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杯“水”不是另一杯“水”

这杯“水”不是另一杯“水”

一、此“杯水”不是彼“杯水”(论文文献综述)

官阔荣,成吉会,杨浩,张辉[1](2021)在《探讨反渗透净水器零陈水的实现方法及控制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当前市场上大通量反渗透净水器"头杯水"脱盐率的现状及优缺点,综合各方案实际使用情况,从用户体验出发,提出纯水净膜改善"头杯水"脱盐率的技术方案,以实现零陈水。此方案能有效改善"头杯水"脱盐率,对延长反渗透净水器RO膜寿命有一定效果,且成本较低。根据用户间歇性用水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应用此技术,可实现反渗透净水器纯水出水全程符合标准,脱盐率>85%的结果。

尤明悦[2](2021)在《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数学教育渗透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明确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即让幼儿从身边熟悉的生活出发,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现实中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还是比较单一,多以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形式表现,而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活动作为最真实的生活情境,其蕴涵的幼儿数学学习价值却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因此,本研究将以幼儿生活活动为载体,探究在生活活动中实施数学教育渗透的可行性及运用策略,以此来拓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为一线教师在生活活动中进行数学教育渗透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实践借鉴。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公立幼儿园的一个中班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该幼儿园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数学教育渗透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与合作教师共同探讨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数学教育适合的渗透内容和渗透策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在遵循“计划——行动——反思——再计划——再行动——再反思”的基础上,围绕研究问题展开行动研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实施数学教育渗透具有可行性,既有助于幼儿数学认知水平和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有助于幼儿生活活动的有序开展。在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进行数学教育渗透应从数学教育渗透内容的选择、数学教育渗透时机的把握以及数学教育渗透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三方面入手。对于数学教育渗透内容的选择,既要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相适宜,也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还要与集体教学活动相联系,与生活活动相融合。对于数学教育渗透时机的把握,要做到以下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敏锐捕捉生活活动中的数学元素,及时实施随机渗透教育,二是时刻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选择适宜的渗透时机。对于数学教育渗透方式和策略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巧妙设置班级管理员;灵活运用数学小游戏;创设含有数学标识内容的环境;善于运用准确和精炼的数学引导语言;顺应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教育建议:首先是教师方面,应对在生活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有正确的认识,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要注重生活活动中数学教育渗透的自然融合,还要和保育员沟通到位,保持步调一致;其次是幼儿园方面,要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数学学习环境,为幼儿教师提供学习和研讨的平台与机会,以及加强家园共育。

梁淑荌[3](2020)在《滋补养生炖品》文中研究说明党参茯苓煲乳鸽材料:乳鸽1只,党参12 g,茯苓、白术各6 g,甘草3 g,红枣18 g。调味料:A料:盐适量。准备工作:1.乳鸽洗净,以热水汆烫后再以冷水冲凉,放入锅内加入4杯水。2.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红枣过水洗净,放入锅内。烹调方式:1.电锅烹调,外锅加入1杯水,按下开关煮至开关跳起即可。2.炉火烹调,锅内需多加1杯水,煮开后改小火煮约50 min即可。

汪岱华[4](2020)在《探索基于真实学习体验的生物学情境教学——以“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教学为例》文中认为以"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一节为教学案例,创设了以"三杯水"为主线的学习情境,基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学习体验,建立感受器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发展科学思维,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

