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通道γ射线料位计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滕宇超[1](2021)在《基于中子辐射的火箭固体推进剂料位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空航天与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固体推进剂作为一种高效能燃料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以及飞行器等方面。为了保证燃烧效率和安全性能,燃料仓中的推进剂必须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需要提前对固体推进剂进行成型浇注,在浇注过程中对固体推进剂的浇注料位面进行精确监测。针对料位高精度测量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准直中子辐射探测法的固体推进剂料位监测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料位测量精度以及料位准确度。本文引入中子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采用双准直辐射测量方法,使用MCNP模拟软件构建火箭固体推进剂浇注仓模型,对料位测量进行模拟标定与优化。设计火箭固体推进剂数字化协同控制料位监测系统,硬件部分主要有:脉冲中子辐射数据采集模块与处理模块,采集模块主要包括BGO探测器、光电倍增管、信号预处理与放大电路,处理模块主要由以AD9226为核心的A/D转换电路和以FPGA+DSP为核心的主控电路组成。软件部分涉及A/D采样时序控制、脉冲信号数据存储以及显示等功能,并引入扩展Kalman滤波算法,在估计中子辐射脉冲预测值的同时,判断系统本身的参数值是否发生变化,对非线性中子辐射脉冲信号进行估计和修正,使其自动改进滤波设计、缩小滤波的实际误差,优化校正产生偏差的中子脉冲数据。采用Matlab-simulink工具对扩展Kalman滤波算法进行建模。模拟实验与测试结果表明,双准直辐射探测法的中子料位计可以满足于火箭固体推进剂燃料浇注的料位高度监测。通过输入50ns中子辐射脉冲经过扩展Kalman滤波算法处理后能够有效估计其中的非线性信号,系统误差一直保持在2%以下,能够满足系统最初设计的误差指标。
周孜毅[2](2019)在《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内部绝缘油液面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作为高压电力设备中重要的绝缘器件,随着电网的大规模高密度铺设,需要重点保障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长期经受恶劣工作环境的考验,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容易出现瓷套内部绝缘油泄漏现象,导致其散热与绝缘性能下降,电气设备的焦耳热在瓷套内部积聚,最终引发瓷套式终端的爆炸,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对于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内部绝缘油液面的检测采取抽检形式,断电拆卸后进行人工目测,检测效率极低。超声波检测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和检测精度高等优点,可对瓷套内部绝缘油液面进行直观、快速、可靠的检测。论文选取伞裙式瓷套终端作为研究对象,开发基于超声波的瓷套绝缘油液面检测系统,为在役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内部绝缘油液面检测提供新方法,对于高压电网的正常运行保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得到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010160646)的资金支持。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分析了瓷套式终端绝缘油液面检测需求与伞裙式瓷套终端的结构特征;结合超声波在瓷套中的透射、反射、折射现象,提出了瓷套绝缘油液面的超声波检测方法;规划了基于超声波的伞裙式瓷套终端绝缘油液面检测系统,分别对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进行框架设计。(2)确定了绝缘油液面超声检测系统需达到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并根据性能指标对检测仪的几个关键模块进行电路设计;针对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外壁形貌特征,创新性设计了瓷套绝缘油液面检测专用超声换能器,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确定了换能器专用延迟块的材料、外型和尺寸;对于超声换能器与瓷套伞裙凹槽,提出了新型耦合方式。