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防渗墙施工中几种施工方法对比分析

竖向防渗墙施工中几种施工方法对比分析

一、垂直防渗墙建设中几种施工方法的对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江峰,戚印鑫,李娟[1](2021)在《新疆平原水库坝基防渗型式初探》文中认为新疆的平原水库大多纳入了除险加固行列,为了切合实际地选择坝基防渗型式,通过对多座不同规模平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的探讨,应用统计分析和文献查阅的方法分析其适用条件,针对性地提出适用于不同水库坝基的防渗型式。文章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何种坝基防渗型式,需要结合水库特性、坝基地质条件等综合研究确定,并且提出了刚性与柔性防渗体联合运用的独特型式。虽然未能罗列出很全面的坝基防渗措施,但也可为今后相同类型、类似地质条件的水库坝基处理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尤其是刚性与柔性防渗体结合型式具有示范意义。

李云中,刘冠[2](2020)在《河道防护堤形式设计断面优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某防洪堤工程为背景,因工程所在区域内地表抗冲刷能力较差,洪水期水流对河岸形成冲刷侵蚀,导致两岸水土存在较为严重的流失问题,需要加强防洪堤断面的相应防护措施。通过对防洪堤段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提出适用性的筑堤材料,进一步对堤顶、堤坡进行设计,重点分析了护脚防护形式,提出三种护脚方案形式,防洪堤抗冲刷性能、基础稳定性和施工的控制质量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分析。经综合分析后,决定护坡形式采用全断面雷诺护垫结构,护脚采用雷诺护垫斜铺+水平铺设格宾石笼+水平四面六边混凝土透水框架群的防护堤形式,更利于工程应用,为以后类似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严志康[3](2020)在《基于现场监测和有限元分析的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固结-蠕变理论,分析了软土地基沉降机理,并从实际项目出发,对堤防进行沉降变形监测,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堤防沉降过程及沉降变化规律。通过钻探取芯取样进行室内试验获取参数,利用PLAXIS软件,对益公堤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各因素对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对裂缝产生的机理分析,结合益公堤工程现状、水文地质及周边建设情况的剖析,结果表明益公堤堤基为软弱土层,在荷载作用的影响下,堤基易产生固结变形问题;地下水的变动、防渗墙的设置对堤基的沉降固结有着促进的作用。(2)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堤顶外侧监测点位移有朝堤外运动的趋势,堤顶内侧、二坡台、压浸台等位置所有点矢量位移方向均指向堤内。通过将监测数据分析结果与模拟分析结果对比,发现堤防沉降与外河水位有的相关性很强,外河水位影响着堤防沉降,堤防沉降随外河水位的起落而有相应变化。(3)基于有限元PLAXIS软件,对堤内应力、防渗墙、超静孔压、超载、地下水位及地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新填筑区域、堤顶内侧、防渗墙和二坡台处,且堤防在沉降31年后,次固结作用仍未完成;防渗墙的设置延长了沉降固结作用,使防渗墙两侧有拉裂的可能,且表现为堤内侧先开裂,堤外侧也有开裂的趋势;堤基的沉降、变形、甚至开裂主要是由堤基敏感土层的次固结沉降(Ss)作用引起的;超载的设置使原本稳定的堤防重新进入沉降固结阶段,使堤身(基)各部位沉降固结作用存在差异,导致堤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地下水位的变动对于堤基固结作用影响较大,地下水位的下降将加速堤基的沉降。地震对益公堤的稳定未造成明显影响,但对堤基的沉降有一定影响。(4)本文以九江市庐山区益公堤为例,利用PLAXIS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分层总和法计算结果与模拟预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堤顶临水侧和背水侧存在沉降差异,且堤防有继续沉降的趋势。将监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及堤顶裂缝产生的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水位与各监测点实测结果及模拟沉降结果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有限元模型基本合理;新填筑土的性质、防渗墙的设置、堤基的软弱土层厚度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着堤防的沉降,致使堤顶路面产生裂缝。

姜祥德[4](2020)在《洞庭湖区典型江段管涌除险与防治调查和分析研究》文中指出洞庭湖区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防洪险情突发区域,其防洪薄弱环节体现在湖区堤防岸线长、年久失修、堤防标准低,堤防管涌险情频发。新中国成立以来,洞庭湖区就有40多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旱,平均1.5年发生一次洪涝灾旱。若不能及时发现管涌并进行快速处理很容易造成垮堤的险情,研究堤防管涌防治与治理方法,对提高湖区防汛抢险决策和堤防运行管理水平,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以洞庭湖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梳理洞庭湖区现有自然水系、河道堤防、重要堤垸、防洪工程现状等,总结洞庭湖区现有堤防险况、险情类型,并结合案例剖析险情发生时的处理措施及后期整治措施,最后以2018年汛期益阳市赫山区资江羊角段特大管涌险情的抢险及治理措施为实例,分析该管涌险情的成因、处险方式。并利用理正岩土渗流软件对该堤段整治前后的渗流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本研究结论主要如下:(1)洞庭湖区河湖众多,四水及洞庭湖共有自然岸线4122km,人工堤防2918km;各大重要堤垸共有险段251段,共计353.4 km,并对各堤段存在问题进行分类,并进行总结发现造成洞庭湖区堤防主要险情的因素为:①堤基、堤身透水性强;②汛期高水位持续压力渗透;③透水地基表层虽有粘性土覆盖但局部有薄弱部位。(2)对洞庭湖区近年发生的近100例管涌险情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实际案例对渗漏(管涌)、脱坡、散浸和翻沙鼓水等管涌险情的抢护措施进行研究,详述其险情成因、不同情况下的抢护方法,提出后期渗流整治措施与方法,主要措施为减压井渗流控制体系与垂直防渗墙渗流控制体系。(3)以2017年益阳市赫山区资江大堤羊角段险情为例,结合现场资料和渗流分析发现该险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雨水浸泡、外河高水位、河道采砂、堤附近民用压把井破坏了黏土覆盖层等影响,主要抢险措施为堤内坡压脚支撑、堤顶塌陷部分填土恢复,后期治理主要采取充填灌浆及内坡填筑砂卵石压浸平台。通过对羊角段险情的整治前后的渗流计算表明,治理措施已有效减弱渗流量,阻止管涌再次发生,其治理效果明显。

