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企业管理分析

境外企业管理分析

一、境外企业管理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航宇[1](2021)在《四川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障碍因素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带一路”战略为消化国内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产能提供了机会。作为我国西部内陆省份的四川省,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四川省建筑企业“走出去”参与对外承包工程迈上新的台阶。四川省建筑业“走出去”发展水平低,外向度不高,对外承包工程参与度低,面临诸多障碍因素,对四川省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对外工程承包障碍因素进行全面研究并给出相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四川省建筑业市场进行现状分析、对外承包工程情况调研摸底,采集整理有效的数据和相关信息;其次,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企业座谈等方法,整理出96个影响四川省建筑业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障碍因素,基于问卷调研的结果,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找出关键障碍因素并分类,确定了由25个指标组成的5个关键障碍因素;最后,结合四川建筑业实际情况,借鉴其他省的优秀经验,针对关键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论文所确定的四川省建筑业对外承包工程关键障碍因素及其相关对策建议,对于提升四川省建筑业“走出去”对外承包工程发展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供相关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提供决策参考,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在“走出去”发展政策制定中提供借鉴。

王娟[2](2021)在《J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多元化战略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度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结构性转型阶段,虽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政府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努力为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21世纪前十年获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更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推动力量。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企业,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制定企业战略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成为行业企业至关重要的课题。本文以企业战略为研究基点,以J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对J企业宏观环境和行业竞争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了企业发展经营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再者,应用AHP法识别J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以及熵值法测量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实现对J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多元化战略优化前的定性定量分析。然后,通过对J企业多元化战略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明确了 J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多元化战略优化策略。最后,根据优化策略进一步提出实施方案与实施步骤,从人力资源、资金、制度等方面切入,保障企业战略优化策略能够落地实施。此文通过对J企业企业战略的研究,进一步推进J企业实现提升企业行业地位,引领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同时,希望存在类似情况的企业能够获得些许借鉴,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长存发展。

杜方正[3](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国有企业面对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现实难题,在犯罪论实践上的首要反应,当属建立企业层面的刑事合规管理体系。上位法需求、合规制度的来源构成与行政监管要素是当前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现实境遇。合规文本模式导致刑事合规风险识别的形式化、有效合规判定基准偏离刑事合规的预设轨迹以及法律程序性障碍影响刑事合规目的判定是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适用的主要问题。刑事合规本质上是由国家与企业出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之共同目的,采取的刑事实体、程序性及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手段在内的各项管理运行机制与措施。建构与完善企业合规制度是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实现内部治理的潜在要求。国有企业开展刑事合规管理有着天然的法理基础与实践来源。风险刑法理论、情境预防理论以及刑法治理模式理论成为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国家法层面的刑事合规、国有企业层面的刑事合规以及国资监管层面的刑事合规是国有企业三阶层刑事合规基本分类。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在于,国有企业是最为重要的合规主体,具有明显的法律拟制属性,刑事合规具有法治国企建设的内生动力。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价值取向在于实现犯罪预防的目的。实现现代企业治理则属于国家和企业共同的价值目标。刑事合规制度的风险防控既力求避免国家法层面的刑事法律风险,也对企业层面的刑事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设置必要“警戒线”,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基础路径与合规风险传导机制。准确识别与评估刑事合规风险是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关键。刑事合规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以审计监督、监察监督与专项合规管理为基础路径,主要针对商业活动与生产经营中的贪污贿赂型刑事合规风险、职权型刑事合规风险与经营型刑事合规风险。在刑事合规风险传导基理上,刑事合规管理体系是刑事合规传导阻断机制的基准阀门,刑事合规风险传导具有不确定性与跳跃性的基本特性。常规型刑事合规风险传导与突发型刑事合规风险传导共同构成了国有企业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标准化模式。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逻辑起点体现在行政监管与刑事合规的零和博弈,两者难以调和的矛盾成为合规管理首要面对的难题。行政和解的引入具有法定意义结案机制的参考价值,是有效刑事合规前置径路的必经环节,更是刑事合规立足长远的借鉴之策。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逻辑构造则表现于对国有企业多重风险治理体系的反思。毫无疑问,国有企业刑事合规上的突破与进展,必然需要对现有的刑事合规管理架构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改造,创设与组建统一的综合性合规部门,统筹管理国有企业风险防控事项;合理协调监察与刑事合规职能关系,突出合规的前置刑事合规风险防控特征;突破西方产权理论束缚,完善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特殊合规激励政策机制;突破反腐败、反欺诈和反贿赂刑事合规领域,以刑事罪状论构建刑事合规职能视阈。刑事合规制度是否有效且得到充分地遵守与执行,关键在于合规管理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有效证成既遵循一般企业合规的客观规律,无一例外地围绕保证企业实现合法合规经营为根本目标。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有效性证成紧紧围绕刑事合规制度正当化与刑事合规制度的开放性展开。流于形式的刑事合规管理更是对企业有限管理资源的浪费与实质阻碍。正在走向成熟与完善的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应当力求在法律逻辑与司法实践中回避“故步自封”与“因循守旧”。作为迅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刑事合规需要有“海纳百川”之气度和“兼容并蓄”的气魄,敢于尝试、能够突破,于正当化基础之上实现刑事合规制度的“行稳致远”。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旨在建立以反腐败、反贿赂为中心的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与合规制度体系。通过引入预防商业贿赂合规失职罪的法律适用,反商业贿赂立法应坚持主体身份的一致性、合规体系的衔接性与资产保护的平等性等基本要素,以非自愿的排除性、出罪功能的自治性与追诉权的裁量性等维度构建刑事合规出入罪机制。刑事合规激励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与完善合规制度与体系的动因,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合规管理体系上的程序性展现。提倡依托行政与刑事合规激励新机制,激发“先行先试”国有企业在实现合规管理有效性与风险防控上有所突破与日臻完善,为全面推行企业合规制度奠定坚实环境基础与提供行动范本。

