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式排球的发展概况及特点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娇[1](2016)在《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软式排球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9月6日,中国女排击败日本队,时隔11年再次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中国女排的再一次辉煌,令国人振奋,然而冷静思考,中国排球目前仍存在着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青少年人才储备问题。硬式排球运动本身的特性决定了目前其困境。而软式排球运动无疑是中国排球的救星,其球体轻软、手感舒适,最适合对初学者进行教学及兴趣的培养,同时,也为中国排球运动储备人才。软式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工作自1994年来以达20年,目前黑龙江省也在探索着竞技体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的排球事业发展新道路,因此,本文主要从黑龙江省普通高校软式排球场地设施和器材情况、师资教学力量、大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的参与情况、高校领导对软式排球运动的重视程度等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软式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如领导重视因素、场地器材因素、师资力量因素、组织比赛因素、学生兴趣因素等进行系统地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政府部门的主体引导作用,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指令等来进行调控,积极协调引导相关部门的项目发展,融合教育部门、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上层引导作用,促使软式排球运动这一项目得以更好的开展;2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大各方面对软式排球的宣传力度,快速、有效、健康地推动软式排球运动在高校的开展;3优化高校软排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软排场地、提供足够的软式排球,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为推动软式排球运动在黑龙江省高校的普及开展保障物质条件;4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使用统一的教材,规范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通过师资力量的提升,实现软式排球课程质的飞跃;5积极开展软式排球竞技比赛,增加校内学生、高校之间学生软排技战术交流,提高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的兴趣,而且可以加强高校之间学术和人文交流,通过比赛,提高黑龙江省软式排球运动水平,推进软式排球运动的广泛开展。
韩飞龙[2](2016)在《“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特点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地排球"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合理、合法的接触"地面"的一项新兴排球运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其他类排球——"空中排球"相区别,如硬排球、软式排球、气排球等,因为这些排球项目不可以随意接触地面,即只要任何一方的球触地面,就说明其中一方得分或者失分。"地排球"因具有简易性、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普适性等众多的特点,它作为排球界的一颗新星,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和壮大。本论文通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来研究地排球。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对软式排球和气排球的相关运动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为目前文献研究较少的地排球提供对比和借鉴的基础;通过比较研究法,对比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的众多运动特点,旨在发掘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以及探索出地排球独有的特点和价值;通过专家访谈法,重点对这项新兴的且文献较少的地排球运动的创始专家进行访谈,同时对其他相关排球专家进行访谈,旨在更多的收集权威人士关于地排球运动的相关珍贵的一手信息,为更好的研究地排球运动提供支持和借鉴,同时还将采用问卷调查法等科研方法对本课题开展全面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方法,旨在更好、更全面的研究好"地排球"这一新兴的排球项目,为以后研究"地排球"的学者专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本论文通过研究"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的众多方面特点,然后通过充分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的结果:(1)在起源与发展特点方面,软式排球和气排起源时间相近,而地排球起源较晚,因地排球优点众多,符合人类对新事物的尝试,因此地排球作为一项新兴运动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目前软式排球在中国开展的形式和范围较多,气排球其次,地排球最后,同时地排球目前的理论研究处于迅速启蒙阶段。(2)在器材与场地特点方面,通过比较发现,地排球球体整体的质量和性能在三者之中处于优势地位,它的材质、磨损度、弹性、颜色等处于前位,而且网高和场地面积也比较自由灵活。同时在场地适用方面,气排球在户外受到一定局限,软式排球在室内外可以开展,而地排在室内室外也非常适合开展。(3)在技术特点方面,研究发现"地排球"的垫球技术与其它两类排球基本相同,而在发球、传球、扣球和拦网技术方面与软式排球依然无明显差异。但这些技术与气排球有一定差异,这也是致使气排球更适宜身体心理较弱的老年群体,而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更适宜身体心理素质更强的少年、青年、中年等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地排球最重要的技术不同或规则不同之处就是地排球可以合理触"地面"。(4)在竞赛规则特点方面。在裁判员规则和组成上,三者差异不显着。在参加者组成上,气排球最多,软式排球其次,地排球较少,地排球适应了目前参与排球运动人员相对较少的现状。在比赛方法上地排球结合了软排和气排的优点采用非决胜局21分,决胜局15分的规则。在比赛行为上,地排球与软排相同,而与气排不同,原因依然是气排球为了适应老年群体。在比赛时间方面,三者之间在其它方面无显着差异,但地排球增加了技术暂停,这与硬排球相似,以便更好的宣传和发展这项新兴的运动。(5)在健身、健心和其它特点方面,地排球由于球体的性能、质量要稍好于软式排球和气排球,同时地排球独特的触地技术和规则,使得地排球在健身性、安全性、集体性、交往性、生态性等特点方面不逊于软式排球和气排球。同时由于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有一定的相似优点,因此它的普适性同软式排球相同,又由于其软度介于硬式排球和软式排球之间,且拥有软式排球的特点,也具有硬排球的技术暂停规则,因此,地排球不仅拥有大众性、竞技性而且拥有良好的经济性。"中国制造"的地排球和气排球,是它们拥有中国民族性的重要原因。(6)在排球本质特点方面,最终研究发现虽然这三种排球名字不同,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但深入本质发现他们的特点都是大同小异,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简单、方便和大众化,只是侧重点不相同。(7)在地排球开展价值方面,因为地排球拥有众多的优点,因此它的价值也很多,不仅可以促进各类人群的身心健康,使其生活工作的更好,也可以促进整个排球运动的发展,促进经济GDP和绿色GDP的同步提高。
