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1年南通市中成药应用情况

2000-2001年南通市中成药应用情况

一、南通市2000~2001年中成药应用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骆璐[1](2021)在《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文中指出目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现象严重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针对规模化种植药用植物的污染状况,本研究旨在建立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系统的检测方法体系、风险评估体系、有害残留物标准及质量管控体系,提出保障药材质量及安全性的有效措施。方法1.药用植物农残的检测收集了 1771批次共182种大规模种植的药用植物样本,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了药用植物中常检出的、禁用的、以及高毒的共136个农药残留,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对136种具有高毒和高检出率的农药进行检测,建立了药用植物的多残留农药检测体系。通过欧盟药典公式,计算出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计算其检出率及超标率。2.药用植物重金属的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1773批次共86种药用植物中五种重金属镉(Cd)、铅(Pb)、砷(As)、汞(Hg)和铜(Cu)进行检测。根据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7个国际组织颁布的五种重金属的现有标准,分别计算重金属的检出率及超标率。3.药用植物农残的风险评估对于农残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区分由于农残暴露量升高而对健康构成的可接受或不可接受风险。应用危害商(HQ)和危害指数(HI)来量化急性、慢性以及药用植物农残的累积暴露风险;采用风险安全序数,通过风险等级评分对农药和药材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和排序。通过将农药毒性、农药摄入量和可检测残留水平的相应分值进行计算,得到农药的风险等级得分(S)和药材的风险指数(RI)。此外,首次建立了针对药用植物农残的健康影响评估体系,将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与疾病发病率相关联。对药用植物农药残留引起的患者摄入量以及相关癌症和非癌症聚集效应进行量化,并将两者合并成患者健康影响得分(IS),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表示。4.药用植物重金属的风险评估对于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非癌症风险评估和癌症风险评估探讨药用植物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膳食风险评估计算出每日预估重金属摄入量(EDI)与各金属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PTDI)比较;非癌症风险分别计算了每种药材中各金属的非癌症危害商(HQ)及每种药材的总非致癌危害指数(HI);同时计算了每种药材中三种明确癌症风险金属的癌症风险值(CR),与癌症强度因子(CSF)比较,并计算了每种药材的总癌症风险值。结果1.药用植物农残检出及超标情况农残的总检出率为88.03%(1559批次),超标率为59.01%(1045批次)。根据欧盟(EU)、美国(US)和中国的相关规定,共检出35种禁用农药。在至少42.97%的样品(761批次)中检测到35种禁用农药,其中速灭磷和总DDT分别的检出率分别为 24.20%(LC/MS-MS,242/1000)和 13.10%(GC/MS-MS,101/771)。此外,8种禁用农药的浓度水平比欧盟标准高出500倍以上。菊花中检出农药37种(超标8种,禁用7种),其次是山楂(29种)和益智(27种)。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48.62%,n=1559),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5.77%,n=1559)。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杀虫剂(45.42%,n=6387)和杀菌剂(33.69%,n=6387)检出率最高。2.药用植物农残风险评估根据农残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10种药材的急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a>1),包括山楂(HIa=12.09),花椒(HIa=11.54),枸杞子(HIa=1.86),和苦地丁(HIa=1.48)等。23种药用植物的慢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c>1),包括山楂(HIc=6.62),肉豆蔻(HIc=3.51),和花椒(HIc=3.38)等。山楂和花椒的急慢性风险(HQa和HQc)及急慢性累积风险(HIa和HIc)最高,而禁用农药呋喃丹和速灭磷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中危害商最高。此外,果实和种子类药材显示出最高的膳食暴露风险。在风险安全序数评估中,山楂、枸杞子、金银花和蒲公英中检测到的3-羟基呋喃丹和对溴磷的风险等级得分(S=140)最高。而药用植物山楂的危害指数最高(RI=1925),其次是石斛(RI=1315)和防风(RI=1144)。此外,根据Spearman相关系数,农药残留(p=0.783)对风险排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农药毒性(p=0.691),草药摄入量(p=0.370)最小。根据健康影响评估结果,药材薏苡仁(min ISh=3945.40 μDALY·person-1,mean ISh=972.07 μDALY.person-1)和川明参(ISh=4287.78μDALY·person-1)调整伤残年数最高,而薏苡仁o,p’-DDT(ISi,h=2729.58 μDALY·person-1),及川明参中的 o,p’-DDT(mean ISi,h=2837.91 μDALY·person-1,max ISi,h=3682.78μDALY·person-1)风险最高。综合三种风险评估方法,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其除具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外,还具有致癌、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生殖毒性等。且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问题需要特别关注。3.药用植物重金属检出及超标情况所有样品均检测到了重金属,总计30.51%(541)的样品中至少有一种重金属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433个样品检测出一种超标金属,75个样品检测出两种超标金属,24个样品检测出种3超标金属,9个样品检测出4种超限金属。五种重金属的超标率依次为Pb(102,5.75%)>Cd(88,4.96%)>As(74,4.17%)>Hg(67,3.78%)>Cu(31,1.75%)。Hg在菊花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66.17倍,Pb在桔梗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9.02倍。叶及皮类药用植物的超标率为9.68%,果实及种子类的超标率为16.13%,全草及其它类的超标率为41.94%,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超标率为19.35%。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重金属Pb的超标率最高,其次是Cd 和 As。4.药用植物重金属风险评估根据重金属的膳食风险评估,共有25种(29.07%)草药(n=86)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其中9种以果实及种子入药,5种为花类,3种为根茎类,2种为叶及皮质类。7种草药中Pb、5种草药中的Cd、4种草药中的Hg和3种草药中As的最大估计日摄入量(EDI)超过了相应的暂定允许日摄入量(PTDI)。车前草的非癌症风险最高(HI=11.47),而穿心莲的癌症风险最高(CR=5.27E-09)。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HQ=9.95)和癌症风险(CR=4.48E-09)。结论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以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风险最高。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和癌症风险。本研究是时空尺度大规模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检测及风险评估,为标准制定、药用植物规模化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质量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及依据。

