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罗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105例临床疗效观察

氟罗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10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一、氟罗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105例临床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林爱清[1](2021)在《结核性脑膜炎长期不良预后和耐药的风险因素及其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结核性炎症、脑水肿、脑积水等引发的脑膜刺激症和发热、头痛等结核中毒症状群,具有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荟萃分析显示,TBM的死亡风险为24.7%,成人晚期艾滋病(HIV)患者中死亡率超过50%,幸存者神经系统后遗症风险高达51%。近年来因为人口流动、HIV发病率增加及耐药性结核病例增加等因素影响,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因为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重症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早期诊断,联合应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结核药物,积极有效的处理颅内高压,以减少后遗症和防止复发,是TBM的主要治疗原则。临床上,多数TBM患者起病缓慢,偶见急性起病,正确诊断取决于对结核性脑膜炎病理生理过程和特点的充分认识,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的正确评价,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结核病灶的取证。因为亚临床感染的广泛存在,结核菌素试验对成年人诊断意义不大,脑脊液细胞计数、葡萄糖水平、氯化物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等通常与其他脑膜炎相似。此外不合理或不恰当的治疗使患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从而增加了诊断难度。考虑到TBM的诊断方法尚不完善,TBM早期诊断需要新的技术或方法。TBM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症状和体征的非特异性,而作为重要诊断标本的脑脊液中结核菌数量非常少,难以早期鉴别诊断。发热、头痛、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和脑膜刺激征是TBM患者最常见的初始症状,但这些症状在多种疾病中可以出现,缺乏疾病特异性。WHO推荐四联方案治疗TBM,但治疗TBM的抗结核药物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能力不同和杀死MTB的能力存在差异,患者个体化的脑膜炎炎症反应及重症患者比如脑积水、脑结核瘤等病变的压迫效应同样存在明显差异,所以TBM的预后个体间差异很大,需要深入了解TBM的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等因素。4岁以下儿童、老年人群及艾滋病人等免疫力低下者是TBM的易感人群,多项研究对儿童TBM、HIV合并TBM、老年TBM临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改善相应类型TBM诊断水平和治疗策略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TBM通常被认为是HIV患者的机会性感染,但在免疫功能正常的HIV阴性个体中也可以观察到TBM发病。国外研究显示,皮质类固醇的长期大量应用、肝胆脏器疾病等是TBM的常见因素,但部分患者没有合并基础疾病,也会患TBM。中青年人群是TBM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较少见对该群体TBM患者临床特征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的报道。耐药性的出现对全世界结核病的控制提出了紧迫的挑战,2018年,全球估计有500000例结核病病例(在1000万例结核病病例中)对利福平耐药,利福平是一线抗结核治疗的关键药物之一,一旦耐药,就需要应用昂贵的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患者治疗时间延长,治疗时出现的毒副反应增加,平均治疗成功率只有56%。尽管近年来在开发抗TB的简化预防方案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但由于目前没有检测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的方法来确定感染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因此抗TB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变得复杂。2016年至2017年,在30个耐多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有6个国家报告的耐多药结核病病例数增加了 30%以上。2018年全世界估计有48.4万例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MDR/RR-TB)的发病病例。2019年,全球3.3%的新发结核病病例和17.7%的先前治疗病例是MDR-TB,在中国,7.1%的新病例和23%的先前治疗病例属于MDR-TB,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一些研究表明,最近耐多药结核病菌株和广泛耐药菌株的传播已变得越来越严重,传播模式占主导地位,不仅仅是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耐药性的出现,这突出了 DR-TB防治的重要性。正如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的共识,控制DR-TB的流行对全球结核病控制和公共卫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显示,2017年耐多药结核病的平均成本为7141美元,几乎是药物敏感结核病的6倍,给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结核病治疗从标准化治疗转向个体化治疗,有关人群耐药模式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结核病高发的背景下,重视结核杆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依据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耐药性TBM患者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在耐药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中,早期诊断、经验性治疗、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发现耐药TBM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可能为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目前TBM诊断的金标准是脑脊液中检测到MTB,但是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的阳性率仅为10%,而脑脊液MTB培养耗费时间较长,通常需要2周以上时间,而且培养的阳性率只有20%~30%,对于临床的早期诊断价值有限。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的结核病的诊断技术,其中分子诊断技术是近几年的重要突破,其代表即Xpert MTB/RIF方法。