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立单元式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雅[1](2021)在《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文中研究指明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建筑大环境进入转型性发展阶段,陕西省作为历史文化发祥地,其所继承下来的建筑本土原生风格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临建筑系统的重新构成。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增多,国外建筑思潮不断冲击影响着陕西省本土建筑风格,建筑市场一度呈现“西方化”与“国际化”。但对于陕西省本土文脉的建筑思想还未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就盲目接受国外建筑理论,使得建筑实践脱离建筑理论,建筑实践的繁荣景象与建筑理论的极度匮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结果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陕西省现有的建筑理论系统性的总结、提炼和研究,导致建筑理论远远落后于建筑实践。本课题研究以论题的方式展开,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对能够体现陕西省当代建筑思想的基础资料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基础资料包括:陕西省建筑师在建筑领域进行的探索、建筑期刊及会议论文、专业着作、陕西省高等院校建筑类硕博士论文和陕西省当代建筑作品等。在本课题组,已有人进行建筑期刊及会议论文、陕西省建筑思想的建筑师和陕西省当代建筑作品的研究。本论文则透过陕西省高校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来看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统计分析的时间段均控制在1949年至今,其中因所收集到的陕西省建筑学硕博士论文的发表是在1980年之后,所以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发表硕博士论文之后的时间。首先,本文以时间为纵轴,运用文献计量法统计分析了1984-1989年段、1990-1999年段、2000-2009年段和2010-2020年段四个历史时段的建筑学硕博士论文;其次,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出发,梳理了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并从数据特征、理论特征和关键词特征三个方面对硕博士论文进行分析。随后,提出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由原创思想与引进思想两部分组成,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终,笔者对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在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方向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探讨。
马瑞丽[2](2020)在《云南坡地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研究 ——以博欣时代商业综合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一批从单一商业模式转变为多模式的商业综合体,其功能多样、人员密集,消防救援困难,尤其建设在坡地之中时,接地方式、规划选址、消防设计等方面也都不同于一般的平原建筑,所带来的消防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国家现行防火规范对此类建筑已不能进行全面的指导。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关于坡地建筑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类建筑的相关基础性研究之上,对比国家消防规范和其他地方性法规,首先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在坡地与平原环境中消防设计存在的差异性一一阐述与分析,其次对典型案例进行调研,通过现行国家规范条文对坡地建筑设计局限性的思考,就坡地建筑消防设计的建筑定性、消防扑救场地设计、人员安全疏散等问题进行研究,最后以云南坡地建筑中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为研究对象,总结该类建筑多种使用功能组合下的消防设计策略,包括坡地商业综合体总平面消防车道与扑救场地布局、防火设计高度及建筑类别划分、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避难场所设置等,最后结合“博欣时代商业综合体”项目的消防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剖析,分析场地地形、利用高差变害为利,通过总结出来的策略进行实际分析和运用。
孔金娣[3](2020)在《医疗类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疏散设计研究 ——以彰武县中医院为例》文中认为医疗建筑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场所之一,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聚集大量人群。为达到公共服务性质,其空间组成及功能较为复杂,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也种类繁多。不同使用性质的公共建筑,其内部的使用人群的特征也各异,致使引发公共建筑的火灾隐患多、发生概率大。而建筑作为火灾事故的载体之一,建筑的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防火设计宏观上的两个思路“散”“堵”,首先为保证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也是人在火灾发生时的第一反应,那么就要求在火场人能够快速、无阻碍的逃离到安全区域;其次要控制火势的蔓延,要求建筑构件达到一定的耐火极限,将墙体、楼板等围合的空间视为一个“盒子”将火“堵”在里面,在规范要求的耐火极限内保证其完整性、支撑性、隔热性。目前我国建筑防火设计是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这种处方式的方法进行设计的,那么就需要对条文概念有清晰透彻的理解。本文依据规范,从“堵”与“散”两个方面探讨防火本质,如防火分区的划分、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设置、数量要求、人流股数与宽度要求、间距要求;疏散楼梯采取的形式;共用、借用安全出口。分析医疗建筑的功能组成及各部分的人群使用特点,火灾隐患,火灾发生时人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平面布置这四个方面对疏散的影响。并通过优化疏散楼梯的位置,使疏散达到既合规又合理。在新冠性肺炎突发背景下,分析如何利用现有的公共建筑改造成“方舱医院”,及武汉火神山临时性医院的防火措施。最后以彰武县中医院院区内改扩建为例,解决新老建筑间防火间距不足,校核门诊楼防火疏散,两座建筑使用连廊连接部位的防火疏散措施,解决扩建后疏散距离超长的问题,及更换外墙保温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该论文有图56幅,表4个,参考文献50篇。
