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惊现明长城砖窑

秦皇岛惊现明长城砖窑

一、明长城砖窑群惊现秦皇岛(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明[1](2019)在《考古学视野下明代北部边防设施遗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明代北部边防体系的构建经历由军事据点——军事防线——军事聚落的形成过程,构筑东起鸭绿江西岸的沿江台,西北至卯来堡西南红泉墩一个浩大的长城军事防御工程体系。明代北部长城沿边共设立以十三军镇,蓟辽保定总督下辖辽东镇、山海镇、蓟州镇、昌平镇、保定镇,宣大山西总督下辖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陕西三边总督下辖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临洮镇、甘肃镇。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以长城、墩台、军堡、仓储相关附属设施的具体形制,以及长城墙体、敌台和烽火台台体、军堡与附属设施配置在不同区域的具体形制及差异表现,拟对明代北部边防设施体具体形制进行完整的而又真实的复原,本文分为六章进行研究分析。第一章,系统的梳理明代北部军事聚落的形成,军事据点构筑的变化经历三个时期。明早期在北部修筑了大量的军事据点,以军事据点为主,长城修筑为辅。靖难之役后,至宣德年间明朝北部防线内缩,失去长城以北的军事据点;明中期,军事据点、边墙的修筑重心暂时从东北、中部的辽、蓟、山、昌、保、宣府镇、向西北部的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临洮镇、甘肃镇构筑了大量的军事据点;明末军堡的修筑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二章,重点对明长城墙体遗存及附属设施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明长城遗址主要以土墙、砖墙、石墙、铲山墙、山险、河险为主,木障墙在全境未发现考古遗存,砖墙遗址主要集中在蓟镇地区。对壕沟、品坑的分布、形制与功能进行分析。长城墙体的主要修筑方式为夯筑、堆筑、垒筑、砖石包砌、挑掘、增筑六种形式。分析明长城墙体的附属设施垛墙、女墙、射孔、排水设施、礌石孔、敌台、马面、暗门、障墙、马道、登台步道、登台踏步、水门的具体形制。第三章,首先通过文献、碑刻资料解析墩台的形制、附属设施的配置、职能。敌台是明长城墙体上重要的附属防御设施,与长城的位置关系为依附于长城墙体上向内凸出、向外凸出、骑墙而建。空心敌台据其内部结构分为七类十五型,敌台及附属设施组合关系分为八个类别,平面形态以矩形居多。烽火台的平面形状矩形居多,烽火台与附属设施的配置分为十七种组合关系。敌台、烽火台台体以夯筑、砖石包砌为主。火池为蓟镇长城烽火台的辅助设施。第四章,剖析明代北部边防屯兵设施。屯兵设施主要以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关城为主,多为黄土夯筑、石块垒砌、外包砖石三种形制,路城、卫城、所城、堡城平面形态多以矩形为主。军堡的附属设施主要有马面、角楼、瓮城、壕沟、护城墩、水门、马道等,据军堡与附属设施的配置关系组合分为十四个类别,城堡依其分布的地理位置分为城堡与山、河流、湖泊、泉水、荒滩沙漠五大类。第五章,梳理明代北部长城沿线铺舍、居址考古遗存分布,并对其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天津市居址遗存主要以石块干垒为主,宁夏为黄土夯筑的窑洞式砖室,按其与附属设施的配置关系分为六个类别。水窖遗存主要分布于天津市、水窖壁石块干垒,水井遗存主要分布于天津市、河北省、宁夏、陕西四省市。第六章,归纳总结明朝北部边防设施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北部防线不断内缩,军堡数量增多,长城墙体的规模不断扩大,附属设施配置逐步完备,辽东镇与蓟镇、昌镇、山海镇、真保镇在长城与军堡的规模、分布密度、材质、附属设施配置有显着差异;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与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临洮镇、甘肃镇在军堡、长城规模及附属设施配置存在差异。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气候变迁、地震等因素共同影响明代北部边防设施的空间分布、形制、附属设施的配置。通过本专题考古学研究,真实完整再现明代北部边防设施的形制,与附属设施配置组合类型等基本情况,分析其在明代北部边防体系中的作用和功能,长城防御体系不仅仅是一条军事防线,更是农牧民族的分界线。本专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考古学手段展现明代北部长城、军堡等防御设施的构造与形制,并分析不同区域防御设施形制差异的原因,期以对今天北部边防设施的兴筑有借鉴意义。

