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文文献综述)
郑琳湘[1](2021)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M地区为例》文中指出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应与小学阶段课程改革要求方向相一致。生本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情感需要,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创造良好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与小学阶段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谋而合。现如今,不少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生本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小学数学生本教学实施过程中凸显出来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M地区为例,对M地区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教师对生本教学的认识情况、生本教学的实施情况、生本教学的评价情况、生本教学的效果、学校对生本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情况五个方面。依据调查分析结果得出存在教师对生本教学内涵认识不深入、教师对生本教学实施策略缺少系统的认知、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不高、合作教学策略运用不当、教学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缺少学生自主评价、生本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频率低、生本教学培训方式的开放性不足九个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学校开展生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学校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学校建立生本激励制度,提高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恰当运用合作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自评策略。本研究有助于M地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解决生本教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生本教学实施效率,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实施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韩敏[2](2021)在《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KGJG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再次重申中职语文三大模块的划分标准,强调“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进一步增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阅读与实践作为中职语文各模块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基本技能的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阅读与实践课程的特点所致,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当其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与中职教学改革中所提倡的“教学应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不谋而合。尽管近些年来中职语文领域的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做了不少努力,但由于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不够成熟,使得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本研究以KGJG学校计算机、汽修、电子商务和幼儿教育四个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中职语文课堂学习动机的激发方式和效果,从中获得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ARCS动机模型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可行性。从ARCS动机模式的注意、相关、自信、满意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动机激发策略,并将之进行实践应用,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实践结论。研究结果表明,ARCS动机模式对于中职语文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于: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有利于提升语文的课堂活力;3.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4.有利于推动课标的有效落实。为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维持稳定的语文课堂秩序,建立有效的师生课堂互动注入新的动力。
秦勇[3](2021)在《教学比赛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在遵守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每次课最后都会留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会利用活动时间在场边休息或者玩手机,这种现象“传染”性很强,不仅自己不能及时将课上所学熟练巩固,还会给其他学生的篮球活动带来消极影响。如何提高学生在最后半小时活动时间的参与积极性;如何将课上所学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如何更全面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成绩是非常重视的环节,考核评价则是检验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如何充分利用好考核评价这一关键抓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找各种理由坐在场边休息的消极被动现象,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是本研究的落脚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上海体育学院2018级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班与乒乓球班2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将活动时间的教学比赛结果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观察并分析两者挂钩过程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将教学比赛结果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结构中,能够显着提高学生在课程活动时间内的参赛积极性。学生参赛时间、参赛人数大幅增长,休息人数、休息时间和玩手机人数、时间、现象明显减少,教学氛围明显改善,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与提高。(2)教学比赛纳入到平时成绩考核结构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技战术水平以及在比赛过程中应用的熟练程度,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实战经历增多,对抗强度增强,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3)大量的教学比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梁芳芳[4](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求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塑造品格及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同时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下,通过探究与解决问题以获得相关知识。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却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使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本文借助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实证研究方法,从四个部分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运用:第一部分,在梳理导论部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概念、特征、理论依据及实施流程。第二部分,阐释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三部分,采用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实施和问卷调查方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情境创设脱离学生、提问方式、提问对象及类型较为固定、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缺乏有效性引导与针对性评价的问题。第四部分,紧紧围绕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反馈这几个环节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多样化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实现问答双向“发声”;优化问题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提升课堂引导能力,做好课堂引导者;完善评价机制,开展有针对性评价的有效运用路径。本文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将理论分析和实践教学案例相结合,真实有效地打造一堂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真正动起来、乐起来。