袁子茗[4](2019)在《超高层建筑外部功能性细部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汪恒导师主持的城市超高层综合体设计与研究课题内容的一部分。本文作为超高层建筑细部研究的篇章,对超高层外部功能性细部进行具体的研究。纵观超高层建筑发展的历史,在近年来超高层建筑迅速发展的时期,超高层建筑的功能性细部作为建筑实际使用功能的承载者,也在建筑整体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超高层建筑发展史入手,结合当代建筑师的思维,分析了超高层建筑外部功能性细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纵观历史的纬度,影响超高层建筑外部功能性细部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先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将影响因素的现状和工程实例分析作为对超高层建筑外部功能性细部分类研究的一种思路;同时,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分析当代建筑师的在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重点设计的部分。通过综合分析上述两个方面,深入研究超高层外部功能性细部。本文主要以未来外部功能性细部发展为主要结论方向,从设备功能、结构功能和节能功能等方面得出一些结论,以期能应用于设计实践之中。
王汇汇[5](2019)在《高层老年公寓垂直交通配置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称中国老年人口变动趋势整体向好,“养儿防老”观念正在深刻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入住老年公寓安度晚年。近年来城市用地紧张,加之入住老年公寓人数增多,老年公寓逐渐向高层方向发展。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配置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正常出行与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本文中垂直交通系统仅代表建筑中楼梯与电梯两大交通系统。我国在住宅以及老年公寓等居住类建筑的楼、电梯交通系统配置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而国外的研究不适合直接用于本土建筑。目前,老年公寓的楼梯与电梯交通系统都是按照建筑师经验,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位置选择与配置,导致楼梯与电梯出现位置选择、数量配置与细节设计方面的缺失,进而出现位置隐蔽不宜与寻找、候梯时间长、情绪焦躁等问题。本文将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对高层老年公寓的楼梯与电梯进行研究,首先利用Pathfinder对楼梯疏散进行模拟,通过疏散数据统计确定楼梯位置选择的范围;其次通过人数统计与数据计算的方法确定电梯配置的数量,最后对符合规范要求的楼梯与电梯进行分类组合设计,提出楼梯与电梯模块化设计方案,为日后我国高层老年公寓楼梯与电梯交通系统的配置提供参考。
柴相文[6](2019)在《高层建筑防火中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伴随城市化发展的快速步伐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寸土寸金,城市内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它们的建筑形式、设计风格多样化,但却拥有一个共同弊病,那就是都无法有效解决火灾防范问题。为了有效解决高层建筑防火问题,本文专门提出了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及其相关功能应用,最后着重对性能化防火设计中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展开了高层住宅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案例解读。
刘瑞娟[7](2017)在《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的居住区总平面、住宅单元平面防火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建筑防火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建筑设计中为了预防火灾,降低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国家先后制定了几套版本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我国居住建筑数量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居住区防火设计越来越重要。本研究结合最新版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结合当下居住区建筑火灾事故频发的情况下,探讨了居住建筑设计防火的几处重点内容。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我国最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居住建筑防火设计。首先,引用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居住建筑的总平面防火设计、住宅单元防火设计进行了分析,从而为居住防火设计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其次,开展了居住建筑防火设计的重点内容——居住区高层建筑单元户型的防火设计研究,分析了居住区高层单元户型标准层在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明确了交通核的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最后,给出了防火分区设置要点等。结合实际居住区建筑防火设计案例,按照新防火规范从规划总平面防火设计、建筑单体防火设计及建筑单元户型防火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提出了居住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防火设计原则及要点。
