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砂挤淤工艺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荣,柯劲波,杨毅[1](2021)在《高速公路软基成因分析和处治方法的应用与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讯速发展,特别是公路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软基处理又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软土问题已成为影响公路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对公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软土地基未进行有效地处治,就会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陷,路面开裂,路基坍塌等病害的发生,对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影响较大,同时还会增加公路的养护成本,造成国家经济损失。本文结合昭阳西环高速公路软基处治的施工方法,论述了片碎石换填、片碎石垫层、抛石挤淤、土工织物、碎石桩、CFG桩、水泥搅拌桩等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苏亮[2](2021)在《大面积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吹填陆域作为围海造陆工程中最主要的陆域形式,发展吹填陆域是解决沿海城市经济发展需要与建设用地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缓解我国人均土地面积短缺、疏浚海运航道等现实问题也有着重要意义。采用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对吹填场地进行地基处理,是吹填陆域交付使用的前提,如何选择合理的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有效加固吹填土地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难点。本文依托山东某人工岛(一期)地基处理工程,采用现场试验对大面积复杂吹填陆域的地基处理方法展开研究,并对“千层饼区”现场试验过程出现降水难的问题,提出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对该新工艺的加固效果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根据吹填场地土层性质和土层分布特征,分析吹填料、吹填工艺、水力重力分选性和吹填口布设位置等因素对吹填土层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吹填场地根据土层分布情况可划分为砂土区、软土区和“千层饼区”,其分别对应的吹填位置为吹填口、冲淤区和回淤区,根据上述吹填陆域土层分布特征,可用于初步判断大面积吹填场地地质情况,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2)基于吹填场地土层分布特征,通过对地基处理技术的适用性分析研究,提出在砂土区选用高能级强夯法,软土区选用直排式覆水真空预压法和“千层饼区”选用降水强夯法分别进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砂土区和“千层饼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了120 k Pa且有效消除了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液化势,软土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了80 k Pa、十字板剪切强度平均值达到了15 k Pa且土体固结度在95%以上,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值,论证了选用的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的适用性,确定了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及设计参数,为人工岛(二期)地基处理工程加固方案提供实际指导意义,也可为类似吹填陆域选择地基处理技术提供参考意义。(3)针对强夯法处理吹填陆域时软土层和高地下水位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砂土区中无软土层、表层软土层、中间软土层和下卧软土层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和降水与未降水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软土层会明显阻碍夯击能传递,软土层分布位置不同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程度不同,软土层分布越深,夯击能穿透软土层后衰减越大,建议当软土层较浅时,可通过增大强夯能级提高有效加固深度,当软土层较深时,通过增大强夯能级提高有效加固深度并不适宜,此时应选取其他地基处理方式;高地下水位会明显损耗夯击能,建议在高地下水位吹填陆域采用强夯处理时,应采取降水措施,为强夯法处理含软土层和高地下水位的吹填陆域地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4)采用降水强夯法处理“千层饼区”现场试验过程中,部分区域出现管井降水难的问题,本文提出“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一种新工艺处理此类地基,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动态模拟数值模型,模拟连续夯击试验,得到孔隙水压力、土层有效应力和位移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次夯击周期过程中,当冲击荷载结束后,土体内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变化规律符合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论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在多次夯击过程中,单击沉降量逐渐减小趋于稳定,证明夯击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存在一个最优夯击次数,可满足加固效果的情况下同时保障工程的经济高效。