宫宇宁[3](2016)在《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硬式排球课与软式排球课对学生健身价值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崭新的时代,也是全面改革开启的时代,为了顺应改革发展的大潮,国家教育部提出新的举措。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和谐。”在这样大的背景前提下,2000年11月,软式排球课的教学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加入到“体育与健康课程”,而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排球课教学一直都采用硬式排球。为了顺应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提高适应能力,是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本人试图采用软式排球课和硬式排球课进行教学实验的对比研究,力求探索两者对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健身价值的影响,为软式排球课教学和硬式排球课教学在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应用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硬式排球课与软式排球课对学生健身价值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1.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角度来讲,硬式排球课教学比软式排球课教学提高男生的身体素质效果较为好一些,软式排球课教学比硬式排球课教学提高女生的身体素质效果较为好一些。2.软式排球运动和硬式排球运动都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交流能力,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都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只是软式排球运动对女生同学的人际关系和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硬式排球运动对男生同学的人际关系和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3.软式排球班级男生在教学中,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不及硬式排球班级男生。4.在软式排球运动教学的带动下,软式排球教学实验班女同学和硬式排球教学对照班男同学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潜移默化的逐渐形成,不断树立自己体育锻炼目标,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是十分有意义的。
邱丽[4](2015)在《软式排球引入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软式排球运动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具有简单易学、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等特点,既具有竞技体育特点又适合全面健身参与。我省部分普通高校和中小学体育教学已经将软式排球作为教学内容,相对于硬式排球而言,更易于被初学者接受,也取得了更为显着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关注,甚至逐渐被淡化甚至边缘化。排球一直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开展情况可以侧面反映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状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对山东省15所高职院校的排球教学现状的调研,分析目前山东省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的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软式排球运动引入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展开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软式排球的引入改善高职院校排球教学,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排球参与兴趣,为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软式排球的引入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通过对山东省15所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现状及软式排球引入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省高职院校排球场地情况基本能满足各校教学需求,但就总体而言场地的利用率不高;排球数量充足,并且部分院校有软式排球作为课余锻炼器材。(2)山东省高职院校排球任课教师三成以上为排球专项毕业,其余任课教师就读期间也学习了排球必修课程;任课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并且男教师数量明显多于女教师;任课教师学历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职称以讲师为主;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主动性欠提高,有一定的继续教育学习机会,但与教师的学习意愿还有部分差距。(3)山东省高职院校排球课教学目标较为明确,能基本符合《指导纲要》要求;要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技战术水平,教学时数和学期安排有待进一步增加;教学内容以排球技战术和基本理论知识为主;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以示范法和完整分解法为主;排球课程评价有理论知识、专项技能和平时表现构成,部分院校增加素质测试。(4)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排球运动参与兴趣,但是体育课选课意愿较低,课余参与情况也不乐观;学生选择排球课的动机不良,多以获取学分为主;影响学生选择排球课的因素主要与排球项目自身特点有关。(5)软式排球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师生对软式排球有较高认知态度,对于软式排球引入体育教学非常期待;高职院校场地器材情况可以为软式排球引入提供物质保障。(6)高职院校排球师资对于软式排球非常了解,有些任课教师进行过专门学习,可以借助继续教育机会进行专门进修,可以保障教学效果;教学内容设置可借鉴普通高校开课经验,循序渐进,将软式排球课程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良好融合。
周雨洁[5](2014)在《唐山市区初级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取得了“五连冠”的骄人成绩,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中国人,社区和校园排球热不断涌现,对排球运动的发展和培养后备人才起了良好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排球水平逐渐下降,社区和校园排球活动也随之逐年降温,排球人口不断减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软式排球,于1994年底传入中国,给排球运动注入了生机,加之我国女排水平开始回升,再一次激起人们对排球运动的热爱。而且软式排球因其球体软、重量轻和速度慢、健身和娱乐性强等特点,也使其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项目之一,尤其是在校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发展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还把软式排球列入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力争使软式排球进入校园、进入社区,形成规模。那么,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国家排球管理中心的这些努力,这些措施,究竟是否落到了实处?各地的贯彻、执行情况到底怎么样?