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再入遥测系统

一种新型再入遥测系统

一、一种新型的再入遥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浩杰[1](2020)在《等离子鞘套传输环境下自适应编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各世界强国对临近空间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超声速飞行器作为开发利用临近空间的重要载体,其凭借飞行速度快、快速变轨和全球快速到达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但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其表面会覆盖一层等离子鞘套,等离子鞘套会干扰飞行器与地面基站之间正常的信号传输,严重影响了飞行安全。目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类:降低传输速率、提高传输频率和通过干预机制降低鞘套电子密度。但是等离子体参数的动态性和链路难以建立有效反馈回路的特性导致上述三类方法在等离子鞘套信道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性。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发现在等离子鞘套出现的初始阶段,通信链路并没有完全中断,只是传统的通信方式由于较高的误码率而使链路处于一种“通不好”的状态。另外,研究还发现等离子体在时域上的动态抖动和在空域上的非均匀分布导致信道中存在很多“通信窗口”,这为延长等离子鞘套下的可通信时间提供了可能。针对等离子鞘套的上述特性,本文从空时域协同和自适应编码新技术入手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等离子鞘套对电磁波传输的影响。其次,研究了等离子鞘套传输环境中信道容量的估计方法。最后,针对等离子信道空时域特点设计了分级喷泉码、短帧喷泉码和空时喷泉码三种新的自适应编码形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点如下:1.针对等离子鞘套信道难以建立有效反馈回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发射天线驻波比进行信道容量估计的方法。在稳态等离子鞘套模型中,理论推导了电磁波在等离子鞘套处的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并通过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之间的负相关特性建立了发射天线驻波比与信道容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验证的方法,验证了不同频率比下,驻波比与信道容量之间的关系;在动态等离子鞘套模型中,以角度调制信号在正弦抖动的等离子信道中传输为例进行分析,建立了动态等离子信道传输模型,采用理论推导和仿真验证的方法,从信道容量的角度分析了等离子的动态性对角度调制信号的影响。2.针对等离子鞘套的大尺度模型中电子密度变化缓慢的特点,为了提高关键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分级喷泉码的通信方法。研究了通过混合度分布函数实现信息不等差错保护的方法,讨论了信道条件变化时信息分级的调整规则。建立了分级喷泉码在再入飞行器遥测信道中的传输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分级喷泉码可实现关键信息在等离子鞘套中的最优传输。3.针对等离子鞘套的中尺度动态抖动模型和干预机制下的等离子鞘套信道在时域上会存在很多“通信窗口”的特点,从信道时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入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短帧喷泉码的通信方法。分析了含有“通信窗口”的等离子信道的特殊性及短帧喷泉码对该种信道的适应性,讨论了短帧喷泉码的编译码方法,推导了编码参数与“通信窗口”之间的关系及各参数对通信性能的影响,讨论了驻波比变化时短帧喷泉码各参数自适应调整的规则。建立了短帧喷泉码在再入飞行器遥测信道中的传输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短帧喷泉码可利用等离子鞘套在时域上的时隙资源进行有效的信息传输。4.针对飞行器迎背风面等离子鞘套分布的差异会导致信道在空域上出现很多“通信窗口”的特点,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常规测控通信方法无法利用的有限空域信道资源,本文在分级喷泉码和短帧喷泉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空时喷泉码的通信方法。分析了等离子鞘套下多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设计了等离子鞘套下空时喷泉码的编码方法,讨论了空时喷泉码在无反馈回路的单向传输链路中分集和复用的自适应切换方法。建立了等离子鞘套传输环境下的多通道下行通信链路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空时喷泉码可利用多条链路上的时隙资源进行有效的信息传输。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等离子鞘套信道中空时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等离子鞘套信道“通不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景羿铭[2](2020)在《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空天飞行器是指具有航天器和航空器两种功能的新型飞行器,其从地面通过助推器发射到轨道空间,完成任务并长时间在轨运行,最后到达再入点返回地球。空天飞行器无需地面遥控,全程依靠自主独立的导航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这就需要设计一种可适应空天飞行器跨空天飞行的自主导航系统,从而对导航系统的自主性、可靠性和环境自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导航方法大多按照固定的任务场景进行设计和实现,还无法满足空天飞行器全程自主导航的应用需求。迫切需要开展适应空天飞行器跨空天飞行的导航系统实现方法研究,设计适应空天飞行器跨空天飞行的导航总体方案和相应的导航算法,以满足空天飞行器跨空天飞行时高适应性、高精度、高自主性的导航需求。为此,本文以空天飞行器的不同飞行阶段工作模式为基础,结合不同飞行阶段对导航性能的需求,提出了跨空天飞行的多源冗余导航系统总体方案,并针对该方案中的导航切换算法、多源冗余容错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研究。