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岛港物流信息网上线(论文文献综述)
赵晶[1](2020)在《DX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代工生产以及贴牌生产等生产加工型企业受到极大的影响:外贸企业出口增速下滑,国际进出口货量骤减;与此同时国际物流服务项目价格日益透明化,服务严重同质化,货代市场被严重挤压,大量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因运力过剩而运营维艰。DX公司也不例外,本文打算从营销策略的角度进行探讨分析。本文首先明确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并对已有文献、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其次对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包括第三方物流、客户忠诚度、客户满意度等理论与方法的相关内容。本文以DX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及内外部环境分析的方法对于企业目前营销策略的质量与营销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4C营销理论为基础,提出DX公司营销策略优化方案。同时为了保障优化方案顺利实施,从DX公司内外双管齐下,保障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从而使DX公司发展突破瓶颈,促进DX公司良性发展。
陈珺[2](2019)在《70年,中国港口用实力镌刻辉煌》文中研究说明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中国港口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发展脉络折射了时代滚动前进、经济不断壮大的磅礴力量。吞吐量增长近千倍,发展速度、营运规模、管理水平都达到世界一流,中国港口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1434倍,143.51亿吨翻开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外部环境影响,彼时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铁路,海运事业发展缓慢,中国港口的货
郭慧敏[3](2018)在《青岛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港口发展的具体要求、在信息化背景下,采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定位、无线通信、图形化、实时消息处理、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综合研究青岛港干散货码头作业的商务、计划、堆存、疏运、搬倒、设备、人力、执行控制等生产要素和流程,打造以作业计划为核心,实现码头作业管理的图形化、精细化、可视化、协同化、便捷化及信息共享,使得码头作业效率大大加快,同时降低了工作强度,生产作业的自动化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码头物流链条的信息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本课题是根据青岛港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问题进行研究设计,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系统采用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运用Power Designer、C#,并结合Oracle 11G为开发主要工具,应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可视化。2.本文先从信息系统需求开始分析,详细介绍系统的架构和设计目标;并提出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及系统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涵盖了单证管理、船舶计划、商务计费、作业调度、库场管理、系统管理和统计分析七大模块。3.以阐述开发青岛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主线,详细的阐述了功能需求、总体设计和系统的实现,并对系统的主要操作界面以及功能,进行了详细的系统测试并获得了完整的测试结果。青岛港干散货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完成后,将为港口干散货装卸运输的信息化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自动又智能的干散货管理信息系统的顺利上线,降低了公司的人工和运营成本,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支持24小时连续作业,充分利用库场大小,实现快速安全的运作。该系统在青岛港口物流中心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技术和系统规划的经验对港口物流企业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闫宗轩[4](2017)在《基于“大数据”的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港口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迅速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区域重复建设严重。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下行,全球范围内的物流增量非常有限,各港集团的吞吐量均不同程度被周边地区新兴集装箱码头公司蚕食。在这种大环境下,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现有数据资源,通过提升大客户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来重新掌握市场主动权。大客户是现代公司最重要的利润来源,通过有效的管理维护好大客户,利用大数据的方法,进一步挖掘更多的大客户,是提升集装箱码头公司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关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的资源之一,现代集装箱物流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有效资源,通过专用的数据分析模型,提升大客户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集装箱码头公司吞吐量和利润的增加。