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任工作与民族预科学生的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陈婕[1](2020)在《来华留学预科汉语教学师生关系研究 ——以天津大学来华留学预科CSC汉语课为例》文中认为
欧阳蓉[2](2020)在《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与管理经验总结及提升建议》文中认为内地开办西藏班,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和教育的关怀,还体现了全国各个地区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民族地区发展发展和教育的支持。截止至2019年,内地西藏班已经为西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4.6万各行各业人才,这一项举措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南昌十七中作为首批开办西藏班的学校之一,西藏班开办至今已过去三十五年,学校西藏班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和调整优化阶段。笔者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并对南昌十七中西藏班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出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经验主要有: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藏班教育的首要位置、针对藏族学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校十分重视家校共育工作。同时,还有这样一些管理经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怀、重视校际间的西藏班管理经验交流、尽力为藏班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设施。尽管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管理积累了很多经验,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针对藏班学生的校本课程开发还是不足;二是藏生对学校文化的内化不足;三是西藏班教职工的压力大;四是学校办学经费不够充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给出了一些提升建议:第一,党和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西藏班教育的重视与扶持;第二,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开发针对藏生的校本课程,并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第三,深化文化建设,创新藏班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方法;第四,要建设一支稳定的、有水平的西藏班干部教师队伍,为西藏班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最后,要多方筹措,着力解决西藏班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
梁紫佳[3](2020)在《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C市A学校为例》文中提出从1999年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1999]85号)文件开始,内地新疆高中班发展了近20年的历程。回首这20年,内地新疆高中班从不知道如何发展到规划发展,培养出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内地新疆高中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宗教信仰规定的问题、学生管理问题、教学管理问题等。为了更好的探索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教育问题,本文从管理角度出发,选择了C市A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相关文献综述、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管理相关概念;第二部分简单介绍内地新疆高中班发展历程;第三部分介绍各地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的现状,并以C市A学校为个案进行研究;第四部分就C市A学校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现状,找出目前C市A学校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存在师资配备不够合理、课程安排不够科学、日常生活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同时分析出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师管理体制、教育教学体制、学生日常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原因;第五部分主要针对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师激励机制、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学生文化适应性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
靳晓宇[4](2020)在《高职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活动现状研究 ——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作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应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兴趣的途径,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综合运用水平。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但是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更灵活、多变的“第二课堂”方式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知识。这些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交际、阅读、听力水平,甚至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展现自己的平台,是对课堂教学的完美补充和灵活运用。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的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区高职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值得参考的思路。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部分,该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对国内外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文献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确定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进行概念界定。以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借鉴前人的维度划分,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从参与者基本情况、活动内容与形式、参与活动的意愿与需求、活动效果与评价这几个方面对调研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结合问卷、访谈、观察分析结果,找出高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活动类型较为单一;缺少对学生意见的收集、采纳;部分活动效果与设想出入较大。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奖惩、评价机制;对参与者需求不够了解;缺少对活动的考核、反馈机制;活动方式有待改进。第五部分: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了解学生学习意愿;健全完善相关管理、监督、评价体系;丰富活动类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水平;加强活动宣传力度,优化组织形式;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增效。