论文分析了空天飞行器全弹道飞行特点,针对空天飞行器全弹道飞行不同阶段对导航的需求,设计了基于导航传感器冗余配置的多源信息融合导航系统总体方案,推导建立了适应跨空天飞行的导航系统切换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多源信息融合导航系统状态和量测数学模型,设计了不同飞行阶段下的导航系统模型切换算法,为后续的冗余容错导航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针对空天飞行器跨空域飞行对导航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设计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多余度导航系统。提出了基于多级滤波框架的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系统实现结构,简化了余度容错导航系统实现形式;针对多余度导航系统实现结构形式对软故障的处理敏感度较低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残差及其变化率的模糊容错算法,增强了对软故障的敏感度并进一步提高了导航系统精度。针对空天飞行器高速再入阶段,由于黑障区影响,惯性导航系统无法有效获取其他辅助导航系统的信息进行误差修正,导致误差增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极限学习机的智能导航方法;在进入黑障区之前利用天文导航系统快速估计和修正惯性导航系统的姿态误差,保证姿态信息的准确性,结合极限学习机的学习能力和快速预测能力,迅速准确的得到惯性导航系统的实时误差修正值,有效提升了黑障区导航系统的性能。最后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TK的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仿真验证平台,该平台通过STK模拟高逼真的空天飞行器飞行航迹,对提出的导航系统切换算法、多源冗余容错重构算法和基于极限学习机的智能导航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导航方法能够有效满足空天飞行器跨空天飞行时的导航性能需求,为空天飞行器的高性能导航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王亭亭[3](2019)在《无线衰落信道下遥测系统角跟踪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更加客观、准确、快速、经济地评定遥测接收系统的性能,通过建立从目标发射遥测信号,经空间无线信道传播,至地面站跟踪、接收、解调遥测信号的数字化遥测系统综合仿真平台,为外场试验、校飞提供补充,提供跟踪性能评估的快速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课题以PCM-FM遥测信号和单通道单脉冲体制为例,通过建立多径衰落条件下的遥测系统角跟踪数学模型,仿真、分析无线衰落信道对遥测系统角跟踪性能的影响。首先,从遥测信号源出发,对无干扰条件下的PCM-FM遥测信号单通道单脉冲角跟踪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与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较全面、逼真的天线方向图建模方法,并验证了它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接着,以无线衰落信道中的多径衰落为例,对多径和两径干扰条件下的单通道单脉冲角误差解调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分别对“地杂波模型”和“干燥地面反射模型”条件下的反射系数进行仿真与对比分析;研究了静态条件下多径效应对遥测系统角跟踪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多径效应对差波束方向图、角误差信号产生、调制与解调过程影响的仿真结果与分析,并进行规律总结,且结合外场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然后,建立多径效应条件下的动态角跟踪数学模型,对不同目标距离、仰角和动态条件下的角跟踪性能进行仿真和分析,并从外场试验和系统设计两个角度提出了抗多径干扰的措施和相关建议。在分析多径测角误差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利用实时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建立“单信息源”模型,通过调整最小二乘算法中的参数遗忘因子,研究不同遗忘因子条件下的抗多径干扰效果,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利用外场试验对通过修改伺服系统跟踪算法中遗忘因子,以提高系统跟踪性能的方法进行验证与分析。采用无人机作为目标进行外场试验,在简要介绍遗忘因子调整原理和验证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外场试验结果,分别从跟踪抖动情况和跟踪滞后情况这两个方面,分析修改遗忘因子对遥测系统角跟踪性能的影响,对其作出总结并给出相关建议。

龚旻,谭杰,李大伟,马召,田冠锁,王暕来,孟令涛[4](2018)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黑障问题研究综述》文中提出首先对国内外黑障问题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然后从等离子体鞘套形成机理和基本特征、电波传播机理及信道特征等方面阐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黑障问题的成因。随后,着重介绍了等离子体流场和电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并分析了方法的适用性。进一步对等离子体地面模拟方法和诊断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外地面黑障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现有黑障消除技术进行了评估,给出了目前工程实用方法、近期可能实现的工程实用解以及未来具有应用潜力的消除技术。最后,对黑障问题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于哲峰,孙良奎,马平,杨益兼,张志成,黄洁[5](2017)在《黑障对通信安全的影响及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文中指出当飞行器以超高速在大气层中飞行时,由于气动加热或烧蚀,在飞行器周围会形成等离子体鞘套。这将影响飞行器的通信特性,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从而威胁飞行器的安全。我国新一代航天航空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飞行的时间长、速度快,而且弹道复杂,需要实时通信和控制,因此需要彻底解决通信中断问题。针对新一代航天飞行器面临的通信中断问题,研究了利用天线位置和地面遥测设备的布站优化、毫米波和太赫兹波通信、外加强磁场和激光通信等方法解决黑障问题的可能性及存在的问题。