但无论是传统的脑脊液MTB培养法还是新的Xpert MTB/RIF检测法,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度仍然很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已经成功应用于肿瘤、糖尿病、产前诊断、临床病原体检测等领域,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是一种新兴的高通量测序方法,可以快速的对DNA或RNA样本的碱基进行测序,该技术目前已被报道用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的诊断,尤其是该技术已被报道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然而,该技术对于TBM的诊断价值尚未明确。目的:第一部分:探讨中青年TB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长期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第二部分:探讨耐药TB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析产生耐药的危险因素。第三部分:评价二代测序技术对于TBM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第一部分:收集山东省胸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中青年TB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随访5年时功能预后。首先根据预后对临床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或t检验,对其中有统计意义(P<0.05)的变量赋值(连续变量或定义变量),然后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数据和人口统计学特征。为了确定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并找到可能导致耐药的危险因素,我们采用了单变量比较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第三部分:前瞻性纳入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共50例,并跟踪随访其诊疗结局。送检脑脊液标本均进行二代测序,测序所得原始序列与病原微生物数据库进行对比得到最终结果。二代测序结果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唯一比对序列为阳性,未检测到唯一比对序列为阴性。以符合脑脊液结核菌培养阳性、涂片阳性、Xpert MTB/RIF检测阳性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等4项中至少1项即为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可疑结核性脑膜炎且抗结核治疗有效为临床诊断患者;有其他病原学依据或临床排除结核性脑膜炎者为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析二代测序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结果:第一部分:本研究共筛选600例患者,其中男339例,女261例,平均年龄(36±19)岁;预后不良率42.17%(253/60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预后患者年龄(t=-3.723,P<0.05)、分期(Z=-4.789,P=0.000)、意识改变(χ2=10.198,P=0.001)、认知功能障碍(χ2=7.813,P=0.000)、颅神经麻痹(χ2=5.911,P=0.041)、外周神经功能异常(χ2=14.179,P=0.017)、脑膜刺激征(χ2=6.951,P=0.008)、脑脊液蛋白含量(Z=-4.835,P=0.015)、脑积水(χ2=11.564,P=0.001)、脑梗死(χ2=7.142,P=0.017)、耐药结核(χ2=0.217,P=0.004)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1.059,95%CI1.025,1.087),P=0.000]、意识改变[OR=3.545,95%CI(1.069,10.685),P=0.037]、MRCⅢ期[OR=23.985,95%CI(3.878,40.129),P=0.000]、脑积水[OR=2.917,95%CI(1.049,8.613),P=0.023]、脑梗死[OR=3.178,95%CI(0.981,8.173),P=0.019]、耐药结核[OR=l1.672,95%CI(1.681,30.112),P=0.001]与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第二部分:本研究共筛选164例结核菌培养阳性患者,其中耐药结核性脑膜炎41例(25%)。耐药结核性脑膜炎比药物敏感结核性脑膜炎有更高的死亡率(46.3%vs 8.9%,P<0.001)。住院时间(OR 1.059,95%CI 1.025,1087)、呕吐(OR 3.545,95%CI 1.069,10.685)、脑脊液 ADA(OR 3.178,95%CI 0.981,8.173)、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学占优势(OR 11.672,95%CI 1.681,30.112)、既往结核病史(OR 23.985,95%CI 3.878,40.129)、合并其他脏器结核(OR 8.161,95%CI 1.235,11.269)、年龄(OR 5.471,95%CI 1.051,8.954)、性别(OR 5.471,95%CI 1.051,8.954)、脑压(OR2.917,95%CI 1.049,8.613)为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部分: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2例中Xpert MTB/RIF检测阳性13例,培养阳性6例,结核核酸PCR检测阳性5例,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6例。在确诊及临床诊断患者中,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系列20例,敏感度为58.8%(20/34),特异度为100%(16/16)。在确诊患者中,二代测序的敏感度为63.6%(14/22);在同步进行结核分枝菌培养、Xpert MTB/RIF检测与二代测序的50例标本中,以临床诊断为标准,3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16/16);传统方法、Xpert MTB/RIF检测及二代测序的敏感度分别为29.4%(10/34)、38.2(13/24)和58.8(20/34),传统检测方法与二代测序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χ2=8.333、P=0.013),Xpert MTB/RIF 检测及二代测序比较(χ2=8.333、P=0.065),差异性无显着性。传统方法与二代测序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达82.4%(28/34)。结论:第一部分:年龄、MRC Ⅲ期、意识改变、脑积水、脑梗死、耐药结核是结核性脑膜炎长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耐药结核性脑膜炎比药物敏感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死亡风险更高,预后更差,男性、未婚、住院时间、呕吐、脑脊液ADA、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数占优势、既往结核病史、合并其他脏器结核为耐药结核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部分: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较快速地检测脑脊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且其敏感性和特异度均较显着,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二代测序联合传统检测方法可提高检出率。

