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婴幼儿语言发展创造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成思粤[1](2021)在《0-3岁托育教师专业能力指标体系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蒲阳[2](2021)在《C市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瑞峰[3](2021)在《回应式养育理论下亲子游戏互动质量研究》文中提出在婴幼儿成长的重要几年里,家长与婴幼儿进行亲子互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父母与婴幼儿之间亲子互动是婴幼儿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性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确保其生存权和发展权。对于婴幼儿来说,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有助于塑造其认知和社会性等能力的发展。因此,关注婴幼儿早期发展就应该从关注抚养者与婴幼儿之间的亲子互动,并尽可能的提高亲子互动质量,从而促进婴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本研究对辽宁省大连市S幼儿园252名幼儿家庭进行取样,对幼儿与主要抚养者在亲子游戏中的亲子互动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亲子互动质量较好,但是亲子互动的回应性较弱,并且发现亲子互动质量水平受婴幼儿性别、家庭收入和家庭居住面积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本研究采用现场观察法对5名幼儿家庭的亲子互动质量进行现场观察,观察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相一致,但是在亲子互动回应性维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研究者对亲子回应性行为进行进一步访谈,深度分析影响个案亲子互动质量的潜在的因素。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结合亲子互动个案观察,提出基于回应式养育理论下的亲子养育建议:营造回应式的教育环境,提供回应式的养育方式,敏锐捕捉婴幼儿互动信号,提升养育者养育技能。以期通过上述教育建议,来改善亲子游戏中亲子回应质量,从而提高亲子互动质量,促进亲子游戏中亲子互动高质量发展。
吴航,陈希[4](2021)在《美国婴幼儿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及其启示》文中研究说明美国婴幼儿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Q-CCIIT)包括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主体部分包括积极照护行为和消极照护行为。基于美国婴幼儿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的特点,建议应当以循证为导向,注重评估的科学性;以发展为目的,聚焦评估的发展性;以过程性质量评估为核心,强调师幼互动质量;以客观公平为依据,与第三方机构协同合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5](2021)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的通知》文中提出国卫人口发[20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指导托育机构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科学、规范的照护服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15号)的要求,我委组织制定了《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推动落实。
于代健[6](2020)在《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个案研究 ——以G省A托育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主要围绕“对于1-3岁婴幼儿的发展而言,什么样的课程是最为适宜”的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G省主城区A托育中心为研究对象,以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为着眼点,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对A托育中心的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实施现状、适切性的表现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研究,通过建构1-3岁托育课程适切性的特征、内涵和对象,挖掘A托育中心1-3岁托育课程的优秀经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优化课程适切程度的策略和方法,为我国现有1-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科学合理设置托育课程提供借鉴,同时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1-3岁托育课程提供实践依据。研究发现,A托育中心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在教养理念、教养形式、教养内容、教养渠道、教养环境、师幼互动品质这6个维度的适切性表现为:坚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游戏”为主要教养形式;秉持以“生活活动、主题游戏活动、体能运动活动”相结合的教养内容;创设“家园共育”的教养渠道,营造“有准备”的教养环境,倡导以照护“关键人”为纽带的高品质师幼互动关系。然而,在托育课程实施过程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养内容落地过程中的“教”“养”失衡问题;托班师资团队,照护“关键人”整体能力素养与现实需要的落差问题;托班环境创设中对于婴幼儿参与程度和能力的忽视问题;以及家长参与托育课程和教养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提升的问题等。最后,研究者基于以上现状和问题,参考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教师、家长、园区和政府机构层面,对优化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程度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策略。
邵洁,童梅玲,张悦,汪鸿,易彬,许培斌[7](2020)在《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表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UNICEF)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儿童发展目标中均提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养育照护[1-2]。2018年,WHO等国际组织联合发布养育照护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框架(Nurturing Care Framework,NCF),将养育照护定义
