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对策和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霍圣录[1](2021)在《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发行体育彩票是我国基于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1994至今,中国体育彩票已历经了27年。据统计,我国体育彩票销售量总计达到了2.15万亿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超过5600亿元,为公益事业、养老事业、民政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有效地促进了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随着体育彩票公益金募集大幅增长、公民参政议政意识的不断提升、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以及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存在乱象等新形势,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迫在眉睫。因此,进行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开展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可以促进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体育彩票公益金更好地规范管理,促进体育事业更好地健康发展。相关研究有利于丰富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建立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理论意义,有利于强化绩效的理念,有利于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有利于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的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等实践意义。本研究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绩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查与社会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梳理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体系、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筹集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成效评析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一分析。自1994年体育彩票发行以来,主要贡献体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体育事业发展、助推公益事业发展等三个方面。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范围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全民健身全面化、公共服务体系化、赛事活动多元化、体育扶贫常态化。(2)规划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构建。围绕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构建的指导原则、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度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及其结果应用分析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遵循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比性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从目标的含义、重要性、目标管理的意义进行目标的设置,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分为四个层级,界定了主客体、工作范围及工作程序,通过建立标准体系,选择了德尔菲法、文本分析法、系统综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机器学习法进行本文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构建。(3)构建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政策、报告和文献的分析,归纳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预评价指标表。在此框架基础上,根据指标相关绩效评价理论、评估目的与原则,通过两轮专家咨询评议,利用德尔菲法构建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估的综合评价层次模型并计算了每个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影响指标);17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4)确定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各级指标权重。研究发现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四项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较为均衡,其中,产出指标的权重系数最高(0.2611),过程指标和投入指标次之,分别为0.2512和0.2497,影响指标最低,为0.2380。为此,在针对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的实际评估中,需更加重视产出方面的几个因素及相应的评估结果。(5)评估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建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用全国和江浙沪皖的体育事业年鉴的公开统计数据,对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进行的实证评价研究验证了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可行的,指标数据采集方式是合理的,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推广性。首先,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14-2017年四年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部分指标进行了绩效评价。其次,对数据较为全面的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四个省市2018年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进行了全指标体系的绩效评价,排名依次为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6)探索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科学评价延展性。运用机器学习中的经典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探索分析。首先,使用了非监督学习情形下的k均值聚类算法模型,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14-2017四年使用情况数据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出分类结果。其次,监督学习下的经典回归分析模型运用了线性岭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的决策树回归模型,进行了建模分析,得出各模型的20018年预测结果。其中,随机森林算法回归模型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该模型预测的结果与2018年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全指标评价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完全一致,验证了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研究提出了五个对策与建议:一是政策制度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法制体系。在国家层面立法:健全宏观层面顶层法律法规。在部级层面立规:订立中观层面部局管理规定。在省级层面立制:建立微观层面省级实操制度。二是意识认识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同认识。在社会层面:建立社会公益的意识。在管理层面:树立绩效管理的意识。三是资金管理层面:明确责权分工、形成科学机制。工作机制上: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预算管理上:实施预算管理制度。过程管理上: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审计管理上:开展事后经费审计。四是资金分配层面:合理使用资金、科学分配方式。在领域分配要统筹兼顾、合理分配。项目分配要优化分配、引入竞争。平衡分配要注重绩效、奖罚分明。五是绩效评价层面: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指标体系。系统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发布公益金绩效评价报告、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寻求智力支持数据支撑。