在多次夯击过程中,相比较无排水沟一侧,临近明盲排水沟一侧的孔隙水压力数值更小,土体有效应力数值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广,证明明盲排水沟可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增加土体水平和竖直方向加固范围,建议在降水强夯法中可用明盲排水沟作为新的排水体系,增强降水强夯法的加固效果,为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曾振雄[3](2020)在《堤防加固工程中快速筑堤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堤防加固工程中,软基坝施工中存在稳定性差、施工周期长、不能大规模施工机械化、坝体土石堆积不畅、合拢难度大等问题。通过调查、观测分析、模型试验和工程实践,形成了堤防加固工程快速施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指出了借助土工织物和塑料排水板快速对水下软基实施处理,采用轻质硬壳堤坝方法快速构筑坝体的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海洋、港口、路基、码头、人工岛等建筑物,具有工期短、速度快、成本低、安全可靠等特点。
武培培[4](2019)在《抛石挤淤与换填块石施工工艺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对比》文中指出针对抛石挤淤与换填块石施工工艺在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科学的研究,结合具体的道路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抛石挤淤施工工艺与换填块石施工工艺的特点、抛石挤淤与换填块石施工工艺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对比,与换填块石施工工艺相比较来讲,抛石挤淤施工工艺更为简单,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小,通过运用抛石挤淤施工工艺,道路工程的路基结构更为稳固,能够保证道路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希望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哲[5](2018)在《抛砂挤於+水泥搅拌桩综合处理在软基处理中实施探讨》文中指出在我国的软基处理当中最常用的技术是抛石挤淤和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但是有着不同的优缺点。抛石挤淤能够有效提高路基的强度,而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能提高地基的强度。两种技术的结合是一种创新,能有效提升软基处理的质量。本文主要结合抛石挤淤和水泥搅拌桩技术的理论知识,对其在软基处理中的综合应用进行研究。
周浩东[6](2018)在《平潭地区公路软土地基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方案优选 ——以芦中路道路工程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基础工程和道路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并且由于我国分布着大量的软土地质,尤其以沿海地区为主,内陆平原和山区亦有,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这一地质结构,处理不当就容易导致各类地质灾害。其中,软土地基导致的失稳问题尤其突出,易对工程建设及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重大损失。而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闽东地区的平潭综合试验区,现如今处于高速发展期,对土地的需求和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开展对软土地基处理问题的深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平潭芦中路道路工程为背景,对该地区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在收集和分析我省道路地质构成资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各种软土类型的特点和成因,平潭芦中路道路工程该地区土质属于滨海相软土,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路基土的分布和性质,进行地质评价。该地区路基的均匀性较差,需要对沿线的一些土层等进行处理后,才能满足路基沉降要求。由软基沉降变形机理分析并计算该地的路基沉降,通过勘测钻孔布置中等距选取了 5组钻孔勘探结果,依据获得地层分布和侧向压缩实验得到的e~p曲线。并对其沉降特性进行验算,完成了对地基土压缩量的计算,最后利用分层总和法汇总地基各层压缩量得到总沉降,发现LK02-Y与QK16-Y估算的沉降量都超过了规范的要求,同时得出影响平潭地区公路路基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池塘软土,填筑速率,地下水位,路基侧向位移等。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选取三路段典型截面(路堑边坡,开挖路堑边坡,填塘处路堤边坡)建立三种边坡失稳分析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进行路面沉降情况研究与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出结果发现路面的沉降值仍然超过了规范要求,同时也存在边坡失稳等问题。