鲁鋆[5](2020)在《土石围堰中防渗墙参数优化及坝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文中指出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渗结构,防渗效果可靠,施工方法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土石围堰(坝)防渗工程中。土石围堰中防渗墙的结构对坝基渗流量及坝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优化防渗墙的尺寸十分有必要。因此本文以珠江流域某土石围堰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对土石围堰工程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厚度和入岩深度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并对优化设计的土石围堰工程进行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和计算成果如下:1.对防渗墙的厚度和嵌入弱风化层基岩的深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分别模拟了有防渗墙和没有防渗墙两种情况下围堰的防渗效果,共设计了33种计算方案,将坝基单宽渗流量、防渗墙后作用水头、防渗墙底部和坝脚逸出点的渗透坡降分别与其允许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对不同防渗墙入岩深度下的施工工期和施工费用进行归一化分析,最后得到防渗墙的优化设计组合为防渗墙厚度0.8m、嵌入弱风化层基岩深度2m。2.对已确定防渗墙优化设计参数的土石围堰进行稳态和非稳态渗流计算,并介绍其发展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防渗墙防渗效果显着;防渗墙底端存在着水流绕渗现象,渗透路径呈半环形;浸润线形状呈“Z”字形;浸润线降落滞后于围堰上游水位的降落;坝脚出逸处和防渗墙内部的渗透坡降随着水位的降低而降低。3.对围堰应力场稳定性进行计算,并介绍其发展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土石围堰发生失稳破坏时的最薄弱部位是下游坝脚逸出段附近和防渗墙上部与周围筑坝料连接处;防渗墙附近存在着应力集中现象;土石围堰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值在2.102.71之间,说明本工程所设计的防渗墙防渗设施效果良好且安全可靠。

陆明华[6](2019)在《深水潮汐条件下超长钢板桩围堰施工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钢板桩围堰是一种典型的柔性支护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形。对于围堰这种特殊的基坑工程,其位于水中,支护结构的较大变形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因而采用柔性支护结构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形更大地发挥其材料的强度,有效地节约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深水基础围堰的施工受地质、水流、深度等的影响较大,施工环境的复杂导致围堰的施工难度急剧增加,施工技术要求更高。而当前国内外对深水潮汐条件下超长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技术研究相对不足,可供使用的技术成果较少。本研究以某特大桥梁的超长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为例,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通过方案比选,选择了钢板桩围堰作为特大桥主墩围堰施工方案。同时,由地勘报告确定了深水潮汐条件下36m超长钢板桩围堰施工所需的水文地质参数指标取值方法。结合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中钢板桩的受力及变形进行模拟,建立了钢板桩围堰施工全过程有限元计算模型,重点对超长钢板桩围堰施工全程和在深水潮汐条件下的力学参数指标(土层、钢板桩和各道内支撑的变形、应力)随施工步骤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钢板桩的合理入土深度。据此,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监测方案。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工期、成本等要求,通过分析对比得出超长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三个优势。其一,超长钢板桩围堰适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防水性能。其二,超长钢板桩围堰能大大减少材料成本方面经济投入,钢材等资源可回收利用。其三超长钢板桩围堰能有效节约时间成本,施工方便且工期较短。(2)针对17#主墩围堰的计算结果,钢板桩及围檩支撑强度和变形、围檩支撑整体稳定性以及钢板桩锚固长度均满足要求。根据计算结果,针对实际施工提出以下建议:水下吸泥至-12.5m处,安装内支撑前应将钢板桩顶端固定,尽快架设内支撑;施工过程中应对钢板桩、围檩及内支撑、钢板桩内外土体的变形沉降等进行监测;对于内支撑应力较大位置处,需在型钢上设置加劲肋板。(3)建立有限元三维空间模型,充分考虑钢板桩围堰与周围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钢板桩围堰施工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在对土层整体塑性应变进行分析时,土体水平方向的位移最大值在56mm以下且未形成连续的圆弧滑动面,满足土体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内支撑整体变形的模拟中,工字梁与圆管支撑的受力变形最大值均在9.8mm以下,等效应力最大值为210MPa,满足内支撑变形和强度要求。通过有无潮汐作用下的对比分析得出,虽然潮汐作用确实为工程施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钢板桩围堰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存在一定变化,部分指标明显增加,但是钢板桩和围堰结构的变形与力学值均在设计范围内。对于潮汐的影响,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增加监测的频率,保证人员财产安全。(4)结合场区地层、周边环境,监测点布置及仪器选型合理,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满足工程和规范要求。至施工结束,钢板桩顶水平位移、桩身水平位移和桩身轴力监测值均在可控范围,说明支护体系稳定可靠。综上,本文基于实际特大桥超长钢板桩围堰施工工程,结合理论分析和实测资料,对超长钢板桩围堰的施工工艺、施工监控、施工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保障了工程的安全、顺利施工。