姬聪[8](2017)在《新建筑防火规范背景下的高层住宅建筑交通核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于自身舒适度和安全性的重视程度日趋加强。从1974年发布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TJ16-74(建委、公安部、燃化部)到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增加的规范修订内容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化密不可分,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变化对现在我们设计的住宅建筑,特别是公共交通空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新的规范对高层住宅交通空间设计产生的一系列变化,现通过对过往住宅建筑进行研究借鉴,结合新的消防规范的实施,从人性化的角度着手,把安全性、舒适性作为重中之重,并且把新消防规范与原有规范2的矛盾之处进行对比,并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提出满足新消防规范下适宜的产品。本研究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把调研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把真实的案例进行归类,对内部交通空间进行解析,对交通核中采用消防安全措施进行剖析,对交通核中包含的垂直方向交通、水平方向交通进行详述。对调研以及设计中特定的产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形成标准化的模块,以期总结的成果对高层住宅内部交通核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胡晓婷[9](2016)在《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脚步和迅猛增长的城市人口使高容积率低占地面积的高层住宅成为解决住宅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居住理念已经由“居者有其屋”转为“居者优其屋”,居住环境空间的质量已成为高层住宅设计研究的重点。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是风霜雨雪的自然环境与安全舒适的居住内部空间的连接点与分界点,是高层住宅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塑造成有生命活力的空间节点在寒地高层住宅设计中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以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当代城市化快速扩张背景下,契合寒地气候与居住使用需求的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的设计优化手法。本文首先对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设计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态、相关概念及研究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并基于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探讨了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功能内涵,以不同方式对入口空间进行分类总结并提出适应性、人性化与个性化的设计原则。以此为基础,本文分别从适寒设计及适居设计两方面,阐释具体的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的设计手法。适寒设计方面,分别从空间组织、入口界面与外部环境三方面针对寒地特殊气候环境进行优化改良。适居设计方面,分别从增强交往互动、提升安全防卫和提高使用舒适性三方面进行优化,使入口空间更加契合住户的居住使用需求。本文以构建适应寒地气候环境、符合当代居住使用需求、经济集约、高质高效的入口空间为目标,综合运用文献综合归纳法、实地调研分析法、实例对比分析法和学科交叉引证法,剖析和解决问题,总结出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设计的研究思路。希望本文能够为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设计的面临难题与现状困境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向,并未将来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王露[10](2016)在《高层住宅建筑消防规范问题研究及其解决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聚集,但相对稀缺的城市土地资源在解决城市居民高速增长的居住需求时却捉襟见肘。高层住宅这一建筑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在满足城镇居民日益高涨的居住需求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高层建筑的潜在隐患,特别是火灾事故的频繁发生,成为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高层建筑数量和规模不断上升的同时,与之相关的火灾事故的数量逐渐上升,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剧。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消防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与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管理力度及模式均得到了有效提升。