刘刚[5](2021)在《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不断强化“以本为本”并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迫切需求。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使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成为重要议题。该研究不仅是教学学术理论由舶来品进入到中国大学教学实践的理论转换过程,更是在教学学术能力研究的实践化推进中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的探索。本研究遵循“以理论研究而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实践样态”“以质性研究而探索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与构成要素”“以质性研究而探索影响因素的现实筛选与归纳分类”“以量化研究而验证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与影响因素”“以能力要素与影响因素而提出本土化提升策略”的逻辑思路。首先,在对国内外已有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对抽象、模糊且相关性高、容易混淆的三组基础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与多维度区分。并对“教学学术”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基于内涵属性之本质特征与基于实践过程之现实样态的挖掘,澄清了教学学术的核心特征:实践性——本质特征、学术性——标志特征、公共性——价值特征;呈现了教学学术的现实形态:教学之前——知识与观念形态、教学之中——经验与个体形态、教学之后——成果与共同体形态;基于内外维度的发现,构建了教学学术概念模型。基于实证的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具有类型化特征,呈现内在取向上的明显差异:实践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专业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整合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继续探究发现,三种类型教学学术能力的教师在价值、知识、方法和交流等四个维度上具有区分性特征。更进一步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的探索中发现,其结构并非呈现单一的平面性,不同具体能力在整体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具有不同功能与性质,整体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层次性特征。基于此发现,本研究构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体包括价值、观念、知识、方法、人际、技术等六个层次,每一层次由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总共包括十四种能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有四个创新性特征:兼顾整体结构的层次与具体而呈现立体性;区分不同能力的功能与地位而深化结构性;强调社会传统的价值与人际而凸显文化性;强调发展变革的技术元素而揭示时代性。基于重要性、普遍性以及典型性等三个原则,本研究对复杂的教学学术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形成了两类影响因素系统的解释框架。第一种基于影响的实体性存在而划分为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学校组织三个影响因素系统,第二种基于各因素在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形成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而提出,分为主体能动性因素系统和条件保障性因素系统。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预调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正式调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所提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调查发现,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水平在性别、学历、地区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教龄、职称和学校平台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在具体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大学教师热情不高、相关组织机构重视不够、评价管理制度不合理、条件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核心结构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探索,本研究从教师的观念体系、知识能力系统、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教学科研团队、教育教学管理政策制度以及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整体而言,通过主体自身的发展改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支持,能够使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进而推进大学的育人使命得以完整和切实的实现。
康文[6](2021)在《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安A国际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快乐教育是指为学生构建快乐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快乐学习,愉快地接受知识或是在实现学习目标后产生满意和成功的情绪。这一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符合社会大环境所要求的教学思想。语文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科目,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习惯的开始,更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笔者通过听课、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西安A国际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调研,发现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存在较多问题,如学生与教师的课堂配合度不高,课堂氛围较为沉闷,教师的课堂设计或者提问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而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的着力点是通过调整教师选择恰当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这也是改革当前语文教育体制的重要问题,而快乐教育思想则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撑。本文参照文献分析,利用访谈和调查问卷法对本课题展开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的快乐教育思想理论以及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的实践应用;其次,通过充分调研西安A国际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情况,找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从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出发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综合上述分析,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坚持快乐教育思想,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从新授课、作文课等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将所设计的教学案例实际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元主体进行评价,了解教师、学生、同行对该教学设计案例效果的评价,综合各方建议,整合意见,完善教学设计。从实践结果来看,将快乐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较之前对学生学习语文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在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应以快乐教育思想为基础,并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改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主体的被动局面,逐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仅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还有很多可提升的空间,但从长远来看,快乐教育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和改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也将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指导。
