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内涵在动物词汇中的体现

英汉文化内涵在动物词汇中的体现

一、英汉文化内涵在动物词汇上的体现(论文文献综述)

徐奕君[1](202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中高级水平学生的动物成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成语是中华民族历时五千多年以来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动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缺少的一枚璀璨明星,在成语中有一部分成语中具有动物词,也具有一部分动物文化含义。这些动物成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通过对动物成语的研究和全面讲解,不但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还能够让留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本文首先对成语概念进行阐述,确定成语的具体概念,阐明成语教学的重要地位。再点明成语教学的重要性,论述成语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特别是词语教学和语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针对成语教学的意义引申出动物成语研究,第三、四、五章节主要论述动物成语的相关内容,例如:探讨汉语动物成语的特点、研究动物成语中的动物词与国外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中动物词的意义差异,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文化意义。由于中外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动物成语在教学中会肯定会遇到学习困难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习得偏误、教学困等难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论文的重点,在最后一章进行了阐述,具体研究针对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的方法与策略。针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方法当中,采用适用于当下课堂和学生水平的教学方法:故事讲授法、视听展示法、对比教学法、训练强化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虽适用于各种词语教学,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从文化的角度再进一步的结合动物文化的具体意义进行成语选择和具体备课。动物成语有别于其他种类的成语,因此从文化差异地视角下进行对外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策略的研究,在确定了教学对象的基础下,研究教学原则、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最终确定适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全面地进行动物成语教学。本文通过以上关于动物成语的教学研究,希望能为今后的对外汉语动物成语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

张翠玲[2](2021)在《对泰汉语动物词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露[3](2021)在《汉英“鼠”文化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食物和服饰的重要来源,许多动物形象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并形成了每个民族特有的动物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非常丰富,人们把他们的感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甚至于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现象都和动物联系起来,许多动物已经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某种象征,并体现在语言中。“鼠”和“rat/mouse”分别是汉语和英语中动物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频率高,产生了很多附加色彩,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语言中含鼠词汇的对比研究,寻求语言发展演变的类型学特征与个性差异。本文将通过对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等词典中有关“鼠”和“rat/mouse”词条的收集和整理,并从中选取具有附加意义的词汇。从分析它们的结构类型和具体用法入手,分析词汇附加义产生的途径,并对所有语料的色彩意义进行分类比较,从词的感情色彩对比分析两者在褒义、中性以及贬义范畴上的异同,最后通过比较,得出了汉英各民族在地理环境、文化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发现,汉英动物词“鼠”和“rat/mouse”的附加意义都主要由贬义构成,但指向和种类却大有不同,其次含中性和褒义的词汇,虽然少,也不应该被忽视。“鼠”和“rat/mouse”的感情色彩是各自文化的积淀,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这样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认识动物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我们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

