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雌激素对小鼠骺板AgNORs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颖,柴丽娟,黄菊阳,王琴,宋蕾,周昆,李云章[1](2021)在《朝藿定A对破骨细胞及骨质疏松雄性小鼠的作用》文中指出为了研究朝藿定A对破骨细胞及骨质疏松雄性小鼠的作用,本试验将0.01~1.00μmol/L朝藿定A用于正常小鼠骨髓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破骨细胞,分别于7,14 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CP)染色和骨吸收陷窝染色;将5,10,20 mg/kg朝藿定A用于去势诱导的骨质疏松雄性小鼠,8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并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和小鼠Ⅰ型胶原C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 CTXⅠ)含量,采用Micro-CT对胫骨内部结构进行扫描,用HE染色观察股骨上端骺板软骨细胞和骨小梁。结果显示,在朝藿定A给药后,破骨细胞的形成和TRACP分泌减少,破骨细胞对骨薄片的吸收能力降低;朝藿定A给药组小鼠血清中OPG、CTXⅠ水平降低,小鼠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微形态结构有所改善。结果表明,朝藿定A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骨吸收作用,改善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骨微结构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含量,起到骨保护作用。
顾建忠[2](2021)在《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少数民族瑶族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受体-α基因分布,了解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瑶族妇女骨质疏松的关系;确定山茶籽提取物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1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选取广西地区,瑶族妇女,612例,取5ml血液样本,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的提取,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血液样本的碱性磷酸酶,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跟骨骨密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雌激素。方法2山茶籽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将5月龄,96只雌性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去卵巢组(OVX),假手术组(Sham),山茶籽提取物组(Ts),苯甲酸雌二醇组(E2)。分别在第4、8、12、16周各取六只,麻醉后,对大鼠股骨取材,进行HE染色,测量骨钙,骨磷,骨密度以及相应的雌激素。结果:(1)与其他四个基因比较,60岁之后P基因组的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密度降低,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升高,雌二醇和孕酮降低(P<0.05);与其他四个基因比较,65岁之后Xx基因组的碱性磷酸酶降低,骨密度提高,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降低,雌二醇和孕酮升高(P<0.05)。(2)去卵巢组的镜下骨组织疏松,骨钙、骨磷、血清护骨素和骨密度低于其他3组(P<0.05),山茶籽提取物组的骨钙、骨磷、血清护骨素和骨密度与假手术组和雌二醇组无显着差异(P>0.05)。去卵巢组与其他三组比较,血清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明显升高,雌二醇和孕酮明显降低(P﹤0.05)。山茶籽提取物组的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和孕酮与假手术组和雌二醇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绝经后妇女含P基因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提前预防;含Xx基因的妇女骨密度高,不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山茶籽提取物可以提高骨密度以及雌二醇,山茶籽提取物可以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卜文倩[3](2020)在《Irisin在运动预防骨质疏松小鼠骨量丢失中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提出目的:骨质疏松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尤其女性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竭,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形成和骨吸收代谢失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变化为特征的骨质疏松症。运动可以增加骨合成,维持骨代谢平衡,预防骨质疏松,但调节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鸢尾素(Irisin)是新型肌肉因子,它在运动中产生,影响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多个关键基因及因子表达,通过骨骼肌与骨组织之间的“crosstalk”发挥调节骨代谢作用。本文通过去卵巢方式(OVX)建立小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研究运动及鸢尾素药物干预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量丢失的影响,并通过阻断小鼠鸢尾素信号系统探讨鸢尾素在调节运动预防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三月龄C57BL/6雌性小鼠(40只)分为五组:(1)假手术组(SHA);(2)卵巢切除不运动组(OVX);(3)卵巢切除运动组(OEX);(4)卵巢切除Irisin干预组(OVXI);(5)卵巢切除、运动并RGDS蛋白阻断Irisin信号通路组(OEXR)。运动组进行8周中等强度下坡跑运动,5天/周,45min/天,药物干预组进行每周一次尾部静脉药物注射,Irisin为120ng/kg/周,RGDS为25mg/kg周,为期8周。