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副粘病毒油乳灭活疫苗的研究

鹅副粘病毒油乳灭活疫苗的研究

一、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佳宁[1](2016)在《北方地区鹅副粘病毒病的免疫程序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能够更有效控制北方地区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筛选出有效的免疫程序,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健康雏鹅600只,随即分成6组,分别是A、B、C、D、E、F组,每组100只,针对北方饲养情况设计5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分别于0、7、14、21、28、35、42、49、56、63和70日龄进行采血监测,通过对实验结果对比E组灭活苗和弱毒苗联合使用免疫效果最好。

许英民[2](2012)在《养鹅场如何正确使用兽用生物制品》文中指出1小鹅瘟雏鹅疫苗适用于未经免疫接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种鹅免疫后已达到7~8个抗体滴度以上,可作雏鹅紧急预防接种。在使用时可按瓶签注明的剂量,可按1:100倍稀释,给出壳后24h以内的雏鹅,皮下注射0.1ml/只,7d后产生主动免疫力。疫苗可放置在-15℃以下冷冻保存,有效期18个月。

贺文美,韦平[3](2011)在《感染水禽的新城疫病毒特性及其预防控制》文中指出关于水禽如野鸭、鹅和鸭等感染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认识,以前一般认为其易感性较差,多呈隐性感染,很少或不表现临诊症状[1-2]。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愈来愈多的报道显示水禽不再仅仅作为NDV的宿主和病毒贮存库,NDV对水禽的致病力逐渐增强,目前已有包括鸬鹚[3]、鹅[4]、鸭[5-6]、企鹅[7]等水禽自然感染、发病甚至死亡的报道。

刘霞[4](2011)在《鸭源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制备的研究》文中指出鸭源新城疫(即鸭源新城疫病毒病)是由新城疫病毒(即鸭源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高度接触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近年来鸭源新城疫病毒的感染日渐增多,2001至2005年间,张训海(2001)、张存(2002)、陈少莺(2004)、何永强(2005)等学者分别从安徽、福建、浙江等地不同患病鸭群中都分离到了鸭源新城疫病毒,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养鸭业危害严重。疫苗接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目前我国尚未有商品化的鸭源新城疫疫苗供应,故研制鸭源新城疫灭活疫苗对促进和保护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利用分离的鸭源新城疫病毒,研制了鸭源新城疫灭活油乳剂疫苗,并对该疫苗的安全性、稳定性、免疫效力等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别对鸭源新城疫病毒SDFCH株及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的毒力、增殖特性、免疫特性及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鸭源新城疫病毒SDFCH株静脉致病指数为2.59、对鸡胚的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为56.6h、对10日龄鸡胚的致死率为10/10、红细胞凝集价为1:128、病毒含量为107.67EID50/0.1mL、免疫原性良好、能够被鸭源新城疫病毒SDFCH株阳性血清中和。新城疫LaSota株对鸡脑内致病指数为0.41、对10日龄鸡胚的致死率为8/10、红细胞凝集价为1:256、病毒含量为108.0EID50/0.lmL、接种2-7日龄SPF雏鸡安全、能够特异性被新城疫阳性血清中和。采用鸭源新城疫病毒SDFCH株和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分别接种9-12日龄SPF鸡胚,得到病毒含量分别是107.67EID50/0.1mL和108.0EID50/0.lmL的两种病毒液。两种病毒液均用最终浓度为0.1%的甲醛溶液灭活。制成2批油乳剂灭活疫苗。经过物理性状检验,疫苗均为乳白色油包水剂型;取疫苗样品10mL装于离心管中,以3000r/min离心15min,2批疫苗样品均不分层;用lmL吸管(上口内径2.7mm,下口内径1.2mm),吸取25℃左右的疫苗样品lmL,让其垂直自然流出,记录流出0.4mL所需的时间,2批疫苗样品流出时间均在8秒以内。研制的鸭源新城疫病毒SDFCH株灭活疫苗通过颈部皮下或胸部肌肉分别注射4-5周龄SPF鸡10只及非免疫雏鸭10只,每只疫苗1.0mL,观察14日,全部存活,且未出现因疫苗引起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分别用病毒含量为101.0EID50/mL-108.5EID50/mL的鸭源新城疫病毒SDFCH株和新城疫F48E10株病毒液对26-90日龄的SPF雏鸡及26-51日龄的非免疫雏鸭攻毒,观察14日,结果显示SDFCH株及F48E10株对26-90日龄的SPF雏鸡的最小致死量为103.0EID50/mL;SDFCH株对26-51日龄的雏鸭的最小致死量为108.5EID50/mL。将研制的鸭源新城疫病毒SDFCH株灭活疫苗和新城疫LaSota灭活苗通过颈部皮下分别免疫4-5周龄SPF鸡、非免疫雏鸭各15只,接种21日后采血,分离血清。免疫鸡、鸭新城疫、鸭源新城疫病毒SDFCH株HI抗体效价均高于1:16,对照鸡、鸭血清HI抗体检测为阴性。当各免疫组HI效价达到24以上时,在SDFCH株攻毒下,鸡和鸭均能获得100%的保护。当HI效价在24以下时,鸭源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的试验鸭组,对DPMV(SDFCH株)和NDV(F48E10)强毒株的保护率皆为80%;而用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的试验鸭组,对DPMV(SDFCH株)保护力仅在67.7%,对NDV(F48E10株)保护力为83.3%。对照组在强毒的攻毒下则100%的死亡。研制疫苗的免疫持续期试验和疫苗保存期试验表明,疫苗免疫持续期在18周以上,疫苗保存期达到6个月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可靠,注射后鸭的精神状况良好,饮食、粪便无异常变化,注射部位未见明显变化,疫苗吸收良好。免疫7d雏鸭后第21d即可产生抗体(平均为41og2),第60d可达到91og2。免疫后第25d攻毒保护率可达90%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王丽娟,卜春华,杨惠超,黄文峰,刘德成,陈士华[5](2011)在《鹅副粘病毒病流行原因及防制对策》文中研究指明鹅副粘病毒病(GPM)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具有新的流行特点的疾病。该病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引起的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国内最早于1997年7月被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等[1]

