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峡工程投资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盛昭瀚,刘慧敏,燕雪,金帅,邱聿旻,董梁[1](2020)在《重大工程决策“中国之治”的现代化道路——我国重大工程决策治理70年》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既是我国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创造奇迹、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70年,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重大工程决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70年。本文以三门峡工程、三峡工程、改革开放以来的长大桥梁工程群以及港珠澳大桥等我国重大工程典型案例链为基础,把我国70年来重大工程决策"中国之治",即中国重大工程决策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化一体化的实践及创新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近40年改革开放、民族振兴以及大国治理的历史情境中进行全景式的分析和解读,并在我国重大工程决策"中国之治"70年现代化道路发展历程的文化记忆中,总结其基本经验、揭示其内在逻辑、再通过体现历史逻辑与辩证思维原则的反思,提炼对新时代我国重大工程决策治理的现实启示。
王宏伟[2](2020)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以三峡工程建设为实证基础》文中提出研究目标:提出规范性的重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体系。研究方法:采用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和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运用1993~2008年三峡工程投资数据以及湖北省和重庆市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系统测算三峡工程建设的区域经济影响。研究发现:三峡工程建设有效拉动了库区经济增长,带动了湖北省、重庆市建筑业及其后向关联产业快速发展,并形成明显的乘数效应,居民劳动报酬水平相应提高。研究创新:系统研究了重大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理论基础、影响内容和方法体系,并以三峡工程为例探索重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应用实践。研究价值:为重大建设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提供规范的分析框架,增强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依据的科学性。
武菲[3](2019)在《三峡工程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同时,它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特殊的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决策过程。本文将以三峡工程的决策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过程,探讨三峡工程上马曲折的历程背后的原因,厘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焦点所在,揭示中共做出工程决策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总结出三峡工程决策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大量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以及文献汇编等资料,呈现三峡工程决策的全过程。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的观点,归纳其争论分歧的焦点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主要论述孙中山首次提出的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和恽震等人开展的对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勘测、设计工作,以及国民政府开发三峡进行的一些早期工作。第二章是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论述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方案制定的过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工程的指示和决策,制定三峡工程方案的经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最早争论,以及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第三章是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这一章主要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峡工程的重新上马和重新开展论证工作的过程,以及这一时期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第四章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这一章论述三峡工程在经历一系列争论后重新进入中央决策进程的经过,以及最终交付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过程。第五章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这一章主要论述三峡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和工程建设期的决策及机构设置,以及三峡移民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三峡工程的决策历程留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并尝试针对决策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陈建波[4](2017)在《区域经济视角下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描绘了 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要实现“十三五”时期的规划目标,就必须破解难题,深挖潜力,扬长避短,再创新优势,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认真回顾总结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实践之后,深切感到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果正是践行这五大发展理念的成功范例。本文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特别是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文化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长江流域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最新指示要求,借助于国内外服务科学、水利学、电力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有关研究成果,提出了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理论框架。