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负调查——对上饶县部分乡镇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陶周景[1](2020)在《T县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共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以下简称“消薄”)的部署。在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期,通过法律、行政、经济和思想引导等手段完善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推动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发展和壮大,是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和维护基层治理稳定的重要途径。T县自2017年实施“消薄”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县域内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文以T县为研究对象,对T县“消薄”扶持政策制定、执行、效果及经验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指出T县“消薄”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法律保障体系分散、政策评估机制不健全、发展模式简单粗放、人才培育和激励保障不足。最后,本文在综合当前政策环境和T县县情的基础上,提出优化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合理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评估主体,建立健全评估机制;立足T县实际,探索多元化经营;培育经营管理人才,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周桐[2](2020)在《长护险背景下机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各种意外事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失能半失能人员日益增多,护理服务需求随之与日俱增。为了应对这一现状,2016年,人社部颁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确定在全国选取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其目的旨在有效保障失能人群的护理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该制度能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居家护理不断弱化、社区照护得不到保障的背景下,提高机构护理服务质量是关键。本文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研究背景,以如何提升机构护理服务质量为研究重点,以试点地区之一上饶市为例,通过对上饶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护理机构在服务提供方面存在护理形式与服务内容单一、护理资源配置不足且可及性差、护理人员缺口大且职业素养偏低、护理水平不高且缺乏时间保障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具体而言,与相关制度保障缺位、护理条件缺乏保障、护理人员专职性不强、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偏低等密切相关。针对上述问题及其导致问题原因,提出从三个方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首先,要强化政府职责。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强化监管职责,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机构内部建设。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机构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第三,要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督的作用,即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和社会大众的监督作用等。以此为提升护理机构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并推动我国长护险的顺利实施和护理市场的繁荣发展。
蔡启芊[3](2020)在《赣南苏区脱贫攻坚的实际困难与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文中认为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消除绝对贫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各级地方政府立下“军令状”的一项工作。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着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江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地区,近年来赣南苏区加快振兴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本研究基于精准扶贫基层实践视角,选取赣州市信丰县作为研究赣南苏区脱贫攻坚问题的分析样本,通过了解信丰县农村贫困现状,分析制约该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瓶颈问题及成因,从多维贫困、整体性治理、可持续生计等理论视角切入,力图为赣南苏区脱贫攻坚工作实践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如下:绪论部分,阐述了论文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关于贫困的成因与减贫实践、贫困的测度、可持续生计资本等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赣南苏区、反贫困、脱贫攻坚等相关概念做了界定,阐明了多维贫困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等理论工具与本研究的耦合性,搭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对信丰县农村贫困现状、主要致贫原因以及脱贫成效进行分析,找准“穷根”,并总结回顾近年来该县精准扶贫实践和脱贫减贫成效,对该县脱贫攻坚面上工作做出整体把握和判断。第四部分,重点研究了该县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于收入贫困的单维贫困识别体系的低效率问题,二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执行的碎片化问题,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对攻坚目标带来不利影响问题,四是贫困户生计资本偏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五部分,提出了加快推进信丰县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一是采用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识别体系,提高识别效率;二是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大扶贫格局;三是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完成攻坚目标;四是加强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推动脱贫可持续。
