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电梯绝缘电阻测量方法的设想——对于“关于绝缘电阻测量的质疑”的异见(论文文献综述)
韩煦晖[1](2021)在《鞍山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皓[2](2021)在《基于BIM技术的中职《供配电技术》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行业是维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企业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仍在增加。而中职学校是培养一线工人和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支撑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供配电技术》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电气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强电实训课程难开展,教学资源不足等,有待进一步的改革完善。另一方面,BIM技术作为新兴发展的建筑行业高新科技,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发展,利用其强大的可视化三维建模能力可以为《供配电技术》创建虚拟的工作环境和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本研究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模式,结合BIM技术进行中职《供配电技术》课程开发研究。首先,通过搜集与整理文献进行文献分析,了解当前课程开发模式和BIM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依据自身所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对相关理念进行界定与阐述。其次,针对中职《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实际调查与数据分析,得出中职《供配电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各大招聘网站的岗位信息收集和对一线运行人员进行访谈,提炼出《供配电技术》课程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依次进行行动领域的归纳、学习领域的转换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利用BIM技术进行虚拟工作环境和工作设备三维模型的创建以及微视频教学资源和课件的设计,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全面地进行学习。最后选取案例在中职学校实践,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中职《供配电技术》课程,加上BIM技术创建的虚拟工作环境等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任务。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高素质电气专业人才。
徐菲菲[3](2018)在《Y房产公司批量精装修项目质量管理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在房地产行业从黄金时代向白银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国家大力提倡精装修住宅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如何做好由毛坯交付向精装修交付的住宅产品转换,成为打响房地产企业新一轮排名战役的号角。精装修住宅这一新兴产品,核心问题是住宅质量,广大业主关心的房屋质量、住宅品质等问题,都是摆在房地产企业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Y房地产公司是一家业内排名15强的知名企业,主营毛坯交付住宅18年,在住宅转型的过程中,缺乏精装修住宅管理经验。面临着来自各种方面的原因影响,在精装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成为Y房地产公司企业继续上升的障碍。在房地产市场日趋冷静的大环境下,Y房地产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如何能够让企业尽快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成为企业以后安身立命、成长壮大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重点在施工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从Y房产公司进行批量精装修项目施工遇到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入手,从而分析施工质量问题的现状和行业本身特点,针对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仔细的研究,总结出施工质量薄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施工准备阶段管理混乱、施工阶段施工质量管控缺失、竣工阶段成品保护机制差这三方面。对于精装修项目施工,从施工准备阶段的土建与装修专业的界面交接、前期各专业的有效沟通互动、材料样板现行;到施工阶段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打造质量管控平台以及营造质量为先的良好氛围;最后在竣工阶段质量验收管控要点和良好的后评估闭环机制的制定。串联出完整有效的精装修项目施工管控的工作内容,包括:土建移交、精装进场、水电布线、防水工程、瓷砖铺装、木工制作、墙面涂饰、地板铺装、水电安装、柜体入户门安装、设备安装、验收移交等等。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09000理论的角度上,运用PDCA循环模型的管理方法,重点强调过程管理,结合Y房地产公司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该公司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解决措施,达到提升该公司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最终使得Y房地产公司批量精装修产品质量过硬,得到广大业主的信赖,增强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高婉玲[4](2018)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消防设施的建设是建筑工程的一个特殊部分,其施工质量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除了设计和选择阶段的质量管理外,消防设施的建设必须严格控制安装阶段的质量管理,保证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针对消防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消防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指导消防设施的整体建设。本文通过对文献理论和相关资料的论述,了解了当代质量管理学科的要点,以期获得研究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文献资料中高层民用消防工程相关理论为指导讨论了消防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本文进行了研究。