杨人桦[4](2021)在《涉马成语研究》文中提出动物类的成语是汉语成语中极富特色的一类,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二十年里对动物类成语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涉马成语是动物类成语中数量占比最多的一类,早在经典古籍《尔雅》和《说文解字》中,古人对马在年龄、毛色、体态及动作等方面就有过十分细致的描述,可见马这种动物与中华民族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对涉马成语搜集,除了参考《新华成语大词典》和《马语典·涉马熟语辨释》之外,主要利用汉语多功能字库中的“成语汇辑”搜集。对搜集的涉马成语条目出处和用例的查找,主要利用中国基本古籍库和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来搜集。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是主要是词汇的历时与共时相结合法,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对涉马成语进行考察,这对增进我们对涉马成语的认识,丰富汉语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论文内容主要有五方面:第一,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动物类成语的研究现状,并简要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确定涉马成语的数量,分析涉马成语的历时分布。本文共搜集了618条涉马成语,并根据汉语史研究中的分期,从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对不同时期的涉马成语数量及特点进行考察,发现涉马成语的数量从上古到近代有一个逐渐递增的过程,且其有逐渐趋向通俗口语化的历史发展特点。第三,区分涉马成语的语法结构。可分为联合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中补结构、连谓结构、兼语结构和其它结构八大类。通过考察各类型涉马成语的数量和特点,发现其中以联合结构的涉马成语数量最多,占到总数比的48.71%。第四,归纳涉马成语的结构变化。涉马成语的结构变化,属于语形的演变。涉马成语有着丰富的结构变化,从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两方面考察,可以看到其结构变化的大概面貌。第五,分析涉马成语的语义演变。对于语义演变的涉马成语,本文采用义素分析法,对语义发生变化的涉马成语进行指称性义素和区别性义素的考察,最后还就其中5例涉马成语的语义演变轨迹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最后,总结涉马成语的研究。总的来说,涉马成语在动物类成语中数量很多,值得注意。涉马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数量及分布,能让我们进一步看到它的历史发展特点。涉马成语的结构类型,体现了以联合结构为主的汉语成语的结构特征。涉马成语语形和语义的变化发展,对深入认识涉马成语的历时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张小英[5](2020)在《汉维语中动物隐喻认知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动物隐喻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在语言交流中是最为常见的隐喻表达。人们用动物来隐喻人或与人相关的事物既能委婉间接的表述出说话人的言语焦点,也能展现出说话人语体的幽默。分析动物隐喻可以探求不同动物隐喻在人脑中的认知过程。动物隐喻是以动物为始源域、人为目标域,由人脑中对动物的认知与人对自身的认识为经验,两者的相似性条件产生联想,相互映射最终形成动物隐喻的概念。研究汉维语中动物隐喻认知是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汉语、维吾尔语熟语(包含谚语、成语、俗语、惯用语)的收集、整理、归纳、分析、阐述和对比,最后就汉维语中动物隐喻相关隐喻义进行剖析。该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对汉维语中动物隐喻认知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一章绪论首先概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然后总结陈列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隐喻研究和动物隐喻研究的发展状况,最后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做以陈述。第二章是对论文中出现的相关概念及其分类标准的一个界定。关于隐喻的概念是参考约翰逊和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的定义,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行为。对于隐喻的分类选择按照始源域的性质分为动物隐喻。根据研究的视角和所得语料的情况,从不同的隐喻义入手可分为从动物的体貌特征、本能天性、行为动作、种群关系和生存法则五类向目标域人映射。第三章是系统的对汉维语中动物隐喻认知进行了对比分析。先对收集的语料进行了数量占比统计,整体感知汉维语中动物隐喻的分布情况。根据数据选择从动物的体貌特征、本能天性、行为动作、种群关系和内部生存法则五个层面来具体的分析动物隐喻认知中人与动物的映射关系,最后通过对比找出了汉维语中动物隐喻认知的异同。第四章经过对比发现生活环境、审美心理、文化传播等是影响汉维语中动物隐喻认知异同的客观因素,汉民族和维吾尔族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大部分动物的认知相同,对个别动物的认知深度和主观情感不同;对极个别动物的隐喻认知偏向不同。分析汉维语中动物的隐喻认知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参考指导作用。

乌尼尔珠拉[6](2020)在《蒙汉动物谚语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蒙古语(近代蒙古语言喀尔喀方言)和汉语中的动物谚语进行比较研究。论文由绪论、第一章蒙汉动物谚语的文化认知、第二章蒙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的共性分析、第三章蒙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分析、第四章蒙汉动物谚语中民族思维心理文化差异、结论、参考文献、附录等八部分组成。绪论由选题缘由、研究概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进行书写,说明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成果与概况、本论文所要达到的目的、研究方法等加以概述。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是人类于各个时代所积累下来的实际观察以及日常经验的成果。