税林敏[4](2019)在《新时代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从理论和实践综合来看,研究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机制,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找到适合的路径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本文构建了一个农村集体经济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具体阐述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主体和动力因素,并进行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因-主体”分析,绘制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图。其次,根据前文构建的动力机制分析框架,结合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筛选出浙江省花园村、安徽省小岗村、山西省大寨村和贵州省塘约村作为经典案例,进行动力机制经验观察,对四个案例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动力主体、动力因素和特定发展模式下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最后,结合案例的先进经验和全国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动力机制中动力主体与动力因素多元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明显、“农村精英”的重要性突出这三个特点;发现在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过程中,还存在动力主体参与度不强、政经合一现象大量存在、动力主体之间合作的契合度低等问题;立足全局,从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提高企业和农民的参与度、完善农村集体组织制度、有效发挥“农村精英”的带动作用、建立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规范权责运行机制这六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吴国溪[5](2019)在《护理与养老如何相伴? ——基于江西省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时代背景下,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有利于减轻失能人员的家庭负担,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权益,还能提升他们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质量,使人民群众真真切切享受到我国政策制度健全完善的红利,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上饶市作为全国15个试点城市之一,实行“社会保险社会办”的模式,建立多方协同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经办的方式,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以及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费用等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对上饶市开展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阐述了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试点工作经验,即采取政府统筹、经办机构监管、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管办分离”操作模式,不仅发挥了政府在筹资、推进医养结合、培养护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而且还能借助商保公司的体制机制特色以及市场化的手段,在总结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参保范围较小,评估专业队伍力量较薄弱,护理人员及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等等,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形式与情况的对比,探讨如何建立一种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且又能满足老龄群体实际护理需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资金或服务保障,积极引导发挥社会救助、商业保险等有益补充,解决不同层面护理需求。鼓励探索建立老年居家护理补贴制度,保障特定贫困老年群体的长期护理需求。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个性化服务,发展和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以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张雅雯[6](2019)在《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政策,也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役。近几年,随着扶贫攻坚战的逐步推进,审计机关也加大了对扶贫的扶贫资金和政策落实的审计力度。现阶段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精准扶贫的审计结果公告反映了我国当前扶贫审计工作的现状。从2013年至今,关于精确扶贫的公告数量相对较少,涉及扶贫资金审计项目的某些地区从未就扶贫审计结果发布相应的公告。个别省份仅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一段有关精准扶贫审计的信息。在扶贫审计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管理机制,重点推进扶贫政策落实,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然而,有关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研究现在仍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如何提高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质量,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审计署及省级乃至地市级审计机关公布的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对象,先对国内外众多学者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审计结果公开质量,精准扶贫审计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接着深入研究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并对精准扶贫审计与信息公开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受托责任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审计署和地方精准扶贫审计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了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特征。在对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随着精准扶贫的公众关注度日益提高,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对公众参与社会舆论监督起到促进作用,而公众的参与在实现全面脱贫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公开过程中,仍存在着如审计结果公开的数量偏少,审计情况的具体信息模糊,审计结果公开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分析问题,对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相关政策提出建议,促进完善精准扶贫审计结果的公开,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保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陈凤娟[7](2017)在《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我国农村居民最基本生存权的最后一层“安全网”。