马野峰[6](2010)在《鹅主要传染病及其免疫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规模化的发展和鹅的饲养密度增加,新的传染病在不断发生,直接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1小鹅瘟此病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100%,超过3周龄雏鹅仅少数发生,1月龄以上雏鹅基本不发病。

王倩倩[7](2009)在《抗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威胁养禽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国际兽医局将其与高致病性禽流感一起列为危害养禽业的必须报告的疾病。自1997年以来,华南和华东地区部分省市发生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鹅的病例,虽然各地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措施,但该病仍然蔓延、流行。本研究对获得的抗NDV F蛋白单克隆抗体是否能够对不同来源的新城疫病毒进行了分析,并初步建立了快速检测鹅源新城疫病毒的方法,为更好地诊断、防控新城疫打下基础。采用感染NDV F48E8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建立了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本室保存的抗NDV F蛋白的原始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亚克隆,筛选出12株能稳定分泌抗NDV F蛋白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NDV-F 1B4、NDV-F 4B11、NDV-F5F3、NDV-F 4C1、NDV-F 2H10、NDV-F 6F8、NDV-F 4H10、NDV-F 1D10、NDV-F2F12、NDV-F4D9、NDV-F5C6、NDV-F6C4,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了所获得的12株抗NDV F蛋白单抗腹水的效价, IFA效价在1:1600到1:12800;8株单抗属于IgG2a,2株单抗属于IgG2b;IgM和IgG1各1株;中和试验证明,12株抗NDV F单克隆抗体中,3株单抗有一定程度的中和价,其中单抗NDV-F 4D9的中和能力最强;所有单抗在Western blot试验中均能识别不同来源NDV的F蛋白。用不同试验对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鹅源、鸽源及鸡源新城疫病毒进行了单抗反应性分析。结果表明,12株单抗对不同源性的NDV F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IFA、Western-blot、ELISA反应性。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建立了快速检测鹅源新城疫的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并且用100TCID50 G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在感染后18h就可以检测到GNDV,比一般的鸡胚接种方法和RT-PCR方法方便,快捷,准确性高。