吕楠[6](2015)在《高动态飞行器遥测传输与地面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遥测系统是飞行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飞行试验的关键内容和取得成功的判据之一,获取完整可靠的遥测数据可以为改进飞行器设计、分析试验故障和指挥决策提供支撑。本文以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为背景,结合发射场测控和地面数据处理技术,重点研究了遥测信号传输的天线设计和多干扰条件下的遥测地面数据的融合使用技术。首先,针对电大尺寸飞行器结构对遥测天线方向图的干涉影响情况,本文分别对安装14个遥测天线的状态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天线数目越多,弹体结构对合成方向图影响越大,而沿弹体Ⅱ、Ⅳ象限对称安装两个天线是较为理想的方案。其次,针对两个地面测控站布局,基于飞行弹道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140s后弹道和姿态角对遥测信号传输的影响变得显着;若姿态角存在较大偏离,在60120s时间段,遥测信号传输影响显着,且影响程度随姿态角偏离值增大而增大。最后,针对多源多流多干扰因素下的遥测地面接收数据,本文分析了数据可用性,同时采用帧结构、帧计数、时码和反码周期校验等方法,进行了多源多流遥测数据的可用性评估。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帧拼接的方法,进行丢帧、散乱等病态数据的重建,实现了多干扰遥测地面数据的有效使用。论文重点针对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遥测微带天线的布局设计、遥测地面数据的可用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考虑飞行器结构及飞行状态的天线布局性能计算方法,实现了多源多流多干扰因素下遥测地面数据的重建,其方法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意义,可有效支持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遥测相关工作。

王丽佳[7](2014)在《基于混沌理论的遥测数据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在通信传输中日趋重要,尤其是载有重要信息的再入遥测数据。在遥测领域,遥测数据的安全传输,抵抗传输中的攻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混沌加密是当前密码学研究的热点,另外混沌理论在密码学及其他应用领域取得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设计了一个三维混沌系统,验证该混沌系统性能,并基于数字化混沌理论对遥测PCM(Pulse Code Modulation)数据进行混沌加、解密。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比遥测数据加密要求和混沌密码学特点,确定混沌应用于遥测系统的可行性。对典型的混沌序列加密方式进行分析,验证了混沌流加密方式满足遥测数据加密体制要求。其次,设计新混沌映射产生混沌序列,并分析新系统的基本动力学特性,采用不同的图像加密算法验证该混沌系统的扩散性、鲁棒性。利用加密图像时的数字化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混沌序列数字化后的有限精度效应对混沌映射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该数字化方案产生的密钥流具有很好的随机性、良好的自相关性和互相关性。高维混沌系统较低维系统虽然复杂,但系统的密钥空间大、随机性好、安全性高,适用于遥测信息数据的加密。再次,设计遥测PCM数据混沌加、解密方案,简单介绍混沌同步及遥测信息同步方案,并分析了收发两端密钥同步的措施。通过仿真混沌加密后遥测PCM信息的传输,验证该混沌加密算法的安全可靠性。最后,对遥测PCM脉冲数据进行混沌脉冲位置调制与解调,仿真调制信号在遥测信道中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该混沌脉冲位置调制没有引起误码扩散。因此,混沌脉冲位置调制为遥测系统中脉冲信号的加、解密开辟了新路径。

李小华[8](2013)在《基于非相干解调的SNCK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公共交通工具速度的不断提升和高速承载器的产生,人们对处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的通信质量需求越来越高,为此,产生许多新型的无线通信模式和先进的通信信号处理技术来抑制由高动态场景而带来的多普勒频移。相比于单频波调制技术,非单频波调制技术以其自身强抗多普勒频移能力而备受研究者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一种新型非单频波数字调制技术——正弦型非线性切普键控(Sine Non-linear Chirp Keying, SNCK),提出SNCK调制技术的非相干解调技术,通过软件平台分析SNCK非相干解调通信系统性能,最后在硬件验证平台验证其可行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述:首先,介绍SNCK调制技术原理,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分析SNCK已调信号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码率性能,研究非相干解调的理论和多普勒效应信道模型,分析SNCK技术非相干解调的抗多普勒频移能力。其次,构建基于非相干解调的SNCK通信系统软件仿真平台,通过Matlab仿真分析SNCK信源、高斯白噪声信道、多普勒频移信道模型、正交数字下变频、CORDIC鉴频法、抽样判决器各模块性能,分析非相干解调误码率性能。最后,构建基于FPGA的非相干解调SNCK通信系统硬件实现平台,从硬件实现和测试的角度验证基于非相干解调的SNCK通信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证明SNCK非相干解调技术的工程实用价值。