王俊健[5](2020)在《我国近海水母沙海蜇的食物组成以及其与浮游动物群落的营养关系》文中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水母类在全球多个海域出现暴发现象,暴发的数量和频率都呈增加态势。由于水母种群数量增长迅速,并且对食物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水母对海洋食物网的影响非常大。其暴发危害着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母种类之一,在我国长江以北海域广泛分布,是我国近海经常暴发的灾害水母种类之一。为了调查沙海蜇在中国近海浮游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地位,了解其在食物网能量流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明晰沙海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和脂肪酸标记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时间段沙海蜇的食性、食物组成,以及其在浮游生物网中的营养地位。首先,本研究第二部分利用2016年8月份黄东海处于生长高峰期的沙海蜇样本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和脂肪酸的分析,初步研究了沙海蜇的食性以及各类浮游生物对它的食物贡献率,对沙海蜇高生物量的营养供给来源进行了初步判断,并对比判断了不同大小的沙海蜇的食性或食物组成差异。基于Bayesian方法的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Stable isotope in R)的结果表明,沙海蜇倾向于摄食较小的生物(<1000μm),这些生物的食物贡献达到70%以上。沙海蜇虽然个体很大,但是主要仍摄食粒径较小的食物,包括小型桡足类和悬浮有机颗粒(POM)。脂肪酸的结果表明,沙海蜇的食物中含有陆源食物以及碎屑等。脂肪酸聚类结果显示,沙海蜇的脂肪酸组成与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等浮游磷虾、莹虾类相似度最高,两类生物可能存在食物竞争关系。我们初步判断,沙海蜇暴发主要会对小型浮游动物造成摄食压力。同时,沙海蜇可能会与磷虾等营养级别较低的消费者竞争,这种影响可能会沿食物网传播给营养级别较高的生物。研究还发现,同月份采集的沙海蜇的食物组成并不因个体大小不同而产生差异。同时,由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月份会有变化,说明沙海蜇可获得的食物随时间会有种类变化。并且,沙海蜇生长过程中存在摄食器官的变化。基于以上两点,我们提出沙海蜇在开始漂浮到成熟期间,各类浮游生物对其食物贡献会发生变化的假设。为了研究沙海蜇漂浮阶段的营养变化,在第三部分研究中,我们利用2018年渤海红沿河海域的四个调查航次,对5、6、7、9四个月份的沙海蜇进行了采集,研究了其营养来源以及食物组成的变化。研究发现,不同月份沙海蜇的营养来源、食物组成和营养级的确存在差异。稳定同位素反映,沙海蜇水母体的营养级在5-7月呈下降趋势,其中6-7月下降明显。6-9月份POM的δ13C值与沙海蜇δ13C值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仅5月份关系不明显。5月份,沙海蜇与POM的δ13C差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结合脂肪酸结果,说明5月的沙海蜇与其他月份相比食物组成中肉食成分更多。SIAR模型结果揭示了各类食物对不同月份沙海蜇的贡献变化,结果显示尽管沙海蜇的个体随时间在不断长大,然而其摄食的食物中,小粒径的食物所占比重却逐渐升高。5-7月份,桡足类对沙海蜇的食物贡献逐渐减少,相对的,POM的贡献呈上升态势。7-9月份,各粒径动物对沙海蜇的食物贡献不再有明显变化。脂肪酸结果也显示,沙海蜇体内代表陆源营养和碎屑物质的脂肪酸C18:2n-6+C18:3n-3和C20:4n-6值随时间发展均呈现上升趋势。在浮游动物丰度较高的5-6月份,沙海蜇脂肪酸构成中依然呈现升高的C18:2n-6+C18:3n-3和C20:4n-6值。可见,陆源营养和碎屑可能是沙海蜇暴发的助推剂。由于稳定同位素随着生物的生长同时会产生富集作用,而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可能会伴有摄食器官的变化,另外不同月份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也并不相同。因此,浮游动物群落的营养多样性存在动态变化。本研究利用Community-metrics参数法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的稳定同位素动态变化,对2018年红沿河海域浮游动物营养生态位以及营养多样性等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春末夏初的6月份浮游动物营养多样性最高,且群落占营养生态位空间最大。7月份沙海蜇大量生长,浮游动物群落所占营养生态位空间降至最小,浮游动物的营养多样性也达最小,说明7月份浮游动物群落可能受到沙海蜇爆发的影响最大,导致生物的营养多样性降低。为了解水母食物组成是否存在种间差异,本研究第五部分重点研究了红沿河海域6种常见水母的食性和食物组成,并且与沙海蜇进行了对比。红沿河海域常见的大型水母除了沙海蜇外,还包括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近几年较难采集到。常见小型水母包括卡玛拉水母(Malagazzia carolinae)、球形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帽铃水母(Tiaricodon coerules)和半球杯水母(Clytia hemisphaerica)。研究表明,不同种类水母食物组成存在差异。常见水母的稳定同位素和脂肪酸标记物结果均表明,大型水母中,白色霞水母的食物组成中动物性食物占比例更高,高于海月水母和沙海蜇。小型水母(卡玛拉水母、球形侧腕水母、帽铃水母和半球杯水母)也对动物性食物摄食较多,多于大型水母中的沙海蜇和海月水母。其中半球杯水母和球形侧腕水母比白色霞水母摄食动物性食物更多。在帽铃水母和半球杯水母的食物中,POM的食物贡献比例最少,大中型桡足类的食物贡献比例最高,高于小型桡足类。而另外两种小型水母卡玛拉水母和球形侧腕水母的各粒径食物贡献比例接近。在大型水母中,浮游动物对白色霞水母食物贡献最高,其次是海月水母,二者均高于沙海蜇。动物性食物在所有六种水母中所占比例均高于沙海蜇,仅沙海蜇的营养主要由POM提供,其他水母POM的食物贡献率均低于50%,其中最高为对海月水母的贡献率(45%)。六种水母暴发对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与沙海蜇不同。沙海蜇的暴发主要会大量摄食<1mm的小型浮游生物和POM,对大中型浮游动物以及更高营养级生物(鱼类等)的影响更多可能是通过蜇伤以及饵料竞争导致的。海月水母对大中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影响高于竞争。而帽铃水母和半球杯水母对大中型浮游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摄食影响,它们的对大个体生物有较高的摄食压迫。白色霞水母以及小型水母中的球形侧腕水母和卡玛拉水母对各粒级的浮游动物均会有大量的摄食消耗,与帽铃水母和半球杯水母不同的是,它们对大型的甲壳动物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摄食压迫。