芦琳琳[7](2021)在《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函数以简约的形式揭示着世间万物间的变化关系,是中学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但由于其高度抽象,知识本身难度大,而初中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不够成熟,使用抽象思维、辩证思维处理函数问题的能力不足,同时应试教育思想一定程度上仍束缚着教师,种种因素造成初中生的函数学习动机不足、兴趣与积极性明显缺乏,在函数教学中关注动机设计成为了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动机设计相关的理论模型中,较为系统、且经过不断验证的ARCS动机模型,致力于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因而开展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探讨ARCS动机模型下初中函数教学的应用价值与成效。论文共分为九章,包括引言、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初中函数教学策略设计、实验研究、初中函数教学中应用模型的建议、结论。本文主线是围绕ARCS动机模型的意义性、必要性、动机策略设计、模型应用价值、操作建议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以下五部分,分别为:(1)通过查阅文献,肯定模型的教学意义;(2)通过了解函数学习动机现状,确定引入动机模型的必要性;(3)基于理论研究与上述实践研究的基础,提出初中函数结合ARCS动机模型的教学策略;(4)通过实验研究,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验证策略的有效性,肯定了ARCS动机模型引入函数教学的应用价值;(5)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提出相关建议,致力于实现ARCS动机模型与初中函数教学的最优化结合。经研究发现,ARCS动机模型引入初中函数教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ARCS动机模型的函数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应用的建议,分别为:(1)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函数教学策略设计新思路;(3)基于函数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针对性使用ARCS动机模型;(4)动机策略使用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因材施“策”;(5)注重自我反思评价,不断优化ARCS动机模型。
孙桂琴[8](2021)在《浅谈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文中指出随着课改的不断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应运而生。但是,如何实现这一思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是当前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具体而言,我们要想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应懂得我们作为教师的职责是教学,但教学的目的和艺术,不单单只是传授学生数学课本知识,而在于不断的激励和鼓舞他们,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美,借此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鉴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对应的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还可以借助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好胜心理,使他们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本文先是对所要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进行了阐述;其次对数学理论依据等做了详细的分析;再次对本文的研究对象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做了调查;最后根据所调查的结果提出了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对策。
张露萍[9](2020)在《关于激发彝族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指出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激发和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这对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是显得重要。因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目标语环境,同时相对落后的经济和教育使得英语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更加不具备优势。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相关研究的整理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动机的分类和作用上,且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策略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身上和东部沿海地区,很少有研究涉及到西南边陲高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情况,而对这一群体(先通本民族语言,接着学汉语,最后学英语,属于三语现象)的英语学习动机策略激发的研究更是不够突出。针对此现象,笔者提出了以下三个待探究的问题:(1)高中彝族学生英语学习主要反应出什么类型的动机?(2)高中彝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反应出什么问题,其影响因素有哪些?(3)培养和激发高中彝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是什么?带着以上三个困惑,笔者选择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6位高二年级英语教师(3位来自实验班、3位来自普通班)、4位彝族学生家长和312个彝族学生作为被试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实证研究。该研究最终的结果表明,彝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动机类型为外部动机强于内部动机,工具型动机比融合型动机明显,同时彝族学生表现出部分社会责任动机,但不是很强烈。而导致呈现如此这样动机类型的原因有三方面:学生本人(观念、归因、基础);学校层面(学校、教师)和家庭层面。针对这三种原因,笔者提出以下激发彝族高中生英语学习的策略:首先要转变彝族地区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让教师重新审视新课标下的英语应该怎么教,同时要让彝族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实用性,让他们觉得英语有用他们才会努力去学习英语;其次要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彝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彝族高中生内部动机,同时引导彝族学生正确归因,多找导致自己英语学习吃力的内部可控因素;再者,要加强英语教师职业培训,包括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模式的更新,同时要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最后要加强学校对英语学科的重视并强化家庭的角色,家校共同助力孩子的英语学习和成长。
贺瑜[10](2020)在《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行各业都如饥似渴地寻找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作用在社会中也渐渐凸显出来。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以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指导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不受重视。中职数学课堂普遍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沉闷无趣,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积极性不强,甚至部分学生排斥学习数学。因此,本文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但愿数学教师们通过对本文的参考,可以改变自己数学课堂沉闷无趣的状态,拥有师生都满意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同时促进中职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思路。其次,通过研究分析相关文献,概括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趣味教学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概念界定,以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对中职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去分析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探究实施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的原则及策略;并在本校会计专业、计算机专业各选取了两个班级进行实证研究,对四个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课堂表现进行分析研究,验证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的有效性。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为本校数学区级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M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目的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高年级 |