高升[7](2019)在《兰州地铁车站基坑围护选型及基坑地下水处理措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越来越成为了大中型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地铁的修建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在地铁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类基坑工程。与一般基坑工程相比,地铁车站基坑具有开挖深度大,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周围地下管线多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给地铁基坑的支护与开挖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若基坑支护稍有差池,很可能会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麻烦。因此,针对城市地铁车站不同的深基坑类型,选择适宜的围护结构形式,在工程研究和风险控制方面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地下水是影响基坑开挖稳定的重要问题,兰州地区又处于特殊的富水砂卵石地层、红砂岩地层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层,部分地区水位埋深较浅,且涌水量较大,基坑降水困难,因此基坑的地下水处理也是研究的一大重点。为了对兰州已经运营的第一条地铁线-兰州地铁1号线各车站深基坑开挖的围护结构选型以及地下水处理进行总结研究,并达到指导设计和施工的目的,本文以兰州地铁典型深基坑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地铁车站基坑的围护结构选型以及地下水处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典型工点地下水处理措施的选择。总结出地下水处理措施需在保证技术可行的前提下,结合安全、环境、经济等方面因素确定兰州地区砂卵石地层一般采用基坑外降水、红砂岩地层采用围护结构止水、水位在结构底板下采用明排。2、降水施工难度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水不当会使基坑周围地表沉降过大,严重影响周边建环境风险的安全,并总结实际中测得的地下降水引起的地表附加沉降量一般只有理论计算值的0.0350.10倍。3、不同地层条件下,典型工点基坑围护结构型式选择。针对不同的地层条件,总结出兰州地铁一般卵石地层采用钻孔桩,红砂岩地层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或咬合桩。4、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和选取。总结出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以及基坑变形的计算都会涉及到土力学中的强度、变形以及稳定性的计算,同时也会涉及到边坡与围护结构协同变形问题。因此本次研究针对典型工点围护结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确定水上和水下修正的C、?值、嵌固深度等关键参数及其取值。5、深基坑开挖风险评估。深基坑开挖风险性很高,但是施工单位往往对风险预估不足,本次开展基坑风险评估研究,并针对基坑应急状态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张宇[8](2019)在《微生物淤堵作用下的土体渗透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垂直防渗帷幕是简易填埋场采取的主要防渗措施,为提高已建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标准,有必要降低防渗帷幕的渗透系数进而提升其阻隔性能。微生物能附着于多孔介质表面形成生物膜占据孔隙体积,进而降低其渗透系数,但前期研究中载体大都为单一无机材料,微生物固着量较少,渗透性降幅有限,且生物膜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等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引入有机纤维与传统粉土、粉细砂组成复合材料,选用垃圾渗滤液中的常见菌种大肠杆菌作为生物试剂,首先对微生物在素土及不同种类纤维材料上的固着与分布特性分别进行分析,探讨微生物在不同载体上的固着机理;并从中选取最佳载体材料,探究纤维掺量对微生物膜渗透特性的影响,以期增大微生物固着量,大幅降低复合材料渗透系数;基于复合材料形成生物膜,进一步探究其渗透性对环境条件的响应,考虑影响因素包括土质类型、酸碱性、盐度、水力梯度等;同时对复合材料及生物膜结构进行细观表征,从宏微观两层面、物理化学生物多角度揭示微生物固着成膜机理;最后基于有限元软件对污染物在防渗帷幕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污染物击穿帷幕时间的影响。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1)土颗粒表面和水介质之间的固-液分界面为微生物的固着和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微生物能够固着于土颗粒表面,并且土体中微生物量随时间不断增加,其中低生物量区主要分布在土样中上部,高生物量区主要分布在土样下部,体现出随渗流路径递减的趋势;相比于其他纤维材料,碳纤维具有更佳的生物相容性,微生物在碳纤维表面表现出最优异的固着率。(2)具有良好生物亲和性的碳纤维作为最佳固着载体,对微生物淤堵作用起到了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掺加纤维的素土试样,微生物对纤维加筋土样的防渗效果更为显着;当碳纤维含量为0.20%时,生物膜淤堵作用在高水头条件下保持最优,土体渗透系数在较短时间内降低2-3个数量级,达到隔离墙防渗性要求。(3)土体孔隙尺寸在保持微生物活性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土体内的生长与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微生物淤堵的效果随着黏土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微生物在孔隙尺寸较小的多孔介质中生长繁殖时,微生物的生长除了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可能还会受到自身数量的限制作用。