曹举[2](2021)在《BSC理论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以江苏省体育培训业为例》文中认为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已经走过10个年头,截止2020年,共扶持1141个项目,扶持金额为8.966亿元,并吸引了260多亿的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全省体育产业的长足发展和体育产业新业态、新企业的蓬勃兴起,为建设体育强省贡献了力量。但是,体育局组织的核查以及绩效评价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都显示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文件的发布,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绩效评价工作也越发重要。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作为省财政资金的一部分,绩效评价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做好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平衡计分卡理论和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的设立目的、运行情况以及体育培训业的特点,本研究尝试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明细指标的权重。这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以期对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绩效情况做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根据收集的历年扶持项目资料,从培训项目所在地区、资金扶持方式、资助额度、扶持项目的普及性、扶持类别和培训对象的一致性、项目完工情况、资料收集可比性等角度出发,选择了2个项目作为实证分析案例,验证了绩效评价指标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并且分析了其中一个项目绩效评价得分较低的原因,为提高绩效水平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张敏[3](2021)在《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各项农业惠民政策的出台落地,上级和本级财政逐年加大了各地区农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使得全国农业发展一直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而如何管理和使用好这些农业专项资金,使这些资金能够专款专用,真正的使政策扶持资金惠及农民,助力各地区农业发展,则需要加强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通过对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的回顾和总结发现,对于农业专项资金监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家和省市层面,较少的涉及县市区,缺乏对于基层的农业专项资金监管的系统研究。因此,本文以高邮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该市在农业专项资金监管层面的现有做法、取得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为其他县市在进行农业专项资金监管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本文以政府职能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公共管理支出绩效评价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深入基层,了解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的现状,分析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着如下问题:预算编制及批复的精细化管理待加强、项目过程中管理的有效性待加强、资金拨付的及时精准性待加强、监督检查的成效性待加强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制度制定考虑不完善、监管组织体系不健全、管理部门管理意识不强、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对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的监管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强化机制建设,夯实制度保障;第二,提高对专项资金的认识,树立责任意识;第三,加强部门协作,提升监管效率;第四,加强绩效管理,提升工作效能。通过种种措施,规范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切实提升高邮市农业发展水平。高邮市是我国众多县级市之一,在农业专项资金监管方面所凸显的问题与其他县级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研究通过对于该市的深入研究,为高邮市农业资金的监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对于其他县级市监管农业专项资金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赵艳荣[4](2021)在《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研究 ——以G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财政支出发挥着实现社会公平,展现政府权威的重要作用。在当前财政支出体系中,财政专项资金占据独特地位,尤其在平衡区域经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民生福祉等方面意义重大。然而,在当前财政运行结构下,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出现了诸多问题:专项资金目标的实现程度与预期差距大、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益不明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实际绩效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绩效或理想绩效,即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存在“绩效偏差”。基于此,本文从整个财政支出过程出发,深入挖掘影响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的具体因素以及内在关联,以期能为地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矫正以及支出整体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G省2个市及其所辖8个县(区)的实地调研,对利益群体采取问卷以及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利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在Nvivo11软件上实现资料的分类与编码处理。通过对文本资料的深度分析,探究我国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联,并给出具体的治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产生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五个维度:外部环境、预算编制、资金管理、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估。其中,外部环境维度是绩效偏差生成的催化条件,包含了自然区位、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社会文化四个因素,经济发展是该维度的关键影响因素。预算编制维度是产生绩效偏差的前提条件,若处理不当易产生认知偏差;包含了行政体制、认知偏好以及绩效沟通三个影响因素,认知偏好是该维度关键影响因素。资金管理和组织实施维度是资金绩效偏差生成的核心阶段,处理不当会导致执行偏差;在此阶段包含动态管理、支出合规、部门协作、项目管理、宣传机制以及干部队伍建设六个影响因素,动态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干部队伍建设是这两个维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绩效评估维度是绩效偏差生成的重要阶段,若处理不好将产生评估偏差;包含了评估意识、评估主体以及评估指标三个影响因素。此外,认知偏差、执行偏差以及评估偏差三者间互相作用,叠加生成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探索性的提出了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矫正策略,即加快发展,多渠道筹资;强化政策认知,平衡利益偏好;建立资金动态管理机制;构建全方位、多角度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平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及构建科学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估体系。本文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性地建构了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归因模型,丰富了已有研究。但条件所限,仅以G省2市8县区为研究样本,难免偏颇,因此,对影响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各因素及其内在互动效应与隐性逻辑仍需进一步深度研究。
林张杏[5](2020)在《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G省财政专项资金旅游项目为考察对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扩大以及公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要求的不断提高,绩效管理成为我国政府管理资金的迫切需求和重要手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开始对绩效管理研究,在借鉴西方绩效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而我国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一个摸索阶段,绩效管理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政府把关注焦点逐渐转移到政府财政专项项目资金这一问题上,财政项目资金在整个政府财政支出中又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专门对财政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加强对财政项目资金的管理能力,提高财政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越发重要,不同于部门的整体绩效评价,这对于政府整体绩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支柱。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这有利于稳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预算管理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有利于保障财政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旅游业作为蓬勃发展的服务业的新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对其它产业的投资拉动效应越来越受到各方瞩目。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也侧面反映了政府的整体布局,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也再次对G省的发展定位进行了明确:“G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G省充分利用经济第一大省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活跃的资本市场,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提高谋划G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时代站位。