二、生本教学 |
三、小学数学生本教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生本教育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问卷编制及内容 |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对生本教学的认识情况 |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的实施情况 |
三、生本教学评价情况 |
四、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效果 |
五、学校对生本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情况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对生本教学认识方面的问题 |
一、教师对生本教学内涵认识不深入 |
二、教师对生本教学实施策略缺少系统的认知 |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实施方面的问题 |
一、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不高 |
二、合作教学策略运用不当 |
三、教学未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第三节 生本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 |
一、忽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
二、缺少学生自主评价 |
第四节 学校对生本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
一、生本教学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频率低 |
二、生本教学培训方式的开放性不足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的改进对策 |
第一节 学校方面 |
一、学校对教师进行生本培训,深入教师认识 |
二、学校开展生本教研活动,深入教师认识 |
三、学校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 |
四、学校建立生本教学激励制度 |
第二节 教师方面 |
一、提高前置性作业布置频率 |
二、恰当运用合作教学策略 |
三、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四、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
五、注重引导学生自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生本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B 生本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KGJG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 |
二、学习动机 |
三、ARCS动机模式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ARCS动机模式的内涵研究 |
二、ARCS动机模式的应用研究 |
三、中职语文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
四、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的研究现状 |
五、文献述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ARCS动机模型理论 |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技术路线 |
三、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注意维度分析 |
二、相关维度分析 |
三、自信维度分析 |
四、满意维度分析 |
第二节 课堂观察与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节 目前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第四节 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教学条件分析 |
一、中职学校具有运用ARCS动机模式的教学条件 |
二、中职语文教师具有运用ARCS动机模式的教学能力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RCS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动机策略设计 |
第一节 注意策略的设计——引起关注 |
一、丰富导入方式,创设学习情境 |
二、语言生动幽默,赋予丰富情感 |
三、模拟文章情境,一同身临其境 |
四、介绍作者故事,趣味了解背景 |
五、巧用思维导图,脉络一目了然 |
六、妙用直观呈现,恰当举例说明 |
七、偶用规定情境,经常提供示范 |
第二节 相关策略的设计——强化相关 |
一、进行角色代入,激发情感关注 |
二、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情感类比 |
三、提供多种方式,实现个性教学 |
四、说明内容价值,联系专业教学 |
五、引发切实体悟,鼓励有感而发 |
六、激活已有经验,进行仿照练习 |
第三节 自信策略的设计——树立自信 |
一、树立合理目标,懂得日积月累 |
二、学会正确归因,提升学习动机 |
三、鼓励独立学习,养成学习习惯 |
四、分解教学目标,讲求积土成山 |
五、解释评价标准,科学自我评估 |
六、提供挑战任务,增强学习自信 |
第四节 满意策略的设计——生成满意 |
一、制定拓展计划,巩固学习成果 |
二、设置阶段测试,效果及时反馈 |
三、多元评价体系,挖掘学生亮点 |
四、减少成绩评价,注重能力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与实施 |
第一节 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应用案例 |
第二节 在古诗文阅读中的应用案例 |
第三节 在文书拟写类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
第四节 在活动策划类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
第五节 应用效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二、有利于提升语文的课堂活力 |
三、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
四、有利于推动课标的有效落实 |
第二节 研究反思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中职语文课听课观察记录单 |
附录 C 中职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D ARCS动机模式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3)教学比赛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前高校篮球普修或者选修课学生的上课现状 |
1.1.2 考试内容引导学习内容,学生主动性不足 |
1.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概念界定 |
1.3.2 关于体育课堂积极性的研究 |
1.3.3 关于体育课堂比赛教学的研究(比赛对教学的影响) |
1.3.4 关于篮球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研究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研究结果分析 |
3.1 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后数据对比分析 |
3.1.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战能力水平对比分析 |
3.1.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参赛积极性对比分析 |
3.1.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时课堂表现对比分析 |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分析 |
3.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战能力水平组内对比分析 |
3.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参赛积极性组内对比分析 |
3.2.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平时表现组内对比分析 |
3.3 讨论 |
3.3.1 课上典型情况的案例分析 |
3.3.2 对个人比赛总结的案例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参考文献 |
6.致谢 |
附录1 活动时间内学生表现数据 |
附录2 课堂表现评分标准 |
附录3 教学实践评分标准 |