该制度由国家财政出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政府行政层级较多,由基层政府实施管理的农村低保制度的财政责任就分摊到了各级财政。所谓财政分担机制,指的是中央、省、市、县、乡镇各个行政层级的政府为农村低保筹资承担的支出比例,是各级政府对该制度承担责任程度的体现。为了了解当前江西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财政分担机制的稳定性和合理性,本文在前人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以期对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的分担机制做客观评价,并给出优化建议。本文首先梳理了农村低保与财政的关系的研究、现有财政分担机制及其评价研究、城乡低保财政分担机制优化的研究,为财政投入农村低保找到了理论依据,同时其他学者对现有的农村低保财政分担机制认为存在不足,需要进行优化,最后现有研究对优化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机制的意义与不足进行了评价。研究主要基于公共品及其层次理论、事权财权划分相关理论、财政均等化理论,以中央、省、市、县级及以下政府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财政负担率为主要指标,将其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低保保障人数和保障率、以及各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做匹配,以各级财政、各地区负担均等为标准,评价江西省农村低保的财政分担机制合理性。本文采用的宏观数据来自各统计年鉴,微观数据部分来自实地调研,部分来自地方统计年鉴。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访谈审核的手段客观还原江西省农村低保分担机制的历史和现状。现状分析比较围绕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分析中央和地方间的财政分担,重点比较了历年中央财政对江西省农村低保的投入比例、中央财政对各省的补助比例、中央财政对城乡低保的财政补助。二是分析省级及以下政府的农村低保责任分担,重点分析了历年江西省省级及以下政府在农村低保中的配套比例、横向比较了各省市级财政对农村低保的投入、深入阐述了江西省县级财政当前分担机制下的负担现状。梳理了目前国内省级及以下政府在农村低保中财政分担的典型做法,将其分为主要的三类,介绍其具体做法。重点展开阐述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和江苏省的分担现状和制度,为江西省提供借鉴学习的样本。通过分析,本文提出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机制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中央财政在给各地进行农村低保补助分配时,总体遵循因素分配,但仍存在个别省份资金分配不合理、不均衡,其总体支出水平还有待提升。其次,江西省省市级财政在农村低保财政未合理分担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普遍低于全国水平并逐年在减小。第三,江西省各县级财政在农村低保中承担了最重的的责任,其与国内其他经济水平相近省份相比较高;全省各县间负担较为不均衡,贫困县普遍比一般县承受更大的负担率。第四,江西省农村低保资金管理不规范,当前预算编制方式不合理,同时,调研中发现农村低保资金滞留乡镇账户和赤字结余未得到及时处理的现象。论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他省经验借鉴,提出优化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机制的具体建议。首先,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进行划分,要遵循合理配置农村低保的事权财权相匹配的原则。第二,科学划分中央和各省内部的财政分担机制。参考江苏省做法,本文对江西省各县进行分档补助,提供了一个粗略的计算公式,供江西省低保财政政策制定部门参考使用。并对机制优化后各县级财政负担率进行测算和评价。最后,完善江西省农村低保资金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改进预算编制方式、拓宽筹资渠道、加强农村低保专户管理。
淦翔[8](2016)在《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其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以上饶市为例》文中认为小微企业的特点为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较少,企业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税收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完善市场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小微企业深险融资难融资贵的泥潭,制约了其生存与发展。随着小微企业的地位日益重要,政府也逐渐发现了小微融资难问题并出台了大量政策帮助扶持,但收效甚微,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处理和解决好的一个突出问题。上饶市作为江西省三四线欠发达城市,工业和制造业并不发达,也没有独当一面的大型企业,上饶市小微企业大多科技含量较低,发展落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市场活跃度不高,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较低,经济开发度不高,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但上饶市金融机构对企业放贷时,因为银行自身业绩和成本要求,以及小微企业自身缺陷,更倾向于支持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仅仅发放一到两年的短期贷款,导致很多需要长期资金的小微企业要向社会融资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此外,上饶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数量不足、金融创新不够,使得小微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本文通过分析上饶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对上饶市小微企业融资难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通过借鉴国内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经验分析,提出破解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从政银企三方共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徐晨[9](2016)在《“互联网+”时代的纳税服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应用深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带来的好处日益显现。现阶段我国纳税服务也正从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轨。2015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全国征管科技和信息化建设会议上针对“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工作形式提出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要合理、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理念,让纳税人感受到就在身边的用户体验,吹响了全国税务机关进行“互联网+”纳税服务改革的号角。“互联网+”纳税服务是在互联网浪潮推动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纳税服务模式。