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驹出血性肠炎的诊治

普氏野马驹出血性肠炎的诊治

一、普氏野马幼驹出血性肠炎的诊治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姝,初红军,王渊,陶永善,邵长亮,刘冬志[1](2013)在《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重引入区域的社区保护意识调查分析》文中提出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普氏野马野放区的社区牧民对保护区的认识、保护野放普氏野马意识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保护等。结果表明:①野放区4个乡镇社区牧民对调查涉及的保护区及普氏野马的认识有显着的差异,但对保护普氏野马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②野放普氏野马和家畜争夺草场的矛盾,与各乡镇到野放核心区的距离具有相关性;③随着到野放核心区距离的增加,社区牧民保护野放普氏野马的意识逐渐减弱;④社区牧民对野放普氏野马等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普遍了解较少。根据调查情况及卡拉麦里山保护区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而逐步理顺社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刘姝[2](2013)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放归普氏野马生境选择及社区保护意识调查研究》文中认为2011年夏季(6~8月)以及秋季(9~10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随机设置样线,夏季分别调查了放归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的采食样方199个(99个利用样方,100个对照样方)、泥浴样方163个(63个利用样方,100个对照样方)、休息样方163个(63个利用样方,100个对照样方),秋季分别调查了普氏野马的采食样方204个(102个利用样方,102个对照样方)、泥浴样方151个(49个利用样方,102个对照样方)、休息样方152个(52个利用样方,100个对照样方),并设置了14个相关的生境因子,对放归普氏野马不同季节的采食、泥浴和休息生境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普氏野马的采食、泥浴、休息生境涉及的13个生境因子的分析得出的如下结论:(1)夏季放归普氏野马采食生境选择的特征:选择半阴半阳坡,对无坡向随机选择;选择下坡位,对平滩、中坡位随机选择,选择距离水源近(<2000m),干扰距离<2000m,选择植物盖度在10-30%之间的中高度范围,尤其选择针茅盖度相对较高的生境,随机选择植物种数在中高度范围。(2)秋季放归普氏野马采食生境的特征:半阴半阳坡和无坡向,中坡位、平滩处,选择距离水源近(<2000m)并且干扰较适中的区域,选择干扰距离2000-5000m之间范围,选择总植物盖度和针茅盖度在10-30%之间的中高度范围,驼绒藜盖度中高区域。(3)夏季放归普氏野马泥浴生境的选择特征:平缓斜坡(<20°)、半阴半阳坡、下坡位、平滩,选择植物总盖度在10-20%之间的中低度范围、针茅盖度在10-30%之间的中高度范围、驼绒藜盖度低(<5%),植物科数少(<5种)、种数(5-10种)相对丰富的生境,其泥浴平均海拔高度高于1000m,选择在10-30%之间的中度隐蔽级,对<10%的较低隐蔽级随机选择,距离隐蔽物较近(<50m)。(4)秋季放归普氏野马泥浴生境的选择特征:选择半阴半阳坡和无坡向,平滩,对中坡位随机选择,选择植物总盖度0-20%之间的中低度范围,选择驼绒藜盖度0-10%和针茅盖度10-20%之间的中低度范围,植物种数在5-10种,科数少(<5种)的区域,其泥浴平均海拔高度低于900m,选择与隐蔽物距离较近(<50m),隐蔽级低。(5)夏季放归普氏野马休息生境的特征:选择阴坡和半阴半阳坡,选择上坡位、下坡位,选择坡度为10-30°的斜坡,选择植物总盖度和针茅盖度较低(<10%),驼绒藜盖度中高度范围,植物科数、种数少(<5种)的区域,选择距离水源近(<2000m),干扰距离<2000m的区域,选择900m-1000m范围内的高程,选择距离隐蔽物较近(<200m),<10%的较低隐蔽级。(6)秋季放归普氏野马休息生境的特征:选择半阴半阳坡、上坡位和中坡位,坡度>20°,水源距离较近,干扰距离<5000m。选择植物科数和植物种数5-10种之间的中度范围、针茅盖度低(<10%),驼绒藜盖度低(<5%)的区域,低度隐蔽级。(7)普氏野马放归区四个乡镇社区牧民对调查涉及的保护区相关知识及对普氏野马的认识有显着的差异,但四个乡镇社区牧民对保护放归的普氏野马持有积极肯定态度。(8)放归普氏野马和家畜争夺草场的矛盾与各乡镇到野放核心区的距离有相关性,随着到野放核心区距离的增加,社区牧民保护放归普氏野马的意识逐渐减弱。(9)社区牧民对放归普氏野马等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普遍了解较少。

