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林琳[1](2021)在《推进高校文明寝室建设提高公寓育人效果》文中指出公寓是学生课余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推进高校文明寝室建设,打造公寓育人高地,是高校在育人过程中亟待解决与探讨的问题。目前高校的文明寝室建设,仍然存在育人功能缺失、信息智慧化程度低、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开设公寓表现德育必修课、加强智慧公寓建设、加强公寓育人功能、深化学生寝室的文化内涵等六方面探讨了推进高校文明寝室建设的有效举措。
顾洲一,吴金旺[2](2019)在《高校文明寝室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数据思维视角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寝室问题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学习观、团结协作能力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针对浙江省某高职院校在校学生,通过建立科学的量表和抽样方式,获取寝室行为数据,并在数据思维视角下,重点考查该高校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作息规范和学风三个方面,对探索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对策与建议。为高校文明寝室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吴春红[3](2019)在《高等学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研究 ——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学生公寓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公寓文化凝聚着高校浓厚的人文气息。育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载体。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学生思政工作逐渐从教学区延伸到生活区,公寓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为了适应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理念,高校要不断探索公寓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增强大学生对公寓文化的认识,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在对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而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前期成果铺垫,并在此基础上为本文开展研究提供了突破点。第二章对本文的主要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为如何开展本研究作了铺垫。第三章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公寓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通过调查了解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寓文化建设中开展的一些特色工作,包括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三二二一”全体教师联系学生寝室全员育人制度、“二级学院”社区制、“寓教于乐”公寓特色活动育人等。并从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寝室生活情况、公寓文化建设情况等方面分析该校公寓文化育人的现状。第四章在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意识淡薄,公寓文化建设队伍力量不足、场地不足、缺少内涵等,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章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对高校公寓管理育人实现路径做出补充。提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学生认知度;完善公寓配套设施、美化公寓人文环境、优化网络环境;健全公寓管理制度、规范制度落实程序、严格落实公寓管理制度;丰富公寓文化活动内涵、凝练公寓文化品牌、创新学生自治管理模式等方法探索新的载体和有效的路径,发挥公寓文化建设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公寓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高校应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通过开展积极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张莉[4](2019)在《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 ——以三峡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全国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开设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这其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大学生文明礼仪课程。开展对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更好地发挥文明礼仪课程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调查三峡大学开展的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分析探讨我国高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一些成绩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并结合新时代的时代需求,探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对策。重视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立德树人核心目标的具体实践,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全文主要分为绪论和正文两部分,绪论中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以及创新点与不足之处。正文分为四部分,首先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概述,了解礼仪、文明礼仪等内涵,特点与重要意义;其次,是对三峡大学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阐述,通过对三峡大学大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等形式展现三峡大学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整体概况,从礼仪课程建设、大学生礼仪认知与践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展现整体现状,并归纳分析大学生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再次,分析三峡大学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综合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网络环境等多方因素,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是对进一步完善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路径提供一些思考和办法,从学校、学生、家庭、社会等多渠道多角度为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质量,营造文明礼仪风尚提出建议思考。