本文着重分析了大数据在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从数据资源的整体开发角度,构建了集团公司层级的顶层数据相关职能构架。在具体应用方面,通过某公司创造性地在局部领域和关键环节运用大数据方法,从物流便捷程度,成本控制和相关项目合作共赢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大客户体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改善现有大客户服务的同时,从周边港口发掘了新的大客户。随着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和码头公司的增多,集装箱装卸服务行业的买卖双方市场地位已发生根本改变。大数据和大客户已经成为企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核心的资源,找到两种资源的最佳结合方式会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日常管理中,通过数据分析方法进一步提升集装箱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梅叶[5](2016)在《冷链物流商业模式在青岛港的实践》文中指出采用冷链物流运营商模式是港口增加物流附加值的新的重要方式,对港口商业运营环境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实际调研,归纳指出青岛港冷链物流商业模式的成功经验:具有特殊国家海洋产学研及对外开放的天然优势;世界第七大港的强势基础地位;完备的交通体系;高速便捷的信息平台、配套全面设施设备;优质高效的管理经验和专业团队。旨在为业内发展冷链物流提供参考或启示。
张大鹏[6](2016)在《青岛港港口货源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青岛港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成为全球第七大港和中国第二大外贸出口港,这与其自身区位优势和对货源良好的掌控力是分不开的。作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航运中心枢纽之一,青岛港正在由第三代港口向第四代港口转型,积极为客户提供运输、贸易讯息及货物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要想真正转型成第四代港口就必须紧抓港口货源,加强对港口货源的分析和管理,增强在货源市场的竞争力,满足客户对港口差异化的服务需求。本文以货源和货源竞争的概念及要素基础介绍了青岛港的概况和主要货源种类情况,并指出青岛港港口货源发展缺乏现代物流理念、信息化水平低等主要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区位条件等方面将青岛港与周边其他港口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发展港口现代物流、打造货源信息共享、提升码头信息化水平等对策,并提出了调整组织架构、注重物流人才培养等保障措施。让青岛港货源发展在依托信息化、网络化的同时寻找机遇。最后,对青岛港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由于货源的发展具有复杂性和难预知性,本文在现有港口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综合各类货种,结合货源组织的实际状况,分析现状,找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的研究,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兴贞[7](2016)在《港口供应链企业金融平台的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港口供应链企业是港口贸易各环节的服务商,沉淀着港口贸易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与贸易环节中每一个参与企业都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但各个贸易商的规模不同,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着上游或下游核心企业账期的压力,而这些中小微企业又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去获得银行融资。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虽曾经涉足各类企业动产质押业务,但频频出现的风险事件使得银行最终收紧了这一块的业务。本文从港口供应链企业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港口供应链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分析及架构设计,探究了港口供应链融资的创新模式,即从港口供应链服务商角度出发,在服务商的位置上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演变为金融平台的新模式,打造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系统,让上下游贸易商、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各司其职,发挥专业优势,共同打造基于港口贸易的金融生态圈。作为最了解港口贸易的供应链企业,对整个链条上的交易和风险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历史交易沉淀的数据也可以在如今的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形成交易的信用报告。所以搭建一个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将平时各自为战的各参与方串联起来,彼此形成信息共享的生态系统链条,链条上每一节点实时发布记录自己的各项信息,同时也可以较为便捷地获得其他节点的准确信息。供应链企业搭建信息平台需要贸易企业、供应链企业、物流企业、仓储企业、担保企业、保险公司、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方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基于该生态系统的信息共享和开放的特性,我们便有了对流通货物的管控,可以即时了解风险,识别风险,解决风险。通过各方配合,结构化的设计,逐级增加信用。依托生态系统大数据信息所产生的信用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解决交易链条上中小微企业的资金融通问题。平台作为产业流量的入口,给港口供应链各贸易环节企业打通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通道。平台创新之处在于可以将贸易流程的环节各风险进行数据可视化,从而采用对应的风控措施,提升系统的融资效率。