对软土地基的各种处理方法从原理到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上文的稳定性分析结果和芦中路道路工程设计方案及所处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列出备选方案,采用模糊优选决策理论,综合考虑造价、工期、抗液化能力、加固效果等多个因素,选择出相对优属度最高的方案,即得出高压旋喷法加固地基是最佳防治方案,制定出适合平潭地区公路软基沉降的最佳综合防护措施。通过加固措施作用效果有限元分析,发现沉降值显着减少且沉降均匀,证明其是安全合理的。该结果与实际工程中所采用的方案一致,展示了模糊优选决策理论在软基方案优选这一块的优越性与合理性。在现有的软基处理措施技术上,及对工程实际情况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了适合平潭地区的软基处理措施,本文得出的结论对于今后指导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胡姬[7](2018)在《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沿海发达城市的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填海造地成为这些发达城市拓展建设用地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型填海造地及地基处理工程具有规模大、造价高、施工工艺复杂、工程量不易准确估算等特点,本来不太适合采用EPC建设模式,但在国家大力推行EPC建设模式的背景下,不少业主针对大型填海项目采用EPC承包模式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基于上述特点,为保障建设方和EPC承包方双方合理效益,该模式下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极其重要。因此,本文以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为研究对象,按照以下思路展开研究:(1)对大型填海造地项目的施工工艺、计量方法、计价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梳理其造价控制难点、特点;(2)分别从项目前期、EPC招投标阶段、勘察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分析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的造价控制影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造价控制影响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和排序,并梳理出9个关键影响因素,首次系统提出了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关键影响因素体系;(3)针对每个关键影响因素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现行通常做法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建议的造价控制措施;并以某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工程为例,从项目前期阶段分析项目的造价控制措施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验证本文所提出部分造价控制措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旨在找出造价控制的关键点并提出对应造价控制措施,使项目管理者能够抓住重点,对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项目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
李培庆[8](2018)在《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处治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滨海软基多是由于淤泥、淤泥质黏土组成,具有含水量高、渗透性差、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等特点。滨海公路在施工时可能产生沉降变形大、超静孔压难消散、路基稳定性差等一系列严峻问题,严重制约滨海公路施工及运营安全性。相比之下,滨海公路在快速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更大的沉降变形、更大的超静孔压,严重危害滨海公路的安全施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广泛调研滨海软基破坏形式及现有滨海软基处治方法的基础上,以胶州湾产业新区实际工程为背景,对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处治的关键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处治的关键技术,对其处治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其施工方案进行了设计。论文得到了以下有益结论:(1)公路软土地基的主要破坏形式包括路基失稳和沉降变形,对于滨海路基的快速施工而言,短时间内将会累积较大的超静孔压,所以滨海软基处治的关键是要增加不良土体的渗透性,加快超静孔压的消散,从而加快软土地基的固结,提高路基稳定性,减小路基沉降变形。(2)垫层法和加筋法能够很好的提高路基稳定性;排水固结法和碎石桩法能够加快排水固结速度,能够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可作为滨海公路的快速施工软基处理的首选处治方法。本文研究成果的取得,对于完善滨海软基的处治体系,指导类似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吴春伟[9](2018)在《深厚海相软土临河段扩建公路路基变形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海相沉积软土分布广阔,它是具有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扰动性大、抗剪强度低、透水性差的且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的细粒土。