梁好[5](2019)在《民族预科教育的政策工具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少数民族学生从中等教育顺利过渡到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民族预科教育政策集中体现了我国民族问题与教育问题的交融。因此民族预科办学具备高度的政治导向性,反映在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均由政府强制性的行政指令进行指导。基于政府与民族预科培养学校间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本文引入政策工具理论,探索政府如何运用政策工具对民族预科教育进行管理,通过文献分析、个案研究、访谈等研究方法审视与分析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的运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优化策略。首先,从政策工具的本质内涵入手,政策工具是连接政策目的与政策结果的桥梁。为此,本文将以政府制定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原始目的与预科培养学校执行政策的结果为两大主轴进行论证。基于公共政策领域中政策工具的分类,构建分析民族预科教育的政策工具分类框架。通过对比民族预科特点与政策工具分类依据的契合度,本文采用施耐德(Schneider,A.)与英格拉姆(H.Ingram)以政策受众行为假设的分类依据,将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划分为五大类:权威式工具、激励式工具、能力建设工具、符号与劝说性工具以及学习性工具,以上便构成本文的写作前提与理论支撑。其次,通过文本分析法对1978年以来政府指导民族预科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论证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原生目的。通过截取关键词的方法,找到与政策相匹配的政策工具,进而发现政府在管理民族预科教育的意图中,权威式工具所占比例最高,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文本体现出浓厚的权威色彩。再次,选取L大学民族预科培养基地进行案例研究。从L大学民族预科培养基地的组织架构、教学改革、学生日常管理、教师聘用模式、教育成果评价的运行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执行结果,通过将政策的执行结果与政府制定政策的原始意图进行对比,归纳政策工具在实际运用中的特点与问题:(1)权威色彩浓郁,政策工具多样性受到抑制;(2)政策工具可见性程度较低;(3)政策工具与受众群体需求失衡;(4)部分政策工具执行效率有待提高;(5)民族预科主体的政策工具理论意识淡薄。基于上述问题,探求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运用困境的原因:(1)国家能力与政策子系统强弱对比的综合模型分析;(2)制度制约;(3)工具选择的路径依赖。最后,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及构建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背景下,为响应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需求,民族预科教育管理需要与新时代的本质内涵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从营造外部环境、增强内生发展、保证执行效率以及加强理论指引四个维度对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的优化提出具体改进策略。
张治[6](2017)在《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改革基本方向。新一轮的改革聚焦综合素质评价,力图从评价环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当下高考综合改革最热的话题之一。但是,综合素质评价在社会共识、实践操作、政策效应、技术支持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教育各方亟待更为明确的方向引导。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对高中学校办学改进、对高等学校科学遴选和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都至关重要。从“素质”到“综合素质”,对学生评价的研究一直在发展。如何运用学习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为学习者创造能充分反映学生生活和未来实际的评价体系,这是国内外教育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教育与新技术的创新融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评价系统不但是改进学习的关键,而且将为各类教育机构改革提供数据支持。在面对新生代学习者和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是否也需要变革?大数据如何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呢?该做什么才能把综评政策的理想化成全体教育相关人的共同愿景?这是事关我国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成败的大事。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本项目以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学业水平考和高考的制度体系下再推“综评”?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是什么?大数据技术如何支持综合素质评价?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政策的效应,分别从政策视角、学术视角、技术视角论证综评该做什么、怎么做、评价结果怎么用等问题。本研究以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行动为研究场景,理论研究与实践行动相结合,采用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解决问题。研究中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探寻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与本质,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案例剖析等方法,透视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进现状、得失成败,通过访谈活动和问卷调查了解高等学校对综评的基本态度和应用方法,通过软件工程设计等方法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的综评模型构建。研究发现:1、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存在多种解读,综评必须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变非合作性博弈为合作性共生,博弈局中人必须以学生的健康、个性、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上海市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是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册基础上的电子变体,政策试行下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可见的、易测量的、有规模的结构化数据,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写实性记载,初步汇聚成学生成长数据系统,实现从无到有、从纸质到电子的跨越,在“政府保真、高校保用”的机制下,充分发挥了综评的引导功能,促进了学生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开展,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3、研究发现上海市的综评制度在数据的全面性和学生个性诊断方面存在制度和技术性问题,平时成绩的权重加大,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在形成性评估、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方面尚未形成有效机制,不利于形成分类基础上分层遴选。4、研究认为虽然上海的综评注重高中学校特色指标的建立,但是高中学校相对比较被动,综评在服务学校办学改进和形成特色方面作用有限,在促进政府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上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理想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该模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面向新生代的学习者,将科学决策思维、综合素质评价与在线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数据相整合,通过对多个维度的结构性数据和非结构性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实现面向过程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服务监控,基于科学可用的数据模型和技术工具,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和教育大数据应用的双重价值融合,最终实现技术支持下的评价变革愿景。模型还结合已有的信息技术平台案例分析了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大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表达的可行性。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开展本研究的背景,分析研究目的与意义,提出研究问题,并陈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概念界定与基本假设,通过梳理理论,论证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本质和意义,结合普通高中定位的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的政策演变与发展,从学理上、从社会和教育背景下分析其教育价值导向和政策形成脉络,并比较研究国际经验,为开展综评的实践寻找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第四章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基础,以上海市综评制度改革实践为案例,剖析了上海市综评制度设计、技术实现、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第五章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构建,尝试设计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多源多维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并通过相关技术案例论证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模型构建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模型的使用条件、方法、政策和技术建议等。第六章简述了本研究的基本结论、研究创新点及未来展望。