运用系统的观点,将影响全面质量管理应用的因素视为复杂有序的整体,分析影响其运行的因素。文章从项目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质量管理制度、施工管理规定等方面分析了 A工程消防设施工程项目概况;对其质量保证措施、施工组织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指出了室内消防水系统质量的通病、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质量的通病。分别为:喷头安装不合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上未设置自动排气阀、屋顶试验消火栓、系统布线,报警控制器和联动柜安装缺陷,报警系统和供水系统联动调试。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消防施工质量的防治措施,分别为完善消防施工质量的保障体系、完善施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企业文化、加强政府监督等四方面。笔者对消防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它基于在具体施工项目现场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对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工作参考价值。
常艺萱[5](2017)在《电梯检验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特种设备检验是为保证特种设备使用、运行安全的强制性手段,随着电梯应用范围的扩大,而电梯事故发生的后果又非常严重,电梯安全问题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成为电梯检验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而在目前的电梯检验工作中存在检验设备独立性强、协同能力弱、缺少统一的规范性的管理平台等问题。锦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针对电梯检验工作的现状,提出了进行电梯检验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需求,本文就是以锦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电梯检验项目建设需求为基础,采用了c++技术、web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具有综合性管理能力和检验能力的电梯检验综合管理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采用软件项目的建设方法完成了锦州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的电梯检验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了电梯检验的综合管理能力。2、设计并实现了电梯检验子系统,实现了电梯功能检验、电梯运行检验和电梯部件检验三个功能模块,实现了电梯检验的自动化、智能化。3、设计并实现了业务管理子系统,实现了检验业务受理、资质管理和检验业务查询三个功能模块,实现了检验业务申请、受理、查询的网络化,提高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的业务服务能力。4、设计并实现了设备管理子系统,实现了检验设备管理、受检设备管理和检验数据分析三个功能模块,实现对电梯检验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受检设备的一站式管理,实现检验数据的综合性分析,提高了检验检测所的信息管理能力。5、完成了电梯检验综合管理系统的测试,通过对检验系统的性能和功能的测试结论的分析,证实了电梯检验系统能够满足特种设备检验的需求,提高了检验检测所的工作质量。
张亚娟[6](2017)在《基于ADDIE模型的电梯作业人员培训教学设计的实践 ——以宁夏A企业培训部门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电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了避免电梯安全事故和隐患的发生,电梯作业人员能够科学规范安装、维修、保养电梯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电梯安全事故偶有发生,根据宁夏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宁夏全区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笔者通过在宁夏A企业培训部门的实习发现,他们的培训方法比较传统、培训工具单一、培训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设计培训教学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培训质量。本研究以经典的ADDIE模型为指导,以电梯作业人员为实施对象,针对电梯的安装、维修、保养的培训课程进行了设计与开发。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按照ADDIE模型的主要步骤框架,分别从前期对培训机构和学员的分析,设计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教案,开发培训前的测验、章节前测、章节后测、培训辅助材料、实操核查表、应急救援方案,实施培训和评估修订五个环节进行理论指导和具体实践,切实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技术和能力。并对教学设计三次的实施,不断修改完善培训方案,总结出基于ADDIE模型的电梯作业人员培训教学设计的模型,帮助提高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效率,并为相关的培训和教学提供参考。
姜天宇[7](2016)在《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控技术》文中提出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载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交通每况愈下。地铁以其运量大、占地少、运行准时、节能环保以及安全等特点成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除一般技术系统安全的普遍性问题外,受地铁自身特点所限,地铁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管控能力存在先天不足。如今我国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控面临严峻挑战。本问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分析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控能力评价体系,探究各子系统及要素在应急管控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全过程、全灾害”应急管控体系构架;制定各应急管控子系统之间的协同策略,找出各子系统安全风险点及其相关性,从而给出地铁运营单位与社会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以某地铁运营公司为研究对象,建立量化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搭建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控平台。