林立敏,叶寒辉[2](2020)在《利福霉素类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全球主要的流行病种之一。利福平是当前最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因其长期应用和不规范治疗,利福平耐药逐渐增加,利福喷丁、利福布汀等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在抗结核治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利福霉素类药物的药理及药动学特性,对该类药物在结核病治疗中进行最优用药选择分析,并对该类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物的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

何兴[3](2020)在《结核分枝杆菌环丝氨酸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环丝氨酸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及其与药敏表型的相关性,为环丝氨酸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至2018年就诊于我院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将有药敏试验结果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使用CTAB法提取所有临床分离菌株DN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测序结果在NCBI数据库中与标准菌株H37Rv序列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环丝氨酸耐药相关基因cycA、alr、ald和ddlA基因的突变情况;将所有培养阳性的分枝杆菌进行抗结核一线和二线药的药物敏感试验,了解分离菌株的表型药敏情况;分析对比环丝氨酸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与药敏表型的关系,同时了解环丝氨酸耐药与利福平耐药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对123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共发现环丝氨酸4个耐药相关基因的cycA、alr、ald和ddlA的11个为非同义突变,具体情况如下;cycA基因共检测出5个突变位点,分别为CGG278CTG(Arg-Leu)、TAC105TTC(Tyr-Phe)、GGG368AGG(Gly-Arg)、CGC547CAC(Arg-His)、GTG171ATG(Val-Met),CGG278CTG(Arg-Leu)突变出现在所有菌株中,突变率100%(123/123);alr基因共检测出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CAC297CGC(His-Arg)、ACC155CCC(Thr-Rro)、GTG1GGG(Val-Gly),突变率2.4%(3/123);ald基因共检测出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GCC169ACC(Ala-Thr)、CTG149CGG(Leu-Arg),突变率1.6%(2/123);ddlA基因ACA365TCA(Thr-Ser)突变出现在所有受检菌株中,突变率100%(123/123)。123例临床结核分枝杆菌分离菌株的表型药物敏感试验显示环丝氨酸均敏感;利福平药敏感71例,耐药52例。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123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环丝氨酸4个基因的11种突变(cycA Arg278Leu、Tyr105Phe、Gly368Arg、Arg547His和Val171Met;alr His297Arg、Thr155Rro和Val1Gly;ald Ala169Thr和Leu149Arg;以及ddlA Thr365Ser)与环丝氨酸表型耐药无明显关系。此外,本研究显示利福平表型耐药与环丝氨酸耐药也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提示环丝氨酸耐药发生率低、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峰[4](2019)在《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药物经济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调查分析近年来某结核病定点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耐药变化趋势。2.研究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特征及基因突变与耐药关联性。3.研究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等四组用药方案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疗效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1.2012-2014年和2017-2018年期间,宁波地区耐药监测期间由定点医院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痰标本3994例,其中2012-2014年751例,2017-2018年3243例,分析经市结核病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核杆菌药敏检测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耐药变化趋势。2.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某定点医院结核病实验室保存的结核分枝杆菌2455例,经分离、培养、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108例和全敏菌株10例,提取菌株DNA,扩增菌株katG、inhA、rpoB基因序列并分析基因特征及基因突变与耐药关联性。3.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该定点医院肺科收治的应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2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4异福片)、四联抗结核散装药(2HRZE/4HR)、混合用药组1(2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4HR)以及混合用药组2(2HRZE/4异福片)治疗的初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2455例,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痰菌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耐药率等情况,并对四组用药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1.2012-2014年期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751例痰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590例,检出率78.56%,2017-2018年期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的3243例痰标本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2455例,检出率75.70%。近5年期间(分别依次为2012、2013、2014、2017、2018年),初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对异烟肼、利福平的总耐药率依次分别为6.58%,8.43%,6.62%、4.06%、4.39%;对INH或RFP单耐药率依次分别为5.26%,6.63%,5.15%、3.26%、2.70%;耐多药率依次分别为1.32%,1.81%,1.47%、1.15%、1.69%。2.2455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发现108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单耐药75例(单耐INH51例,单耐RFP24例),单耐药率3.05%,33例耐多药,耐多药率1.34%。33例耐多药菌株中,有27例耐多药菌株发生rpoB、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81.82%(27/33),5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15.15%(5/33),rpoB基因450位点(ser450leu)突变率51.52%(17/33),katG基因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87.88%(29/33),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78.79%(26/33)。24例单耐利福平菌株中有17例发生rpoB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70.83%(17/24),主要在446位点(lys446lysarg)发生,该位点突变率45.83%(11/24)。51例单耐异烟肼菌株中有45例发生katG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88.23%(45/51),315位点(ser315thr)突变率72.55%(37/51),463位点(arg463leu)突变率64.71%(33/51);22例发生inhA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43.14%(22/51),145位点(val145valgly)突变率27.45%(14/51);5例发生rpoB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9.80%(5/51),位点较分散。另外,108例耐药菌株中有11例菌株发生rpoB、katG、inhA多基因联合突变,且在大多数位点发生错义突变,突变率10.18%(11/108)。3.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组、四联散装药组、混合用药组1和混合用药组2在痰涂片阴转率、痰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等方面治疗效果相当,四联散装药组的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成本效果可接受曲线显示,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组对比四联散装药组的意愿支付值和成本效果概率呈递减曲线,在最小意愿支付值8000元时,可达到最大成本效果。结论1.近5年期间,一线抗结核药INH或RFP的单耐药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大,耐多药率(对INH和RFP同时耐药)控制在低水平,且相对平稳,总体耐药情况呈小幅波动下降趋势。2.rpoB、katG、inhA基因突变与初治肺结核患者耐药密切相关,上述三种基因在450(ser450leu)、315(ser315thr)、446(lys446lysarg)、463(arg463leu)、145(val145valgly)等位点突变是本研究课题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重要机制。其中rpoB、inhA基因的主要突变位点和突变频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3.四组用药方案治疗初治肺结核患者疗效确切,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组(2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4异福片)配伍用药方案的耐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成本-效果比最小,在较低的意愿支付值下即可获得最大的成本效果概率,是相对经济、有效的优选方案。