蒋文媛[7](2016)在《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以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为例》文中提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是一个特殊的层次,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专业人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通过适当降分、择优录取的方式,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为期一年到两年的预科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技能,以达到与大学本科相衔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宏观层面来说,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可以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保证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从微观层面来说,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拥有更多进入一流大学学习的机会,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已经形成了完善和系统的教育教学的管理机制,提高教育质量是新时期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近些年,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思想状况也日益复杂,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因跨文化而无法适应高校的学习生活,使得学习水平不升反降,另一方面,由于预科学习时间短暂,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也并未真正重视预科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预科辅导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教育管理,以及正确和积极的引导,是学生顺利完成跨文化适应,充分投入到学习中的关键环节。但一直以来,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的工作并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学生的民族特殊性,他们将遇到很多与普通本科辅导员所不同的困难。本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为例,对该学院五位预科辅导员从跨文化适应、角色定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困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访谈,深入剖析预科辅导员所面临的困境,探析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的职业适应性,以引起政府、高校等各方面的重视与关注,加快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的职业化进程。本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论述研究选题的缘由,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高校辅导员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当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一步确定研究计划。为开展后面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主要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确定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将跨文化适应理论与角色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从跨文化适应的视角研究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并分析预科学生的特点,为后面的研究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探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并且梳理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历程,结合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以及预科学生的特性,研究分析预科辅导员总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探寻辅导员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第四章主要对本研究中所选取的五位预科辅导员,分别从职业选择、跨文化适应、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困境等几个方面,研究五位辅导员的工作经历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以研究他们的职业适应性状况。通过研究发现,五位辅导员在真正从事预科辅导员工作之前,对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认识较为浅显,并且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缺乏深刻的认识。其中两位来自新疆的辅导员认为自己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会更加了解少数民族学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同样需要经历跨文化适应过程。由于五位辅导员的身份有所不同,他们在考虑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时,所提到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但相同的是,五位辅导员今后都考虑转岗,这是导致预科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五章主要从五位预科辅导员所呈现的工作经历中,研究分析五位辅导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职业困扰:缺乏对这一群体的重视和关注,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科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认为他们与普通本科辅导员没有区别,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缺乏上级的联动配合。通过对研究资料的理论分析,揭示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的职业适应性现状。第六章主要分析预科辅导员的职业困扰的基础上,提出对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职业适应性的思考与建议。首先要肯定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的重要价值,他们对于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教育管理和积极引导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大背景下,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的重视程度,加快预科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进程,设立相应的预科辅导员选拔、培训机制,建立上下联动、分类管理机制,为预科辅导员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
黄燕[8](2015)在《高校民族预科班班主任的特点及主要职责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形式,它的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决定了少数民族预科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文章从民族预科管理工作的"纲"入手,分析论述了民族预科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性质、作用、意义和一些管理的方法。
马莹[9](2014)在《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高校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结合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他们今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阅读相关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初步了解到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在此基础上,发现目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考。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分析探讨选题的意义和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相关内容概述。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成果总结。从而为下文的论述展开铺垫。第三部分针对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探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新疆有代表意义的几所典型高校的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状态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从而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完善提供一定帮助。