它有效地破解了传统纳税服务在变革中遇到的难题,满足了纳税人需求,提升了征管质效。目前,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已进入重要时期,国家税务总局正在全面推进金税三期工程的建设。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国税、地税机关的纳税服务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合署办公,联合行动等方式日益普遍,税收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构建了以网上办税为主体,实体办税,电话办税等多种方式为补充的办税体系。但互联网时代,纳税人的数量和服务需要大量增长,纳税服务与互联网的结合度跟不上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同时,相关制度和机制尚待完善,既懂税务又懂互联网技术的人才匮乏,造成基层税务局难以在推进“互联网+”纳税服务过程中取得实效。在实施“互联网+”纳税服务过程中,各阶段各要素如何发挥作用,成为发挥实效的关注焦点。本文将S县地方税务局作为一个基层实施“互联网+”纳税服务的主体置于一个互联网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域环境里来研究,从中探索一条低门槛的实施“互联网+”纳税服务的道路。分析发现,在基层地方税务局实施“互联网+”纳税服务的过程中,纳税服务的理论与信息化的项目管理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在解决需求定位、过程控制、风险防控和绩效评估等问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基层地方税务局在有限条件下实现“互联网+”纳税服务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研究也发现,现阶段该区域的互联网发展基础薄弱,基层地方税务局的纳税服务信息化手段不足,缺乏适合的建设标准和实施项目的团队,纳税人的互联网使用水平不高,软件项目需求调查不够充分等不利因素,使“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实施走入困境,出现了花了很大代价实施的“互联网+”纳税服务项目,却无法真正满足纳税人需求,造成了项目功能成了空架子,使用者寥寥无几的困境,导致部分税务干部和纳税人对实施“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必要性产生怀疑。本文作者基于长期基层税务工作的实践,运用公共管理、纳税服务、互联网技术、软件项目管理、风险管控等多方面理论,采用政策分析,数据采集,系统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手段,细化措施,分析效能,研判风险。针对如何将互联网与纳税服务有效结合,提升纳税遵从度,服务地方税收发展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提出了建立满足税收发展战略的基层“互联网+”纳税服务体系方案,从而进一步落实“为纳税人服务、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税务机关法定职责,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宗旨。
柯奥迪[10](2016)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与完善研究 ——以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为研究对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村官政策是新形势下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国情所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促进大学生走进农村、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具有重要意义。至今,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已有多年,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政策实施不到位,大学生村官不能适应农村艰苦环境等实际问题,制约了大学生村官制度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者曾经是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中的一员,通过与大学生村官同仁、大学生村官管理者进行走访、交谈,获取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总结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在新农村视角下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建议。论文的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同时概括了不同学者在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涵义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述,分析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积极作用;第三部分讲述了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落实大学生村官政策具的体措施;第四部分指出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从国家政策、使用培养、大学生村官本身等方面对上饶市广丰区大学生村官政策提出建议。从大学生村官政策在上饶市广丰区实施八年多的情况看,这一政策存在选录结构不合理、使用培养不合理、大学生村官自身难以适应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在调研分析上饶市广丰区后提出大学生村官政策建议,在国家政策层面,一要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提高相应待遇;二要改善选拔方式,扩宽农业专业人才职业上升渠道;三要健全退出机制。在使用培养层面,一要完善政策规定,解除后顾之忧;二要部门合力,提高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能力;三要搭建平台,推动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四要完善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合理有序流动。在大学生村官自身层面,一要积极适应农村新环境,先做农民,在当村官;二要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做好农民的技师;三要学习工作方法,提高农村工作能力。
二、减负调查——对上饶县部分乡镇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减负调查——对上饶县部分乡镇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T县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问卷调查法 |
1.4.2 文献分析法 |
1.4.3 统计分析法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村级集体经济 |
2.1.2 集体经济薄弱村 |
2.1.3 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系统论 |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3 T县“消薄”扶持政策评估和存在问题分析 |
3.1 T县“消薄”扶持政策评估分析 |
3.1.1 扶持政策制定分析及评价 |
3.1.2 扶持政策执行分析及评价 |
3.1.3 扶持政策效果分析及评价 |
3.1.4 扶持政策的成功经验 |
3.2 T县“消薄”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法律保障体系分散 |
3.2.2 政策评估机制不健全 |
3.2.3 发展模式简单粗放 |
3.2.4 人才培育和激励保障不足 |
4 坚持和完善“消薄”扶持政策的思考 |
4.1 明确“消薄”扶持政策的主要目标 |
4.1.1 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和壮大 |