金玲玲,施伎蝉,蒋贤高,宁洪叶,谢军平[5](2019)在《短程化疗方案在初次复发涂阳肺结核中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初次复发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温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初次复发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短疗程组(105例)和标准疗程组(108例),短疗程组患者予5MRftPZ方案治疗,标准疗程组患者予2HREZS/6HRE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第2个月末及治疗9个月时痰涂片的阴转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9个月时的总有效率、病灶直径及病灶好转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2个月(χ2=3.367,P=0.066)及治疗9个月时(χ2=3.045,P=0.080)的痰涂片阴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9个月时短疗程组的病灶直径明显小于标准治疗组(t=7.442,P<0.001),短疗程组的总有效率(χ2=4.478,P=0.034)及病灶好转率(χ2=6.115,P=0.013)均明显高于标准疗程组;且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在予以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5MRftPZ短程化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肺结核患者病灶直径,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米婧[6](2019)在《扶正抗痨1、2号散配合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同时服用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抗结核药物和扶正抗痨1号或2号散前后的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胸部CT病灶变化、肝功能损伤、血尿酸水平、体重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对扶正抗痨1、2号散辅助西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的疗效做出评价,以期形成能够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治愈或好转率、降低副作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2015年间经过自贡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确诊的3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果,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予以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6 Z Cm Lfx(Mfx)Cs Pto/18 Z Lfx(Mfx)Cs Pto)及扶正抗痨1号或2号散(均为每次5g,每日3次)进行治疗,治疗时间1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查血常规、肝肾功、血尿酸、痰查抗酸杆菌、胸部CT,并记录体重变化,填写中医症候积分表,整理所得数据,运用SPSS软件得出数据并分析。结果:(1)扶正抗痨1号、2号散在本次试验中配合西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方案的总有效率为62.86%,其中治疗后第一个月时痰结核分枝杆菌转阴情况最佳;(2)影像学的总显效率为57.14%;(3)对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4)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治疗3个月与治疗1个月、治疗12个月与治疗6个月、治疗18个月与治疗12个月的血红蛋白值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5)对肝功能的影响:治疗18个月与治疗12个月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6)对血尿酸的影响:治疗1个月与开始治疗时,治疗12个月与治疗6个月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7)对体重的影响:治疗开始时和治疗结束时体重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治疗2个月与开始治疗时,治疗18个月与治疗2个月时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抗痨1号或2号散配合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方法,能够有效减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比较有肯定的疗效;在疗程为18个月的治疗方案中,本治疗方案在后期可升高血红蛋白、减少西医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的副作用,且作用持续而稳定;能有效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消瘦症状,有阻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持续体重下降和增加体重的作用;显示出扶正抗痨1号或2号散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具有明确的减毒增效作用。此外,针对抗结核药物导致的高尿酸血症,在扶正抗痨1号或2号散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土茯苓四妙方水煎剂,在治疗开始的第1个月及坚持服药12个月后疗效最佳,能有效降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高尿酸血症。

