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腿皮肤坏死治验(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研究说明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陈晨[2](2021)在《舒脉制剂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超源[3](2021)在《针灸“解结”法及其应用探讨》文中提出
徐钰婷[4](2021)在《艾炷灸配合快速康复理念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
贺成功,龙红慧,朱才丰[5](2021)在《蔡圣朝主任医师临证环跳穴应用经验》文中认为从环跳穴的取穴方法、主治病症及得气手法与候气等方面对蔡圣朝主任医师应用环跳穴治疗疾病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附其采用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急性淋巴管炎、性功能障碍的4则典型病案。
温菁婷(Wassana Boonjing)[6](2021)在《膝三针结合泰式按摩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膝关节炎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病并在中老年人群中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全球世界上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改善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也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非常重要任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讨膝三针结合泰式穴位按摩对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这个治疗方法和途径来让更多的泰国人认识到中医药和针灸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泰国的中医药科学发展作出贡献。本人之前在硕士课题研究中,选用泰式穴位按摩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不错的疗效。因此进一步采用膝三针结合传统泰式穴位按摩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本人查泰国资料当中,发现有很多研究已证明,泰式按摩能降低疼痛并对多种疾病有着一定的疗效。传统泰式按摩具有数百年历史,其基本技术以印度医学阿育吠陀和瑜伽为基础,代代相传至今。现代泰医按摩是一门有理论基础指导的科学技艺。然而在国际上对这门传统技艺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将介绍传统泰式按摩手法的特点和背景,并观察其结合膝三针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从而客观地评价其组合的疗效。方法:临床研究项目方案按照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等选出108例病例,对于三组的RCT研究,在计算样本量时,需先进行两两组间的样本量计算,将P值校正为0.017。最终选择两两组间计算样本量的最大值。本研究中根据既往的研究表明,我们将对照组1和治疗组有效率的差异定为10%,对照组2和治疗组有效率的差异定为15%,对照组1对照组2有效率的差异定为6%。利用pass15(power=0.1,P=0.017,Coefficient of Variation=0.50,双侧检验)计算,6%对应的计算量为最大值,及N1=N2=N3=30。估计脱失率为20%,每组需36例,三组共为108例。对108例预合格中老年膝关节炎病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一(随机数为1)、对照组二组(随机数为2)和治疗组(随机数为3)。对照组一组患者均选用膝三针针刺方法,对照组二组用泰式穴位按摩手法组,治疗组膝三针针刺完后加上泰式穴位按摩手法。各组均隔天治疗一次,1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在治疗前后对三组患者进行OKS膝关节疼痛评定、Vas疼痛评定、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及Womac量表问卷评定,从而判定疗效。结果:将纳入标准的108例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病患者随机分成为三组。研究期间无脱落、剔除的个案,本临床研究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卡方检验。在三组患者性别比较中,X2=1.299,P=0.522,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性别间的频率分布相同,即性别分布的基线是均衡的。以P>0.1认为变量符合正态性分布,基于正态性检验的结果来看,各个组间变量的正态性的分布不一致,为了更好的统一分析,选用M(P25,P75)和秩和检验来描述及分析变量。(1)Oxford knee score膝关节疼痛评定分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三组之间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Oxford knee score得分的比较中,不同组别中 Oxford knee score 治疗前,Oxford knee score 第一个疗程后,Oxford knee score第二个疗程的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H=0.941,P=0.625;H=0.001,P=1.000;H=1.476,P=0.478)。即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Oxford knee score得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是一致的,没有差异。采用M(P25,P75)来描述,经秩和检验,P<0.001。整体而言在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三组中不同时间段各治疗指标的前后治疗的得分是存在差异的(P<0.05)。结果发现,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减轻,膝关节功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并减少膝关节疼痛而改善行走的状态。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一组和对照组二组增加更为显着。