蓝玲玉[8](2020)在《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研究 ——基于广西忻城县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0-3岁婴幼儿时期是人各项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环节,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以家庭教养为主,婴幼儿家长缺少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与能力,直接影响到婴幼儿早期的发展。为了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长的早期教育能力,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为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提供科学有效的早期教育指导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困境与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探究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有效指导的建议。本研究以广西忻城县为调研地点,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根据现状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面临诸多困境:一是早期教育指导的责任不明确;二是早期教育指导的形式单一;三是早期教育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四是早期教育指导与家长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对于困境形成原因分析得出:早期教育相关政策的不完善,早期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缺乏,农村幼儿园指导能力有限以及村委会对早期教育指导不够重视是导致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困境的主要原因。根据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的现实情况,结合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的实际需求,提出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有效指导的建议:第一,要健全早期教育指导的保障机制;第二,要加强早期教育指导人才队伍建设;第三,要探索早期教育指导的新模式;第四,要拓宽早期教育指导的渠道。
张雪瑞[9](2020)在《0-3岁婴幼儿家长对“育儿嫂”的社会需求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认为随着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日益受到重视,家长纷纷加大对婴幼儿教养方面的投入,试图为婴幼儿打造更加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但实际教养过程中压力重重,主要面临着以下问题:多子女家庭婴幼儿照料人力资源不足;在无祖辈照顾支持的情况下,父母角色与工作角色相冲突;祖辈照顾给予阶段性支持,或存在照顾能力有限问题;教育观念与实际操作相脱节等问题,因此对婴幼儿提供照料、护理和教育的“育儿嫂”出现了职业热。本研究基于家长对“育儿嫂”的社会需求调查,了解家长对“育儿嫂”需求现状,对不同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家长进行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自编问卷与访谈提纲,对山东省内401位0-3岁婴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20位家长进行访谈。主要通过个人资质、工作范围、素质要求、价格期待四方面对家长需求进行全面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家长以得到科学养护为主要需求目的;期待“育儿嫂”具备经验丰富和技能专业的个人资质;工作范围包含照料、护理和教育三方面;素质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期待实际服务效果与劳动报酬成正比;不同家长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总收入与是否需要“育儿嫂”具有相关性。通过对0-3岁婴幼儿家长对“育儿嫂”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政府部门加强支持,促进发展:合理统筹部署,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拓宽培养渠道;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满足多方需求。二、相关机构优化配置,完善培养:培训以需求为导向,加大考核力度;实施员工制管理,提高参与积极性。三、从业人员提升素质,夯实技能:转变观念,以包容态度倾听家长需求;提升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鲁熙茜[10](2020)在《共享理念视角下美国0-3岁托育服务的政策分析及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照顾好、养育好儿童,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职责。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表明,对儿童的政策关怀,是最可靠和最明智的社会投资。近年来,0-3岁托育服务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5月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婴幼儿托育行业规范化发展道路正式提上日程。研究者发现美国托育服务政策的发展对我国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基于共享理念的立场和视角,本研究梳理了美国0-3岁托育服务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出美国托育服务政策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其一,促进婴幼儿健康发展和学习,改善低收入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状况;其二,帮助家长获得充分的就业机会;其三,发展人力资本,为美国将来的劳动力市场作筹备。本研究通过对美国0-3岁托育服务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早期开端计划、早期学习与发展指南及托育机构的准入制度等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得出美国0-3岁托育服务政策的发展经验包括:政策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重视托育服务与社会发展的双向作用;以立法来保障托育服务,加大对托育服务的投入;旨在促进公平,帮助处境不利的儿童;以及强调家长参与和社区合作综合服务体系的构建。目前我国托育服务政策面临着托育服务政策不完备、管理部门责任不明确、财政投入不足及对处境不利儿童关注不够的问题,影响了0-3岁托育服务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及访谈法对我国0-3岁家长托育服务与政策需求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在美国相关经验的基础下为我国托育服务政策发展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启示:基于共享理念,明确托育服务定位;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托育服务管理体系;整合资源共享,推动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建立专业托育服务队伍,完善队伍支撑。