但需要指出的是,与高层建筑的发展速度相比,城市高层的消防管理仍然存在较大不足,高层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及与之相关的消防安全机制之间仍然有待进一步磨合与提高,相关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及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仍然有待健全和完善,高层建筑整体消防安全性仍需提高。本文以高层住宅建筑中的消防安全为对象,重点对建筑设计中所设计的消防规范及机制进行针对性研究探讨,旨在完善和提升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性。文章首先从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环境特点及消防特点入手,系统分析高层建筑特殊的消防体系;其次,从消防规范的出发点和依据着手来分析高层住宅的消防规范;再次,对高层住宅的消防规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给出具体火灾案例,对火灾事故的原因、建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国外住宅消防规范设计经验,对我国高层住宅建筑消防设计提出改进措施。
二、独立单元式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独立单元式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中国当代建筑理论研究 |
1.3.2 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发展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论文创新点 |
2 陕西当代建筑理论研究对象的确立与分析 |
2.1 相关概念的限定 |
2.1.1 当代 |
2.1.2 建筑学 |
2.1.3 建筑理论 |
2.1.4 陕西当代建筑理论 |
2.2 硕博士论文的收集 |
2.2.1 确定高校研究范围 |
2.2.2 论文收集的网上整理 |
2.2.3 论文收集的实地调查 |
2.3 硕博士论文的层次分析 |
2.3.1 四所高校论文的统计分析 |
2.3.2 陕西建筑思想流派倾向 |
2.3.3 国外建筑思想的冲击 |
2.4 本章小结 |
3 陕西省建筑学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
3.1 统计分析的基本范围和建筑理论框架 |
3.1.1 基本范围 |
3.1.2 建筑理论框架 |
3.1.3 纵向时间段划分 |
3.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博士论文梳理 |
3.2.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3.2.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3.2.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3.2.4 博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3.2.5 博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3.2.6 博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3.3 长安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
3.3.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3.3.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3.3.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3.4 西安交通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
3.4.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3.4.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3.4.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3.5 西北工业大学建筑理论硕士论文梳理 |
3.5.1 硕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3.5.2 硕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3.5.3 硕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总结呈现与解析 |
4.1 陕西省四所高校建筑理论硕士论文分类汇总 |
4.1.1 硕博士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
4.1.2 硕博士论文建筑理论统计分析 |
4.1.3 硕博士论文关键词统计分析 |
4.1.4 高校导师代表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
4.1.5 硕博士论文特征总结 |
4.2 陕西省四所高校硕士论文选题的共同点 |
4.2.1 建筑创作论 |
4.2.2 居住建筑 |
4.2.3 生态建筑学 |
4.2.4 建筑评价理论 |
4.3 陕西建筑思想流派倾向的硕博士论文分析 |
4.3.1 建筑方针 |
4.3.2 民族性的现代化演绎 |
4.3.3 地域性建筑的新作为 |
4.3.4 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城市环境意识) |
4.4 本章小结 |
5 国外建筑思想的引进 |
5.1 引进建筑思想的硕博士论文统计 |
5.1.1 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
5.1.2 高校导师代表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
5.2 国外建筑思潮的发展 |
5.2.1 经典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
5.2.2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
5.3 国外建筑理论引进的热点问题 |
5.3.1 经典现代与先锋流派引进的统计分析 |
5.3.2 国外建筑师及其设计理念引进的统计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图录 |
表录 |
附录 |
致谢 |
(2)云南坡地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研究 ——以博欣时代商业综合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范围 |