美丽克扎提·热衣木[10](2013)在《新疆地区民族预科教育对学生本科阶段专业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新疆A大学民族预科教育为例》文中提出新疆地区的预科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特殊层次,作为我区少数民族预科生这一特殊又庞大的学生群体迈入大学的第一步,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深入、全面地分析新疆地区预科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产生的影响,从预科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所起的辅助作用出发,探究预科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本文结合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法,对新疆地区A大学正在接受预科教育及已完成预科教育转入专业学习阶段的少数民族学生展开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深入分析并归纳预科教育对学生专业学习产生的直接、间接的影响,得出预科教育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起显着的积极作用,但对学生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的辅助效应并不明显的初步结论。本文基于研究成果揭示新疆地区预科教育体系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在充分发挥民族预科教育所应具备的“预备”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富有地区特色的、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我区民族预科教育的改革决策与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依据。
二、班主任工作与民族预科学生的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与民族预科学生的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2)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与管理经验总结及提升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民族教育 |
2.内地西藏班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内地西藏班发展概述与研究进展 |
(一)内地西藏班发展概况 |
1.内地西藏班产生的背景 |
2.内地西藏班的产生及初办阶段(1984—1998 年) |
3.内地西藏班的调整及定型阶段(1999—2010 年) |
4.内地西藏班的优化阶段(2011 年至今) |
(二)关于内地西藏班的研究进展 |
1.内地西藏班教育政策的研究进展 |
2.内地西藏班学生民族认同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进展 |
3.内地西藏班办学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
4.内地西藏班课程与学科教学上的研究进展 |
5.其他相关研究进展 |
三、南昌市十七中西藏班教育历程分析 |
(一)南昌十七中西藏班起步阶段(1985—1995 年) |
1.西藏班招生基本稳定在45人 |
2.初步搭建起西藏班科层管理体制 |
3.特别重视西藏班学生的人文关怀 |
4.起步阶段就取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成果 |
(二)南昌十七中西藏班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8 年) |
1.西藏班招生数量扩大至70人 |
2.西藏班的办学条件日益完善 |
(三)南昌十七中西藏班调整优化阶段(2009 年至今) |
1.西藏部科层管理架构的趋于成熟 |
2.开始开发部分校本课程 |
3.对西藏班尝试分层教学方法 |
4.创新对西藏班学生的人文关怀 |
四、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与管理经验 |
(一)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经验总结 |
1.德育始终放在西藏班教育的首位 |
2.针对藏族学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
3.学校教职工对藏班学生关爱备至 |
4.卓有成效地开展家校共育工作 |
(二)南昌十七中西藏班管理经验总结 |
1.党和国家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怀 |
2.重视校际间的西藏班教育经验交流 |
3.尽力为西藏班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设施 |
五、西藏班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建议 |
(一)西藏班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针对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不够 |
2.藏生对学校文化的内化程度不足 |
3.西藏班教职工的压力大 |
4.西藏班教育经费不够充裕 |
(二)提升西藏班教育与管理水平的若干建议 |
1.党和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西藏班教育的重视与扶持 |
2.针对西藏班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 |
3.创新藏班学生国家认同的教育方法 |
4.建设一支稳定而有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 |
5.着力解决办学经费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3)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C市A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一、内地新疆高中班的发展历程 |
(一)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提出(1999 年—2000 年) |
(二)内地新疆高中班探索期(2000—2010年) |
(三)内地新疆高中班规划发展期(2010—2015年) |
(四)内地新疆高中班平稳发展期(2015年至今) |
二、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的现状 |
(一)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的总体状况 |
(二)C市A学校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现状 |
三、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存在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四、改进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 |
(一)联动制定规章制度 |
(二)设立独立的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制度 |
(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
(四)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动力机制 |
(五)关注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的文化适应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问卷调查(教师) |
附件2 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问卷调查(学生) |
附件3 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访谈提纲 |
致谢 |
(4)高职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活动现状研究 ——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缘由 |
1.1.1 源于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需求 |
1.1.2 源于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相关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第二课堂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第二课堂研究综述 |
1.4.3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述评 |
1.5 研究对象、思路及方法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1.6.1 研究重点难点 |
1.6.2 研究创新点 |
2.第二课堂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职院校 |
2.1.2 第二课堂 |
2.1.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活动 |
2.2 理论基础 |
2.2.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3.高职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调查 |
3.1 调查学校情况简介 |
3.2 活动情况介绍 |
3.2.1 活动类型 |
3.2.2 活动的组织、开展方式 |
3.3 调查设计 |
3.3.1 问卷设计 |
3.3.2 访谈设计 |
3.4 调查实施 |
3.5 调查结果分析 |
3.5.1 学生参与活动基本情况 |
3.5.2 活动基本情况 |
3.5.3 参与活动的意愿与需求 |
3.5.4 活动效果与评价 |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活动现状分析 |
4.1 优势分析 |
4.1.1 活动形式别出心裁 |
4.1.2 有专业教师进行讲解、指导 |
4.2 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4.2.1 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
4.2.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活动效果的建议 |
5.1 了解学生学习意愿 |
5.2 健全、完善相关管理、监督、评价体系 |
5.3 丰富活动类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
5.4 加强活动宣传力度、优化组织形式 |
5.5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增效 |
6.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5)民族预科教育的政策工具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内容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研究 |