尹宗平,胡彩林[5](2018)在《以文明寝室为载体的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往往存在着重专业学习、轻价值观教育,重教育形式、轻教育成效等问题。学生公寓具有多重属性,是强化价值观教育的良好阵地。可以再认识创建文明寝室活动的目标,再造其内容,将文明寝室作为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在教育策略上,要形成创建文明寝室活动的模块化制度,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使教育成效最大化。
岑盈盈,何扬阳[6](2018)在《刍议思政教育如何进寝室——以主题教育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随着形势的改变有所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大学生寝室生活中,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在文明寝室建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进寝室的新载体和有效路径。将主题教育活动,融合思政教育,突出文明寝室建设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是思政工作时代性的体现,是思政教育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现实要求。
刘修财,华罗娟[7](2017)在《高校党建视阈下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兴趣培养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明寝室建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围绕大学生的寝室安全意识提高、浓厚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兴趣爱好培养等方面,经过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创新工作格局、构建工作体系、健全工作制度,促进学生文明寝室建设,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到学生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
赵海军,黄小云[8](2017)在《高职院校“书院制”寝室建设的机理与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高职院校"书院制"寝室对文明寝室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文章结合高职院校文明寝室建设情况,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晰"书院制"寝室的概念、作用和意义。进而,从创新管理方式、改变育人模式、完善"三自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寝室学生党建工作和信息技术利用等方面剖析了"书院制"寝室建设的路径。
马倩[9](2017)在《人学视域下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研究》文中提出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内在具有人学属性。研究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必须以人学为视域。21世纪的大学生寝室场域是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从物理空间、交往空间到意义空间建构了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场域文化。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本质上是大学生的文化,“人”(大学生)是该场域文化的主宰和灵魂;大学生以主体在场方式进行寝室场域文化建构并受到寝室场域文化的影响,内蕴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培养“完整的人”的深刻理论命题。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要以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以人学理论视域探究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并促进现代大学文化育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理论视域,要以价值理性主导大学寝室场域文化的人学取向,以马克思人学理论、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来解读大学生寝室场域的人学属性、交互关系和权力资本;深入阐释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层面结构、主要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培养“完整的人”为价值向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汲取、借鉴国内外的校内住宿制、校外租房制、住宿学院制的历史经验,对中西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进行扬弃性汲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历史建构,详尽缕析了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前世今生”。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是在西学东渐中“后发移植”建立现代大学后的大学生寝室场域中生成、演进的。大学生以文化主体在场方式建构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1986年上海交通大学理论自觉地率先提出“大学生寝室文化”这一概念。2005年复旦大学在中国大陆本土上率先探索书院制育人新模式。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现状考察,是在充分概述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对当下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人本理念淡化、人格培育弱化、人性属性异化的弊端进行了人学批判,进而深刻探寻了当下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存在弊端的深层症因:意义世界与物理空间的疏离;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割裂;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悖论。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人学重构,旨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多元共生环形结构的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范式。外环结构是现代书院制主导的寝室场域文化模式;内环结构是人本的生态的审美的和谐的多种寝室场域文化模式共生,涵化“完整的人”、濡化“主体的人”、育化“和谐的人”、内化“自由的人”、睿化“文化的人”。本文据此提出了人学重构的基本原则、主体内容和实践路径。本文认为,应以乐群慎独重构大学生寝室文化个体的生活准则,以涵育共生重构大学生寝室文化群体的生活礼格,以家国尚和重构大学生寝室文化主体的生活空间,让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回归人本的生活世界,实现从“寝室场域文化”到“文化寝室场域”的飞跃。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对大学场域文化建构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借鉴意义:以生为本的“文化价值观”、主体自觉的“文化实践观”、全面发展的“文化育人观”和融洽互助的“文化和谐观”。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育人,既是不断生成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聚合真善美向度追求的人的能动实践活动。