王琳峰[2](2012)在《明长城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文中提出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标志性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特定军事管理制度下具有高度整体性及层级性的军事防御体系。以往关于“明长城蓟镇”的研究和保护多关注于某一地段或某种防御设施类型的研究,缺乏针对蓟镇防御体系整体及其聚落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明长城蓟镇为对象,在明代北部边疆的历史背景下,从整体性视角梳理蓟镇的军事建置沿革、战略地位转变、防御范围演变等问题;揭示蓟镇防御体系的构成及功能;绘制出明长城蓟镇军事聚落空间分布图,研究蓟镇军事聚落的空间分布及变迁规律,归纳军事聚落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长城军事聚落具有时空跨度大、涉及领域多、信息量巨大等特征,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难以满足研究需要。因此本文引入GPS、GIS、RS等空间信息技术,建立面向“蓟镇聚落整体性研究”的聚落空间数据库,整合聚落的空间及属性数据,进一步探索建立传统聚落空间数据库的技术路线。在建立蓟镇聚落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针对蓟镇聚落的历史演变过程、景观环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多视角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对蓟镇防御体系及军事聚落进行历史地理和规划层面的解析。同时探索基于传统聚落空间数据库平台的空间定性与量化分析整合的聚落研究方法。

于默颖[3](2004)在《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明朝与蒙古的双边政策和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体制为中心,探讨明蒙关系发展演变问题。 正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明朝对蒙政策和蒙古对明政策。文章以土木之变和俺答封贡为限,分为明前期、明中期和明后期三个阶段进行论述。明前期明朝对蒙政策中论述了洪武时期的对蒙政策,包括统一全国战略下的军事攻伐和政治诱降政策,对峙局面下的北边防御政策,对降附蒙古人的安置政策;永乐时期对蒙政策,主要谈其封贡互市政策及对北边防御体系的调整;仁、宣以来对蒙政策主要是安抚和防御,即一方面继承永乐封贡政策以羁縻蒙古,另一方面进一步收缩北边军事防线,加强防卫。明中期明朝的蒙古政策日渐走向消极保守,转变为一种固守应付政策。明后期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包括两方面:其一是贡市和战守互相结合的政策;其二是宗教文化政策。 在论述明朝对蒙政策的同时,文章也相应探讨各个时期蒙古对明朝的政策。明前期北元君臣的对明政策中分别谈大汗和权臣对明朝的不同态度和政策:元朝灭亡后,北元君主始终与明采取敌对态度,政治上不承认明朝合法地位,而仍以正统自居;军事上不时南下,抗衡明军。蒙古贵族权臣比大汗有着更为灵活务实的态度,他们向明朝俯首,目的不外是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在大汗权势衰微时便突出地表现出来。明中期蒙古的对明政策中包括也先之后至满都鲁汗的亦贡亦掠政策;达延汗继位后凭借强势要求平等往来的政策;俺答汗崛起后以和求和及以战迫和政策。明后期的政策主要体现在蒙古也制定了自己针对封贡的法令制度。 在明朝对蒙古的政策中,最重要且长久的是防御政策,这一政策的直接产物就是九边防御体制,因此第二部分对九边防御体制进行研究。首先论述了九边的设立,考析了九边诸镇设立、称镇的过程和时间,并指出了边镇的设立与明蒙关系发展密切相关的情况;其次探讨了九边的官制,分武官、内臣、文官三部分进行论述:武官主要谈“行伍官”系统,这一系统以总兵官为首,包括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把总等;内臣镇守系统,包括镇守、分守、守备、监枪诸内臣。文臣主要包括总督、巡抚、巡按和兵备;最后论述了九边防御体系,从新的角度出发,探讨长城防御工事的构成及其在防御蒙古中的作用,修筑过程及其影响,同时对九边军队的建制和组成以及数额、九边的军费的消费构成、供给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辨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屈维英[4](2003)在《明长城砖窑群惊现秦皇岛》文中指出不到长城非好汉。到过长城的人不少,但 是谁知道筑长城的城砖是在哪里烧的?