膝三针结合了泰式穴位按摩手法对于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减轻。对本临床膝骨关节炎患者研究的疼痛症状更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局部功能活动层度恢复。(2)在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VAS问卷评分得分中,不同组别中VAS治疗前,第一个疗程后,第二个疗程后的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H=4.788,P=0.091;H=0.223,P=0.895;H=0.198,P=0.906)。即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VAS得分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是一致的,没有差异。采用M(P25,P75)来描述,经秩和检验,P<0.001。整体而言,在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三组中不同时间段各治疗指标的治疗前后得分是存在差异的(P<0.05)。三组VAS疼痛评分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均下降,分数越少疼痛越轻,临床疼痛症状均有改善。(3)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评分在三组之间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比较中,只有治疗前的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评分统计学有意义P<0.05,P-0.037,两两比较(Bonferroni方法)的结果显示对照组1和对照组2及对照组1和治疗组间比较存有差异(P分别为:0.027,0.025),其他组患者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H=2.483,P=0.289;H=0.171,P=0.918)。采用 M(P25,P75)来描述,经秩和检验,P<0.001。整体而言,在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三组中不同时间段各治疗指标的治疗前后得分是存在差异的(P<0.05),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变化角度接近180°表示为0无疼痛(141°-180°)膝关节活动功能越恢复正常。(4)WOMAC评分在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WOMAC得分的比较中,不同组别中WOMAC治疗前,第一个疗程后,第二个疗程后的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H=0.359,P=0.835;H=1.267,P=0.531;H=0.279,P=0.870)。即对患者采取的的不同的治疗方式WOMAC指标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是一致的,没有差异。采用M(P25,P75)来描述,经秩和检验,P<0.001。整体而言,在对照组1、对照组2和治疗组三组中不同时间段各治疗指标的前后治疗的得分是存在差异的(P<0.05)。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一及对照组二WOMAC评分均降低,从WOMAC问卷评分解意膝关节炎生活质量均有提高,膝部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恢复而膝关节疼痛度减轻。(5)因愈后是有序分类变量,所以选用秩和检验,经检验,Z值为2.057,P=0.358>0.05。整体而言三种治疗方案的预后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临床疗效分析:根据临床疗效统计,治疗组患者临床治愈为6例(16.67%),显效18例(50.00%),有效10例(27.78%),无效2例(5.56%),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一患者临床治愈为4例(11.11%),显效17例(47.22%),有效10例(27.78%),无效5例(13.89%),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二患者临床治愈为3例(8.33%),显效15例(41.67%),有效11例(30.56%),无效7例(19.44%),总有效率为80.56%。经统计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本临床研究课题统计学分析表示,膝三针针刺法、泰式穴位按摩法及膝三针结合泰式穴位按摩均可改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关节疼痛,VAS疼痛评分减低、疼痛减轻。膝关节活动功能角度与走路行步接近正常活动度。本研究仅针对中老年膝关节炎的治疗前三组统计学无差异,但是膝三针结合合了泰式穴位按摩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膝三针疗法和单纯用泰式穴位按摩,疼痛方面疗效比较明显。单纯膝三针疗法疼痛减轻但无放松效果,而单纯泰式穴位按摩手法患者虽觉得舒服,局部放松但疼痛未能完全缓解。以上为膝三针和泰式穴位按摩治疗中老年膝关节炎提供客观依据,结论不宜延伸到其他疾病的治疗。
卢楠[7](2021)在《温针灸治疗寒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寒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治法温针灸干预,通过评估症状体征积分、疼痛VAS积分、踝肱指数ABI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观察温针灸治疗寒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寒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为丰富中医外治法治疗寒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符合纳入标准的基础上随机选择寒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合格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用法疗程:每日行温针灸治疗,每次30min,每10天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天,连续3个疗程共30天。穴位选取膻中、关元、气海、血海、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合谷、太冲。