我们要努力实现由“寝室场域文化”到“大学场域文化”的延展与升华,达成以人为本的诗意栖居,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殷豆豆[10](2017)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公寓文化在推动高校公寓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和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等方面的功效愈加突显。党和政府对高校公寓文化的建设也倍加重视,从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投入的不断增加,到相关政策、意见和通知的发布,不断引导高校公寓形成积极健康、严肃活泼和和谐友爱的文化氛围,为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新时期,随着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环境更加复杂,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为切入点,研究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与功能、现状、主体与类型、原则与内容、环境与载体以及机制与方法。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从基本概念入手解析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与功能。主要解决的是高校公寓文化自身是什么的问题。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整理的基础上,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定义为:大学公寓内由广大师生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创造并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生活理念、行为方式与精神氛围的总和。该定义揭示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以及高校公寓文化的内涵界线所在。为进一步深化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认识,本文阐述其特点和功能,主要包括主导性与多样性、规范性与人本性、同质性与独特性、生活化与教育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占领先进文化阵地、营造和谐公寓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从实际角度考察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总体状况。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涌现出许多具有标志性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品牌,积极探索虚实结合等方法的不断创新。同时,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建设主体性发挥不足,管理模式时代性不强,方式方法实效性不够及虚拟平台使用效度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理念定位存在的偏差,社会转型的负面冲击,建设活动过程存在的负面因素以及网络文化中娱乐化信息的消极影响。第三,从主体建设方面界定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与类型。根据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本文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主体划分为学校主体、大学生主体、社会主体。根据各类主体的地位和功能属性将高校公寓文化分为四种不同类型:高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型和自主管理型。第四,从建设的指导依据和内在结构规定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原则与内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主要有方向性与变通性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性与精神性相适应的原则、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及长期性与有效性相并重的原则。从文化形态上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可分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其中公寓等物质形态类是基础,价值、观念、道德等精神形态类是核心,活动、行为、习惯等行为形态是关键,规则、管理、体制等制度形态是保障。第五,从建设的外部影响和承载的形式探讨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影响环境和主要载体。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影响环境主要包括顶层政策环境、中层管理环境和基层民主环境。顶层政策环境提供方向性指导,中层管理环境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基层民主环境营造浓郁的参与氛围。根据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实践的具体呈现,本文将建设载体分为活动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和网络载体。第六,从建设的方式方面解析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机制与方法。根据各主体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功能的不同,将其机制分为引导机制、动力机制、协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进程,本文提出其建设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性规划与阶段性建设相结合、物质性建设与精神性建构相协调、一元性引领与多元参与相协同、主导型管理和隐蔽性渗透相并进、激励性奖励与强制性惩罚相结合。
二、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推进高校文明寝室建设提高公寓育人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寓环境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
二、目前高校文明寝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高校学生寝室卫生情况总体不佳 |
(二)高校学生寝室服务设施不完善 |
(三)高校学生寝室的育人功能有待加强 |
(四)高校学生寝室的文化内涵需要提升 |
三、有效推进高校文明寝室建设的举措 |
(一)开设公寓表现德育必修课 |
(二)进一步完善卫生检查网络体系 |
(三)完善学生寝室软硬件设施 |
(四)加强智慧公寓建设 |
(五)加强公寓育人功能 |
1.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公寓育人责任。 |
2.党建团建进公寓。 |
3.专业教师进公寓。 |
(六)深化学生寝室的文化内涵 |
1.打造公寓文化特色品牌。 |
2.探索书院制公寓管理模式。 |
3.拓展完善公寓活动设计。 |
四、结语 |
(2)高校文明寝室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数据思维视角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
二、数据资料与调查方案 |
(一)调查方案 |
(二)问卷设计 |
(三)样本分析 |
三、高职院校文明寝室建设问题实证分析 |
(一)寝室人际关系 |
(二)寝室作息 |
(三)寝室学风现状 |
四、对策研究 |
(一)立足教育大数据,建立寝室分配系统 |
(二)加强心理辅导,改善女生寝室人际关系 |
(三)加强早课体系建设,规范学生寝室作息 |
(四)利用好互联网工具,加强寝室学风建设 |
(3)高等学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研究 ——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和难点 |
1.5.1 创新点 |
1.5.2 难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校园文化 |
2.1.2 公寓文化 |