(3)提出了对瓷套绝缘油液面超声检测回波信号的分析处理方法,使用小波阈值降噪方法提取便于进行液面位置判读的信号;根据瓷套持续变化的壁厚结构特点,提出了壁厚变化的补偿方法,构建出绝缘油液面检测判断依据;设计了上位机信号分析处理软件,实现超声检测信号在上位机的显示、判读和警报功能。(4)搭建瓷套式终端绝缘油液面检测平台,分别对瓷套颈部和伞裙带进行瓷套式终端绝缘油液面检测实验。首先对瓷套上下颈部的绝缘油液面检测,以便快速检出瓷套内部绝缘油盈满或干涸的两种状态;排除上述两种状态后,搭配耦合贴片对瓷套伞裙带进行绝缘油液面检测,利用上位机信号分析处理软件对超声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后,给出有效的绝缘油液面检测结果并可实现警报功能。实验与应用结果表明,瓷套绝缘油液面超声检测系统实用方便,可有效检测出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内部绝缘油液面位置,检测误差小于20mm,满足绝缘油液面位置误差范围±50mm的实际检测需求。
邓永春[3](2018)在《R钢铁公司物流的信息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化解过剩产能背景下,钢铁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对于优化自身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降本增效和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意义。论文在综述相关文献及物流信息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针对R钢铁公司物流信息采集人工感官判断;物流运输工具人工及机械操作,未实现物流全流程信息化控制;物料收发存过程中相关数据未实现实时跟踪管控、物流职员信息化水平低等现状,并结合R钢铁公司物流作业流程现实特点,规划系统的物流信息化升级方案。通过对物流先进技术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最佳的物流技术来支撑R钢铁公司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以完善和提升物流信息化系统功能。采用导波雷达料位计检测、格雷母线定位、GPS定位、RFID识别、3D激光扫描、微波在线水分检测、无线通讯等先进技术,系统的实现了卸料小车自动定位供料、料仓集中监控预警、采购进厂排队车辆自动识别、物流业务信息远程录入、堆取料机无人化操作、铁水信息化调度、铁路机车遥控操作、行车无人化操作、3D激光扫描成像自动盘库,实现R钢铁公司物流的全流程信息化管控。R钢铁公司在物流信息实时采集、物流工具信息化、物料跟踪信息化及物流职员信息化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全流程物流信息化调度管控系统。通过对R钢铁公司物流的信息化调度系统,在物流运行效率提升及降本增效业绩方面的考察,物流信息化系统升级运行后,有效提升了R钢铁公司物流运行效率,采购进厂车辆卸车效率提升77%,原料库存盘点效率提升275%,高炉料仓平均料位保持率提升20%,铁水罐周转效率提升12%。年度实现降低直接物流成本9647万元,降低原料采购资金占用38400万元。R钢铁公司物流的信息化应用升级,的确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效益。
刘清成[4](2016)在《选煤厂仓存及进出仓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煤厂仓存状态是选煤厂日常生产的一个重要数据,目前绝大多数选煤厂会对仓存量进行测量,然而具体细分到仓内的每点状态无法知晓。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得到煤样在进仓、出仓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根据此规律编写程序实现实时仓存状态模拟。本文分析了煤样在实验筒仓中的运动规律及分布特征,研究密度、灰分、粒度因素对-10mm煤样出仓过程的影响,研究不同位置因素对煤样下落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煤样下落规律差异不大,不同密度、灰分的煤样在出仓过程中速度差异较大。确定灰分因素是影响-10mm煤样在筒仓内下落的主导因素。距离轴心较近的位置下落速度大于距离仓壁较近位置的下落速度,且该特征随着筒仓内坐标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煤样在筒仓内进出规律的初步研究,设计实验,用不同密度的橡胶粒代替煤样。研究橡胶粒在实验筒仓中的分布规律及进出仓规律。实验证实密度大的颗粒具有优先下落的规律,并对该优先程度有量化的测量。此规律体现在出仓过程中,密度较大的绿色橡胶粒具有穿层现象,优先排出筒仓外。根据以上研究的结果,对橡胶粒在筒仓内的分布及进出仓进行编程模拟,程序能充分展现筒仓内具体坐标下的橡胶粒分布,及进出仓的预测。提出用单元划分的方法,精细的模拟、计算仓存状态和进出仓过程。程序加入密度因素、坐标因素参数设置,通过这些参数设置来精确量化各因素影响程度,使程序可适用性更加完备。本文最后提出实际选煤厂中仓存及进出仓模拟的处理方法,实时计算选煤厂仓存状态,具体到仓内每坐标点的灰分分布。当有煤料进仓或出仓时,自动计算仓存的变化。在选煤厂实际生产中,具有生产指导意义。