(二)关于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研究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五、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政策工具:理论内涵与分析框架 |
一、政策工具的内涵 |
二、从政策走向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理论与实践 |
三、基于不同分类标准的政策工具分类及其特点 |
(一)基于政府干预方式的政策工具分类 |
(二)基于工具强制性程度的政策工具分类 |
(三)基于政策受众行为假设的政策工具分类 |
(四)本文采用的政策工具分类 |
四、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 |
(一)政策制定者的目标靶向 |
(二)工具与目标的适配与冲突 |
(三)政策工具运作的时代背景 |
(四)旧政策工具的影响 |
(五)政策受众的特性 |
五、缘何以政策工具理论分析民族预科教育 |
第二章 政府制定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原生目的 |
一、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文本分析 |
(一)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发布的时间分布 |
(二)民族预科教育政策文本的层次结构与发布体例 |
(三)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
二、民族预科教育的政策工具属性 |
三、政府运用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的目的 |
(一)运用权威式工具全面控制办学实施 |
(二)运用激励式工具激发办学活力 |
(三)运用能力建设工具保证办学资源 |
(四)运用符号与劝说性工具统一办学思想 |
第三章 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运用结果——以L大学民族预科培养基地为例 |
一、L大学民族预科培养基地情况简介 |
二、强制性与差异性:L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运用现状 |
(一)以政府行政指令作为主要行动依据 |
(二)积极寻求自主变革提升办学能力 |
三、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运用中存在问题 |
(一)权威色彩浓郁,政策工具多样性受到抑制 |
(二)政策工具可见性程度较低 |
(三)政策工具与受众群体需求失衡 |
(四)部分政策工具执行效率有待提高 |
(五)民族预科主体的政策工具理论意识淡薄 |
第四章 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运用困境成因分析 |
一、民族预科权威来源:基于国家能力与政策子系统综合模型分析 |
二、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选择中的理念推动 |
三、政策工具选择的路径依赖忽略了预科办学现实 |
第五章 新时期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的优化策略 |
一、营造外部环境:改善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运用的政策环境 |
(一)厘清新时期民族预科教育的本质内涵与特点 |
(二)加大民族预科教育的立法保障 |
(三)打破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运用的思维固化 |
二、增强内生发展:提升民族预科培养基地自我发展能力 |
(一)政府层面:以提高预科培养基地的办学能力为核心 |
(二)学校层面:增强自我诊断与协调的能力 |
三、保证执行效率:提高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的执行力 |
(一)丰富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箱,避免过度依赖权威性工具 |
(二)灵活运用具体政策工具的多重功能 |
(三)注重实证调研,增强政策工具与政策受众间的适切性 |
四、加强理论指引:促使民族预科教育主体树立工具理论意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民族预科教育相关政策一览表 |
附录二 民族预科教育政策工具运用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三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介绍 |
(6)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改革的焦点之一 |
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层面亟待正本清源 |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开展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技术的支撑 |
四、公共政策的效能必须在博弈论的背景下来分析和设计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内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
二、国外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问题及思路 |
一、研究问题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内容概念图 |
五、研究可行性分析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 |
二、政策理论分析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统计法 |
五、访谈法 |
六、案例分析法 |
七、软件工程方法 |
第二章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
第一节 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概念的内涵解读 |
一、何为“素质” |
二、何为“综合” |
三、何为“综合素质” |
四、何为“评价” |
五、何为“综合素质评价” |
第二节 普通高中功能的一般分析 |
一、高中的定义 |
二、高中的教育功能定位 |
第三节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
一、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分层与分类 |
二、完成学校职能的有效对接:高中与高校 |
三、促进高中特色办学目标的实现 |
四、推动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 |
五、具备五个比较优势 |
六、普通高中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分析 |
第四节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 |
一、哲学基础 |
二、脑科学基础 |
三、心理学基础 |
四、教育评价学基础 |
五、我国综合素质评价政策与经典理论的对比分析 |
第五节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假设 |
一、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理解上存在显着差异 |
二、学校在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层面存在显着差异 |
三、个体与组织在公共政策面前存在激烈的博弈 |
四、综合素质评价在已有的评价政策之间存在复杂的互补和重叠关系 |
五、高中综评政策的理想实现需要架构在合适的政策体系内 |
六、综合素质可测可评,大数据技术为实现综评的理想提供了可能 |
第三章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的时代背景 |
一、社会背景——综合素质成为新的社会通行证 |
二、教育背景——基于素质的教育改革逐步展开 |
第二节 国内综合素质评价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
一、酝酿与奠基阶段(1985-2001) |
二、形成与推广阶段(2002年-2013年) |
三、反思与深化阶段(2013年至今) |
第三节 国外“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
一、国外“综评”:学业考试与质量监测制度 |
二、国外“综评”:糅合在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中 |
三、国外“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对我国的启示 |
第四节 我国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导向 |
一、落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评价机制问题 |
二、改进高考招生中的信度和公平问题 |
第五节 我国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之间的关系 |
一、学业水平考试的产生背景 |
二、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历史 |
三、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 |
第四章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调查——以上海市为例 |
第一节 我国各省市已有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分析 |
一、各省市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比较 |
二、国内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问题 |
第二节 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开展的基础调查 |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二、问卷调研对象分析 |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
四、问卷调查数据的归类分析 |
五、问卷调查数据的建模分析 |
六、问卷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新时期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策略选择 |