李想[4](2020)在《拟境外红筹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S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税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使企业和税务机关都开始重视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香港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与发展使很多中国内地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大部分在境外上市的企业采用的都是红筹模式,尤其是民营企业,然而特殊的股权架构也会带来较多的税务风险。在一个将要红筹上市的企业内,税务风险不仅关系到纳税信用和日常经营活动,还可能会影响到企业能否成功上市,因此对拟红筹上市企业的税务风险和税务风险管理措施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S企业拟红筹上市的案例作为研究主体,该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S企业是一个拟红筹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无论是身为高新技术企业,还是计划在香港IPO,都将面临较多的税务风险。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案例公司的财务和涉税状况以及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第二部分在风险管理理论和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指出S企业在筹备境外红筹上市前的税务风险主要与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补助的处理以及重要的关联交易有关;S企业在筹备境外红筹上市期间的税务风险主要来自企业重组、IPO费用的处理、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这三方面;完成境外红筹上市筹备后企业的税务风险与企业上市后的经营计划有关。导致以上三个不同经营阶段的税务风险发生的风险因素可能来自S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能力的不足、税法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和不确定性。最后本文建议S企业在这三个经营阶段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都要按照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做好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工作,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沟通与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杨淑梅[5](2020)在《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研究》文中指出档案政策与法规是国家档案事业平稳有序发展的制度保障,是国家档案事业与时偕行发展的目标导向,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永续和谐发展的管理工具。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决定了企业档案在国家档案资源中的重要地位。企业档案事业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系统中的重要成分,自然也离不开政策与法规的支持和引导。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是根据企业档案实际工作而制定的,并跟随着档案工作内在运行机制与社会环境变化而发展,对企业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指导意义。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从规范科技档案工作开始,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成果。这些政策法规在新发展形势下能否持续服务于企业档案业务建设,能否有力保障和促进国家档案事业建设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本文以效力范围及于全国的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在对政策法规文本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把握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发展脉络,并基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现行有效政策法规尚存的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完善建议。本选题从以下五部分进行阐述: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点与特色。第二章是相关概念以及政策法规来源,主要包括企业档案概念、档案政策概念、档案规范性文件的狭义与广义概念、档案法规概念以及政策法规收集范围、收集原则、收集方法。第三章是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概状分析,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一是关于政策法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政策法规演进历程、政策法规发文主体、政策法规效力级别;二是对不同类型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建设状况的分析,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三是对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内容的分析,基于国家档案事业“三个体系”建设目标,探究政策法规对其目标实现的保障作用。第四章是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基于第三章不同层面的分析,总结出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修订与废止不及时、发文部门合作程度不够深入、企业档案立法层级低、民营企业档案立法单薄、企业档案安全政策法规不完善、企业档案利用政策法规不健全等问题。第五章是完善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的建议,针对第四章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尚存的不足之处,根据企业运行特征、档案工作规律和社会发展形式,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方祥[6](2020)在《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问题研究 ——以九江市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情况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间不同国家金融投资、跨国贸易正加速流动,全球资本参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愈来愈深,国际金融投资的规模正日益扩张,投资领域也不断扩展,频繁的国际经济活动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非居民税源,但是与之而来却造成国际间所得税管辖权不断交叉,国际间税源的流动越来越错综复杂的问题。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从2008年实施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相关文件和政策,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发展,以非居民企业为主的税收政策不断健全,相关税务部门在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工作方面也逐渐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初步实现专业化管理。本文结合九江市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实例分析,从当前税收管理实践中的薄弱环节出发,通过参照西方先进国家的优秀做法,进而提出改善我国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具体策略。本文根据论述需要,将内容划分成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文课题研究的国内外背景、意义以及现阶段的研究情况;第二章主要阐述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阐述我国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实践中薄弱环节,并结合实际进行成因分析;第四章通过九江市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二个实例分析佐证第三章提出的有关问题;第五章主要阐述部分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可借鉴之处;第六章主要是根据上文论述内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提升我国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水平提供更多助力。

高梦华[7](2020)在《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文中研究指明非居民企业税收收入是近年来税务部门和国际组织关注度较高的一种税收收入,目前,天津市自贸区的建立为滨海新区经济带来了突破性增长,同时居民企业跨国贸易经济活动的开展也增加了许多非居民企业税源,但是在管理过程中,税源把控难度大、税务部门监管信息不到位、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强等因素也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带来了诸多风险。文章首先对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法比较2015年至2019年的非居民企业税收收入变化,凸显出自贸区自2015年成立以来,非居民企业税收的征管特点,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备案的流程、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防控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现状,分析查找当前工作模式下存在的主要税收风险问题,对立法制度不完善、非居民企业涉税信息登记不完整、非居民企业税收监督管理系统不健全、各政府部门管理职责不明确、非居民企业税收遵从度不高、岗位人员配置受到制约六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应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应该在国际层面加强国际税收法律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有效避免非居民企业偷税漏税,在税务机关内部合理设置风险防控体系标准,并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岗配备专业人员,以此来减小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风险。