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校记历史上的突破性成就——《论衡校记》述评

《论衡》校记历史上的突破性成就——《论衡校记》述评

一、《论衡》校注史上的突破性成果——《论衡校笺》评介(论文文献综述)

马红亚[1](2015)在《为求知治学而读书藏书:时永乐的《墨香书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时永乐先生(1957—2014)的《墨香书影》正文分为"知人论学""书林尝脔"两辑,并附录有两篇"代编后记"。题为《奋斗·付出·收获》一文是书作者的"代自序",是其献身于求知治学、教书育人和读书藏书活动的简明自传。本书作者生前系河北大学文学院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古籍整理和校勘考证是他毕生倾注心力的领域。针对当前国学复兴与学界急功近利,学者们文献学功底欠缺和文献学专业招生受冷落、

刘艳[2](2013)在《《论衡》文献学研究》文中认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王充始终都是一位必须被尊重的伟人,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异于常人的勇气,对汉代的“天人感应”学说及种种谶纬迷信思想进行无情的批判,为后人留下最宝贵的着作《论衡》。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论衡》一书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赫然可见,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思想,对《论衡》在文献学领域的成就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概括。第一部分是《论衡》的成书背景及版本流传情况。第二、三、四部分是主体部分。首先,《论衡》是王充为了反对汉代不辨真伪、盲目尊古的不良学术风气而作,他对当时的伪事、伪说、伪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他的这种怀疑精神和善于求真的品质,体现了《论衡》辨伪学方面的成就。王充在着书立说的过程中,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以及对群书的博览,广泛地征引大量的典籍文献,这些文献记载自身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与此同时,王充在《论衡》中对许多经学文献也进行了批判,大胆地“问孔”、“刺孟”,揭露孔孟等儒家圣贤言辞中的矛盾和错误,挑战儒家权威,从而破除世人对儒家经典文献的迷信,体现了王充疑古惑经的思想。最后一部分是《论衡》文献学思想对后世的意义及影响。

李玉玉[3](2007)在《《论衡》校读记》文中研究说明《论衡》是东汉前期王充用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着作,是他一生反封建神学斗争的结晶,被誉为中国古代一大奇书,它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语言文字学、民俗学以及古典文献学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些学者开始注意此书,校理成果赫然可见:不仅在校勘和注释方面有不少专着,且注释方面已称完备,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在校勘方面还存在不足,尤其是在校本上存在欠缺。所以,本文在借鉴前人的校勘成果基础上,尽量弥补前人的不足,认真地做好《论衡》的文字校勘工作。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根本,以版本源流为基础,采取校勘学方法,力图突破《论衡》在校勘方面的研究现状,尽可能地恢复其本来面貌。

时永乐,孙小超[4](2001)在《《论衡》校注史上的突破性成果——《论衡校笺》评介》文中研究说明东汉王充所撰《论衡》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 ,素称难读。河北大学杨宝忠教授所撰、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论衡校笺》可谓董治《论衡》的佳作。其优点如下 :一 ,为长期积累、潜心治学的结晶 ;二 ,集已有成果之大成 ;三 ,补正前贤 ,为求实之学 ;四 ,利用新材料 ,精研全书 ,在校勘上取得突破。

二、《论衡》校注史上的突破性成果——《论衡校笺》评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衡》校注史上的突破性成果——《论衡校笺》评介(论文提纲范文)