李倩[2](2020)在《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对近几年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深入了解江苏省分级诊疗政策、双向转诊、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情况,寻找江苏省深化医疗改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将国外各国经验与江苏省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完善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也为全国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罗伯茨模型从控制项目、中间绩效措施以及绩效实施目标三方面共11维结构对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泰尔系数和卫生资源密度指数(HRDI)对江苏省医疗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进行公平性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率进行纵向、横向分析。研究结果:1.系统梳理了美国、英国、日本、古巴、泰国五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得出以下启示:分级诊疗制度的必要性;明确政府及市场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限制患者就医选择;重视医疗服务质量,亟须信息公开。2.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1)配置现状:江苏省各项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床位数量平稳上升,共增加99229张,增长率为25.3%;医疗机构数量上涨1233个,增长3.85%;卫生工作者共增加149696名,增长率为25.4%;政府财政补助收入增加171亿元,增长率为83.5%;医疗机构总支出费用5年内增长1074亿元,增长率达到56.2%;2018年医护比例为1:1.114;基层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数的比例超过90%,医院拥有的床位数量及增速远超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均在增加,但诊疗人次比例失衡加重;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率都低于1.5%。(2)配置公平性:江苏省基础医疗资源的配置整体上是公平的,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机构数>床位数>卫生工作者,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床位>卫生工作者>医疗机构,整体上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高于按地域配置的公平性,公平程度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中、苏北的基础医疗资源密度指数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的医疗机构密度指数最高,苏南地区床位数和卫生工作者密度指数最高。卫生财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高,按地域分配相对不公平,按人口配置比较公平,苏北地区财政补助收入的公平性最差,苏南地区的总支出费用公平性最差。南京市的HRDI和增长速度都远高于省内平均水平和其他城市,苏北地区各市的HRDI值最低。(3)配置效率: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2018年综合效率达到0.947,DEA有效的城市共有9个,分别是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DEA结果弱有效的城市有镇江市、扬州市,DEA结果无效的城市有无锡市和连云港市。2014-2018年江苏省tfpch均小于1,技术变化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在降低,除南京市和扬州市其余11座城市的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情况,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结论:1.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1)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2)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3)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4)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5)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2.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2)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3)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4)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5)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6)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7)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吕鹏[3](2018)在《基于药品抽验来评价药品区域市场的安全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药品抽验数据对北京市药品区域市场安全性做出科学的评价。首先,以北京、天津、吉林等9个省市的省级层面药品抽验数据分析其药品市场在全国背景下的安全状况水平;其次,按药品类别分析,以北京市药品抽验为例,分析北京市的药品市场安全风险点存在位置;最后,构建省级层次和监管方向的风险信号评价模型,为药监部门了解药品市场风险,把控监管难点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总体抽验、地方抽验以及天津、吉林、湖南、海南、广东、宁夏、贵州、甘肃、北京9省市2016、2017年度抽验情况,作此9省药品抽验相对于全国整体的比例报告比值比(PRR)分析,继而对国抽、地方、北京按药品分类进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分析,分析药品市场风险点存在情况,最后根据PRR定义,构建药品市场风险信号模型。结果:(1)北京、天津、吉林、湖南、广东、海南、贵州、甘肃、宁夏相对于全国整体抽验情况的 PRR 值,16 年分别为 0.15、2.24、0.59、NA、3.88、2.55、2.01、0.16、0.17;17 年为 0.034、1.06、NA、1.88、0.74、3.39、0.53、0.45、0.85。从统计学上,依据PRR≥2为风险检测标准,广东和海南分别为2016年和2017年风险信号最高,认为两省药品市场于该年度可能存在药品风险信号;其余省份PRR值小于2的省份,不存在风险信号,具体风险信号存在需要进一步分析。(2)按照药品分类,国抽、地方、北京化学药品2016、2017年度抽验PRR值分别为(0.5、0.6)、(0.67、0.17)、(0.89、0.43);国抽、地方、北京中成药 16、17 年度的 PRR 值分别为(0.27、0.76)、(0.82、0.36)、(0.15、0.84);国抽、地方、北京中药材和饮片 2016、2017 年度的 PRR 值分别为(4.05、4.8)(2.24、4.25)、(3.72、3.89);国抽、地方、北京生物制品2016、2017年度的PRR值分别为(0.09、1.03)、(1.35、0)、(0、0);国抽、地方、北京药品包装材料2016、2017年度的PRR值分别为(1.44、1.59)、(1.48、0.91)、(0、0);国抽、地方、北京药用辅料 2016、2017 年度的PRR值分别为(0.66、0)、(0、0.32)、(0、0)。从统计学上,依据PRR≥2为风险检测标准,国抽、地方、北京中药材和饮片的PRR值两年度均大于2,可认为全国中药材和饮片市场存在风险信号,北京市中药材和饮片市场亦存在风险信号。(3)得到省级药品市场风险信号模型和监管方向的风险信号模型结论:北京药品市场总体情况良好,但不可忽略的是中药材和饮片市场的药品质量问题,依旧需要值得加强关注和监管。利用风险模型用药品抽验数据预测药品市场风险信号存在与否。