每周称量一次体重,8周末所有小鼠麻醉处死,收集血液及骨组织标本。采用micro CT对小鼠骨组织微观结构扫描分析,使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雌二醇、BAP、TRAP和鸢尾素表达,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骨组织中鸢尾素、AKT及β-catenin mRNA与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进行报道,采用one-way ANOVA方法检测各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小鼠体重和子宫重量变化。小鼠基础体重在各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实验结束时相比SHA组,OVX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p=0.029),子宫重量显着降低(p=0.007)。运动组(p=0.013)与Irisin干预组(p=0.007)小鼠体重相比OVX组明显下降,子宫重量没有显着变化(p>0.05)。运动组小鼠注射RGDS阻断Irisin信号通道后表现为体重相比OEX组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230),子宫重量也没有显着变化(p=0.869)。2.小鼠骨密度变化。卵巢切除后小鼠骨密度明显下降,OVX小鼠组的皮质骨vBMD(p<0.001)与松质骨vBMD(p<0.001)明显低于SHA组小鼠。运动和Irisin干预均能改善卵巢切除小鼠骨量丢失现象,表现在OVXI组和OEX组的皮质骨vBMD(OVXI:p=0.009;OEX:p=0.006)、松质骨 vBMD(OVXI:p=0.002;OEX:p=0.005)均显着增加。RGDS阻断Irisin受体信号系统可抑制运动对卵巢切除小鼠骨松质骨产生的骨密度增加效应(p=0.011),但对皮质骨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221)。3.小鼠股骨微结构变化。卵巢切除导致骨松质BV/TV(p<0.001)、Tb.Th(p=0.003)和Tb.N(p<0.001)均显着减少,而TB.Sp(p=0.002)则显着增加。Irisin药物干预与运动均能改善卵巢切除导致骨松质微观结构破坏现象,表现为BV/TV(OVXI:p=0.031;OEX:p=0.017)、Tb.N(OVXI:p=0.005:OEX:p=0.005)和 Tb.Th(OVXI:p<0.001;OEX:p=0.040)显着增加,而TB.Sp明显缩小(OVXI:p=0.024;OEX:p=0.045)。但运动改善卵巢切除小鼠骨微结构的现象可被RGDS药物干预阻断,与OEX组相比,OEXR组BV/TV显着降低(p--0.022),Tb.N和Tb.Th虽也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TB.Sp呈增加趋势,但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小鼠血清激素与生化因子变化。卵巢切除小鼠血清中E2(p=0.016)、Irisin(p=0.004)和BAP(p=0.030)浓度显着性的下降,TRAP浓度明显升高(p=0.047)。相较于OVX组,OEX组的Irisin(p=0.039)、BAP(p=0.030)浓度显着性的提高,TRAP浓度明显下降(p=0.019),E2浓度虽呈上升趋势但并无显着性差异(p=0.121);OVXI组的E2(p=0.041)和BAP(p=0.026)浓度均有显着性增加,TRAP浓度明显下降(p=0.030),Irisin水平虽也呈上升趋势,但并无显着性差异(p=0.861)。与OEX组相比,RGDS组血清 Irisin(p=0.022)和血清 BAP(p=0.029)均显着降低,但 E2(p=0.081)和 TRAP(p=0.293)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5.PCR 与 Western blot 检测变化。与 SHA 组相比,OVX 组的 AKT(mRNA:p=0.014;protein:p=0.022)、FNDC5 水平(mRNA:p=0.045;protein:p=0.046)和β-catenin(mRNA:p=0.006;protein:p=0.024)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呈显着性下降。进行运动干预后明AKT(mRNA:p=0.030;protein:p=0.028)、FNDC5(mRNA:p=0.001;protein:p=0.048)和β-catenin(mRNA:p=0.002;protein:p<0.00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注射 Irisin对卵巢切除后小鼠FNDC5 mRNA及蛋白表达影响不大(p>0.05),但是AKT(mRNA:p=0.011;protein:p=0.040)和β-catenin(mRNA:p=0.001;protein:p<0.00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我们采取RGDS阻断Irisin时发现,.相较于OEX组,OEXR组的FNDC5(p=0.001)和β-cateninmRNA(p=0.002)表达被明显抑制,AKT mRNA(p=0.355)无显着变化。AKT(p=0.026)和β-catenin(p=0.00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但是FNDC5的蛋白表达(p=0.986)无显着意义。结论:1.中等强度下坡跑耐力运动可有效改善小鼠去卵巢导致的骨密度下降、骨代谢负平衡及骨微观结构破坏现象。2.治疗剂量的鸢尾素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去卵巢小鼠出现的骨质疏松症状,促进骨量增加,改善骨代谢。3.运动预防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症状可能与运动促进鸢尾素分泌增加有关,AK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这一调节过程。
杨迪[4](2019)在《高糖环境下17β-雌二醇抑制大鼠髓核细胞凋亡和促进胞外基质合成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性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高,是导致成人劳动力受限的主要原因,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与非DM患者相比IVDD患病率显着升高,椎间盘内的高糖环境通过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损伤引起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数目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降解代谢紊乱是引起IVDD的因素之一。近年研究发现雌激素不但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而且部分抑制NPCs凋亡,但是迄今尚未见关于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与高糖诱导NPCs凋亡相关方面的报道,因此,本实验首先通过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原代NPCs;再者探讨17β-E2对高糖环境下大鼠NPCs凋亡及ECM合成代谢的影响并揭示其可能的机制,另外明确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在其中的介导作用。