(2)《论衡》文献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历代《论衡》研究平议
    一、 历代目录书对《论衡》的着录
    二、 有关《论衡》的版本研究
    三、 有关《论衡》的校勘和注释研究
    四、 有关《论衡》思想方面的研究
第一章 《论衡》的成书及版本
    第一节 汉代文化背景与《论衡》的成书
        一、 学术思想混乱,谶纬迷信泛滥
        二、 王充异军突起,高举反谶大旗
    第二节 《论衡》的流传
        一、 清以前的坎坷流传
        二、 近代中国的繁荣发展
    第三节 《论衡》的版本
        一、 宋以前《论衡》的版本
        二、 宋元《论衡》的版本
        三、 明清《论衡》的版本
第二章 《论衡》引书的文献学价值
    第一节 《论衡》引书概说
        一、 六艺类文献
        二、 诸子类文献
        三、 数术类文献
        四、 未见于《汉志》的文献
    第二节 客观征引,凸显文献流传价值
        一、 广征博引,记录亡佚典籍
        二、 直录原文,保存文献原貌
    第三节 主观辑录,体现文献参考价值
        一、 摒弃众说,保留传闻异辞
        二、 成一家之言,为考辨史实提供佐证
第三章 《论衡》的辨伪成就
    第一节 《论衡》的辨伪方法
        一、 依据常识经验辨驳虚妄之说
        二、 依据文献记载辨驳虚妄之说
        三、 依据科学知识辨驳虚妄之说
        四、 依据历史事实辨驳虚妄之说
        五、 运用逻辑推理辨驳虚妄之说
    第二节 《论衡》的辨伪思想
        一、 批判“天人感应”学说
        二、 揭露“谶纬神学”的虚妄性
        三、 辨驳世俗迷信禁忌
第四章 《论衡》的疑古惑经思想
    第一节 《论衡》对待经学文献的态度
        一、 “尊经而不尽信经”
        二、 驳难儒家经传
    第二节 《论衡》经典质疑的意义
        一、 厘清经典,净化汉代学术风气
        二、 挑战权威,冲破迷信经典藩篱
第五章 《论衡》文献学思想的意义及影响
    第一节 引用典籍,丰富文献研究史料
        一、 大量引用元典,促进其源远流长
        二、 保留古书异文,为后人研读提供参照
    第二节 敢于怀疑,高举唯物主义思想大旗
        一、 影响后世的疑经传统
        二、 引领全新的疑古思潮
    第三节 着书立说,开启后世辨伪之学
        一、 先秦两汉辨伪学的发端
        二、 王充疾妄求实思想对《史通》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3)《论衡》校读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逢遇篇 三条
累害篇 四条
命禄篇 五条
气寿篇 三条
幸偶篇 二条
命义篇 三条
无形篇 一条
率性篇 三条
吉验篇 一条
偶会篇 二条
本性篇 一条
物势篇 一条
书虚篇 六条
变虚篇 二条
感虚篇 一条
福虚篇 一条
祸虚篇 一条
龙虚篇 一条
雷虚篇 六条
道虚篇 一条
语增篇 三条
儒增篇 二条
艺增篇 一条
问孔篇 三条
刺孟篇 一条
说日篇 一条
答佞篇 一条
程材篇 三条
别通篇 三条
超奇篇 五条
谴告篇 二条
变动篇 一条
商虫篇 二条
讲瑞篇 一条
指瑞篇 一条
是应篇 二条
自然篇 一条
感类篇 三条
齐世篇 一条
宣汉篇 一条
恢国篇 三条
验符篇 一条
须颂篇 二条
佚文篇 三条
论死篇 四条
死伪篇 五条
纪妖篇 四条
订鬼篇 二条
言毒篇 二条
讥日篇 一条
卜筮篇 二条
诘术篇 二条
解除篇 三条
祀义篇 一条
祭意篇 一条
知实篇 二条
定贤篇 九条
书解篇 一条
案书篇 一条
自纪篇 九条
校后说明
古今主要书目着录的《论衡》卷帙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致谢

四、《论衡》校注史上的突破性成果——《论衡校笺》评介(论文参考文献)

  • [1]为求知治学而读书藏书:时永乐的《墨香书影》[J]. 马红亚.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03)
  • [2]《论衡》文献学研究[D]. 刘艳. 黑龙江大学, 2013(S1)
  • [3]《论衡》校读记[D]. 李玉玉. 黑龙江大学, 2007(04)
  • [4]《论衡》校注史上的突破性成果——《论衡校笺》评介[J]. 时永乐,孙小超.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1(04)

标签:;  ;  ;  ;  ;  

《论衡》校记历史上的突破性成就——《论衡校记》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