李海涛[5](2016)在《基于LabVIEW的γ射线料位计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料位监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通过对料位的实时准确监测,从而对容器内现有料位的控制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信息。γ射线料位计因为可以适用于高温、高压、腐蚀性强、毒性大、烟雾大等一般仪表仪表不能或难以使用的复杂、恶劣工况下料位的测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此外,对于在现场料位检测采用人工测量的情况,势必造成一定的人力资源浪费。根据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结合γ射线探测技术与虚拟仪器技术的料位检测仪表,根据国家标准提出设计要求:系统的稳定性≤1.5%,系统的准确度≤1.5%。本文首先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调研了国内外γ射线料位计的发展现状,阐明虚拟仪表技术的优势,给出了论文章节的结构安排。基于Lab VIEW的γ射线料位计由硬件部分与软件程序部分构成。硬件部分采用料位计探头+料位计数据采集模块+个人计算机的构架。其中,料位计数据采集模块由低压电源模块、高压电源模块、核脉冲模拟信号处理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组成。核脉冲模拟信号处理电路可实现极零相消、脉冲放大、脉冲幅度分析等功能,单片机控制电路可实现数字控制、数据显示及RS-232串口转USB数据传输的功能。软件程序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程序与虚拟仪表程序。其中,虚拟仪表在LabVIEW程序开发环境下开发。论文对系统的硬件部分按模块分别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及相关参数设计说明。此外,还对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程序进行介绍,给出相应的程序代码,描述了基于LabVIEW的γ射线料位计的虚拟仪表的开发过程。最后,经过实验测试得出:系统的稳定性≤1.41%,系统的准确度≤0.7%,满足设计要求。基于Lab VIEW的γ射线料位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操作界面简洁及测量精确度较高的特点。同时,本文中的γ射线料位计采用Lab VIEW的虚拟技术能够降低设计与研发成本,测量控制操作软件易于升级,因此利于γ射线料位计在工业生产推广使用,对提高工业容器内料位及时有效监控,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贺三军,曹舟,周剑良,赵修良[6](2014)在《基于PLC的核子液位测控系统调研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在实际工业应用中,料位测量仪器不仅要能应用于一般的工业现场且要求能适应复杂的工业环境。这些复杂的工业环境大都伴随着高温、高压、强腐蚀、强磁场、强烟雾等恶劣工况,因此对料位测量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PLC是专门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文章将PLC技术引入核子液位测控系统中,相对传统的二次仪表系统而言增加了其抗干扰性和稳定性且开发周期短,能实现对液位的连续测量,提供了在线显示、参数输入、数据存储以及报警功能。
彭文斌[7](2013)在《基于PLC的核辐射液位检测二次仪表系统设计》文中提出液位是过程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保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生产,对液位进行及时连续地测量是非常必要的。连续液位测量是对液位连续地进行测量,它已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工业上常用的几种液位计,由于工作原理与结构的关系,在某些特殊的工业环境下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液位的测量显得尤为重要。核辐射式液位计是真正的非接触式的测量系统,适用于高温、高压、强腐蚀、强磁场、烟雾大等现场的测量。然而,工业现场存在着各种强干扰,二次仪表存在被干扰的情况严重,导致测量误差较大。PLC是专门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本课题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技术引入核辐射液位检测二次仪表系统中,增加了二次仪表系统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且开发周期短,实现了对液位的连续测量,提供了在线显示、参数输入、数据存储以及报警功能。本文对比分析了常用的几种液位测量方法,叙述了核辐射液位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射线衰减与液位变化之间的理论关系。设计了二次仪表硬件电路,重点介绍了以S7-224XPPLC为核心的扩展了AT89C51单片机与8254-2的计数电路的设计,完成了基于PLC的二次仪表系统软件设计。最后,对基于S7-224XPPLC的计数电路进行调试并对该二次仪表系统进行模拟测试。