单元鹏[6](2020)在《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对外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双宾句是现代汉语日常交际较常用的句式之一,它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需要重视的语法教学点。历年来双宾句以及双宾动词的研究也有很多,但目前来说对于双宾动词的分类还并没有确定的定论,尤其是对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划分争议较多。但是无论基于什么样的划分标准,我们都需承认“给予义”双宾动词在众多双宾动词中的核心地位,非“给予”类双宾动词只占其中的少部分。以孟琮主编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1999年,商务印书馆。)中收录的标有双宾用法的动词74个为例,其中非“给予”类双宾动词占6%,“给予”类双宾动词占94%。这其中还有一些还有一些未统计的非“给予”类双宾动词。即使,将目前在分类上有争议的其他小类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统计在内,也仅占所有双宾动词的一小部分,“给予”类双宾动词还是占较大的比重。在观察教材的编排和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和教材对于双宾句的教学内容和训练也偏重于“给予”类双宾结构。然而事实上,在工具书和教材中占少数部分的非“给予”类双宾动词也有着极高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场合,并且“给予”类双宾动词的用法与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用法也并不完全相同,并不能生搬硬套。本文基于孟琮主编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收录并标注的有双宾用法的非“给予”类双宾动词,同时搜集了部分其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非“给予”类双宾动词,通过系列研究方法并结合现行《大纲》要求的标准,考察了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发现了留学生们对部分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掌握不太牢固,尤其是予取不明类和获知信息类。而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语序、跟动词经常搭配的词语的用法、和其他句法句式的区分以及予取不明类双宾动词的用法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部分对外汉语教材、问卷资料等资源,对较典型的非“给予”类双宾动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理与分析,通过偏误分析为教学实践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参考建议,也为教学策略和教学大纲的改进提供更多了的参考意见。