(4)生存环境中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着更为显着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淤堵作用在pH值为7时达到最优,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降低酶的活性,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5)盐度对微生物淤堵效果的抑制作用较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渗透系数对盐度变化的敏感度较低;随着试验的进行,渗透系数降低速率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高盐度环境下微生物的代谢酶活性受阻,生长缓慢。(6)不同水平以及不同加载方式的水流剪切力对微生物淤堵作用有着显着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成梯度增加的水流剪切力可显着增加细胞的粘附能力,而单一加载较高的水力梯度,不利于细胞的粘附,导致微生物在短时间内的大量脱落。(7)防渗帷幕渗透系数及厚度、填埋场水头、帷幕材料的扩散系数及阻滞因子对污染物的运移具有显着影响。水头越低,帷幕渗透系数越小,厚度越大,帷幕对污染物的阻滞效果越好,污染物的击穿时间越长;在低渗透性条件下,击穿时间对扩散系数的变化较敏感;阻滞因子对击穿时间的影响较大,仅是小数级的变化,就可使击穿时间相差十几年。(8)与传统的水泥系防渗帷幕相比,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防渗帷幕的改良大大降低了碳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这也是岩土工程界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与努力方向。

常永浩[9](2019)在《富水砂卵石地层新型注浆止水材料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富水砂卵石地层。这是一种含水量大且往往具有承压性、渗透空隙分布不均、扰动易变形的松散粗碎屑堆积层,对地下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注浆技术是一种处理这类地层加固和止水的有效方法。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相对于富水砂卵石地层加固止水常用的水泥单液浆注浆材料和水泥-水玻璃双注浆材料,钠(钙)基膨润土代替部分水泥,堵水效果和强度稳定性有一定提高,但是开挖面仍然会出现渗水和早期强度过低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浆液结石体的强度、抗渗性和抗动水性。本文采用锂基膨润土代替钠基膨润土,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锂基膨润土为原浆材料,掺入不同配比的水玻璃和早强剂等原材料,配制出新型注浆止水材料。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完成了单因素试验,分析了钠基与锂基膨润土浆液性能参数,得到了锂基膨润土浆液性能优点。锂基膨润土浆液稳定性和结石体强度、抗渗性均优于钠基膨润土注浆材料,且水固比越大优势越明显。(2)完成了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了早强剂对浆液水化产物的影响规律。掺入早强剂,未使浆液水化产物种类增多;掺入铝矾土、硫酸钠可增加钙矾石生成量,且铝矾土效果更佳;掺入三乙醇胺、氯化钙可增加水化硅酸钙生成量,且三乙醇胺效果更佳。(3)完成了改性试验,得到了早强剂以及复配早强剂对浆液性能的影响规律。相比于其它早强剂,铝矾土提升强度和降低渗透系数最明显;复配早强剂可以发挥更好的早强效果,尤其是铝矾土与三乙醇胺复配对强度提升最明显。(4)完成了正交试验,得到了各因素对浆液性能指标的影响大小和变化规律。浆液各性能指标之间彼此联系紧密,注浆目的是加固地层时,在满足抗渗性等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选取结石体的强度高的浆液配方;注浆目的是防渗止水时,在满足强度等要求的基础上应尽量选取抗渗性高的的浆液配方。

周瑶[10](2017)在《自凝灰浆防渗性能提高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对于未采取任何防渗措施的早期建成的填埋场,或者防渗处理不完善的老填埋场常常有必要使用垂直防渗墙来补救。自凝灰浆防渗墙是一种垂直防渗墙,具有较低的弹性模量、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施工工艺简单、成本廉价等优点,经常被应用在环境保护类工程。但在自凝灰浆的一些现实应用中,常呈现出墙体的渗透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形,因此,提高自凝灰浆固结体的防渗性能,研究其力学性能和微观机理,对了解和应用这类墙体材料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对自凝灰浆进行了室内配合比的防渗性能、力学性能和孔隙结构的试验研究,试图提高自凝灰浆固结体的防渗性能,得到优化配合比,通过室内试验,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结果:(1)针对自凝灰浆原材料的不同种类和数量设计了三组不同的配合比,利用ST55-2改进型渗透仪测定了它们的7d和28d的渗透系数,讨论并阐明了膨润土、粉煤灰及碱激发剂等材料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了龄期对防渗性能的作用,得到了优化后的配合比配方,粉煤灰在无碱激发时,最佳掺量为230250g/1000g水,渗透系数最低可达1.99×10-7cm/s;粉煤灰在有碱激发剂的环境中,渗透系数会降低;1000g水中,NaOH和Na2SiO3加量各50g,膨润土加量180200g,粉煤灰加量350g,水泥200g时可获得渗透系数在1×10-7cm/s以下的自凝灰浆固结体;28d的养护龄期比7d的养护龄期的固结体防渗性能要好很多。(2)按照优化配合比配制试块,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固结体进行力学试验,得到了固结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抗压强度及变形模量,其强度最高可达2.42MPa,变形模量最高可达60.15MPa。(3)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固结体进行图像观察,并使用ToupView软件对固结体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得到自凝灰浆固结体的临界孔径大致在2380μm之间,并从微观层面简要分析了水泥-膨润土的反应机理和粉煤灰受碱激发的模型,对固结体的孔隙与防渗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二、垂直防渗墙建设中几种施工方法的对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垂直防渗墙建设中几种施工方法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平原水库坝基防渗型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水库概况