文章沿着三峡工程建设前后的时间脉络,从长江经济带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历史渊源出发,着眼于长江经济带在行政性分割格局下探索产业互补、资源共享、交通相连,谋划在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主导下,深刻领悟总书记发展区域经济的强烈愿望,分析三峡工程兴建创造的巨大综合效益对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服务和贡献,阐述了宏伟工程在该区域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该地区区域融合发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和研究,进一步探索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的对策。论文分七个部分,由引言和六章组成。本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创新点:一是按照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回顾总结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与实践基础之上,对三峡工程防洪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进行了效应分析,提出三峡工程建设及其服务长江经济带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例和杰作。二是运用科学发展观和梯度转移理论及空间均衡理论,论证了长江经济带经济统筹开发的全局意义和三峡工程建设及库区移民社会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经济的服务作用。通过对区域经济中城市和城市群功能的比照解析,阐明了长江经济带内部分大中城市在三峡工程兴建前后自身进步、发展壮大的内在机理和变革,论证了由于三峡工程经济效益对长江经济带上游电站的开发建设,在上游有产生副中心城市和一级城市群的基础和可能。三是在运用数理模型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三峡水电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促进,通过阐明长江经济带资源比较优势和现实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依据大量数据进行了差异关联分析,构建了水电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灰色模式,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性测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部分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化历史进程和空间发展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的城镇化水平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提升迅速,针对工程对上中下游各城市服务功能侧重的不同,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立体交通为纽带的城市体系,以组团式的核心区带动广大经济腹地的发展。四是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既要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又要实现生态环境和谐的双重重大历史任务,提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实现长江经济带与三峡工程和谐、持续和绿色发展,在不断发展中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双轮驱动,在加强生态保护中推进区域经济向前发展。
尚存良,陆佑楣[5](2016)在《长江三峡工程的工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江三峡工程历经70余年论证决策、17年工程建设,现已全面进入运行阶段并发挥综合效益。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工程系统,三峡工程蕴含着丰富的工程方法。本文以全生命周期为视角,深入挖掘三峡工程决策阶段勘测规划、工程设计、科研试验、论证决策等方法,实施阶段建设管理顶层设计、五大要素管理、技术路线、移民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法,运行阶段运行管理顶层设计、安全运行和高效运行管理、生态环保建设、工程后评估等方法,凝炼其中所体现的一般性工程方法的共性特征,并总结印证了工程的协调和权衡、有限理性概念下的满意适当等工程方法论。
吴新,李秀峰,李治平,席建国,周松[6](2012)在《三峡工程建设实施阶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文中提出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是在投资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的。在三峡工程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完善和成熟。本文阐述了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的作用与意义,对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投资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席建国,吴新,江辉[7](2012)在《编制执行概算有效控制建设实施阶段静态投资》文中指出执行概算是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重要投资管理文件。三峡工程在建设实施阶段创立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创新投资管理模式,以设计概算静态投资为依据,结合三峡工程的实际,按照"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通过编制枢纽工程执行概算,分解、调整和重组了单项工程和费用投资控制目标,为确保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控制在设计概算静态投资总额度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投资控制管理理念已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同和推广。
吴新,李秀峰,李治平,席建国,周松[8](2011)在《三峡工程建设实施阶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文中认为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是在投资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的,在三峡工程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投资风险分析方法、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完善和成熟。阐述了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的作用与意义,对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投资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席建国,吴新,江辉[9](2011)在《编制执行概算 有效控制建设实施阶段静态投资》文中认为三峡工程在建设实施阶段创立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模式,以设计概算静态投资为依据,结合三峡工程的实际,按照"总量控制、合理调整"的原则,通过编制枢纽工程执行概算,分解、调整和重组了单项工程和费用投资控制目标,为确保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控制在设计概算静态投资总额度以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投资控制管理理念已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同和初步推广。