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唐山市区中学开展的软式排球运动还不理想,为了使软式排球在唐山市区中学开展的更加深入,进一步完善软式排球的教学工作,使软式排球在唐山市区的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可以扩大排球人口的数量,本研究对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唐山市区中学软式排球的开展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各方面比较来看,软式排球从自身的材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耐用、使用寿命较短、消耗量较大等等这些原因让许多学校在开展软式排球运动时产生顾虑,需要在现有软式排球优点的基础上再努力创新,满足学生练习的需要。软式排球自身柔软的特性消除了初学者练习排球运动的心理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软式排球在技术上与硬式排球存在相通性,但也存在差异性,不能照搬硬式排球的技术要求。2.唐山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的情况总体来说并不是十分理想,其中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现实问题。笔者在对唐山市区中学的调查中显示还有一部分学校没有开展软式排球课程,即便是在开展的学校中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课时的安排上较少,并且学校教学所采用的教材也不统一,绝大多数学校的硬件条件不够理想,学校领导对软式排球的开展不是很重视,等等这些问题都对开展软式排球有极大程度的影响。3.在教师方面的调查表明,唐山市区中学教师结的学历和年龄结构比较理想,但是教师对于软式排球的科研水平普遍较低,而且教师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一般,软式排球教师都是由硬式排球或者其他体育专业的教师转化过来的,而且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没有经过软式排球的专业培训。4.在学生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于软式排球的喜欢程度上,虽然不是十分理想,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少一部分是被软式排球运动所吸引的,但难免还是受到了其他传统项目和热门项目的冲击。电视网络是学生除了在学校课堂上认识和了解软式排球的又一重要途径。学生参加软式排球的年限普遍短,技术掌握情况较差,而且课外活动次数也很少。在软式排球的喜欢程度上,男生的喜爱和参与人数少于女生,但在硬式排球的喜欢程度上男生人数大于女生。5.从影响唐山市区初级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上来看有:政策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场地、器材硬件条件的不足、缺乏软式排球专业教师、媒体宣传的力度不够、软式排球自身的弊端、软式排球规则和教材的不明确。为了能让软式排球在唐山市区得到长远、良性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首先,应该得到相关体育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使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提高,从而可以满足本学校开展软式排球的基本教学条件;其次,提高软式排球教师的专业水平知识和科研能力,增加学生的课时,统一教材,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了解软式排球运动。此外,还要多组织较为正规并且有一定规模的软式排球比赛,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软式排球的宣传及推广很有帮助。
马蓉[6](2014)在《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高校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素质教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强健大学生体魄,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引领之下,各个高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之下开始阔步前行推进体育教育改革。如今各个高校都开始增设体育设施,扩建运动场地,新设运动项目、增加教学内容来适应大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尤其是当高校的体育课开设选修课之后,一些新兴的项目获得了大学生的青睐。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项目,软式排球因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了广大大学生的喜爱。本文通过对山西省18所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开展现状的研究,从而对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运动的器材配备、场地设施、课程设置、师资状况、领导重视程度、学生喜爱程度等内容有了一些了解。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软式排球运动已经在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之中开始推广与普及,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而且各个院校所的开设形式也是千差万别。由于大学体育课没有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是学校依据自己的情况自定的,很多学校没有把软式排球纳入教学内容,严重影响软式排球运动的推广。软式排球课的教材情况也不容乐观,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由任课的教师自定。大学生对于软式排球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于软式排球运动有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参与软式排球的频率并不是很高。通过调查,对于影响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开展因素做了一些分析。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相关政策因素、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师资力量与师资水平、场地器材因素、学生个人兴趣、经济因素与其他一些因素。针对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做了一些分析,并针对影响其开展的因素大胆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为推进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的软式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王玉闯[7](2011)在《对软式排球正面扣球起跳瞬间—击球过网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软式排球作为一项从室内排球衍生出来的休闲娱乐运动,正在不断得到重视与推广普及,随着其在在中老年及少年儿童人群中普遍开展,软式排球已进入各大中专院校等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学校教学课堂,并进行软式排球的各类别的比赛,由于软式排球球体的物理特点与室内排球的不同,其在教学比赛中的一些技术动作存在一定差异,但在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和软、硬式排球教材中发现,对于硬式排球的技术动作分析较多,对于软式排球技术动作主要以文字方面进行叙述的,数据研究者较少,而对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进行参照试验比较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学效果方面的联系进行比较的,从数据方面对两种不同球体进行扣球时的动作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献资料还未查阅到。