江建锋[8](2012)在《核子料位计在火电厂煤仓料位测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阐述料位计在煤仓料位测量中的必要性,对比超声波料位计和雷达料位计的原理及特点,针对采用核子料位计进行煤仓料位测量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具体的核子料位计应用于煤仓料位测量的实施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工况运行,针对该料位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①测量系统的准确性,②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含火电厂煤仓所处的运行环境适应性),③测量系统的安全性(含辐射安全防护),④测量系统的响应实时性。通过对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的分析,利用核辐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核料位计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对现场实际安装条件下的煤仓核子料位测控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其准确性、可靠性、时间响应,并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得到核子料位计在煤仓料位测量上的可行性和技术指标参数,为煤仓料位测量系统在耒阳电厂的应用提供参考。
黄波,项亚平[9](2011)在《核仪表在钢铁工业的应用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核仪表(核子控制系统)具有非接触测量、精度高、反应快、稳定性好,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因此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生产过程复杂、自动化程度高、现场环境比较恶劣的钢铁制造流程在线检测,并在实时控制系统中作为不可缺少的基础仪表提供各种重要检测数据。本文主要介绍核仪表在国内外钢厂应用现状、发展、技术与经济效益。
王景敏,董海杰,管晖,尚丙兰,吕楠[10](2008)在《HT-5001C型同位素料位计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同位素仪表具有非接触性、准确性、灵敏性以及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优点,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通道智能化HT-5001C型同位素料位计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部件。采用了I2C总线接口方式扩展外围芯片,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智能巡检、数字滤波、故障自检等功能,使仪表具有思路明确、流程清晰、方法简单可行等特点,可广泛适用于化工、电力、水泥等行业的料位测控。
二、多通道γ射线料位计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通道γ射线料位计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子辐射的火箭固体推进剂料位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固体推进剂浇注设备发展情况 |
1.3 料位监测技术概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原理与模拟 |
2.1 火箭固体推进剂浇注工艺 |
2.2 中子辐射探测原理 |
2.3 中子辐射料位计MCNP模拟 |
2.3.1 MCNP简介 |
2.3.2 中子辐射料位计MCNP模拟 |
2.4 推进剂料位测量干扰因素分析 |
2.5 火箭固体推进剂浇注仓需求分析 |
2.5.1 火箭固体推进剂料位仓结构 |
2.5.2 系统功能需求 |
2.5.3 系统设计指标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料位计系统设计 |
3.1 中子辐射料位计系统总体设计 |
3.2 中子辐射料位计系统主要部件选型 |
3.2.1 中子源选型 |
3.2.2 探测器选型 |
3.3 FPGA与 DSP核心控制电路 |
3.4 前端信号调理电路 |
3.5 数据采集存储电路 |
3.6 电源电路 |
3.7 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
4.1 FPGA逻辑控制 |
4.1.1 ADC逻辑控制 |
4.1.2 DDR2 控制器逻辑控制 |
4.2 DSP主程序软件设计 |
4.2.1 DSP串口传输程序 |