路建华[9](2013)在《低空段遥测信号获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武器试验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对武器进行检验定型,必须获取全程的数据,特别是再入低空(10m以下)的试验数据。论文针对目前靶场还缺乏获取再入低空段数据手段,特别是再入低空(10m以下)试验数据的良好获取手段,这就是开展论文研究工作的出发点。为了满足获取再入低空(10m以下)遥测试验数据的要求,本论文采用数字化模块设计,并采用成熟的WindowsXP操作系统以便于软件开发和后续升级。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硬件设计:接收机部分采用数字化模块设计,既提高了设备的集成度和数字化水平,方便便携,又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解调部分采用全数字解调卡,实现了智能化、单板化,集成度高、功能强、性能稳定。控制系统采用自主研制的遥测数控接口卡实现了接收机点频、带宽、解调器参数的软件设置。在简述各分系统硬件组成的基础上,对各部件板卡的主要功能和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并择优选择,对市面上没有现成部件板卡可以购买的,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制作。软件设计:软件是基于WindowsXP操作系统,借助Visual C++6.0开发平台开发完成。软件设计从靶场实际任务需求出发,在能够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各模块参数设置和重要部位状态实时监视。界面友好、美观大方,操作简便易行,运行稳定可靠。低高度便携式遥测系统整体性能优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易于展开,模块设计又增加了设备的防风沙能力,能适应靶场恶劣的环境。经过多次实验任务的证明,该系统很好地解决了目标落地时刻遥测信号的接收、解调和记录问题,弥补了大型遥测设备布站不灵活、低高度跟踪接收能力差等不足。对于目标落点比较偏僻,没有开辟公路,大型遥测设备不便进入,而且实验任务又比较关心10m以下高空遥测信号的情况下,采用本文研制的低高度便携式遥测设备,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低高度便携式遥测系统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以往捕捉不到10m高空以下的遥测信号的难题。

闫鑫[10](2012)在《遥测系统中记忆重发电路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遥测系统按照信道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遥测和回收遥测两种。无线电遥测系统的传输信道在飞行器飞行试验过程中处在黑障区时受到严重的干扰或被阻断,使得载波信号无法正常传输,而飞行器在此阶段的数据往往是遥测系统需要进行重点测量的,因此单独使用无线电遥测明显是满足不了测量要求的。解决的办法一般是采用回收遥测或者记忆重发遥测。本课题基于记忆重发遥测范畴进行研究。本文针对无线遥测处于黑障区时数据无法实时发送与接收等问题,应用记忆重发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编程记忆重发电路设计方案,实现遥测PCM数据流在黑障区的负延迟触发存储;并经一定时间延迟后将存储器中数据变换为遥测可以接受的码流形式送入采编器预留的一个数字通道进行重新采编,实现数据延迟发送,同时电路还采用了多种记忆重发方式以满足不同的遥测测试要求。电路采用CPLD与铁电存储器FW23MLD16结合的设计方案,它主要由时钟管理器、记忆重发方式设计、数据记忆存储控制器,参数设计及串并格式转换器组成。本文论述了构成新型、灵活、方便的可编程数据记忆重发电路的实现方法,对于整个测试过程中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对飞行试验数据测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二、一种新型的再入遥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型的再入遥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等离子鞘套传输环境下自适应编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等离子鞘套的信道特性及资源扩展
        1.2.2 等离子鞘套下的通信技术
        1.2.3 信道编码技术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作者的主要工作
        1.3.1 主要研究工作
        1.3.2 论文安排及框架
第二章 等离子鞘套传输环境与信道编码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等离子鞘套的研究基础
        2.2.1 等离子鞘套影响电磁波传播的基础理论
        2.2.2 等离子鞘套的多尺度介质模型
        2.2.3 等离子鞘套信道模拟与实验技术
    2.3 信道编码的研究基础
        2.3.1 数字喷泉码的概念
        2.3.2 几种典型的喷泉码
    2.4 等离子鞘套下喷泉码的可行性
    2.5 小结
第三章 等离子鞘套信道容量分析
    3.1 引言
    3.2 稳态等离子鞘套信道容量分析
        3.2.1 理论分析
        3.2.2 基于VSWR的等离子鞘套信道容量实时估计
        3.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 动态等离子鞘套信道容量分析
        3.3.1 理论分析
        3.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关键信息最优传输的分级喷泉码
    4.1 引言
    4.2 大尺度等离子信道中喷泉码编码策略
    4.3 基于关键信息最优传输的分级喷泉码设计
        4.3.1 混合加窗度分布函数
        4.3.2 分级喷泉码的编码分析
    4.4 基于关键信息最优传输的分级喷泉码仿真分析
        4.4.1 信道模型及仿真条件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5 基于关键信息最优传输的分级喷泉码实验分析
        4.5.1 实验条件
        4.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时域时隙资源的短帧喷泉码
    5.1 引言
    5.2 间隙等离子信道中喷泉码编码策略
    5.3 基于时域时隙资源的短帧喷泉码设计
        5.3.1 短帧喷泉码的编码设计
        5.3.2 短帧喷泉码的译码设计
        5.3.3 短帧喷泉码的参数调整规则
    5.4 基于时域时隙资源的短帧喷泉码仿真分析
        5.4.1 信道模型及仿真条件
        5.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5 基于时域时隙资源的短帧喷泉码实验分析
        5.5.1 实验条件
        5.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基于空时域资源协同利用的空时喷泉码
    6.1 引言
    6.2 等离子鞘套下多天线系统的信道容量分析
    6.3 基于空时域资源协同利用的空时喷泉码设计
        6.3.1 空时喷泉码的编译码设计
        6.3.2 空时喷泉码分集和复用自适应切换
    6.4 基于空时域资源协同利用的空时喷泉码仿真分析
        6.4.1 信道模型及仿真条件