李云[7](2016)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同等剂量的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差异(安全性: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效性:临床疗效、痰菌阳转阴率、CT或X线片的病灶吸收率、CT或X线片的空洞闭合率)。方法互联网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 Med、Elsevier、Med Line数据库中,2005年1月2015年12月有关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者对通过关键字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英文文献、中文文献)进行初步阅读,包括阅读文献题目、摘要部分。初次阅读后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下载符合研究标准的全文文献,对文献进行全面阅读。根据排除标准:(1)研究的对象—非随机对照试验;(2)没有原始数据的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内容为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疗效分析;(3)研究对象的给药途径均为口服给药。(4)给药剂量为同等剂量的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5)研究的结局为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筛选出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牛津量表进行质量评分。整理纳入文献中的相关原始数据,应用Rev Man5.1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研究的结局均为二分类变量,因此采用OR(Odds ratio)比值比作为效应量。OR的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软件系统生成的森林图表示荟萃分析的结果,Rev Man5.1软件生成的漏斗图形表示纳入的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在符合纳入标准的14个随机对照研究中(均为同等剂量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随机对照实验),总包括1172个研究对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耐药性肺结核临床疗效上,莫西沙星组优于左氧氟沙星组(OR=3.91,95%可信区间为2.54-6.52);在促进病灶吸收上,莫西沙星组优于左氧氟沙星组(OR=2.11,95%可信区间为1.40-3.17);在结核空洞闭合率上,莫西沙星组优于左氧氟沙星组(OR=2.07,95%的可信区间为1.38-3.10);在治疗痰菌阳转阴率上,莫西沙星组优于左氧氟沙星组(OR=3.58,95%的可信区间为2.40-5.35);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中,莫西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4,95%的可信区间为0.54-1.01)。各组漏斗图形左右基本对称,提示纳入研究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莫西沙星在促进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及痰菌阳转阴方面优于左氧氟沙星。

李卓[8](2016)在《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锦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肌内注射卷曲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空洞闭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可以有效提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保证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张杨[9](2016)在《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成本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析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及-成本。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罗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的药物费用及药效-成本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相似,且氧氟沙星的用药成本较低。

吴斌,朱丽阳[10](2014)在《联合应用莫西沙星和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联合应用莫西沙星和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莫西沙星治疗组、微卡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26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结核病化疗,莫西沙星治疗组使用莫西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微卡治疗组使用微卡等方法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应用莫西沙星组与微卡治疗组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细菌学检查及X线检查结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540 d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且治疗结束后痰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结束后病灶、空洞吸收率略高于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莫西沙星治疗组和微卡治疗组,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莫西沙星和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临床疗效显着,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二、氟罗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105例临床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罗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105例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结核性脑膜炎长期不良预后和耐药的风险因素及其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中青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图表
第二部分: 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耐药危险因素分析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图表
第三部分: 二代测序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图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文章Ⅰ(已发表)
英文文章Ⅱ(已发表)