G省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纲”就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总牵引、开拓高品质发展的重要动力源,G省需担当重要职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推动广东文化旅游产业向“高精尖”发展,实现粤港澳文化旅游产业紧密协作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G省提供新的战略空间和发展平台。本文从G省财政专项资金中的旅游项目资金入手,查阅了大量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文献资料,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与目标管理理论,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分析G省旅游项目绩效管理的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借鉴典型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G省旅游项目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推动和完善G省财政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蒋文长[6](2020)在《山东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各方面对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经济性、效益性呼声日益强烈。长期以来,我国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够重视,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往往依靠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经验判断,资金使用绩效对资金分配使用的反馈机制不健全,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绩效评价体系也没有完全建立,导致财政专项资金挤占、挪用、浪费、闲置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近年来,山东省大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在支持项目建设、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方面出台了设立了一系列专项资金,在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深入具体研究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为例,开展了绩效评价。具体评价过程是,本文首先从中央和山东省有关文件中,提取并确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绩效目标,按照科学性、全面性、相关性、重要性原则,基于“全过程”绩效管理的视角,设置了包括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在内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在此评价体系下,对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并依据四项指标发现了当前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当前美丽乡村奖补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事前绩效目标编制不到位、市县和部门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项目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不严谨、绩效规划“硬约束”立得不够牢、间接经济效益不高、项目可持续性有待提高等。化解上述问题,最关键的是认真落实中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求,优化绩效目标编制、提高项目实施规范性、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压实各方绩效管理责任,全面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绩效。同时,本文希望能够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绩效评价的研究分析,为加强其他专项资金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胡志洁[7](2020)在《H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深化行政事单位自身管理的改革与建设,提升公共管理效率与公共服务质量,是我国一直以来推进的重要工作,2012年起我国就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上重要议程并不断深化。高校作为典型的事业单位承担着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其业务活动内容基本上都属于公共事业范畴,因此其业务活动内容决定了其工作质量、效率和效果牵系着国家、人民和个人的切身利益,而逐年增长的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也使得各级财政越来越关注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是用于高校特定用途、执行项目管理的资金,与高校科研项目进度直接相关,是加快高校项目建设,促进高校长久、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财政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加,并且由于财政专项资金具有专项专用的特点,对于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了高校工作的重点。如何使专项资金在在项目中得到正确、有效的使用,运用好这些专项资金来推动高等院校长久、健康、稳定发展,实现预算绩效目标,是高校所共同面对的问题。而建设科学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化管理高校财政资金则是确保高校规范、有效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关键。本文首先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为入手点,认真研读国内外现有的有关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文献,借鉴其中宝贵经验,以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为背景,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研究H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现状,其存在的必要性的和尚需改进之处,对H高校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可供参考、合理科学、符合社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以促进H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帮助其有效地发挥出控制作用,并希望所得结论对同类高等院校产生积极影响,提升高等院校内部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费睿[8](2020)在《县本级政府财政投入对教育经费绩效影响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认为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绩效评价是对未来的投资。2012年至今,我国已连续八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但随着内外环境变化及社会经济转型,单纯依据财政投入规模扩大来推动教育的发展难以为继,提高教育经费绩效,兑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承诺势在必行。同时,在我国行政层级及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中,县级政府承上启下,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以及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战略部署及顶层规划,探讨县本级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绩效的关系是绕不开的重大课题,具有现实必然性和迫切性。依据区域发展与教育发展、财政分权及支出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梳理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与现状,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案例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三个代表性县(区)进行预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目标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作为层次分析法特例,构建包括财政能力、投入规模、投入结构等三项一级指标的县本级财政投入指标体系和包括决策论证、过程监管、目标实现、满意度等四项一级指标的教育经费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2017年广东全121个县(市、区,当年行政区域数)教育经费绩效进行实证评价,并对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绩效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整体教育经费绩效水平以及教育公众满意度不高;财政教育投入综合指数与教育经费绩效评分呈正相关,即一般而言,财政教育投入愈丰富的县(市、区)教育经费绩效也愈高,但公众教育满意度偏低且与财政教育投入水平不匹配,县级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教育投入规模与教育经费绩效正向相关,高中教育阶段财政投入占比越高教育经费绩效越高。上述结果的成因复杂,引发思考。从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视域分析,主要在于:目前的财政体制要求县级政府承担重要的教育经费投入责任,但不同区域县级政府财力差异悬殊,虽然标尺式竞争及行政约束下能确保县级财政完成“任务目标”,但实际上不可持续,并衍生新的问题与矛盾。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不合理、不完善造成教育经费分配结构的失衡,加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县级政府财政效率制约教育经费使用效率;县级财政投入分化,优质基础教育供给不足与公众对教育产品的高期待形成落差,降低了公众教育满意度。