为研究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控技术,本文完成了诸多工作。收集了 21世纪以来我国发生地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为确保安全风险因素的完整性和比例合理性,完整收集和研究了美国华盛顿和英国伦敦三座城市自建成以来百年的事故数据。使用风险概率分析法得出地铁火灾和地铁暴恐袭击是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面临的挑战。本论文依据国家关于地铁运营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安全规范。从“人-物-环境-管理”四方面入手,对地铁运营过程中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异常事件进行检测和过滤。建立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应急管理及保障能力,突发公共事件预防能力,应急响应能力,恢复重建能力4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采用AHP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为控制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二次伤害,研究影响地铁疏散能力的主要因素,基于复杂系统理论,通过智能体技术建立地铁运营模型。通过应用模型,量化的确定了通道阻塞、乘客惊跑、大客流等因素对地铁疏散的影响,提出依照29:9:29的比例优化合理配置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培训资源。最后建成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考核平台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郑智文[8](2013)在《特种设备检测行业管理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各个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特种设备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减少因特种设备而发生的事故,除了做好安全监管工作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对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工作。检测检验可以及时发现特种设备的问题,提出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特种设备的使用周期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以发放回收特检行业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成分风险理论和敏感性分析理论,对我国特检行业风险控制以及检测过程管理进行了剖析。通过与国外特检行业的比对找出了我国特检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我国特检行业管理面临着管理信息化滞后、服务组织结构不适应性、人力资源配置滞后等问题,给出了特检行业管理创新方案。文中制定的特检行业管理方案中建立了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一套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优化了特检流程,并以山东省济宁市特种设备检测所为例,详细阐述了特检行业的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我国特检行业的健康、快速和稳健发展起到了重要参考价值,为特检设备的使用安全提供了必要保障。
徐金海[9](2012)在《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计划项目《电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研究》(计划编号20100235)和浙江省地方标准《在用电梯风险评价规则》(浙质标发[2010]123号文《关于印发<2010年第一批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编写,对在用的曳引式电梯以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风险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目前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研究了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评定方法;研究了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的程序。第三章研究了基于危险源的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内容。通过广泛的调研、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数据统计分析、专家论证,建立了基于危险源的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内容,并将其升格为浙江省地方标准。第四章研究了将在用电梯各子系统风险值集结成电梯整机安全风险值的电梯综合评价方法及数学模型。综合了专家打分综合法、层次分析法和指数综合法三种方法,提出了基于指数化线性综合法的在用电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并给出了指数化线性综合的数学模型。同时研究确定了电梯综合安全风险的类别划分,研究了在用电梯综合评价结论。第五章对课题成果进行了实际应用和实例分析。应用的结果和实例分析表明,本体系评价方法和内容满足实际需要,综合评价结论满足实际情况和要求。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后续工作。
胡皓[10](2011)在《WYR酒店工程质量管理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质量、安全、进度、成本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四大方面,项目质量管理关系到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安全性、使用功能等,是各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近些年来,中国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各类高、新、尖的建筑逐渐出现在市场中,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房地产行业的违规操作、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又出现了地震、海啸和泥石流等天灾,由于建筑质量不合格给人民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这就给建筑业的质量管理亮了红灯。作为一篇案例研究论文,本文选择WYR酒店工程项目作为案例对象。WYR酒店定位为一家星级酒店,其设计、装修质量标准非常高。然而,该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质量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质量管理目标体系不清、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质量控制措施不得力等。