徐勇华[8](2016)在《DW公司集装箱运输的信息平台及空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DW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大宗原料进出口集装箱运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本文主要研究DW公司进出口供应链中集装箱运输服务中的二个重要问题,即:由于业务信息不共享导致的集卡作业不均衡和集卡空驶问题。通过对DW公司进出口供应链集装箱运输服务流程和系统认真的分析和调研,利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方案。首先,针对目前进出口供应链中集装箱运输的现状,提出了通过整合数据,建立运输车队间的信息共享平台,从而解决由于信息共享不畅导致的集卡运输业务不均衡的问题;进一步,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可以解决目前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空箱空驶的问题,提高了集卡运输效率,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其次,分析了集装箱运输信息平台对DW公司、上海港集装箱运输车队乃至全国的港口运输企业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基于该分析,提出基于集装箱这个特殊运载工具的车货信息匹配平台的设计方案,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用于优化集装箱运输车辆的空驶。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DW公司及相关进出口供应链企业的集装箱运输管理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宋琳[9](2016)在《天津港集团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港口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港口信息化水平难以适应庞大的业务规模,港口电子商务仍处于摸索阶段,发展观念、建设投入、运营模式等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选取天津港集团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港口信息化发展路径,搭建以客户为导向的综合电商平台,更好地服务港口转型升级发展。本文综合应用调查研究法、专家打分法、四象限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借助平衡计分卡(BSC)、SWOT分析等工具,按照“现状分析-理论支持-模型设计-建设实施-保障措施”的研究思路展开,提出天津港集团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根据研究的实际需求,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明确研究对象、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等内容,并对论文结构进行总体安排。第二章分析天津港集团及国内典型港口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通过横向对比总结发展经验。第三章评价天津港集团各业务板块信息化发展程度,提出与业务战略相匹配的信息化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和具体措施;基于集团管控模式,明确“战略管控型信息化规划”的方向,在财务、人事、业务、协同等方面提出规划方案建议。第四章搭建“一主线三要素支持决策,一平台三层面支持业务,一中心三架构支持发展”的电商平台框架,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此基础上,提出天津港集团电商平台项目方案。第五章从资金、人才、体制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支撑天津港集团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措施,分析该领域发展趋势,提出配合其快速发展的三大战略。第六章简要总结论文核心观点,展望研究前景。
匙冠超[10](2016)在《青岛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青岛市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如市场分布散乱、经营规模效应不显着、不同性质市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作为青岛市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决策的重要支撑,胶州市依托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及“海陆空铁”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优势,积极搭建平台,融入青岛市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规划。2014年12月11日获海关总署批复设立青岛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成为全国第二家、沿海地区第一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通过港口-铁路-公路联动发展,打造海铁联运贸易枢纽,畅通东-中-西物流大通道,打造多式联运互联互通综合物流中心。在青岛多式联运物流中心依法设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以现代物流为基础,利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手段,对生产、销售、采购的全程供应链商务要素进行集成,把生产商、批发商、交易商、金融机构、物流企业连成一个整体,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供应链成本,为链条上的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交易平台,具有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减少社会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助推经济发展转型的积极作用。