第一部分 原代大鼠髓核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目的:原代大鼠NP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通过胰酶联合Ⅱ型胶原酶体外分离大鼠原代NPCs并传代;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产物电泳检测NPCs标志物基因碳酸酐酶12(carbonic anhydrase 12,CA12)、叉头框F1(forkhead box F1,FOXF1)、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AGG)和Ⅱ型胶原(collagen Ⅱ,Col Ⅱ)及性别决定区Y高迁移率族蛋白盒9(Sry-type HMG box 9,SOX9)来鉴定大鼠原代NPCs。结果:成功分离培养、鉴定原代大鼠NPCs并传代。结论:通过细胞形态学、新型标志物基因、胞外基质标志蛋白及SOX9成功鉴定了NPCs。第二部分17β-雌二醇对高糖环境下的大鼠髓核细胞凋亡及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目的:离体试验中探讨17β-E2对高糖环境下大鼠NPCs凋亡及ECM合成代谢的影响,并探讨ERβ在其中的介导作用。方法:原代NPCs传代,取第2代NPCs随机分为四组:高糖组(HG组,培养基中含有0.2 M葡萄糖)、高糖+17E2组(HG+17E2组,培养基中含有0.2 M葡萄糖+10-7M 17β-E2)、高糖+17E2+ERB041 组(HG+17E2+ERB041 组,培养基中含有0.2 M 葡萄糖+10-7M 17β-E2+10 的 ERB041)、高糖+17E2+PHTPP 组(HG+17E2+PHTPP组,培养基中含有0.2 M葡萄糖+10-7M 17β-E2+1μM的PHTPP);干预72小时后,采用1)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2)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的基因表达;3)Western blot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细胞中的表达;4)RT-PCR检测ECM Col Ⅱ和AGG基因表达;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CM Col Ⅱ及AGG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状态下大鼠NPCs凋亡率增加,ECM Col Ⅱ及AGG合成代谢减少;17β-E2干预后可以减少高糖状态下的大鼠NPCs的凋亡率,下调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基因表达,上调抗凋亡因子(Bcl-2)基因表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在细胞中的表达;增加ECM Col Ⅱ及AGG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联合使用ER β受体激动剂ERB041及17β-E2较单用17β-E2进一步减少了高糖状态下NPCs凋亡率,下调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基因表达,上调抗凋亡因子(Bcl-2)基因表达,降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在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增加了 ECM Col Ⅱ及AGG的合成代谢,联合使用ERβ受体抑制剂PHTPP及17β-E2较单用17β-E2增加了高糖状态下NPCs凋亡率,上调了促凋亡因子(Bax、Caspase-3)基因表达,下调了抗凋亡因子(Bcl-2)基因表达,增加了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在细胞中的表达;减弱了 ECM Col Ⅱ及AGG的合成代谢。结论:高糖状态下大鼠NPCs凋亡增加,ECM Col Ⅱ及AGG合成代谢减弱;17β-E2可通过ER β介导降低高糖状态下的大鼠NPCs的凋亡率,增加ECM Col Ⅱ及AGG的合成代谢。第三部分17β-雌二醇通过雌激素受体β介导抑制高糖状态下大鼠髓核细胞内氧化应激损伤目的:观察17β-E2对高糖环境下大鼠NPCs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并明确其与ER β的相关性。方法:取第2代NPCs随机分为四组:高糖组(HG组,培养基中含有0.2 M葡萄糖)、高糖+17E2组(HG+17E2组,培养基中含有0.2 M葡萄糖+10-7M 17β-E2)、高糖+17E2+ERB041组(HG+17E2+ERB041组,培养基中含有0.2 M葡萄糖+10-7 M 17β-E2+10 μM 的 ERB041)、高糖+17E2+PHTPP 组(HG+17E2+PHTPP 组,培养基中含有0.2 M葡萄糖+10-7M 17β-E2+1 μM的PHTPP);干预72小时后,采用DCFH-DA法检测各组细胞内ROS水平。结果:各组细胞内ROS检测结果提示:HG+17E2组细胞内ROS水平低于HG组(P<0.05),HG+17E2+ERB041 组细胞内 ROS 水平低于 HG+17E2 组(P<0.05),HG+17E2+PHTPP 组细胞内 ROS 水平高于 HG+17E2组(P<0.05)。结论:17β-E2可降低高糖状态下大鼠NPCs内ROS水平,ER β介导这一过程发生。
李坤[5](2019)在《胆固醇在BMSCs成骨分化中的双重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内源性胆固醇在B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目的:研究内源性胆固醇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明确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内胆固醇去除试验”去除BMSCs(包括ST2细胞和原代BMSCs)的内源性胆固醇:饥饿处理BMSCs 24小时,使用含1.5%环糊精的α-MEM完全培养基去除细胞内胆固醇,细胞孵育半小时,使用含40uM普伐他汀钠的α-MEM完全培养基阻断细胞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使用“细胞内胆固醇荧光染色”法,分别在荧光显微镜放大4倍、10倍、20倍时检测ST2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荧光量。同时,光学显微镜放大相同倍数观察去除内源性胆固醇前后ST2细胞的密度变化。向含有去除内源性胆固醇的ST2细胞和原代BMSCs的α-MEM完全培养基内加入5%Shh上清,以293T上清为对照。3天后使用ALP染色法检测ST2细胞和原代BMSCs的ALP染色阳性程度,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l,Ptch1)的表达水平,7天后使用qPCR法检测原代BMSCs成骨相关基因(Alpl、Sp7、Ibsp、Runx2和Ocn)的表达水平。