期望文章的研究结果能有助于建立有效的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机制,提升非居民企业管理质量,促进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董少明[8](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文中认为并购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从过去国有企业激发活力,实现扭亏为盈和发展壮大,到当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购重组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演进的大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规律,在历史演进的分析中重新认识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和作用,以更好的指导当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遵循“理论分析——历史演进——实证研究——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对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相关文献、理论,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之后,着重从历史演进的视角考察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的起步阶段(1984—1991)、转型阶段(1992-2002)和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剖析各个阶段的背景、特点和成效;其次,论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进行实证检验和绩效评价,总结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成绩,剖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进一步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最后,论文借鉴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原则、目标和模式,厘析了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体定位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提升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对策建议,尤其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法治企业”,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和破产清算体系,以及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和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李洋[9](2019)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讨论旨在破除全球化时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国有体制发展前景的质疑。“公有制必然不如私有制”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把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中国经济的枷锁是很危险的,也是不公正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历史的回顾,以及与全世界范围内其他经济体国有企业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寻找出我国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国有企业不仅存在于具有社会主义传统的欧洲国家,连私有化至上的美国也并非没有国有企业。学界常有观点认为西方国有经济的比例比中国低很多,但是以新加坡为例的不少完全市场经济体也拥有着很高的国有经济比例。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可以说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为何也能够实现经济成功呢?这些都是简单支持私有化的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所以说,草率的把所有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国有体制是不负责任的。回顾历史,那些不立足本国国情就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试图通过激进的私有化实现经济发展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拉美国家、菲律宾等经济体陷入长久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例证。而这些国家也基本失去了实现工业化的机会。反观同时期有着更高国有企业比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等)却完成了脱贫和赶超。国有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与所有制无直接关系的。很多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在私有企业,尤其是在股权分散的大型私有企业里一个都不会少。如此可见,简单的改变企业的所有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帮助。从西方成功的国有企业经验中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按照市场规则有效治理国有企业,所有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管控和规避,完全不会比私有企业做的差。从对法国国有经济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承认国有企业贡献和地位的同时,法国政府不推行激进私有化,而是通过积极改革保持企业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家核心技术的掌握者。德国的国有企业也在战后恢复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在经历了几轮私有化后,近年来德国在电力等行业开始出现重新国有化的呼声。而北欧国家的国有企业则是支撑其高福利经济的重要部分,且在创新能力上走在世界前列。亚洲的新加坡和韩国则更加是利用国有企业实现经济腾飞,完成工业化的典型案例。甚至在完全信奉私有化的美国也有着数量可观的国有企业,除了在公共事业部门外,也不乏涉足军工、金融、地产等行业。这些都说明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虽不是新问题,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只停留在企业微观治理的层面,并没有从全球化内外联动的视角,以及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直面指出坚定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信心来源。只有跳出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框架,从例证分析的角度才能更好找到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在绪论中阐述了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论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创新点;第一章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客观总结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回顾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诞生及推广的原因和过程,阐明了这一趋势对我国经济在逐渐融入全球体系后的影响。为了解释这一影响,本文在第一章第二节阐述了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第二章首先总结和分析了质疑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一些理论,包括“委托-代理”“搭便车”“预算软约束”等问题,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否与企业的产权归属公有或私有并无关联。随后,本文对推行私有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陷阱”进行了梳理。最后,本章指出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私有化改革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在第三章,本文通过对法国、德国、北欧国家、美国等经济体的国有企业发展历史的分析和对比,总结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借鉴的地方。第四章则主要分析了与中国更为接近的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的国有经济成分和私有化改革的尝试,试图找到可供我国采用的改革路径。本文的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就当前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举措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第八章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以及对未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展望。

陈晔婷[10](2019)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隐性知识学习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成为了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在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下降23%的背景下,2018年全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1298.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其中对外金融类直接投资93.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达105.1%。另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2.5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92万家,分布在全球189个国家(地区),覆盖率为81.1%。在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背景下,本文试图探究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带来创新绩效的提高吗?第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第三,跨国公司进行知识转移会受到哪些情境的影响?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是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国政府和企业制定“走出去”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研究上述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中的缺口,并根据案例企业访谈提出本文的初始假设,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提出本文正式的假设。随后利用问卷调查获取的企业微观数据,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带来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吗?现有研究中,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围绕“对外直接投资”展开了一定的探讨。其中,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创新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三类:一些学者从微观层面讨论“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还有学者从宏观层面出发,讨论逆向溢出机制的“门槛效应”。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因此学者们试图从环境因素入手,认为可能是环境因素影响了企业的吸收能力(门槛效应),从而影响创新能力。最新的研究成果中,有学者基于新新贸易理论从企业内部的异质性出发,认为进入东道国方式不同以及生产率不同等因素导致了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不同。