4.1.2 相关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
4.1.3 政策保障措施全面加强 |
4.1.4 带动实现乡村振兴 |
4.2 优化“消薄”扶持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4.2.1 实事求是原则 |
4.2.2 系统协同原则 |
4.2.3 可行预测原则 |
4.2.4 民主参与原则 |
4.2.5 稳调兼顾原则 |
4.3 坚持和完善“消薄”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
4.3.1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合理创新体制机制 |
4.3.2 优化政策评估主体,建立健全评估机制 |
4.3.3 立足T县实际,探索多元化经营 |
4.3.4 培育经营管理人才,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T 县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专题调查问卷 |
致谢 |
(2)长护险背景下机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创新与不足 |
1.3.1 创新之处 |
1.3.2 不足之处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学术回顾 |
1.4.2 研究述评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概念 |
2.1.2 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积极老龄化理论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 提升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1 提升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
3.1.1 提高失能人员生活质量的需要 |
3.1.2 提升长护险各方主体满意度的需要 |
3.1.3 促进护理产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
3.1.4 推动长护险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
3.2 提升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的可行性 |
3.2.1 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
3.2.2 其他国家的经验借鉴 |
3.2.3 护理机构之间的竞争性不断加强 |
4 长护险背景下机构护理服务发展现状 |
4.1 护理机构配置现状 |
4.2 护理人员配置现状 |
4.2.1 护理人员数量 |
4.2.2 护理人员质量 |
4.3 服务质量发展现状 |
4.3.1 服务内容 |
4.3.2 服务成效 |
4.4 个案分析:上饶市机构护理服务发展现状 |
4.4.1 护理机构发展现状 |
4.4.2 运行机制 |
5 机构护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机构护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1 护理服务内容单一 |
5.1.2 护理资源配置不足且可及性差 |
5.1.3 护理人员缺口大且职业素养偏低 |
5.1.4 护理水平不高且缺乏时间保障 |
5.1.5 护理标准不合理且质量评价欠科学 |
5.2 导致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相关制度保障缺位 |
5.2.2 护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培训 |
5.2.3 护理条件缺乏保障 |
5.2.4 护理人员专职性不强 |
5.2.5 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偏低 |
5.2.6 护理服务评价标准缺失 |
6 提升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的路径分析 |
6.1 强化政府职责 |
6.1.1 优化服务内容与评价体系 |
6.1.2 加大人财物的投入 |
6.1.3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
6.1.4 合理配置护理资源 |
6.1.5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
6.1.6 提高保险待遇 |
6.2 加强护理机构内部建设 |
6.2.1 提升机构管理水平 |
6.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6.2.3 提升机构信息化程度 |
6.3 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 |
6.3.1 强化网络媒体监督 |
6.3.2 重视社会大众监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3)赣南苏区脱贫攻坚的实际困难与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其简评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实地调研法 |
1.3.3 统计分析法 |
1.4 研究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赣南苏区概念界定 |
2.2 脱贫攻坚相关概念阐述 |
2.2.1 贫困的概念 |
2.2.2 脱贫攻坚的含义 |
2.3 研究理论基础 |
2.3.1 多维贫困理论 |
2.3.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2.3.3 可持续生计理论 |
3 信丰县农村贫困现状及脱贫成效 |
3.1 信丰县农村贫困现状 |
3.2 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
3.2.1 自然地理环境制约 |
3.2.2 历史原因影响 |
3.2.3 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
3.2.4 贫困户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相对不高 |
3.3 信丰县脱贫成效 |
3.3.1 信丰县精准扶贫主要措施 |
3.3.2 信丰县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
4 信丰县脱贫攻坚实际困难 |
4.1 基于收入贫困的单维贫困识别体系的低效率问题 |
4.2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执行的碎片化问题 |
4.3 新冠肺炎疫情对攻坚目标带来不利影响问题 |
4.4 贫困户生计资本偏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
5 加快推进赣南苏区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
5.1 采用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识别体系,提高识别准确率 |
5.2 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大扶贫格局 |
5.3 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完成攻坚目标 |
5.4 加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推动脱贫可持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新时代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与评析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1.2.3 文献简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农村集体经济 |
2.1.2 动力机制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合作经济理论 |
2.2.2 制度理论 |
3 农村集体经济动力机制的“动因-主体”分析框架 |
3.1 农村集体经济动力主体分析 |
3.1.1 政府主体的主导角色 |
3.1.2 企业的市场主体角色 |
3.1.3 农村集体组织的合作互助角色 |
3.1.4 农民个体的精英或成员身份角色 |