二、为婴幼儿语言发展创造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婴幼儿语言发展创造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3)回应式养育理论下亲子游戏互动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理论基础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三、研究结果分析 |
(一)亲子游戏互动状况的统计结果 |
(二)亲子游戏互动质量个案核验 |
四、结果与讨论 |
(一)亲子回应性互动有待提升 |
(二)女孩获得的亲子互动质量高于男孩 |
(三)家庭居住面积与亲子互动质量呈正相关 |
(四)高收入家庭亲子互动质量整体高于低收入家庭 |
五、教育建议 |
(一)营造回应式的教育环境 |
(二)提供回应式的养育方式 |
(三)敏锐捕捉婴幼儿互动信号 |
(四)提升养育者养育技能 |
参考文献 |
附录A BPCIS原量表 |
附录B 亲子互动家长问卷 |
附录C PICCOLO亲子互动核验表(部分) |
附录D 亲子互动场景观察表 |
附录E 亲子互动场景摄像头机位示意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美国婴幼儿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婴幼儿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的制定过程 |
二、美国婴幼儿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的基本内容 |
(一)概念模型 |
(二)评估框架 |
1. 积极照护行为 |
2. 消极照护行为 |
(三)评估方法 |
三、美国婴幼儿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的特点及启示 |
(一)以循证为导向,注重评估的科学性 |
(二)以发展为目的,聚焦评估的发展性 |
(三)以过程性质量评估为核心,强调师幼互动质量 |
(四)以客观公平为依据,与第三方机构协同合作 |
(5)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 |
第一章总则 |
第二章目标与要求 |
一、营养与喂养 |
(一)目标。 |
(二)保育要点。 |
1.7-12个月 |
2.13-24个月 |
3.25-36个月 |
(三)指导建议。 |
二、睡眠 |
(一)目标。 |
(二)保育要点。 |
1.7-12个月 |
2.13-24个月 |
3.25-36个月 |
(三)指导建议。 |
三、生活与卫生习惯 |
(一)目标。 |
(二)保育要点。 |
1.7-12个月 |
2.13-24个月 |
3.25-36个月 |
(三)指导建议。 |
四、动作 |
(一)目标。 |
(二)保育要点。 |
1.7-12个月 |
2.13-24个月 |
3.25-36个月 |
(三)指导建议。 |
五、语言 |
(一)目标。 |
(二)保育要点。 |
1.7-12个月 |
2.13-24个月 |
3.25-36个月 |
(三)指导建议。 |
六、认知 |
(一)目标。 |
(二)保育要点。 |
1.7-12个月 |
2.13-24个月 |
3.25-36个月 |
(三)指导建议。 |
七、情感与社会性 |
(一)目标。 |
(二)保育要点。 |
1.7-12个月 |
2.13-24个月 |
3.25-36个月 |
(三)指导建议。 |
第三章组织与实施 |
(6)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个案研究 ——以G省A托育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高品质的托育课程对于婴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
2.由“家事”变为“国事”,婴幼儿照护已成为公共问题 |
3.双薪职工及二孩家庭对于高质量托育服务的迫切需求 |
4.我国在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研究领域不够完善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课程适切性维度的相关研究 |
2.关于1-3岁托育课程的相关研究 |
3.关于1-3岁托育课程适切性评价主体和视角的相关研究 |
4.关于1-3岁托幼机构课程适切性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 |
5.研究述评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课程 |
2.托育课程 |
3.适切性 |
4.托育课程适切性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
2.研究的意义 |
3.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研究的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理论基础与特征 |
(一)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的内涵和对象 |
1.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的内涵 |
2.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的对象 |
(二)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的理论基础 |
1.早期教育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 |
2.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4.约翰·鲍尔比的依恋关系理论 |
(三)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特征 |
1.秉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的教养理念,促进婴幼儿整体发展。 |
2.以“游戏”为基本教养形式,关注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学习方式 |
3.以“生活活动”为主,“教养活动”为辅,建构适宜的托育课程体系 |
4.以“家园共育”为教养渠道,确保教养一致性,满足婴幼儿发展需求 |
5.提供有准备的教养环境,满足婴幼儿自主探索与发展的空间 |
6.以主要照料人为纽带,建立高质量师幼互动及依恋关系 |
二、A托育中心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实施现状透视 |
(一)A托育中心教养理念适切性及分析 |
1.A托育中心的教育理念设置现状 |
2.A托育中心教养理念的适切性表现 |
3.A托育中心课程理念设置存在的问题 |
(二)A托育中心托育教养形式及适切性及分析 |
1.A托育中心教养形式现状分析 |
2.A托育中心游戏化教养形式适切性分析 |
3.A托育中心游戏化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