二、青岛港物流信息网上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岛港物流信息网上线(论文提纲范文)
(1)DX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2.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及特征 |
2.1.2 国际货代的概念及运作流程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研究 |
2.2.2 4C营销策略 |
第三章 DX公司营销现状和策略分析 |
3.1 DX公司概况 |
3.2 营销现状调查 |
3.2.1 调查问卷的目的 |
3.2.2 问卷发放情况以及样本概况分析 |
3.2.3 调查分析 |
3.3 DX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
3.3.1 对营销策略重视程度不够 |
3.3.2 营销策略定位模糊,缺乏系统性 |
3.3.3 营销模式单一,缺乏组合性 |
第四章 营销环境分析 |
4.1 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行业和竞争环境分析 |
4.2.1 同行业者之间的竞争 |
4.2.2 与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2.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4.2.4 替代品的威胁 |
4.3 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4.3.5 SWOT综合分析 |
第五章 营销策略优化和保障措施 |
5.1 营销策略优化 |
5.1.1 精准定位营销策略,注重客户投诉需求 |
5.1.2 增强营销策略管理意识,注重货代营销策略实施 |
5.1.3 划分客户等级,实行差异化营销 |
5.1.4 完善企业网站,进行线上营销 |
5.2 对外保障措施 |
5.2.1 资金保障 |
5.2.2 舱位保障 |
5.2.3 客户服务质量保障 |
5.2.4 操作单证保障 |
5.3 对内保障措施 |
5.3.1 整合内部资源 |
5.3.2 建立产品服务补救流程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70年,中国港口用实力镌刻辉煌(论文提纲范文)
1434倍,143.51亿吨 |
走向专业化、集约化 |
拥抱信息化大潮 |
(3)青岛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1.2.1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
1.2.2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生产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基础 |
2.1 C# |
2.2 Oracle数据库技术 |
2.2.1 Oracle的优点 |
2.2.2 Oracle的特点 |
2.3 架构 |
2.3.1 SOA架构 |
2.3.2 SOA架构的优点 |
2.4 GIS技术 |
2.4.1 概述 |
2.4.2 GIS数据组织 |
2.5 可视化技术及相关理论 |
2.5.1 可视化的科学概念 |
2.5.2 可视化模块开发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需求 |
3.1.1 业务流程总体说明 |
场->汽车/火车总体业务流程'>3.1.2 船->场->汽车/火车总体业务流程 |
3.2 系统设计 |
3.2.1 系统逻辑架构 |
3.2.2 系统模块结构图 |
3.3 模块功能概述及数据库设计 |
3.3.1 单证管理 |
3.3.2 船舶计划 |
3.3.3 商务计费 |
3.3.4 作业调度 |
3.3.5 库场管理 |
3.3.6 系统管理 |
3.3.7 统计分析 |
3.4 角色及角色权限 |
3.5 外部接口需求 |
3.5.1 计费模块接口 |
3.5.2 调度模块接口 |
3.5.3 库场模块接口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结构部署 |
4.1.1 架构模式与开发工具选择 |
4.1.2 网络拓扑结构 |
4.2 模块功能实现 |
4.2.1 系统登录界面 |
4.2.2 单证管理模块界面 |
4.2.3 库场管理 |
4.2.4 统计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的目的与意义 |
5.2 测试方法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5.3.1 单证办理建销账管理 |
5.3.2 单证办理货物流向管理 |
5.3.3 船舶昼夜计划 |
5.3.4 报表 |
5.3.5 库场计划 |
5.3.6 商务合同管理 |
5.3.7 权限管理 |
5.4 系统性能测试 |
5.5 集成测试 |
5.6 测试结果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大数据”的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立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内外大客户管理研究 |
1.2.2 国内、外物流大数据建设的新成果 |
1.2.3 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理的大数据应用研究 |
1.3 总体思路、研究内容与科学方法 |
1.3.1 总体思路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于“大数据”的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理概述 |
2.1 “大数据”和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的概念和特点 |
2.1.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
2.1.2 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的概念和特点 |
2.1.3 基于“大数据”的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理的特点 |
2.2 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的分类 |
2.2.1 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的分类及其标准 |
2.2.2 大客户的客户评价及评选 |
2.3 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现状和主要问题 |
2.3.1 集装箱航运大型化对大客户管理工作的新挑战 |