向永辉[4](2013)在《集聚经济、区域政策竞争与FDI空间分布:理论分析与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引进的FDI在空间和行业分布上有一些明显特征: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FDI来源地源于东亚、北美和西欧的少数国家和地区,产业分布上主要集中于二产的少数行业。空间分布是集聚抑或分散,需要测度,而不同集聚类型需选择合适集聚指数。利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和Getis指数测度中国FDI的空间相关性,发现FDI的空间集聚模式倾向于高-高和低-低型。利用EG指数测度FDI在产业层面的集聚,发现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产业集聚程度都在提高,但外资企业高度集聚的行业与内资企业高度集聚的行业有明显不同。如果将外资企业细分为污染密集型和非污染密集型两种类型,则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外企要比非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外企其集聚程度要高,且污染密集型行业外企的集聚程度的提升明显快于非污染密集型行业外企集聚程度的提升。这里的一大原因在于污染密集型外企的集聚类型在从低度、中度集聚向高度集聚转移。和FDI集聚的此类特征事实并存的是地方政府对FDI的竞争。若分阶段考察FDI之地方竞争,便会发现,不同阶段地方政府竞争FDI的政策工具亦不同,过去30多年以来地区间这方面的竞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的。这些特征事实的一大寓意是:不断强化的FDI地区间竞争,可能是影响FDI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其中关于地方政府竞争FDI之手段,聚焦最多的是地方财政政策和环境规制。已有研究大都将FDI财政竞争和FDI环境规制竞争视为不同的竞争方式,而缺乏一种综合视野。此外,现有关于FDI地区间竞争的研究大多忽略了集聚经济对地方政府竞争策略的影响。考虑到集聚经济因素,则不难想到,那些已经有了大量FDI企业集聚的地区,可以利用集聚经济吸引外资,而那些鲜有FDI集聚的地区,则只能更加依赖于地方政府政策优惠。这样,在FDI之空间分布中,至少存在着两种影响因素:地方政府竞争和集聚经济落差。本文主旨,就在于以一种综合视野,同时考虑集聚经济、地方政府政策竞争和FDI空间分布的互动联系,理出相应机理并予以模型刻画,同时引入中国数据予以实证检验。其中地方政府政策竞争主要考虑两方面政策,分别为面向FDI的财政税收政策和环境规制。理论上,本文构建了一个模型,用以刻画集聚经济、地区FDI竞争政策策略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型以地方政府永续存在和FDI因折旧而非永续的两期假定为出发点,由此引出地方政府须不断参与对FDI的竞争。进而引入已有FDI之集聚经济优势,地方政府的政策等变量。模型基本情景是:当期的集聚经济优势会影响当期的政策优惠大小,而当期的政策优惠大小又会影响到下一期集聚经济是继续保持或丧失,集聚经济和政策优惠就形成了一种无穷反复的交互互动。由此可以采用马尔可夫完美均衡方法来处理这个无限期动态博弈。首先,忽略区位差异,采用同质区域假定,分析发现:所有其他保持一致,拥有集聚经济的地区相比没有集聚经济的地区,可以对外资课征更高税率,同时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其次,通过将区位优势和集聚经济统合成总体竞争优势,将区位差异纳入。研究揭示:总体竞争优势较大的地区可以对外资课征更高税率,或者给予更少的政策优惠;如果区位优势保持不变,集聚经济的变化将会加剧或者弱化地区之间的FDI竞争。实证方面,考虑到集聚经济和地方政府策略工具之间的互动,引入了这两者的交互项,规避了以往实证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偏误问题,所得结论更具稳健性。同时考虑到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以及集聚经济、市场潜能等可能存在的空间效应,采用了空间面板的计量模型设定。实证分三大块两个层面展开:(1)关于地区间FDI税收竞争的存在及其空间互动的实证研究;(2)分别基于省际和地级市层级的集聚经济和地区间FDI税收竞争的实证研究;(3)集聚经济和地区间FDI环境规制竞争的实证研究。估计结果显示:(1)各地区相互之间确实在进行策略互补型的FDI税收竞争;(2)集聚经济在中国东部地区吸引FDI的效应更加明显,对外企征收的平均税率也比中西部要高;(3)税收仍然是吸引FDI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重要性趋于减弱。中西部地区的FDI对税率更为敏感,而劳工成本和交通状况改善对FDI的吸引作用在中西部也更为明显;(4)集聚经济的存在削弱了地区间的FDI税收竞争;(5)环境规制强度对东部地区的非污染密集型外企以及对中西部地区的污染密集型外企的作用较明显,东部地区的非污染密集型外企偏好于更严格的环境规制,而中西部地区的污染密集型外企则偏好于更宽松的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的非污染密集型外企来说,集聚经济削弱了对外企的环境规制竞争。而对中西部地区的污染密集型外企来说,集聚经济也削弱了对外企的环境规制竞争。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在吸引FDI上已经处于不同的阶段,政策建议是:(1)中国东部地区应该在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软环境上用力,不宜再进行粗放型的税价竞争,甚至可以通过减少税收优惠形成筛选机制,来提升FDI的引资质量;(2)中国中西部地区则可以在加强基础建设和继续保持相对较低工资上着力,以此来承接东部转移过来的FDI。这样整个中国可以实现对FDI从高到低的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充分利用;(3)由于环境规制提供了一个筛选机制,更严格的环境规制将吸引到非污染密集型外企,而相对宽松的环境规制则会吸引到污染密集型外企。一个地区如果既想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又要控制环境污染,也许可以选择强化环境规制。

陈群[5](2012)在《江苏省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社会的城乡发展史基本可以概括为:乡村孕育城市、城乡分化、城乡对立和城乡融合四个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步入城乡融合阶段。城乡一体化是城乡融合,也是国外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突出成果。社会保险一体化,特别是医疗保险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分散疾病风险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构建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能使整个社会保险体系更加完整,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国民待遇的一致、城乡政策的平等和产业发展的互补,让农民享受到与市民同样的文明和待遇,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医疗保险自身发展规律来看,医疗保险制度也有必要从多元制度向一元制度发展。江苏省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典型的二元特征,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等多种医疗保险制度各管一块,且所享受的待遇差别较大,难以直接衔接与融合。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相关历史文献、明晰概念,依托基础理论,在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研究江苏省现行医疗保险制度问题和医疗保险模式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经验,提出构建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筹资基础,实行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相结合,满足城乡居民医疗需求的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大制度融合为切入点,努力实现政策连接贯通、缩小制度差别、取消制度边界,最终建立覆盖全民的、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真正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同时,本文通过采用规范、比较、实证、模型预测和精算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多学科融合的角度,全面、系统的论证其运行的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江苏省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的政策和地区衔接措施,以切实解决就医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有:创新点之一、内容完整,论文根据历史演进和国际动态,对医疗保险体系现状做了最新的总结归纳。此外,论文综合分析近年来江苏、中国和国际统计数据,并据此对各种模式的医疗保险体系做了较为详尽的比较。创新点之二、方法创新,论文分析了江苏省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特点,用精算方法分析现行医疗保险体制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的巨额隐性债务,用VAR模型分析城镇化、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和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关系,提出现行医保体系改革必要性。创新点之三、数据预测,从江苏省实情出发,对苏南、苏中和苏北的三个典型城市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研究,用ARIMA模型进行测算,提出在江苏省建立一体化医疗保险体系的可行性,以推动医疗保险市场结构创新,促进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的改革思路。创新点之四、可操作性,论文分别从现行三项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政策衔接的设想。本文围绕江苏省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构建这一主题,共分五部分十章进行分析探讨。第一部分(第1、2、3章)是基础研究。主要阐述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创新之处;明确医疗保险等相关概念,对福利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等几大社会保险流派进行理论研究;总结和分析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和不足。第二部分(第4、5章)是原因剖析。主要阐述中国城镇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沿革,对江苏省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江苏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介绍江苏省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基本数据情况,通过实证方法评估分析,对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与城镇化和收入分配关系进行研究,并对现行医保基金的债务进行预测。第三部分(第6、7章)是预测分析。对江苏省三种典型模式的发展沿革、主要做法、特点和存在困难进行分析,为构建江苏省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提供借鉴与启示;从基本条件、可行性分析、模型设计等方面对构建江苏省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第四部分(第8、9章)是策略研究。提出对构建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需求表达机制、资金筹集、资金管理和约束机制的观点;以及现行各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的衔接方案。第五部分(第10章)是全文结论。总结全文的创新意义,对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的发展重点做出展望。