扎西郎甲[7](2020)在《果然巴评宗喀巴的“应成”中观论——以诠释学视角解读》文中指出果然巴·索南桑格是15世纪萨迦派一位注重学理的人物。他曾经对宗喀巴的佛学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影响深远。在他的名着《辨别正见·胜乘要义月光》中,他从七个方面驳斥了宗喀巴的学说:(1)"胜义空性"的论述超出了中观思想;(2)对"世俗名言"的定义错误;(3)"灭是实有"的说法有严重过失;(4)有情所见外境不同的解释自相矛盾;(5)大小乘同证"二无我"的"创见"经不起分析;(6)大小乘断证境界的阐释有误;(7)对不承认阿赖耶识自证分而主张外境实有的批判。这些批判,从诠释学的角度看,反映了中国化的倾向。

蔡雨彤[8](2019)在《先秦仪式文学纂辑与研究》文中指出在自觉的文学意识尚未完全觉醒之前,仪式文学是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所谓仪式文学,也就是产生於仪式的文学作品,是专门爲某一仪式而创作的文字。本文旨在辑录散见於先秦文献中的仪式文学作品,并详细考证它产生於何种仪式的何种仪节。论文共八章。第一章爲吉礼与文学。吉礼之一爲宗庙祭祖,祭祖仪式产生了行礼乐歌与祝嘏辞。周人的宗庙祭祖乐歌主要存於《周颂》,祝辞则多见於铜器铭文,以颂扬先祖之德、以己之成功告於神明爲主要内容。嘏辞内容以赐福於子孙爲主。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祭祖祝辞呈逐渐韵文化的趋势已初具一定文学性。吉礼之二爲祭天典礼,产生了行礼乐歌及祝辞。包括祭祀上帝的乐歌,以及以后稷、先王配祭上帝的乐歌。周王巡狩时祭祀山川,所用乐歌爲《时迈》《般》。此外,周王的农业典礼及民间的农神祭祀都有文学作品产生。第二章爲嘉礼与文学。嘉礼之一爲燕飨之礼,燕飨乐歌多存於《诗经》大小雅,除《仪礼·燕礼》所载的燕飨通用乐歌之外,本文论证了《湛露》《彤弓》等多首诗歌爲燕飨乐歌。礼射需以乐歌爲节,其中诸侯所用的《狸首》已佚,本文考证《狸首》即《周南·鹊巢》。嘉礼之二爲周王登基典礼,产生了行礼乐歌及策祝之文。周王登基典礼的乐歌以自儆爲主要内容,部分诗歌是大臣儆戒天子之辞。落成礼亦属嘉礼,《斯干》《无羊》都是落成礼所用乐歌。新钟落成则有颂祷之辞,这些文辞散见於钟铭,与诗体相近。封建册命也是嘉礼的重要内容。封建命书的数量庞大,现今所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周王册命大臣的命书多见於铜器铭文。第三章爲军礼与文学。军礼包括誓师、献俘、饮至等仪式。产生了大量誓师辞,献俘时的告献之辞、燎祭告庙之辞、史官读书之辞以及饮至乐歌。第四章爲朝觐会同仪式与文学。周王视朝听政时有臣子献诗,献诗是一种具有较强仪式性的活动,产生了大量的讽諌诗。周王和诸侯的外朝与内朝皆有文辞产生。聘觐之礼亦有礼辞,礼辞并不固定,但必须符合聘礼谦逊和悦的礼义。第五章爲祝盟仪式与文学。祝祷仪式包括祷疾、祷灾、祷旱、祷兵、祷梦以及祖道仪式。秦简中保留了大量的祝祷辞。盟誓则必有盟书,盟书散见於《左传》《国语》等文献,以及出土的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法律仪式产生的文辞与盟书性质相似,都带有强制约束性。在双方诉讼的过程中,有被告者的盟誓之辞,有双方的陈述之辞。这些诉讼文辞多存於西周的铜器铭文以及楚简《疋狱》、秦简《封诊式》。第六章爲占卜仪式与文学。占卜仪式产生了命龟、命筮之辞,以及卦辞、繇辞及解説词。第七章爲楚地祭祀与《九歌》,主要论证了《九歌》篇章具体的祭祀对象,以及祭祀乐歌的表演形式。第八章爲丧礼与文学。在正式的丧礼之前,有顾命辞与招魂辞,在正式的丧礼仪程中则有挽歌、諌辞、讣辞、吊辞、虞祭祝辞等。