2.3.2 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理的“大数据”应用 |
2.3.3 现有大客户数据采样系统的主要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大数据”集装箱大客户管理的数据采集和管理 |
3.1 集装箱码头公司内部大客户管理数据采集的现状分析 |
3.1.1 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数据管理的现状 |
3.1.2 集装箱操作系统大客户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合理化分析 |
3.1.3 基于大数据的大客户管理数据分析终端 |
3.2 集装箱码头公司的大客户业务数据采集和管理 |
3.2.1 集装箱操作系统采集大客户数据 |
3.2.2 大客户管理的业务数据交互 |
3.3 集装箱码头公司的外围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
3.3.1 集装箱码头公司职能部门的数据采集和管理 |
3.3.2 大客户物流外围信息的数据采集和管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大数据”集装箱大客户管理设计 |
4.1 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大数据”管理构架 |
4.1.1 一级(集团)公司大客户管理大数据的平台支撑 |
4.1.2 二级公司大客户管理数据仓库的覆盖完整性和准确性 |
4.1.3 大客户管理数据仓库的动态采样和分析构架 |
4.2 基于“HDS快速交付”的大客户管理 |
4.2.1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HDS快速交付”在大客户管理中的作用 |
4.2.2 “HDS快速交付”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
4.2.3 “HDS”快速交付对于大客户管理的实际成效预测 |
4.3 基于“数据动态关联”的大客户管理 |
4.3.1 大客户管理数据录入 |
4.3.2 大客户专业数据的优化、维护 |
4.3.3 基于“数据动态关联”的大客户管理扩展系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大数据”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
5.1 基于“HDS快速交付”的大客户管理应用 |
5.1.1 主要大客户概述(以北方某港口集团某公司为例) |
5.1.2 基于“HDS快速交付”的大客户服务产品 |
5.2 基于“数据动态关联”的大客户管理应用 |
5.2.1 大客户“数据动态关联”挖掘新客户实例 |
5.2.2 基于“数据动态关联”的大客户管理应用推广 |
5.3 基于“大数据”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理应用的发展趋势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冷链物流商业模式在青岛港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冷链物流运营商业模式定义及分类 |
1.1 定义 |
1.2 分类 |
2 青岛港冷链物流运营商业模式条件 |
2.1 现状及概况 |
2.2 冷链物流的条件 |
2.2.1 战略定位 |
2.2.2 良好口岸环境 |
2.2.3 世界中转枢纽港地位 |
2.2.4 市场运营和需求 |
2.2.5 完备的物流交通体系 |
2.2.6 信息平台 |
2.2.7 配套全面的设施设备 |
2.2.8 管理运营经验 |
3 青岛港冷链物流运营商业模式之实践 |
3.1 阶段 |
3.2 内涵解析 |
3.2.1 扎实专业的冷链物流运营基础 |
3.2.2 精准的市场需求判断及策略 |
3.2.3 领先世界的效率与专业配套的服务 |
3.2.4 基于资本化管理的冷链运营体系 |
4 结束语 |
4.1 结论 |
4.2 展望 |
(6)青岛港港口货源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 |
1.3.1 实地调查法 |
1.3.2 查阅文献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货源及货源竞争的概念 |
2.2 货源竞争的影响因素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青岛港港口货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青岛港概述 |
3.2 青岛港港区码头现状 |
3.2.1 散货码头现状 |
3.2.2 原油码头现状 |
3.2.3 集装箱码头现状 |
3.3 青岛港主要货源概述 |
3.3.1 集装箱货源现状分析 |
3.3.2 油品货源现状分析 |
3.3.3 矿石货源现状分析 |
3.4 青岛港港口货源发展问题分析 |
3.4.1 缺乏现代物流意识 |
3.4.2 港口信息化水平较低 |
3.4.3 缺乏有效的货源信息共享机制 |
3.4.4 周边港口货源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
3.5 青岛港港口货源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
3.5.1 经济形势 |
3.5.2 港口竞争日益激烈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青岛港港口货源发展对策 |
4.1 打造港口现代物流 |
4.1.1 整合原有装卸公司的资源发展现代物流 |
4.1.2 打造全程物流服务新格局 |
4.2 提升港口个性化需求服务 |
4.2.1 定制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
4.2.2 与船公司、货主战略合作共赢发展 |
4.2.3 坚持港口一体化服务 |
4.3 码头信息化改造 |
4.3.1 大力发展码头信息化 |
4.3.2 优化信息化平台促进货源信息通畅 |
4.4 建立货源地信息共享机制 |
4.4.1 打造公共信息平台 |
4.4.2 建立综合管理平台统筹货源信息 |
4.5 积极拓展货源外部市场 |
4.5.1 进一步开拓省内货源市场 |
4.5.2 积极开拓省外货源市场 |
4.5.3 积极进军国际货源市场 |
4.6 货源发展的信息化平台应用展望 |
4.6.1 国内外港口信息化建设 |
4.6.2 青岛港生产组织应用展望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港口货源发展保障 |
5.1 港口集团内部组织架构进行有效调整 |
5.2 注重物流人才培养 |
5.3 配套资金投入 |
5.4 营造自由贸易条件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港口供应链企业金融平台的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 |
2 港口供应链企业构建金融平台的理论分析 |