2 坝基地层及防渗现状
3 除险加固设计坝基防渗型式
4 坝基防渗型式分析
    4.1 未采取坝基防渗措施
    4.2 采取坝基防渗措施
    4.3 坝基防渗措施对比
    4.4 其他常用的坝基防渗措施与特点
        4.4.1 因成墙设备而异的防渗墙及其特点
        4.4.2 水泥土浆体成墙方式及其特点
        4.4.3 其他防渗形式的特点
5 结语

(2)河道防护堤形式设计断面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洪堤横断面设计
    1.1新建防洪堤总体部署
    1.2筑堤材料设计
    1.3堤顶设计
    1.4堤坡设计
2 护脚防护形式设计
    2.1堤防基础冲刷深度计算
    2.2护脚方案形式选择
        2.2.1施工工艺一
        2.2.2施工工艺二
        2.2.3施工工艺三
3方案比选
4 结论

(3)基于现场监测和有限元分析的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软土固结-蠕变理论研究现状
        1.3.2 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分析研究现状
        1.3.3 软土地基有限元分析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堤顶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产生的机理分析
    2.1 概述
    2.2 软土地基沉降机理分析
        2.2.1 地基沉降组成部分
        2.2.2 堤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因素
        2.2.3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2.3 堤顶混凝土路基沉降分析
        2.3.1 路基沉降机理分析
        2.3.2 路基沉降产生的原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九江市益公堤堤顶路面裂缝现场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加固整治及周边建设情况
        3.1.2 混凝土裂缝现状情况
        3.1.3 水文地质情况
        3.1.4 堤防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2 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因素分析
        3.2.1 堤基地质因素的影响
        3.2.2 地下水的影响
        3.2.3 防渗墙工程的影响
        3.2.4 荷载作用影响
        3.2.5 地震影响
    3.3 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3.3.1 监测方案
        3.3.2 主要技术
        3.3.3 监测情况简述
        3.3.4 监测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堤防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变形模拟分析
    4.1 PLAXIS软件介绍
        4.1.1 PLAXIS功能和特点
        4.1.2 PLAXIS软件建模及分析过程
    4.2 本构模型
        4.2.1 摩尔—库仑模型
        4.2.2 软土蠕变模型
    4.3 堤防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1 几何模型的建立
        4.3.2 定义材料属性
        4.3.3 网格划分
        4.3.4 施工过程模拟
        4.3.5 模型的确定
    4.4 有限元计算分析
        4.4.1 沉降计算及沉降预测
        4.4.2 堤内应力对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影响分析
        4.4.3 防渗墙对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影响分析
        4.4.4 超静孔压对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影响分析
        4.4.5 超载对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影响分析
        4.4.6 地下水变动对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影响分析
        4.4.7 堤防安全性评价
    4.5 地震对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面裂缝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分层总和法计算分析
    5.2 有限元数值模型的验证
    5.3 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5.3.1 监测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
        5.3.2 外河水位对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洞庭湖区典型江段管涌除险与防治调查和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管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洞庭湖区域概况
    2.1 洞庭湖区自然地理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2 洞庭湖区气象水文
        2.2.1 气象特征
        2.2.2 洪水特征
    2.3 洞庭湖区工程概况
        2.3.1 主要水系的自然岸线与人工堤防
        2.3.2 堤垸工程
        2.3.3 上游控制性调洪水库
        2.3.4 天然湖泊、分洪及泄洪洪道
    2.4 洞庭湖区管涌险情及其驱动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堤防管涌的紧急处置与防治措施
    3.1 管涌发生时的抢护措施与实例分析
        3.1.1 散浸(渗水)除险方法与实例分析
        3.1.2 翻沙鼓水抢险方法与实例
        3.1.3 漏洞除险与实例分析
        3.1.4 脱坡抢险方法与实例
    3.2 抢险工程的后期治理
        3.2.1 减压井渗流控制技术
        3.2.2 垂直防渗墙渗流控制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洞庭湖区资江特大管涌险情处置分析