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间歇性跛行、麻木感、肤色、肤温、疼痛VAS、踝肱指数ABI及血液流变学等变化,并与对照组对比。所有纳入病例均进行基线分析及安全评价,所有数据采用SPSS2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例,完成治疗疗程74例,中途退出6例。其中治疗组纳入40例,完成35例,退出5例(3例因疼痛不耐受退出;2例因依从性差退出);对照组纳入40例,退出1例,(1例因提前出院退出);完成39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74例。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病情恶化等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比较,统计学上两组患者在间歇性跛行、肤色、疼痛VAS积分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对治疗前后的间歇性跛行、肤色、疼痛VAS积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在麻木感、肤温、踝肱指数ABI、血液流变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症状体征积分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与对照组66.67%相比,统计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选取膻中、关元、气海、血海、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合谷、太冲等穴位施以温针灸,可以减轻寒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达到临床治疗的目标。
任迎霞[8](2021)在《黄氏股骨头综合治疗法治疗早期ONFH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以黄氏ONFH外敷药为主的综合治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ARCOI、II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早期ONFH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本院门诊收集的股骨头坏死西医ARCO分期为I、II期,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患者,仅计I、II期患髋数量:纳入42人(63髋),研究过程中实验组:5人(7髋)因皮肤过敏脱落,2人(2髋)因路途遥远(新疆、青海)症状明显改善后当地复查。对照组:3人(5髋)患髋疼痛明显,停止就诊,中止。故研究结束时共32人获得(49髋),完整随访。其中试验组患髋23例,治疗方案为黄氏ONFH外敷药联合口服中成药、TDP烤灯、牵引、功能锻炼,对照组患髋26例,治疗方案为外敷药空白,余治疗一致,疗程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Harris优良率、以及影像学MRI改变的差异。结果:实验组12个月治疗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8-100(92.48±7.85)分,对照组评分为70-94(86.42±9.93)分,均较初诊时提高,实验组提高明显;治疗后3月、6月、12月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实验组Harris优良率为73.91%,对照组优良率53.85%,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12月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12月后实验组:VAS评分为0-4(3.13±0.81)分,对照组为0-6(4.00±1.23)分,组间对照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12月后,MRI示患髋改善(显效加有效)共13例,对照组患髋改善6例,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经治疗12月后MRI实验组改善率为56.52%,对照组23.07%,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氏ONFH综合治疗法及对照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治疗ARCOI、II期的气滞血瘀型股骨头坏死患者,黄氏以外敷药为主的综合治疗法效果更佳。
张涛[9](2021)在《运动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观察运动疗法结合中药内服的方案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前、后患者疼痛、关节功能等的改变情况,然后对该治疗方案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方法:收集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诊治的3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42髋:双侧坏死发病12例,右侧坏死11例,左侧坏死7例)。治疗组15例(男9例,女6例)选择了运动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方案,患者年龄为42.52±4.32岁,病程为10.32±3.15月。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5例)选择中药内服治疗方案,年龄为41.45±5.54岁,病程为9.89±4.36月。在治疗期间,要求两组患者拄拐行走、卧床休息,以减轻股骨头负重。治疗期间按照要求停止任何与本次治疗相关的其他药物或治疗方式。观察、复诊、随访3个月,依次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关节积液及骨髓水肿评分,然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按要求完成了本次临床观察,并记录、保存了完整的评价指标数据。经过治疗、观察、分析后发现,治疗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的VAS评分比较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个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方案不仅能快速缓解关节疼痛还可以使患者保持在低疼痛状态。对照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的VAS评分比较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表明疼痛情况改善不明显。