(2)利福霉素类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福霉素类药物简介
    1.1 利福霉素类药物的诞生
    1.2 利福霉素衍生物药理及药动学特性
    1.3 利福霉素类药物用药分析
        1.3.1 利福布汀与利福平对比
        1.3.2 利福布汀与利福喷丁对比
        1.3.3耐药性分析
2 利福霉素类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
    2.1 与喹诺酮类药物联用
    2.2 与左氧氟沙星联用
    2.3 与莫西沙星联用
3 结语

(3)结核分枝杆菌环丝氨酸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药物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宁波地区某定点医院初治肺结核患者耐药变化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1 材料和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观察和药物经济学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件

(5)短程化疗方案在初次复发涂阳肺结核中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案
        1.2.1 标准疗程组
        1.2.2 短疗程组
    1.3 评价指标
        1.3.1 痰涂片阴转率
        1.3.2 整体疗效
        1.3.3 病灶直径及病灶好转率
    1.4 质控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痰涂片阴转率比较
    2.3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4 2组病灶直径及病灶好转率比较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 论

(6)扶正抗痨1、2号散配合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剔除标准
    3.研究方案
        3.1 研究方法
        3.2 方案设计
        3.3 试验药物
    4.观察内容
        4.1 一般资料
        4.2 其他观察资料及观察时间
        4.3 不良反应观察
        4.4 疗效判定标准
        4.5 感染科防感染措施
        4.6 护理措施
        4.7 自贡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感染性疾病科简介
        4.8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1.一般资料及分析
        1.1 基本资料
        1.2 药敏实验
        1.3 舌、脉象资料
    2.痰结核分枝杆菌评价
        2.1 总显效率
        2.2 各阶段痰菌比较
    3.影像学评价
    4.实验室检查评价
        4.1 各阶段血常规评价
        4.2 各阶段肝功能损伤情况比较
        4.3 各阶段血尿酸升高情况比较
    5.其他评价
        5.1 体重变化情况
        5.2 中医症候积分
    6.补充资料
        6.1 与我省其他定点单位相比较
        6.2 与全国总数据相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肺痨的传统中医辨证与局部辨证
        1.1 肺痨的传统中医辨证
        1.2 肺痨的局部辨证
        1.3 肺痨传统中医辨证与局部辨证的关系
    2.扶正抗痨1、2号散
        2.1 立方依据
        2.2 方义分析
    3.问题与展望
结论
文献综述部分
    1.西方医学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
        1.1 耐多药肺结核的定义
        1.2 耐多药肺结核的流行病学
        1.3 耐多药肺结核的病因
        1.4 耐多药肺结核的诊断
        1.5 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
        1.6 耐多药肺结核的预防
    2.中医对肺结核的认识
        2.1 历代中医对肺结核的认识和治疗
        2.2 现代中医对肺结核的认识
    3.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附件: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绪论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2 空洞闭合情况比较
0.05),见表3。'>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9)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成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用药成本情况及药效- 成本比较
3 讨论

(10)联合应用莫西沙星和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莫西沙星组
        1.2.2 微卡治疗组
        1.2.3 联合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1.4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三组痰菌阴转情况比较
    2.2 三组痰菌培养阳性情况比较
    2.3 三组病灶、空洞吸收结果比较
    2.4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氟罗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105例临床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结核性脑膜炎长期不良预后和耐药的风险因素及其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D]. 林爱清. 山东大学, 2021(11)
  • [2]利福霉素类药物治疗结核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林立敏,叶寒辉. 药物评价研究, 2020(11)
  • [3]结核分枝杆菌环丝氨酸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D]. 何兴.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4]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及药物经济学研究[D]. 徐峰. 浙江大学, 2019(12)
  • [5]短程化疗方案在初次复发涂阳肺结核中的效果评价[J]. 金玲玲,施伎蝉,蒋贤高,宁洪叶,谢军平. 中华全科医学, 2019(09)
  • [6]扶正抗痨1、2号散配合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D]. 米婧.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喹诺酮类药物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疗效的Meta分析[D]. 李云. 延安大学, 2016(03)
  • [8]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J]. 李卓.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02)
  • [9]氧氟沙星与氟罗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成本分析[J]. 张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1)
  • [10]联合应用莫西沙星和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研究[J]. 吴斌,朱丽阳. 中国医学创新, 2014(05)

标签:;  ;  ;  ;  ;  

氟罗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105例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