它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和精神文化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所总结的哲理、科学知识、反映一个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蒙汉动物谚语比较研究对蒙汉两个民族的文化有深远的意义。到目前为止蒙古语谚语研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对于动物谚语研究还没有系统的梳理归纳的作品,在汉语谚语研究领域名着不少,汉语谚语与其他语言的谚语比较要加的作品也很多,可汉语谚语与蒙古语(基里尔文)谚语比较研究的作品较少。本文运用统计学、语义学、文化学等研究方法对蒙汉动物谚语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就是比较这两种语言的动物谚语在象征意义、文化内涵、语法结构、修辞特点的异同,从而达到文化认知语言学在两个国度、两个民族语言文化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第一章由蒙汉动物谚语文化认知与形成谚语的过程、蒙汉动物谚语与隐喻,蒙汉动物谚语与文化三部分组成。谚语形成的基础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感知、积累的经验和生活经历。人类最早期的知识来源于自身的经验。人类感官和机体与客观世界接触过程中感知环境中的事物、位置、行为,并成为机体经验。人类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感官之外还有感知体位和状态的器官。从认知角度分析、论证、比较蒙汉动物谚语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方式。第二章蒙汉动物谚语与文化内涵的共性分析由蒙汉谚语动物中喻体的共性,蒙汉动物谚语中喻体及喻义的共性等两节组成。本章中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蒙汉两个民族动物谚语的文化相同内涵做以比较研究,发现同一喻体、喻义和喻底在蒙汉动物谚语中具有相同、相似的文化内涵;第三章蒙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的差异性分析由蒙汉动物谚语差异形成的原因,蒙汉动物谚语中喻体及喻义的差异性,蒙汉动物谚语中喻体喻义的零对应性等三节组成,本章中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蒙汉两个民族动物谚语的文化差异内涵做了比较研究。由于一些动物谚语在蒙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汉语中则含有不同内涵。所以在本章中主要以同一动物谚语在蒙汉两个民族的词汇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不同动物谚语在蒙汉谚语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两个内容进行研究。蒙汉谚语动物形象文化特殊性由蒙古语谚语动物形象文化的特殊存在、汉语谚语动物形象文化的特殊存在、蒙汉谚语特殊存在形式等三节组成。本章中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蒙汉两个民族动物谚语的文化特殊内涵做了比较研究。本章对在蒙古动物谚语中有着丰富内涵,在汉语中却没有对应的;一些动物谚语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蒙语中却没有对应的等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对蒙汉动物谚语的语义、文化内涵做出更加具体深入研究。第四章蒙汉动物谚语中民族思维心理文化差异中对蒙汉动物谚语思维文化差异性分析、蒙汉动物谚语中心理文化差异分析等两个方面对民族文化价值取向做以比较研究。在本章中解读蒙汉两个民族审美价值取向的共性在动物谚语中的体现和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总结部分对本文所解决的问题进行综述。蒙古语与汉语词汇中的搜集到的相关动物谚语资料作比较研究,得出两个民族思维心理、文化认知、审美取向、文化内涵都存在异同,因此这样的比较研究是对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交流、经济建设、文化繁荣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克谢尼娅(Kalashnikova Kseniia)[7](2020)在《汉俄动物谚语对比分析及对俄动物谚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名汉语学习者和研究者,我们发现,作为民族语言的瑰宝,谚语在每种语言都占有一席之地。汉语谚语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俄罗斯学生而言更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俄罗斯学生出现的偏误也较多。在现有研究中,学者们关于汉语动物谚语的研究较少,汉俄动物谚语对比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我们将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帮助俄罗斯学习者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汉俄语中的动物谚语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语言形式、语义特征、对动物的情感和文化蕴涵四个方面,对汉俄动物谚语的异同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由于俄罗斯和中国在历史、地理、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汉俄语中动物谚语也有很多区别,但两国的谚语在修辞手法、语句结构等方面也有一些相同之处。其次,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设计不同的题型,分析出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动物谚语存在的偏误类型。最后,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从教师、教材和学生三个角度,总结出对俄汉语动物谚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汉俄与中的动物谚语及其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同时能为教师在教材编写时提供参考和依据。