此外,向含有去除内源性胆固醇的ST2细胞的α-MEM完全培养基内加入2uM Purmorphamine(Purmo),以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为对照。3天后使用ALP染色及定量法检测ST2细胞ALP染色阳性程度及其活性,使用q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1)及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l,Ptch1)的表达水平。结果:去除ST2细胞的内源性胆固醇后,在荧光显微镜放大4倍、10倍、20倍时其相对总细胞的荧光量均明显下降,ST2细胞的内源性胆固醇去除率为72%,此时ST2细胞的密度未见明显变化。去除内源性胆固醇+Shh上清组的原代BMSCs和ST2细胞ALP染色阳性程度、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Ptch1)和原代BMSCs成骨相关基因(Alp1、Sp7、Ibsp、Runx2和Ocn)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去除内源性胆固醇+Purmo组的ST2细胞ALP染色阳性程度及其活性、成骨相关基因(Alp1)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而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Ptchl)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内源性胆固醇通过依赖或独立于Hh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是BMSCs成骨分化所必需的物质。因此,生理水平的内源性胆固醇能够调控Hh信号通路并维持成骨分化,盲目降低内源性胆固醇是不科学的,这为OP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指导:维持生理水平的内源性胆固醇对OP的发生可能起预防作用。第二部分 外源性胆固醇分别在基础成骨诱导液和Wnt诱导剂中抑制BMSCs的成骨分化及机制目的:研究外源性胆固醇分别在基础成骨诱导液和Wnt诱导剂中对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明确Hh和Wnt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向含有α-MEM完全培养基的ST2细胞内分别加入5%Shh上清和2uM Purmo,分别以293T上清和DMSO为对照。3天后使用ALP染色法检测ST2细胞的ALP染色阳性程度,7天后使用qPCR法检测ST2细胞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Ptch1)、成骨相关基因(Alp1、Sp7和Ibsp)的表达水平,14天后使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ST2细胞的基质矿化能力。其次,向含有α-MEM完全培养基的ST2细胞内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外源性胆固醇,观察Hh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及胆固醇的最大不析出浓度。向含有20ug/ml外源性胆固醇的ST2细胞中分别加入Cyclopamine(Smo蛋白的抑制剂)或Gant61(Glil转录因子的抑制剂),检测外源性胆固醇激活Hh信号通路的作用位点。分别向含有α-MEM完全培养基的ST2细胞、含有基础成骨诱导液的ST2细胞和原代BMSCs内加入20ug/ml外源性胆固醇,2天后使用q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1、Sp7、Ibsp、Runx2、Ocn和Col1)及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的表达水平。7天和14天后使用ALP染色法检测ST2细胞和原代BMSCs的ALP染色阳性程度,使用qPCR法检测ST2细胞和原代BMSCs的成骨相关基因(Alp1、Sp7、Ibsp、Runx2和Col1)及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的表达水平,使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检测ST2细胞成骨相关蛋白(Runx2、Osterix)的表达量。此时,向含有α-MEM完全培养基的ST2细胞中加入20ug/ml外源性胆固醇,分别于6h、12h、24h、48h、72h检测ST2细胞的增殖情况。最后,向含有20%Wnt3a上清的α-MEM完全培养基中加入胆固醇,3天后使用ALP染色及定量法检测ST2细胞的ALP染色阳性程度及活性,使用q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1和Ibsp)、Wnt信号通路靶基因(Axin2和Nkd2)及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和Ptch1)的表达水平。结果:Shh上清组和Purmo组ST2细胞的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Ptch1)的表达量、ALP和Von Kossa染色阳性程度、成骨相关基因(Alp1、Sp7和Ibsp)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随着胆固醇度的不断增加,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l)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其中胆固醇的最大不析出浓度为20ug/ml。随着Cyclopamine或Gant61浓度的增加,胆固醇升高Glil基因的表达水平不断降低。经外源性胆固醇处理后,ST2细胞的ALP染色阳性程度、成骨相关基因(Alp1、Sp7、Ibsp、Runx2、Ocn和Col1)、成骨相关蛋白(Runx2、Osterix)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而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原代BMSCs的ALP染色阳性程度、成骨相关基因(Alp1、Sp7、Ibsp、Runx2和Col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而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和Ptch1)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同时6h、12h、24h、48h、72h时ST2细胞均处于轻度增殖状态。经Wnt3a上清和外源性胆固醇同时处理后,ST2细胞的ALP染色阳性程度及其活浓性、成骨相关基因(Alp1和Ibsp)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Wnt信号通路靶基因(Axin2和Nkd2)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同时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Ptch1基因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外源性胆固醇可能通过作用于Hh信号通路中的Smo蛋白或其上游调控因子激活Hh信号通路。