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改善,将影响教育产品的有效供给、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公众对基础教育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财政绩效评价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从“工具—价值”视角,针对广东省教育发展在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公众教育满意度偏低,各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促进基础教育发展,追求教育经费绩效最大化,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应深化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以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关注欠发达县区及低收入阶层、城市外来人口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经费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据实际情况,逐步实现财政支出责任上移,推动基础教育供给全国性均等化,等等。本文构建县本级财政投入指数与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财政绩效评价及县本级财政的视域审视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绩效量化关系,并取得广东全省两万多样本的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库,力图在理念和数源上有所创新,同时提出驱动教育经费绩效最大化应改革投入体制,促使基础教育供给及财政支出责任上移。但基于抽样调查数源获取及统计数源不完整等限制,研究未能进行历史性比较,对实证结果诠释亦欠缺更系统的理论高度,这也是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蔡诗琪[9](2020)在《广东省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倡导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放管服”的改革要求,旨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建立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公安部门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维护公共安全,维持社会稳定的职能,还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职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理念不断深入,公民意识加强,对政府部门的绩效意识要求也逐渐提高。近年来,财政对公安部门投入力度的加大,公安专项资金支出的项目内容日益丰富,支出规模保持较稳定的速度增长,而经费安排上,总是关注经费的争取和经费使用的合规性,相对忽视资金的效益。然而,专项资金的效益不但直接影响部门的工作开展和职责履行;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还可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成为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同时,绩效评价作为当前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它也是实现公民参政议政,联系公民和政府的有效方式。在新形势下,各地都出台了不同的绩效评价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但对公安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还处于初步探索。本文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通过对广东省G市公安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现行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调研,研究目前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现状,包括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组织内部对绩效评价的满意度等,并通过结合相关委托代理理论和效度-效力-效用的逻辑模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指标设计不够合理、绩效结果运用力度不足、没有体现价值理性等问题,并结合公安部门行政特点、传统文化和行政体制及绩效评价管理内部架构的现存缺陷等原因分析,试图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提出建议,以促进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改进和当地公安事业服务质量的提升,为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梅璐璐[10](2020)在《基于DEA的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研究》文中提出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民政部门贯彻“以人民为本,为人民解困,为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解决民生问题,落实公民权利,维护人民利益,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展民生工作、解决民生问题离不开民政资金投入。多年来,国家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优抚安置、社区建设、民间组织等工作出台了大量的民政政策法规和标准,设定了优待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社会救助、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等各类具有专门用途的民政专项资金。近年来,国家在财政预算中不断增加民政专项资金支出,但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尚有提升空间。因此,本文研究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对提高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织密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网,提高人民生活幸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界定相关概念,阐述本文研究的主要基础理论;从支出规模和结构、支出层级、管理现状三方面对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现状进行总结分析;运用DEA模型,对2011—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进行测度,从静态效率、动态效率和分经济区域效率三方面对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影响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的相关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对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的测度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从政府、财政部门、民政部门角度,提出了提升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的对策。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加强我国民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民政专项资金效率具有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并且科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实证检验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影响因素。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对策和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对策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对象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研究 |
2.1.1 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 |
2.1.2 关于绩效评价的研究 |
2.2 关于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的研究 |
2.2.1 关于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
2.2.2 关于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
2.3 关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2.3.1 关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研究 |
2.3.2 关于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研究 |
2.4 关于彩票公益金的研究 |
2.4.1 关于彩票公益金管理的研究 |
2.4.2 关于彩票公益金制度的研究 |
2.4.3 关于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研究 |
2.4.4 关于彩票公益金审计的研究 |
2.4.5 关于彩票公益金绩效评价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一般分析 |
3.1.2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一般分析 |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2.2 公共财政绩效管理理论 |
3.2.3 “5E”理论 |
3.2.4 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
3.2.5 程序理论评价 |
3.3 本章小结 |
4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 |
4.1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体系 |
4.1.1 管理政策 |
4.1.2 管理体制 |
4.2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筹集情况 |
4.2.1 销售情况 |
4.2.2 筹集情况 |
4.3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分配情况 |
4.3.1 分配政策 |
4.3.2 中央分配 |
4.3.3 地方分配 |
4.4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 |
4.4.1 中央集中使用 |
4.4.2 体育总局使用 |
4.4.3 地方部门使用 |
4.5 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成效评析 |
4.5.1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贡献 |
4.5.2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的特点 |