李琰[6](2010)在《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以南通化工产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同一集群内的企业可以有效节约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业集群对产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效应,主要体现在取得外部规模经济。目前,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着市场和政府两大主要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产业集群在竞争中演化发展。在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问题上,政府应当扮演何种角色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将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作为重点,研究了产业集群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较其他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强的明显特征。本文结合南通市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深入分析其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最后就如何促进南通市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向地方政府提出相关策略。

陈晓荣[7](2010)在《民国小区域流通货币及乡土币制》文中认为小区域流通货币是一种代用货币或货币符号。其发行主体或为钱铺、钱庄、商号、工矿企业等商业部门,或为县级地方基层政权,或为社会团体等准权力部门;其流通范围一般限于一县之境,而且仅能部分地履行货币职能。小区域流通货币是在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向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货币现象,反映了从封建国家货币制度衰亡到资本主义中央银行体系建立之前的过渡性特征。民国小区域流通货币的职能因其发行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基层政权所发行之纸币在当地等同于法币,而商业部门所发行的商业票券则仅用于市场找零或工商业者之间的业务往来及票据清算,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货币。不同政府部门所发行之政府票券的性质迥然不同。地方政府货币的垂直发行和商业票券的横向流通,导致了事实上的两个货币系列,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民国时期的乡土币制体系。这一现象,既与当时的军阀割据和地方财权独立直接相关,也与当时的乡村自治运动等密切关联。小区域流通货币的不平衡性既是货币实物化的表现,也是近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反映。其发行和使用状况,既有南北之别,也有城乡之异,更有发达与欠发达地域间的不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方与南方农村钱票的流通差异,是南北差异的最好例证,而城乡之间的差异,则反映了日益突出的城乡经济二元化倾向。乡村在金融机构、货币供需、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城市的较大差距,决定了其独特货币体系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民国乡土币制,是在国家基本货币制度之下存在的相对独立的乡村纸币制度。首先,民国时期的乡村手工业因受洋货冲击而日益衰退,农民收入则因农村经济凋敝而急剧下降。由于无法得到国家银行的供给,小面额辅币券不得不依赖身处底层市场的商业主体来提供。其次,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由于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乡村贫、弱问题并未解决,农民负担有增无减,士绅则由过去的乡村维护者变成了上层政策的执行者。在此过程中,乡村钱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国家货币制度不健全是乡土币制存在的币制基础。虽然民国小区域货币发行主体的多元化是一个现实存在,但货币发行的集中和统一是货币管理制度化的必然趋势。民国国家银行虽然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但因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并未形成,统一国币的流通也就无法实现。民国币制体系具有二维结构特征,即各级政府以财政为目的所创立的法定货币体系与商业机构以金融为目的所运行的非法定的媒介货币体系二者的共生并存。前者兼顾官僚资本企业的利益;后者反映了民族资本家和中小商人集团的利益诉求。在两者的对峙和博弈中,后者有逐步被压缩的倾向。

石忠[8](2010)在《晕可平颗粒治疗肝旺痰阻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移用晕可平颗粒治疗肝旺痰阻型高血压病患者,观察对改善头晕和(或)头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可能的辅助降压和调节血脂的作用,展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优势,并体现导师“异病同治”高血压的学术思想。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单盲对照试验。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主诉有头晕和(或)头痛、符合高血压病和中医肝旺痰阻证诊断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晕可平颗粒,4周为一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后临床证候、血压、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临床证候: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临床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优于对照组56.00%,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压:两组治疗后血压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脂: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脂四项则均无显着变化(P>0.05)。(4)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晕可平颗粒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头晕和(或)头痛等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同时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开发。

李智博[9](2010)在《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现状分析及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现状,提出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发展战略。并对战略的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材料与方法:1.材料:记录用纸与笔、移动硬盘、电子计算机;2.方法:检索法、访谈法、观察法、电话访问法、排列图法、比较分析法、SWOT分析法。以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经济学和战略管理为理论依据。应用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现状进行描述。应用SWOT分析的方法制定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发展战略。结果:1.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现状概述:2008年国家强制对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实行GMP认证,导致约一半的企业停产,中药饮片产品的产能降幅巨大。2009年中药饮片加工产业销售产值占整个中药制造业总产值的20.22%,其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9年全国的中药饮片销售收入约为469.88亿元人民币,并以25%以上的年增长率递增。因此全国的中药饮片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空缺。中药饮片与中药材的价差比为0.89,保证了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中药饮片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对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环境的分析。辽宁省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自国家推行饮片加工GMP认证以来,90%的企业已经停产,中药饮片产品产值的降幅十分巨大,年产值不足2亿元人民币。2009年辽宁省中药饮片产品市场销售收入约为22.22亿元人民币,并以70%以上的速度增长。辽宁省的中药饮片市场至少有2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空缺。而辽宁省资源结构的优势、政府政策及资源的投入等,对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发展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契机。3.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少,产能低,品种少;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布局不合理;辽宁省中药饮片质量现状令人堪忧;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工艺落后;GAP基地少,药材产量少。”五大方面。4.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战略研究:应用SWOT分析的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大部分,细致的分析了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应选择由巩固型向成长型发展的战略。5.在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战略实施的战略重点提出建议,以确保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增长战略切实的得以实施。结论:1.我国的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现状为产能低、市场需量大;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利润率可观;而且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决定了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飞速发展是必然趋势。2.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产能远远无法满足省内市场的需求;辽宁省资源结构的优势、政府政策及资源的投入等,为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空前的契机。3. SWOT分析的结果表明,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应选择由巩固型向成长型发展的战略。4.在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应以资源的整合;产业集聚;科学研究带动科技进步为战略实施重点予以关注。