海相软土地基处理是地基处理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涉及临河侧道路拓宽和对侧河岸开挖外扩对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依托连云港市云宿路改扩建工程,针对临河段深厚海相软土,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符合该工程实际情况的模型,并分别模拟研究了对侧河岸改移外扩开挖、路基填筑、通车后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最后将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工程适用性和工程成本核算的比选,在临河深厚软土区,采用双向粉喷桩和塑料排水板联合处理(2D工法)可满足工程需求;在临河道路与山头相交、软土与基岩风化层倾斜斜交处,采用预制方桩处理,可满足工程需求;(2)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河岸对侧改移外扩开挖后,对两个处理段落的地基处理效果都会造成一定影响。沿地基深度方向,路基右边坡脚处的地基土层有向临河临空侧偏移趋势,而对路基左边坡脚处的地基土层基本没有影响,但是需要采取相关措施防护路基边坡;(3)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路基填筑、通车前后对两个段落的地基处理效果会造成一定影响。沿地基深度方向,路基左、右边缘的地基侧向变形继续增大,地基表面沉降量也继续增大,其曲线图形呈现―三区域,两转折‖,但侧向变形量和地基表面沉降量的增加幅度越来越小,表明路基边坡防护措施和桩基挡土墙作用显着;(4)比较现场监测数据、函数预测、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2D工法和预制方桩处理临河段深厚海相软土能够满足设计和工后沉降及稳定性要求。双曲线法能够合理预测趋于稳定的深层水平位移观测点位的最终沉降值,复合模量法数值模拟和桩土分离法数值模拟所得结果与实测值都存在差别。
何顺友,杨春和,汪洪星[10](2016)在《堆载挤淤沉降断面的分段计算方法》文中提出以某拦污坝工程为背景,建立了堆载挤淤沉降断面的分段计算方法.根据初期荷载不同挤淤深度时淤泥层的稳定性,搜索得到挤淤瞬时沉降断面,在此基础上,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和修正的剑桥模型,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得到最终的堆载挤淤沉降断面.计算结果表明,最终的堆载挤淤沉降断面与上覆荷载形式正相关,挤淤沉降断面呈倒梯形分布.最后,采用高密度电法对工程实际堆载挤淤沉降断面进行检测,验证了上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二、压砂挤淤工艺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压砂挤淤工艺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软基成因分析和处治方法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2概述 |
(一)、工程概况 |
(二)、工程地质条件 |
(三)、水文条件 |
(四)、不良地质 |
3软基的形成和特征研究 |
1、软土的组成 |
2、软弱地基基本特性 |
4软基的物理力学特性分析 |
5软基处治方法的应用与研究 |
(一)、浅层软基处理方法 |
1、换填法 |
2、垫层法 |
3、排挤法 |
4、表层排水法 |
5、添加剂法 |
(二)、深层软基处理方法 |
1、袋装砂井法 |
2、挤密砂桩法 |
3、碎石桩法 |
4、粉喷桩 |
5、塑料排水板 |
6、土工织物 |
7、CFG桩 |
8、混凝土桩 |
9、深层搅拌桩 |
10、加载预压 |
11、强夯法 |
6结束语 |
(2)大面积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真空预压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研究 |
1.2.2 真空-电渗联合预压法研究 |
1.3 强夯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高能级强夯法研究 |
1.3.2 降水强夯法研究 |
1.4 工程概况、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1.4.1 工程概况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目的 |
1.4.4 创新点 |
第2章 吹填陆域的工程地质特征研究 |
2.1 吹填陆域地质条件 |
2.1.1 陆域地形地貌 |
2.1.2 陆域地质结构及土层性质 |
2.1.3 陆域水文地质条件 |
2.2 吹填土层分布特征 |
2.3 吹填土层分布特征形成的原理 |
2.4 吹填陆域施工区域划分原则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吹填场地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
3.1 地基处理技术选择 |
3.2 地基处理效果检测方法 |
3.2.1 取土标准贯入试验 |
3.2.2 静力触探试验 |
3.2.3 平板载荷试验 |
3.2.4 十字板剪切试验 |
3.3 试验区场地土层性质 |
3.4 砂土区高能级强夯法试验研究 |
3.4.1 强夯方案 |
3.4.2 夯后加固效果分析 |
3.4.3 高能级强夯加固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
3.5 软土区直排式覆水真空预压法试验研究 |
3.5.1 试验方案 |
3.5.2 现场监测及结果分析 |
3.5.3 现场检测及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千层饼区降水强夯法试验研究 |
4.1 降水强夯法设计原理与施工方案 |
4.1.1 管井降水设计原理与施工 |
4.1.2 塑料排水板设计原理与施工 |
4.1.3 强夯设计原理与施工 |
4.2 夯后检测结果分析 |
4.2.1 静力触探试验结果分析 |