        6.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天飞行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多源冗余容错导航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空天飞行器自主导航系统总体方案及组合导航建模方法
    2.1 引言
    2.2 空天飞行器自主导航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空天飞行器全弹道飞行模式分析
        2.2.2 空天飞行器全弹道飞行导航需求分析
        2.2.3 空天飞行器多源导航系统总体配置方案设计
        2.2.4 空天飞行器多余度多源冗余容错导航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3 空天飞行器全程飞行各阶段导航系统误差模型
        2.3.1 空天飞行器发射段导航系统误差模型
        2.3.2 空天飞行器在轨段导航系统误差模型
        2.3.3 空天飞行器再入段导航系统误差模型
    2.4 空天飞行器不同飞行阶段导航系统切换算法
        2.4.1 空天飞行器不同飞行阶段导航系统切换分析
        2.4.2 发射阶段与在轨阶段导航切换算法
        2.4.3 在轨阶段与再入阶段导航切换算法
    2.5 空天飞行器不同飞行阶段导航系统切换算法仿真及分析
        2.5.1 仿真设置
        2.5.2 空天飞行器不同飞行阶段导航系统切换算法仿真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系统结构设计
        3.2.1 空天飞行器余度技术分析
        3.2.2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系统结构总体设计
    3.3 空天飞行器多余度导航系统配置下的模糊容错算法
        3.3.1 多余度容错导航系统导航信息预处理算法
        3.3.2 基于残差及其变化率的模糊评估算法
        3.3.3 基于模糊评估的容错算法
    3.4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算法仿真分析
        3.4.1 仿真设置
        3.4.2 多余度导航系统配置下的模糊容错导航系统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天飞行器黑障区基于极限学习机的智能导航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黑障区智能导航算法
        4.2.1 空天飞行器黑障区域飞行导航问题分析
        4.2.2 黑障区智能导航算法总体框架
        4.2.3 进入黑障区前天文导航系统姿态修正
        4.2.4 黑障区内基于极限学习机的智能导航算法
    4.3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黑障区智能导航算法仿真分析
        4.3.1 仿真设置
        4.3.2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黑障区智能导航算法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仿真平台结构设计
        5.2.1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仿真平台功能分析
        5.2.2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仿真测试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5.3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算法仿真平台实现
    5.4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导航算法测试验证
        5.4.1 空天飞行器不同飞行阶段导航切换算法测试
        5.4.2 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重构算法测试
        5.4.3 空天飞行器黑障区智能导航算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无线衰落信道下遥测系统角跟踪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2 遥测系统角跟踪概述
    2.1 遥测系统角跟踪原理简介
    2.2 常用遥测体制与跟踪体制
    2.3 本章小结
3 PCM-FM遥测信号单通道单脉冲角跟踪建模与仿真
    3.1 PCM-FM遥测信号源
        3.1.1 原理简介与模型的建立
        3.1.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2 天线方向图
        3.2.1 简化近似模型
        3.2.2 全面逼真模型
    3.3 单通道单脉冲角误差解调
        3.3.1 单通道单脉冲信号合成
        3.3.2 角误差解调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单通道单脉冲遥测系统角跟踪
        3.4.1 伺服系统原理简介
        3.4.2 角跟踪建模与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无线衰落条件下的遥测系统角跟踪建模与仿真
    4.1 无线衰落
        4.1.1 无线衰落信道的传播特性
        4.1.2 多径衰落
    4.2 多径效应与模型建立
        4.2.1 原理简介
        4.2.2 两径模型
        4.2.3 多径模型
        4.2.4 反射面与反射系数
    4.3 多径效应对静态条件下遥测系统角跟踪性能的影响
        4.3.1 多径效应对角误差解调的影响
        4.3.2 规律总结
        4.3.3 外场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多径效应对动态条件下遥测系统角跟踪性能的影响
        4.4.1 动态角跟踪过程建模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3 措施和相关建议
    4.5 本章小结
5 一种通过调整遗忘因子的抗多径方法
    5.1 多径测角误差形成机理
    5.2 实时递推最小二乘法
        5.2.1 机理分析
        5.2.2 模型建立
        5.2.3 仿真结果与分析
    5.3 外场试验与分析
        5.3.1 遗忘因子调整
        5.3.2 验证条件
        5.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两径模型条件下的角误差机理形成机理推导过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黑障问题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黑障现象产生机理