作为排球比赛中最为有效的进攻手段,正面扣球技术中的起跳和空中击球技术动作是扣球技术中的两个关键环节,以硬式排球为参照比较组,对软式排球正面扣球起跳瞬间-击球过网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旨在对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扣球动作进一步区别分析,找出软式排球正面扣球起跳瞬间-击球过网技术动作环节的技术特征,为软式排球正面扣球动作技术的运用提供参考和帮助。本文主要运用实验法,采用高速摄像(120Hz)测量手段,对西安体育学院获得排球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的排球专项5名男性运动员现场摄像,摄像位置距扣球起跳点12.6m处。采用2.43m标准男子网高,每名运动员分别在距球网30cm、75cm两个位置依次完成三次软、硬式排球正面扣球,采集到软、硬式排球正面扣球各15次影像。采用APAS录像解析软件进行解析处理,获得起跳离地瞬间到引臂最大时、引臂最大时到击球瞬间、击球瞬间到球过网瞬间三个分段中髋角、肘角、腕角、身体重心、球速变化等相关的运动学结果。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近网和远网位置分别进行软、硬式排球的扣球技术动作时,因为球体性质的不同,助跑起跳的速度、时间相比,软式排球比硬式排球要慢、要晚。2.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正面扣球起跳离地瞬间到击球过网阶段技术环节中,离地起跳瞬间至引臂最大时,髋角变化及髋角位移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可能是因为球体自身物理特点的不同,在助跑起跳时,运动员进行助跑时间、距离的调整,以便准确击球。在最大引臂时至击球瞬间,击球时的各环节技术参数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可能是软式排球质量轻于硬式排球,球体易变形,挥臂击球的时间及击球作用后的惯性作用影响,使软、硬式排球击球时的技术动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击球瞬间至击球过网阶段,击球时的腕角、作用时间及击球后球的飞行速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这可能是由于软式排球易变性,缓冲了一部分作用力,致使作用于球的动量相对减小造成的。3.根据软式排球在扣球时与硬式排球扣球时存在的技术动作的差异,在进行软式排球教学时,应使学生注意助跑时间、距离,击球时手腕的推压与鞭打的运用以及手与球的作用时间,以做到准确完成击球动作。
王江浩[8](2011)在《对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中学体育教育改革,软式排球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软式排球是集健身、竞技、娱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已经得到大众普遍的认可。软式排球运动符合学校体育实施以健康第一、学生为本、全员参与的教改方向,可以更好的在学校体育中开展教学工作,软式排球已经被教育部列入中学的体育教学大纲。而且由于软式排球适用人群广,运动强度小,趣味性强等优点,这也使软式排球成为全民健身重要项目之一。目前,石家庄市区中学开展的软式排球运动还不理想,为了使软式排球在石家庄市区中学开展更加合理,进一步完善软式排球的教学工作,使软式排球在我市的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可以扩大排球人口的数量,本研究对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的开展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的情况总体上来说还不够理想,还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笔者在对石家庄市区中学的调查中显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开展软式排球课程,而且在开展的学校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因素是大部分学校的硬件条件还不够理想,学校领导对软式排球的开展不是很重视等,这些问题都对开展软式排球有很大的影响。2.在开展软式排球学校的课时上的安排上也比较少,这样对发挥软式排球独特魅力有很大的限制,以致使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的认识和了解软式排球运动。此外在软式排球的比赛方面也没有得到较好的组织,多数比赛只是简单的教学比赛,没有真正的在各个中学之间形成一定规模或固定的比赛。这些都对各个学校之间软式排球的交流有一定的阻碍,也对软式排球的发展前途有一定的影响。3.石家庄市区中学教师结的学历和年龄结构比较理想,但是教师对于软式排球的科研水平普遍较低,而且教师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一般,软式排球教师都是由硬式排球或者其他体育专业的教师转化过来的,而且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没有经过软式排球的专业培训。4.在学生方面的调查表明,不同学生对于软式排气的喜爱也不一样,女生比男生较喜爱软式排球,此外软式排球还受到一些其他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乒乓球等)的影响,这对于课外活动时间本来就不是很充裕的学生来说,就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接触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为了使软式排球在石家庄市区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首先,应该得到相关体育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使学校的硬件条件得到提高,从而可以满足本学校开展软式排球的基本教学条件;其次,提高软式排球教师的专业水平知识和科研能力,增加学生的课时,统一教材,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合理了解软式排球运动。此外,还要多组织较为正规并且有一定规模的软式排球比赛,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软式排球的宣传及推广很有帮助。
杨芳艳[9](2010)在《软式排球运动在中学发展前景的研究 ——以长沙市城区高级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女排在世界上取得的“五连冠”曾是国人的骄傲,也使人们特别热爱排球运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排球水平有所滑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软式排球,于1994年底传入中国,给排球运动注入了生机,加之我国女排水平开始回升,再一次激起人们对排球运动的热爱。软式排球因其球体软、重量轻和速度慢等特点,健身娱乐性强,短时间内在国内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尤其是在校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发展素质教育,国家教委还把软式排球列入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然而在软式排球引入学校后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使其发展减弱,为了找出原因,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社会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湖南省长沙市城区高级中学开展软式排球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从软式排球运动的项目特性、比赛规则、发展现状、软式排球文化及它的社会条件五个方面来综合分析软式排球在中学的发展前景,研究发现:1.从软式排球运动的特性来看,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软式排球易磨损,击球时易脏手,球体太软引发击球技术的差异大。2.从软式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则来看,没有统一的软排规则,中国颁布实施的两部规则都来自硬排规则,缺少软排的项目特色。3.从软式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来看,软式排球比赛极少,调查中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软式排球的存在,这跟高级中学过分重视文化课程,忽视引进体育课相应专业的教师和不重视引进新的体育项目有很大关系。4.从软式排球的文化来看,当前中学生对于软式排球的认识,受原有硬式排球技术动作的高要求影响很大,导致参与软式排球运动的人数少。5.从软式排球的社会条件来看,政策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利润的减少导致企业经营策略的相对滞后,赞助比赛活动少,媒体的关注就更少了。综上所述,软式排球运动在中学的发展目前一直在走下坡路,甚至慢慢萎缩消亡,它在中学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令人担忧。