2.1.3 校园文化与公寓文化的关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隐性课程理论 |
2.2.2 价值澄清理论 |
第3章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寓文化育人功效 |
3.1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
3.2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寓文化育人具体措施 |
3.2.1 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 |
3.2.2 “三二二一”全体教师联系学生寝室全员育人制度 |
3.2.3 管理体制育人—“二级学院”社区制 |
3.2.4 寓教于乐—公寓特色活动育人 |
3.3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寓文化育人成效 |
3.3.1 问卷设计 |
3.3.2 学生基本情况 |
3.3.3 学生寝室生活情况 |
3.3.4 公寓文化建设情况 |
第4章 高等学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存在问题 |
4.1.1 大学生参与意识淡薄 |
4.1.2 公寓文化建设队伍力量不足 |
4.1.3 公寓文化建设场地不足 |
4.1.4 公寓文化建设缺少内涵 |
4.2 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缺乏统一系统的规划 |
4.2.2 公寓文化育人价值未充分体现 |
4.2.3 公寓文化建设队伍力不从心 |
4.2.4 公寓环境设施条件限制 |
第5章 完善高等学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的对策建议 |
5.1 高等学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的原则 |
5.1.1 主体性 |
5.1.2 方向性 |
5.1.3 时代性 |
5.2 高等学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的具体措施 |
5.2.1 精神文化方面 |
5.2.2 物质文化方面 |
5.2.3 制度文化方面 |
5.2.4 行为文化方面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4)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 ——以三峡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概述 |
第一节 文明礼仪相关概念阐述 |
一、礼仪的基本内涵 |
二、现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涵 |
三、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
二、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方法 |
第三节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
一、大学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 |
二、大学生引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向新而行 |
三、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力保证 |
第二章 三峡大学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 |
第一节 三峡大学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情况 |
一、三峡大学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
二、三峡大学大学生文明礼仪认知与践行现状 |
三、三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
第二节 三峡大学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效 |
一、文明礼仪重视程度提升,人才培养供需与时俱进 |
二、师资力量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 |
三、教学受众不断增加,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 |
第三节 三峡大学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不足 |
一、大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有待提升 |
二、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有待增强 |
三、校园文明礼仪氛围有待加强 |
第三章 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一节 大学生自身缺乏健康积极的心里状态 |
一、自卑心理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 |
二、自负心理阻碍和谐有爱的人际关系 |
第二节 校园礼仪文化环境营造不足 |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相对匮乏 |
二、礼仪教学资源整合力较为薄弱 |
三、对社团纽带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三节 家庭礼仪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
一、家庭教育重形式轻内容忽视了学生真正需求 |
二、家庭教育重实践轻理论忽视了学生内在修养 |
第四节 网络领域意识多元化陷入选择困境 |
一、西方文化的网络渗透 |
二、网络学习碎片化和功利化 |
第四章 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文明礼仪教育体制机制,促进礼仪规范自觉践行 |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促进文明礼仪教育进教材 |
二、加强礼仪思想融入,促进文明礼仪教育进课堂 |
三、强化礼仪规范实践,促进文明礼仪教育进头脑 |
第二节 优化学校礼仪教育环境,完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
一、营造学校良好礼仪氛围 |
二、提升教师队伍礼仪素养 |
三、打造一支礼仪教育指导团队 |
第三节 发挥家庭礼仪教育,夯实文明礼仪教育基础 |
一、重视家庭礼仪言传身教 |
二、重视家庭和谐礼仪氛围 |
第四节 把握社会礼仪价值观,共创礼仪和谐发展环境 |
一、以文明礼仪涵养核心价值观 |
二、创新传统礼仪形式与内涵 |
三、加强社会与家庭、学校礼仪教育相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5)以文明寝室为载体的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将学生公寓作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
1.1 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1.2 学生公寓是强化价值观教育的良好阵地 |
2 将创建文明寝室作为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
2.1 再认识创建文明寝室活动的目标 |
2.2 再造创建文明寝室活动的内容 |
3 创建文明寝室活动的策略 |
3.1 形成创建文明寝室活动的模块化制度 |
3.2 构建科学的文明寝室评价体系 |
3.3 使创建文明寝室活动的教育成效最大化 |
(6)刍议思政教育如何进寝室——以主题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政教育融入文明寝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
(一) 文明寝室建设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有效路径 |
(二) 文明寝室建设能促进思政教育有序推进 |
二、思政教育融入文明寝室建设的路径 |
(一) 强化共识, 营造“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的感召力 |
(二) 整合资源, 提升“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主题教育活动活力 |
(三) 实践育人, 让“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主题教育活动接地气 |
三、结束语 |