朱秀丽[8](2020)在《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历来受到高中阶段师生的重视。但是,在词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重视词汇的音、形、义,而忽视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导致英语词汇的学习多停留在词汇的字面意思上,不了解词汇的文化蕴含,于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就会发生理解或语用的失误,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本研究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出发点,以Schumann(1978)的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 Adaptation)理论和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试图探究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能否有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本研究中,文化意识即跨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词汇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两个方面,所以笔者主要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怎样影响学生词汇文化知识的习得?(2)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怎样影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研究笔者选取莱芜凤城高中两个英语水平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的高一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则采用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词汇教学,实验时长三个月。实验首先通过两次词汇文化知识测试来检验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又采用“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来检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对收集到的前测、后测以及调查问卷的数据,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词汇文化知识的习得。在本研究的词汇教学实验中,笔者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文化渗透,使学生了解和熟悉词汇所蕴含的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重要节日、神话传说、社交礼仪、禁忌语、委婉语等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知识,极大地增加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本研究证明了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调查问卷可知,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基础,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增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本研究进一步说明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必须导入渗透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够使学生真正习得英语词汇,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英语词汇的学习离不开它所代表的文化,并能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于泽[9](2020)在《汉语动物词语在教材与大纲中的分布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对教学大纲与教材中动物词语进行对比研究,以使用频率较高的动物词语作为参考,探究大纲与教材中动物词语的分布,分析大纲与教材中动物词语处理的科学性。文章的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基本情况,包括选题源起、相关研究概述、研究意义等。第二章分别分析《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HSK考试大纲》中动物词语的分布,并在两套大纲之间、两套大纲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间分别作对比。第三章分别分析《Cool Panda》少儿汉语教学资源和《发展汉语》中动物词语的分布,并在两套教材之间、两套教材与教学大纲和《现代汉语频率词典》间分别作对比。第五章按照感情色彩分类,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动物词语的附加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动物词语汉英附加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与《HSK考试大纲》中的动物词语完全一致,具有很高的匹配度。《Cool Panda》少儿汉语教学资源和《发展汉语》中的动物词语与教学大纲匹配度较高,有少量大纲词语未出现在教材中。两套教学大纲与教材中的动物词语绝大多数为高频动物词语,在使用频率方面实用性很强。