(三)A托育中心托育教养内容选择及适切性分析 |
1.A托育中心托育教养内容体系 |
2.A中心托育教养内容适切性表现 |
3.A托育中心教养内容选择存在问题 |
(四)A托育中心课程教养环境设置及适切性分析 |
1.A托育中心教养环境设置现状 |
2.A托育中心教养环境设置适切性表现 |
3.A托育中心教养环境设置存在的问题 |
(五)A托育中课程教养渠道及适切性分析 |
1.A托育中心“家园共育”教养渠道实施现状 |
2.A托育中心“家园共育”教养渠道适切性表现 |
3.A托育中心“家园共育”教养渠道存在问题 |
(六)A托育中心师幼互动方式及适切性分析 |
1.A托育中心师幼互动的现状 |
2.A托育中心师幼互动适切性表现 |
3.A托育中心A托育中心师幼互动存在问题分析 |
三、优化A托育中心托育课程适切性的实施建议 |
(一)托育教师:完善1-3岁婴幼儿教养技能与知识结构 |
(二)家园共育:引导家长和幼儿成为托育课程活动的共同主体 |
(三)托育机构:坚持“教养结合”基本思路,关注婴幼儿科学养育 |
(四)政府部门:重视师资培养及培训认证体系的搭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健康照护 |
1.1 照护目标 |
1.2 照护建议 |
1.2.1 生活起居 |
1.2.2 身体活动 |
1.2.3 疾病预防 |
1.2.4 健康监测 |
1.2.5 照护培训 |
2 营养照护 |
2.1 照护目标 |
2.2 照护建议 |
2.2.1 母孕期及哺乳期营养 |
2.2.2 母乳与配方奶喂养 |
2.2.3 辅食添加与营养素补充 |
2.2.4 均衡膳食与进食行为 |
3 安全照护 |
3.1 照护目标 |
3.2 照护建议 |
3.2.1 居家安全 |
3.2.2 食品安全 |
3.2.3 外出安全 |
3.2.4 心理安全 |
4 回应性照护 |
4.1 照护目标 |
4.2 照护建议 |
4.2.1 建立亲子关系 |
4.2.2 敏感观察 |
4.2.3 恰当回应 |
4.2.4 互动沟通 |
5 早期学习机会 |
5.1 照护目标 |
5.2 照护建议 |
5.2.1 关爱与引导 |
5.2.2 玩耍与游戏 |
5.2.3 交流与语言 |
5.2.4 资源与机会 |
(8)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研究 ——基于广西忻城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二)国家对婴幼儿早期教育日益重视 |
(三)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的现实需求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早期教育研究现状 |
(二)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一)农村婴幼儿 |
(二)早期教育 |
(三)早期教育指导 |
二、理论基础 |
(一)认知发展理论 |
(二)教育公平理论 |
第二章 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现状调查 |
一、调研点忻城县概况 |
二、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的编制 |
(四)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 |
三、忻城县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一)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基本情况 |
(二)早期教育指导实施主体 |
(三)早期教育指导形式 |
(四)早期教育指导内容 |
(五)家长对于早期教育指导的需求情况 |
第三章 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
一、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的困境 |
(一)早期教育指导的责任不明确 |
(二)早期教育指导的形式单一 |
(三)早期教育指导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
(四)早期教育指导与家长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 |
二、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困境形成的原因分析 |
(一)早期教育相关政策不完善 |
(二)早期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
(三)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缺乏 |
(四)农村幼儿园指导能力有限 |
(五)村委会对早期教育指导不够重视 |
第四章 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有效指导的建议 |
一、健全早期教育指导保障机制 |
(一)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早期教育指导有规可循 |
(二)专项经费支持,提升民族地区早期教育水平 |
(三)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早期教育指导工作有序开展 |
二、加强早期教育指导人才队伍建设 |
(一)加大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
(二)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 |
三、探索早期教育指导新模式 |
(一)建立公办早期教育指导中心 |
(二)相关部门协作,定期开展早期教育知识讲座及咨询服务 |
(三)村委会与幼儿园合作,举办亲子活动 |
(四)招募志愿者,提供入户指导服务 |
四、拓宽早期教育指导渠道 |
(一)建立早期教育公众号,加强早期教育信息宣传 |
(二)创建早期教育交流群,增强与家长的交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外文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后记 |
(9)0-3岁婴幼儿家长对“育儿嫂”的社会需求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 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
(二) 家长在婴幼儿早期教养过程中压力重重 |
(三) 家长对“育儿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 早期教养 |
(二) “育儿嫂” |
(三) 社会需求 |
四、研究综述 |
(一) 关于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相关研究 |
(二) 关于儿童早期照顾政策的相关研究 |
(三) 关于儿童早期照顾需求的相关研究 |
(四) 关于“育儿嫂”的相关研究 |
(五) 已有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一) 问卷调查法 |
(二) 访谈法 |
第三章 家长对“育儿嫂”需求现状调查 |
一、家长对“育儿嫂”的需求 |
(一) 家长对“育儿嫂”需求目的 |
(二) 家长对“育儿嫂”个人资质的需求 |
(三) 家长对“育儿嫂”工作范围的需求 |
(四) 家长对“育儿嫂”的素质要求 |
(五) 家长对“育儿嫂”的价格期待 |
二、不同家长对“育儿嫂”需求的差异分析 |
(一) 不同年龄家长的差异分析 |
(二) 不同学历家长的差异分析 |
(三) 不同收入家庭的差异分析 |
(四) 不同职业家长的差异分析 |
第四章 家长对“育儿嫂”需求的分析与讨论 |
一、家长对“育儿嫂”需求结果及原因分析 |
(一) 以得到科学养护为主要需求目的 |
(二) 期待“育儿嫂”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 |