李慧[10](2010)在《泛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与梯度转移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产业结构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产业梯度理论等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中,对泛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和产业梯度转移情况分别进行描述,并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基本结论如下:1.从“泛长三角”区域整体来说,对工业经济的依赖程度是比较高的,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四省一市存在产业合作空间,市场和政府双驱动之下,长三角的产业转移成为未来几年的热门话题;2.安徽和江西由于近年来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产业集聚指数普遍偏高。但是这种产业空间集聚水平较高并没有发展成高水平的产业集群,这说明产业空间集聚只是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3.苏浙沪的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行业的产业梯度系数仍然较高,对传统产业的调整是长三角艰巨的任务;4.皖赣两省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利性,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融入,但是实际实施起来也存在着不少硬件和软件上的阻力。

二、南通市2000~2001年中成药应用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通市2000~2001年中成药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情况
        1.1 农残及重金属超标问题普遍
        1.2 农残及重金属主要类型及危害
        1.3 农残及重金属产生途径
    2. 药用植物农残及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2.1 农残前处理方法
        2.2 农残检测方法
        2.3 重金属前处理方法
        2.4 重金属检测方法
    3. 农残及重金属的标准与风险评估
        3.1 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标准
        3.2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总则
        3.3 农残及重金属的暴露评估
    参考文献
前言
    1.选题背景
    2.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多农药残留检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UPLC-MS/MS条件
        2.3 APGC-MS/MS条件
    3. 数据分析
        3.1 检出率的计算
        3.2 超标率的计算
        3.3 农残相关参数来源
    4. 结果与分析
        4.1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检出率
        4.2 药用植物中禁用农药检出率
        4.3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超标率
第三章 药用植物多残留农药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方法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风险安全序数
        1.3 健康影响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风险安全序数
        2.3 健康影响评估
    3. 讨论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重金属检测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采集
        1.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1.3 对照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1.4 内标溶液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仪器与试剂
        2.3 仪器条件
        2.4 方法学指标
    3. 数据分析
        3.1 重金属的检出率
        3.2 重金属的超标率
    4. 结果与分析
        4.1 重金属的检出率
        4.2 重金属的超标率
第五章 药用植物重金属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非癌症风险评估
        1.3 癌症风险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非癌症风险评估
        2.3 癌症风险评估
    3. 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期间成果
附录
    表S1 药用植物中常检出农残的国际标准
    表S2.1 LC-MS/MS检测的1000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2.2 GC-MS/MS检测的771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3.1 136种农残及其相关参数列表
    表S3.2 LC-MS/MS检测的98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3 GC-MS/MS检测的44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4 LC-MS/MS检测的98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3.5 GC-MS/MS检测的44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4 136种农残的检出率及超标率
    表S5 药用植物中检出农药个数、禁用农药个数及超标农药个数
    表S6 1773批次药用植物重金属检测清单及检测结果
    表S7.1 ICP-MS测定薄荷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 ICP-MS测定穿心莲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3 ICP-MS测定大青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4 ICP-MS测定枸杞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5 ICP-MS测定广金钱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6 ICP-MS测定红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7 ICP-MS测定金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8 ICP-MS测定菊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9 ICP-MS测定款冬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0 ICP-MS测定连翘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1 ICP-MS测定木瓜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2 ICP-MS测定女贞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3 ICP-MS测定蒲公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4 ICP-MS测定山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5 ICP-MS测定山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6 ICP-MS测定酸枣仁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7 ICP-MS测定吴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8 ICP-MS测定五味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9 ICP-MS测定鱼腥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0 ICP-MS测定栀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1 ICP-MS测定枳壳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2 ICP-MS测定紫苏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3 ICP-MS测定车前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图S1.1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1.2 32个产区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2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图S3 五种药用部分五种重金属的相似性分析(ANOSIM)
    图9、10、11的图注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2.2 分级诊疗
        1.2.3 家庭医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2.4 医疗机构
        1.2.5 医联体
        1.2.6 卫生资源配置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资料来源