1.3.1 研究的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的范围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接地方式解析 |
2.1 坡地大型商业综合体概述 |
2.1.1 山地与坡地的定义 |
2.1.2 商业综合体 |
2.1.3 坡地大型商业综合体 |
2.2 云南坡地形态特征 |
2.2.1 云南山地的分布 |
2.2.2 云南地形地貌 |
2.2.3 云南地貌的五个特征 |
2.3 坡地建筑的接地方式 |
2.3.1 地下式 |
2.3.2 地表式 |
2.3.3 架空式 |
第三章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在坡地中存在的问题 |
3.1 消防设计相关内容阐释 |
3.1.1 防火规范的历史与现状 |
3.1.2 坡地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内容 |
3.1.3 大型商业综合体独有特点分析 |
3.2 层数和高度与现有消防规范的冲突 |
3.2.1 平原地区中不同规范对建筑高度的计算方法研究 |
3.2.2 坡地建筑中设计高度的难定性 |
3.2.3 高度计算衍生出来的层数问题 |
3.3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在坡地综合体中规范难以界定清楚 |
3.3.1 平原地区地下室、半地下室如何界定 |
3.3.2 坡地建筑中的半地下室、地下室界定出现的问题 |
3.3.3 地上、地下建筑界定模糊所涉及的其他消防问题 |
3.4 灭火救援设施的设置与现行国家规范的矛盾所在 |
3.4.1 平原地区消防车道设计 |
3.4.2 坡地建筑中消防车道设计问题 |
3.4.3 平原地区消防救援场地和救援窗口设计 |
3.4.4 坡地建筑中消防登高扑救场地的设置问题 |
3.5 矛盾总结 |
第四章 实际案例分析 |
4.1 大型商业综合体——重庆巴渝世家 |
4.1.1 消防车道与扑救场地 |
4.1.2 建筑设计高度 |
4.2 高层建筑群——重庆望龙门建筑群 |
4.2.1 设置高架环形消防车道 |
4.2.2 设置空中通道层 |
4.2.3 设置多个疏散出口 |
4.3 中小型坡地建筑组群——文山世外桃源 |
4.3.1 场地竖向分析 |
4.3.2 总平面消防布局研究 |
4.3.3 消防道路设置 |
4.3.4 消防扑救场地设置 |
4.4 小台地建筑群——六盘水汇龙家园 |
4.4.1 消防车道及扑救场地设置 |
4.4.2 疏散出入口设置 |
4.5 大型商业综合体——重庆巴南龙洲湾项目 |
4.5.1 地上与地下建筑的界定 |
4.5.2 防火分区划分及疏散出口设置 |
4.6 案例分析总结 |
第五章 坡地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策略 |
5.1 建筑设计高度相关技术策略 |
5.1.1 变高层为多层 |
5.1.2 变超高层为高层 |
5.1.3 变商住楼为住宅楼 |
5.2 灭火救援设施设置策略 |
5.2.1 消防车道的设置 |
5.2.2 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策略 |
5.2.3 变地面扑救为空中扑救 |
5.3 地下、半地下建筑消防相关设计策略 |
5.3.1 根据不同临空面设置地上建筑与地下建筑 |
5.3.2 利用竖向设置多层次疏散口 |
5.3.3 不同功能防火分区的划分策略 |
5.4 安全疏散区域和避难场所设置策略 |
5.4.1 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空间的设置策略 |
5.4.2 疏散楼梯的设置策略 |
5.5 消防设计各项技术的整合策略 |
5.5.1 小型消防车与固定水源结合 |
5.5.2 设置微型消防站 |
5.5.3 增加场所内消防设施的设置比例 |
5.5.4 装饰材料的选用 |
5.6 策略总结 |
第六章 设计实践——博欣时代商业综合体项目 |
6.1 基础资料 |
6.1.1 项目背景 |
6.1.2 区位分析 |
6.1.3 场地现状条件分析 |
6.1.4 竖向分析 |
6.2 总平面消防设施设置 |
6.2.1 总平面功能分区 |
6.2.2 总平面消防车道设置 |
6.2.3 消防登高操作场地设置 |
6.3 消防疏散相关设计 |
6.3.1 根据不同临空面设置地上建筑与地下建筑 |
6.3.2 设置多个不同标高层疏散口 |
6.3.3 设置内院(下沉广场) |
6.3.4 设置架空人行天桥 |
6.3.5 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 |
6.4 实践项目总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图片索引 |
附录 B:表格索引 |
(3)医疗类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疏散设计研究 ——以彰武县中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疏散门疏散楼梯及防火分区的相关理论概念 |
2.1 疏散门及疏散楼梯的设置 |
2.2 首层共用、借用安全出口 |
2.3 防火分区 |
2.4 本章小结 |
3 医疗建筑火灾隐患及影响疏散的因素 |
3.1 医疗建筑功能组成 |
3.2 医疗建筑火灾隐患 |
3.3 疏散受火灾发生时人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
3.4 平面布置对疏散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医疗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及疏散案例分析 |
4.1 安全疏散的设计原则 |
4.2 案例分析 |
4.3 公共卫生应急范畴内的医疗建筑改扩建 |
4.4 临时性传染病医院防火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5 彰武县中医院改扩建防火设计实践 |
5.1 城市及医院背景分析 |
5.2门诊楼2#改扩建 |
5.3门诊楼1#防火疏散校核 |
5.4门诊楼1#与附属用房间增设连廊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超高层建筑外部功能性细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建筑细部的概述 |
1.1.1 建筑细部的定义 |
1.1.2 功能性细部和装饰性细部 |
1.1.2.1 功能性的定义 |
1.1.2.2 超高层建筑外部功能性细部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范围界定 |
1.4.2 论文研究内容 |
1.4.3 论文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超高层外部细部的功能分类 |
2.1 顶部功能性细部 |
2.1.1 形态功能 |
2.1.2 避难功能 |
2.1.3 设备功能 |
2.1.4 避雷功能 |
2.1.5 观光功能 |
2.1.6 风压调节功能 |
2.1.7 节能功能 |
2.2 中部功能性细部 |
2.2.1 形态功能 |
2.2.2 避难功能 |
2.2.3 结构功能 |