附件4:罚球、半场运球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
附录5 大学生学习兴趣评价量表 |
附录6 大学生情谊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量表 |
附录7 学生信息 |
附件8 上海体育学院术科教案模版 |
(4)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问题的提出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概述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
1.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内涵 |
2.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特征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理论 |
2.发现学习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
1.情境创设 |
2.提出问题 |
3.探究问题 |
4.解决问题 |
5.评价反馈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 |
1.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 |
2.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 |
3.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 |
(二)高中思想政治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可行性 |
1.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自身特点提供了可行性 |
2.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特性 |
3.网络技术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调查 |
1.调查的准备 |
2.调查的实施 |
3.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取得的成效 |
1.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
2.学生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明确 |
3.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
1.情境创设:部分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生活 |
2.提出问题:提问方式、对象及类型较为固定 |
3.探究问题: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
4.解决问题:部分教师缺乏有效性引导 |
5.评价反馈:部分教师缺乏针对性评价 |
(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难度较大 |
2.学生问题意识薄弱 |
3.教师课堂提问能力不足 |
4.教师课堂引导意识不强 |
5.既有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有效运用路径探寻 |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多样化情境 |
1.直观型情境 |
2.探究型情境 |
3.启发型情境 |
4.合作型情境 |
(二)培养问题意识,实现师生问答双向“发声” |
1.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想问”提供动力 |
2.给予思考时间,为学生“能问”提供保障 |
3.保护求知欲,为学生“敢问”提供支撑 |
4.营造提问氛围,为学生“会问”提供条件 |
(三)优化问题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参与 |
1.优化课前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 |
2.优化新课讲授环节的问题设计 |
3.优化课堂小结环节的问题设计 |
(四)提升课堂引导能力,做好课堂引导者 |
1.转变教师角色 |
2.提升专业素养 |
3.加强教学反思 |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开展多元化评价 |
1.评价主体多元化 |
2.评价标准多元化 |
3.评价方式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调査问卷(教师卷) |
附录2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3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3 本章小结 |
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 |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
3.2 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
3.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类型化特征及多维比较 |
3.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层次性结构 |
3.5 本章小结 |
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
4.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筛选以及分类 |
4.2 基于实体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
4.3 基于作用性质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检验 |
5.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模型验证 |
5.2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提升策略 |
6.1 教师价值观念体系的变革性重构 |
6.2 教师知识能力系统的终身性建构 |
6.3 教师发展机构作用的实质性发挥 |
6.4 教学科研团队组建及持续性合作 |
6.5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导向性激励 |
6.6 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的有效性保障 |
6.7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问题和局限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课堂观察及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分析提纲 |
附录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预调研版本) |
附录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本) |
附录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安A国际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快乐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快乐教育理论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综述 |
第二节 快乐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
一、快乐教育的原则与小学语文教育契合 |
二、快乐教育的方式与教学方法吻合 |
三、快乐教育的目的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需要 |
第三节 快乐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
二、符合素质教育的诉求 |
三、教师和学生方面 |
第二章 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情况介绍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过程 |
第二节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教学设计 |
一、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
二、教学设计案例 |
第二节 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案例评析 |
一、教学设计案例的应用 |
二、教学实践评价 |
第四章 总结 |
第一节 结论 |
一、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 |
二、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 |
三、树立现代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
四、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做到经验共享 |
第二节 不足 |
一、学生学习的方式与教师教学的方式相阻碍 |
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缺少有效的引导 |
三、教学效果转换率较低 |
四、主题契合度不高,学生参与不均 |
第三节 期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7)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动机及学习动机 |
2.2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2.3 初中函数知识内容的特点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ARCS动机模型 |
3.2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 |
第四章 关于初中生函数学习动机现状问卷调查的研究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问卷编制 |