    4.1 资江特大管涌险情概况
    4.2 管涌出险原因分析及现场处置措施
    4.3 资江管涌发生前后渗流计算分析
    4.4 后期治理的渗流分析与相应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土石围堰中防渗墙参数优化及坝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性能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
        1.2.2 实验研究
        1.2.3 防渗技术研究
    1.3 防渗墙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地下水
    2.5 土石围堰工程概况
第3章 防渗墙设计参数的数值优化
    3.1 渗流分析理论基础
        3.1.1 达西定律
        3.1.2 渗流控制微分方程
    3.2 计算模型
    3.3 计算方案
        3.3.1 确定设计变量
        3.3.2 确定目标函数
        3.3.3 确定计算参数
    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1 总水头
        3.4.2 孔隙水压力和浸润线
        3.4.3 监测点细化分析
    3.5 归一化计算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石围堰三维渗流特性分析
    4.1 土-水特征曲线
        4.1.1 基质吸力
        4.1.2 土的体积含水量函数
    4.2 计算模型
        4.2.1 计算参数
        4.2.2 地质模型概化
        4.2.3 有限元网格划分
    4.3 稳定渗流分析
        4.3.1 计算工况
        4.3.2 计算结果
    4.4 水位下降条件下的非稳定渗流分析
        4.4.1 计算工况
        4.4.2 计算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渗流-应力耦合的围堰稳定性分析
    5.1 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原理
        5.1.1 渗透力
        5.1.2 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理论
    5.2 计算模型
        5.2.1 计算方案
        5.2.2 计算参数
    5.3 计算结果
        5.3.1 初始地应力平衡
        5.3.2 主应力计算结果
        5.3.3 位移变形计算结果
    5.4 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结果分析
        5.4.1 时程分析法
        5.4.2 模型边界条件
        5.4.3 计算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深水潮汐条件下超长钢板桩围堰施工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围堰种类及特点
        1.2.2 施工方案
        1.2.3 施工监测
        1.2.4 计算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深水潮汐条件下围堰施工方案比选
    2.1 工程概况
    2.2 水文地质条件
        2.2.1 工程地质条件
        2.2.2 水文地质特性及环境评价
        2.2.3 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
        2.2.4 地震资料及最大冻结深度
    2.3 围堰施工方案初选
    2.4 围堰施工方案终选
        2.4.1 工期对比
        2.4.2 成本对比
        2.4.3 效益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长钢板桩围堰设计
    3.1 水土基本参数
    3.2 计算基本依据
    3.3 支护方案简述
    3.4 计算假定及材料力学参数
        3.4.1 计算简化
        3.4.2 材料力学参数
    3.5 施工步骤简述
    3.6 计算工况
    3.7 深基坑计算
        3.7.1 钢板桩围堰封底厚度计算
        3.7.2 各工况下围堰内力和变形分析
        3.7.3 工况一分析
        3.7.4 工况二分析
        3.7.5 工况三分析
    3.8 内支撑受力和变形计算
        3.8.1 第一道内支撑计算
        3.8.2 第二道内支撑计算
        3.8.3 第三、四道内支撑计算
        3.8.4 第五道内支撑计算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长钢板桩围堰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1.1 本章ABAQUS软件简介
        4.1.2 模型条件设定
        4.1.3 关键过程的技术原理
        4.1.4 水文地质参数及流水压强
        4.1.5 模型加载过程
    4.2 施工全程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2.1 地应力平衡
        4.2.2 土层计算结果分析
        4.2.3 钢板桩计算结果分析
        4.2.4 内支撑计算结果分析
        4.2.5 钢板桩入土深度确定
        4.2.6 潮汐条件下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超长钢板桩围堰施工监测
    5.1 监测目的
    5.2 监测方案编制原则
    5.3 监测项目及监测点布设原则
        5.3.1 监测项目
        5.3.2 监测点布设原则
    5.4 监测控制预警值及报警值
        5.4.1 监测控制预警值
        5.4.2 监测控制报警值
        5.4.3 报警制度
    5.5 监测数据分析
        5.5.1 水位监测
        5.5.2 钢板桩桩身水平位移
        5.5.3 钢板桩轴力监测
    5.6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兰州地铁车站基坑围护选型及基坑地下水处理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
    2.1 兰州市轨道交通概述
        2.1.1 兰州市城市轨道交通最新线网规划概况
        2.1.2 兰州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车站分布
    2.2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情况
        2.2.1 地质构造