上述的质量管理问题给WYR酒店项目的开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有效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对W市WYR酒店项目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论文的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思路与框架;第二部分是案例正文,主要描述了WYR酒店工程及质量管理概况及项目质量管理问题,论文对问题的描述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工程质量目标体系层级不明确、质量管理制度建设问题重重、如何控制和保障工程质量问题。第三部分是案例分析,主要从理论和管理问题原因两个角度对案例进行了分析。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对策和建议,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作者给出了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及强化质量控制措施的管理建议。
二、改进电梯绝缘电阻测量方法的设想——对于“关于绝缘电阻测量的质疑”的异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电梯绝缘电阻测量方法的设想——对于“关于绝缘电阻测量的质疑”的异见(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BIM技术的中职《供配电技术》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对照实验研究法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课程开发 |
二、BIM技术 |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 |
四、供配电技术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二、杜威“做中学”理论 |
三、布鲁纳的认识发现理论 |
第三章 《供配电技术》课程开发调研 |
第一节 课程教学现状调研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对象 |
三、调研结果分析 |
四、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节 中职电气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 |
第三节 中职《供配电技术》课程开发方向 |
第四章 《供配电技术》课程开发 |
第一节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原则 |
一、适应岗位需求原则 |
二、适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原则 |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 |
四、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
第二节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步骤 |
一、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
二、归纳行动领域 |
三、转换学习领域 |
四、设计学习情境 |
第三节 课程开发的过程 |
一、具体工作任务的调研 |
二、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 |
三、行动领域的归纳 |
四、学习领域的转换 |
五、学习情境的设计 |
第五章 BIM技术建模及应用 |
第一节 BIM的发展与应用 |
一、BIM技术的发展 |
二、BIM技术的应用 |
第二节 BIM技术的优势 |
第三节 BIM建模 |
第四节 基于BIM技术的《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 |
一、BIM技术在《供配电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
二、《供配电技术》课程资源设计 |
第六章 基于BIM技术的《供配电技术》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情况与分析 |
第一节 选择对象 |
第二节 学情分析 |
第三节 “电力电缆敷设”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
二、教学过程设计 |
三、教学评价设计 |
第四节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
一、课程反馈 |
二、学习效果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在职教师访谈提纲 |
附件二 《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
附件三 企业在职一线工人的访谈提纲 |
附件四 基于BIM技术的《供配电技术》课程开发问卷调查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Y房产公司批量精装修项目质量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案例研究设计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2 管理问题 |
2.1 公司简介 |
2.2 行业、社会背景 |
2.3 项目背景 |
2.4 存在的项目质量问题 |
2.4.1 施工准备阶段各专业界面不清 |
2.4.2 施工阶段技术问题频频出现 |
2.4.3 竣工阶段破损严重投诉多 |
3 案例分析 |
3.1 理论依据 |
3.1.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3.1.2 戴明PDCA循环模式 |
3.1.3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
3.2 原因分析 |
3.2.1 施工准备阶段管理混乱 |
3.2.2 施工阶段施工质量管控缺失 |
3.2.3 竣工阶段成品保护机制差 |
4 建议与对策 |
4.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措施 |
4.1.1 建立各专业一体化管理机制 |
4.1.2 加强管控人员的培养与支持 |
4.1.3 制定工程样板的管控要求 |
4.2 施工阶段打造高质量专业管控平台 |
4.2.1 应用PDCA循环模式严控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
4.2.2 打造专业质量管控平台 |
4.2.3 营造产品质量为先的良好氛围 |
4.3 竣工阶段质量控制管理要点 |
4.3.1 增强成品保护管理 |
4.3.2 制定竣工质量管理标准 |
4.3.3 后评估机制的有效运用 |
4.4 实施与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入住后客户体验定性调研—访谈大纲 |
致谢 |
(4)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建筑消防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理论框架 |
2.1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
2.1.1 项目质量管理的术语 |
2.1.2 项目质量管理的发展 |
2.1.3 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 |