4.5.3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5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 |
5.1 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结构 |
5.1.1 绩效评价体系的系统分析 |
5.1.2 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
5.2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
5.3 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 |
5.3.1 目标的含义 |
5.3.2 目标的重要性 |
5.3.3 目标管理的意义 |
5.4 绩效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 |
5.5 绩效评价体系的制度体系 |
5.5.1 绩效评价的法律规范 |
5.5.2 绩效评价的制度规范 |
5.6 绩效评价体系的组织体系 |
5.6.1 绩效评价的主客体界定 |
5.6.2 绩效评价的工作范围 |
5.6.3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
5.7 绩效评价体系的标准体系 |
5.7.1 评价标准分类 |
5.7.2 评价等级划分 |
5.8 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体系 |
5.8.1 绩效评价方法概述 |
5.8.2 德尔菲法 |
5.8.3 文本分析法 |
5.8.4 系统综述法 |
5.8.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5.8.6 机器学习法 |
5.9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
5.10 本章小结 |
6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1 预选评价指标集的构建 |
6.1.1 文本的纳入 |
6.1.2 文本分析步骤 |
6.1.3 结果分析 |
6.2 第一轮专家调研 |
6.2.1 调查问卷形成 |
6.2.2 专家团队选择 |
6.2.3 专家咨询结果 |
6.2.4 专家意见汇总 |
6.3 第二轮专家调研 |
6.3.1 调查问卷修改 |
6.3.2 专家咨询结果 |
6.3.3 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 |
6.4 指标权重确认 |
6.5 本章小结 |
7 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1 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2 长三角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7.3 本章小结 |
8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实证分析 |
8.1 机器学习概述及使用意义 |
8.2 实证数据概览 |
8.3 非监督学习下的聚类算法及实证分析 |
8.4 监督学习下相关回归模型与实证分析 |
8.4.1 线性岭回归模型 |
8.4.2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 |
8.4.3 决策树回归及树相关的模型 |
8.5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建议 |
9.1 论文主要结论 |
9.1.1 梳理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与使用现状 |
9.1.2 规划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的系统构建 |
9.1.3 构建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9.1.4 确定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各级指标权重 |
9.1.5 评估了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 |
9.1.6 探索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科学评价延展性 |
9.2 对策与建议 |
9.2.1 政策制度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形成法制体系 |
9.2.2 意识认识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共同认识 |
9.2.3 资金管理层面:明确责权分工、形成科学机制 |
9.2.4 资金分配层面:合理使用资金、科学分配方式 |
9.2.5 绩效评价层面: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指标体系 |
10 创新、局限与展望 |
10.1 创新之处 |
10.1.1 研究选题与视角的创新 |
10.1.2 框架系统和指标体系的创新 |
10.1.3 发展预测的创新 |
10.2 研究的局限性 |
10.2.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性 |
10.2.2 绩效评价数据获取的全面性 |
10.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一轮) |
附件2:专家咨询评议表(第二轮) |
附件3: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4:机器学习与建模相关代码 |
附件5:学习经历与科研经历 |
(2)BSC理论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以江苏省体育培训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相关研究 |
2.1.2 国内相关研究 |
3 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
3.1 概念界定 |
3.1.1 体育产业引导资金 |
3.1.2 绩效管理 |
3.1.3 体育培训业 |
3.2 理论基础 |
3.2.1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
3.2.2 现代财政理论 |
3.2.3 平衡计分卡(BSC)理论 |
4 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对体育培训业投入绩效分析 |
4.1 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现状分析 |
4.2 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对体育培训业投入现状分析 |
4.3 引导资金对江苏省体育培训业投入绩效管理现状 |
5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原则 |
5.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5.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5.2.1 财务维度 |
5.2.2 客户维度 |
5.2.3 内部运营维度 |
5.2.4 学习和成长维度 |
5.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1 权重确定的基本方法 |
5.3.2 确定权重的具体步骤 |
5.3.3 确定指标权重 |
6 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对体育培训业投入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6.1 数据选取 |
6.2 绩效评价 |
7 结论及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10 附录 |
附件一 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绩效评价访谈提纲 |
附件二 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绩效评价指标选择调查问卷 |
附件三 江苏省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调查问卷 |
(3)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6.1 创新之处 |
1.6.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专项资金 |
2.1.2 农业专项资金 |
2.1.3 政府监管的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职能理论 |
2.2.2 公共财政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2.2.4 公共支出管理绩效评价理论 |
第3章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现状 |
3.1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背景 |
3.1.1 高邮市农业基本情况 |
3.1.2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主体 |
3.1.3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内容 |
3.1.4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方法 |
3.2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管理现状 |
3.3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现状 |
3.4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现状 |
第4章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
4.1.1 预算编制及批复的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 |
4.1.2 项目过程中管理的有效性待加强 |
4.1.3 资金拨付的及时性精准性待加强 |
4.1.4 监督检查的成效性待加强 |
4.2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成因 |
4.2.1 制度制定考虑不完善 |
4.2.2 监管组织体系不健全 |
4.2.3 管理部门管理意识不强 |
4.2.4 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 |
第5章 强化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政府监管的建议 |
5.1 强化机制建设夯实制度保障 |
5.1.1 建立严格的预算可行性分析制度 |
5.1.2 建立健全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 |
5.2 提升对专项资金的认识树立责任意识 |
5.2.1 提升系统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 |
5.2.2 加强项目主体资金合规意识培训 |
5.3 加强部门协作提升监管效率 |
5.3.1 明确职能分工延伸监管过程 |
5.3.2 跟踪检查建成项目确保项目落地 |
5.4 加强绩效管理提升工作效能 |
5.4.1 优化绩效目标标准 提高运行质量 |
5.4.2 树立绩效评价权威提高绩效评价约束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落实满意度调査 |
附录二 关于“了解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的现状”的访谈(编码:001) |
致谢 |