杜炜[10](2009)在《山西省城市中学软式排球教学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显着的成绩。然而,我国的基础教育总体水平并不高,原先的基础教育课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基础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也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软式排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质地软、球速慢、难度小、伤害少、趣味性高、娱乐性强、健身价值高,深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和喜爱。软式排球运动符合学校体育实施健康第一、以学生为本、全员参与的教改模式,满足社会各界、各团体开展大众化群众体育竞技比赛的要求,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以及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软式排球课是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限制性选修内容,新的教学大纲体现了中央提出的学校教育“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指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所以,2000年11月教育部将软式排球列入了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争取使软式排球进入校园,形成规模。这次举动成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不仅为建立我国新型的体育教育素材添枝加叶,而且对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和促进学生素质逐步提高有积极的作用。那么八年来软式排球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展的情况如何?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城市地区中小学的教学又是一种什么情况?在大力推行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体育基础课程改革和发展该如何进行?这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山西省从地理位置上处在中部地区,经济也处在全国的中下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贯彻、执行情况到底怎么样?是笔者研究的目的所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山西省十一个地级市城区中学软式排球教学的开展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城市中学的体育教师学历较理想、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对软式排球的认识程度较高,但是接受软式排球再培训的机会很少,而且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低下;授课内容比较单一;课时少;考核内容以垫球、传球和发球为主;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不够多样化;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喜欢程度上,初中男生、女生和高中女生基本没有差别,学生对垫球和发球技术掌握的较好,而高中男生对软式排球的喜欢程度明显低于初中男生、女生和高中女生:学生参加软式排球的年限普遍短,技术掌握情况差,活动地点基本以学校场馆和校园空地为主,活动形式以同学和朋友结伴为主;场地器材不充足。山西省城市中学业余软式排球队的组织及参加比赛情况不理想,且组织的比赛多采用硬排规则,比赛形式多以四人制为主。影响山西省城市中学软式排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有:政策保障、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和比赛方面。对软式排球开展的总体状况不够理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制定督导措施和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统一教材,规范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时;提高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和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加大对体育的投入,重视软排场地、器材的改善;加强媒体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等。
二、软式排球的发展概况及特点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式排球的发展概况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软式排球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软式排球运动简介 |
2.1.1 软式排球运动的定义 |
2.1.2 软式排球运动的特点 |
2.2 国外软式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
2.2.1 日本软式排球运动的的起源与发展 |
2.2.2 欧洲软式排球运动的的起源与发展 |
2.3 国内软式排球运动发展概况 |
2.4 软式排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
3.1.2 调查对象的构成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地考察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软式排球开展现状 |
4.1.1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软排普及情况 |
4.1.2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领导对软排运动的重视情况调查 |
4.1.3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软式排球体育师资情况 |
4.1.4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软式排球场地、器材设施情况 |
4.1.5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软式排球教学活动基本情况 |
4.1.6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软式排球活动情况 |
4.2 影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软式排球开展的因素 |
4.2.1 领导重视因素 |
4.2.2 场地器材因素 |
4.2.3 师资力量因素 |
4.2.4 组织比赛因素 |
4.2.5 学生兴趣因素 |
4.2.6 其它因素 |
4.3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软式排球发展对策分析 |
4.3.1 加强宏观调控,发挥政府部门的主体引导作用 |
4.3.2 提升领导的重视程度 |
4.3.3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 |
4.3.4 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
4.3.5 提高学生对软排运动的兴趣,积极开展竞赛活动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特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2.1 国内研究动态 |
2.2.2 国外研究动态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比较研究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3.2.7 实地考察法 |