2.1 港口供应链企业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可行性 |
2.1.1 港口供应链企业可以获取各环节数据信息 |
2.1.2 港口供应链企业整合各行各业的资源 |
2.1.3 港口供应链金融平台各环节增信的方式 |
2.2 港口供应链企业金融平台的效用分析 |
2.2.1 港口供应链企业金融平台可提供的服务 |
2.2.2 港口供应链企业搭建金融平台的优势 |
2.2.3 港口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效用与意义 |
3 我国港口供应链企业金融平台现状及分析 |
3.1 国内商业银行及供应链管理企业金融产品现状 |
3.2 供应链企业金融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 港口供应链企业金融平台的模式创新 |
4.1 金融平台的模型设计 |
4.1.1 设计思路 |
4.1.2 金融平台模型的组成因素 |
4.1.3 金融平台流程图 |
4.2 金融平台的外汇管理模式 |
4.2.1 美元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
4.2.2 外汇套利模式 |
4.2.3 进口型企业的套利模式 |
4.3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P2P票据金融平台设计 |
4.3.1 比特币 |
4.3.2 区块链 |
4.3.3 数字货币 |
4.3.4 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P2P票据金融平台 |
5. 港口供应链金融平台的风险控制 |
5.1 港口供应链金融平台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
5.2 港口供应链金融平台风险的分阶段控制法 |
5.3 信息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平台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
5.4 供应链金融平台法律风险的控制策略 |
6. 结论及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本文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DW公司集装箱运输的信息平台及空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理论基础 |
1.2.1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
1.2.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
1.2.3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平台 |
1.2.4 运输的优化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DW公司及集装箱运输介绍 |
2.1 DW公司的背景 |
2.1.1 DW公司简介 |
2.1.2 DW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
2.1.3 DW公司在外地的扩张 |
2.2 DW公司集装箱运输介绍 |
2.2.1 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 |
2.2.2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现状 |
2.2.3 集装箱的标准和尺寸 |
第3章 DW公司集装箱运输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分析 |
3.1 DW公司集装箱运输的现状 |
3.1.1 DW公司之进口集装箱运输 |
3.1.2 DW公司之出口集装箱运输 |
3.2 DW公司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 |
3.2.1 集装箱运输的业务不均衡 |
3.2.2 进出口集装箱运输业务的严重失衡 |
3.2.3 装卸箱之后的回程空驶问题严重 |
3.3 问题的分析 |
3.3.1 供应链上各个利益相关方---各自为战 |
3.3.2 上海港口集装箱运输车队的小,散,乱---自身难以整合业务 |
3.3.3 集装箱运输行业信息不对称,不共享 |
第4章 DW公司集装箱运输存在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案 |
4.1 解决方案的整体思路 |
4.2 集装箱卡车运输信息平台的设计和介绍 |
4.2.1 DW360 运输平台的功能介绍 |
4.2.2 DW360 运输平台的整体架构研究 |
4.2.3 DW360 运输平台建成后的功能介绍 |
4.3 基于DW360 集装箱运输信息平台的空驶优化 |
4.3.1 箱箱合并之空驶优化 |
4.3.2 重去重回之空驶优化 |
4.3.3 进出口套箱之空驶优化 |
4.3.4 集装箱配载散货之空驶优化 |
4.3.5 DW360 运输平台车货匹配数模设计 |
4.4 DW360 运输平台建成后实际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内外运输平台模式研究和探讨 |
5.1 国外主要车货匹配平台介绍 |
5.2 国内主要车货匹配平台介绍 |
5.2.1 交易信息服务型平台 |
5.2.2 园区节点型公共平台 |
5.2.3 产品服务型公共平台 |
5.2.4 联盟型平台 |
5.3 各个平台模式的比对和DW360 运输平台的定位 |
第6章 总结 |
6.1 研究小结 |
6.2 本文的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天津港集团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 |
1.2 选题背景 |
1.3 研究意义 |
1.4 技术路线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发展现状及横向比较分析 |
2.1 天津港集团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2.1.1 信息化发展现状 |
2.1.2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2.2 国内典型港口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2.2.1 大连港 |
2.2.2 宁波港 |
2.3 港口企业比较分析及经验总结 |
2.3.1 比较分析 |
2.3.2 经验总结 |
第三章 天津港集团信息化发展模式 |
3.1 研究方法及工具 |
3.1.1 平衡计分卡 |
3.1.2 专家打分法 |
3.1.3 四象限分析法 |
3.2 信息化与业务发展均衡度评价 |
3.2.1 指标体系及权重设置 |
3.2.2 评价方法 |
3.2.3 总体评价 |
3.3 战略定位分析 |