(7)高校党建视阈下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明寝室建设的内涵及本质 |
二、加强文明寝室建设的必要性 |
三、党建工作促进文明寝室建设 |
(一) 创新工作格局 |
(二) 构建工作体系 |
(三) 健全工作制度 |
四、取得的成效及展望 |
(8)高职院校“书院制”寝室建设的机理与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文明寝室建设存在的不足 |
(一) 寝室管理模式陈旧, 沟通机制不畅 |
(二) 管理人员热情不高, 不能适应要求 |
(三) 寝室管理组织体系缺失, 自我管理不足 |
(四) 学生自立合作观念淡薄, 承受能力较弱 |
二、高职院校“书院制”寝室建设的机理 |
(一) “书院制”的概念及特征 |
(二) “书院制”寝室的作用 |
(三) “书院制”寝室建设的意义 |
三、“书院制”寝室建设的路径 |
(一) 创新管理方式, 转变寝室建设育人理念 |
(二) 改变育人模式, 提升寝室文明创建水平 |
(三) 鼓励寝室自治, 完善“三自管理”模式 |
(四)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文明寝室长效机制 |
(五) 发挥党团作用, 重视寝室学生党建工作 |
(六) 利用信息技术, 提升文明寝室建设效率 |
四、结束语 |
(9)人学视域下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论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研究状况及综述 |
(二)研究趋势及不足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文章结构与创新 |
(一)逻辑结构 |
(二)创新之处 |
注释 |
第一章 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理论依据 |
一、从人学理论厘析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人学质性 |
(一)寝室场域文化中人的存在 |
(二)寝室场域文化中人的本质 |
(三)寝室场域文化中人的发展 |
二、从场域理论判析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场域属性 |
(一)皮埃尔.布尔迪厄及其“场域理论”概述 |
(二)大学生与寝室场域存在的客观性关系 |
(三)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表征场域文化的属性 |
三、从空间理论解析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空间属性 |
(一)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空间实践 |
(二)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空间的表征 |
(三)表征的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空间 |
注释 |
第二章 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理论涵义 |
一、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理论涵义 |
(一)“大学生”界说 |
(二)“寝室”的诠释 |
(三)“场域”的阐释 |
(四)“文化”的考证 |
(五)“大学文化”的解读 |
(六)“寝室文化”的勘定 |
(七)“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界定 |
二、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
(一)主体性 |
(二)情感性 |
(三)动态性 |
(四)断裂性 |
三、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层面结构 |
(一)两型论 |
(二)四段论 |
(三)四元论 |
四、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主要功能 |
(一)正向功能 |
(二)负向功能 |
注释 |
第三章 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历史经验 |
一、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历史经验 |
(一)清末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经验(1895-1949) |
(二)新中国成立至寝室文化概念确立的历史经验(1949-1986) |
(三)寝室文化概念确立至书院制探索的历史经验(1986-2005) |
(四)中国当代新型书院制改革探索的历史经验(2005-) |
二、港澳台地区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历史经验 |
(一)香港地区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历史经验 |
(二)澳门地区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历史经验 |
(三)台湾地区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历史经验 |
三、欧美俄日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国际经验 |
(一)校内住宿制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模式的建设经验 |
(二)校外租房制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模式的管理经验 |
(三)住宿学院制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模式的育人经验 |
注释 |
第四章 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现实考察 |
一、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建设成就 |
(一)从“寝居”到“宜居”:大学生寝室物质条件基本满足需求 |
(二)从“人治”到“法治”:大学生寝室制度治理有效保障人权 |
(三)从“修治”到“修身”:大学生寝室行为方式日趋文明有礼 |
(四)从“单调”到“复调”:大学生寝室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
二、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弊端症状 |
(一)人本理念淡化 |
(二)人格培育弱化 |
(三)人性属性异化 |
三、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弊端探因 |
(一)意义世界与物理空间的疏离 |
(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割裂 |
(三)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悖论 |
注释 |
第五章 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范式重构 |
一、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人学重构的范式转换 |
(一)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范式重构的目标 |
(二)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范式重构的维度 |
二、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人学重构的范式向度 |
(一)涵化“完整的人”:从寝居之所到育人空间 |
(二)濡化“主体的人”:从惯习模式到能动实践 |
(三)育化“和谐的人”:从个体适应到群体发展 |
(四)内化“自由的人”:从规训奴役到人性解放 |
(五)睿化“文化的人”:从工具理性到主体自觉 |
三、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人学重构的基本原则 |
(一)人本性原则 |
(二)育人性原则 |
(三)主体性原则 |
(四)生态性原则 |
(五)创新性原则 |
(六)实践性原则 |
(七)渐进性原则 |
(八)多元化原则 |
四、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人学重构的主体内容 |
(一)重构物质文化:创设以人为本的寝室环境 |
(二)重构制度文化:创立学生满意的服务机制 |
(三)重构行为文化:创建和谐友爱的惯习模式 |
(四)重构精神文化:创造诗意栖居的文化家园 |
五、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人学重构的实践路径 |