        2.2.2 沿线场地地形地貌
        2.2.3 场地的地层岩性特征及水文特征
        2.2.4 典型站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评价
    2.3 地铁车站深基坑围护结构方案
        2.3.1 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选型
        2.3.2 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支撑型式比选
    2.4 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深基坑施工进展
第3章 典型深基坑围护选型及基坑地下水处理分析
    3.1 黄河边强透水卵石地层超深竖井基坑关键技术
        3.1.1 兰州轨道交通1 号线穿黄概况及超深竖井布置
        3.1.2 奥世区间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3.1.3 下穿黄河隧道竖井修建技术特点及工程特点分析
        3.1.4 超深竖井基坑降水影响分析
        3.1.5 强透水砂卵石地层深竖井施工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3.2 第三系特殊富水粉细砂地层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3.2.1 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地层深基坑工程概况
        3.2.2 工程设计难点
        3.2.3 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层深基坑开挖影响分析
        3.2.4 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层深基坑降水影响分析
    3.3 富水砂卵石地质条件下车站基坑设计
        3.3.1 富水砂卵石地质区段深基坑特点及难点
        3.3.2 富水砂卵石地质区段深基坑降水分析
        3.3.3 富水砂卵石地质区段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
        3.3.4 富水砂卵石地质区段深基坑数值分析
第4章 兰州地铁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监测分析
    4.1 监测目的
    4.2 深基坑支护结构监测项目
        4.2.1 围护桩桩顶位移监测
        4.2.2 围护桩桩体变形监测
        4.2.3 钢支撑轴向力的监测
        4.2.4 地表沉降监测
    4.3 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4.3.1 超深竖井监测数据分析
        4.3.2 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层深基坑(东方红广场站)监测数据分析
        4.3.3 富水砂卵石地层深基坑(城市学院站)监测数据分析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兰州地铁深基坑施工现场照片

(8)微生物淤堵作用下的土体渗透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微生物堵塞机理研究
        1.2.2 微生物技术用于岩土体防渗的现状
        1.2.3 填埋场防渗帷幕污染治理效果分析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路线
第二章 微生物的载体固着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试剂及仪器
    2.3 试验工艺流程
        2.3.1 微生物在素土上的固着试验
        2.3.2 微生物在纤维上的固着试验
    2.4 试验结果分析
        2.4.1 微生物在素土上的固着特性研究
        2.4.2 微生物在纤维载体上的固着特性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纤维掺量对微生物膜渗透特性及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试剂及仪器
    3.3 试验工艺流程
        3.3.1 纤维掺量对微生物作用下的土体渗透特性的影响
        3.3.2 纤维掺量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3.4 试验结果分析
        3.4.1 微生物膜对纤维加筋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
        3.4.2 纤维掺量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工况条件下微生物膜对渗透系数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工艺流程及工况设计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土质类型对微生物作用下的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4.3.2 pH值对微生物作用下的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4.3.3 盐度对微生物作用下的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4.3.4 水力梯度对微生物作用下的土体渗透系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填埋场防渗帷幕污染防治及低碳理念的环境友好性研究
    5.1 污染物击穿竖向防渗帷幕的数值模拟研究
        5.1.1 数值分析软件介绍
        5.1.2 计算模型及计算参数
        5.1.3 计算结果与讨论
    5.2 碳排放分析
        5.2.1 碳排放计算公式
        5.2.2 碳排放因子数据收集
        5.2.3 碳排放量计算
        5.2.4 分析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9)富水砂卵石地层新型注浆止水材料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富水砂卵石地层及注浆材料要求
        1.2.1 富水砂卵石地层工程特性
        1.2.2 富水砂卵石地层注浆材料要求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注浆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富水砂卵石地层注浆材料研究现状
        1.3.3 膨润土改性水泥研究状况
        1.3.4 存在问题与研究意义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析水率试验