    1.1 等离子体鞘套形成机理和基本特征
    1.2 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机理
    1.3 等离子体鞘套信道特征
2 黑障现象仿真研究
    2.1 等离子体流场数值模拟
    2.2 电磁波传播数值模拟
3 黑障现象地面实验研究
    3.1 等离子体地面模拟方法
        3.1.1 热等离子体实验设备
        3.1.2 冷等离子体实验设备
    3.2 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3.3 地面实验结果分析
4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黑障消除技术
    4.1 评估标准
    4.2 评估结果和分析
        4.2.1 工程实现性较低的方法
        4.2.2 目前工程实用方法
        4.2.3 近期可能实现的工程实用方法
        4.2.4 未来具有工程应用潜力的方法
5 结论

(5)黑障对通信安全的影响及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黑障对通信安全的影响
2 减缓措施及效果
3 开展的通信问题研究工作介绍
    3.1 天线位置和地面遥测设备布站优化
    3.2 毫米波和太赫兹波
    3.3 天线和强永磁体一体化的设计
    3.4 激光通信

(6)高动态飞行器遥测传输与地面数据融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
第二章 遥测传输设计与数据处理技术基础
    2.1 遥测系统
        2.1.1 遥测系统总体设计
        2.1.2 遥测数据格式
        2.1.3 地面遥测数据的接收和传输
    2.2 天线设计理论
        2.2.1 几何绕射理论
        2.2.2 矩量法
        2.2.3 有限元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动态飞行器微带天线设计及性能分析
    3.1 微带天线方向图仿真与参数优化
        3.1.1 矩形微带天线设计参数
        3.1.2 矩形微带天线方向图计算及设计参数优化
    3.2 弹体结构对天线传输性能的影响
        3.2.1 不同天线布局受弹体结构的影响分析
        3.2.2 不同中心频率天线受弹体结构的影响
    3.3 飞行弹道和姿态对遥测传输性能的影响分析
        3.3.1 视线角计算
        3.3.2 飞行视线及姿态影响分析
        3.3.3 飞行姿态偏离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遥测地面数据融合及重建技术
    4.1 遥测数据干扰因素及其影响分析
        4.1.1 遥测数据影响因素分析
        4.1.2 遥测数据影响状态分析
    4.2 遥测地面数据的规格化分析及可用性评估方法
        4.2.1 数据规格化分析方法
        4.2.2 数据数据校验与可用性评估方法
    4.3 遥测数据的融合处理技术方法
        4.3.1 遥测数据时间对齐方法
        4.3.2 病态数据重建方法
        4.3.3 数据融合方法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基于混沌理论的遥测数据信息安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混沌密码学
        1.2.1 混沌密码的研究现状
        1.2.2 混沌流密码的研究
    1.3 遥测数据加密
    1.4 本文各章内容安排
第2章 混沌理论及新混沌系统的设计
    2.1 混沌的定义及特性
        2.1.1 混沌的定义
        2.1.2 混沌运动的特性
    2.2 新三维混沌系统的设计
        2.2.1 新混沌系统的数学模型
        2.2.2 对称性和不变性
        2.2.3 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
        2.2.4 混沌系统的收敛性
        2.2.5 Lyapunov 指数和 Lyapunov 维数
        2.2.6 该混沌序列对初值敏感性的测试
    2.3 新混沌复杂动力学行为观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混沌系统的安全性验证
    3.1 概述
    3.2 彩色图像整体像素混沌加密算法
        3.2.1 图像像素位置置乱算法一
        3.2.2 彩色图像的新混沌加密算法一
        3.2.3 算法一实验结果及其安全性分析
        3.2.4 算法一抗干扰能力的分析
        3.2.5 算法一统计特性的分析
    3.3 彩色图像单个像素混沌加密算法
        3.3.1 图像的像素位置置乱算法二
        3.3.2 彩色图像的新混沌加密算法二
        3.3.3 算法二实验结果及其安全性分析
        3.3.4 算法二抗干扰能力的分析
        3.3.5 算法二统计特性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混沌系统
    4.1 数字混沌系统概述
    4.2 混沌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方法
        4.2.1 混沌系统的数字化方法
        4.2.2 数字混沌序列的敏感性
    4.3 新数字混沌系统的性能分析
        4.3.1 数字混沌序列的平衡性检验
        4.3.2 数字混沌序列的相关性检验
        4.3.3 数字混沌序列的序列检验
        4.3.4 数字混沌序列的频谱检验
        4.3.5 数字混沌序列的线性复杂度检验
    4.4 数字混沌序列实现的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遥测数据信息混沌加解密系统
    5.1 遥测 PCM 数据混沌加密系统要求
    5.2 遥测 PCM 数据混沌加密系统设计
        5.2.1 遥测 PCM 数据混沌加密系统原理
        5.2.2 混沌密钥流的生成
        5.2.3 遥测 PCM 数据混沌加密系统的同步设计
        5.2.4 混沌系统的同步设计
    5.3 新混沌密钥流加密 PCM 数据的仿真实验
        5.3.1 遥测 PCM 混沌加解密系统仿真实验
        5.3.2 混沌加密的遥测 PCM 数据传输仿真
        5.3.3 遥测 PCM 数据混沌加密系统的性能
    5.4 遥测数据的混沌脉冲位置调制
        5.4.1 遥测 PCM 数据的混沌脉冲调制体制
        5.4.2 混沌脉冲位置解调
        5.4.3 CPPM 系统仿真