2.2.4 节能功能 |
2.3 底部功能性细部 |
2.3.1 形态功能 |
2.3.2 交通功能 |
2.3.3 节能功能 |
2.4 超高层建筑其他功能性细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高层建筑外部功能性细部分类研究 |
3.1 顶部细部 |
3.1.1 顶部幕墙细部 |
3.1.1.1 顶部幕墙细部工程实例 |
3.1.2 停机坪细部 |
3.1.2.1 停机坪细部工程实例 |
3.1.3 擦窗机细部 |
3.1.3.1 擦窗机细部工程实例 |
3.1.4 桅杆细部 |
3.1.4.1 桅杆细部工程实例 |
3.1.5 旋转餐厅细部 |
3.1.6 观光层细部 |
3.1.6.1 观光层细部工程实例 |
3.1.7 顶部可持续设计细部 |
3.1.7.1 顶部可持续设计细部工程实例 |
3.2 中部细部 |
3.2.1 中部幕墙细部 |
3.2.1.1 幕墙的分类 |
3.2.1.2 按面材分类幕墙 |
3.2.1.3 构件式与单元式幕墙 |
3.2.1.4 立面肌理 |
3.2.1.5 幕墙分格方式 |
3.2.1.6 幕墙眩光控制 |
3.2.1.7 中部幕墙细部工程实例 |
3.2.2 避难层及设备层细部 |
3.2.2.1 避难层及设备层细部工程实例 |
3.2.3 转换层细部 |
3.2.3.1 转换层细部工程实例 |
3.2.4 遮阳板细部 |
3.2.4.1 遮阳板细部工程实例 |
3.2.5 中庭细部 |
3.2.5.1 中庭细部工程实例 |
3.2.6 边庭细部 |
3.2.6.1 边庭细部工程实例 |
3.2.7 开窗细部 |
3.2.8 中部可持续设计细部 |
3.2.8.1 节能幕墙 |
3.2.8.2 双层幕墙 |
3.2.8.3 自然通风 |
3.2.8.4 绿化幕墙 |
3.3 底部细部 |
3.3.1 底部幕墙细部 |
3.3.1.1 底部幕墙细部工程实例 |
3.3.2 入口界面 |
3.3.2.2 后退式入口界面 |
3.3.2.3 外凸式入口界面 |
3.3.2.4 内凹式入口界面 |
3.3.3 入口空间的实体要素 |
3.3.3.1 雨棚和门廊 |
3.3.3.2 门厅 |
3.3.3.3 大门 |
3.3.4 裙房细部 |
3.3.4.1 裙房顶部 |
3.3.4.2 裙房幕墙 |
3.3.4.3 裙房入口 |
3.3.5 底部可持续设计细部 |
3.3.5.1 节能幕墙 |
3.3.5.2 绿化庭院 |
3.4 超高层建筑其他细部 |
3.4.1 照明细部 |
3.4.1.1 照明细部工程实例 |
3.4.2 室外工程细部 |
3.4.2.1 坡道 |
3.4.2.2 地下车库入口 |
3.4.2.3 通风口和采光井 |
3.4.3 广告标识细部 |
3.4.3.1 广告标识细部工程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高层外部功能性细部设计实践 |
4.1 顶部功能性细部设计实践 |
4.1.1 深圳恒大中心 |
4.1.1.1 顶部流线形设计 |
4.1.2 南宁恒大中心 |
4.1.2.1 顶部步行系统 |
4.1.2.2 停机坪 |
4.1.2.3 顶层广场 |
4.1.2.4 顶部可持续设计细部 |
4.2 中部功能性细部设计实践 |
4.2.1 深圳恒大中心 |
4.2.1.1 空中花园 |
4.2.1.2 建筑表皮 |
4.2.2 西安沣东新城绿地中心 |
4.2.2.1 空中花园 |
4.2.2.2 建筑表皮 |
4.2.2.3 中部可持续细部 |
4.3 底部功能性细部设计实践 |
4.3.1 西安沣东新城绿地中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5)高层老年公寓垂直交通配置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综述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概念解析和研究范围 |
1.3.1 概念解析 |
1.3.2 研究范围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框架 |
第2章 研究基础 |
2.1 楼梯疏散软件综述 |
2.1.1 疏散时间 |
2.1.2 疏散软件介绍 |
2.2 电梯数量计算综述 |
2.2.1 主要参数介绍 |
2.2.2 性能指标及期望值 |
2.3 楼梯与电梯交通系统现状调研 |
2.3.1 调研数据分析 |
2.3.2 楼梯现状分析 |
2.3.3 电梯现状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楼梯疏散模拟及配置优化 |
3.1 设计原则 |
3.2 模拟对象选取与分析 |
3.2.1 老年公寓的选取与分析 |
3.2.2 老年人的选取与分析 |
3.3 计算机模拟疏散 |
3.3.1 单元式老年公寓疏散模拟 |
3.3.2 通廊式老年公寓疏散模拟 |
3.4 综合数据分析与模型修正 |
3.4.1 单元式老年公寓模拟数据分析与模型修正 |
3.4.2 通廊式老年公寓模拟数据分析与模型修正 |
3.5 楼梯细节与疏散辅助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梯数量计算及配置优化 |
4.1 配置原则 |
4.2 配置方法 |
4.2.1 性能指标确立 |
4.2.2 数量计算 |
4.3 细节及附属空间设计 |
4.3.1 细节人性化设计 |
4.3.2 附属空间人性化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楼电梯配置的模块化设计 |
5.1 单元式老年公寓楼电梯数量配置 |
5.1.1 配置数量计算 |
5.1.2 数据分析 |
5.2 通廊式老年公寓楼电梯组合及标准化设计 |
5.2.1 研究对象选取与分析 |
5.2.2 配置数量计算 |
5.2.3 位置选取模拟分析 |
5.2.4 组合及模块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调研老年公寓基本信息 |
附录 B:人数相同情况下六种平面形式疏散示意图 |
在学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层建筑防火中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层住宅建筑基本特征与防火规范 |
1.1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 |
1.2 高层住宅建筑在防火规范中所存在的问题 |
2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主要应用分析 |
2.1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设计步骤 |
2.2 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安全性判定依据 |
2.2.1 时间判定依据 |
2.2.2 环境判定依据 |
2.2.3 可燃物燃烧值判定依据 |
2.3 性能化防火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 |
2.3.1 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影响因素 |