在治疗1个月后,疼痛开始明显降低。在治疗1月、3月后两组组间VAS评分相比P<0.05,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早期股骨头坏死疼痛治疗方面,治疗组是明显优于对照组;Harris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月、3月后组间比较P<0.05,有明显的差异,即表示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关节积液及骨髓水肿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1月、3月后组间比较P<0.05,有明显的差异,即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在短时间内可快速缓解髋关节疼痛,同时可以明显地改善髋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关节积液及骨髓水肿情况,使患者可以从事基本的生活,改善生活质量,说明该治疗方案可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吴子华[10](2021)在《徐旭英辨治半阴半阳证经验和紫色消肿膏治疗半阴半阳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一徐旭英教授治疗疮疡半阴半阳证的临床经验总结研究目的:系统整理、总结徐旭英教授辨治疮疡半阴半阳证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提供中医外科临床、科研工作者相关思路。研究方法:通过临床侍诊学习,记录典型临床病例,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徐旭英教授治疗疮疡半阴半阳证的临床经验。研究结果:徐旭英教授疮疡辨证思路以阴阳为纲,同时注重整体观,强调分病情阶段进行治疗。认为疮疡半阴半阳证的病因病机在于:肺脾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阻为发病之标;阴阳不调为病机所在。治疗方面,谨辨阴阳,以阳为贵;扶正祛邪,正邪兼顾;外科三法,贯穿始终,注重内外治法并用。结论:徐旭英教授以调和阴阳气血为大法,内外治法并行,治疗疮疡半阴半阳证的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中医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学习探讨。研究二紫色消肿膏治疗疮疡半阴半阳证的临床研究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应用紫色消肿膏治疗以脂膜炎为首的疮疡半阴半阳证,从疮疡大小、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体征缓解的程度及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超声、症状分级量化表、复发率等方面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旨在明确紫色消肿膏治疗疮疡半阴半阳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疮疡科门诊及特需门诊中,择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诊断属于疮疡半阴半阳证,西医诊断属于脂膜炎的患者共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局部应用紫色消肿膏贴敷,每日1次,疗程为4周。对照组局部应用硫酸镁注射液湿敷,每日2次,疗程同试验组。采集患者疮疡大小、复发率、超声、激光多普勒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研究结果:本试验共计纳入60例中医诊断属疮疡半阴半阳证,西医诊断属脂膜炎的患者,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无脱落病例。在主要观测指标方面,治疗组随访一月复发率为0,对照组随访一月复发率为13.3%(4/30),治疗组在复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肿疡消散情况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灌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温影响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疮疡相关症状、体征的疗效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3.3%,显效率13.3%,临床痊愈率83.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10.0%,显效率20.0%,临床痊愈率60.0%,总有效率90.0%。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率均较对照组优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观测指标方面,治疗组在改善反复发热、异常汗出、乏力、纳差、眠差等中医全身症状方面均较对照组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院内制剂紫色消肿膏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消肿等作用,针对疮疡半阴半阳证(脂膜炎)疗效确切,在改善局部症状及中医症状体征、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紫色消肿膏辨证贴敷具有中医药特色,成本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为疮疡半阴半阳证(脂膜炎)患者提供了较优选择。
二、小腿皮肤坏死治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腿皮肤坏死治验(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
1.1经脉络属 |
1.2生理配合 |
1.3病理相关 |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
2.1补肺通肠 |
2.2降肺通肠 |
2.3宣肺通肠 |
3 方药 |
3.1补肺通肠汤 |
3.2降肺通肠汤 |
3.3宣肺通肠汤 |
4 典型病案 |
(5)蔡圣朝主任医师临证环跳穴应用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环跳穴的取穴方法及主治病症 |
1.1 环跳穴的取穴方法 |
1.2 主治病症 |
1.2.1 下肢痹证 |
1.2.2 躯干内脏病症 |
2 环跳穴的得气手法与候气 |
3 典型病案 |
3.1 坐骨神经痛 |
3.2 肋间神经痛 |
3.3 急性淋巴管炎 |
3.4 性功能障碍 |
4 小结 |