(4)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研究 ——以G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述评 |
1.2.1 财政支出绩效 |
1.2.2 绩效偏差 |
1.2.3 财政专项资金问题与优化 |
1.3 研究问题、内容及结构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财政专项资金 |
2.1.2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偏差 |
2.2 理论基础 |
2.2.1 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PV-GPG) |
2.2.2 公共财政过程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总体思路 |
3.2 研究方法选择 |
3.3 资料数据收集 |
3.3.1 选择研究对象 |
3.3.2 研究数据来源 |
第四章 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资料分析过程 |
4.1.1 数据编码 |
4.1.2 编码过程分析 |
4.1.3 编码一致性和饱和度检验 |
4.2 理论模型构建 |
4.2.1 外部环境维度 |
4.2.2 预算编制维度 |
4.2.3 资金管理维度 |
4.2.4 组织实施维度 |
4.2.5 绩效评估维度 |
第五章 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矫正 |
5.1 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 |
5.2 强化财政专项资金政策认知,平衡利益偏好 |
5.3 树立即时管理的思想,建立资金动态监管机制 |
5.4 构建全方位、多角度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平台 |
5.5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
5.6 构建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估体系 |
第六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与不足 |
6.2.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6.2.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位论文创新性科研成果 |
致谢 |
(5)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G省财政专项资金旅游项目为考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从预算管理的角度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 |
1.2.2 从绩效管理的角度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 |
1.2.3 从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找寻的研究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分析 |
2.1 核心概念 |
2.1.1 预算绩效管理 |
2.1.2 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2.2.3 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省旅游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进展与成效 |
3.1 G省旅游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缘起与发展 |
3.1.1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演进历程 |
3.1.2 G省预算绩效管理的缘起与发展 |
3.2 G省旅游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 |
3.2.1 G省旅游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概况 |
3.2.2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机制建设 |
3.2.3 2016-2018年绩效自评工作 |
3.2.4 预算绩效管理过程的做法 |
3.3 G省旅游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成效 |
3.3.1 初步树立绩效管理意识观念 |
3.3.2 积极探索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
3.3.3 绩效评价结果得到初步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省旅游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G省旅游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 |
4.1.1 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两张皮” |
4.1.2 绩效评价指标设定不够科学 |
4.1.3 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有待完善 |
4.1.4 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缺乏动态绩效监控 |
4.2 G省旅游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未牢固树立 |
4.2.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
4.2.3 项目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力度不够 |
4.2.4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奖惩主体难以界定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典型国家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
5.1 美国 |
5.1.1 建立绩效预算的法律制度框架 |
5.1.2 完善绩效评价方法 |
5.1.3 加强绩效信息的运用与公开 |
5.1.4 产出和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得到推行 |
5.2 新西兰 |
5.2.1 广泛的政治支持 |
5.2.2 加强立法保障 |
5.2.3 循序渐进的路径选择 |
5.2.4 实行权责发生制等会计核算制度 |
5.3 典型国家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经验借鉴 |
5.3.1 培育绩效文化 |
5.3.2 加强顶层设计 |
5.3.3 完善评价体系 |
5.3.4 健全配套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完善G省旅游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树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
6.2 建立健全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6.3 建立健全绩效评估立法,改善评估的制度环境 |
6.4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衔接 |
6.4.1 充分发挥绩效目标管理对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导向作用 |
6.4.2 重视事前绩效评估机制,逐步推广形成政策机制 |
6.4.3 实行事中绩效运行监控管理 |
6.4.4 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和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 |
6.4.5 构建激励与问责相容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体系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旅游产业发展及宣传营销项目支出类绩效自评指标体系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C1访谈记录 |
附录4 C2访谈记录 |
附录5 C3访谈记录 |
附录6 C4访谈记录 |
附录7 C5访谈记录 |
附录8 C6访谈记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山东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财政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财政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
1.2.3 美丽乡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
1.2.4 关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的评价 |
1.3 研究对象、方法、路线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3.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财政专项资金 |
2.1.2 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 |
2.1.3 绩效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公共财政理论 |
2.2.3 财政绩效与预算理论 |
3 “全过程”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3.1 “全过程”视角的界定 |
3.2 “全过程”视角下绩效目标的提取和确定 |
3.2.1 绩效目标提取和确定的依据 |
3.2.2 绩效目标提取和确定的主要内容 |
3.3 “全过程”视角下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总体原则 |
3.3.1 科学性原则 |
3.3.2 全面性原则 |
3.3.3 相关性原则 |
3.3.4 重要性原则 |
3.4 “全过程”评价指标的具体设置 |
3.4.1 “投入”阶段的评价指标内容 |
3.4.2 “过程”阶段的评价指标内容 |
3.4.3 “产出”阶段的评价指标内容 |
3.4.4 “效果”阶段的评价指标内容 |
4 山东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绩效评价结果、问题和原因分析 |
4.1 “投入”指标评价结果及存在问题 |
4.2 “过程”指标评价结果及存在问题 |
4.3 “产出”指标评价结果及存在问题 |
4.4 “效果”指标评价结果及存在问题 |
4.5 奖补资金使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5.1 绩效管理意识不够强 |
4.5.2 绩效监控机制不健全 |
4.5.3 绩效信息公开不全面不主动 |
4.5.4 绩效自评作用发挥不充分 |
4.5.5 绩效结果运用不到位 |
5 加强山东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优化绩效目标编制 |
5.1.1 加强绩效目标编报基础支撑 |
5.1.2 强化微观层面的项目管理的指导和调度 |
5.1.3 强化绩效目标编审 |
5.2 提高项目实施规范性 |
5.2.1 合理把握美丽乡村建设进度 |
5.2.2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
5.2.3 严格财务管理制度 |