二、明长城砖窑群惊现秦皇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明长城砖窑群惊现秦皇岛(论文提纲范文)

(1)考古学视野下明代北部边防设施遗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明代北部边防设施的构建过程
    第一节 洪武至宣德年间(1368—1434)
        一、洪武年间的新建
        二、建文至永乐年间的构建
        三、宣德中的建设
    第二节 正统至隆庆年间(1434—1572)
        一、正统至天顺的兴筑
        二、成化至正德年间的创建
        三、嘉靖至隆庆年间的持续构建
    第三节 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
        一、万历中的增建
        二、天启至崇祯年间的尾声余韵
    小结
第二章 明代长城墙体形制的考古学分析
    第一节 明代长城的地理分布与墙体类型
        一、东北地区明长城地理分布与墙体类型
        二、华北地区明长城地理分布与墙体类型
        三、西北地区明长城分布与墙体类型
    第二节 明长城形制的考古学分析
        一、城墙
        二、壕堑
        三、品字形坑
        四、修筑方式
    第三节 明长城城墙附属设施的考古类型学分析
        一、长城附属设施的遗存
        二、长城外侧附属设施的遗存
        三、长城墙体的等级与考古年代学分析
    小结
第三章 明代墩台的考古类型学分析
    第一节 文献与碑刻记载中墩台的形制与功能
        一、文献所记载墩台的形制
        二、碑刻所载敌台戍守人员、器械的配置
        三、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
    第二节 明长城敌台的考古类型学分析
        一、空心敌台的类别
        二、敌台及附属设施的组合关系
    第三节 烽火台的考古类型学分析
        一、烽火台及附属设施的类别
        二、火池的遗存
    小结
第四章 明朝北疆屯兵设施的考古学分析
    第一节 北部驻防城堡的层级与形制
        一、镇城
        二、路城
        三、卫城、所城
        四、堡寨
        五、关城
    第二节 驻防城堡及附属设施的考古类型学分析
        一、驻防城堡的平面形制
        二、城堡与附属设施的配置
    第三节 城堡所处地理环境与位置的考古学分析
        一、城堡与山岭的组合关系
        二、城堡与泉水的组合关系
        三、城堡与河流的组合关系
        四、城堡与湖泊的位置关系
        五、城堡与荒漠滩地的位置关系
    小结
第五章 明朝北疆戍卒生活设施的考古学分析
    第一节 明长城沿线铺舍、居址的考古类型学分析
        一、今天津市境明代铺舍遗存
        二、今宁夏境明代铺舍遗存
    第二节 明朝北疆地带水井、水窖的考古类型学分析
        一、明代北疆水窖遗存
        二、明代北疆水井遗存
    小结
第六章 明朝北疆边防遗存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明代北疆边防设施时间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防线总体内缩
        二、驻军城堡增加
        三、长城长度增加
        四、修缮的常态化
        五、防御设施的多元化
    第二节 明代北疆边防设施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辽东镇与蓟、昌、山、保四镇的长城形制差异
        二、宣、大、山西三镇与陕西五镇的形制差异
    第三节 明代北疆边防设施变迁的影响因素
        一、政治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军事因素
        四、民族因素
        五、生态因素
        六、气候因素
        七、地质因素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表格
    附录二图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明长城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 “长城”概念认识的误区
        (2) 长城军事聚落保存的现状
        1.1.2 研究意义
        (1) 长城军事聚落的研究价值
        (2) 填补长城蓟镇整体性研究的缺环
        (3) 突破传统聚落研究方法的局限
        (4) 构建长城遗产保护的信息平台,促进长城整体保护
    1.2 研究对象
        1.2.1 “蓟镇”的概念
        (1) “边”与“镇”的意义