一、《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指导实践 |
二、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
三、加快高校招生模式转型 |
第四节 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现状分析 |
一、信息系统客观记录学生综合素质信息 |
二、高等学校对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的态度与诉求 |
三、三方博弈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发展 |
第五节 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与问题 |
一、上海市高中综评方案的探索成效 |
二、上海市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潜在问题分析 |
第五章 基于大数据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模型构建 |
第一节 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一、必要性分析 |
二、大数据技术用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
第二节 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理论框架 |
一、数据采集系统:大数据采集的“上帝之眼” |
二、数据的清洗 |
三、数据的挖掘分析模型 |
四、数据的利用和挖掘 |
五、学习结果性数据模型——以SOLO评价法为例 |
六、评价结果分类使用——学生、教师、高校、学校、政府 |
第三节 模型实施的技术路经 |
一、技术支撑体系 |
二、技术实现框架 |
三、数据中心构建 |
四、指标体系构建 |
第四节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多源多维综评模型实践案例分析 |
一、支撑平台介绍 |
二、平台探索成果 |
第五节 多源多维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实施建议 |
一、实施条件 |
二、模型应用面临的问题 |
三、未来展望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厘清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内涵: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需存异求同 |
二、系统梳理综合素质评价历史使命与政策价值导向 |
三、全面审视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工作进步与局限 |
四、初步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多源多维模型 |
五、透视围绕综合素质评价展开的博弈现实与演变规律 |
第二节 研究创新 |
一、研究主题的创新 |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 |
三、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一、应该充分发挥政策指挥棒的正效应,期待更多机制体制的创新 |
二、智能数据激发深度学习的未来刚刚展开,亟待技术的突破 |
三、综评大数据的深度应用刚刚开始,期待深度挖掘 |
参考文献 |
一、学术期刊 |
二、学位论文 |
三、专着 |
四、外文文献 |
五、其他类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问卷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二: 关于《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问卷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三: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招生负责人调查问卷 |
附录四: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济大学各学院负责人调查问卷 |
附录五: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学科类奖励或证书项目 |
附录六: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体育比赛项目 |
附录七: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艺术比赛 |
附件八: 上海市建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科技比赛 |
附录九: 上海市学校记录管理工作一览表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7)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以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设计 |
(一) 访谈对象的确定 |
(二) 访谈资料的获取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职业适应性 |
(二) 少数民族预科班 |
(三)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
(四) 一年制预科和两年制预科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一) 跨文化适应理论 |
(二) 角色理论 |
三、跨文化适应理论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
(一) U形模式下的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跨文化适应 |
(二) 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 |
第三章 辅导员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
一、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特点 |
(一)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具有过渡性 |
(二)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具有层次性 |
(三)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具有跨文化性 |
二、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三、辅导员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
(一) 辅导员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事务管理的“第一线” |
(二) 辅导员是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教育的“引路人” |
(三) 辅导员对提高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
第四章 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的职业生存状况分析 |
一、关于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职业认同的访谈分析 |
(一) 职业选择 |
(二) 跨文化适应 |
二、关于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角色行为的访谈分析 |
(一) 角色定位 |
(二) 角色冲突 |
三、关于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访谈分析 |
(一) 职业生涯规划 |
(二) 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
第五章 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面临的职业困扰 |
(一) 辅导员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
(二) 辅导员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 |
(三) 辅导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
第六章 思考与对策 |
(一) 进一步重视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的工作 |
(二) 加快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的职业化队伍建设 |
(三) 建立上下联动、有针对性的管理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8)高校民族预科班班主任的特点及主要职责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族高校预科班主任的特点 |
1. 预科班主任工作的政治性 |
2. 预科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性 |
3. 预科班主任工作的服务性 |
4. 预科班主任工作的直接性 |
5. 预科班主任工作的基层性 |
6. 预科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 |
二、预科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 |
1. 德育工作 |
2. 班级管理 |
3. 辅导咨询 |
(9)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1.1.1 选题的缘起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的重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2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概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预科教育 |
2.1.2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
2.1.3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 |
2.1.4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2.2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2.2.1 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智力支持 |