虽然外源性胆固醇不能激活Wnt信号通路,但是,能够提高已激活的Wnt信号通路的活跃程度。外源性胆固醇通过独立于Hh和Wnt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抑制BMSCs的成骨分化。这为OP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指导:过量的外源性胆固醇可能导致OP的发生。第三部分 外源性胆固醇在Hh诱导剂中、羟基胆固醇在普通培养基中调控BMSCs的成骨分化及机制目的:研究外源性胆固醇在Hh诱导剂中对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初步研究羟基胆固醇在其他BMSCs细胞系中对成骨分化的作用及Hh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分别向含有ST2细胞的α-MEM完全培养基内加入Hh信号通路的诱导剂:2uM Purmo和5%Shh上清。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20ug/ml外源性胆固醇,15h后使用qPCR法检测ST2细胞的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l)的表达水平,3天后使用ALP染色及定量法检测ST2细胞的ALP染色阳性程度及其活性,分别在3天、7天、14天使用qPCR法检测ST2细胞的成骨相关基因(Alp1、Sp7和Ibsp)及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l和Ptch1)的表达水平,14天后使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ST2细胞的基质矿化能力。其次,分别向含有ST2细胞的α-MEM完全培养基内加入10uM的22(S)-羟基胆固醇和25-羟基胆固醇,分别在15h、7天使用qPCR法检测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的表达水平。最后,分别向含有ST2细胞的α-MEM完全培养基内加入不同浓度(5uM和10uM)的22(S)-羟基胆固醇和25-羟基胆固醇,3天后使用ALP染色法检测ST2细胞的ALP染色阳性程度。结果:经Purmo或Shh上清处理后,ST2细胞的ALP和Von Kossa染色阳性程度、ALP活性、成骨相关基因(Alp1、Sp7和Ibsp)、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和Ptch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在此基础上,又经外源性胆固醇处理后,ST2细胞的ALP和Von Kossa染色阳性程度、ALP活性、成骨相关基因(Alp1、Sp7和Ibsp)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l和Ptch1)的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经22(S)-羟基胆固醇、25-羟基胆固醇处理后,ST2细胞的Hh信号通路靶基因(Gli1)均明显升高。经不同浓度的22(S)-羟基胆固醇和25-羟基胆固醇处理后,ST2细胞的ALP染色阳性程度升高。结论:外源性胆固醇能够降低已激活的Hh信号通路的活跃程度并抑制ST2细胞的成骨分化。外源性胆固醇及其氧化物(羟基胆固醇)均能够通过依赖Hh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分别发挥抑制或促进成骨分化的不同作用。羟基胆固醇能够在多种BMSCs细胞系中发挥促进成骨分化的作用,初步为OP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临床指导:羟基胆固醇有望成为骨形成促进剂治疗OP。
史升[6](2017)在《雌激素对椎体和长骨骺板生长代谢差异性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幼年雌性大鼠卵巢切除后及雌激素补充替代治疗对大鼠脊柱和下肢长度比较、椎体和长骨骺板相关基因表达特点及骺板组织学差异特点,研究探索可靠稳定的小鼠脊柱和四肢骺板原代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探讨骺板软骨细胞在体外低浓度血清培养下增殖及胶原生成的情况。探讨不同浓度梯度雌二醇和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对椎体和长骨骺板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胶原生成方面的特点和部位特异性差异,方法:(1)选择1周龄体重相近的雌性大鼠进行假手术(Sham)、卵巢切除(OVX)和卵巢切除+雌激素(OVX+E2)不同处理,检测各组血清雌二醇浓度水平、骺板组织Col II、Col X、Sox-9、Runx-2基因水平、骺板组织组织化学染色,X线片测量椎体和长骨相应的长度。(2)采用胰酶和胶原酶改良序贯消化法分离、培养小鼠骺板软骨细胞,采用CCK-8、PCR和Western Blot测定低浓度血清培养下骺板软骨细胞增值曲线、Col II和Col X表达情况。(3)使用不同浓度梯度雌二醇和不同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刺激椎体和长骨骺板软骨细胞,使用CCK-8法测定椎体和长骨骺板软骨细胞在不同浓度雌二醇刺激下的生长曲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染色测定不同浓度梯度雌二醇和不同雌激素受体阻断剂影响椎体和长骨骺板软骨细胞在Col II和Col X表达差异性的影响。结果:(1)术后OVX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椎体和长骨骺板Alcian Blue染色高度、骺板组织的Col II、Col X、Sox-9、Runx-2基因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OVX+E2组;OVX组大鼠X线片脊柱长度明显短于假手术组和OVX+E2组,而下肢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2)在低浓度血清培养条件下,骺板原代软骨细胞生长曲线呈现先升后降的形态,(3)CCK-8、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不同浓度水平的雌二醇对椎体和长骨骺板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Col II和Col X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在10-7M水平最明显;而长骨骺板软骨细胞比椎体骺板软骨细胞对雌激素刺激反应的效应明显;雌激素介导不同的雌激素受体对骺板软骨细胞在Col II和Col X表达调控主要通过ERα受体结论:雌激素对于幼年大鼠椎体和长骨骺板增殖、分化、胶原生成和骺板高度方面有重要影响,雌激素缺乏对脊柱和四肢的骨生长代谢方面存在部位特异性差异特点,在低浓度血清培养条件下,骺板原代软骨细胞生长曲线呈现先升后降的形态。雌激素对椎体和长骨骺板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胶原生成方面有促进作用,在10-7M水平最明显;而长骨骺板软骨细胞比椎体骺板软骨细胞对雌激素刺激反应的效应明显;雌激素介导不同的雌激素受体对骺板软骨细胞在胶原形成方面主要通过ERα受体,而不是ERβ受体。