张伟,季艳菊,陈芳艳,王林川[8](2009)在《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文中研究说明鹅副粘病毒病又叫"鹅新城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鹅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鹅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与鸡的新城疫病毒是同类病毒中的不同毒株。1997年最先发生于我国广东和江苏,而后浙江、辽宁、吉林等地也陆续发生,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这一病毒可致鸡及鹅发病,并且在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感染,此病一旦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郝菊秋,高德臣[9](2009)在《鹅副粘病毒自家组织灭活苗的制备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5月,铁岭县某养鹅专业户600只20日龄雏鹅中出现多只发生以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经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不见好转,至发病8日达到死亡高峰,之后逐渐减少,总死亡鹅只323只,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诊断确定为鹅副粘病毒感染。

许瑞胜,潘杰,龙剑明,徐贤坤,胡晓静,冯淑萍,何丹,熊毅[10](2009)在《鹅副粘病毒病免疫程序探讨》文中指出研究先使用商品新城疫Ⅳ系弱毒苗对ND抗体检测为阴性的实验鹅进行首免和二免,再用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加强免疫。定期抽取血清用HI试验检测抗体滴度,并抽取部分有抗体滴度的鹅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免后抗体滴度没有变化,而进行二免后,抗体滴度可达到3log2~4log2,加强免疫后达到10log2左右,且能抵抗强毒的攻击。

二、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方地区鹅副粘病毒病的免疫程序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试验结果
    2.2 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疫苗的选择
    3.2 ND灭活苗和弱毒苗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3 灭活苗和弱毒苗联合使用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4 免疫时间的选择及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4 结论

(2)养鹅场如何正确使用兽用生物制品(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鹅瘟雏鹅疫苗
2 小鹅瘟鸡胚弱毒疫苗
3 小鹅瘟鹅胚弱毒疫苗
4 小鹅瘟油乳剂灭活苗
5 小鹅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二联弱毒疫苗
6 鹅副粘病毒苗
7 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苗
8 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
9 禽流感-副粘病毒病二联油乳剂灭活苗
1 0 鸭瘟鸡胚化弱毒冻干疫苗
1 1 禽霍乱弱毒疫苗
1 2 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
1 3 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
1 4 禽霍乱荚膜亚单位菌苗
1 5 禽霍乱组织灭活菌苗

(3)感染水禽的新城疫病毒特性及其预防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禽分离株的毒力特性
2 水禽分离株的基因特性
3 结论
    3.1 水禽NDV分离株的毒力具有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3.2 水禽NDV分离株F基因的序列特征表明, 引起水禽发病的NDV毒株多属于Ⅶ型
4 水禽新城疫的防控措施
    4.1
    4.2 改变家养水禽的传统饲养模式:
    4.3 免疫接种。
        4.3.1 鸭的免疫
        4.3.2 种鹅免疫
        4.3.3 雏鹅免疫
        4.3.4 疑似疫情处理
        4.3.5 紧急预防接种
    4.4