张扞慧[10](2009)在《三峡枢纽工程投资管理与概算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系统分析三峡枢纽工程建设投资所实行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模式、绩效考核办法和激励制度,全面阐述业主总执行概算的组成和投资控制执行体系,以及投资控制的方法和措施。结合工程施工建设和营运管理,对三峡工程的投资控制效果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三峡枢纽工程建设周期内,投资管理与概算控制工作成效卓着。
二、三峡工程投资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工程投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重大工程决策“中国之治”的现代化道路——我国重大工程决策治理7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重大工程决策中国之治的70年道路 |
(一)总体性研究路线 |
(二)三门峡工程 |
1. 曲折的宏观决策过程 |
2. 可贵的科学抗争精神 |
3. 三门峡工程决策“中国之治”的总结 |
(三)三峡工程 |
1. 三峡工程决策的早期提出 |
2. 三峡工程决策的初期推进 |
3. 三峡工程决策的中期徘徊 |
4. 三峡工程决策的后期冲刺 |
5. 三峡工程决策治理总结与反思 |
(四)改革开放40年我国长大公路桥梁工程 |
1. 长大桥梁布局决策治理:为国家发展大战略服务 |
2. 长大桥梁投融资决策治理: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 |
3. 长大桥梁决策治理:替国家治理体系“添砖” |
4. 长大桥梁桥决策“中国之治”的总结 |
(五)港珠澳大桥工程 |
1. 港珠澳大桥决策治理的“一国两制”背景 |
2. 软法治理概述 |
3. 港珠澳大桥决策软法治理体系 |
4. 港珠澳大桥决策软法治理中的政府公权力体系 |
5. 港珠澳大桥决策软法治理模式的总结 |
三、我国重大工程决策治理70年的总结与反思 |
(3)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 |
第一节 国人的三峡设想与首次勘测 |
一、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 |
二、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 |
第二节 美国人的三峡开发计划与夭折 |
一、潘绥计划 |
二、萨凡奇计划 |
三、三峡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
四、萨凡奇计划的中止 |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 |
第一节 毛泽东描绘三峡蓝图 |
一、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
二、“毕其功于一役” |
三、中苏合作开展查勘 |
第二节 林李之争与三峡决策 |
一、最初的争论 |
二、南宁会议上的“御前争论” |
三、周恩来查勘三峡与成都会议 |
第三节 三峡工程第一次筹建热潮 |
一、“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三峡科研大协作 |
二、200米蓄水位的初步设计工作 |
三、“有利无弊” |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出 |
二、建设中的波折 |
第三章 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 |
第一节 重提三峡工程 |
一、坝址选择 |
二、纷争再起 |
三、邓小平的三峡之行 |
第二节 三峡工程第二次筹建热潮 |
一、三峡工程加速上马与“翻两番”战略目标 |
二、审查通过150米蓄水位方案 |
三、用改革的办法建设三峡 |
第三节 关于工程近期能否上马的争论 |
一、蓄水位之争 |
二、党内外的争论 |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
一、开展重新论证 |
二、论证中的论争 |
第四章 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 |
第一节 三峡工程重新进入决策进程 |
一、历史的插曲:围绕《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的争论 |
二、江泽民视察长江 |
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
四、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 |
五、审查通过175 米蓄水位方案 |
第二节 表决定案 |
一、三峡宣传热 |
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议案 |
第五章 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 |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
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施工 |
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期 |
一、一期工程建设 |
二、二期工程建设 |
三、三期工程建设 |
第三节 三峡移民政策 |
一、实施优惠政策 |
二、外迁移民安置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4)区域经济视角下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0 研究问题的背景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2.3 论文创新点 |
1.2.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基础理论 |
2.1.1 区域经济理论 |
2.1.2 创新理论 |
2.1.3 灰色系统理论 |
2.1.4 复杂科学与管理理论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长江经济带研究 |
2.2.2 三峡工程研究 |
2.3 国外文献综述 |
第3章 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概述 |
3.1 三峡工程与长江经济带概况 |
3.1.1 三峡工程基本概述 |
3.1.2 长江经济带基本概述 |
3.2 三峡工程与长江经济带关系 |
第4章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效用分析 |
4.1 三峡工程建设前长江地区洪涝灾害情况 |
4.1.1 洪涝灾害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影响 |
4.1.2 三峡工程建设前洪灾防治情况 |
4.2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基本情况 |
4.2.1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建设情况 |
4.2.2 三峡工程防洪作用情况 |
4.3 三峡工程防洪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
4.4 三峡工程补水和引水新效益对长江经济带效用分析 |
第5章 三峡工程水电行业服务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研究 |
5.1 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创新 |
5.1.1 工程建设创新 |
5.1.2 资金管理创新 |
5.2 水电行业的科技和质量安全管理创新 |
5.2.1 科技创新使三峡工程独占世界水电行业鳌头 |
5.2.2 安全质量管理创新保证实现三峡工程精品杰作 |
5.2.3 三峡工程引领重大装备自主创新 |
5.2.4 三峡输变电工程科技创新超前提升我国电网建设水平 |
5.3 长江经济带架起绿色发展之路 |
5.3.1 三峡工程引发的“羊群效应” |
5.3.2 三峡水电引领水电开发史革命性变革 |
5.3.3 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 |
5.4 水电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
5.4.1 水电产业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 |