4.2.2 PWM电机驱动程序 |
4.3 LabVIEW上位机软件设计 |
4.4 扩展Kalman滤波DSP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拟实验与测试 |
5.1 料位计系统主要模块测试与模拟实验 |
5.1.1 前端信号调理模块模拟实验 |
5.1.2 脉冲信号Kalman滤波模拟实验 |
5.2 模拟实验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2)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内部绝缘油液面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论文相关内容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接触式液位检测方法 |
1.2.2 非接触式液位检测方法 |
1.2.3 超声波液位检测方法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内部绝缘油液面检测系统框架设计 |
2.1 引言 |
2.2 瓷套式终端绝缘油液面检测分析 |
2.2.1 瓷套式终端绝缘油液面检测需求 |
2.2.2 伞裙式瓷套终端结构特征 |
2.3 基于超声波的瓷套式终端绝缘油液面检测机理 |
2.3.1 超声波在瓷套内部异质界面的反射/透射现象 |
2.3.2 超声波在瓷套曲界面的折射现象 |
2.3.3 瓷套绝缘油液面超声波检测方法 |
2.4 基于超声波的瓷套式终端绝缘油液面检测系统规划 |
2.4.1 检测系统硬件框架设计 |
2.4.2 检测系统软件框架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瓷套式终端绝缘油液面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瓷套绝缘油液面超声检测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
3.2.1 检测仪及超声探头使用需求分析 |
3.2.2 检测系统性能指标 |
3.3 检测仪硬件关键模块设计 |
3.3.1 电源模块与保护电路设计 |
3.3.2 发射与滤波模块设计 |
3.3.3 通讯模块设计 |
3.4 瓷套绝缘油液面检测专用超声换能器设计 |
3.4.1 换能器参数设计 |
3.4.2 专用延迟块仿真及设计 |
3.4.3 换能器耦合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瓷套式终端绝缘油液面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超声检测回波信号的小波降噪处理 |
4.3 绝缘油液面位置判别方法 |
4.3.1 瓷套壁厚变化补偿方法 |
4.3.2 绝缘油液面位置判据 |
4.4 上位机信号分析处理软件设计 |
4.4.1 软件总体设计框架 |
4.4.2 图像判读规则设计 |
4.4.3 结果显示与警报功能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内部绝缘油液面检测实验 |
5.1 引言 |
5.2 实验平台介绍与检测规范 |
5.3 瓷套上下颈部绝缘油液面检测及识别 |
5.3.1 实验设计与过程 |
5.3.2 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 |
5.4 瓷套伞裙带绝缘油液面检测及识别 |
5.4.1 实验设计与过程 |
5.4.2 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 |
5.4.3 非线性超声导波检测方法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R钢铁公司物流的信息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
2.1 基本理论 |
2.2 研究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R钢铁公司物流信息化分析 |
3.1 R钢铁公司物流概况及问题现状 |
3.2 物流信息采集技术选择 |
3.3 物流工具信息化技术选择 |
3.4 物料跟踪信息化技术选择 |
3.5 物流职员信息化设计 |
3.6 物流信息化系统规划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R钢铁公司物流信息化实现 |
4.1 物流信息实时采集实现 |
4.2 物流工具信息化实现 |
4.3 物料跟踪信息化实现 |
4.4 物流职员信息化实现 |
4.5 物流调度信息化系统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R钢铁公司物流信息化效率与效益分析 |
5.1 效率分析 |
5.2 效益分析 |
5.3 不足与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选煤厂仓存及进出仓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内容 |
2 文献综述 |
2.1 信息化发展 |
2.2 测量仓存的传统方法 |
2.3 皮带秤在选煤厂的应用 |
2.4 在线灰分仪在选煤厂的应用 |
2.5 煤仓内颗粒流态情况分析 |
2.6 涉及的主要技术 |