        5.4.4 CPPM 系统误码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非相干解调的SNCK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遥测技术
        1.2.2 强多普勒抑制技术
        1.2.3 非单频波数字调制技术
    1.3 研究内容的提出
    1.4 章节安排
第2章 SNCK调制技术在强多普勒场景中的优势
    2.1 SNCK调制技术
        2.1.1 SNCK技术原理
        2.1.2 SNCK已调信号的生成
    2.2 强多普勒频移信道建模
        2.2.1 SNCK已调信号加多普勒频移模型
    2.3 基于非相干解调的LFM技术性能分析
    2.4 基于相干解调的SNCK技术性能分析
    2.5 基于非相干解调的SNCK技术性能分析
    2.6 对比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非相干解调的SNCK通信系统软件仿真
    3.1 SNCK通信系统方案
        3.1.1 系统指标
        3.1.2 遥测系统中的分类
    3.2 SNCK调制信号特征
        3.2.1 PCM信号
        3.2.2 SNCK信源
    3.3 SNCK接收机各模块分析
        3.3.1 中频数字滤波器
        3.3.2 正交数字下变频器
        3.3.3 鉴频器
        3.3.4 码内差分频移抵消
        3.3.5 SNCK非相干解调系统性能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非相干解调的SNCK通信系统硬件实现
    4.1 硬件平台整体设计
        4.1.1 硬件平台设计思想
        4.1.2 硬件各模块参数
        4.1.3 硬件核心芯片的选取
        4.1.4 整体硬件平台方案
        4.1.5 系统工作流程
    4.2 发端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发端硬件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2.2 发端软件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3 收端处理板的设计和实现
        4.3.1 收端硬件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3.2 收端模块的软件设计和实现
    4.4 硬件平台测试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低空段遥测信号获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接收机
        1.2.2 解调技术
        1.2.3 PCI 总线技术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论文研究的启示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目标再入段测量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概述
    2.2 基本概念
        2.2.1 再入段
        2.2.2 黑障
        2.2.3 再入测量
        2.2.3.1 再入测量的任务
        2.2.3.2 再入遥测的特点
        2.2.3.3 再入遥测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2.2.3.4 遥测采用的工作方式
        2.2.3.5 再入低高度遥测采用的两种遥测体制
        2.2.3.6 再入遥测的发展方向
        2.2.4 遥测体制
        2.2.4.1 脉冲编码遥测传输系统
        2.2.4.2 PPK 基础理论
        2.2.4.3 PCM-PPK 遥测体制
    2.3 遥测实时信息传输理论基础
        2.3.1 实时信息传输的互联环境
        2.3.2 数据传输规程
        2.3.3 帧结构
        2.3.4 数据传输的接口电路
        2.3.5 内部信息传输
    2.4 相关技术
        2.4.1 锁相技术
        2.4.1.1 概念
        2.4.1.2 几个重要参数
        2.4.1.3 锁相环路的应用
        2.4.2 FPGA 和 CPLD 技术
        2.4.2.1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2.4.2.2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空段遥测信号获取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天馈部分
        3.1.1 天线简介
        3.1.2 天线主要指标
        3.1.3 作用距离和覆盖范围
        3.1.3.1 作用距离
        3.1.3.2 天线的覆盖
        3.1.4 高频放大器
        3.1.4.1 低噪声微波放大器
        3.1.4.2 后置带通滤波器
    3.2 接收机部分
        3.2.1 接收机简介
        3.2.2 主要参数
        3.2.3 工作原理
        3.2.3.1 数字频率合成本振源工作原理
        3.2.3.2 混频前中工作原理
        3.2.3.3 中频放大器工作原理
        3.2.3.4 FM 解调器工作原理
    3.3 解调部分
        3.3.1 性能指标
        3.3.2 码同步器
        3.3.2.1 码同步器工作原理
        3.3.2.2 码同步器的对外接口
        3.3.3 帧同步器
    3.4 控制显示部分
        3.4.1 PCI8310 模数接口卡
        3.4.1.1 主要技术参数
        3.4.1.2 工作原理
        3.4.1.3 输入输出接口定义
        3.4.2 遥测数控接口卡
        3.4.2.1 中心处理器
        3.4.2.2 译码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空段遥测信号获取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各模块功能
        4.1.1 接收机点频的设置模块
        4.1.2 PCI8310i 输入输出测试模块
        4.1.3 接收机带宽设置模块
        4.1.4 解调器设置模块
        4.1.5 状态监视模块
        4.1.6 事后数据转换模块
    4.2 接口模块实现
        4.2.1 需求分析
        4.2.2 设计实现
        4.2.2.1 体系结构设计