3.1.5 四元动力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 |
3.2 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因素分析 |
3.2.1 推动政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因素 |
3.2.2 吸引企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因素 |
3.2.3 引导农村集体组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因素 |
3.2.4 激发农民个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因素 |
3.3 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因-主体”分析框架 |
4 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动力机制的经验考察:基于浙皖晋黔4地案例 |
4.1 案例选择与调研情况 |
4.1.1 案例选择 |
4.1.2 调研情况 |
4.2 浙江花园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因-主体”分析 |
4.2.1 花园村:抓改革机遇,走民营道路 |
4.2.2 花园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力主体特征:政企协同 |
4.2.3 花园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力因素特征:政企共赢 |
4.2.4 花园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村企合一”特征 |
4.3 安徽小岗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因-主体”分析 |
4.3.1 小岗村:从“分”到“统”的二次改革路 |
4.3.2 小岗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力主体特征:农民自主 |
4.3.3 小岗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力因素特征:民企共赢 |
4.3.4 小岗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村企一体”特征 |
4.4 山西大寨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因-主体”分析 |
4.4.1 大寨村:“一波三折”的集体道路 |
4.4.2 大寨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力主体特征:精英传承 |
4.4.3 大寨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力因素特征:政民共赢 |
4.4.4 大寨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村企分开”特征 |
4.5 贵州塘约农村集体经壮大的“动因-主体”分析 |
4.5.1 塘约村:新时代贫困农村的发展典型 |
4.5.2 塘约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力主体特征:精英主导 |
4.5.3 塘约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动力因素特征:社民共赢 |
4.5.4 塘约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村社一体”特征 |
5 新时代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动力机制的特点、问题与优化建议 |
5.1 农村集体经济动力机制的特点 |
5.1.1 动力主体与动力因素多元化 |
5.1.2 政府的主导作用明显 |
5.1.3 “农村精英”的重要性突出 |
5.2 农村集体经济动力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5.2.1 动力主体参与度不强 |
5.2.2 政经合一现象大量存在 |
5.2.3 动力主体之间合作的契合度低 |
5.3 优化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动力机制的对策建议 |
5.3.1 构建服务型政府 |
5.3.2 提高企业和农民的参与度 |
5.3.3 完善农村集体组织制度 |
5.3.4 有效发挥“农村精英”的带动作用 |
5.3.5 规范权责运行机制 |
5.3.6 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5)护理与养老如何相伴? ——基于江西省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及实行的必要性 |
2.1 长期护理及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 |
2.1.1 长期护理的概念 |
2.1.2 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 |
2.2 我国实行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 |
2.2.1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
2.2.2 传统思维影响 |
2.2.3 家庭结构变化因素 |
2.2.4 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 |
第3章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 |
3.1 上饶市基本概况 |
3.2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
3.2.1 目标任务 |
3.2.2 运行机制 |
3.2.3 基本政策 |
3.2.4 管理与服务 |
3.2.5 部门协作 |
3.3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办法 |
3.4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办规程 |
3.4.1 参保缴费 |
3.4.2 失能等级鉴定 |
3.4.3 护理服务需求的申请与管理 |
3.4.4 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及失能人员的管理 |
第4章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4.1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运行情况 |
4.1.1 上饶市各县市区城镇职工基本情况 |
4.1.2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标准现状 |
4.1.3 总体运行情况 |
4.2 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运行存在的问题 |
4.2.1 覆盖范围较小 |
4.2.2 评估专家队伍薄弱 |
4.2.3 护理机构和从业人员质量参差不齐 |
4.2.4 长期护理服务形式单一 |
第5章 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工作的对策建议 |
5.1 扩大参保范围 |
5.2 加强评估专家队伍建设 |
5.2.1 评估队伍专业化 |
5.2.2 评估机构标准化 |
5.2.3 评估流程规范化 |
5.3 提升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服务质量 |
5.4 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护理服务包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政府信息公开 |
1.2.2 审计结果公开质量研究 |
1.2.3 精准扶贫审计问题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创新 |
1.3.1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创新 |
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受托责任理论 |
2.1.2 公共选择理论 |
2.1.3 信号传递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精准扶贫和精准扶贫审计 |
2.2.2 精准扶贫审计信息公开 |