3 研究内容、目标及总体设计思路 |
3.1 选煤厂仓存模拟系统研究的内容 |
3.2 选煤厂仓存模拟系统研究的目标成果 |
3.3 煤仓内颗粒流态模型的建立 |
3.4 探索性实验 |
3.5 选煤厂仓存模拟系统的设计思路 |
3.6 计算仓内灰分分布 |
4 煤样在仓内运动规律探索实验 |
4.1 实验仓及煤样简介 |
4.2 整体进出仓规律实验 |
4.3 不同粒度对煤样出仓的影响实验 |
4.4 不同灰分对煤样出仓的影响实验 |
4.5 小结 |
5 橡胶粒在筒仓内出仓规律探索性实验 |
5.1 基本实验步骤介绍 |
5.2 实验结果 |
5.3 小结 |
6 模拟仓存及进出仓程序简介 |
6.1 单元划分方法简介 |
6.2 计算方法简介 |
6.3 模拟橡胶粒进出仓程序界面展现 |
6.4 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对比 |
6.5 实际情况下选煤厂仓存及进出仓计算思路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LabVIEW的γ射线料位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γ 射线料位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γ 射线料位计国外研究现状 |
1.2.2 γ 射线料位计国内研究现状 |
1.3 虚拟仪器技术的优势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基于Lab VIEW的 γ 射线料位计方案设计 |
2.1 γ 射线料位计测量原理 |
2.2 基于Lab VIEW的 γ 射线料位计总体设计框图及技术指标 |
2.2.1 基于Lab VIEW的 γ 射线料位计总体设计框图 |
2.2.2 基于Lab VIEW的 γ 射线料位计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指标 |
第3章 基于Lab VIEW的 γ 射线料位计硬件设计 |
3.1 放射源与探测器的选择 |
3.1.1 放射源的选择 |
3.1.2 探测器选择 |
3.2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 |
3.2.1 极零相消电路 |
3.2.2 脉冲放大电路 |
3.2.3 单道脉冲幅度分析电路 |
3.2.4 电平缓冲电路 |
3.3 单片机控制电路 |
3.3.1 晶振电路 |
3.3.2 数码管显示电路 |
3.3.3 RS-232 转USB电路 |
3.4 低压电源模块与高压电源模块 |
3.4.1 低压电源模块 |
3.4.2 高压电源模块 |
第4章 基于Lab VIEW的 γ 射线料位计软件设计 |
4.1 单片机程序部分 |
4.1.1 单片机主程序设计 |
4.1.2 程序语言的选择与Keil软件介绍 |
4.1.3 定时计数程序 |
4.1.4 数码管显示程序 |
4.1.5 串口数据传输程序 |
4.2 基于Lab VIEWγ 射线料位计的虚拟仪表部分 |
4.2.1 Lab VIEW虚拟平台简介 |
4.2.2 基于Lab VIEWγ 射线料位计的虚拟仪表结构框图 |
4.2.3 串口配置模块 |
4.2.4 参数设置模块 |
4.2.5 料位标定模块 |
4.2.6 实时显示模块 |
4.2.7 历史数据模块 |
4.2.8 EXE和安装程序包的生成 |
第5章 基于Lab VIEW的 γ 射线料位计测试 |
5.1 探头的性能测试 |
5.1.1 探头的坪曲线测试 |
5.1.2 探头稳定性测试 |
5.2 γ 射线料位计数据采集模块电路测试 |
5.2.1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测试 |
5.2.2 单片机控制电路程序测试 |
5.2.3 料位计数据采集模块稳定性测试 |
5.3 γ 射线料位计软件测试 |
5.4 系统稳定性测试与准确度测试 |
5.4.1 γ 射线料位计稳定性测试 |
5.4.2 γ 射线料位计准确度测试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PLC的核子液位测控系统调研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2 目前存在的问题 |
3 拟进行改进的方面 |
4 结束语 |
(7)基于PLC的核辐射液位检测二次仪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核辐射液位检测二次仪表系统设计 |
2.1 核辐射液位检测系统 |
2.1.1 核辐射液位检测系统基本原理 |
2.1.2 核辐射液位检测系统基本硬件 |
2.2 基于PLC的核辐射式液位检测二次仪表硬件设计 |
2.2.1 液位检测二次仪表模拟信号处理电路 |
2.2.2 基于S7-224XPPLC的计数电路 |
第三章 基于PLC的核辐射液位检测二次仪表程序设计 |
3.1 8254-2程序 |
3.2 单片机与PLC通信程序 |
3.2.1 通信原理分析 |
3.2.2 PLC与单片机的通信协议设计 |
3.2.3 单片机串口通信程序 |
3.2.4 PLC自由口通信程序 |
3.3 单片机数据处理程序 |
3.4 PLC数据处理程序 |
3.5 PLC实时时钟程序 |
第四章 基于S7-224XPPLC的核辐射液位检测显示界面 |
4.1 TD400C的功能 |
4.1.1 常规功能 |
4.1.2 用于和S7-224XPCPU进行交互的其它功能 |