(6)膝三针结合泰式按摩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1.1.1 膝关节炎的流行医学 |
1.1.2 解剖学基础 |
1.1.3 病因研究危险因素 |
1.1.4 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 |
1.1.5 膝骨关节炎中医学及泰医学治疗进展 |
1.2 传统中医学对膝关节炎的认识 |
1.2.1 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
1.3 膝三针研究进展 |
1.3.1 膝三针 |
1.4 泰式穴位按摩 |
1.4.1 有关泰国传统医学实践的基本概念 |
1.4.2 泰国传统医学从业者的重要特征 |
1.4.3 泰国泰国传统医学实践的状况,过去实践泰国传统医学 |
1.4.4 泰式按摩的基本知识 |
1.4.5 泰式按摩病因学说基础,十主经脉和五个迹象 |
1.4.6 泰式按摩对其他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
1.4.7 泰式按摩重量的使用按摩 |
1.4.8 膝骨关节炎泰式锻炼方法 |
1.5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中医诊断标准 |
2.1.4 传统泰医诊断标准 |
2.1.5 纳入标准 |
2.1.6 排除标准 |
2.1.7 剔除标准 |
2.1.8 中止标准 |
2.1.9 脱落病例标准 |
2.1.10 针刺意外情况及处理 |
2.2 研究方法 |
2.2.1 随机分组方案 |
2.2.2 治疗方法 |
2.2.3 注意事项 |
2.2.4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
2.2.5 疗效判定标准 |
2.2.6 统计学处理 |
2.3 研究结果 |
2.3.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3.2 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Oxford knee score各指标的差异比较结果评分统计 |
2.3.3 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VAS各指标的差异比较结果评分统计 |
2.3.4 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测角仪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各指标的差异比较结果评分统计 |
2.3.5 三组中老年膝关节炎患者WOMAC各指标的差异比较结果评分统计 |
2.3.6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构成统计比较 |
2.4 安全性观察 |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
3.1 研究结果分析 |
3.1.1 三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Oxford Knee Score评分比较 |
3.1.2 三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
3.1.3 三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Goniometer膝关节活动度测量 |
3.1.4 三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WOMAC问卷评分 |
3.1.5 三组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3.2 治疗方案探讨 |
3.2.1 膝三针配合泰式按摩治疗法分析 |
3.3 应用膝三针配合泰式穴位按摩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3.4 创新性 |
3.5 不足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件 |
(7)温针灸治疗寒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 |
一、基本概述 |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三、ASO的高危因素 |
四、治疗现状 |
第二节 传统中医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认识 |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理论溯源 |
二、传统中医对脱疽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现代中医对脱疽病因病机的研究 |
四、脱疽的辨证分型 |
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案 |
一、样本量计算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方案 |
四、观察指标 |
五、统计方法 |
六、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治疗完成情况比较 |
二、基线资料比较 |
三、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 |
四、安全性观察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研究结果分析 |
一、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二、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
三、患者疗效比较 |
四、安全性观察 |
第二节 温针灸对ASO患者的治疗作用 |
第三节 证型的分析 |
第四节 本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黄氏股骨头综合治疗法治疗早期ONFH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现代医学认识 |
2.1.1 流行病学 |
2.1.2 现代解剖研究 |
2.1.3 病因病机 |
2.1.4 治疗方法 |
2.2 传统医学认识 |
2.3 小结 |
3 资料与方法 |
3.1 临床资料 |
3.1.1 诊断标准 |
3.1.2 研究对象 |
3.1.3 纳入标准 |
3.1.4 排除标准 |
3.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3.1.6 中止试验标准 |
3.1.7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设计类型 |
3.2.2 实验对照设计 |
3.2.3 技术路线图 |
3.2.4 两组治疗方案 |
3.2.5 临床观察指标 |
3.2.6 疗效评价方法 |
3.2.7 统计分析方法 |
3.2.8 质量控制 |
3.2.9 注意事项 |