本文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异质性也可能是导致现有研究得不到一致结论的原因,因此与以往微观视角考虑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同,本文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深度、对外直接投资广度和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出发,考虑异质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2.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在已有研究中,绝大部分学者都是在剖析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所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其中作用机制的黑箱尚未完全打开。隐性知识虽然被认为是企业所特有的资源,但往往由于较难表达以及被认为和显性知识同时转移,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中学者通常没有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作用机制进行区分。而事实上,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移方式是不同的,影响变量间(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机制也不尽相同。此外,中美贸易战在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贸易的范围,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在高端产品和技术上对中国的限制更加严苛。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直接将东道国的高技术专利和新产品等显性知识转移回中国境内变的愈加困难,此时更加突显了隐性知识的重要作用。在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背景下,本文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进行了区分,检验隐性知识在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绩效之间如何产生、是否发挥作用,重点揭示隐性知识在二者之间发挥作用的机制。3.跨国公司进行知识转移会受到哪些情境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已较为丰富,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母公司自身和子公司自身的因素,例如母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吸收转化的能力等;(2)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相互联系,例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网络关系;(3)知识自身的特性,如知识多样性、知识一致性等。此外,跨国公司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也会影响内部知识转移。虽然现有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仍有深入挖掘的空间。本文从企业所在的组织情境和网络关系入手,将尚未引起充分关注的“组织结构有机性”和“母国网络关系嵌入性”两个变量作为调节变量,从“一推一拉”两个角度探讨对外直接投资对隐性知识作用的影响因素。具体的,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对外直接投资、隐性知识和创新绩效三个变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综述,发现研究中的不足从而构建本文的研究模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提出初始命题,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问卷数据,通过对检验结果的讨论得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和贡献包括以下3点:1.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与“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不同,也与以往文献中关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绿地投资、并购或建立研发中心)不同,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出发,考虑对外直接投资深度、对外直接投资广度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其中,对外直接投资速度这一维度尚未被学者广泛的讨论。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深度、对外直接投资广度对创新绩效影响显着。本文对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维度的考量,丰富了以往研究中对维度的考察,并且拓展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影响研究的理论边界。2.对外直接投资深度、对外直接投资广度对隐性知识产生部分影响,隐性知识再影响创新绩效。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从境外市场获取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深度、对外直接投资广度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国作为海外市场的后入者,需要面对竞争激烈时可能形成的后入者劣势,而隐性知识则可以缓解由于缺乏海外经营经验造成的劣势、使企业快速融入东道国市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和积累的隐性知识,企业不仅能够获取技巧技能,还能拥有对新趋势、新技术敏锐的洞察力,进而指导企业做出有益于创新产出的决策。文中将隐性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引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系统地探讨了隐性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所发挥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打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黑箱。3.文中还考虑了组织结构有机性和母国网络关系嵌入性两个调节变量。组织结构有机性和母国网络关系嵌入性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隐性知识关系间起调节作用,有机的组织结构和母国网络关系嵌入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能够快速的适应海外动荡的环境,通过降低不确定性增加隐性知识的获取,并且能够使企业更容易克服优势资源的刚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文中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组织情境和母国网络关系两个影响因素,将组织结构有机性和母国网络关系嵌入性作为并列的调节变量考量,补充和丰富了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边界,强调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要更好地建立起外部隐性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和意识,培育和增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隐性知识的形成条件,最终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进步。

二、境外企业管理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境外企业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障碍因素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四川省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必要性分析
    2.1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概述
        2.1.1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趋势和特点
        2.1.2 疫情影响下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现状
    2.2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概况
        2.2.1 我国建筑业“走出去”发展历程
        2.2.2 我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
        2.2.3 “一带一路”给我国建筑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2.3 四川省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遇到的挑战
        2.3.1 四川省建筑业“走出去”对外承包工程现状
        2.3.2 四川省建筑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2.4 四川省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必要性分析
        2.4.1 四川省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面临机遇
        2.4.2 四川省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必要性
    2.5 小结
第3章 四川省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障碍因素研究
    3.1 四川省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障碍因素识别
        3.1.1 基于文献分析的因素识别
        3.1.2 基于企业座谈专家访谈的因素识别
    3.2 障碍因素重要程度问卷调查
        3.2.1 问卷设计
        3.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3.3 基于问卷结果的数据分析
        3.3.1 问卷结果简单描述分析
        3.3.2 信度检验
        3.3.3 效度检验
        3.3.4 因子分析
    3.4 关键障碍因素识别与分析
        3.4.1 关键障碍因素识别
        3.4.2 关键障碍因素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障碍因素的策略分析
    4.1 加强政府在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发展中的作用
        4.1.1 高度重视建筑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1.2 打通各级各部门的联动功能
    4.2 加强支持政策研究
        4.2.1 出台激励对外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4.2.2 出台对各类主体的激励措施
    4.3 提升企业自身实力
        4.3.1 重点扶持有引领作用企业
        4.3.2 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4.4 完善企业所需的配套服务
        4.4.1 加强平台建设