5.4.2 水电产业与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的灰色关联度计算 |
5.4.3 水电产业与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的灰关联分析 |
第6章 三峡工程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 |
6.1 城市与区域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
6.1.1 城市与区域的内涵 |
6.1.2 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
6.2 城市经济区的划分与城市群 |
6.2.1 城市经济区的划分 |
6.2.2 城市群概念 |
6.3 长江经济带部分主要城市发展研析 |
6.3.1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概况 |
6.3.2 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部分主要中心城市简析 |
6.4 区域要素流动与三峡移民 |
6.4.1 生产要素流动理论要义 |
6.4.2 三峡工程移民概况与经济发展 |
6.5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性测度分析 |
6.5.1 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指标选取 |
6.5.2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新发展理念综述 |
7.2 破解发展瓶颈 |
7.2.1 三峡工程服务长江经济带存有差距 |
7.2.2 长江经济带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 |
7.3 论文研究局限性 |
7.3.1 创新成本和风险研究解析欠充分 |
7.3.2 水电的“羊群负效应”研析短缺 |
7.3.3 三峡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探究不深 |
7.4 未来展望 |
7.4.1 三峡集团必将成国际级清洁能源的航母 |
7.4.2 长江经济带发展必将成为创新绿色协调发展的典范 |
7.4.3 三峡工程必将不断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服务新贡献 |
参考文献 |
在职期间研究成果 |
后记 |
(5)长江三峡工程的工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三峡工程决策阶段的工程方法 |
1.1 提出工程设想 |
1.2 探索自然规律 |
1.3 工程规划 |
1.3.1 坝址坝线 |
1.3.2 水库水位 |
1.3.3 防洪目标 |
1.3.4 通航标准 |
1.3.5 装机规模 |
1.4 工程设计 |
1.5 科研试验 |
1.6 科学论证 |
1.6.1 论证组织 |
1.6.2 针对不同意见的分析研究 |
1.6.3 论证结论和工程必要性、可行性 |
1.7 工程决策 |
2 三峡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方法 |
2.1 建设管理体制 |
2.1.1 建立政府、企业、市场协同的管理架构 |
2.1.2 实行以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中心的建设管理体制 |
2.2 五大要素控制 |
2.2.1 投融资控制 |
(1) 实行以资本金制为基础的多元化融资方案 |
(2) 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控制模式 |
2.2.2 进度控制 |
2.2.3 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
2.2.4 生态环保建设 |
2.3 技术路线创新 |
2.4 库区移民安置 |
2.5 企业文化建设 |
3 三峡工程运行阶段的工程方法 |
3.1 运行管理体制 |
3.2 安全运行管理 |
3.2.1 枢纽运行安全 |
3.2.2 电厂运营安全 |
3.3 高效运行管理 |
3.3.1 调度模式优化 |
3.3.2 船闸潜能挖掘 |
3.4 生态环保建设 |
3.5 工程后评估 |
4 结语 |
(8)三峡工程建设实施阶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
2 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的特点 |
3 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的内容和目标 |
4 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的依据 |
5 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方法 |
5.1 投资跟踪预测及风险分析 |
5.1.1 投资跟踪预测 |
5.1.1.1 静态投资 |
5.1.1.2 价差 |
5.1.1.3 建设期贷款利息 |
5.1.2 投资风险分析 |
5.2 财务风险分析 |
5.2.1 发电量分析 |
5.2.2 上网电价分析 |
5.2.3 盈利能力分析 |
5.3 企业经营风险与供电市场风险分析 |
6 结 语 |
(9)编制执行概算 有效控制建设实施阶段静态投资(论文提纲范文)
1 编制执行概算的重要性 |
1.1 执行概算的涵义 |
1.2 执行概算的作用 |
2 执行概算与设计概算的主要区别 |
3 执行概算的编制及审批程序 |
3.1 编制原则 |
3.2 编制方法 |
3.2.1 工程项目和工程量 |
3.2.2 工程单价 |
3.3 编制程序 |
3.4 编制成果 |
3.5 审批程序 |
4 执行概算与设计概算及合同价的对比 |
4.1 与设计概算对比 |
4.2 与合同价对比 |
5 执行概算的应用 |
6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执行概算的建议 |
7 结语 |
(10)三峡枢纽工程投资管理与概算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投资管理 |
1.1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
1.2绩效考核办法和激励制度 |
1.3投资控制方法 |
1.4投资控制措施 |
2概算控制 |
2.1概算组成 |
2.2投资控制执行体系 |
3投资控制效果 |
4结论 |
四、三峡工程投资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大工程决策“中国之治”的现代化道路——我国重大工程决策治理70年[J]. 盛昭瀚,刘慧敏,燕雪,金帅,邱聿旻,董梁. 管理世界, 2020(10)
- [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以三峡工程建设为实证基础[J]. 王宏伟.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04)
- [3]三峡工程决策研究[D]. 武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4]区域经济视角下三峡工程系统服务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研究[D]. 陈建波. 武汉大学, 2017(01)
- [5]长江三峡工程的工程方法研究[J]. 尚存良,陆佑楣.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6(05)
- [6]三峡工程建设实施阶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A]. 吴新,李秀峰,李治平,席建国,周松. 2012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年会论文集, 2012
- [7]编制执行概算有效控制建设实施阶段静态投资[A]. 席建国,吴新,江辉. 2012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年会论文集, 2012
- [8]三峡工程建设实施阶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J]. 吴新,李秀峰,李治平,席建国,周松. 水力发电, 2011(10)
- [9]编制执行概算 有效控制建设实施阶段静态投资[J]. 席建国,吴新,江辉. 水力发电, 2011(10)
- [10]三峡枢纽工程投资管理与概算控制[J]. 张扞慧. 水力发电,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