3.2.8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起源与发展特点的比较 |
4.1.1 "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起源特点的比较分析 |
4.1.2 "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发展特点的比较分析 |
4.2 "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器材与场地特点的比较 |
4.2.1 "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球体特点的比较分析 |
4.2.2 "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场地及附属器材特点的比较分析 |
4.3 "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技术特点的比较 |
4.3.1 发球技术特点的比较 |
4.3.2 垫球技术特点的比较 |
4.3.3 传球技术特点的比较 |
4.3.4 扣球技术特点的比较 |
4.3.5 拦网技术特点的比较 |
4.3.6 地排球运动独特的技术特点 |
4.4 "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竞赛规则特点的比较 |
4.4.1 裁判员组成及其裁判的规则特点比较分析 |
4.4.2 比赛参加者的规则特点比较分析 |
4.4.3 比赛方法的规则特点比较分析 |
4.4.4 比赛行为的规则特点比较分析 |
4.4.5 比赛间断与延误比赛的规则特点比较分析 |
4.4.6 其它竞赛规则特点的比较分析 |
4.5 教练员与运动员视角下的"地排球"运动特点 |
4.5.1 健身性特点 |
4.5.2 安全性特点 |
4.5.3 趣味性特点 |
4.5.4 集体性特点 |
4.5.5 大众性特点 |
4.5.6 经济性特点 |
4.5.7 生态性特点 |
4.5.8 民族性特点 |
4.6 "地排球"运动开展的价值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3)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硬式排球课与软式排球课对学生健身价值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软式排球运动和硬式排球运动在国内发展概况 |
1.1.1 软式排球运动在国内发展概况 |
1.1.2 硬式排球运动在国内发展概况 |
1.2 软式排球运动和硬式排球运动在国外发展概况 |
1.2.1 软式排球运动在国外发展概况 |
1.2.2 硬式排球运动在国外发展概况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对比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测 |
3.1.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
3.1.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排球基本技术的对比分析 |
3.1.3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对比分析 |
3.1.4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主观锻炼情况的对比分析 |
3.2 实验后测 |
3.2.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
3.2.2 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实验前后体质指标情况的对比分析 |
3.2.3 实验前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自身体质指标情况的对比分析 |
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对比分析 |
3.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主观锻炼情况的对比分析 |
3.5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对比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软式排球引入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有关软式排球的宣传与推广研究 |
1.2.2 软式排球的教学、训练与技战术研究 |
1.2.3 软式排球的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的研究 |
1.2.4 软式排球与健身娱乐研究 |
1.2.5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比较研究 |
1.2.6 有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1)问卷的设计 |
(2)问卷的效度检验 |
(3)问卷的信度检验 |
(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山东省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现状 |
3.1.1 山东省高职院校排球场地器材情况 |
3.1.1.1 场地器材数量 |
3.1.1.2 场地器材利用 |
3.1.2 山东省高职院校排球师资情况 |
3.1.2.1 任课教师专项 |
3.1.2.2 教师年龄与性别 |
3.1.2.3 教师学历与职称 |
3.1.2.4 教师科研状况 |
3.1.2.5 继续教育 |
3.1.3 山东省高职院校排球课程情况 |
3.1.3.1 教学目标 |
3.1.3.2 教学时数 |
3.1.3.3 教学内容 |
3.1.3.4 教学方法 |
3.1.3.5 考核办法 |
3.1.4 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排球运动参与现状 |
3.1.4.1 排球课参与兴趣 |
3.1.4.2 排球课选择动机 |
3.1.4.3 影响因素 |
3.1.4.4 课外参与情况 |
3.2 山东省高职院校开展软式排球的可行性 |
3.2.1 高职院校开展软式排球的重要意义 |
3.2.1.1 促进排球运动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进一步发展 |
3.2.1.2 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高校的素质教育 |
3.2.1.3 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
3.2.2 高职院校师生对于软式排球的认知情况 |
3.2.2.1 体育教师对于软式排球的认知情况 |
3.2.2.2 学生对于软式排球的认知情况 |
3.2.3 高职院校场馆器材保障 |
3.2.4 高职院校体育师资状况 |
3.2.5 软式排球课程的设置思路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领导和师生要提高认识,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软排参与意识 |
4.2.2 加大软排教学资金投入,修建和完善软排场地器材设施 |
4.2.3 重视在职体育师资培训,切实加强软排教师队伍建设 |
4.2.4 借助媒体宣传,营造软式排球参与氛围,扩大社会影响 |
4.2.5 引入课外活动,建立和完善软式排球运动的竞赛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A |
附件B |
(5)唐山市区初级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软式排球的起源与在国外的发展 |
1.1.2 我国软式排球运动发展的几个阶段 |
1.1.3 我国有关软式排球的科研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2.1 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政策号召 |
1.2.2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
1.2.3 有利于扩大排球人口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据统计法 |
2.2.5 逻辑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对比性研究 |
3.1.1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特性和规格 |
3.1.2 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技术特点分析 |