(一)以乐群慎独重构大学生寝室文化个体的生活态度 |
(二)以涵育共生重构大学生寝室文化群体的生活品格 |
(三)以家国尚和重构大学生寝室文化群体的生活空间 |
注释 |
第六章 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人学启示 |
一、以人为本: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价值向度 |
(一)学生优先的价值取向 |
(二)人本服务的价值导向 |
(三)人文关怀的价值定向 |
二、主体自觉: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实践维度 |
(一)自觉探寻存在的意义 |
(二)自觉追求人格的健全 |
(三)自觉彰显人文的价值 |
三、全面发展: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理想高度 |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实践人学的价值意蕴 |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价值目标 |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大学场域文化的价值追求 |
四、融洽互助: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的和谐程度 |
(一)和而不同,实现场域关系和谐 |
(二)互助共生,实现场域发展和谐 |
(三)美美与共,实现场域文化和谐 |
注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一)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二)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基本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 研究重难点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与功能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 |
(一)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概念 |
(二)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 |
(一) 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二) 规范性与人本性的统一 |
(三) 同质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
(四) 生活化与教育性的统一 |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功能 |
(一) 占领高校文化阵地 |
(二) 营造和谐公寓氛围 |
(三)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四) 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
第二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现状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
(一) 建设体系基本形成 |
(二) 建设品牌逐渐涌现 |
(三) 建设方法不断创新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建设主体性发挥不足 |
(二) 管理模式时代性不强 |
(三) 方式方法实效性不够 |
(四) 虚拟平台使用效度不佳 |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建设理念定位的偏差 |
(二) 社会转型的负面冲击 |
(三) 活动过程的负面因素 |
(四) 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
第三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与类型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构成 |
(一) 建设中的学校主体 |
(二) 建设中的大学生主体 |
(三) 建设中的社会主体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类型 |
(一) 高校主导型 |
(二) 企业主导型 |
(三) 校企合作型 |
(四) 自主管理型 |
第四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原则与内容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一) 方向性与变通性相结合 |
(二) 物质性与精神性相适应 |
(三) 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
(四) 长期性与有效性相并重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一) 高校学生公寓物质文化 |
(二) 高校学生公寓精神文化 |
(三) 高校学生公寓行为文化 |
(四) 高校学生公寓制度文化 |
第五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环境与载体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环境 |
(一) 顶层政策环境 |
(二) 中层管理环境 |
(三) 基层民主环境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载体形态 |
(一) 活动载体 |
(二) 管理载体 |
(三) 传媒载体 |
(四) 网络载体 |
第六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机制与方法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机制 |
(一) 引导机制 |
(二) 动力机制 |
(三) 协作机制 |
(四) 保障机制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
(一) 系统性规划与阶段性建设相结合 |
(二) 物质性建设与精神性建构相协调 |
(三) 一元性引领与多元性参与相协同 |
(四) 主导性管理和隐蔽性渗透相并进 |
(五) 激励性奖励与强制性惩罚相结合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四、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推进高校文明寝室建设提高公寓育人效果[J]. 林琳.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S1)
- [2]高校文明寝室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数据思维视角的统计分析[J]. 顾洲一,吴金旺.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9(09)
- [3]高等学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研究 ——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吴春红.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4]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 ——以三峡大学为例[D]. 张莉. 三峡大学, 2019(06)
- [5]以文明寝室为载体的价值观教育的研究[J]. 尹宗平,胡彩林.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04)
- [6]刍议思政教育如何进寝室——以主题教育为例[J]. 岑盈盈,何扬阳. 高教学刊, 2018(09)
- [7]高校党建视阈下大学生文明寝室建设探索[J]. 刘修财,华罗娟.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8]高职院校“书院制”寝室建设的机理与路径探析[J]. 赵海军,黄小云.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9]人学视域下大学生寝室场域文化研究[D]. 马倩.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7(05)
- [10]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D]. 殷豆豆. 武汉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