2.2.3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质量 |
3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现状分析 |
3.1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法律依据 |
3.2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渠道 |
3.3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及时性 |
3.4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告类型 |
3.5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告体例及内容 |
4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特征分析 |
4.1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数量特征 |
4.1.1 整体情况 |
4.1.2 地区差异 |
4.1.3 专门公告数 |
4.2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质量特征 |
4.2.1 整体分析 |
4.2.2 透明度分析 |
4.2.3 地区差异分析 |
4.2.4 时间特征分析 |
5 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5.1 存在问题 |
5.1.1 公告体例和内容不规范 |
5.1.2 数量偏少 |
5.1.3 质量低下 |
5.1.4 公众关注度不够 |
5.2 原因分析 |
5.2.1 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 |
5.2.2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设不足 |
5.2.3 地方政府不重视 |
6 政策建议和结论 |
6.1 政策建议 |
6.1.1 完善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制度 |
6.1.2 规范精准扶贫审计公开的格式和内容 |
6.1.3 提高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质量 |
6.1.4 增加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的数量 |
6.2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和选题意义 |
1.1.1 问题提出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之处 |
1.4.2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2章 农村低保财政分担的理论基础 |
2.1 公共品理论及其层次理论 |
2.1.1 公共品理论 |
2.1.2 公共品层次理论 |
2.2 农村低保财政责任划分的依据 |
2.3 财政均等化视角下的农村低保 |
第3章 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现状及比较 |
3.1 江西省农村低保制度概况 |
3.2 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历史沿革 |
3.3 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与比较 |
3.3.1 中央与地方农村低保财政分担现状 |
3.3.2 农村低保省内各级财政分担与比较 |
3.4 国内省市农村低保财政分担模式比较 |
3.4.1 我国农村低保财政分担的三种主要模式 |
3.4.2 参考样本一:宁夏回族自治区 |
3.4.3 参考样本二:重庆市 |
3.4.4 参考样本三:江苏省 |
第4章 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问题分析 |
4.1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责任分担问题 |
4.1.1 中央财政补助省际的公平性有待提升 |
4.1.2 中央财政在城乡低保间投入失衡 |
4.2 江西省农村低保省级以下财政分担问题 |
4.2.1 省市级财政未合理分担地方财政责任 |
4.2.2 县级财政农村低保分担失衡且或加剧 |
4.3 农村低保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3.1 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 |
4.3.2 资金结余管理不合理 |
第5章 优化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机制的建议 |
5.1 合理划分农村低保的财政支出责任 |
5.1.1 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对农村低保的投入 |
5.1.2 省市级财政应合理分担地方财政责任 |
5.2 科学确定各级财政分担比例 |
5.2.1 中央财政分担 |
5.2.2 地方政府分担 |
5.2.3 分担机制优化效果测算 |
5.3 改进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管理模式 |
5.3.1 完善预算编制和资金安排顺序 |
5.3.2 拓宽农村低保筹资渠道 |
5.3.3 加强农村低保专户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其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以上饶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2 小微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理论 |
2.1.1 信贷配给理论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3 关系融资型理论 |
2.2 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概念 |
2.2.1 小微企业的概念 |
2.2.2 小微企业范围的划分 |
2.2.3 融资的概念 |
2.2.4 小微企业融资 |
3 上饶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分析 |
3.1 上饶市小微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 |
3.1.1 上饶市小微企业的基本情况 |
3.1.2 上饶市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及成本分析 |
3.2 上饶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3.3 上饶市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
3.3.1 企业自身明显缺陷 |
3.3.2 银行信贷限制条件多 |
3.3.3 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 |
3.3.4 资本融资方式不完善 |
4 国内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经验借鉴 |
4.1 发达国家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政策 |
4.2 国内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政策 |
4.3 国内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对上饶的启示 |
4.3.1 成立互助帮扶基金 |
4.3.2 大力发展财园信贷通贷款 |
5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
5.1 政府政策支持 |
5.1.1 加强对小微企业扶持的财政支出 |
5.1.2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
5.1.3 推动小微企业担保体系建设 |
5.1.4 大力发展微型金融 |
5.2 银行信贷支持 |
5.2.1 加强银企沟通合作 |
5.2.2 提高审批效率 |
5.2.3 积极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 |
5.3 企业自身完善 |
5.3.1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