        4.2.2.2 设计实现
    4.3 数据处理部分
        4.3.1 需求分析
        4.3.2 模块设计实现
        4.3.2.1 结构设计
        4.3.2.2 详细设计
    4.4 相关类及函数设计
        4.4.1 动态连接库
        4.4.2 设备操作部分
        4.4.3 开关量输出函数
        4.4.4 模拟量输入函数
        4.4.5 采集线程
        4.4.6 显示线程
        4.4.7 单片机复位
        4.4.8 设置点频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空段遥测信号获取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5.1 工控机
    5.2 供电设计
        5.2.1 车载供电式
        5.2.2 定点雅马哈供电式
        5.2.3 定点 UPS 短时间供电式
    5.3 安装与调试
        5.3.1 硬件安装
        5.3.1.1 安装工控机
        5.3.1.2 安装解调卡
        5.3.1.3 安装 PCI8310 模入接口卡
        5.3.1.4 安装遥测控制接口卡
        5.3.1.5 安装接收机各模块
        5.3.2 连接信号线
        5.3.3 软件安装
        5.3.4 调试
        5.3.4.1 利用视频自闭环检查解调卡
        5.3.4.2 利用信标机检查遥测接收信道
        5.3.4.3 全系统检查
致谢
参考文献

(10)遥测系统中记忆重发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记忆重发遥测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记忆重发电路设计原理与分析
    2.1 记忆重发电路设计方案
        2.1.1 采用合成编码技术的记忆重发电路设计与分析
        2.1.2 采用预留一个采编通道的记忆重发电路设计与分析
    2.2 记忆重发电路的设计原则及性能指标
        2.2.1 记忆时间与黑障时间的关系
        2.2.2 重发时间与通讯恢复时间的关系
        2.2.3 记忆重发方式
        2.2.4 记忆重发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3 记忆重发电路硬件电路设计
        2.3.1 控制电路芯片的选择
        2.3.2 存储器的选择
        2.3.3 上位机与通信接口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CM 记忆重发模块电路设计
    3.1 记忆重发模块设计总体框图及工作流程
        3.1.1 记忆重发模块设计总体框图
        3.1.2 记忆重发模块工作流程
    3.2 时钟管理模块
        3.2.1 时间参数设计
        3.2.2 记忆重发时间与负延迟时间长度设计
        3.2.3 数据输出时钟频率设计
    3.3 记忆重发方式控制模块
        3.3.1 触发脉冲设计
        3.3.2 边记边发方式设计
        3.3.3 外部触发控制记忆重发方式设计
    3.4 负延迟存储设计
        3.4.1 负延迟触发方式介绍
        3.4.2 基于记忆转发电路的负延迟触发控制电路设计
    3.5 铁电存储器读写控制电路设计
        3.5.1 铁电存储器
        3.5.2 数据输入格式转换
        3.5.3 铁电存储器写控制电路设计
        3.5.4 铁电存储器读控制电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参数控制模块设计
    4.1 参数控制模块设计原理
        4.1.1 串口控制模块设计
        4.1.2 数据译码器
    4.2 计算机软件界面设计
第五章 PCM 模拟信号源设计
    5.1 PCM 模拟信号源系统设计
        5.1.1 PCM 模拟源系统框图
        5.1.2 PCM 模拟源工作流程
    5.2 PCM 模拟源 VHDL 设计及仿真
第六章 实验测试结果与分析
    6.1 数据输出结果分析
        6.1.1 数据刷新率实验验证
        6.1.2 数据输出数据实验验证
    6.2 记忆存储时间与负延迟存储时间验证与分析
    6.3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一种新型的再入遥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等离子鞘套传输环境下自适应编码技术研究[D]. 张浩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2]空天飞行器多源冗余容错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 景羿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3]无线衰落信道下遥测系统角跟踪技术研究[D]. 王亭亭.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19(03)
  • [4]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黑障问题研究综述[J]. 龚旻,谭杰,李大伟,马召,田冠锁,王暕来,孟令涛. 宇航学报, 2018(10)
  • [5]黑障对通信安全的影响及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J]. 于哲峰,孙良奎,马平,杨益兼,张志成,黄洁. 红外, 2017(02)
  • [6]高动态飞行器遥测传输与地面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 吕楠.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04)
  • [7]基于混沌理论的遥测数据信息安全技术研究[D]. 王丽佳. 燕山大学, 2014(01)
  • [8]基于非相干解调的SNCK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小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3)
  • [9]低空段遥测信号获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路建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7)
  • [10]遥测系统中记忆重发电路设计[D]. 闫鑫. 中北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一种新型再入遥测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