兰天[3](2010)在《普氏野马粪便类固醇激素水平保存时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乙醇浸泡法和烘箱干燥法处理该物种新鲜粪便并保存于室温条件下(20+1℃),其粪便内类固醇激素的保存时效性。我们于2009年10月在新疆野马繁殖中心(89°14′-89°36′E,45°49′-46°04′N)采集5雄5雌共10匹普氏野马粪样,经乙醇浸泡法和烘箱干燥法处理后,分别放置0天、3天、6天、9天、12天、15天、20天、25天8个保存时间梯度,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性别、不同保存方法处理的粪样在各个时间梯度的激素含量。经统计分析,得出了雄马粪样内睾酮,雌马粪样内雌二醇和孕酮的有效保存时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95%乙,醇常温保存条件下,粪样内睾酮可稳定保存6天,雌二醇的有效保存时间能达到15天,孕酮可稳定保存9天。(2)在60度烘箱干燥后并常温保存条件下,粪样内睾酮可稳定保存3天,雌二醇可稳定保存9天,孕酮可稳定保存6天。比较两种粪便内类固醇激素的保存时效,同时结合普氏野马生存环境的气候特征,我们认为,采用乙醇常温保存该物种粪便内类固醇激素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适用于目前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放归野马的繁殖生理监测。

孟玉萍[4](2007)在《放归普氏野马食源植物、食性选择及采食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针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44°36′~46°00′E,88°30′~90°03′N)北部的放归普氏野马,于2005—2006年按季节开展了该物种的食源植物及食性选择的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以样方法调查普氏野马放归区各种植物的丰富度,以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法鉴别普氏野马的食物种类,以概略养分分析法测定其主要食源植物的营养成分,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普氏野马的采食对策,同时,尝试食性选择综合评价法分析普氏野马食性选择的相关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放归区的植物资源调查表明,普氏野马主要活动区域共有17种植物。食性分析表明,针茅、驼绒藜、角果藜、假木贼、蒿、猪毛菜、芨芨草、麻黄及芦苇等9种植物为普氏野马的食源植物,其中前六种为主要食源植物。活动区域较大的普氏野马公马群较之繁殖群具有相对宽的食物资源谱。(2)普氏野马主要食源植物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各植物的水分含量于春、夏、秋三季节差异极显着;粗蛋白含量于春夏两季的差异不显着,于夏秋两季差异极显着;粗脂肪含量于三季节无显着差异;粗纤维含量于春夏间差异不显着,于夏秋间粗纤维差异极显着;粗灰分含量于三季节均无显着性差异;无氮浸出物含量于三季节均无显着性差异。(3)食性选择分析表明,普氏野马于各季节具一定的食物选择倾向,但食性选择性不是很强。经相关性分析,食物选择与植物营养成分等7项因子不存在显着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普氏野马取食主要受植物相对丰富度、粗纤维及含水量的影响。(4)采食相关因子的综合评价得出,考虑放归区植物多项因子并赋予相应值,依据综合得分排列食性选择,所得结果与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相似,这为评价更大范围内普氏野马的食物资源及其利用提供了较为简便实用的方法。(5)放归区植被属典型的荒漠草原类型,植物种类较匮乏,植被结构较简单,生物量较低,由此导致放归普氏野马的食性选择性较弱,表现出“泛食者”的特点。

恩特马克,参都哈西,曹杰[5](2004)在《普氏野马幼驹出血性肠炎的诊治报告》文中认为

二、普氏野马幼驹出血性肠炎的诊治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氏野马幼驹出血性肠炎的诊治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重引入区域的社区保护意识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1.1 保护区概况
    1.2 野放区域的社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2.2 调查内容
    2.3 调查对象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护区内社区畜牧业对野放普氏野马的影响
    3.2 社区牧民对保护区及保护野放普氏野马的认识
    3.3 社区牧民对普氏野马保护的态度
    3.4 社区牧民参与保护普氏野马意愿分析
        3.4.1 社区牧民参与保护普氏野马的主动性
        3.4.2 社区牧民参与保护普氏野马意愿分析
4 讨 论
5 建 议