        4.4.2 组织相关培训和牵线活动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四川省建筑业“走出去”障碍因素的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J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多元化战略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基本框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1.3.2 多元化战略研究现状
        1.3.3 综述评价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2.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2.2.1 价值性
        2.2.2 难以模仿性
        2.2.3 可延展性
    2.3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2.4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
    2.5 多元化战略的理论
        2.5.1 多元化战略的概念
        2.5.2 多元化战略的类型
    2.6 核心竞争力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
    2.7 基于核心竞争力多元化战略类型
第3章 J企业外部环境及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3.1 J企业概况
        3.1.1 J企业简介
        3.1.2 J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3.1.3 J企业发展多元化战略动因
    3.2 J企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模型
        3.2.1 政策环境因素
        3.2.2 经济环境因素
        3.2.3 社会环境因素
        3.2.4 技术环境因素
    3.3 J企业行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3.2 买方的议价能力
        3.3.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3.4 替代产品的威胁
        3.3.5 同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
    3.4 J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3.4.1 核心竞争力评价思路
        3.4.2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概念模型
        3.4.3 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第4章 J企业多元化战略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
    4.1 J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测量与经营评价分析
        4.1.1 J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测量指标
        4.1.2 J企业多元化战略定量分析
        4.1.3 J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财务分析
        4.1.4 J企业多元化战略评价
    4.2 J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实践结果
        4.2.1 非相关业务多元化战略陷入困境
        4.2.2 企业核心业务错失行业提升机遇
        4.2.3 企业高度相关多元化战略进展缓慢
        4.2.4 组织绩效呈低水平状态
    4.3 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J企业多元化战略存在问题分析
        4.3.1 非相关业务多元化战略无法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协调增效
        4.3.2 企业资源分散失去核心竞争能力的难以模仿性
        4.3.3 相关多元化准备不足降低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
        4.3.4 企业绩效激励机制失灵降低核心竞争力的可延展性
第5章 J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战略优化策略
    5.1 基于核心竞争力非相关业务多元化的收缩战略
        5.1.1 转让商业地产项目收回投资性成本
        5.1.2 寻求商业联盟机会停止旅游地产独自投入
        5.1.3 回收非相关多元化资本回归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
    5.2 基于难以模仿性的核心业务战略
        5.2.1 重视技术创新投入关注行业产品升级需求
        5.2.2 增加企业资源投入强化企业品牌影响力
        5.2.3 聚焦企业难以模仿性行业壁垒提升企业行业地位
    5.3 基于价值性的高度相关业务多元化战略
        5.3.1 加强新项目立项管理机制避免关联陷阱风险
        5.3.2 利用收购、合并、联盟推动高度相关业务落地实施
        5.3.3 夯实企业价值性战略关联实现企业规模经济
    5.4 基于可延展性的不断增长业务多元化战略
        5.4.1 优化企业内控管理激发组织创新能力
        5.4.2 加强企业员工归属感及责任感建立核心员工股权持有机制
        5.4.3 推进企业可延展性战略实施深耕行业细分市场
第6章 J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多元化战略策略的实施与保障
    6.1 基于J企业核心竞争力多元化战略策略实施的步骤
        6.1.1 实施的计划方案
        6.1.2 实施的计划步骤
    6.2 基于核心竞争力多元化战略优化策略的实施保障
        6.2.1 人力资源保障
        6.2.2 资金保障
        6.2.3 制度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模糊评价调研
    附录二 权重调研

(3)我国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制度现状及适用问题
    第一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现实境遇
        一、刑事合规制度的法律评价
        二、刑事合规制度的义务来源
        三、刑事合规制度的行政监管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适用问题
        一、合规文本模式导致刑事合规风险识别的形式化
        二、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偏离企业刑事合规预设轨迹
        三、法律程序性障碍影响刑事合规价值与目的判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概念重构与法理探寻
    第一节 刑事合规概念二元视角与基本立场
        一、合规理论框架下的刑事合规
        二、关键概念视角下的刑事合规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法理依据
        一、风险刑法理论的合规导向
        二、情境预防理论的合规指引
        三、企业犯罪治理的合规维度
        四、刑事合规阶层性分类理论确立
    第三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与价值目标
        一、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价值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风险识别与传导规制
    第一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路径
        一、刑事合规风险识别的基础路径
        二、刑事合规视角下贪污贿赂型风险
        三、刑事合规视角下的职权型风险
        四、刑事合规视角下的经营型风险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边界与规制
        一、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国企边界
        二、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基本原理
        三、刑事合规风险传导标准化模型
        四、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规制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行政镜像与治理反思
    第一节 行政镜像: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零和博弈
        一、国有企业行政监管的权力来源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公法属性
        三、破解之道:行政和解稳步引入
    第二节 治理反思:国有企业多重风险治理体系的重塑
        一、国有企业多重风险治理制度形成与层叠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架构塑造与提升
        三、应然之解:“综合合规职能体系”构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有效性与证成轨迹
    第一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正当化的“抱朴守拙”
        一、法人替代刑事责任原则的演进
        二、刑事合规形成机制的预防功能
        三、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正当性原则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开放性的“行稳致远”
        一、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开放性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过程再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指引与激励的初步方案
    第一节 重点领域刑事法律风险的合规指引
        一、域外专项刑事合规的制度借鉴
        二、反商业贿赂统一立法初步构想
        三、国有企业反商业贿赂合规指引
    第二节 刑事合规激励的刑事政策与行政指向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合规适用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激励的基础路径
    本章小结
余论:企业合规布局的前提与范本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拟境外红筹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S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案例
    1 行业概况
    2 企业概况
        2.1 S企业简介
        2.2 S企业财务状况
        2.3 S企业涉税状况
        2.4 S企业红筹架构搭建情况
        2.5 S企业内部控制情况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税务风险相关理论
        2.2 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3 S企业境外红筹上市的税务风险分析