祁明,韦宜山[7](2015)在《股骨近端骺板软骨细胞发育不良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股骨近端骺板发育异常是导致股骨近端生长发育障碍和畸形的重要因素,细胞凋亡与股骨近端骺板细胞分化和发育关系密切。本文就股骨近端骺板细胞分化和发育的调控因素、细胞凋亡的信号传递机制以及细胞凋亡与股骨近端骺板发育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以期初步解释细胞凋亡在股骨近端骺板发育中的作用。
龚海英,张永亮,李灵芝,李建宇[8](2014)在《蛇床子素对小鼠胚胎长骨雌激素受体α、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小鼠胚胎长骨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和骨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于骨组织的调控机制。【方法】取16 d胎龄雌性小鼠前肢尺骨,置BGJb培养基中孵育,经不同浓度蛇床子素(1×10-4、1×10-5、1×10-6、1×10-7mol/L)和雌酚酮(1×10-6mol/L)作用48 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ERα、ERβ在小鼠尺骨骺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中的定位和表达情况,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骺板各区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各浓度蛇床子素和雌酚酮组均能显着上调软骨骺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ERα、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在1×10-71×10-5mol/L区间内,随着蛇床子素浓度的升高,各区ERα、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除1×10-5mol/L组外,其它各浓度蛇床子素对ERα、ERβ蛋白的调控作用明显弱于雌酚酮组(P<0.05),1×10-5mol/L蛇床子素组作用与雌酚酮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蛇床子素对骨组织的作用可能与其上调长骨骺板中ERα及ERβ表达有关。
张丽,李灵芝,张永亮,龚海英[9](2014)在《蛇床子素对骺板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考察蛇床子素对小鼠长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该化合物对骨的作用机制。【方法】取16 d胚胎小鼠前肢尺骨在BGJb培养基中培养48 h,培养基中分别含有1×10-6mol/L雌酚酮、1×10-71×10-4mol/L四个不同梯度浓度的蛇床子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长骨骺板静止区、增殖区和肥大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结果】(1)经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和雌酚酮处理后,胎鼠长骨骨总长显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蛇床子素1×10-7、1×10-6、1×10-5mol/L和雌酚酮1×10-6mol/L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蛇床子素1×10-4mol/L组骨总长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蛇床子素和雌酚酮组骺板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水平明显上调。当蛇床子素浓度由1×10-7、1×10-6、1×10-5mol/L逐渐升高时,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表达升高,而1×10-4mol/L组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蛋白表达降低。与雌酚酮组相比,蛇床子素组除1×10-5mol/L组外,其他各组长骨骺板各区TGF-β1和TGF-βRⅡ表达与雌酚酮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蛇床子素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胚胎小鼠长骨生长。(2)培养基中加入蛇床子素可上调长骨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Ⅱ表达,提示可能与其促进体外培养胚胎小鼠长骨生长有关。
尹惠芬,狄文[10](2014)在《雌激素受体α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文中认为绝经后妇女因为体内雌激素活性的降低,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显着增加,但雌激素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长期以来并不明了。近年来,随着基因敲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分别敲除小鼠体内不同骨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逐渐揭示了ERα在雌激素与骨质疏松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对研发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不同骨细胞中ERα对骨代谢的作用入手,分别分析阐明骨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祖细胞、成熟成骨细胞与骨细胞中的ERα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于开发骨质疏松药物的新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雌激素对小鼠骺板AgNORs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雌激素对小鼠骺板AgNORs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朝藿定A对破骨细胞及骨质疏松雄性小鼠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细胞试验 |
1.4.1 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1.4.2 破骨细胞TRACP染色 |
1.4.3 破骨细胞骨吸收能力测定 |
1.5 动物试验 |
1.5.1 动物造模、分组及给药 |
1.5.2 血清样本检测 |
1.5.3 骨小梁微结构特性分析 |
1.5.4 股骨HE染色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朝藿定A对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的影响 |