(三) 工作范围包含照料、护理和教育三方面 |
(四) 素质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
(五) 期待实际服务效果与劳动报酬成正比 |
二、不同家长对“育儿嫂”需求差异结果及原因分析 |
(一) 年龄 |
(二) 文化程度 |
(三) 家庭经济收入 |
(四) 职业 |
第五章 关于家长对“育儿嫂”需求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
一、政府部门加强支持,促进发展 |
(一) 合理统筹部署,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
(二) 加强队伍建设,拓宽培养渠道 |
(三) 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满足多方需求 |
二、相关机构优化配置,完善培养 |
(一) 培训以需求为导向,加大考核力度 |
(二) 实施员工制管理,提高参与积极性 |
三、从业人员提升素质,夯实技能 |
(一) 转变观念,以包容态度倾听家长需求 |
(二) 提升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10)共享理念视角下美国0-3岁托育服务的政策分析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托育服务 |
二、托育服务政策 |
三、共享理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美国0-3岁托育服务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托育服务政策的形成期 |
一、19 世纪30 年代前:家庭承担婴幼儿的教养责任 |
二、19 世纪30 年代—20 世纪初:托育服务初步产生 |
三、20 世纪30—50 年代:联邦政府职能转变 |
第二节 托育服务政策的变革期 |
一、20 世纪60—80 年代:托育服务政策快速发展 |
二、20 世纪90 年代至今:托育服务政策逐渐完善 |
第三章 当代美国0-3岁托育服务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托育服务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
一、托育服务政策的内涵 |
二、托育服务政策的外延 |
第二节 “早期开端计划”的主要内容 |
一、“早期开端计划”的目标与基本原则 |
二、“早期开端计划”的组成部分 |
三、“早期开端计划”的实施成效与项目评估 |
第三节 托育服务政策的财政支持 |
一、资助家庭获取托育服务 |
二、基于税收福利支持家庭支付托育服务费用 |
三、确保“早期开端计划”的经费投入 |
四、保教人员的培训资助 |
第四节 托育服务政策的具体实施:以内布拉斯加州为例 |
一、制定早期学习与发展指南 |
二、严限准入资格 |
三、规范师资要求 |
四、质量监测与评估 |
五、创建网络服务平台 |
第五节 分析与总结 |
一、美国0-3岁托育服务政策的基本经验 |
二、美国0-3岁托育服务政策的局限性 |
第四章 我国0-3岁托育服务政策的现状 |
第一节 当前我国0-3岁托育服务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托育服务政策不完备 |
二、管理部门责任不明确 |
三、国家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 |
四、对处境不利儿童关注力度不够 |
第二节 我国家长对0-3岁托育服务的需求调查 |
一、家长对0-3岁托育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 |
二、我国家长对0-3岁托育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共享理念下美国0-3岁托育服务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一节 基于共享理念,明确托育服务定位 |
一、托育服务要坚持以婴幼儿为本 |
二、托育服务要体现公益性与普惠性 |
三、托育服务要坚持政府、社会与家庭合作模式 |
第二节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托育服务管理体系 |
一、加快立法,为托育服务提供实施保障 |
二、建立合理成本分担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
三、明确责任划分,加强对托育服务的监管 |
四、建立托育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
五、关注处境不利婴幼儿,提供普惠性服务 |
第三节 整合资源共享,推动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 |
一、整合家庭与社区资源 |
二、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建设 |
三、加强学术研究在托育服务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
第四节 建立专业托育服务队伍,完善队伍支撑 |
一、拓宽托育服务保教人员培训渠道 |
二、建立托育服务保教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认定体系 |
三、重视对托育服务保教人员的人文关怀 |
结语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为婴幼儿语言发展创造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 [1]0-3岁托育教师专业能力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 成思粤.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C市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调查研究[D]. 蒲阳. 西南大学, 2021
- [3]回应式养育理论下亲子游戏互动质量研究[D]. 张瑞峰.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美国婴幼儿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及其启示[J]. 吴航,陈希. 幼儿教育, 2021(09)
- [5]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的通知[J].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报, 2021(01)
- [6]1-3岁婴幼儿托育课程适切性个案研究 ——以G省A托育中心为例[D]. 于代健. 西南大学, 2020(05)
- [7]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家共识[J]. 邵洁,童梅玲,张悦,汪鸿,易彬,许培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0(09)
- [8]民族地区农村婴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指导研究 ——基于广西忻城县的调查[D]. 蓝玲玉.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9]0-3岁婴幼儿家长对“育儿嫂”的社会需求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张雪瑞.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10]共享理念视角下美国0-3岁托育服务的政策分析及启示[D]. 鲁熙茜.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