2.3.2 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执行原则 |
2.3.3 安全疏散设计的人员疏散计算方法 |
3 案例分析 |
3.1 案例高层建筑基本概况 |
3.2 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位置与性能化防火设计简析 |
(7)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的居住区总平面、住宅单元平面防火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居住区建筑设计防火研究的意义 |
1.2 主要内容与方法 |
1.2.1 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课题研究框架 |
2. 建筑防火设计的发展概况 |
2.1 国外建筑设计防火发展概况 |
2.1.1 美国建筑设计防火要求的发展及特点 |
2.1.2 日本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及特点 |
2.1.3 其他国家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及特点 |
2.2 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发展历程及现状问题 |
2.2.1 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发展历程 |
2.2.2 我国建筑防火设计现状及问题 |
2.3 我国居住建筑设计中新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对比 |
2.3.1 居住建筑设计中新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变化原因 |
2.3.2 居住建筑设计中新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变化对比 |
2.3.3 居住建筑设计中新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条文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居住区总平面防火设计研究 |
3.1 居住区总平面防火布局 |
3.1.1 居住区总平面布局防火的基本要求 |
3.1.2 居住区防火间距的设置 |
3.1.3 实例探讨 |
3.2 居住区消防车道设计 |
3.2.1 居住区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 |
3.2.2 居住区消防车道的设置 |
3.2.3 实例探讨 |
3.3 居住区消防登高面设计、救援场地和其他设施 |
3.3.1 居住区登高面扑救立面设计要求 |
3.3.2 居住区登高场地设计要求 |
3.3.3 实例探讨 |
3.4 本章小结 |
4.住宅单元平面防火设计研究 |
4.1 住宅单元平面防火设计要点概述 |
4.2 住宅楼梯间及安全疏散设计要点 |
4.2.1 开敞式楼梯间 |
4.2.2 封闭楼梯间 |
4.2.3 防烟楼梯间 |
4.2.4 合用前室 |
4.2.5 疏散楼梯 |
4.3 防火分区 |
4.3.1 防火分区具体要求 |
4.3.2 安全出口 |
4.4 消防电梯设计要点 |
4.5 重要设施、设备设计要点 |
4.5.1 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设计要点 |
4.6 本章小结 |
5.新防火规范下的防火设计实例评价 |
5.1 水晶·卡芭拉项目概况 |
5.1.1 水晶·卡芭拉项目背景 |
5.1.2 水晶·卡芭拉项目规划设计 |
5.1.3 水晶·卡芭拉项目建筑单体设计 |
5.2 水晶·卡芭拉项目总平面防火设计评价 |
5.2.1 水晶·卡芭拉项目建筑防火间距分析 |
5.2.2 水晶卡芭拉项目消防车道分析 |
5.2.3 水晶卡芭拉项目消防登高面设计、救援场地和其他设施分析 |
5.3 水晶卡芭拉项目住宅建筑单体防火设计评价 |
5.3.1 水晶卡芭拉项目开敞式楼梯间分析 |
5.3.2 水晶卡芭拉项目封闭式楼梯间分析 |
5.3.3 水晶卡芭拉项目防烟楼梯间分析 |
5.3.4 水晶卡芭拉项目合用前室分析 |
5.3.5 水晶卡芭拉项目疏散楼梯分析 |
5.3.6 水晶卡芭拉项目安全出口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8)新建筑防火规范背景下的高层住宅建筑交通核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标与范围 |
1.2.1 相关概念 |
1.2.2 高层住宅交通核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法 |
1.4.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2 研究内容和框架 |
2.原有规范下高层住宅交通核的形式与存在问题 |
2.1 高层住宅的形式与内部公共交通空间的关系 |
2.1.1 公共交通系统在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实例与常见形式的分析 |
2.1.2 探索性方案的提出 |
2.2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通核设计 |
2.2.1 交通系统的内部空间的组成 |
2.2.2 影响公共交通系统布置的主要因素 |
2.2.3 经济性的评价 |
2.3 小结 |
3.高层住宅交通核的主要模式、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高层住宅交通核的主要模式和现状 |
3.1.1 板式高层住宅交通核模式 |
3.1.2 塔式高层住宅交通核模式 |
3.2 亟待解决的问题 |
3.3 小结 |
4.在新消防规范条件下的设计思考 |
4.1 在新的消防规范出台后,我国现阶段高层住宅交通核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4.1.1 从高层住宅发展的外因来看 |
4.1.2 从高层住宅发展的内因来看 |
4.2 公共交通系统的防火疏散问题 |
4.2.1 安全疏散 |
4.2.2 安全疏散间距 |
4.2.3 高层住宅消防系统 |
4.3 在新规范条件下的设计思考 |
4.4 小结 |
5.高层住宅交通核标准模块化研究 |
5.1 高层住宅交通核的范围 |
5.2 从调研以及新消规的分析看,以两个产品为例对高层交通核标准化进行研究 |
5.2.1 以一个 27m~54m的一梯三户高层交通核为例,进行标准化研究 |
5.2.2 以一个大于 54m的两梯四户高层交通核为例,进行标准化研究 |
5.2.3 通过以上案例对标准化的总结 |
5.3 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语 |
6.2 关于未来高层住宅建筑公共交通空间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附录一 硕士研究生学些阶段发表论文 |