2.1.1 破骨细胞TRACP染色 |
2.1.2 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染色 |
2.2 朝藿定A对小鼠血清中OPG和CTXⅠ含量的影响 |
2.3 朝藿定A对小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
2.3.1 小鼠胫骨Micro-CT分析 |
2.3.2 小鼠股骨HE染色 |
3 讨论 |
(2)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
1 内容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分析 |
2.2 雌激素受体-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碱性磷酸酶的结果 |
2.3 雌激素受体-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结果 |
2.4 雌激素受体-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雌激素水平的结果 |
2.5 雌激素受体-αXbaⅠ基因多态性与碱性磷酸酶的结果 |
2.6 雌激素受体-αXbaⅠ基因多态性与超声骨密度的结果 |
2.7 雌激素受体-αXbaⅠ基因多态性与雌激素水平的结果 |
3 讨论 |
3.1 骨质疏松症模型 |
3.2 骨质疏松症与雄激素的关系 |
3.3 骨质疏松症与雌激素的关系 |
3.4 骨质疏松症与雌激素受体-α的关系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山茶籽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大鼠骨组织形态结构 |
2.2 大鼠骨钙、骨磷检测结果 |
2.3 大鼠骨密度检测结果 |
2.4 大鼠血清护骨素检测结果 |
2.5 大鼠血清雌激素检测结果 |
3 讨论 |
3.1 植物性雌激素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
3.2 植物性雌激素与成骨细胞的关系 |
3.3 骨质疏松症的判定 |
4 小结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植物性雌激素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3)Irisin在运动预防骨质疏松小鼠骨量丢失中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骨质疏松的概述 |
2.1.1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生理机制 |
2.2 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 |
2.2.1 P13K/AKT信号通路 |
2.2.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2.3 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
2.3.1 运动对骨量的影响 |
2.3.2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 |
2.4 不同形式与强度的运动对骨的影响 |
2.4.1 不同形式运动对骨的影响 |
2.4.2 不同强度运动对骨的影响 |
2.5 Irisin的发现 |
2.5.1 运动与FNDC5/Irisin |
2.5.2 Irisin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动物及方法 |
3.1.1 动物建模及分组 |
3.1.2 动物运动方案及药物干预 |
3.1.3 实验取材及方法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2.1 实验主要试剂 |
3.2.2 实验主要仪器 |
3.3 实验指标的检测 |
3.3.1 小鼠体重的称量 |
3.3.2 小鼠骨形态计量学的测量 |
3.3.3 小鼠血清指标的检测 |
3.3.4 小鼠骨组织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的检测 |
3.3.5 小鼠股骨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分析 |
3.3.6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小鼠体重和子宫重量的变化 |
4.2 小鼠股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比较 |
4.3 各组小鼠血清指标的测量结果 |
4.4 各组小鼠骨组织中FNDC5、AKT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 |
4.5 各组小鼠骨组织中FNDC5、AKT及β-catenin mRNA表达量的变化 |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
5.1 运动和Irisin对去卵巢小鼠体重和子宫重量的影响 |
5.2 运动和Irisin对去卵巢小鼠骨微结构的影响 |
5.3 运动和Irisin对去卵巢小鼠骨代谢生化指标活性的影响 |
5.4 运动和Irisin对去卵巢小鼠骨组织中FNDC5、AKT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量的影响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高糖环境下17β-雌二醇抑制大鼠髓核细胞凋亡和促进胞外基质合成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原代大鼠髓核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
引言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第一部分 讨论 |
第一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17β-雌二醇对高糖环境下的大鼠髓核细胞凋亡及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
一、17β-雌二醇对高糖环境下的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
引言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二、17β-雌二醇对高糖环境下的大鼠髓核细胞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
引言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第二部分 讨论 |
第二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17β-雌二醇通过雌激素受体β抑制高糖状态下大鼠髓核细胞内氧化应激损伤 |