    1.6 创新性与不足
        1.6.1 创新性
        1.6.2 不足
第2章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1 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1.1 美国
        2.1.2 英国
        2.1.3 日本
    2.2 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2.2.1 古巴
        2.2.2 泰国
    2.3 五个国家的特点及经验启示
        2.3.1 特点
        2.3.2 经验启示
第3章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3.1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现状
    3.2 江苏省分级诊疗制度研究
        3.2.1 分级诊疗制度探索历程
        3.2.2 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分析
    3.3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
        3.3.1 医疗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3.3.2 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3.3.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3.4 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障碍
        3.4.1 医疗服务参与者角度
        3.4.2 现有政策措施角度
        3.4.3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4.1.2 卫生资源总量稳定增长,结构合理性欠缺
        4.1.3 卫生资源配置总体公平,地域间差异较大
        4.1.4 卫生资源效率整体较高,部分城市需要调整
        4.1.5 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技术效率亟待提高
    4.2 建议
        4.2.1 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
        4.2.2 明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构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4.2.3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4.2.4 促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保险政策杠杆作用
        4.2.5 建立居民健康信息库,推进“互联网+医疗”
        4.2.6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夯实分级诊疗根基
        4.2.7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药品抽验来评价药品区域市场的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我国药品抽验的情况分析
        1 药品抽验情况简介
        2 药品抽验政策的发展
        3 药品抽验现状
        4 我国药品抽验面临的问题
        5 欧盟与美国药品上市后检验模式
        6 药品抽验结果应用
    第二节 比值比的应用
        1 比值比的概念
        2 比值比的提出与应用
        3 比值比的计算
        4 药品抽验引入比值比概念
    第三节 药品区域市场安全性
        1 药品区域市场
        2 药品安全的评判标准
        3 北京的药品市场基本情况
前言
第二部分 药品抽验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1 药品抽验数据收集
        1.1 确定收集范围与时间
        1.2 抽验数据的收集方式
        1.3 两年度国家药品抽验
        1.4 两年度地方抽验数据
        1.5 两年度北京抽验数据
    2 总结
第三部分 比值比分析
    1 全国抽验总体情况
    2 各省省抽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
        2.1 吉林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2.2 天津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2.3 湖南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2.4 广东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2.5 海南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2.6 贵州省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2.7 甘肃省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2.8 宁夏省省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2.9 北京市抽验不合格比值比的计算分析
        2.10 小结
    3 讨论
    4 药品分类的比值比分析
        4.1 国家药品抽验各类药品的比值比计算
        4.2 地区抽验各类药品的比值比计算
        4.3 北京市抽验各类药品比值比计算
        4.4 北京药品市场的风险分析
        4.5 小结
第四部分 风险信号模型的建立
    1 风险信号的判定
    2 省级药品市场风险模型的构建
    3 监管方向风险模型的构建探讨
    4 依据风险信号模型判断北京药品市场安全
第五部分 讨论
    1 讨论
    2 风险信号模型对监管的指导作用
第六部分 对药品抽验工作建议
    1 明确风险定位,加大探索性研究力度
    2 提高抽验队伍风险意识,适应新的药品监管形势
    3 发挥技术支撑优势,探寻药品风险存在位置
    4 理清风险责任主体,确认责咎归属
    5 扩大抽验覆盖面,提高风险发现率
    6 提高风险处理及时性,风险最小化处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4)集聚经济、区域政策竞争与FDI空间分布:理论分析与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点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集聚的测度
        2.1.1 集聚指数的构建
        2.1.2 集聚测度的实证研究
    2.2 集聚与集聚经济
        2.2.1 新古典经济学的相关研究
        2.2.2 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
    2.3 地区间FDI财政竞争的理论和实证
        2.3.1 来自财政竞争文献的基本洞见
        2.3.2 FDI对发展中国家财政激励的反应
        2.3.3 发展中国家地区政府之间的竞争
    2.4 地区间FDI环境规制竞争的理论和实证
        2.4.1 污染天堂假说的相关理论
        2.4.2 “污染天堂假说”和FDI相关的实证研究
        2.4.3 国内外对中国FDI和环境规制的实证研究
    2.5 简要述评
3 FDI空间分布和地区间FDI竞争政策:现实描述
    3.1 FDI空间分布的流变
        3.1.1 外商投资总量的变化情况
        3.1.2 FDI来源地的集聚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3.1.3 FDI地区分布的集聚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3.1.4 FDI产业及行业分布的集聚特征及其动态变化
    3.2 FDI空间分布的测度:基于空间统计方法
    3.3 FDI产业集聚的测度:基于EG集聚指数
        3.3.1 FDI产业集聚的现实背景
        3.3.2 所使用数据
        3.3.3 测度结果分析
        3.3.4 本节结论
    3.4 地方政府FDI竞争政策的衍变
        3.4.1 地方政府FDI竞争的三个历史阶段
        3.4.2 地方政府竞争FDI的政策工具的演变
    3.5 本章小结
4 集聚经济与地区间FDI竞争策略的互动:机理分析
    4.1 集聚经济及FDI竞争策略工具的互动——基于同质区域的理论分析
    4.2 集聚经济及FDI竞争策略工具的互动——基于异质区域的理论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集聚经济与地区间FDI竞争的互动:实证检验
    5.1 地方政府的FDI税收竞争——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实证检验
        5.1.1 FDI税收竞争的现实背景
        5.1.2 税收竞争现有研究
        5.1.3 实证分析的方法和数据
        5.1.4 实证分析结果
        5.1.5 本节结论
    5.2 集聚经济和地区间FDI税收竞争——基于省级数据的实证
        5.2.1 研究的现实背景
        5.2.2 现有研究比较
        5.2.3 实证方法和数据
        5.2.4 实证结果
        5.2.5 结论
    5.3 集聚经济和地区间FDI税收竞争——基于地级市数据的实证
        5.3.1 实证分析的方法和数据
        5.3.2 实证分析结果
        5.3.3 结论
    5.4 集聚经济与FDI环境规制竞争的实证研究
        5.4.1 相关研究的背景
        5.4.2 实证分析的方法和数据
        5.4.3 实证分析结果
        5.4.4 结论及政策意义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政策涵义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涵义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主要科研成果