2.1.4 项目质量管理的标准 |
2.1.5 项目管理的质量管理理论 |
2.2 建筑消防设施施工项目理论简述 |
2.2.1 建筑消防工程定义 |
2.2.2 建筑消防施工工程项目特征 |
2.2.3 建筑消防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 |
第三章 A工程消防设施工程项目概况 |
3.1 A工程消防工程项目简介 |
3.2 项目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 |
3.2.1 组织结构 |
3.2.2 项目经理岗位责任 |
3.2.3 工程技术员岗位责任 |
3.2.4 质量检查员岗位责任 |
3.2.5 安全环保员岗位责任 |
3.2.6 材料员岗位责任 |
3.2.7 专业领班人员的岗位职责 |
3.3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
3.3.1 质量例会制度 |
3.3.2 质量协调制度 |
3.3.3 质量责任制度 |
3.3.4 质量验收制度 |
3.4 施工管理规定 |
3.4.1 现场培训及教育 |
3.4.2 质量控制 |
3.4.3 质量检验与不合格的控制 |
3.4.4 文件资料与记录的要求 |
第四章 A工程消防设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方案 |
4.1 质量保证措施 |
4.1.1 质量保证措施 |
4.1.2 保证技术指标达标 |
4.1.3 工程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
4.2 组织施工的详细方案及流程 |
4.2.1 自动消防报警及控制系统 |
4.2.2 室内水系统工程(室内消火栓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4.2.3 工作先后关系的确定 |
第五章 A工程消防设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
5.1 水系统质量通病 |
5.1.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淋头的安装不符合要求 |
5.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上排气阀的设置不满足规范要求 |
5.1.3 屋顶试验消火栓不符合规范要求 |
5.2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质量问题 |
5.2.1 系统强、弱电的布线不合理 |
5.2.2 消防控制室内柜体的安装不利于维护 |
5.2.3 系统的联动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
5.3 项目质量管理的防治措施 |
5.3.1 完善消防施工质量的保障体系 |
5.3.2 完善消防施工企业的人才队伍 |
5.3.3 营造企业文化建设,质量保证深入人心 |
5.3.4 增强协调机制,发挥监理单位职责 |
5.3.5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5)电梯检验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发现状 |
1.2.1 国外研发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工作内容 |
1.4 章节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 |
2.1 电梯检测相关理论 |
2.1.1 故障树理论 |
2.2 项目建设技术 |
2.2.1 c++开发技术 |
2.2.2 web开发技术 |
2.2.3 物联网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 |
3.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1.2 非功能性分析 |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1 技术可行性 |
3.2.2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功能结构设计 |
4.1.1 电梯检验子系统设计 |
4.1.2 业务受理子系统设计 |
4.1.3 设备管理子系统设计 |
4.2 系统结构设计 |
4.2.1 软件组织结构设计 |
4.2.2 系统实施结构设计 |
4.3 数据库系统设计 |
4.3.1 数据库设计规范 |
4.3.2 系统E-R模型 |
4.3.3 表结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功能具体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电梯检验子系统功能实现 |
5.2.1 电梯功能检验模块实现 |
5.2.2 电梯运行检验模块实现 |
5.2.3 电梯部件检验模块实现 |
5.3 业务受理子系统功能实现 |
5.3.1 检验受理模块实现 |
5.3.2 资质管理模块实现 |
5.3.3 业务查询模块功能实现 |
5.4 设备管理子系统功能实现 |
5.4.1 检验设备管理模块实现 |
5.4.2 受检设备管理功能实现 |
5.4.3 检验数据分析功能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方案 |
6.2 功能测试 |
6.2.1 电梯检验子系统功能测试 |
6.2.2 业务受理子系统功能测试 |
6.2.3 设备管理子系统功能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ADDIE模型的电梯作业人员培训教学设计的实践 ——以宁夏A企业培训部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科学规范安装、维保电梯的重要性 |
1.1.2 宁夏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质量需提高 |
1.1.3 运用ADDIE模型设计培训教学益于提升组织和个人绩效 |
1.2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2.1 电梯作业人员培训(教学)设计相关研究 |
1.2.2 ADDIE模型在电梯作业人员培训(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研究 |
1.2.3 ADDIE模型在其它企业(行业)培训设计中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设计 |
1.5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关键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1.1 系统科学理论 |
2.1.2 成人学习理论 |
2.1.3 培训体系建构理论 |
2.2 概念界定 |
2.2.1 教育与培训 |
2.2.2 培训的相关概念 |
2.2.3 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
第三章 绩效分析和干预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价 |
3.1 培训部门绩效分析 |
3.2 培训部门、学员情况和培训需求的分析 |
3.2.1 宁夏A企业培训部门的分析 |
3.2.2 电梯作业人员分析 |
3.2.3 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分析 |
3.3 培训课程的目标、内容的设计 |
3.3.1 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的设计 |
3.3.2 电梯安装、维保培训内容的设计 |
3.4 教学设计方案一——理论讲授型《电梯机械安全装置》 |
3.4.1 《电梯机械安全装置》教案的设计 |
3.4.2 教案一材料(辅助材料、PPT、前测、后测)的开发 |
3.4.3 教学设计方案一的小规模测试 |