(4)鸭源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制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1 NDV 一般生物学特性
        1.1.1 病毒的分类地位与形态、结构
        1.1.2 NDV 的培养特性
        1.1.3 NDV 的理化特性
        1.1.4 NDV 的生物学活性
        1.1.4.1 血凝性
        1.1.4.2 神经氨酸酶活性
        1.1.4.3 细胞融合与溶血活性
        1.1.4.4 其他活性
        1.1.5 NDV 的致病性
    1.2 NDV 的基因组与结构蛋白特性
        1.2.1 NDV 的基因组
        1.2.2 NDV 的蛋白与功能
        1.2.2.1 NP 蛋白、P 蛋白和L 蛋白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2.2.2 F 蛋白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2.2.3 HN 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2.2.4 M 蛋白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2.2.5 V 和X 蛋白
    1.3 NDV 的基因演化
    1.4 水禽感染禽副粘病毒的研究进展
        1.4.1 鸭感染禽副粘病毒
        1.4.2 鹅感染禽副粘病毒
        1.4.3 其他水禽感染禽副粘病毒
    1.5 鸭源新城疫的预防与控制
        1.5.1 免疫的理论基础
        1.5.1.1 体液免疫
        1.5.1.2 细胞免疫
        1.5.1.3 局部免疫
        1.5.2 鸡新城疫疫苗的种类和应用
        1.5.2.1 活疫苗
        1.5.2.2 灭活苗
        1.5.2.3 亚单位疫苗
        1.5.2.4 核酸疫苗
        1.5.2.5 重组活载体疫苗
        1.5.3 新城疫疫苗的应用
        1.5.3.1 在鸡上的应用
        1.5.3.2 在鸽上的应用
        1.5.3.3 在鹅上的应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毒毒株
        2.1.2 鸡胚,SPF 鸡和樱桃谷鸭
        2.1.3 缓冲液
        2.1.4 主要试剂及培养基
        2.1.5 检验抗原和阳性血清
        2.1.6 试验仪器
        2.1.7 其它试验材料
    2.2 方法
        2.2.1 鸭源新城疫SDFCH 株的蚀斑纯化
        2.2.1.1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制备
        2.2.1.2 蚀斑纯化
        2.2.1.3 挑斑
        2.2.1.4 纯化代次
        2.2.1.5 病毒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的滴定
        2.2.2 鸭源新城疫SDFCH 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2.2.1 血凝性试验(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
        2.2.2.1.1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2.2.2.1.2 血凝试验(HI)
        2.2.2.1.3 四单位抗原的制备
        2.2.2.1.4 血凝抑制试验(HI)
        2.2.2.2 病毒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
        2.2.2.3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的测定
        2.2.2.4 鸡胚平均致死亡时间(MDT)的测定
        2.2.2.5 1 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的测定
        2.2.2.6 6 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的测定
        2.2.2.7 安全性测定
        2.2.2.8 特异性测定
        2.2.2.9 SDFCH 株对SPF 雏鸡的最小致死量测定
        2.2.2.10 SDFCH 株对雏鸭的最小致死量测定
        2.2.3 新城疫LaSota 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2.3.1 血凝性试验(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
        2.2.3.2 病毒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
        2.2.3.3 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的测定
        2.2.3.4 鸡胚平均致死亡时间(MDT)的测定
        2.2.3.5 1 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的测定
        2.2.3.6 6 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的测定
        2.2.3.7 安全性测定
        2.2.3.8 特异性测定
        2.2.3.9 F48E10 株对SPF 雏鸡的最小致死量测定
        2.2.3.10 F48E10 株对雏鸭的最小致死量测定
        2.2.4 病毒的灭活
        2.2.5 SDFCH 株和LaSota 株病毒液的制备
        2.2.6 病毒液的检验
        2.2.6.1 病毒液无菌检验的检验
        2.2.6.2 病毒含量测定
        2.2.6.3 HA 效价测定
        2.2.7 疫苗制备
        2.2.7.1 油相制备
        2.2.7.2 水相制备
        2.2.7.3 乳化
        2.2.8 疫苗物理性状检验
        2.2.8.1 外观检查
        2.2.8.2 剂型检验
        2.2.8.3 稳定性检验
        2.2.8.4 粘度检验
        2.2.9 无菌检验
        2.2.10 疫苗安全检验
        2.2.11 疫苗效力试验
        2.2.12 免疫剂量试验
        2.2.13 鸭源新城疫病毒及鸡新城疫病毒高免血清的制备
        2.2.14 HI 交叉抑制试验
        2.2.14.1 HA 效价测定
        2.2.14.2 HI 交叉抑制试验
        2.2.14.3 HI 抗原同源性
        2.2.15 疫苗保存期试验
        2.2.16 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2.2.17 免疫持续期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纯化的结果
    3.2 TCID50 的测定
    3.3 鸭源新城疫SDFCH 株毒种的研究结果
        3.3.1 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
        3.3.2 病毒EID_(50)
        3.3.3 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测定结果
        3.3.4 1 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定结果
        3.3.5 6 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结果
        3.3.6 安全性测定结果
        3.3.7 特异性测定结果
        3.3.8 SDFCH 株对SPF 雏鸡的最小致死量测定结果
        3.3.9 SDFCH 株对雏鸭的最小致死量测定结果
    3.4 LaSota 株毒种的研究结果
        3.4.1 血凝解脱及血凝素热稳定性试验
        3.4.2 病毒EID_(50)
        3.4.3 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测定结果
        3.4.4 1 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定结果
        3.4.5 6 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测定结果
        3.4.6 安全性测定结果
        3.4.7 特异性测定结果
        3.4.8 F48E10 株对SPF 雏鸡的最小致死量测定结果
        3.4.9 F48E10 株对雏鸭的最小致死量测定结果
    3.5 SDFCH 株病毒液的制备结果
    3.6 最适灭活时间和灭活剂浓度
    3.7 物理性状测定结果
    3.8 安全性检验结果
    3.9 效力检验结果
    3.10 免疫剂量结果
    3.11 交叉HI 结果
    3.12 交叉 HI 结果
    3.13 HI 抗原相关性
    3.14 疫苗保存期试验
    3.15 交叉免疫保护实验
    3.16 免疫持续期的测定结果
4 讨论
    4.1 关于鸭源新城疫灭活疫苗生产用种毒毒株的选择问题
    4.2 关于病毒灭活的问题
    4.3 关于生产用种蛋的选择问题
    4.4 关于疫苗抗原含量问题
    4.5 关于疫苗物理性状的问题
    4.6 关于疫苗安全性的问题
    4.7 关于疫苗免疫效力的问题
    4.8 本疫苗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5)鹅副粘病毒病流行原因及防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2 流行原因
3 综合防制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隔离饲养
        3.1.2严格检疫
        3.1.3 疫苗防疫
        3.1.4 严格消毒
    3.2 发病后的措施
        3.2.1 封锁、隔离和消毒
        3.2.2 紧急预防接种
        3.2.3 治疗方法
4 小结与讨论