3.1.3 与硬式排球相比软式排球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
3.2 学校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基本现状 |
3.2.1 唐山市区中学生软式排球场地器材的基本现状 |
3.2.2 唐山市区中学开设软式排球教学的基本情况 |
3.3 唐山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 |
3.3.1 唐山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3.3.2 唐山市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软式排球的了解情况 |
3.3.3 唐山市区初级中学教师的科研状况 |
3.3.4 唐山市区初级中学教师对于软式排球功能的认识 |
3.3.5 对唐山市区初级中学教师软式排球课上课情况的调查 |
3.4 唐山市区初级中学生参加软式排球的基本现状 |
3.4.1 唐山市区初级中学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 |
3.4.2 唐山市区初级中学生对软式排球的认知状况 |
3.4.3 学生参与软式排球活动的情况分析 |
3.4.4 唐山市区初级中学学生对软式排球技术的掌握情况 |
3.4.5 影响唐山市区初级中学学生的学习软式排球的兴趣因素 |
3.5 影响唐山市区初级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3.5.1 学校硬件设施条件的不足 |
3.5.2 缺乏软式排球专业教师 |
3.5.3 媒体宣传的力度不够 |
3.5.4 软式排球自身缺点 |
3.5.5 软式排球没有统一的规则和教材 |
4 对策研究 |
4.1 取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制定相关的督导措施 |
4.2 加强校内外的宣传工作 |
4.3 加强唐山市区初级中学软式排球师资队伍建设 |
4.4 重视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
4.5 认真做好软式排球的教学工作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注释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6)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2 文献综述 |
2.1 软式排球运动简介 |
2.1.1 软式排球与软式排球运动的定义 |
2.1.2 软式排球运动的特点 |
2.2 国内、外软式排球的发展概况 |
2.2.1 国外软式排球的发展概况 |
2.2.2 国内软式排球的发展概况 |
2.3 有关国内软式排球运动的研究 |
2.4 有关国内高校软式排球的研究 |
2.5 高校开展软式排球的意义 |
2.5.1 有利于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
2.5.2 有利于提高普通大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促进其参与性 |
2.5.3 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发展 |
2.5.4 有利于促进硬式排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开展现状调查 |
4.1.1 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教学基本情况调查 |
4.1.2 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 |
4.1.3 山西省普通本科学生对软式排球运动的认识情况调查 |
4.1.4 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场地、器材的基本情况调查 |
4.1.5 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教师师资队伍情况调查 |
4.1.6 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领导对软式排球运动的重视情况调查 |
4.2 影响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开展的因素分析 |
4.2.1 国家相关政策因素 |
4.2.2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 |
4.2.3 学生个人兴趣 |
4.2.4 场地器材因素 |
4.2.5 师资力量与师资水平 |
4.2.6 经济因素 |
4.2.7 其他影响因素 |
4.3 完善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运动发展的对策 |
4.3.1 呼吁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 |
4.3.2 提升领导的重视程度 |
4.3.3 转变教学模式 |
4.3.4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
4.3.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4.3.6 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
4.3.7 加强软式排球宣传力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对软式排球正面扣球起跳瞬间—击球过网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1.1.1 选题的依据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针对排球技术运动学分析的研究现状 |
1.2.2 针对软式排球的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问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据处理法 |
2.2.5 比较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软、硬式排球扣球时起跳离地瞬间到引臂最大时阶段各关节角度比较分析 |
3.1.1 髋关节角度比较分析 |
3.1.2 右髋角的位移比较分析 |
3.1.3 重心高度差的比较分析 |
3.1.4 右肩、肘角的比较分析 |
3.1.5 右肩、肘、腕的速度变化比较分析 |
3.2 软、硬式排球扣球引臂最大时到击球瞬间各关节角度比较分析 |
3.2.1 左髋和右髋角位移的比较分析 |
3.2.2 躯干转体角度比较分析 |
3.2.3 右肩、肘关节角度比较分析 |
3.2.4 软、硬式排球击球时左右肩高度差比较分析 |
3.2.5 软、硬式排球击球时腕关节角度比较分析 |
3.3 软、硬式排球扣球击球后瞬间到球过网后瞬间时间、速度比较分析 |
3.3.1 击球瞬间后球离开手的时间比较分析 |
3.3.2 软、硬式排球扣球击球瞬间后球离开手的速度比较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对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软式排球的起源与在国外的发展 |
1.2.2 软式排球在我国的引入和发展 |
1.2.3 我国有关软式排球的科研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3.1 响应了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 |
1.3.2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
1.3.3 有利于扩大排球人口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的基本现状 |
3.1.1 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场地器材的基本现状 |
3.1.2 石家庄市区中学开设软式排球教学的基本现状 |
3.2 石家庄市区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 |
3.2.1 石家庄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
3.2.2 中学教师对软式排球的了解情况 |
3.2.3 教师的科研现状 |
3.2.4 石家庄市区中学教师对开展软式排球课的态度 |
3.2.5 对中学教师软式排球课上课情况的调查 |
3.3 石家庄市区中学生参加软式排球的基本现状 |
3.3.1 石家庄中学生对软式排球的了解程度分析 |
3.3.2 石家庄市区中学生对软式排球的态度分析 |
3.3.3 学生对教师教学反映情况分析 |
3.3.4 学生参与软式排球活动的分析 |
3.3.5 学生对于软式排球比赛的情况分析 |
3.4 影响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