于成琛[10](2019)在《汉语动物类词汇对外教学研究 ——以《发展汉语 高级综合》中的狗、鱼、马、鸡、牛、相关词语为例》文中提出在汉语中,动物类词汇的使用频率极高,而且其内涵也是相当丰富的,其中蕴含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方式。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理解与运用汉语中的动物类词汇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在思维习惯、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同一动物的文化象征义可能存在差异,那么与之相关的动物类词语的使用也不同,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误解,造成交际障碍,影响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本文以《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Ⅰ和Ⅱ两本教材为研究样本,对教材中出现的动物类词语进行统计,选取其中的“狗”、“鱼”、“马”、“鸡”和“牛”五种动物及其相关词语进行分析,围绕相关汉字的字形和动物类词语的语义文化,从部首教学法出发,探求相关汉字的字形教学方法;从隐喻映射角度,研究动物类词语的语义文化教学方法,试图引导学习者建立自己的第二语言隐喻机制,培养学习者的汉语思维方式,构建学习者自己的汉语知识理解与运用体系,希望对今后的对外汉语动物类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的正文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范围及其意义,从汉语动物类词汇的本体研究、对比研究、教学研究三方面分析了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首先说明了选取《发展汉语高级综合》这一教材作为研究样本的原因,然后对动物类词汇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之后分别对教材Ⅰ和Ⅱ当中出现的动物类词语进行统计与分类,最终选取“狗”、“鱼”、“马”、“鸡”和“牛”这五种动物。第三部分对“狗”、“鱼”、“马”、“鸡”和“牛”这五种动物的本身字形和相关的动物部首“犭(犬)”、“鱼”、“马”、“隹”和“鸟”、“牛”进行了论述,并选取其中的“犭(犬)”部字进行汉字教学示例。第四部分是对“狗”、“鱼”、“马”、“鸡”和“牛”这5个动物的动物类词语进行语义文化的分析,并对《发展汉语高级综合》中出现的相关动物类词语展开对外汉语教学示例,希望对学习者学习汉语和对外汉语动物类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第五部分是围绕教材、学生和教师三方面,说明了对外汉语动物类词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在今后的对外汉语动物类词汇教学中,这类情况能有所改善。

二、英汉文化内涵在动物词汇上的体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汉文化内涵在动物词汇上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1)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中高级水平学生的动物成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概述及其意义
    2.1 成语的概念
    2.2 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2.3 成语教学的意义
        2.3.1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2.3.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3.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 动物成语的特点及中外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3.1 动物成语的来源
    3.2 动物成语的特征
        3.2.1 动物成语的结构特点
        3.2.2 动物成语的褒贬义特点
第四章 动物成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
    4.1 文化内容理解偏误
    4.2 感情表达理解偏误
第五章 动物成语习得偏误的成因
    5.1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1.1 语义和感情色彩理解不当
        5.1.2 语法运用不当
        5.1.3 文化背景不同
    5.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2.1 教学内容相对薄弱
        5.2.2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5.2.3 教学方法单一
第六章 汉语动物成语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6.1 教学方法
        6.1.1 故事讲授法
        6.1.2 视听展示法
        6.1.3 对比教学法
        6.1.4 训练强化法
    6.2 教学策略
        6.2.1 教学方案的设计
        6.2.2 教学内容的选择
        6.2.3 教学原则的设定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汉英“鼠”文化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原因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
        1.3.1 语料选择及来源
        1.3.2 写作思路
2 汉英含鼠词汇的结构分析
    2.1 含鼠的词和短语
        2.1.1 并列结构
        2.1.2 主谓结构
        2.1.3 动宾结构
        2.1.4 偏正结构
    2.2 含鼠的熟语
        2.2.1 单句
        2.2.2 复句
        2.2.3 汉英含鼠词汇的其他类型
3 鼠联想意义产生的途径
    3.1 动物自身特性
        3.1.1 鼠的形态
        3.1.2 鼠的动作
        3.1.3 鼠的性情
    3.2 鼠的典故
    3.3 厌鼠心理
    3.4 鼠和其他动物的联系
        3.4.1 汉语中“鼠”与其他动物的联系
        3.4.2 英语“rat/mouse”与其他动物的联系
4 汉英含鼠词汇联想意义的感情色彩
    4.1 使用联想组合分析法分析词典语料库
    4.2 汉语“鼠”表达分析
        4.2.1 褒义类别
        4.2.2 中性类别
        4.2.3 贬义类别
    4.3 英语“rat/mouse”表达分析
        4.3.1 褒义类别
        4.3.2 中性类别
        4.3.3 贬义类别