3.2.10 随访方法 |
3.2.11 伦理学原则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 讨论 |
5.1 理论依据 |
5.1.1 黄氏股骨头外敷药临床医学依据与优势 |
5.1.2 黄氏综合治疗法的必要性 |
5.2 研究结果的讨论 |
6 结语 |
6.1 结论 |
6.2 创新 |
6.3 不足与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致谢 |
9 附件 |
(9)运动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标准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案 |
2.1 治疗组:运动疗法+中药内服 |
2.2 对照组:中药内服 |
2.3 观察方法 |
3 疗效评价 |
3.1 VAS评分 |
3.2 Harris评分 |
3.3 关节积液及骨髓水肿评分 |
3.4 疗效评分 |
4 统计方法 |
5 结果 |
5.1 VAS评分 |
5.2 Harris评分 |
5.3 关节积液及骨髓水肿评分 |
5.4 疗效评价 |
5.5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中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
2 病因与病机 |
3 股骨头坏死的治则治法 |
4 本次临床观察研究所用中药处方来源 |
5 处方的组方原则及配伍 |
6 鉴别诊断 |
7 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8 运动疗法 |
9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中西医治疗方式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 |
附录三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
致谢 |
(10)徐旭英辨治半阴半阳证经验和紫色消肿膏治疗半阴半阳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疮疡半阴半阳证研究现状 |
1 释名 |
2 病因病机 |
3 临床表现 |
3.1 全身情况 |
3.2 局部表现 |
4 治法 |
4.1 内治法 |
4.2 外治法 |
4.3 禁忌 |
5 结语 |
参考文献一 |
综述二 紫色消肿膏研究现状 |
1 紫色消肿膏源流 |
2 紫色消肿膏药理研究 |
3 紫色消肿膏临床应用 |
4 讨论 |
参考文献二 |
综述三 脂膜炎研究进展 |
1 临床表现 |
1.1 局部皮损表现 |
1.2 全身症状 |
2 发病机制 |
3 诊断 |
3.1 病理诊断及分型 |
3.2 超声诊断 |
3.3 CT诊断 |
4 治疗方法 |
5 讨论 |
参考文献三 |
第二部分 临床经验 徐旭英教授治疗疮疡半阴半阳证的临床经验总结 |
1 徐旭英教授疮疡辨证思路探析 |
1.1 以阴阳为纲 |
1.2 注重整体观 |
1.3 明确病情阶段 |
2 疮疡半阴半阳证的病因病机 |
2.1 肺脾肾虚为发病之本 |
2.2 湿热瘀阻为发病之标 |
2.3 阴阳不调为病机所在 |
3 徐旭英教授治疗疮疡半阴半阳证的思路探析 |
3.1 谨辨阴阳,以阳为贵 |
3.2 扶正祛邪,正邪兼顾 |
3.3 外科三法,贯穿始终 |
4 徐旭英教授治疗疮疡半阴半阳证的遣方用药探析 |
4.1 内治法 |
4.2 外治法 |
5 肿疡半阴半阳证(结节性血管炎)治验举隅 |
5.1 病例资料 |
5.2 病例分析 |
6 溃疡半阴半阳证(2型糖尿病性下肢溃疡)治验举隅 |
6.1 病例资料 |
6.2 理论探析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紫色消肿裔治疗半阴半阳证的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 |
1.6 病例剔除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随机分组方法 |
2.4 治疗方法 |
3 评价与观察指标 |
3.1 一般项目 |
3.2 疗效性观测指标及评价标准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疗效性评定标准 |
3.5 复发率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纳入及数据集 |
4.2 基线汇总情况 |
4.3 疗效指标基线 |
4.4 疗效比较 |
4.5 治疗组与对照组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1 研究结果分析 |
2 疮疡半阴半阳证的形成 |
3 脂膜炎与疮疡半阴半阳证之间的联系 |
4 紫色消肿膏的组方特色 |
5 疮疡半阴半阳证的治疗原则思考 |
6 问题与不足 |
7 本研究的特色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小腿皮肤坏死治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舒脉制剂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研究[D]. 陈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针灸“解结”法及其应用探讨[D]. 张超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艾炷灸配合快速康复理念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D]. 徐钰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5]蔡圣朝主任医师临证环跳穴应用经验[J]. 贺成功,龙红慧,朱才丰.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3)
- [6]膝三针结合泰式按摩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D]. 温菁婷(Wassana Boonji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7]温针灸治疗寒瘀阻络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D]. 卢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8]黄氏股骨头综合治疗法治疗早期ONFH的临床观察[D]. 任迎霞.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9]运动疗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观察[D]. 张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徐旭英辨治半阴半阳证经验和紫色消肿膏治疗半阴半阳证的临床研究[D]. 吴子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