3.4.4 教学设计方案一的实施 |
3.4.5 教学设计方案一实施的评价和改进 |
3.5 教学设计方案二——实操实训《电梯实际操作》 |
3.5.1 《电梯实际操作》教案的设计 |
3.5.2 编写实操课程指导语和核查表 |
3.5.3 教学设计方案二的实施 |
3.5.4 教学设计方案二的评价和改进 |
3.6 实施总结性评价 |
3.6.1 评价理论成绩 |
3.6.2 通过应急救援演练评价综合应用能力 |
3.7 为电梯作业人员培训提供设计过程模型 |
第四章 培训建议 |
4.1 对电梯培训部门的建议 |
4.1.1 提升高管的重视度,加强对培训专业化的指导 |
4.1.2 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加强与电梯维保单位的合作 |
4.2 对设计电梯作业人员培训教学的建议 |
4.2.1 扎实分析培训部门、学员情况和培训需求 |
4.2.2 创新设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评价工具 |
4.2.3 丰富开发培训材料,开展多样化的培训 |
4.2.4 丰富评价方法,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考察培训效果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5.3 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2016年电梯作业人员培训调查表 |
附录2: 培训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3: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 |
附录4: 电梯安装维修知识 |
附录5: 《教案一》PPT课件 |
附录6: 《教案一》前测 |
附录7: 《教案一》后测 |
附录8: 电梯实操核查表 |
附录9: 电梯应急救援演练预案 |
附录10: 关于《教案一》的态度问卷 |
致谢 |
(7)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2.1 地铁突发事件统计分析 |
1.2.3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复杂系统条件下地铁运营安全分析 |
2.1 复杂系统理论及其特征 |
2.2 地铁运营系统的复杂性 |
2.3 地铁运营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
2.3.1 人的因素 |
2.3.2 物的因素 |
2.3.3 环境因素 |
2.3.4 管理因素 |
2.4 地铁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
2.4.1 地铁事故数据 |
2.4.2 概率风险分析 |
2.4.3 地铁防火防暴所面临挑战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技术 |
3.1 应急能力评价指标选择 |
3.2 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体系的构建原则 |
3.2.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3.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控制技术 |
4.1 多智能体仿真技术 |
4.2 多智能体仿真软件Pathfinder |
4.3 建立地铁突发公共事件疏散模型 |
4.3.1 地铁车站建模 |
4.3.2 人行为建模 |
4.4 模型应用 |
4.4.1 通道阻塞对疏散能力的影响 |
4.4.2 惊慌型行人对疏散能力的影响 |
4.4.3 大客流对疏散能力的影响 |
4.4.4 优化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培训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搭建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考核平台 |
5.1 系统功能描述 |
5.2 软件说明书 |
5.3 系统运行说明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特种设备检测行业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协同管理模式 |
1.3.2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 |
1.3.3 特检管理方法 |
1.4 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内容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特检行业概述 |
2.1.1 特检定义 |
2.1.2 特检内容 |
2.1.3 特检特点 |
2.2 特检方法 |
2.3 特检行业管理基本理论 |
2.3.1 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
2.3.2 成本风险管理理论 |
2.3.3 敏感性分析理论 |
第3章 我国特检行业管理现状 |
3.1 特种设备检测过程管理现状 |
3.2 特种设备检测行业标准 |
3.3 特检行业风险控制现状 |
3.4 特检现状调查和定量分析 |
3.4.1 调查方法 |
3.4.2 问卷调查的设计及数据获取 |
3.4.3 调查数据分析 |
3.5 我国特检行业与国外差距及存在问题 |
第4章 特检行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4.1 服务组织结构不适应性 |
4.2 客户关系与社会责任间矛盾 |
4.3 管理信息化发展滞后 |
4.4 人力资源配置滞后问题 |
4.5 特检流程问题 |
第5章 特检行业管理创新方案 |
5.1 感知服务质量管理 |
5.2 社会责任导向管理模式 |
5.3 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 |
5.4 特检流程优化 |
5.5 管理模式创新具体实施策略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的背景和意义 |
1.1.1 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的背景 |
1.1.2 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的意义 |
1.2 国内外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的研究概况 |
1.2.1 国外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状况 |
1.2.3 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的发展方向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
2 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电梯安全风险概述 |
2.2.1 风险概述 |
2.2.2 电梯安全风险的定义和特性 |
2.3 在用电梯危险状态识别方法研究 |
2.3.1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在电梯安全风险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
2.3.2 故障树分析法在电梯风险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
2.4 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2.4.1 伤害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研究 |