3.3.1 信息化与业务战略定位的关系 |
3.3.2 业务战略定位 |
3.3.3 信息化战略定位 |
3.4 发展路径分析 |
3.4.1 基于业务发展水平的信息化发展路径 |
3.4.2 基于集团管控模式的信息化发展路径 |
3.5 发展措施分析 |
3.5.1 优化业务流程 |
3.5.2 创新发展模式 |
3.5.3 构建综合平台 |
3.5.4 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 |
第四章 天津港集团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
4.1 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
4.1.1 信息化构成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 |
4.1.2 电子商务引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
4.1.3 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相互制约 |
4.2 电子商务平台框架 |
4.3 实施步骤 |
4.3.1 第一阶段: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4.3.2 第二阶段:内部管理平台建设 |
4.3.3 第三阶段:对外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
4.4 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方案 |
4.4.1 项目意义 |
4.4.2 可行性分析 |
4.4.3 市场预测分析 |
4.4.4 发展方向 |
第五章 保障措施及趋势分析 |
5.1 保障措施 |
5.1.1 资金保障 |
5.1.2 人才保障 |
5.1.3 机制保障 |
5.2 发展趋势分析 |
5.2.1 集约化趋势 |
5.2.2 综合服务趋势 |
5.2.3 安全可控趋势 |
5.3 围绕港口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选择 |
5.3.1 实施大数据战略 |
5.3.2 实施“互联网+”战略 |
5.3.3 实施跨境电商战略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青岛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内商品交易所面临的监管逐渐加强 |
1.1.2 青岛市大宗商品交易现状 |
1.2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多式联运概述 |
2.1.1 多式联运的分类 |
2.1.2 多式联运主要业务程序 |
2.1.3 多式联运合同 |
2.2 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园区)理论 |
2.2.1 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园区)概念特征 |
2.2.2 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园区)的类型 |
2.3 大宗商品交易理论 |
2.3.1 大宗商品交易的特点 |
2.3.2 大宗商品主要类别 |
2.3.3 大宗商品交易形式 |
第3章 青岛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大宗商品交易SWOT分析 |
3.1 机会(Opportunity) |
3.1.1 青岛多式联运物流中心的基本情况 |
3.1.2 胶州市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政策环境机会 |
3.1.3 现货交易承载区 |
3.1.4 运输承载企业是联运中心发展的有力支撑 |
3.1.5 青岛市电子商务取得一定的发展 |
3.2 内外部威胁和劣势(Threaten/Weakness) |
3.2.1 青岛市大宗商品交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2 影响全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潜在制约因素 |
3.2.3 青岛市电子商务发展与国内先进水平尚存在明显差距 |
3.3 内部优势(Strength) |
3.3.1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
3.3.2 对外通商历史悠久 |
3.3.3 口岸功能完备 |
3.3.4 监管通关实现信息化 |
3.3.5 多式联运班列密集开行 |
3.3.6 未来规划前景广阔 |
第4章 青岛多式联运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展对策 |
4.1 高标定位 |
4.2 充分依托已有资源 |
4.3 通过招商引资扩总量,通过转型升级提高质量 |
4.4 制定规范高效的交易流程 |
4.5 借鉴落实,规范交易行为 |
4.6 依托互联网+加快青岛市电商发展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青岛港物流信息网上线(论文参考文献)
- [1]DX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赵晶.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2]70年,中国港口用实力镌刻辉煌[J]. 陈珺. 中国水运, 2019(10)
- [3]青岛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郭慧敏. 青岛大学, 2018(12)
- [4]基于“大数据”的集装箱码头公司大客户管理研究[D]. 闫宗轩. 大连海事大学, 2017(03)
- [5]冷链物流商业模式在青岛港的实践[J]. 梅叶.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 [6]青岛港港口货源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大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7]港口供应链企业金融平台的模式创新研究[D]. 周兴贞. 山东大学, 2016(03)
- [8]DW公司集装箱运输的信息平台及空驶优化研究[D]. 徐勇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8)
- [9]天津港集团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D]. 宋琳. 天津大学, 2016(02)
- [10]青岛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对策研究[D]. 匙冠超. 大连海事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