弓联兵,马天宇[9](2019)在《“物”与“贵贱”之间——论庄子之“物无贵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庄子以"道生万物"为逻辑起点,将"物"定义为由"道"而生的万物,万物之于"道"均为统一的"存在"或曰"有",故万物等齐,无所谓贵贱。物之贵贱不过是作为万物之一的人凭借其自主能动性垄断评判资格,并依据一定衡量标准对分以高下的对立概念附着其身的万物做出的主观判断。而在庄子看来,这种贵贱之判既不合理,也不可能。庄子之"物无贵贱"思想使平等关系在"物"的最大范围内得以确立,破除人类中心格局之余,为个人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境提供了一种相对主义视角;但相对主义的认识方式却使其陷入了怀疑主义,并最终走向了形而上学。

石岩[10](2019)在《“共产公妻”谣言在中国的生成与早期流布》文中研究指明一个荒诞不经却流传甚久的说法大多蕴涵着某种时代症候,"共产公妻"亦如是。"共产"与"公妻"之说在清末民初的传播,与一系列观念的生成密切相关。妇女启蒙始自清末,到一战前后,"女子问题"蔚然成为时代议题,与之相关的子议题被1910年代到1920年代的趋新人物不断讨论,主张日趋激进。这些主张迅速被保守人士移用,作为攻击新派人物及政敌的污名。"公妻"之说由是生焉。虽然《共产党宣言》驳斥了"共产"则必"公妻"的逻辑,但"公妻"在中国的流布从一开始就跟"共产"联系在一起。从1910年代到1920年代,政治人物在报刊的要闻版以"共产"互殴,报刊文人则在副刊的"游戏文字"中传播关于"公妻"的戏说和奇谈——这是谣言产生的土壤。作为一则多人建构的谣言,"共产公妻"不断被新的内容填充。谣言也并非空穴来风,大革命时期,激进的婚恋观自苏俄传入,曾在革命阵营中引发回响。

二、此“杯水”不是彼“杯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此“杯水”不是彼“杯水”(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反渗透净水器零陈水的实现方法及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五种技术方案对比
    2.1 压力桶稀释技术
    2.2 指示灯水质提示技术
    2.3 纯水回流技术
    2.4 双RO膜纯水冲洗技术
    2.5 纯水净膜技术
3 结论

(2)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数学教育渗透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幼儿数学教育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数学教育渗透的相关研究
        (四)对相关文献的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行动研究法
        (一)行动研究法
        (二)行动研究主体的确定
        (三)行动资料的收集方法
        (四)幼儿数学认知水平和数学学习兴趣的测量工具
        (五)资料编码
    四、研究流程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
第三章 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数学教育渗透的行动研究过程
    一、现状问题的诊断与原因分析
        (一)现状问题的表现
        (二)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二)方案设计的具体过程
    三、行动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入园环节数学教育渗透的实践与反思
        (二)盥洗、如厕环节数学教育渗透的实践与反思
        (三)餐点环节数学教育渗透的实践与反思
        (四)饮水环节数学教育渗透的实践与反思
        (五)午睡环节数学教育渗透的实践与反思
        (六)离园环节数学教育渗透的实践与反思
    四、行动研究方案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行动研究方案的实施效果分析
        (二)行动研究实施效果的作用机制讨论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教育建议
    三、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滋补养生炖品(论文提纲范文)

党参茯苓煲乳鸽
何首乌黑豆煲乌鸡
高丽参炖鸡
海马乌鸡
白果煲牛尾
鸡血藤红枣煲牛尾
淮山药羊肉汤
十全大补煲羊肉
人参排骨汤
鹿角胶煲排骨
冬虫夏草煲石斑鱼
玉竹煲鱼
枸杞煲虾
川芎红枣煲鲍鱼
白芍甘草蛤蜊汤
百合枇杷汤
当归干贝煲田鸡
丹参瘦肉粥
冰糖燕窝