4.4 问卷调查实施 |
4.5 数据统计分析 |
4.6 讨论 |
4.7 结论 |
第五章 关于初中生函数学习动机现状访谈调查的研究 |
5.1 访谈目的 |
5.2 访谈对象 |
5.3 访谈提纲编制 |
5.4 访谈调查实施 |
5.5 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初中函数教学策略设计 |
6.1 注意力策略 |
6.2 切身性策略 |
6.3 自信心策略 |
6.4 满足感策略 |
第七章 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
7.1 实验目的 |
7.2 实验对象 |
7.3 实验变量 |
7.4 试卷编制 |
7.5 实验过程 |
7.6 实验数据分析 |
7.7 实验结论 |
第八章 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
8.1 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
8.2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动机策略设计新思路 |
8.3 基于函数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针对性使用ARCS动机模型 |
8.4 动机策略使用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因材施“策” |
8.5 注重反思评价,不断优化ARCS动机模型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学术情况 |
致谢 |
(8)浅谈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方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1 学习积极性理论依据 |
2.2 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理论依据 |
2.2.1 归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学习理论与数学学习理论 |
2.3 高一学生自身心理状况分析 |
2.3.1 依赖心理 |
2.3.2 厌烦心理 |
2.3.3 恐惧心理 |
2.3.4 满足心理 |
2.4 高一学生受外界影响学习积极性下降的心理分析 |
2.4.1 社会与家庭的压力 |
2.4.2 教育教学方法的偏差 |
2.4.3 青春期的困惑 |
3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
3.1 研究与探索的对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和方法 |
3.2 调查与探索的方法 |
3.3 调查与探索的内容 |
3.4 研究与探索的工具 |
3.5 调查与探索的实例 |
3.5.1 代数课程举例 |
3.5.2 几何课程举例 |
3.6 测试问卷答题情况分析 |
3.6.1 学校方面 |
3.6.2 家庭方面 |
3.6.3 教师方面 |
3.6.4 学生方面 |
3.7 原因分析 |
4 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对策 |
4.1 学校方面 |
4.1.1 改善教学环境 |
4.1.2 积极配合开展教学活动 |
4.1.3 提升教师队伍能力 |
4.2 家庭方面 |
4.2.1 加强家长与学校合作 |
4.2.2 进行激励政策 |
4.2.3 树立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
4.3 教师方面 |
4.3.1 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
4.3.2 创新教学手段 |
4.3.3 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
4.4 学生方面 |
5 结束语 |
5.1 结论 |
5. 2 本文研宄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关于激发彝族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学习动机 |
2.1.1 学习动机的定义 |
2.1.2 学习动机的分类 |
2.1.3 英语学习动机的作用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
2.2.3 已有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2.1 学生 |
3.2.2 教师 |
3.2.3 家长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访谈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研究过程 |
3.6 研究数据收集 |
第4章 数据分析 |
4.1 石林一中英语教学现状 |
4.2 石林一中英语学习现状 |
4.3 彝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分析 |
4.3.1 英语学习动机的总体分析 |
4.3.2 英语学习动机的具体分析 |
4.4 影响彝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 |
4.4.1 学习者本身因素 |
4.4.2 学校层面的因素 |
4.4.3 家庭层面的因素 |
第5章 激发彝族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
5.1 转变彝族地区教师和学生的观念 |
5.1.1 转变教师的观念 |
5.1.2 转变学生的观念 |
5.2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彝族高中生内部动机 |
5.2.1 课堂设计类型多样化 |
5.2.2 让学生把英语学习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 |
5.2.3 帮学生做好初高中衔接补上基础 |
5.3 引导彝族学生正确归因 |
5.4 加强英语教师职业培训 |
5.4.1 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
5.4.2 英语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 |
5.5 构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
5.6 加强学校的重视并强化家庭的角色 |
5.6.1 加强对英语的重视 |
5.6.2 加强后援军家庭的作用 |
5.7 实验教学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的发现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6.2.1 研究的局限性 |
6.2.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10)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诸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2.文献综述 |
2.1 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趣味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3.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研究 |
3.1 基于学生问卷分析 |
3.2 基于课堂观摩分析 |
3.3 小结 |
4.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的实施原则及策略 |
4.1 趣味教学的实施原则 |
4.2 趣味教学的实施策略 |
5.中职数学趣味教学实证研究 |
5.1 实证研究目的 |
5.2 实证研究对象及方法 |
5.3 实证研究效果分析 |
6.结论与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2 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数学课堂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班级成绩表 |
致谢 |
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年级数学生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M地区为例[D]. 郑琳湘.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ARCS动机模式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实践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KGJG学校为例[D]. 韩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3]教学比赛纳入平时成绩考核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战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秦勇.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4]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D]. 梁芳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刚.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 [6]快乐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安A国际学校为例[D]. 康文.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7]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芦琳琳.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8]浅谈提高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D]. 孙桂琴.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9]关于激发彝族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为例[D]. 张露萍. 西南大学, 2020(06)
- [10]中职数学趣味教学研究[D]. 贺瑜. 西南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