2.4.2 伤害发生概率的评估方法研究 |
2.5 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定方法 |
2.6 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程序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危险源的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内容研究 |
3.1 引言 |
3.2 在用电梯的危险源定义及类型 |
3.2.1 在用电梯危险源的定义 |
3.2.2 在用电梯危险类型 |
3.3 在用电梯危险源辨识 |
3.3.1 在用电梯危险源辨识方法 |
3.3.2 在用电梯危险源辨识的途径 |
3.3.3 浙江省在用电梯故障实地调查统计调研 |
3.3.4 电梯事故统计分析研究 |
3.3.5 “96333”危险状态和故障数据统计研究 |
3.3.6 各地先期开展电梯安全风险评价机构的经验调研 |
3.3.7 基于标准法规的电梯危险源辨识 |
3.4 基于危险源的电梯安全风险评价内容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4 电梯整机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及模型研究 |
4.1 引言 |
4.2 专家评分综合法在电梯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4.3 层次分析法在电梯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4.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电梯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4.4.1 确定电梯模糊综合评价的因素和评价等级 |
4.4.2 确定权重 |
4.4.3 构造评判矩阵 |
4.4.4 进行模糊合成和做出决策 |
4.5 在用电梯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
4.5.1 指数化线性综合法数学模型研究 |
4.5.2 指数化线性综合法模型风险赋值研究 |
4.6 在用电梯的指数化线性综合评价法应用研究 |
4.6.1 曳引式电梯的指数化线性综合评价法应用研究 |
4.6.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指数化线性综合评价法应用研究 |
4.7 电梯整机安全风险类别及综合评价结论研究 |
4.8 本章小结 |
5 实例分析 |
5.1 引言 |
5.2 现代城建大厦电梯A安全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
5.2.1 设备基本状况 |
5.2.2 电梯安全风险识别 |
5.2.3 电梯安全风险评定 |
5.2.4 电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结论 |
5.3 城站广场自动扶梯安全风险评价实例分析 |
5.3.1 设备基本状况 |
5.3.2 自动扶梯安全风险识别 |
5.3.3 自动扶梯安全风险评定 |
5.3.4 自动扶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结论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10)WYR酒店工程质量管理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2 案例正文 |
2.1 WYR 酒店工程及质量管理概况 |
2.1.1 项目基本情况 |
2.1.2 项目结构工程主要特点和施工难点 |
2.1.3 项目质量管理概况 |
2.1.4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岗位设置 |
2.2 WYR 酒店项目质量管理问题识别 |
2.3 WYR 酒店项目质量管理问题描述 |
2.3.1 分部工程质量目标分解的困惑 |
2.3.2 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的困扰 |
2.3.3 工程质量控制遭遇的困境 |
3 案例分析 |
3.1 理论分析 |
3.1.1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特点 |
3.1.2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
3.1.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
3.2 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2.1 质量管理目标体系不清 |
3.2.2 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
3.2.3 质量控制措施不得力 |
4 对策与建议 |
4.1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
4.1.1 总质量目标 |
4.1.2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目标 |
4.1.3 日常质量工作检验目标 |
4.2 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
4.2.1 建立工程质量培训学习制度 |
4.2.2 推行"三检制"与"三级检查制度" |
4.2.3 样板引路制度 |
4.2.4 质量会诊制度 |
4.2.5 挂牌施工管理制 |
4.2.6 成品保护制度 |
4.2.7 奖惩与标签制度 |
4.3 强化质量控制措施 |
4.3.1 工程质量预控方法 |
4.3.2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
4.3.3 质量保证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改进电梯绝缘电阻测量方法的设想——对于“关于绝缘电阻测量的质疑”的异见(论文参考文献)
- [1]鞍山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韩煦晖. 西南大学, 2021
- [2]基于BIM技术的中职《供配电技术》课程开发研究[D]. 李皓.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02)
- [3]Y房产公司批量精装修项目质量管理案例研究[D]. 徐菲菲.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7)
- [4]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 高婉玲.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2)
- [5]电梯检验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常艺萱. 吉林大学, 2017(10)
- [6]基于ADDIE模型的电梯作业人员培训教学设计的实践 ——以宁夏A企业培训部门为例[D]. 张亚娟. 宁夏大学, 2017(02)
- [7]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控技术[D]. 姜天宇. 大连交通大学, 2016(01)
- [8]特种设备检测行业管理创新研究[D]. 郑智文.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9)
- [9]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D]. 徐金海. 浙江大学, 2012(01)
- [10]WYR酒店工程质量管理案例研究[D]. 胡皓. 大连理工大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