        3.1 S企业筹备境外红筹上市前的税务风险分析
        3.2 S企业筹备境外红筹上市期间的税务风险分析
        3.3 S企业完成境外红筹上市筹备后的税务风险分析
    4 S企业境外红筹上市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4.1 企业管理者层面
        4.2 企业员工层面
        4.3 税法与会计制度因素
    5 高新技术企业境外红筹上市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5.1 筹备境外红筹上市前的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5.2 筹备境外红筹上市期间的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5.3 完成境外红筹上市筹备后的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特色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政策法规来源
    2.1 企业档案
    2.2 档案政策
    2.3 档案法规
    2.4 政策法规来源
        2.4.1 收集范围
        2.4.2 收集原则
        2.4.3 收集方式
第三章 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建设概况
    3.1 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基本情况分析
        3.1.1 时间演进分析
        3.1.2 发文主体分析
        3.1.3 效力级别分析
    3.2 不同类型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分析
        3.2.1 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分析
        3.2.2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分析
        3.2.3 外资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分析
        3.2.4 不同类型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对比分析
    3.3 关于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内容分析
        3.3.1 三个体系建设目标
        3.3.2 关于企业档案资源建设的政策法规内容分析
        3.3.3 关于企业档案安全保密的政策法规内容分析
        3.3.4 关于企业档案利用服务的政策法规内容分析
第四章 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
    4.1 政策法规修订与废止不及时
    4.2 发文部门合作程度不够深入
    4.3 企业档案立法层级不高
    4.4 民营企业档案立法单薄
    4.5 企业档案安全政策法规不完善
        4.5.1 缺乏专门的企业档案安全法规
        4.5.2 档案安全法律责任款项过于含糊
    4.6 企业档案利用政策法规不健全
        4.6.1 企业档案利用条款过于粗放原则
        4.6.2 缺乏企业档案外部利用服务条款
        4.6.3 缺乏档案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第五章 改善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的建议
    5.1 全面清理政策法规文件
    5.2 促进重点领域联合立法
    5.3 提升企业档案立法层级
    5.4 推动民营企业档案立法
    5.5 完善企业档案安全政策法规
        5.5.1 制定专门的企业档案安全法规
        5.5.2 充实企业档案安全法律责任内容
    5.6 健全企业档案利用政策法规
        5.6.1 增强企业档案利用条款可操作性
        5.6.2 补充企业档案外部利用服务条款
        5.6.3 增设档案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问题研究 ——以九江市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情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外研究综述
    1.3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相关概念
        2.1.1 非居民企业
        2.1.2 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
        2.1.3 税收管辖权
        2.1.4 税收协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实质课税原则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3 我国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我国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现状
        3.1.1 税收大幅增长
        3.1.2 征管规范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3.1.3 专业管理队伍稳步建立
        3.1.4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日常方式
    3.2 我国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后增值税征管争议加大
        3.2.2 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执行存在难度
        3.2.3 征免事项界定困难
        3.2.4 调查处理困难
        3.2.5 恶意税收筹划多
    3.3 我国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3.3.1 制度保障力度不足
        3.3.2 信息化保障力度不足
        3.3.3 人才保障不足
        3.3.4 税法遵从引导不足
4 九江税务非居民企业管理实例分析
    4.1 税收协定管理实例分析
        4.1.1 案例概况
        4.1.2 案例分析
        4.1.3 处理结果
    4.2 非居民企业股权间接转让实例分析
        4.2.1 案例概况
        4.2.2 案例分析
        4.2.3 处理结果
5 国际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实践及经验借鉴
    5.1 西方主要国家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实践
        5.1.1 美国对非居民企业的税收管理实践做法
        5.1.2 德国对非居民企业的税收管理实践做法
        5.1.3 西班牙对非居民企业的税收管理实践做法
    5.2 经验启示
6 完善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对策
    6.1 完善非居民企业税收法律法规
    6.2 提升非居民企业信息管税水平
    6.3 促进非居民企业税收遵从度
    6.4 加大非居民税收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7)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性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分析
    2.1 非居民企业的类型
        2.1.1 在中国境内有常设机构
        2.1.2 在中国境内无实际经营管理机构场所
    2.2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的内容
        2.2.1 一般事项管理
        2.2.2 特别纳税调整管理
        2.2.3 反避税案件管理
    2.3 非居民企业税收征收管理方式
        2.3.1 居民企业代扣代缴
        2.3.2 非居民企业自行申报
    2.4 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2.4.1 风险管理理论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3章 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现状
    3.1 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税收征管特点
        3.1.1 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经营特点
        3.1.2 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税收统计
    3.2 自贸区非居民企业所得常见类型
    3.3 非居民企业境内所得备案流程
    3.4 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方式
        3.4.1 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防控系统
        3.4.2 自贸区非居民企业风险管理事前审核工作模式
        3.4.3 自贸区非居民企业风险管理事后核查管理方式
第4章 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分析
    4.1 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4.1.1 国内法律缺少非居民企业管理相关规定
        4.1.2 税收协定对征税权规定不明确
    4.2 非居民企业涉税信息登记不完整
    4.3 非居民企业税收监督管理系统不健全
        4.3.1 对外支付核查系统不健全
        4.3.2 情报交换系统反馈结果不及时
    4.4 各政府部门管理职责不明确
    4.5 非居民企业税收遵从度不高
    4.6 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岗人员配置的制约
第5章 自贸区非居民税收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5.1 完善非居民企业税收相关法律法规
        5.1.1 完善国内法律法规
        5.1.2 完善国际相关法律
    5.2 完善非居民企业涉税信息采集
        5.2.1 增强备案登记信息的完整性
        5.2.2 外资企业注册登记规范化管理
        5.2.3 评定非居民企业纳税信用等级
    5.3 建立健全非居民企业税收监督管理体系
        5.3.1 构建非居民企业涉税信息风险触发预警系统
        5.3.2 完善金税三期系统中非居民企业申报管理模块
        5.3.3 设置非居民企业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风险防控指标
    5.4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5.4.1 加强税务部门与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5.4.2 充分发挥国际间信息交换的作用
    5.5 提高扣缴义务人的税收遵从度
        5.5.1 提高非居民企业自主申报意识
        5.5.2 提高居民企业代扣代缴申报意识
        5.5.3 规范“走出去”企业的申报行为
    5.6 提升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5.6.1 建立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岗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
        5.6.2 合理配备人员结构