(2)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放归普氏野马生境选择及社区保护意识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普氏野马简介
        1.1.1 普氏野马生物学特征
        1.1.2 普氏野马在研究区的生存现状
    1.2 普氏野马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野马的进化历史、地理分布的变迁
        1.2.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形态学研究
        1.2.3 人工圈养、半散养条件下与放归状态下主要行为研究
        1.2.4 基于分子水平下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2.5 疾病防治与同区域间共存的野生动物关系的研究
        1.2.6 放归普氏野马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1.3 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1.3.1 生境选择的研究尺度和对象
        1.3.2 生态因子的选择及测量
    1.4 保护区周边社区相关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条件
        2.1.3 水资源特征
        2.1.4 植被资源
        2.1.5 动物资源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夏季、秋季放归普氏野马采食、泥浴、休息样方数据收集
        3.1.1 调查时间
        3.1.2 调查地点的样方测量
        3.1.3 调查内容及生态因子测量
        3.1.4 数据处理方法
    3.2 放归普氏野马社区调查研究
        3.2.1 调查时间与方法
        3.2.2 调查内容
        3.2.3 调查对象
        3.2.4 数据处理方法
第四章 放归普氏野马采食生境的选择
    4.1 夏、秋季节普氏野马对采食生境的选择指数
    4.2 夏季放归普氏野马采食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4.3 秋季放归普氏野马采食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4.4 放归普氏野马夏、秋季采食生境的比较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放归区域普氏野马泥浴生境的选择
    5.1 夏、秋季节普氏野马对泥浴生境的选择指数
    5.2 夏季放归普氏野马泥浴场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5.3 秋季放归普氏野马泥浴场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5.4 放归普氏野马夏、秋季泥浴生境比较
    5.5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放归普氏野马休息生境的选择
    6.1 夏、秋季节普氏野马对休息生境的选择指数
    6.2 夏季放归野马普氏休息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6.3 秋季放归野马普氏休息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6.4 放归普氏野马夏、秋季休息生境比较
    6.5 小结和讨论
第七章 普氏野马放归区域社区牧民保护意识调查和分析
    7.1 保护区内社区畜牧业对放归普氏野马的影响
    7.2 社区牧民对保护区及保护放归普氏野马的认识
    7.3 社区牧民对放归普氏野马保护的态度
    7.4 社区牧民参与保护普氏野马意愿调查结果及分析
        7.4.1 社区牧民参与保护普氏野马的主动性
        7.4.2 社区牧民参与保护普氏野马意愿分析
    7.5 小结与讨论
    7.6 建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生境综合选择的主要结论
    8.2 普氏野马重引入区域社区牧民保护意识调查结论
    8.3 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致谢