        (2) “蓟镇”的概念
        1.2.2 “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的范围界定
        (1) 时间范围
        (2) 空间范围
    1.3 研究现状
        1.3.1 明长城“九边”研究现状
        (1) 历史地理学界
        (2) 建筑规划学界
        (3) 文物博古学界
        1.3.2 明“蓟镇”研究现状
        (1) 分地段研究——缺乏整体性
        (2) 分类型研究——缺乏系统性
        1.3.3 问题分析及启发
    1.4 研究材料
        (1) 正史、政书类
        (2) 奏疏、文集类
        (3) 舆地图籍类
        (4) 地方志类
    1.5 研究内容及核心问题
        (1) 梳理明代“九边”之一的蓟镇及其聚落发展脉络
        (2) 研究军事制度下的长城构成要素与功能体系
        (3) 解析层级体系中的蓟镇聚落空间与结构特征
        (4) 归纳建立传统聚落空间数据库的技术路线
        (5) 结合GIS分析方法探索蓟镇聚落景观环境特征
    1.6 研究方法
        (1) 史料论证与实地考察相辅助
        (2) 历史现象与地理空间相结合
        (3) 基于GIS的数据储存与管理
        (4) 定性研究与量化分析相综合
    1.7 研究框架
    1.8 研究创新与未尽事宜
        1.8.1 研究创新
        (1) 厘清蓟镇历史发展脉络、构成与功能等历史存疑
        (2) 绘制蓟镇军事聚落空间分布图,从整体角度揭示其内在结构
        (3) 构建蓟镇聚落空间数据库,验证结合GIS的聚落空间分析方法
        (4) 提出长城保护的新依据——“长城军事缓冲区”
        1.8.2 未尽事宜
第二章 明“九边”及蓟镇聚落建置研究
    2.1 明代北边形势与“九边”建置
        2.1.1 洪武年间——“安内攘外”与“七大防区”
        2.1.2 永乐到正统年间——“防线内移”与“九边建立”
        2.1.3 嘉靖之后——“通贡互市”与“九边演变”
    2.2 明代“九边”体系中的蓟镇
        2.2.1 明代“九边”建镇标准之争
        2.2.2 蓟镇建镇时间辨析
        (1) 蓟镇建镇于永乐年间说
        (2) 蓟镇建镇于宣德年间说
        (3) 蓟镇建镇于嘉靖年间说
        (4) 蓟镇建镇时间辨析
        2.2.3 蓟镇军事地位的转变
        (1) “靖难之役”
        (2) “永乐迁都”
        (3) “庚戌之变”
        (4) “无印之帅”
        2.2.4 蓟镇防御范围的演变
        (1) 地域范围
        (2) 防御分区
    2.3 蓟镇“边”与“镇”的关系
        2.3.1 “镇”之兴建——集中于洪武、永乐时期
        2.3.2 “边”之修筑——集中于嘉靖至万历年间
        2.3.3 “步步为营”之战略思想
        (1) 建“镇”先于修“边”
        (2) 建“镇”重于修“边”
        (3) “织网”与“锁边”
        (4) 佐证“长城起源于列城”说
    本章小结:边疆形势下的蓟镇聚落建置
第三章 蓟镇防御体系构成及功能研究
    3.1 蓟镇的军事制度
        3.1.1 基本军事制度及设置
        (1) 都司卫所与总兵镇守制度
        (2) 蓟镇的卫所设置
        3.1.2 变革中的军事领导制度
        (1) 从“大将镇守”到“塞王守边”
        (2) 从“塞王守边”到“总兵镇守”
        (3) 从“总兵镇守”到“督抚与总兵并制”
    3.2 蓟镇防御体系的构成
        3.2.1 边墙敌台
        (1) 边墙
        (2) 空心敌台
        3.2.2 传烽墩台
        3.2.3 军事聚落
        3.2.4 驿站
    3.3 蓟镇防御体系的功能
        3.3.1 屯兵与建营
        (1) 军户与屯兵类型
        (2) 编伍与兵力分布
        (3) 军户制与里坊制
        3.3.2 屯田与屯所
        (1) “伍”的资源意义
        (2) 蓟镇的屯田
        (3) 蓟镇的屯所
        3.3.3 粮饷与仓储
        (1) 蓟镇的粮饷
        (2) 蓟镇的仓储
        3.3.4 抚赏与贸易
        (1) 岁给赏赉
        (2) 茶马互市
    本章小结:屯戍结合的蓟镇防御功能
第四章 蓟镇聚落空间分布及结构研究
    4.1 蓟镇聚落的层级控制
        4.1.1 蓟镇的官职与官府驻城
        (1) 武官体系
        (2) 文官体系
        4.1.2 蓟镇的层级体系