(6)鹅主要传染病及其免疫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鹅瘟
    1.1 种鹅免疫
    1.2 雏鹅免疫
    1.3 抗血清应用
2 副粘病毒病
    2.1 种鹅免疫
    2.2 雏鹅免疫
    2.3 抗血清 (卵黄液)
3 鹅疫
    3.1 种鹅免疫
    3.2 雏鹅免疫
4 鹅鸭瘟病毒感染
5 巴氏杆菌病 (鹅霍乱)
6 蛋子瘟

(7)抗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综述一:新城疫病毒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鹅源新城疫病毒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抗NDV F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抗NDV F蛋白单克隆抗体与不同来源NDV 的反应谱分析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抗NDV F蛋白单克隆抗体在鹅源新城疫病毒感染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鹅副粘病毒自家组织灭活苗的制备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自家灭活疫苗的制备
    1.1 病毒的鉴定
    1.2 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
2 自家灭活疫苗的应用
3 分析与讨论

(10)鹅副粘病毒病免疫程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用新城疫Ⅳ系弱毒苗免疫。
        1.2.2 用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加强免疫及攻毒保护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城疫Ⅳ系弱毒苗免疫对鹅的影响
    2.2 鹅副粘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免疫对鹅的影响
3 讨论

四、鹅副粘病毒病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方地区鹅副粘病毒病的免疫程序筛选[J]. 吴佳宁. 现代畜牧科技, 2016(06)
  • [2]养鹅场如何正确使用兽用生物制品[J]. 许英民. 水禽世界, 2012(04)
  • [3]感染水禽的新城疫病毒特性及其预防控制[J]. 贺文美,韦平. 广西畜牧兽医, 2011(04)
  • [4]鸭源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制备的研究[D]. 刘霞.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 [5]鹅副粘病毒病流行原因及防制对策[J]. 王丽娟,卜春华,杨惠超,黄文峰,刘德成,陈士华. 湖北畜牧兽医, 2011(01)
  • [6]鹅主要传染病及其免疫方法[J]. 马野峰. 养殖技术顾问, 2010(06)
  • [7]抗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及初步应用[D]. 王倩倩. 扬州大学, 2009(01)
  • [8]鹅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J]. 张伟,季艳菊,陈芳艳,王林川. 中国禽业导刊, 2009(08)
  • [9]鹅副粘病毒自家组织灭活苗的制备与应用[J]. 郝菊秋,高德臣. 养殖技术顾问, 2009(03)
  • [10]鹅副粘病毒病免疫程序探讨[J]. 许瑞胜,潘杰,龙剑明,徐贤坤,胡晓静,冯淑萍,何丹,熊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4)

标签:;  ;  ;  ;  

鹅副粘病毒油乳灭活疫苗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