4.2 TD400C的组态 |
4.2.1 TD400C的配置 |
4.2.2 自定义用户菜单 |
4.2.3 自定义报警 |
4.2.4 完成配置 |
4.3 TD400C组态的下载 |
第五章 基于PLC的核辐射液位检测二次仪表的测试 |
5.1 基于S7-224XPPLC的计数电路硬件调试 |
5.1.1 单片机、8254-2扩展电路PCB电路板调试 |
5.1.2 S7-224XPPLC与单片机的串口调试 |
5.2 基于PLC的核辐射液位检测二次仪表的模拟测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核子料位计在火电厂煤仓料位测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核仪器仪表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项目研究的意义 |
1.2.2 国外核仪器仪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3 我国核仪器仪表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1.2.4 强度型核子料位计仪器仪表的技术水平 |
1.2.5 核子料位计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 |
1.2.6 核仪器仪表的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 |
1.3.2 主要技术指标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射线辐射技术和核料位计的工作原理 |
2.1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与辐射技术 |
2.1.1 光电效应 |
2.1.2 康普顿散射 |
2.1.3 电子对产生 |
2.2 核子料位计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
2.2.1 核子料位计的特点 |
2.2.2 核子料位计的分类 |
2.3 强度型核子料位计 |
2.4 核料位计的工作原理 |
第三章 新型核子料位计在燃煤发电厂煤仓测控中的设计与应用 |
3.1 核料位计在物料检测及监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3.2 新型核子料位计设计方案的提出 |
3.2.1 放射源装置 |
3.2.2 密封源性能分级标准 |
3.2.3 不同穿透能力的放射源 |
3.2.4 核子料位计选用放射源的原则 |
3.2.5 对核子料位计的放射防护要求 |
3.2.6 核子料位计及其使用场所要求 |
3.2.7 料位探测器组件 |
3.3 新型核料位计在煤仓测控的应用 |
3.4 燃煤电厂煤仓新型核料位计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 |
第四章 火电厂核料位计检测装置的放射防护与安全 |
4.1 火电厂核料位计的辐射防护性能 |
4.2 煤仓核料位计的安全操作与管理 |
4.2.1 放射源检测仪表应用单位的管理规章 |
4.2.2 放射源检测仪表使用操作与维护的安全制度 |
4.2.3 源容器的运输制度 |
4.2.4 放射源容器和带放射源的检测仪表的贮存 |
4.2.5 安全操作与管理注意事项 |
4.3 辐射事故与事故应急响应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9)核仪表在钢铁工业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核仪表的发展 |
2 核仪表在钢铁工业的应用 |
3 核仪表的技术与经济效益 |
4 核仪表在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的应用 |
5 核仪表的未来发展趋势 |
6 结 语 |
四、多通道γ射线料位计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子辐射的火箭固体推进剂料位计技术研究[D]. 滕宇超. 西京学院, 2021
- [2]高压电缆瓷套式终端内部绝缘油液面检测技术研究[D]. 周孜毅.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R钢铁公司物流的信息化应用研究[D]. 邓永春. 湖北工业大学, 2018(01)
- [4]选煤厂仓存及进出仓模拟研究[D]. 刘清成.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5]基于LabVIEW的γ射线料位计研究[D]. 李海涛. 南华大学, 2016(03)
- [6]基于PLC的核子液位测控系统调研综述[J]. 贺三军,曹舟,周剑良,赵修良. 硅谷, 2014(14)
- [7]基于PLC的核辐射液位检测二次仪表系统设计[D]. 彭文斌. 南华大学, 2013(02)
- [8]核子料位计在火电厂煤仓料位测控中的应用研究[D]. 江建锋. 南华大学, 2012(01)
- [9]核仪表在钢铁工业的应用与发展[J]. 黄波,项亚平. 同位素, 2011(S1)
- [10]HT-5001C型同位素料位计的研究与设计[J]. 王景敏,董海杰,管晖,尚丙兰,吕楠. 自动化仪表,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