5 汉英“鼠”的文化对比及教学意义
    5.1 如何对第二语言进行对比分析
        5.1.1 “鼠”和“rat/mouse”适用于人类的贬义形象
        5.1.2 “鼠”和“rat/mouse”适用于人类的中性形象
        5.1.3 “鼠”和“rat/mouse”适用于人类的褒义形象
        5.1.4 “鼠”和“rat/mouse”的某些内涵应格外重视
        5.1.5 汉英动物词“鼠”文化内涵产生差异的原因
    5.2 在二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3 汉英动物词鼠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探究
        5.3.1 教学策略
        5.3.2 教学方法
6 结语
附录
    附录1 汉语含鼠词汇
    附录2 英语含“rat/mouse”的词汇
参考文献
致谢

(4)涉马成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动物类成语的研究综述
        1.对单个动物的成语研究
        2.对类聚动物的成语研究
        3.不同语言文化中动物成语的对比研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采集法
        2.语汇的共时描写
        3.语汇的历时比较
        4.定量统计法
一、涉马成语的认定与统计
    (一)涉马成语的认定
    (二)涉马成语的时期分布
        1.上古时期的分布
        2.中古时期的分布
        3.近代时期的分布
        4.现代时期的分布
二、涉马成语的语法结构
    (一)联合结构
        1.名词性联合结构
        2.谓词性联合结构
    (二)主谓结构
        1.主+谓
        2.主+谓+宾
        3.主+状+谓
        4.主+状+谓+宾
        5.主+(主+谓)
    (三)动宾结构
        1.动宾式
        2.状动宾式
        3.动补宾式
    (四)偏正结构
        1.定中结构
        2.状中结构
    (五)中补结构
        1.中心语为双音节动词
        2.中心语为动宾结构的词组
    (六)连谓结构
    (七)兼语结构
    (八)其它结构
三、涉马成语的结构变化
    (一)涉马成语结构成分的变化
        1.同义或近义成分换用
        2.非同义成分换用
        3.同音成分换用
    (二)涉马成语结构关系的变化
        1.并列型的次序变化
        2.非并列型的次序变化
        3.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的综合变化
四、涉马成语的语义演变
    (一)涉马成语语义的发展变化
        1.语义范围的扩大
        2.语义的转移
    (二)基于语料库的涉马成语语义演变的个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搜集的涉马成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汉维语中动物隐喻认知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隐喻研究的发展
        1.2.2 国内外动物隐喻研究的发展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2.相关概念界定
    2.1 隐喻概念及其分类
    2.2 动物隐喻界定及其分类
    2.3 动物隐喻的认知理论基础
3.汉维语中动物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3.1 汉维语中动物隐喻的数量占比统计
        3.1.1 动物种类数量占比统计
        3.1.2 始源域映射分布数量占比统计
    3.2 汉维语中动物隐喻的喻义认知分析
        3.2.1 从动物体貌特征映射
        3.2.2 从动物行为动作映射
        3.2.3 从动物本能天性映射
        3.2.4 从动物种群关系映射
        3.2.5 从动物生存法则映射
    3.3 汉维语中动物隐喻的认知异同对比
        3.3.1 喻体相同、喻义相同
        3.3.2 喻体相同、喻义不同
        3.3.3 喻体不同、喻义相同
4.汉维语中动物隐喻认知异同的影响因素
    4.1 生活环境
    4.2 审美心理
    4.3 文化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蒙汉动物谚语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蒙汉动物谚语文化认知
    第一节 蒙汉动物谚语形成的过程
        一、认知自我过程中形成动物谚语
        二、认知自然世界与环境过程中形成动物谚语
        三、认知社会现象过程中形成动物谚语
        四、认知经济现象过程中形成动物谚语
    第二节 蒙汉动物谚语与隐喻
        一、蒙汉动物谚语是概念隐喻
        二、蒙汉动物谚语是语义隐喻
        三、蒙汉动物谚语是目标与始源域的隐喻
    第三节 蒙汉动物谚语与文化
第二章 蒙汉谚语动物文化内涵的共性分析
    第一节 蒙汉动物谚语中的喻体
        一、有关传说动物的喻体
        二、有关鸟类的喻体
        三、有关哺乳动物的喻体
        四、有关爬行动物的喻体
        五、有关水生类的喻体
        六、有关昆虫的喻体
    第二节 蒙汉动物谚语中喻体及喻义共性
        一、动物喻体喻义相同且谚语相同
        二、动物喻体喻义相同而谚语相似
第三章 蒙汉动物谚语文内涵的差异性分析
    第一节 蒙汉动物谚语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地域特点
        二、劳动生产
        三、宗教与习俗
        四、传说渊源
    第二节 蒙汉动物谚语中喻体及喻义差异性
        一、动物喻体喻义相同而谚语不同
        二、动物喻体相同喻义不同谚语不同
        三、动物喻体不同喻义相同谚语不同
        四、动物喻体不同喻义相同谚语相似
    第三节 蒙汉谚语动物中喻体喻义的零对应性
        一、蒙古语动物谚语中喻体喻义的特殊存在
        二、汉语动物谚语中喻体喻义的特殊存在
        三、蒙汉谚语特殊存在形式
第四章 蒙汉动物谚语中民族思维心理文化差异
    第一节 蒙汉动物谚语中思维文化差异性分析
        一、蒙汉民族动物谚语中“(+)好”“(—)坏”的评价与标准