(9)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课题背景 |
1.1.2 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现存问题 |
1.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概念解析与研究范围 |
1.3.1 相关概念解析 |
1.3.2 研究范围界定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论文框架 |
第2章 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基本解析 |
2.1 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基本构成要素 |
2.1.1 建筑空间构成要素 |
2.1.2 外部环境构成要素 |
2.2 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功能解析 |
2.2.1 安全疏散功能 |
2.2.2 缓冲过渡功能 |
2.2.3 生活服务功能 |
2.3 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类型分析 |
2.3.1 依据入口朝向分类 |
2.3.2 依据防火等级分类 |
2.3.3 依据底层功能分类 |
2.3.4 依据舒适程度分类 |
2.4 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设计原则 |
2.4.1 契合寒地气候的适应性原则 |
2.4.2 满足居住舒适的人性化原则 |
2.4.3 体现类型差异的个性化原则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的适寒设计 |
3.1 空间组织的灵活多元 |
3.1.1 直达式空间组织 |
3.1.2 转折式空间组织 |
3.1.3 叠合式空间组织 |
3.2 入口界面的避风御寒 |
3.2.1 增加内部分隔界面 |
3.2.2 增添外部遮挡界面 |
3.2.3 高效节能的围护结构 |
3.3 外部环境的因地制宜 |
3.3.1 向阳避风的活动场地 |
3.3.2 灵活组织的道路交通 |
3.3.3 寒地特色的材质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的适居设计 |
4.1 增强交往互动 |
4.1.1 向心集约的空间并联 |
4.1.2 主次并置的空间串联 |
4.1.3 厅廊复合式空间组合 |
4.1.4 冬季适老交往空间营造 |
4.2 提升安全防卫 |
4.2.1 光环境的多维营造 |
4.2.2 安防系统的合理运用 |
4.2.3 户前缓冲区的设置 |
4.3 提高使用舒适性 |
4.3.1 便民高效的附属服务 |
4.3.2 简洁清晰的导向标示 |
4.3.3 易于识别的外部形象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10)高层住宅建筑消防规范问题研究及其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二、高层住宅特点分析 |
2.1 建筑构造 |
2.2 消防特点 |
2.2.1 火灾特点 |
2.2.2 火灾的危害性 |
2.2.3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问题及火灾对高层结构的影响 |
2.2.4 高层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要点 |
三、高层住宅消防规范现状 |
3.1 住宅消防规范研究现状 |
3.1.1 国外研究现状 |
3.1.2 国内研究现状 |
3.2 我国住宅消防规范现状 |
3.2.1 发展历程 |
3.2.2 规范出发点 |
3.2.3 制定依据 |
四、高层钢筋混凝土住宅消防规范存在的问题 |
4.1 我国高层钢筋混泥土住宅消防规范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4.1.1 部分术语规定不够明确、科学 |
4.1.2 部分条文模糊不清,缺乏合理性 |
4.2 案例分析 |
4.2.1 上海静安区11.15特大火灾事故 |
4.2.2 湖南省衡阳市“11.3”衡州大厦火灾倒塌 |
五、髙层钢筋泡凝土住宅消防规范问题解决措施 |
5.1 国外住宅消防规范设计经验 |
5.1.1 性能化建筑消防研究和管理经验 |
5.1.2 消防预警和消防设施配备的投入力度 |
5.1.3 对高层住宅建筑严格审査验收 |
5.2 解决措施 |
5.2.1 健全消防管理模式 |
5.2.2 完善消防设施建设 |
5.2.3 严格高层住宅建筑的审查制度 |
六、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独立单元式高层住宅的防火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硕博士论文统计分析的陕西省当代建筑理论研究成果梳理[D]. 张静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云南坡地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研究 ——以博欣时代商业综合体为例[D]. 马瑞丽.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医疗类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疏散设计研究 ——以彰武县中医院为例[D]. 孔金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4]超高层建筑外部功能性细部设计研究[D]. 袁子茗.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9(03)
- [5]高层老年公寓垂直交通配置设计研究[D]. 王汇汇.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1)
- [6]高层建筑防火中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分析[J]. 柴相文. 价值工程, 2019(13)
- [7]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的居住区总平面、住宅单元平面防火设计研究[D]. 刘瑞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8]新建筑防火规范背景下的高层住宅建筑交通核设计研究[D]. 姬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9]寒地高层住宅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 胡晓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4)
- [10]高层住宅建筑消防规范问题研究及其解决方法[D]. 王露. 东南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