4.2.2 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分析 |
4.2.3 平板载荷试验结果分析 |
4.3 引出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 |
4.3.1 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特征 |
4.3.2 明盲降水强夯法适用范围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明盲结合降水强夯法数值模拟分析 |
5.1 FLAC~(3D)简介 |
5.2 FLAC~(3D)理论分析 |
5.2.1 模型建立 |
5.2.2 网格划分 |
5.2.3 本构模型选择 |
5.2.4 边界条件设定 |
5.2.5 冲击荷载输入 |
5.2.6 土体参数和计算工况 |
5.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3.1 超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 |
5.3.2 有效应力分析 |
5.3.3 位移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3)堤防加固工程中快速筑堤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土工织物和塑料排水板共同加固水下软基措施 |
1.1 技术要领 |
1.2 施工工艺 |
1.2.1 放线定位: |
1.2.2 土工布铺设: |
1.2.3 砂(或碎石): |
1.2.4 塑料排水板的插入: |
1.2.5 石压载层的平抛: |
1.3 技术优点 |
1.4 应用检查 |
2 轻质硬壳堤坝法 |
2.1 鲎式轻质堤坝简介 |
2.2 轻质坝体 |
2.3 硬质结构坝壳 |
2.4 鲎式轻质堤坝的优点 |
3 鲎式轻质堤坝技术的应用 |
3.1 温州方江屿水闸改建工程 |
3.2 玉环旋门二期工程 |
4 小结 |
(4)抛石挤淤与换填块石施工工艺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抛石挤淤施工工艺与换填块石施工工艺的特点分析 |
2.1 抛石挤淤施工工艺的特点 |
2.2 换填块石施工工艺的特点 |
3 抛石挤淤与换填块石施工工艺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
3.1 抛石挤淤施工要点 |
3.1.1 施工场地地质概况 |
3.1.2 施工流程 |
3.1.3 加强人员配置 |
3.2 换填块石施工要点 |
3.2.1 开挖施工 |
3.2.2 分层填筑 |
3.2.3 准备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 |
3.3 抛石挤淤施工工艺与换填块石施工工艺对比 |
4 结语 |
(5)抛砂挤於+水泥搅拌桩综合处理在软基处理中实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抛石挤淤的概述 |
1.1 抛石挤淤原理 |
1.2 抛石挤淤发展现状 |
2 水泥搅拌桩概述 |
2.1 水泥搅拌桩的适用范围 |
2.2 水泥搅拌桩的作用原理 |
2.3 不足之处 |
3 工程简介 |
4 施工方案的选择 |
5 抛石挤淤+水泥搅拌桩的综合应用中的要求 |
5.1 施工准备 |
5.2 测量放样 |
5.3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方法 |
5.4 注意事项 |
5.5 搅拌施工 |
6 质量的检查以及加固效果 |
7 结束语 |
(6)平潭地区公路软土地基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方案优选 ——以芦中路道路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1 针对平潭地区的软基处理研究还不够深入 |
1.3.2 软基施工前的勘测工作还不够规范 |
1.3.3 软基处理措施选择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2 软土成因分析及其勘察方法 |
2.1 软土的类型与成因 |
2.1.1 滨海沉积型 |
2.1.2 湖相沉积型 |
2.1.3 河滩沉积型 |
2.1.4 沼泽沉积型 |
2.2 软土的成分与结构 |
2.2.1 蜂窝状结构 |
2.2.2 絮状结构 |
2.3 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
2.3.1 孔隙比和含水量 |
2.3.2 透水性和压缩性 |
2.3.3 强度 |
2.3.4 触变性 |
2.3.5 流变性 |
2.4 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及测试方法 |
2.4.1 工程勘察方法 |
2.4.2 工程原位测试方法 |
2.4.3 现场监测 |
2.5 芦中路道路软土地质勘察分析实例 |
2.5.1 芦中路工程概况 |
2.5.2 勘察方法及工作布置 |
2.5.3 芦中路工程地质概况 |
2.5.4 路基土分布及其性质 |
2.5.5 地质条件综合评价 |
3 芦中路软土地基沉降分析 |
3.1 软土路基沉降变形机理 |
3.2 基于侧限压缩试验的地基沉降计算 |
3.2.1 计算原理 |
3.2.2 芦中路工程实例分析 |
3.3 引起路基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
3.3.1 池塘软土的影响 |
3.3.2 填筑速率对沉降的影响 |
3.3.3 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
3.3.4 路基侧向位移的影响 |
4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芦中路软土路基稳定性分析 |
4.1 有限元法分析的基本原理 |
4.2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强度折减法 |
4.3 岩土材料本构模型选取 |
4.4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4.4.1 芦中路路基边坡 |
4.4.2 有限元分析模型 |
4.4.3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5 芦中路软土地基防治方法及治理方案优选 |
5.1 软基处理的基本原则 |