(5)江苏省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基本医疗保险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保险和社会保险的相关概念
        2.1.2 医疗保险的相关概念
        2.1.3 城乡一体化的相关概念
        2.1.4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相关概念
    2.2 医疗保险的理论基础
        2.2.1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信息经济学理论
        2.2.4 卫生经济学理论
        2.2.5 二元经典理论
3. 国外医疗保险制度借鉴研究
    3.1 典型医疗保险制度模式
        3.1.1 国民健康保障模式
        3.1.2 商业保险主导模式
        3.1.3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3.1.4 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3.2 西方国家医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3.3 国外医疗保险体系改革的启示
4. 江苏省医疗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4.1 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背景
        4.1.1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4.1.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4.2 江苏省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4.2.1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债务问题
        4.2.2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责任问题
        4.2.3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差异问题
        4.2.4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效果问题
    4.3 江苏省医疗保险体系的改革目标
5. 江苏省建立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实证研究
    5.1 江苏省医疗保险制度的数据情况
    5.2 医保体系与城镇化、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研究
        5.2.1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5.2.2 VAR 模型的选择和构建
        5.2.3 模型估计与检验
        5.2.4 基本研究结论
    5.3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债务测算
        5.3.1 医疗保险制度的测算假设和原理
        5.3.2 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的运行评价
        5.3.3 解决医疗保险债务风险的措施分析
6. 江苏省医疗保险探索模式研究
    6.1 苏南地区苏州模式
        6.1.1 苏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沿革
        6.1.2 苏州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做法和特点
        6.1.3 苏州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
    6.2 苏中地区南通模式
        6.2.1 南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沿革
        6.2.2 南通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做法和特点
        6.2.3 南通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
    6.3 苏北地区淮安模式
        6.3.1 淮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沿革
        6.3.2 淮安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做法和特点
        6.3.3 淮安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
    6.4 江苏省典型地区城乡医疗保险体系的总结
        6.4.1 三种模式的发展比较
        6.4.2 三种模式的共同特点
        6.4.3 三种模式的比较差异
        6.4.4 三种模式的构建启示
7. 构建江苏省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条件分析
    7.1 构建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基本支撑条件
        7.1.1 构建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政治条件
        7.1.2 构建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经济条件
        7.1.3 构建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实践条件
    7.2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模型设计与预测
        7.2.1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模型设计
        7.2.2 政府财政支持能力 ARIMA 模型预测
8. 探索建立江苏省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方案
    8.1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阶段目标
    8.2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需求表达
        8.2.1 建立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需求表达机制的思路
        8.2.2 建立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选择的成本收益理论
    8.3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资金筹集
        8.3.1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个人筹资
        8.3.2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集体筹资
        8.3.3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财政筹资
        8.3.4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补充方式
        8.3.5 人口老龄化与医疗保险费率的关系
    8.4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资金管理
        8.4.1 运用合理的费用支付方式
        8.4.2 建立合适的医疗价格体系
        8.4.3 强调政府监督管理的职能
    8.5 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的约束机制
        8.5.1 因地制宜确定市级统筹基金管理模式
        8.5.2 健全机制实现医疗保险机构垂直管理
9. 探索各医疗保险制度间的衔接措施
    9.1 医疗保险制度间的政策衔接
        9.1.1 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9.1.2 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9.1.3 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
    9.2 医疗保险制度间的地区衔接
    9.3 推进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措施
        9.3.1 整合新农合,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统一
        9.3.2 体现公平性,努力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公共服务均等
        9.3.3 加强补充性,加强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与医保相契合
    9.4 构建医保一体化的配套机制
        9.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9.4.2 加强组织领导体系
        9.4.3 满足异地看病需求
        9.4.4 促进户籍制度改革
        9.4.5 加强省级转移支付
10.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着作及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课题
致谢