(4)探索基于真实学习体验的生物学情境教学——以“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案例的实施背景
2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3 基于真实学习体验的课堂教学过程
    3.1 三杯水之一:第一杯水——蔗糖水
    3.2 三杯水之二:第二杯水——柠檬水
    3.3 三杯水之三:天黑请闭眼
    3.4 三杯水之四:第三杯水——橙汁
    3.5 三杯水之五:我是小神手
4 教学反思

(5)我国近海水母沙海蜇的食物组成以及其与浮游动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研究现状和进展
    1.1 水母类研究进展
        1.1.1 水母的分类地位及分布
        1.1.2 水母类特性
        1.1.3 影响水母暴发的因素
    1.2 沙海蜇的研究进展
        1.2.1 沙海蜇概述
        1.2.2 沙海蜇分布
        1.2.3 沙海蜇特性
    1.3 浮游动物概述
    1.4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营养来源的研究方法
        1.4.1 肠道内含物法
        1.4.2 稳定同位素法
        1.4.3 脂肪酸标记物法
    1.5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意义
第2 章 黄东海沙海蜇的食性以及食物组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站位与采集方法
        2.2.2 沙海蜇和浮游动物的丰度计算
        2.2.3 脂肪酸样品处理与分析
        2.2.4 稳定同位素样品的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
        2.3.1 沙海蜇以及浮游动物在黄东海的分布
        2.3.2 沙海蜇的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肪酸标志物
        2.3.3 沙海蜇的食物组成
        2.3.4 沙海蜇和浮游动物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2.4 讨论
第3 章 沙海蜇食物组成的月变化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采样站位与采集方法
        3.2.2 脂肪酸样品处理与分析
        3.2.3 稳定同位素样品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
        3.3.1 沙海蜇丰度与饵料丰度
        3.3.2 沙海蜇脂肪酸构成变化
        3.3.3 沙海蜇稳定同位素变化
    3.4 讨论
第4 章 沙海蜇与浮游食物网的营养关系
    4.1 前言
    4.2 方法
        4.2.1 采样站位与采集方法
        4.2.2 脂肪酸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4.2.3 稳定同位素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4.2.4 其他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
        4.3.1 2017 年夏季浮游动物群落与多样性指数
        4.3.2 2017 年夏季沙海蜇与浮游动物群落的营养关系
        4.3.3 2018 年浮游动物群落与多样性指数
        4.3.4 2018 年沙海蜇与浮游动物群落的营养关系
        4.3.5 2018 年红沿河海域沙海蜇与浮游动物脂肪酸聚类分析
        4.3.6 环境因子,沙海蜇分布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4.4 讨论
        4.4.1 群落同位素基线-悬浮颗粒有机物(POM)的变化
        4.4.2 浮游食物网的营养关系
        4.4.3 浮游生物群落参数的变化
第5 章 红沿河海域常见水母的食物组成以及与浮游食物网的营养关系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样品采集
        5.2.2 脂肪酸样品处理与分析
        5.2.3 稳定同位素样品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
        5.3.1 红沿河海域常见水母的脂肪酸组成
        5.3.2 红沿河海域常见水母的稳定同位素
    5.4 讨论
        5.4.1 红沿河海域常见水母的食物来源
        5.4.2 红沿河海域各饵料生物对水母的食物贡献率
第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对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双宾动词的研究现状
        (一)双宾动词的定义
        (二)学界对双宾动词的分类
        (三)双宾动词后的宾语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第一章 非“给予”类双宾动词在对外汉语教材和大纲中的设置情况
    一、本研究对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分类
    二、非“给予”类双宾动词在对外汉语教材和大纲中的设置情况
        (一)非“给予”双宾动词在教材中的设置情况
        (二)非“给予”类双宾动词在大纲中的设置情况
        (三)小结
第二章 留学生对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掌握情况
    一、本研究语料的来源
    二、本研究的问卷设计
    三、留学生对各类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掌握情况
        (一)留学生对“拿取”类双宾动词的掌握情况
        (二)留学生对“获知信息”类双宾动词的掌握情况
        (三)留学生对“表称”双宾动词的掌握情况
        (四)留学生对“予取不明”类双宾动词的掌握情况
    四、问卷中留学生对各类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偏误率
第三章 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偏误分析
    一、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偏误类型
        (一)错序
        (二)遗漏
        (三)误加
        (四)误用
    二、留学生产生非“给予”类双宾动词使用偏误的原因
        (一)母语知识负迁移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三)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影响
        (四)教学因素的影响
        (五)“拿取”类双宾动词的偏误原因
        (六)“获知信息”类双宾动词的偏误原因
        (七)“表称”类双宾动词的偏误原因
        (八)“予取不明”类双宾动词的偏误原因
第四章 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
    一、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教学方法
    二、非“给予”类双宾动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及教师的建议
        (二)教材及大纲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非“给予”类双宾动词掌握情况调查问卷(高级)
    (2)非“给予”义双宾动词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初级)
    (3)本研究用到的语料
致谢