参考文献
后记

(8)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范畴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基本概述
        一、研究范畴界定
        二、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因分析
        三、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
    第二节 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资本流动与资本集中理论
        二、现代西方企业重组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起步阶段(1984-1991)
    第一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国有企业普遍亏损
        二、理论背景——对“两权分离”的认识突破
    第二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企业兼并的目标转向自觉优化经济结构
        二、交易的自发性与政府干预并存
        三、兼并方式以承担债务式和出资购买式为主
        四、局部产权交易市场开始兴起
    第三节 起步阶段并购重组的地方探索
        一、成都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二、武汉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三、保定并购重组的特色和成效
第三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转型阶段(1992-2002)
    第一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制度环境的变迁
        二、企业重组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三、各类市场体系的建立
        四、国企脱困和国企改革任务
    第二节 转型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产权市场普遍兴起
        二、企业并购的规模逐步扩大
        三、政府积极参与引导
        四、上市公司并购成为热点
        五、部分中国企业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六、外商并购国有企业成为新景观
    第三节 转型阶段的并购重组成效
        一、国企成功脱困
        二、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利用国内国外资本市场
第四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之历史演进:全面发展阶段(2003-2018)
    第一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背景
        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发展
        二、鼓励混合所有制发展
        三、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第二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的特点
        一、战略并购成为企业并购的重点
        二、国企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
        三、以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为主
    第三节 全面发展阶段并购重组取得的成效
        一、国企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
        二、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三、国有企业治理规范化
第五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制度演进:绩效、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国企并购重组取得的辉煌成绩
        一、优化了产业布局,提升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了资产证券化率,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盘活了国有资产,提升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
    第二节 国企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
        一、并购重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并购支付方式和融资渠道单一
        三、盲目规模扩张与多元化转型并存
        四、标的公司资产质量差导致并购效率低下
        五、并购双方缺乏深层次整合
        六、海外并购重组困难重重
    第三节 国企并购重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二、政府“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
        三、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尚不发达
        四、企业自身条件缺乏
第六章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国有企业并购下政府与国企高管的行为动机分析
        二、国企高管行为影响并购绩效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数据描述性分析
        一、主要变量统计描述
        二、变量趋势分析
    第四节 计量模型设定
        一、实证基本模型设定
        二、面板数据模型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数据模型形式检验
        二、计量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域外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美国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二节 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日本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日本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三节 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借鉴
        一、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法德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经验借鉴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教训
        一、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概况
        二、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重组特点及教训
第八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目标与模式
    第一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时代特征
        一、通过调整结构来优化供给侧的重组方式
        二、在重组中解决亏损企业与多余的产能
        三、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步进行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原则
        一、最大限度地释放和激发国有企业竞争力
        二、在国企并购重组中推进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在国企并购重组中促进产能的优化配置
    第三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目标导向
        一、促进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
        三、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第四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模式
        一、横向重组模式
        二、纵向重组模式
        三、混合重组模式
        四、策略联盟重组模式
第九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主体定位与政府作用
    第一节 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主体分析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不宜作为国企并购重组的主体
        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凸显优势
        三、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一、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正面效应
        二、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政府在国企并购重组中的角色定位
        一、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政策引导者
        二、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宏观调控者
        三、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信息中介者
        四、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服务者
        五、政府是国企并购重组中具体监督者
    第四节 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制度创新
        一、保持国有资产管理权的独立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并购重组环境
        四、制定国有企业并购重组战略规划和指导政策
第十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国企并购重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指导思想
        一、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顶层设计
        二、强化并购重组的理念共识
        三、明确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强调“法治企业”,突出国企总法律顾问作用
        一、全面打造法治企业
        二、深化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第三节 构建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及破产清算体系
        一、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
        二、构建破产清算体系
    第四节 建立资本市场淘汰机制
        一、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完善资本市场退市制度