5.2 坡面防护 |
5.2.1 植物防护 |
5.2.2 圬工防护 |
5.3 软土地基加固措施 |
5.3.1 表面处理方法 |
5.3.2 振密、挤密法 |
5.3.3 排水固结法 |
5.3.4 加固土桩 |
5.3.5 土工合成材料处治 |
5.4 不同路段的软基处理设计策略 |
5.5 芦中路软基防治方案优选 |
5.5.1 模糊优选决策模型 |
5.5.2 模糊优选决策模型的应用 |
5.6 加固措施作用效果有限元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创新点 |
1.5 论文框架 |
2 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措施研究理论基础 |
2.1 造价控制概述 |
2.1.1 造价控制原理及内容 |
2.1.2 造价控制方法 |
2.2 EPC承包模式与传统承包模式造价管理的比较 |
2.2.1 EPC模式的运作流程及特点 |
2.2.2 EPC承包模式与传统承包模式造价管理区别 |
2.3 大型填海造地项目工程技术及计量要点分析 |
2.3.1 海堤围堰工程技术及计量要点分析 |
2.3.2 陆域形成工程技术及计量要点分析 |
2.3.3 软基处理工程技术及计量要点分析 |
2.3.4 大型填海造地项目计量特点分析 |
2.4 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2.4.1 存在的问题 |
2.4.2 解决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3 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与选择 |
3.1 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计价特点分析 |
3.2 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影响因素确定原则与方法 |
3.2.1 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影响因素确定原则 |
3.2.2 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影响因素确定方法 |
3.2.3 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关键影响因素筛选方法 |
3.3 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关键影响因素筛选 |
3.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关键影响因素筛选步骤 |
3.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型构建 |
3.3.3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
3.3.4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3.3.5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3.3.6 造价控制关键影响因素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 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措施 |
4.1 项目前期造价控制措施 |
4.1.1 可研技术方案因素 |
4.1.2 工程地质条件 |
4.1.3 投资估算精度 |
4.2 EPC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
4.2.1 合同条款设定 |
4.2.2 投标报价合理性 |
4.3 勘察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
4.3.1 工程地质勘察准确性 |
4.3.2 设计合理性 |
4.4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
4.4.1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合理性 |
4.4.2 采购的科学性、合理性 |
4.5 案例分析 |
4.5.1 案例概况 |
4.5.2 案例应用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和展望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处治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软土地基的基本特性 |
1.2.2 软土地基处治技术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滨海公路软基破坏机理及处治方案设计 |
2.1 滨海公路软基的破坏形式及加固机理分析 |
2.1.1 软土地基破坏形式 |
2.1.2 软土地基加固机理分析 |
2.2 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处治难点分析 |
2.2.1 依托工程项目简介 |
2.2.2 依托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
2.2.3 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处治难点分析 |
2.3 常用软基处治技术对公路快速施工的适用性分析 |
2.3.1 浅层软基处理技术 |
2.3.2 深层软基处理技术 |
2.3.3 常用软基处治技术对公路快速施工适用性 |
2.4 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处治关键技术 |
2.4.1 排水板处治方法设计 |
2.4.2 碎石桩处治方法设计 |
2.5 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沉降现场监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处治关键技术数值模拟 |
3.1 有限元软件简介 |
3.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3.2.1 模型建立 |
3.2.2 参数选取 |
3.2.3 模型验证 |