5.3 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
5.3.1 全面拓宽绩效结果应用范围 |
5.3.2 提前做好结果反馈 |
5.3.3 拓展绩效结果应用场景 |
5.4 压实各方绩效管理责任 |
5.4.1 加强整体推进 |
5.4.2 压实部门主体责任 |
5.4.3 提高县级部门绩效管理水平 |
5.4.4 提升项目绩效自评有效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7)H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现状 |
1.2.1 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 |
1.2.2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研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2章 高校内部控制与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基础理论 |
2.1 内部控制基础理论 |
2.1.1 内部控制的概念 |
2.1.2 内部控制的本质 |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比较 |
2.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涵义 |
2.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 |
2.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的与目标 |
2.2.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征 |
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
2.3.1 相互制衡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 |
2.3.2 流程化是制衡理念落地的最有效手段 |
2.3.3 评价监督是内控效果最大化的保证 |
2.4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
2.4.1 管理过程理论 |
2.4.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3章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及其内部控制 |
3.1 高校经济业务活动的特征 |
3.1.1 社会效益是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统一 |
3.1.2 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来源多元化 |
3.1.3 经费收支业务执行国家特殊要求 |
3.1.4 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 |
3.2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概念与管理 |
3.2.1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概念与内容 |
3.2.2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
3.3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内部控制规范 |
3.3.1 高校内部控制规范 |
3.3.2 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内部控制规范 |
3.4 高校经济业务内部控制实施基本框架流程 |
第4章 H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设计 |
4.1 H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内控现状 |
4.1.1 H高校及其财政专项资金 |
4.1.2 H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 |
4.1.3 H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实施情况 |
4.2 H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内部控制构建 |
4.2.1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业务范围与管理部门 |
4.2.2 财政专项资金内控目标 |
4.2.3 业务审批权限与办理职责 |
4.2.4 财政专项资金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描述与流程图绘制 |
4.2.5 业务流程控制节点说明 |
4.2.6 业务风险点识别及其控制 |
4.2.7 相关制度和文件与不相容岗位提示 |
4.3 监督检查与验收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谢辞 |
(8)县本级政府财政投入对教育经费绩效影响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县级政府教育履职与县本级财政教育投入 |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教育经费绩效 |
三、基础教育与义务教育 |
四、公众绩效满意度与公众教育满意度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政府财政教育投入研究 |
二、关于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研究 |
三、关于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绩效关系研究 |
四、文献评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内容 |
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研究基础 |
第一节 理论基础:财政教育投入与支出绩效评价 |
一、财政教育投入的理论依据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二)公共产品特征 |
(三)政府教育供给的必要性 |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论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第二节 体制嬗变:财政分权与教育投入体制改革 |
一、财政分权理论与我国财政体制 |
(一)财政分权理论发展 |
(二)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变迁 |
二、我国教育财政体制改革 |
(一)教育财政体制改革进程 |
(二)政府间教育支出分担体制改革 |
(三)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现状审视: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及县域教育发展困境 |
一、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现状分析 |
二、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国际比较 |
三、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困境 |
(一)区域发展失衡 |
(二)县级政府角色定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预研究:代表性县域案例及比较分析 |
一、案例选择及简介 |
二、案例比较分析 |
第二节 政策逻辑模型与教育经费绩效评价 |
一、政策逻辑模型视角下教育经费绩效生成逻辑 |
二、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实践探索 |
(一)评价意义 |
(二)实践历程 |
第三节 变量设定与指标体系建构 |
一、财政教育投入综合指数构建 |
二、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一)指标体系价值定位 |
(二)指标体系构建与论证 |
第四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
一、假设提出 |
二、模型与分析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证结果 |
第一节 实证对象及数源说明 |
一、实证对象选择 |
二、数源说明 |
(一)客观指标数源 |
(二)主观指标数源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结果 |
一、自变量:县本级政府财政投入 |
(一)县本级政府财政投入指数及特点 |
(二)按经济水平分类结果 |
二、因变量:教育经费绩效 |
(一)绩效评价结果及特点 |
(二)按地理区域分类结果 |
(三)按经济水平分类结果 |
(四)按县级政府财政能力分类结果 |
(五)按指标层级分类结果 |
第三节 回归分析结果 |
一、总体回归结果 |
(一)变量描述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回归分析 |
二、具体指标回归结果 |
三、分样本回归结果 |
(一)按财政投入指数高低分组 |
(二)按县级行政区划类型分组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果诠释与影响 |
第一节 实证检验结论梳理 |
一、教育经费绩效总体水平及满意度偏低 |
二、财政投入多项指标与教育经费绩效正相关 |
(一)财政能力各项指标对教育经费绩效均呈正向影响 |
(二)财政投入规模指标对教育经费绩效均呈正向影响 |
(三)财政教育投入结构对教育经费绩效的影响各异 |
三、教育发展满意度受财政投入各项指标影响较少 |
四、教育经费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 |
第二节 成因诠释 |
一、财政教育投入对教育经费绩效正向效应诠释 |
二、教育发展和投入不均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偏位 |
(一)教育发展水平和投入不均衡 |
(二)教育资源配置与需求的偏离及成因 |
三、标尺竞争下教育投入意愿差异化 |
(一)政绩导向的“标尺竞争” |
(二)财政教育投入意愿差异化 |
四、教育支出责任划分导致搭便车与责任转嫁并存 |
五、公众教育满意度受主客观因素复合影响 |
六、其他多重因素影响教育经费使用效率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一、对教育产品有效供给的影响 |
二、对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影响 |
三、对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四、对公众教育满意度影响 |
五、对基础教育全过程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议与讨论 |
第一节 国外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及启示 |
一、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财政体制 |
(一)巴西:基于税收三级政府共同投入 |
(二)印度:中央与各邦政府共同分担 |
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财政体制 |
(一)日本: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 |
(二)美国:地方政府投入为主 |
三、对中国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
第二节 提高财政教育经费绩效的思路建议 |
一、保障财政教育经费稳定和持续增长 |
(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教育领域的财权事权关系 |