引言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代谢综合征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雌激素及其受体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注释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胆固醇在BMSCs成骨分化中的双重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内源性胆固醇在B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外源性胆固醇分别在基础成骨诱导液和Wnt诱导剂中抑制BMSCs的成骨分化及机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外源性胆固醇在Hh诱导剂中、羟基胆固醇在普通培养基中调控BMSCs的成骨分化及机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Hedgehog信号通路与成骨分化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胆固醇及其氧化物通过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影响骨质疏松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雌激素对椎体和长骨骺板生长代谢差异性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部分 卵巢切除和雌激素替代对脊柱和四肢骺板生长的组织学差异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脊柱和四肢骺板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及低浓度血清中培养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对脊柱和四肢骺板软骨细胞的调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绪论部分)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7)股骨近端骺板软骨细胞发育不良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股骨近端骺板的生物学特性与细胞凋亡 |
2 股骨近端骺板软骨细胞分化和发育的调控因素 |
2.1 雌激素对股骨近端骺板软骨分化和发育有着显着的作用 |
2.2 短期锌缺乏对股骨近端骺板软骨的影响 |
2.3 膜联蛋白介导的Ca2+内流对骺板软骨细胞成熟和细胞凋亡的调节 |
2.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的过度表达使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介导凋亡增加并减少骺板软骨细胞的增殖 |
3 细胞凋亡与股骨近端骺板发育的相关性 |
4 展望 |
(8)蛇床子素对小鼠胚胎长骨雌激素受体α、β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1.1实验动物: |
1.1.2试剂: |
1.2方法 |
1.2.1组织培养: |
1.2.2实验分组: |
1.2.3骨组织处理: |
1.2.4 ER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1.2.5 ER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1.2.6结果判定及图像分析: |
1.2.7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蛇床子素对小鼠胚胎长骨骺板ERα表达及分布的影响 |
2.2蛇床子素对小鼠胚胎长骨骺板ERβ表达及分布的影响 |
3 讨论 |
(9)蛇床子素对骺板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材料 |
1.1.1实验动物: |
1.1.2主要试剂: |
1.1.3主要设备: |
1.2方法 |
1.2.1长骨培养及实验分组: |
1.2.2骨组织的固定与处理: |
1.2.3 TGF-β1和TGF-βRⅡ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1.2.4结果判定及图像分析: |
1.2.5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蛇床子素对长骨骨总长的影响 |
2.2蛇床子素对小鼠胚胎长骨骺板TGF--β1蛋白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
2.3蛇床子素对小鼠胚胎长骨骺板TGF--βRⅡ蛋白含量及分布的影响 |
3 讨论 |
(10)雌激素受体α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ER |
2 ER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 |
2.1 软骨细胞中ERα的作用 |
2.2 破骨细胞中ERα的作用 |
2.3 成骨细胞祖细胞中ERα的作用 |
2.4成熟成骨细胞与骨细胞ERα的作用 |
3 骨质疏松治疗新进展 |
四、雌激素对小鼠骺板AgNORs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朝藿定A对破骨细胞及骨质疏松雄性小鼠的作用[J]. 刘颖,柴丽娟,黄菊阳,王琴,宋蕾,周昆,李云章. 中国兽医学报, 2021(07)
- [2]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D]. 顾建忠.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Irisin在运动预防骨质疏松小鼠骨量丢失中调节的作用及其机制[D]. 卜文倩. 扬州大学, 2020(05)
- [4]高糖环境下17β-雌二醇抑制大鼠髓核细胞凋亡和促进胞外基质合成的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D]. 杨迪. 苏州大学, 2019(04)
- [5]胆固醇在BMSCs成骨分化中的双重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坤. 苏州大学, 2019(04)
- [6]雌激素对椎体和长骨骺板生长代谢差异性作用的实验研究[D]. 史升.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7]股骨近端骺板软骨细胞发育不良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 祁明,韦宜山.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5(S2)
- [8]蛇床子素对小鼠胚胎长骨雌激素受体α、β蛋白表达的影响[J]. 龚海英,张永亮,李灵芝,李建宇.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12)
- [9]蛇床子素对骺板TGF-β1及其受体TGF-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J]. 张丽,李灵芝,张永亮,龚海英.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12)
- [10]雌激素受体α与骨质疏松的关系[J]. 尹惠芬,狄文.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