        三、健全资本市场推动并购重组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建立稳定的失业保障体系
        一、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发挥社会托底作用
        二、加大失业救助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三、完善再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促进再就业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研究动态
        一、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综述
        二、“华盛顿共识”的含义及影响
        三、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相关理论综述
        四、发达国家(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理论及案例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及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一、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分析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全球化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推广下的经济全球化
        二、全球化对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
        三、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及其影响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误区
    第一节 “国企病”不专属于国有企业
        一、委托-代理问题
        二、搭便车问题
        三、软预算约束问题
    第二节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陷阱”
        一、陷阱一:行业的选择
        二、陷阱二:企业的定价
        三、陷阱三:合适的收购者
        四、陷阱四:腐败的问题
    第三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等同于私有化
        一、“混合所有制”概念的提出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
    第四节 发展国有企业不代表“民营经济离场”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现实依据
        二、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依据
        三、发展民营经济的历史依据
第三章 欧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第一节 法国:社会主义文化土壤下走出的全球性国有企业
        一、法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法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三、法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德国国有企业:经济国家主义的有效实践
        一、工业化中功不可没的德国国有企业
        二、德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三、德国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三节 芬兰国有企业:推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楷模
        一、“红色政权”下的芬兰国有企业
        二、芬兰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和改革
        三、芬兰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美国国有企业:美国“无国企”的真相
        一、美国国有企业的分类及特点
        二、美国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三、美国经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和思考
第四章 亚洲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与借鉴意义
    第一节 韩国:经济起飞依靠集权政府下的国有企业
        一、韩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韩国的国有企业治理与改革
        三、集权政府下的经济起飞
        四、韩国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反思
    第二节 新加坡:国有企业治理的成功案例
        一、新加坡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加坡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
        三、淡马锡模式的成功和借鉴意义
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及评估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
        一、《指导意见》的改革思路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足
        一、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型问题
        二、实行有效监督的问题
        三、选人用人的问题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
        五、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治理有机统一
第六章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前全球化”时代的国有企业改革
        一、“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
        二、“前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实践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化带来新挑战的原因
        二、全球化给我国国有企业带来的新挑战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
        一、政策机遇
        二、改革叠加期机遇
        三、“逆全球化”倒逼机遇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国有企业适应全球化趋势改革的基本路径
        一、党的领导
        二、法人治理结构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国有企业走出去
        五、国有企业道路自信
    第二节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主要改革对策
        一、应对政府经济管理功能相对弱化的改革对策
        二、应对生产要素不对等流动的改革对策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隐性知识学习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概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文献综述
    2.2 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作用机制的文献综述
    2.3 隐性知识的文献综述
    2.4 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案例研究方法和设计
    3.2 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3.3 案例内分析
    3.4 案例间分析
    3.5 结论
第4章 理论支撑与研究假设
    4.1 资源基础理论
    4.2 动态能力
    4.3 研究假设
    4.4 总体假设与模型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检验
    5.1 研究设计
    5.2 变量的测度
    5.3 问卷的小样本预测试
    5.4 问卷的大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5.5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启示
    6.1 结论分析
    6.2 发展启示
    6.3 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6.4 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部分数据处理过程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境外企业管理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障碍因素与对策研究[D]. 张航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 2021(02)
  • [2]J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多元化战略优化策略研究[D]. 王娟.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5)
  • [3]我国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D]. 杜方正. 东南大学, 2020(02)
  • [4]拟境外红筹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S企业为例[D]. 李想. 暨南大学, 2020(04)
  • [5]企业档案工作政策法规研究[D]. 杨淑梅. 安徽大学, 2020(08)
  • [6]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问题研究 ——以九江市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情况为例[D]. 方祥.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7]自贸区非居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D]. 高梦华.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8]我国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历史演进及发展模式(1984-2018)[D]. 董少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9]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 李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10]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隐性知识学习的视角[D]. 陈晔婷.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境外企业管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