        (1) 总兵镇守制下的层级体系
        (2) 都司卫所制下的层级体系
        4.1.3 蓟镇聚落的分级
        (1) “镇、路、卫、所”分级方法的问题
        (2) 长城军事聚落的层级
    4.2 蓟镇聚落的空间分布
        4.2.1 蓟镇聚落分布特征
        (1) 蓟镇聚落分布的阶段性
        (2) 蓟镇聚落空间分布图
        (3) 蓟镇各路所辖聚落分布
        (4) 蓟镇聚落空间分布特征
        (5) 长城“区域防御”特征
        4.2.2 蓟镇中心聚落——“镇府三迁”
        (1) 桃林口——洪武年间的镇城
        (2) 狮子峪——永乐至景泰年间的镇城
        (3) 三屯营——天顺至崇祯年间的镇城
    4.3 蓟镇聚落的内在结构
        4.3.1 “众星拱卫”的放射结构
        4.3.2 “横向分段、纵向分层”的线性结构
        4.3.3 “秩序叠加”的网络结构
    4.4 蓟镇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4.4.1 历史背景与边疆形势
        4.4.2 自然地形与景观环境
        4.4.3 军事制度与战备资源
        4.4.4 传统文化与宗教观念
        4.4.5 军事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层级结构中的蓟镇聚落分布
第五章 基于GIS的蓟镇聚落数据库构建
    5.1 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技术优势
        5.1.1 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5.1.2 GIS数据库的技术优势
    5.2 引入空间信息技术的意义与目标
        5.2.1 空间信息技术的引入突破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
        5.2.2 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景观环境分析
        5.2.3 建立蓟镇聚落研究的数字化平台
        5.2.4 对明长城蓟镇聚落进行空间分析
        5.2.5 为聚落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5.3 蓟镇聚落空间数据获取与信息化
        5.3.1 蓟镇聚落空间数据
        (1) 数字高程地图
        (2) 基础地理信息矢量数据
        (3) 历史地图
        (4) GPS数据
        5.3.2 蓟镇聚落时间及属性数据
    5.4 面向聚落时空分布研究的数据库建立
        5.4.1 属性数据库的构建
        5.4.2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1) 多元图形数据的统一
        (2) GPS数据图形化
        (3) 聚落数据库的建立
        5.4.3 建立聚落空间数据库的技术路线
        (1) 聚落空间数据库的技术优势
        (2) 建立传统聚落空间数据库的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传统聚落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第六章 结合GIS的蓟镇聚落空间分析
    6.1 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方法
        6.1.1 聚落空间分析的渊源
        6.1.2 GIS空间分析的功能与目标
        6.1.3 面向聚落分布研究的GIS分析方法
        (1) 缓冲区分析
        (2) 叠置分析
        (3) 距离分析
        (4) 密度分析
        (5) 表面分析
        6.1.4 面向聚落分布研究的GIS分析框架
    6.2 聚落演变过程分析
        6.2.1 蓟镇聚落建置过程
        6.2.2 蓟镇镇城演变
    6.3 聚落景观环境分析
        6.3.1 聚落分布——高程
        (1) 蓟镇聚落整体高程分布
        (2) 山海路——聚落平均海拔最低的路
        (3) 曹家路——聚落平均海拔最高的路
        6.3.2 聚落选址——坡度
        6.3.3 聚落选址——坡向
        6.3.4 聚落环境——水域
    6.4 聚落分布规律分析
        6.4.1 聚落分布与长城军事缓冲区
        6.4.2 聚落戍守密度
        6.4.3 聚落分布距离
        6.4.4 聚落等级与规模
    本章小结:蓟镇聚落空间分布规律
结语
    1. “历史史实”的挖掘——蓟镇及其军事聚落的整体性研究