3.3 未处治软基数值模拟结果 |
3.3.1 孔隙水压力情况 |
3.3.2 固结变形情况 |
3.4 排水板处治软基数值模拟结果 |
3.4.1 孔隙水压力情况 |
3.4.2 固结变形情况 |
3.5 碎石桩处治软基数值摸拟结果 |
3.5.1 孔隙水压力情况 |
3.5.2 固结变形情况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处治技术的施工 |
4.1 滨海软基处治施工的关键问题 |
4.1.1 滨海公路工程施工的基本特点 |
4.1.2 滨海软基处治施工的关键问题 |
4.2 滨海软基处治施工要点及施工方案 |
4.2.1 滨海软基处治施工要点 |
4.2.2 工程测量施工方案设计 |
4.2.3 土工格栅施工方案设计 |
4.2.4 碎石垫层施工方案设计 |
4.2.5 塑料排水板施工方案设计 |
4.2.6 碎石桩施工方案设计 |
4.2.7 路基堤身填筑及防护施工方案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深厚海相软土临河段扩建公路路基变形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城市道路拓宽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城市道路拓宽部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道路拓宽工程中的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研究现状 |
1.3 道路拓宽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临河段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路基边坡防护措施研究 |
2.1 研究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
2.1.1 地理位置及气象 |
2.1.2 场地地形地貌 |
2.1.3 场地水文条件 |
2.1.4 场地的工程地质概况 |
2.2 临河段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法 |
2.2.1 地基处理技术比选 |
2.2.2 地基处理技术设计 |
2.2.3 地基处理技术施工 |
2.3 临河段扩建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措施 |
2.3.1 不同工况下挡土墙设计 |
2.3.2 路基边坡坡脚反压护坡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有限元理论的临河段扩建公路路基受力变形特性数值分析 |
3.1 ABAQUS简介 |
3.2 对侧河岸改移外扩开挖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 |
3.2.1 对侧河岸改移外扩开挖对双向粉喷桩和塑料排水板联合处理效果的影响 |
3.2.2 对侧河岸改移外扩开挖对预制方桩处理效果的影响 |
3.3 路基填筑及交通荷载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 |
3.3.1 路基填筑及交通荷载对双向粉喷桩和塑料排水板联合处理效果的影响 |
3.3.2 路基填筑及交通荷载对预制方桩处理效果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临河段路基变形特性现场实测与分析 |
4.1 现场监测 |
4.1.1 现场沉降和深层水平位移动态监测目的及监测仪器 |
4.1.2 现场沉降和深层水平位移动态监测方案 |
4.1.3 现场沉降和深层水平位移动态监测数据处理 |
4.2 临河段扩建公路路基变形特性理论分析 |
4.2.1 复合地基工后沉降函数预测模型 |
4.2.2 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理论计算方法 |
4.3 现场监测数据、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堆载挤淤沉降断面的分段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背景 |
2 初期堆载挤淤瞬时沉降断面分析 |
3 后续堆载挤淤固结沉降断面分析 |
3.1 理论基础 |
3.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3.3 堆载挤淤固结沉降应力场 |
3.4 堆载挤淤固结沉降位移场 |
4 堆载挤淤沉降断面现场检测 |
5 结语 |
四、压砂挤淤工艺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软基成因分析和处治方法的应用与研究[A]. 张荣,柯劲波,杨毅. 第十三届全国边坡工程技术大会论文集, 2021
- [2]大面积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研究[D]. 苏亮.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3]堤防加固工程中快速筑堤技术的应用研究[J]. 曾振雄. 价值工程, 2020(18)
- [4]抛石挤淤与换填块石施工工艺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对比[J]. 武培培. 交通世界, 2019(24)
- [5]抛砂挤於+水泥搅拌桩综合处理在软基处理中实施探讨[J]. 李哲. 建材与装饰, 2018(50)
- [6]平潭地区公路软土地基稳定性分析与防治方案优选 ——以芦中路道路工程为例[D]. 周浩东.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7]EPC模式下大型填海造地项目造价控制措施研究[D]. 胡姬.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8(12)
- [8]滨海公路快速施工软基处治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李培庆. 山东大学, 2018(01)
- [9]深厚海相软土临河段扩建公路路基变形特性研究[D]. 吴春伟. 东南大学, 2018(05)
- [10]堆载挤淤沉降断面的分段计算方法[J]. 何顺友,杨春和,汪洪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