        2.2.2 粘度试验
        2.2.3 凝胶时间试验
        2.2.4 强度试验
        2.2.5 渗透系数试验
        2.2.6 X射线衍射试验
第3章 膨润土基注浆材料基本研究
    3.1 析水率试验
        3.1.1 试验方案
        3.1.2 试验结果
        3.1.3 试验分析
    3.2 粘度试验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结果
        3.2.3 试验分析
    3.3 凝胶时间试验
        3.3.1 试验方案
        3.3.2 试验结果
        3.3.3 试验分析
    3.4 强度试验
        3.4.1 试验方案
        3.4.2 试验结果
        3.4.3 试验分析
    3.5 渗透系数试验
        3.5.1 试验方案
        3.5.2 试验结果
        3.5.3 试验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浆液微观特性分析
    4.1 浆液水化反应过程分析
        4.1.1 水泥水化过程
        4.1.2 水玻璃与水泥水化过程
        4.1.3 膨润土与水泥水化过程
        4.1.4 水玻璃与膨润土水化反应过程
        4.1.5 锂基膨润土浆液水化反应机理
    4.2 X射线衍射分析
        4.2.1 锂基与钠基膨润土衍射分析
        4.2.2 不同期龄衍射分析
        4.2.3 铝矾土与硫酸钠衍射分析
        4.2.4 三乙醇胺与氯化钙衍射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早强剂改性试验
    5.1 单掺早强剂改性试验
        5.1.1 铝矾土改性试验
        5.1.2 硫酸钠改性试验
        5.1.3 氯化钙改性试验
        5.1.4 三乙醇胺改性试验
    5.2 复配试验
        5.2.1 铝矾土与硫酸钠复配试验
        5.2.2 铝矾土与三乙醇胺复配试验
        5.2.3 三乙醇胺与氯化钙复配试验
    5.3 本章结论
第6章 正交试验及优选配方
    6.1 粘度试验
        6.1.1 试验方案及结果
        6.1.2 直观分析法
        6.1.3 方差分析法
    6.2 凝胶时间试验
        6.2.1 试验方案及结果
        6.2.2 直观分析法
        6.2.3 方差分析法
    6.3 强度试验
        6.3.1 试验方案及结果
        6.3.2 直观分析法
        6.3.3 方差分析法
    6.4 渗透系数试验
        6.4.1 试验方案及结果
        6.4.2 直观分析法
        6.4.3 方差分析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自凝灰浆防渗性能提高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自凝灰浆防渗墙概述
    1.3 研究现状
        1.3.1 防渗性能研究现状
        1.3.2 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1.3.3 微观机理研究现状
        1.3.4 地聚物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方法简介
    2.1 原材料
        2.1.1 水泥及其性质
        2.1.2 膨润土及其性质
        2.1.3 粉煤灰及其性质
        2.1.4 地聚物及其性质
    2.2 试验仪器
        2.2.1 渗透系数测试仪器
        2.2.2 力学性能测试仪器
        2.2.3 孔隙结构测定仪器
    2.3 试验方案
        2.3.1 配合比方案
        2.3.2 渗透试样及抗压试块制作
第3章 自凝灰浆固结体防渗性能研究
    3.1 试验概况
        3.1.1 试验原理
        3.1.2 试验步骤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试验结果
        3.2.2 试验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凝灰浆固结体力学性能研究
    4.1 试验方法与试验结果
        4.1.1 试验方法与步骤
        4.1.2 试验结果
    4.2 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凝灰浆固结体孔隙结构研究
    5.1 试样的微观图像的获取方法
    5.2 试样的微观图像及分析
    5.3 原材料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
        5.3.1 水泥和膨润土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
        5.3.2 碱激发剂和粉煤灰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垂直防渗墙建设中几种施工方法的对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平原水库坝基防渗型式初探[J]. 李江峰,戚印鑫,李娟.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07)
  • [2]河道防护堤形式设计断面优化分析[J]. 李云中,刘冠. 中国水运, 2020(11)
  • [3]基于现场监测和有限元分析的堤顶混凝土路面裂缝成因分析[D]. 严志康. 南昌大学, 2020(01)
  • [4]洞庭湖区典型江段管涌除险与防治调查和分析研究[D]. 姜祥德. 长沙理工大学, 2020
  • [5]土石围堰中防渗墙参数优化及坝体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 鲁鋆. 吉林大学, 2020(08)
  • [6]深水潮汐条件下超长钢板桩围堰施工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D]. 陆明华. 东南大学, 2019(01)
  • [7]兰州地铁车站基坑围护选型及基坑地下水处理措施研究[D]. 高升.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8]微生物淤堵作用下的土体渗透特性研究[D]. 张宇. 苏州大学, 2019(04)
  • [9]富水砂卵石地层新型注浆止水材料试验研究[D]. 常永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10]自凝灰浆防渗性能提高的试验研究[D]. 周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标签:;  ;  ;  ;  ;  

竖向防渗墙施工中几种施工方法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