(二)节流与开源并举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
二、以结构调整优化财政教育经费配置 |
(一)以财政改革提升教育经费配置科学性 |
(二)教育经费分配力求兼顾公平和质量 |
(三)与教育扶贫工作联动凸现教育经费公共价值 |
三、完善及改进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 |
(一)构建满意度导向的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
(二)强化教育经费绩效信息公开及公众参与度 |
(三)加强教育经费使用单位的内部管理 |
四、探索优化教育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和使用绩效 |
五、整合优化县级各类教育专项资金 |
六、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逐步推广普及基础教育 |
第三节 若干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
一、关于衡量县级教育财政投入合理性的标准 |
二、关于县级财政教育投入与教育公平性 |
三、关于贫困县教育财政精准扶贫与农村教育发展 |
四、关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权责划分 |
五、关于家庭教育支出负重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抽样调查问卷 |
附录2:代表性县域深度访问提纲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广东省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4.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
2.1 基本概念 |
2.1.1 财政专项资金 |
2.1.2 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概念 |
2.2 理论分析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效度-效力-效用的逻辑模型 |
第三章 G市公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运行现状 |
3.1 G市财政局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
3.1.1 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
3.1.2 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 |
3.1.3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
3.2 G市公安部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
3.2.1 G市市级及各县区公安局情况简介 |
3.2.2 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
3.2.3 G市市本级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成效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G市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
4.1.1 对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统一 |
4.1.2 对财政部门组织能力和专业能力满意度不高 |
4.1.3 评价方式客观性有待提高 |
4.1.4 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和指标设置不够合理 |
4.1.5 部分地区公安系统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
4.1.6 评价结果应用不够严格 |
4.1.7 评价指标体系较少体现价值理性 |
4.2 G市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4.2.1 公安的部门特点导致评价难度增大 |
4.2.2 传统行政模式和思维根深蒂固 |
4.2.3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博弈 |
4.2.4 绩效评价的组织保障和专业性不足 |
4.2.5 以内部评价为主的绩效评价较少体现价值理性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完善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
5.1 根据资金性质形成制度保障 |
5.2 培育绩效评价文化氛围 |
5.3 提高内部评价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
5.4 加强绩效评价组织保障和专业水平 |
5.5 完善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和指标设计 |
5.6 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
5.7 培育多元绩效评价模式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访谈提纲 |
附录2 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基于DEA的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 关于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的研究 |
1.2.3 关于民政专项资金监管的研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民政专项资金的内容及特点 |
2.1.1 民政专项资金的内容 |
2.1.2 民政专项资金的特点 |
2.2 财政支出效率的概念及测度方法 |
2.2.1 财政支出效率的概念 |
2.2.2 财政支出效率的测度方法 |
2.3 理论基础 |
2.3.1 公共选择理论 |
2.3.2 公共委托代理理论 |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章 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现状分析 |
3.1 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规模和结构 |
3.1.1 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规模 |
3.1.2 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结构 |
3.2 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层级状况 |
3.3 我国民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
第4章 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测度 |
4.1 DEA模型 |
4.1.1 DEA模型的基本思路 |
4.1.2 DEA-BCC模型 |
4.1.3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
4.2 DEA指标选取 |
4.2.1 DEA指标选取原则 |
4.2.2 DEA指标体系构建 |
4.3 样本选取与数据预处理 |
4.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3.2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3 样本数据预处理 |
4.4 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测度评价 |
4.4.1 静态效率分析 |
4.4.2 动态效率分析 |
4.4.3 分经济区域效率分析 |
第5章 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 |
5.1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5.1.1 经济因素 |
5.1.2 社会文化因素 |
5.1.3 制度因素 |
5.1.4 监管因素 |
5.2 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
5.2.1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5.2.2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
5.2.3 实证分析结果 |
5.3 提升我国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的对策 |
5.3.1 推进城镇化改革 |
5.3.2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 |
5.3.3 加大对人口密集区域市县的民政资源投入 |
5.3.4 合理平衡地区间民政资源差异 |
5.3.5 推进绩效预算和绩效评价 |
5.3.6 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 |
5.3.7 提高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信息的透明度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对策和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绩效评价研究[D]. 霍圣录.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BSC理论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以江苏省体育培训业为例[D]. 曹举. 南京体育学院, 2021(02)
- [3]高邮市农业专项资金监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敏. 扬州大学, 2021(09)
- [4]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偏差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研究 ——以G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例[D]. 赵艳荣. 兰州大学, 2021(12)
- [5]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G省财政专项资金旅游项目为考察对象[D]. 林张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山东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绩效评价研究[D]. 蒋文长.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7]H高校财政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研究[D]. 胡志洁. 河北大学, 2020(08)
- [8]县本级政府财政投入对教育经费绩效影响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费睿.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9]广东省G市公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蔡诗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基于DEA的民政专项资金支出效率研究[D]. 梅璐璐.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