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存档材料研究课题简介怎么写
- 答:土壤污染调查报告存档材料研究课题简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背景:介绍土壤污染的背景,并说明为什么需要对土壤污染进行调查和研究。
2. 研究目的和意义: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说明本研究对土壤污染防治和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具有的现实和实用价值。
3. 研究内容和方法:详细描述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包括选定的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等方面。
4. 研究进展和成果:介绍已经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例如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报告存档材料的整理和分类等。
5. 研究展望:展望本课题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及对后期污染治理工作的参考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在写研究简介时,要想清楚每个方面的内容,并尽量简洁明了,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问: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包括什么
- 答:法律分析:根据规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一般包括毒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污染的影响情况等进行调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六条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应当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主要包括地块基本信息、污染物含量是否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等内容。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还应当包括污染类型、污染来源以及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等内容。
《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三条对列入疑似污染地块名单的地块,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土地使用权人。土地使用权人应当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土壤环境初步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及时上传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并将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地块基本信息、疑似污染地块是否为污染地块的明确结论等主要内容,并附具采样信息和检测报告。
第十六条对列入污染地块名录的地块,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土地使用权人。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接到书面通知后,按照国家有关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土壤环境详细调查,编制调查报告,及时上传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并将调查报告主要内容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土壤环境详细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地块基本信息,土壤污染物的分布状况及其范围,以及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污染的影响情况等主要内容,并附具采样信息和检测报告。 - 答: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目的是判断调查区域内的土壤及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初步判断该地块是否属于污染地块,根据检测结果分析地块的污染类型及污染程度,为后续详细调查和修复治理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参数,也为地块的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第三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象:
(1)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对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和监测、现场检查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地方人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3)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应当由土地使用权人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除了上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象,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监测,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开展定期监测。
问:农村环境调查报告怎么写
- 答: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