(3)普氏野马粪便类固醇激素水平保存时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普氏野马的相关研究
        1.1.1 生物学特征
        1.1.2 分布区变迁
        1.1.3 圈养种群的沿革
    1.2 粪便中类固醇激素的提取工作概述
        1.2.1 粪便的采集
        1.2.2 粪便样品的保存
        1.2.3 粪便中类固醇激素的提取
        1.2.4 粪便类固醇激素测定工作的具体应用
    1.3 ELISA法测定粪便中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应用前景
        1.3.1 酶联免疫测定法与放射性免疫测定法的比较
        1.3.2 酶联免疫测定法的分类
        1.3.3 影响酶联免疫测定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1.3.4 应用ELISA测定粪便中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前景
    1.4 粪便中类固醇激素保存方法文献综述
        1.4.1 冷冻保存法
        1.4.2 有机溶剂保存法
        1.4.3 干燥保存法
        1.4.4 不同保存条件下粪样的干燥处理
2 研究地点概况
    2.1 研究地点
    2.2 自然概况
        2.2.1 气候条件
        2.2.2 植被类型
        2.2.3 野生动物
    2.3 普氏野马饲养管理
3 研究对象、方法和时间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新鲜粪样的采集和处理
        3.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3.2.3 粪样激素的提取和测定
        3.2.4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粪样睾酮的测定
    4.2 粪样雌二醇的测定
    4.3 粪样孕酮的测定
5 讨论
    5.1 95%乙醇浸泡法保存时效
    5.2 60℃烘干干燥法保存时效
    5.3 两种保存方法的比较
    5.4 放归普氏野马粪样激素保存时效性的应用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放归普氏野马食源植物、食性选择及采食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普氏野马的相关研究
        1.1.1 生物学特征
        1.1.2 分布区变迁
        1.1.3 圈养种群的沿革
        1.1.4 拯救措施
        1.1.5 生态生物学研究
        1.1.6 蒙古国普氏野马的重引入进展
        1.1.7 我国普氏野马的重引入进展
    1.2 食草动物食性研究进展
        1.2.1 直接观察法
        1.2.2 利用法
        1.2.3 胃内容物分析法
        1.2.4 瘘管法
        1.2.5 自助餐测定法
        1.2.6 粪便显微分析法
        1.2.7 粪便DNA分析技木
    1.3 食草动物营养生态学研究
        1.3.1 食物及食性选择
        1.3.2 食性选择的指标体系
        1.3.3 食物选择的机制研究
        1.3.4 食物营养质量评价
2 自然环境概况
    2.1 气候特征
    2.2 地形地貌
    2.3 水文特征
    2.4 土壤类型
    2.5 植被类型
    2.6 野生动物
    2.7 社会经济
3 放归普氏野马的食源植物及食性选择
    3.1 研究方法
        3.1.1 繁殖群食物资源谱的测定
        3.1.2 食性分析
        3.1.3 食性选择的计算
        3.1.4 采食行为观察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和分析
        3.2.1 繁殖群食物资源谱及其季相变化
        3.2.2 食性选择及其季相变化
        3.2.2.1 繁殖群的食物组成及食性选择
        3.2.2.2 繁殖群雌马和头马的季相食性比较
        3.2.2.3 繁殖群雌马的季相食性选择差异
        3.2.2.4 公马群的食物组成及食性选择
        3.2.2.5 公马群于各季节的食性分析
        3.2.3 采食行为及其季相变化
4 放归普氏野马食物营养成分和粪便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4.1 研究方法
        4.1.1 植物和粪便样品的采集、保存
        4.1.2 测定方法
        4.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4.2 结果和分析
        4.2.1 食物营养成分的季相变化
        4.2.2 粪便粗蛋白含量的季相变化
        4.2.3 食物和粪便粗蛋白含量差异的比较
5 放归普氏野马取食的相关因子分析
    5.1 取食与食源植物丰富度的关系
    5.2 取食与食源植物营养成分的关系
        5.2.1 取食与食源植物含水量的关系
        5.2.2 取食与食源植物粗蛋白的关系
        5.2.3 取食与食源植物粗纤维含量的关系
        5.2.4 取食与食源植物粗灰分含量的关系
        5.2.5 取食与食源植物粗脂肪含量的关系
        5.2.6 取食与食源植物无氮浸出物含量的关系
    5.3 取食相关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5.4 普氏野马食物选择综合评价
6. 讨论
    6.1 放归普氏野马的食物及生存环境评价
    6.2 放归普氏野马采食的相关因子及采食对策
    6.3 普氏野马群体间及季节间的采食对策
    6.4 普氏野马食性选择的综合评价
附图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普氏野马幼驹出血性肠炎的诊治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症状
2 病史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诊断
6 治疗原则

四、普氏野马幼驹出血性肠炎的诊治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重引入区域的社区保护意识调查分析[J]. 刘姝,初红军,王渊,陶永善,邵长亮,刘冬志. 干旱区研究, 2013(01)
  • [2]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放归普氏野马生境选择及社区保护意识调查研究[D]. 刘姝. 新疆大学, 2013(10)
  • [3]普氏野马粪便类固醇激素水平保存时效性研究[D]. 兰天.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4]放归普氏野马食源植物、食性选择及采食对策的研究[D]. 孟玉萍.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 [5]普氏野马幼驹出血性肠炎的诊治报告[J]. 恩特马克,参都哈西,曹杰. 甘肃畜牧兽医, 2004(01)

标签:;  ;  

普氏野马驹出血性肠炎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