        二、蒙汉民族动物谚语中“美”与“丑”之评价
        三、蒙汉民族动物谚语中“适合”与“不适合”之评价与标准
        四、蒙汉民族动物谚语中“需要”与“不需要”之评价与标准
    第二节 蒙汉动物谚语中心理文化差异分析
        一、含“(+)褒”义心理的蒙汉谚语
        二、含“(—)贬”义心理的蒙汉谚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汉俄动物谚语对比分析及对俄动物谚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汉语动物谚语的研究
        (二)关于俄语动物谚语的研究
        (三)关于汉俄动物谚语对比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俄动物谚语语言形式和语义特征对比分析
    一、汉俄动物谚语语言形式对比
        (一)汉俄动物谚语语言形式特点
        (二)汉俄语动物谚语语言形式的相同点
        (三)汉俄语动物谚语语言形式的不同点
    二、汉俄动物谚语语义特征对比分析
        (一)汉俄语动物谚语语义特征的相同点
        (二)汉俄语动物谚语语义特征的不同点
第三章 汉俄动物谚语中对动物的情感及文化蕴含对比分析
    一、汉俄动物谚语对动物的情感对比
        (一)汉俄动物谚语对动物情感的相同点
        (二)汉俄动物谚语对动物情感的不同点
    二、汉俄动物谚语文化蕴含对比
        (一)汉俄动物谚语蕴含的民族心理对比
        (二)汉俄动物谚语蕴含的思维和习俗对比
第四章 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动物谚语习得情况调查设计与分析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调查问卷的实施
    四、调查重点及难点
        (一)调查重点
        (二)调查难点
    五、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对不同群体的统计与分析
        (二)偏误类型分析
第五章 对俄动物谚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对俄动物谚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教师不能巧设情景进行教学
        (二)因语言限制导致对谚语的文化内涵讲解不到位
        (三)教材中有关汉语动物谚语的内容相对较少
        (四)相关内容缺少必要的俄语翻译
        (五)学生对动物谚语容易混淆
    二、对俄动物谚语教学的建议
        (一)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二)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三)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结构
    1.4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文化意识
        2.1.2 跨文化交际能力
        2.1.3 英语词汇
    2.2 理论基础
        2.2.1 文化适应理论
        2.2.2 语言迁移理论
    2.3 外语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2.3.1 外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述
        2.3.2 文化教学研究综述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词汇教学实施
    3.1 词汇教学及文化导入的原则
    3.2 词汇教学中导入的文化知识
    3.3 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3.4 词汇教学案例(见附录V)
    3.5 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工具
    4.5 研究程序
    4.6 数据统计和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结果分析和讨论
    5.1 学生测试分析
    5.2 调查问卷分析
    5.3 访谈分析讨论
    5.4 讨论
        5.4.1 实验前测结果讨论
        5.4.2 实验后测结果讨论
        5.4.3 问卷结果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的主要发现
    6.2 对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展望
        6.3.1 研究的局限性
        6.3.2 对未来的展望
    6.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英语词汇文化知识测试卷(前测)
附录Ⅱ 英语词汇文化知识测试卷(后测)
附录Ⅲ 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Ⅳ 访谈提纲
附录Ⅴ 词汇教学案例
致谢

(9)汉语动物词语在教材与大纲中的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相关研究概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资料来源
第2章 汉语教学大纲中的动物词语分布
    2.1 《HSK考试大纲》中的动物词语分布
    2.2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的动物词语分布
    2.3 两种大纲中动物词语的分布对比
    2.4 教学大纲和《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动物词语分布对比
第3章 动物词语在教材中的分布
    3.1 动物词语在《Cool Panda》少儿汉语教学资源中的分布
    3.2 动物词语在《发展汉语》中的分布
    3.3 两种教材动物词语的分布对比
    3.4 两种教材和大纲的分布对比
    3.5 两种教材和《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动物词语分布对比
第4章 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动物词语的意义分析
    4.1 褒义色彩的动物词语
    4.2 贬义色彩的动物词语
    4.3 中性色彩的动物词语
    4.4 褒贬色彩均有的动物词语