(6)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以南通化工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的和问题网络
        1.4.2 理论分析依据
        1.4.3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1.5 论文框架体系
    1.6 难点和创新之处
        1.6.1 预计难点
        1.6.2 创新之处
第2章 产业集群发展相关理论
    2.1 产业集群的概念
        2.1.1 初期的产业集群定义
        2.1.2 波特的产业集群定义
    2.2 产业集群的特征与分类
        2.2.1 产业集群的特征
        2.2.2 产业集群的分类
    2.3 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
    2.4 产业集群的优势效应
第3章 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3.1 市场失灵
        3.1.1 公共物品无法供给
        3.1.2 外部不经济问题难以解决
        3.1.3 宏观经济不平衡不易协调
    3.2 政府失灵
        3.2.1 政府过渡干预
        3.2.2 政策难以实现目标
        3.2.3 政策干预力度欠缺
    3.3 政府干预产业集群的原则
        3.3.1 政府干预的有效性边界
        3.3.2 政府干预应顺应市场作用力方向
        3.3.3 采用政府引导产业集群的模式
    3.4 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职能定位
        3.4.1 政策引导
        3.4.2 市场监督
        3.4.3 经济指导
        3.4.4 公共服务
第4章 产业集群发展实证分析
    4.1 国外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特点
        4.1.1 技术特性
        4.1.2 组织特性
        4.1.3 空间特性
        4.1.4 规划特性
    4.2 我国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2.1 沿海、沿江化工产业集群
        4.2.2 中西部地区化工产业集群
        4.2.3 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集群
    4.3 南通市化工产业集群
        4.3.1 南通市化工产业集群调研过程
        4.3.2 南通市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4.3.3 南通市化工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4.3.4 南通市地方政府推进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民国小区域流通货币及乡土币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基本架构及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近代经济社会变迁与小区域货币
    第一节 近代商品经济与货币供需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货币需求的扩大
        二、乡村市场的辅币问题
    第二节 民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小区域货币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表现
        二、乡村危机中小区域货币的泛滥
    第三节 地方自治与小区域货币
        一、近代地方自治思潮与实践
        二、自治制度下小区域货币的发行
第二章 小区域货币的发行
    第一节 小区域货币发行的历史阶段
        一、近代小区域货币发行的阶段论
        二、小区域货币与货币总供给
        三、小区域货币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小区域货币的发行主体
        一、钱庄、票号、银号、典当等金融机构
        二、地方军政部门及半官方机构
        三、工商企业与钱票发行
        四、各发行主体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小区域货币的职能
    第一节 金融机构票据的货币职能
        一、钱庄票据的职能
        二、典当业票币及其货币职能
        三、钱局、银号纸币的货币职能
    第二节 地方票的多种职能
        一、政府票券的多项职能
        二、军队发行的票券及其职能
    第三节 商号票的流通性职能
        一、商业找零,凑整兑现
        二、代替铜元、制钱、官票,十足兑现
        三、行业联合票,跨地区使用
        四、商号联票,互相担保
    第四节 商会票及其货币职能
        一、小区域货币中的商会票
        二、商会票的经济社会职能
        三、由商会票看商会与社会各方的关系
        四、商会票的历史作用评价
第四章 小区域货币的不平衡性
    第一节 多角度看小区域货币的不均衡性
        一、南北地区钱票流通的差异
        二、城乡之间钱票流通的差异
        三、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性
        四、两类主体在发行数量上的不平衡
    第二节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北方农村钱票的泛滥
        一、从现存实物看二三十年代的北方钱票
        二、钱票与北方农村的钱庄、商号
        三、北方钱票的规范管理与乡村“自理币制”
        四、钱票与北方农村商品经济
第五章 乡土币制:民国乡村社会的自发秩序
    第一节 乡土币制及其存在性论证
    第二节 乡土币制产生的国家币制基础
        一、国家币制在区域间的差异性
        二、国家币制中主辅币供给的非对称性
        三、国币和省钞的信用缺失
    第三节 乡土币制中各方势力的角逐与制衡
        一、军阀与官绅权力的角逐
        二、官绅、商人及“社会”的角力与制衡
        三、商会的居间斡旋
第六章 小区域货币之问题与监管
    第一节 私发纸币的问题
        一、私商钱票的兑现问题:市场机制下的商民博弈
        二、官私钱票的流通问题:传导路径的纵横交织
        三、政府钞票的“专行”:官与民的对峙
    第二节 政府的管理法规及效果
        一、民国以前的政府管理
        二、民元以后的政府管理
    第三节 法令实施屡受梗阻的原因分析
        一、地方官僚的利源
        二、地方经济的切实需求
    第四节 商会对私商纸币的管理
第七章 民国币制的二维结构:小区域货币与其他货币的关系
    第一节 民国货币发行主体的分类及其流通架构
        一、民国两大类货币发行主体及货币分类
        二、货币流通二维结构的坐标定位
        三、两大类货币流通的区域分工
    第二节 民国币制二维结构的非对称性
    第三节 自上而下的权力扩张和自下而上的自律性强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8)晕可平颗粒治疗肝旺痰阻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1 历史源流
        1.2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1.3 现代中医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1.4 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
        1.5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研究
        1.6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
        1.7 中药及中成药降压机理的现代研究
    2.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1 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2.3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标准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降压比较
        3.2 血脂疗效比较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安全性评价
        3.5 病例剔除、脱落情况
    4. 讨论
        4.1 肝旺痰阻型高血压病病机探讨
        4.2 肝旺痰阻型高血压病治法用药探讨
        4.3 晕可平颗粒方药解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4.4 晕可平颗粒对肝旺痰阻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分析
        4.5 问题与展望
        4.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现状分析及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现状概述
    1.1 我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现状概述
    1.2 不同时期的重大经济政策
    1.3 中药饮片的特点
    1.4 科技进步对中药饮片加工行业的影响
    1.5 中药饮片价格分析
    1.6 中药饮片的出口情况
    1.7 社会因素对中药饮片市场的影响
    1.8 小结
第二部分 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环境分析
    2.1 辽宁省的资源环境分析
    2.2 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市场环境分析
    2.3 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概况
    2.4 辽宁省政府相关政策
    2.5 辽宁省市场上中药饮片质量现状
    2.6 小结
第三部分 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通过 GMP 认证的企业少,产能低,品种少
    3.2 通过 GMP 认证的企业布局不合理
    3.3 辽宁省中药饮片质量现状令人堪忧
    3.4 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工艺落后
    3.5 GAP 基地少,药材产量少
第四部分 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战略研究
    4.1 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 SWOT 分析
    4.2 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战略选择
    4.3 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战略重点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建议
第六部分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泛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与梯度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工作假说和研究目标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6 可能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产业结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产业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2.1.2 产业结构发展方向
    2.2 产业集群内涵和产业空间集聚
        2.2.1 产业空间集聚
        2.2.2 产业集群概念界定
        2.2.3 产业空间集聚和产业集群
        2.2.4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2.3 产业梯度,产业转移概念及相关理论
        2.3.1 梯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2.3.2 产业梯度概念及经济学意义
        2.3.3 产业转移概念及经济学意义
        2.3.4 产业梯度和产业转移
    2.4 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理论关系
        2.4.1 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的相互关系
        2.4.2 产业结构和产业转移的相互关系
        2.4.3 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相互关系
        2.4.4 产业结构,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内在逻辑
    2.5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原理及述评
第三章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演变比较
    3.1 泛长三角区域界定
    3.2 泛长三角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对比
        3.2.1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对比
        3.2.2 泛长三角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关系
        3.2.3 泛长三角区域城市主导产业定位对比
    3.3 泛长三角区域工业内在结构关系
        3.3.1 工业结构关系的相关概念
        3.3.2 泛长三角区域工业相似系数测度
    3.4 泛长三角区域动态偏离份额实证分析
        3.4.1 泛长三角区域动态偏离份额整体分析
        3.4.2 泛长三角区域动态偏离份额明细分析
        3.4.3 泛长三角区域工业细分行业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第四章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集聚情况分析
    4.1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区位商分析
    4.2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集聚度
        4.2.1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集聚指数测算
        4.2.2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现状
第五章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梯度系数测算
    5.1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梯度系数
        5.1.1 产业梯度系数基本含义及测算方法
        5.1.2 泛长三角区域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分析
        5.1.3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梯度系数实证分析
    5.2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调整和合作现状
        5.2.1 长三角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5.2.2 皖赣和长三角产业合作现状分析
第六章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战略定位
    6.1 沪苏浙产业外移的内生动力和阻力
        6.1.1 沪苏浙产业外移的内生动力
        6.1.2 沪苏浙产业外移至皖赣的内在阻力
    6.2 皖赣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能力和制约因素
        6.2.1 皖赣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天基础和后天准备
        6.2.2 皖赣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
    6.3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
        6.3.1 沪苏浙产业外移的正负经济效应分析
        6.3.2 皖赣承接产业转移的正负经济效应分析
    6.4 泛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途径分析
        6.4.1 沪苏浙产业外移至皖赣的途径分析
        6.4.2 皖赣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途径分析
    6.5 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规划定位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基本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南通市2000~2001年中成药应用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D]. 骆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国际视野下江苏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其分级诊疗制度研究[D]. 李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基于药品抽验来评价药品区域市场的安全性[D]. 吕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4)
  • [4]集聚经济、区域政策竞争与FDI空间分布:理论分析与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D]. 向永辉. 浙江大学, 2013(08)
  • [5]江苏省医疗保险一体化体系构建研究[D]. 陈群. 苏州大学, 2012(05)
  • [6]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以南通化工产业为例[D]. 李琰. 苏州大学, 2010(05)
  • [7]民国小区域流通货币及乡土币制[D]. 陈晓荣. 河北师范大学, 2010(10)
  • [8]晕可平颗粒治疗肝旺痰阻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D]. 石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 [9]辽宁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现状分析及战略选择[D]. 李智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05)
  • [10]泛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与梯度转移研究[D]. 李慧.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4)

标签:;  ;  ;  ;  ;  

2000-2001年南通市中成药应用情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