    2. “历史数据”的验证——基于GIS数据库的蓟镇聚落空间分析
    3. “基础研究”的深入——促进长城保护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附录
    附录一:明朝年号表
    附录二:蓟镇聚落建置、模统及现状统计表
    附录三:蓟镇边城、墙台、空心敌台统计表
    附录四:蓟镇聚落分路分布统计表(嘉靖万历年间)
    附录五:蓟镇路列关城统计表(万历年间)
    附录六:明蓟镇军事大事年表
    附录七:蓟镇聚落GPS数据统计表
    附录八:遗存较好的蓟镇聚落现状
    附录九:蓟镇聚落碑刻统计
    附录十:蓟镇聚落门额刻石统计
    附录十一:昌镇边城、空心敌台统计表
    附录十二:昌镇聚落建置统计表
    附录十三:昌镇卫所设置统计表
参考文献
    1. 史籍方志
    2. 现当代书籍
    4. 学位论文
    5. 期刊
    6. 外文文献
    7. 主要参考网站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明朝与蒙古的双边政策
    第一节 明前期对蒙古的政策
        一、 洪武时期的对蒙政策
        (一) 统一全国战略下的军事征伐和政治诱降政策
        (二) 对降附蒙古人众的政策
        (三) 对峙局面下的北边防御政策
        二、 永乐时期对蒙政策的调整和发展
        (一) 蒙古分立形势下的扶弱抑强、分而御之政策
        (二) 北边防御的调整和加强
        三、 宣德、正统时期的对蒙政策
        四、 东西蒙古势力的消长及其对明政策
        (一) 东西蒙古势力的消长
        (二) 明前期蒙古的对明政策
        五、 土木之变对明蒙政策的影响
    第二节 明中期的明蒙政策
        一、 东蒙古的重新崛起及其对明政策
        (一) 东蒙古的重新崛起
        (二) 明中期蒙古的对明政策
        二、 明朝中期的统治形势及其对蒙政策
        (一) 景泰至成化、弘治间的对蒙政策
        (二) 正德至隆庆间的对蒙政策
        三、 中期与后期明蒙政策分界线的“俺答封贡”
        (一) 封贡实现的原因和明朝的动机
        (二) 顺义王之封
        (三) 从顺义王印看明朝对隆庆和议的初衷
        (四) 俺答封贡的意义和影响
        (五) 蒙古对封贡的看法
    第三节 明后期的明蒙政策
        一、 明朝与漠南蒙古右翼封贡互市关系的长期维持
        (一) 明蒙有关封贡互市的制度
        (二) 封贡互市中经济因素的作用
        二、 明后期对蒙古的政策
        (一) 贡市与战守相结合的政策
        (二) 宗教文化政策
第二章 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体制
    第一节 明代九边的设立
        一、 洪武时期诸边的创设
        (一) 洪武时期七镇的创设
        (二) 北平、大宁二镇
        (三) 开平、东胜二卫
        二、 各镇的设立和称镇
        (一) 明初五镇
        (二) 洪武以后继设四镇
        (三) 九边析出各镇
    第二节 明代九边的官制
        一、 武职官员系统
        (一) 总兵官、副总兵、参将、游击
        (二) 镇守、协守、分守、守备
        二、 内臣系统
        三、 文臣系统
        (一) 总督和巡抚
        (二) 巡按和兵备
        (三) 明代督抚等文官设置的背景和影响
    第三节 明代九边的防御体系
        一、 九边的防御工事
        (一) 防御工事的构成和作用
        (二) 九边防御工事的修筑及其影响
        二、 九边的驻军
        (一) 九边驻军的建制和组成
        (二) 九边驻军数额
        (三) 九边驻军存在的问题
        三、 九边的军费
        (一) 九边军费的消费构成
        (二) 九边军费的供给途径
        (三) 九边军费供应中的问题及其影响
引用及参考文献

四、明长城砖窑群惊现秦皇岛(论文参考文献)

  • [1]考古学视野下明代北部边防设施遗存研究[D]. 李小明.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2]明长城蓟镇军事防御性聚落研究[D]. 王琳峰. 天津大学, 2012(08)
  • [3]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D]. 于默颖. 内蒙古大学, 2004(04)
  • [4]明长城砖窑群惊现秦皇岛[J]. 屈维英. 了望新闻周刊, 2003(02)

标签:;  ;  ;  ;  ;  

秦皇岛惊现明长城砖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