5.3.2 完善自身财务管理 |
5.3.3 强化信用理念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互联网+”时代的纳税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外国内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 |
2“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基本理论 |
2.1“互联网+”的基本理论 |
2.1.1“互联网+”的定义 |
2.1.2“互联网+”概念与信息化建设概念的异同 |
2.2 纳税服务的基本理论 |
2.2.1 纳税服务的定义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4 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的纳税服务理论 |
2.3“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基本理论 |
2.3.1“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定义 |
2.3.2“互联网+”纳税服务的主体要素 |
2.3.3“互联网+”纳税服务的特点 |
3“互联网+”时代纳税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
3.1“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发展机遇 |
3.2“互联网+”纳税服务面临挑战 |
3.2.1 内部风险 |
3.2.2 外部风险 |
3.2.3 法律风险 |
4 基于S县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局的实证研究 |
4.1 研究目标 |
4.2 研究设计 |
4.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4.2.2 样本基本情况 |
4.3 S县“互联网+”纳税服务的调查情况 |
4.3.1 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分析 |
4.3.2 系统应用数据统计分析 |
4.4 S县“互联网+”纳税服务面临的困难 |
4.4.1 需求和技术角度 |
4.4.2 基础互联网环境角度 |
4.4.3 制度和体系角度 |
4.5 实证分析结论 |
5 推进“互联网+”纳税服务的建设策略及措施 |
5.1 基础建设 |
5.1.1 制度建设 |
5.1.2 机制建设 |
5.1.3 队伍建设 |
5.2 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
5.3 风险管控平台建设 |
5.4 项目开发管理 |
5.4.1 需求分析 |
5.4.2 外包管理 |
5.5 数据管理和利用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与完善研究 ——以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1.2.1 大学生村官投身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
1.2.2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 |
1.3.3 不足之处 |
第2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发展历程及其积极意义 |
2.1 新农村建设概述 |
2.1.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
2.1.2 新农村建设的涵义及发展要求 |
2.2 大学生村官政策概述 |
2.3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发展历程 |
2.4 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积极意义 |
2.4.1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2.4.2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第3章 广丰区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现状 |
3.1 广丰区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
3.2 广丰区大学生村官总体情况 |
3.3 广丰区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具体措施 |
3.3.1 做好日常管理“三功课 |
3.3.2 记好民情日记 |
3.3.3 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
3.3.4 搭建自主创业大平台 |
3.4 广丰区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分析 |
3.4.1 转变角色履职责 |
3.4.2 干事创业增才干 |
3.4.3 扎根农村为农民 |
第4章 广丰区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
4.1 结构不合理 |
4.2 日常管理存在问题 |
4.3 大学生村官自身层面问题 |
第5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建议 |
5.1 国家政策层面 |
5.1.1 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保障 |
5.1.2 扩宽农业专业人才职业上升渠道 |
5.1.3 健全退出机制 |
5.2 使用培养层面 |
5.2.1 解决大学生村官后期保障 |
5.2.2 提高农村工作能力 |
5.2.3 构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平台 |
5.2.4 顺畅大学生村官流动渠道 |
5.3 大学生村官自身层面 |
5.3.1 积极适应农村的新环境 |
5.3.2 掌握农村实用技术 |
5.3.3 提升农村工作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减负调查——对上饶县部分乡镇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T县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政策研究[D]. 陶周景.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4)
- [2]长护险背景下机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D]. 周桐.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赣南苏区脱贫攻坚的实际困难与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D]. 蔡启芊.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4]新时代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D]. 税林敏. 贵州大学, 2019(06)
- [5]护理与养老如何相伴? ——基于江西省上饶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实证研究[D]. 吴国溪. 南昌大学, 2019(02)
- [6]精准扶贫审计结果公开问题研究[D]. 张雅雯. 南京审计大学, 2019(08)
- [7]江西省农村低保财政分担机制研究[D]. 陈凤娟.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
- [8]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其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以上饶市为例[D]. 淦翔.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7)
- [9]“互联网+”时代的纳税服务研究[D]. 徐晨. 江西财经大学, 2016(07)
- [10]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与完善研究 ——以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为研究对象[D]. 柯奥迪.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