    4.5 动物词语附加意义的汉英对比
        4.5.1 统计对比
        4.5.2 汉语和英语均无附加意义
        4.5.3 汉语有附加意义而英语无附加意义
        4.5.4 汉语无附加意义而英语有附加意义
        4.5.5 汉语和英语均有附加意义且附加意义相似
        4.5.6 汉语和英语均有附加意义而附加意义不同
第5章 问题与建议
    5.1 词语设置
    5.2 附加意义的讲解
    5.3 英文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汉语动物类词汇对外教学研究 ——以《发展汉语 高级综合》中的狗、鱼、马、鸡、牛、相关词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及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汉语动物类词汇的本体研究
        (一) 汉语动物类词汇的来源研究
        (二) 汉语动物类词汇的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研究
        二、中外动物类词汇的对比研究
        (一) 中外动物类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二) 中外动物类词汇的隐喻对比研究
        (三) 中外动物类词汇的翻译研究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动物类词汇的教学研究
        (一) 汉语动物类词汇习得与偏误研究
        (二) 汉语动物类词汇教学设计研究
    第三节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语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选择和动物类词汇的概说
    第一节 选择《发展汉语高级综合》作为研究样本的原因
    第二节 动物类词汇的概念界定
        一、基本动物名称词语
        二、以基本动物名称为语素构成的词语
    第三节 《发展汉语高级综合》动物类词汇概述及分类
第二章 《发展汉语》中动物类词汇的汉字形体分析和教学
    第一节 “狗”字形体和犭(犬)部字
    第二节 “鱼”字形体与鱼部字
    第三节 “马”字形体与马部字
    第四节 “鸡”字形体和隹部、鸟部字
    第五节 “牛”字形体和牛部字
    第六节 “狗、鱼、马、鸡、牛”汉字和相关同部首教学
第三章 《发展汉语》中动物类词汇的语义文化分析
    第一节 《发展汉语》中动物类词汇的语义文化分析——“狗”
        一、“狗”的文化象征义分析
        二、“狗”的概念意义和转义
        三、以“狗”为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示例
    第二节 《发展汉语》中动物类词汇的语义文化分析——“鱼”
        一、“鱼”的文化象征义分析
        二、“鱼”的概念意义与转义
        三、以“鱼”为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示例
    第三节 《发展汉语》中动物类词汇的语义文化分析——“马”
        一、“马”的文化象征义分析
        二、“马”的概念意义和转义
        三、以“马”为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示例
    第四节 《发展汉语》中动物类词汇的语义文化分析——“鸡”
        一、“鸡”的文化象征义分析
        二、“鸡”的概念意义与转义
        三、以“鸡”为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示例
    第五节 《发展汉语》中动物类词汇的语义文化分析——“牛”
        一、“牛”的文化象征义分析
        二、“牛”的概念意义与转义
        三、以“牛”为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示例
    小结
第四章 动物类词汇教学相关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教材编写中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
    第二节 学生学习方面的相关问题及示例
        一、文化误读
        二、汉字偏误
        三、混淆问题
    第三节 教师方面的相关问题及对策
        一、轻视动物类词汇及其文化教学
        二、未因材施教
        三、讲解不充分
        四、练习不充分
        五、教师素养不高
    第四节 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二、教学方法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英汉文化内涵在动物词汇上的体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中高级水平学生的动物成语教学研究[D]. 徐奕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对泰汉语动物词汇教学研究[D]. 张翠玲. 西北大学, 2021
  • [3]汉英“鼠”文化对比研究[D]. 王露.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4]涉马成语研究[D]. 杨人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汉维语中动物隐喻认知对比分析[D]. 张小英.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6]蒙汉动物谚语比较研究[D]. 乌尼尔珠拉. 内蒙古大学, 2020(12)
  • [7]汉俄动物谚语对比分析及对俄动物谚语教学研究[D]. 克谢尼娅(Kalashnikova Ksenii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 朱秀丽.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汉语动物词语在教材与大纲中的分布研究[D]. 于泽. 吉林大学, 2020(08)
  • [10]汉语动物类词汇对外教学研究 ——以《发展汉语 高级综合》中的狗、鱼、马、鸡、牛、相关词语为例[D]. 于成琛.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英汉文化内涵在动物词汇中的体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