(7)果然巴评宗喀巴的“应成”中观论——以诠释学视角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果然巴概述宗喀巴的中观思想
    (一)对胜义空性的论述
    (二)对世俗名言与灭是实有的论述
    (三)对烦恼障与所知障的论述
    (四)对人我与法我的界定
    (五)对大小乘之断证差别
    (六)对不承许阿赖耶识和自证分而承许外境的论述
    (七)对无“自续因”之论述
二、果然巴对宗喀巴中观思想的驳难
    (一)对“胜义空性”的批判
    (二)对“世俗名言”与“灭是实有”的批判
        1.世俗名言方面的批判
        2.对“灭”是实有的批判
        3.世俗谛上不承许有第八识时,有情所见不同外境如何显现?
    (三)对烦恼障和所知障定义的批判
    (四)对人法二我“创见”的批判
    (五)对大小乘断证差别的批判
    (六)对不承认阿赖耶识与自证分,而主张外境实有的批判
    (七)不承认三相正因,自性实有的批判
结语

(8)先秦仪式文学纂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吉礼与文学
    第一节 宗庙祭祖所用乐歌与文辞
        一、殷商族的祭祖乐歌
        二、周王朝的祭祖乐歌
        三、鲁国的宗庙祭祀乐歌
        四、烝祭所用乐歌
        五、祭祖仪式与祝嘏辞
        六、高禖祭祀与诗歌
    第二节 祭天典礼所用诗文
        一、南郊祭天所用诗文
        二、明堂祭文王以配上帝
    第三节 天子巡守祭山川所用乐歌
    第四节 农事典礼所用诗文
        一、周王祈、报社稷所用乐歌
        二、蜡祭所用乐歌
        三、先农祭祀及祝辞
第二章 嘉礼与文学
    第一节 燕飨仪式与诗歌
        一、燕礼、飨礼所用乐歌
        二、无算乐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
    第二节 天子登基典礼所用诗文
        一、武王登基典礼所用诗文
        二、周公摄政称王的仪式
        三、成王登基典礼所用乐歌
        四、康王登基典礼所用文辞
    第三节 昏冠之礼所用文辞
        一、冠礼所用文辞
        二、昏礼所用文辞
    第四节 射礼所用诗文
        一、射礼等级与所用乐歌
        二、投壶所用诗文
        三、逸诗《狸首》考证
    第五节 落成仪式及其所用诗文
        一、落成礼的仪式仪节
        二、落成礼所用诗文
    第六节 封建册命之礼与命书
        一、封建诸侯与命书
        二、册命大臣与命书
第三章 军礼与文学
    第一节 誓师仪式与散文
        一、西周前的誓师之辞及其真伪:
        二、西周誓师仪式与散文
        三、春秋时期的誓师之辞
        四、军令
    第二节 献俘礼所用文辞
    第三节 饮至礼与诗歌
        一、天子饮至礼与清华简《耆夜》
        二、诸侯饮至礼与《鲁颂·泮水》
        三、天子飨有军功将帅与所用诗歌
    第四节 田猎仪式与诗文
        一、大田礼所用乐歌
        二、马神祭祀与马禖祝辞
        三、田猎祝辞
第四章 朝觐会同仪式与诰誓
    第一节 聘觐之礼与礼辞
        一、聘礼礼辞
        二、觐礼礼辞
    第二节 西周前的诰誓号令
    第三节 周代朝觐会同之礼与文辞
        一、朝觐会同的仪式
        二、周王的诰誓号令
    第四节 三朝制度与文学
        一、周王的治朝与诗歌、诰令
        二、诸侯国的外朝与内朝
第五章 祝盟与文学
    第一节 祝祷仪式与文辞
        一、祷旱仪式与祝祷辞
        二、祷灾仪式与祝辞
        三、祷疾仪式与祝辞