2.2.2 为加速新疆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
2.2.3 为实现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
2.3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总结 |
2.3.1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
2.3.2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
2.3.3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
3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
3.1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3.1.1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政治觉悟有所提高 |
3.1.2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所提高 |
3.1.3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
3.2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3.2.1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的问题 |
3.2.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 |
3.2.3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存在的问题 |
3.2.4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的问题 |
3.3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国际环境影响及新疆特殊区情带来冲击 |
3.3.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3.3.3 民族预科学生家庭、民族、地区因素的影响 |
3.3.4 高校民族预科教育资源缺乏有机整合 |
4 加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
4.1 完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4.1.1 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
4.1.2 加强“四个认同”教育 |
4.1.3 加强新疆形势政策教育 |
4.1.4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
4.2 加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建设 |
4.2.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水平 |
4.2.2 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
4.2.3 加强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
4.2.4 发挥预科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 |
4.3 推进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自身各方面综合素质提升 |
4.3.1 加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
4.3.2 加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
4.3.3 加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文化素质培养 |
4.3.4 加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
4.4 探索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
4.4.1 努力实施自我教育,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
4.4.2 优化心理辅导机制,探索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
4.4.3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教育环境的服务性 |
4.4.4 深入开展实践活动,注重教育效果的渗透性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新疆地区民族预科教育对学生本科阶段专业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新疆A大学民族预科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二、预科教育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研究之需要 |
三、个人的特殊经历与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的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
二、少数民族预科生 |
三、专业学习 |
第四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
(一)教育机会平等的研宄 |
(二)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分析 |
(三)帮助弱势群体的措施研究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
(一)预科教育历史发展、政策演变及国内外比较研宄 |
(二)预科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 |
(三)新疆地区预科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第五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三、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
第二章 新疆地区及A大学民族预科教育的概况 |
第一节 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 |
一、新疆地区民族预科教育的来历及发展 |
二、现阶段民族预科教育的办学规模 |
三、现阶段民族预科教育的办学模式 |
第二节 A大学预科教育的现状 |
一、管理机构 |
二、师资队伍 |
三、生源状况 |
四、编班方式 |
五、课程设计及课时安排 |
六、考试考核制度 |
第三章 数据分析 |
第一节 问卷数据的分析 |
一、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概况 |
二、问卷数据的分析 |
第二节 访谈记录及分析 |
一、整天学汉语,挺枯燥的”——学生A的感受 |
二、“预科一年的时间是我最大的损失”——学生B的感慨 |
三、“想学点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学生C的希望 |
四、“获得MHK三级乙等证书是我的目标”——学生D的目标 |
五、“预科没有太大的帮助”——学生E的遗憾 |
第四章 问题的归因及对策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 |
一、新疆地区现阶段的预科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
二、问题的归因 |
第二节 改进措施 |
一、转变我区民族预科教育的教育理念 |
二、重新定位我区民族预科教育的教学目标 |
三、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大力度的改革 |
四、重建我区民族预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
五、拟定更有效的考核激励制度 |
六、进行定期的学业引导与心理指导教育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班主任工作与民族预科学生的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来华留学预科汉语教学师生关系研究 ——以天津大学来华留学预科CSC汉语课为例[D]. 陈婕. 天津大学, 2020
- [2]南昌十七中西藏班教育与管理经验总结及提升建议[D]. 欧阳蓉.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3]内地新疆高中班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C市A学校为例[D]. 梁紫佳.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高职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课堂活动现状研究 ——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靳晓宇.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5]民族预科教育的政策工具优化研究[D]. 梁好.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6]大数据背景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张治.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4)
- [7]少数民族预科辅导员职业适应性研究 ——以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为例[D]. 蒋文媛.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
- [8]高校民族预科班班主任的特点及主要职责分析[J]. 黄燕. 教育参考, 2015(02)
- [9]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马莹. 新疆师范大学, 2014(03)
- [10]新疆地区民族预科教育对学生本科阶段专业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新疆A大学民族预科教育为例[D]. 美丽克扎提·热衣木.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标签:预科论文; 新疆历史论文; 新疆生活论文; 西藏建设论文;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