3.4.1 场地、器材硬件条件的设施情况对开展软式排球的影响分析 |
3.4.2 师资教材因素对开展软式排球的影响分析 |
3.4.3 学生以及软式排球自身因素对开展软式排球的影响分析 |
3.4.4 宣传因素及政府领导的支持程度对软式排球的影响分析 |
4. 对策研究 |
4.1 取得领导的支持,制定相关督促措施 |
4.2 加强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师资队伍的建设 |
4.3 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
4.4 做好软式排球的教学工作 |
4.5 做好校内外宣传工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软式排球运动在中学发展前景的研究 ——以长沙市城区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软式排球运动的发展情况 |
1.2.2 我国软式排球运动发展的几个阶段 |
1.2.3 我国软式排球运动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2.研究计划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的基本结构 |
2.3 研究的具体方法 |
2.3.1 文献资料法 |
2.3.2 专家咨询法 |
2.3.3 访问法 |
2.3.4 问卷法 |
2.3.5 逻辑推理法 |
2.3.6 数理统计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软式排球的自身特性及其对软排技术影响的分析 |
3.1.1 软式排球的自身特性 |
3.1.2 软式排球与硬排球的比较分析 |
3.1.3 软式排球运动技术特点剖析 |
3.1.4 小结 |
3.2 软式排球的比赛规则分析 |
3.2.1 日本软式排球比赛规则 |
3.2.2 当前我国软式排球主要比赛规则 |
3.2.3 软式排球规则分析 |
3.2.4 小结 |
3.3 学校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现状 |
3.3.1 长沙市城区高级中学软式排球场地器材的情况 |
3.3.2 长沙市城区高级中学开设软式排球课的现状 |
3.3.3 长沙市城区高级中学教师的基本现状 |
3.3.4 学生参加软式排球运动的现状 |
3.3.5 学校领导对软式排球运动的重视程度 |
3.3.6 小结 |
3.4 软式排球文化 |
3.4.1 软式排球的运动特色 |
3.4.2 软式排球运动的强身文化 |
3.4.3 软式排球运动的健心文化 |
3.4.4 软式排球运动的社会文化 |
3.4.5 小结 |
3.5 社会因素 |
3.5.1 社会的需求和软式排球的优势 |
3.5.2 政策因素 |
3.5.3 企业参与软式排球的经营 |
3.5.4 媒体因素 |
3.5.5 小结 |
3.6 软式排球运动在中学的发展前景分析 |
3.6.1 政策保障机制不力 |
3.6.2 各级领导的重视度不高 |
3.6.3 对软式排球的观念和认识不到位 |
3.6.4 软式排球自身的弊端 |
3.6.5 软式排球规则不明确 |
3.6.6 软式排球比赛太少 |
3.6.7 软式排球专业教师少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山西省城市中学软式排球教学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选题依据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软式排球的发展概况 |
1.2.2 推广软式排球的意义 |
1.2.3 学校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意义 |
1.2.4 我国软式排球运动的科研状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山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基本现状 |
3.1.1 教师对软式排球的认识 |
3.1.2 山西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 |
3.1.3 软式排球专长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
3.1.4 教师年龄、学历状况的调查分析 |
3.2 学生参加软式排球情况 |
3.2.1 学生课余时间经常性参加的运动项目的情况 |
3.2.2 男女生对软式排球喜欢程度的差异 |
3.2.3 学生对软式排球技术的掌握情况 |
3.2.4 学生参与软式排球行为特征 |
3.2.5 学生对软式排球课的认识态度 |
3.3 山西省城市中学软式排球场地器材的基本现状 |
3.4 山西省城市中学开设软式排球课的基本现状 |
3.4.1 开设软式排球课的现状 |
3.4.2 中学软式排球教材和授课内容的现状 |
3.4.3 软式排球教学大纲的贯彻和实施情况 |
3.4.4 软式排球的考核评价现状与分析 |
3.5 山西省城市中学业余软式排球队及参加比赛情况 |
3.5.1 业余软式排球训练队现状 |
3.5.2 学生参加比赛现状 |
3.6 影响山西省城市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的主要因素 |
3.6.1 政策保障、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对开展软式排球的影响 |
3.6.2 场地器材对开展软式排球教学的影响 |
3.6.3 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对软式排球教学的影响 |
3.6.4 学生的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和比赛对软式排球教学的影响 |
4 结论 |
5 建议与对策 |
5.1 制定督导措施和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
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
5.2.1 加强科研,以科研促进软式排球发展 |
5.2.2 加强师资的培养 |
5.2.3 统一教材,规范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时 |
5.2.4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5.2.5 合理的成绩评价方法 |
5.3 提高学生对软式排球的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和不同层次的竞赛活动 |
5.4 加大对体育的投入,重视软排场地、器材的改善 |
5.5 加强媒体的宣传,加大软式排球的研发力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软式排球的发展概况及特点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软式排球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李玉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8)
- [2]“地排球”与软式排球、气排球运动特点的比较研究[D]. 韩飞龙. 山西大学, 2016(06)
- [3]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硬式排球课与软式排球课对学生健身价值的对比研究[D]. 宫宇宁.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4]软式排球引入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D]. 邱丽. 山东体育学院, 2015(04)
- [5]唐山市区初级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周雨洁.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9)
- [6]山西省普通本科院校软式排球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马蓉. 山西师范大学, 2014(08)
- [7]对软式排球正面扣球起跳瞬间—击球过网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 王玉闯. 西安体育学院, 2011(05)
- [8]对石家庄市区中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 王江浩. 河北师范大学, 2011(10)
- [9]软式排球运动在中学发展前景的研究 ——以长沙市城区高级中学为例[D]. 杨芳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1)
- [10]山西省城市中学软式排球教学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杜炜. 山西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