究测试的材料
    4.3 研究过程与方法
    4.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4.1 化学思维能力测试卷信、效度分析
        4.4.2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整体水平分析
        4.4.3 高中生化学学科内容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分析
        4.4.4 高中生化学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分析
        4.4.5 高中生化学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的关系分析
        4.4.6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研究结论
第5章 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5.1 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5.2 在化学知识建构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5.3 在化学问题解决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5.4 在社会议题讨论中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第6章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化学科学思维测定题
附录二: 高中生化学学科思维测试题评分标准
致谢

(8)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学习时间紧迫,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极度缺乏
        1.1.2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拘谨,学生的思维长期受到束缚
        1.1.3 受客观因素制约,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现状堪忧
    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1.2.1 化学学习的需要
        1.2.2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2.3 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1.3 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4.3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4.4 课题研究的可创新之处
2.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分析和概念界定
    2.1 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1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2.1.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4 多元智能理论
    2.2 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2.2.1 思维
        2.2.2 思维能力
        2.2.3 化学思维能力
        2.2.4 化学思维能力评价体系
3. 农村初中生思维现状分析
    3.1 农村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分析
        3.1.1 初中生的思维特征
        3.1.2 农村初中生的思维特征
    3.2 基于农村初中生思维特征的化学思维能力评价体系
    3.3 化学思维能力前测分析
        3.3.1 调查基本要素概述
        3.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3 结论
4.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4.1 促进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特征
        4.1.1 以人为本特征
        4.1.2 主体性特征
        4.1.3 创新性特征
        4.1.4 重视素质教育
    4.2 促进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化学教学特征
        4.2.1 从学生的实际化学水平出发,构建基础化学理念
        4.2.2 发挥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疑难,解决疑难
        4.2.3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挥创新精神
        4.2.4 培养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发展化学逻辑思维
    4.3 促进农村初中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4.3.1 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模型
        4.3.2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参与度
        4.3.3 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5. 基于提高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案例
    5.1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5.2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案例
        5.2.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5.2.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之能量变化与燃料利用》教学设计
        5.2.3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6. 教学实践研究
    6.1 化学思维能力后测分析
        6.1.1 测试基本要素概述
        6.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6.1.3 结论
7. 总结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附录一: 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现状调查测试卷
    附录三: 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四: 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调查测试卷
10. 致谢

(9)基于核心素养的云南省高中化学合格性考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业水平考试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四节 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学业水平考试
        二、核心素养
        三、学业质量标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
        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三、SOLO分类理论
        四、教育评价理论
第三章 两版课标下高中化学学业合格性考试对比
    第一节 两版课标下化学学业合格性考试内容比较分析
        一、两版课标在知识内容上的比较
        二、两版课标在认知能力上的比较
    第二节 两版课标下山东省高中化学学业合格性考题对比分析
        一、试卷结构对比
        二、必备知识考查对比
        三、学科能力考查对比
        四、素养各维度水平考查对比
        五、讨论与总结
第四章 2015-2019年云南省化学学业水平考题分析
    第一节 题型结构分析
    第二节 试题内容分析
        一、基于学科素养试题评析框架的构建
        二、基于学科素养试题评析框架标准的划分
        三、基于学科素养评析框架试题案例分析
        四、基于学科素养评析框架试题分析统计
    第三节 云南省近五年学考试题的知识内容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一、内容标准的目标水平分析
        二、试题的编码与分析
        三、试题知识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第四节 2003版化学课标下云南省学业水平考题的特点
第五章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业合格性考试建议及实践
    第一节 学业合格性考试建议
        一、教育行政层面
        二、考试命题层面
        三、教育教学层面
    第二节 学业合格性考试样题及分析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实践
        二、基于SPSS的试卷质量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重视必备知识、调整试卷结构
        二、紧扣课程标准、发展核心素养
        三、强化关键能力、试题难度分层
        四、结合真实情境、丰富试题类型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两版课标下合格性考试各主题内容对比
    附录B 化学学科素养框架
    附录C 云南省学考试题三维要素分析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初中化学用语测评框架建构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3.初中化学学科特点
        4.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化学用语
        2.化学学科能力
    (二)化学学科能力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三)化学用语文献综述
        1.对化学用语教学功能作用的认识
        2.对化学用语学习现状的调查
        3.化学用语教学策略研究
    (四)研究述评
三、理论基础
    (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二)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理论
    (三)项目反应理论(IRT)
四、测查工具的开发与实施
    (一)化学学科能力水平学习进程建构
        1.宏微转换能力
        2.符号表征能力
    (二)测查卷的编制过程
        1.测查卷的编制标准
        2.测查卷的编制维度
        3.测查卷的编制原则
        4.样例分析
        5.测验类型的选择
    (三)基于化学学科能力评价的测查卷的实施
        1.测查目的
        2.测查工具
        3.测查对象
    (四)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1.信效度检验
        2.测试卷质量分析
    (五)研究结果
        1.初中生宏微转换能力水平及符号表征能力水平分布特征
        2.初中生在宏微转换能力及符号表征能力的性别差异性研究
        3.初中生在宏微转换能力及符号表征能力上的表现特点
        4.初中生在宏微转换和符号表征中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建议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与启示
        1.建构了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初中化学用语测评框架
        2.初中生宏微转换能力和符号表征能力测试卷的开发与利用
        3.化学用语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相关能力薄弱,男女生之间无显着差异
        4.提出了培养学生宏微转换能力、符号表征能力的教学建议
    (二)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符号表征能力及宏微转换能力测试卷(初试版)
    附录二 宏微转换能力测试卷(最终版)
    附录三 符号表征能力测试卷(最终版)
    附录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分析
    附录五 《天水市中考化学考试要求》分析
    附录六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化学用语的目标要求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化学学科能力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科能力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命题评价研究——以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试为例[J]. 陈俏,崔广瑾.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03)
  • [2]高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以“化学平衡”为例[D]. 孙金凤.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新高考模式下化学试题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分析及应用[D]. 黄榆淞.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4]民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水平测评研究 ——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例[D]. 黄治瑜.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5]基于“证据推理”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D]. 张金燕.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D]. 黄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7]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结构与评价研究[D]. 戴红. 扬州大学, 2021(09)
  • [8]促进农村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实践研究[D]. 徐磊. 扬州大学, 2021(09)
  • [9]基于核心素养的云南省高中化学合格性考试研究[D]. 蔡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初中化学用语测评框架建构及应用研究[D]. 杜宁.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化学能力测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