        四、祷兵仪式与祝辞
        五、祷梦仪式与祝辞
        六、祖道仪式与诗文
    第二节 盟誓仪式与文辞
        一、盟誓仪式
        二、西周的盟誓之辞
        三、春秋时期的盟誓之辞
        四、战国时期的盟誓之辞
        五、私誓
    第三节 法律仪式与狱讼文辞
        一、诉讼仪式与誓辞
        二、听狱与诉讼辞
第六章 占卜仪式与文辞
    第一节 卜筮仪节
    第二节 命龟、命筮之辞
        一、甲骨卜辞中的命龟辞
        二、两周时期的命龟、命筮之辞
    第三节 占卜仪式中的繇辞、兆辞和解说辞
        一、《周易》中的繇辞及解说辞
        二、《周易》之外的繇辞与占辞
第七章 楚地祭祀仪式与《九歌》
    第一节 天神祭祀与乐歌
        一、祭祀上帝的乐歌《东皇太一》
        二、日神祭祀与《东君》
        三、雨神祭祀与《云中君》
        四、司命神的祭祀乐歌
    第二节 地只祭祀与乐歌
        一、湘水神的祭祀乐歌
        二、山神的祭祀乐歌
        三、河神的祭祀乐歌
    第三节 人鬼祭祀与送神曲
        一、祭兵死者与《国殇》
        二、送神曲《礼魂》
第八章 丧礼与诗文
    第一节 临终顾命之仪与文辞
    第二节 招魂仪式与诗歌
    第三节 丧礼所用诗文
        一、诗歌
        二、诔文
        三、讣辞、吊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先秦仪式文学作品集
作者简历

(9)“物”与“贵贱”之间——论庄子之“物无贵贱”(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不可对“物”作评判
二、“贵”“贱”无贵贱
三、物本无贵贱
四、贵贱难判
    (一) 评判主体
    (二) 评判标准
    (三) 评判客体
五、贵贱无常
结论

四、此“杯水”不是彼“杯水”(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反渗透净水器零陈水的实现方法及控制技术[J]. 官阔荣,成吉会,杨浩,张辉. 家电科技, 2021(05)
  • [2]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数学教育渗透的行动研究[D]. 尤明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滋补养生炖品[J]. 梁淑荌. 烹调知识, 2020(12)
  • [4]探索基于真实学习体验的生物学情境教学——以“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教学为例[J]. 汪岱华. 中学生物学, 2020(09)
  • [5]我国近海水母沙海蜇的食物组成以及其与浮游动物群落的营养关系[D]. 王俊健.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20
  • [6]非“给予”类双宾动词的对外教学研究[D]. 单元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果然巴评宗喀巴的“应成”中观论——以诠释学视角解读[J]. 扎西郎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3)
  • [8]先秦仪式文学纂辑与研究[D]. 蔡雨彤. 浙江大学, 2019(01)
  • [9]“物”与“贵贱”之间——论庄子之“物无贵贱”[J]. 弓联兵,马天宇. 长白学刊, 2019(02)
  • [10]“共产公妻”谣言在中国的生成与早期流布[J]. 石岩. 苏区研究, 2019(01)

标签:;  ;  ;  

这杯“水”不是另一杯“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