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踝骨折62例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徐伟[1](2020)在《俯卧位踝关节后外和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三踝骨折采用俯卧位踝关节后外和内侧联合入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72例三踝骨折患者,依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36例。实验组行改良后外和内侧联合入路,对照组行常规外、内侧联合入路,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指标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98.6±11.4)min短于对照组(103.4±15.2)min,术中出血量(56.5±14.3)mL少于对照组(58.2±12.7)mL,骨折愈合时间(12.2±0.9)周早于对照组(12.5±1.0)周,并发症发生率(2.78%)少于对照组(5.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4.44%)显着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踝关节后外和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基本手术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同内外侧联合入路相当,但前者可获得更理想的解剖复位,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张国锋,任甜甜,郑钧水,魏鹏,陈育宏,左荣跃,陈薇薇,董栋[2](2020)在《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6年4月—2019年6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77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进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1. 5年,运用Baird标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7例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全部复位成功,术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交通事故伤、运动伤、坠落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00. 00%、100. 00%、90. 48%,3种不同损伤因素的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 476,P=0. 144);术后1. 5年随访中均未出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行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提升踝关节灵活性、稳定性,且踝关节恢复情况佳。
戚轩路[3](2020)在《应用行气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行气活血汤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以及常规处理联合手术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提供一种更安全、合理、高效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并推广分享其治疗经验与体会。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9月—2019年9月共收治的90例B3型踝关节骨折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其中实验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行气活血汤,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空白组只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入院第0(入院当天)、2、5天和术后第1、4、7天的肿胀值,入院第0(入院当天)、2、5天和术后第1、4、7天的VAS疼痛评分值,入院后第1、4天和术后第1、4天的C反应蛋白值,手术等待时间和术后6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三组数据在年龄、性别、入院第0天和术后第1天肿胀值、VAS疼痛评分、入院第1天和术后第1天C反应蛋白值进行比较P值均>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1)从肿胀值数据来看,组内比较三组病例入院后和术后各时间点数据比较,P值均<0.05,组间比较入院第2、5天和术后第4、7天三组数据,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各组不同时间点的均值上看,入院后第2天各组肿胀值数据均数均增大,在入院第5天和术后第4、7天的肿胀值均下降趋势,结合两两比较(P<0.05)结果来看,实验组肿胀值均数均<对照组小于空白组,说明口服行气活血汤在改善B3型踝关节骨折早期肿胀疗效上有显着效果,且优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从VAS疼痛评分数据来看,组内比较三组病例入院后和术后各时间点数据,P值均<0.05,组间比较入院第2、5天和术后第4、7天三组数据,P值均<0.05,入院后和术后各组数据均数随时间的延长均降低,结合两两比较(P<0.05)结果来看,实验组VAS疼痛评分均数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大于空白组,说明口服行气活血汤在缓解B3型踝关节骨折早期疼痛疗效上有显着效果,且优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3)从C反应蛋白值结果来看,组内比较三组病例入院后和术后不同时间点数据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P值均<0.05,组间比较入院第4天、术后第4天的三组数据,P值均<0.05,入院后和术后各组数据均值随时间延长降低,结合两两比较(P<0.05)结果来看,实验组C反应蛋白值均数小于对照组小于空白组,说明口服行气活血汤对B3型踝关节骨折早期抗炎疗效上有显着效果,且优于注射用七叶皂苷钠。(4)从手术等待时间结果上看,三组数据进行秩和检验P<0.05,且两两之间秩次差异对比结果P<0.05,且实验组手术等待时间小于对照组小于空白组,说明口服行气活血汤能缩短B3型踝关节骨折手术等待时间。(5)从术后6个月三组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P>0.05)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B3型踝关节骨折早期应用行气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在消肿、减轻疼痛、降低炎性指标以及缩短手术等待时间上,但对于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不大。因此,应用行气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早期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选择。
李亚星,任毅,唐霞,陈宇,吴仕舟,邓伟,朱赟,黄富国,张晖[4](2019)在《特殊命名的踝关节骨折及其诊疗要点》文中认为历史上,由于踝关节复杂的解剖结构加上多样的损伤机制,踝部骨折或损伤具有较为复杂的命名和分类。尤其是在踝关节骨折系统分类出现和不断完善之前,踝部骨折多以损伤部位、数目和人名进行区分,且至今仍广泛存在于医学文献、教科书,甚至是大众传媒中。从现在来看,很多特殊命名的踝关节骨折均可以通过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来解释,大多数踝关节骨折的特殊命名已无多大实际用处,但鉴于对先贤的缅怀,以及为纠正踝关节特殊名称的错误使用,仍有必要对此进行总结与回顾。回顾常见和不常见特殊命名的踝关节骨折,着重以其简单的影像学特征来鉴别和区分这些损伤,并综述不同骨折的致伤机制、严重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式。
陈林[5](2019)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三踝骨折患者接受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关节功能情况。方法该次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三踝骨折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统计手术相关指标,对患者随访6~24个月,结合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分析预后优良率,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20.48±2.13)分、活动评分(20.29±1.26)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4.22±0.12)分、畸形评分(4.30±0.15)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11.89、12.01、18.89、18.95,P<0.05)。该次手术平均用时(88.14±2.1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36±1.27)mL,患者住院总时间(20.21±2.11)d。患者预后优良率为89.47%,并发症发生率为7.89%。结论三踝骨折以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应用推广。
欧娈海[6](2019)在《后踝骨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踇长屈肌内外侧不同间隙显露后踝的解剖学研究目的:比较经后外侧切口踇长屈肌内外侧不同间隙对显露后踝面积的差异。方法:10具小腿标本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具小腿中段以远新鲜截肢标本。A组经后外侧切口踇长屈肌外侧间隙显露后踝、B组经后外侧切口踇长屈肌内侧间隙显露后踝。用克氏针钻孔标记每组可直视的后踝表面范围,剔除所有软组织后对标本行薄层CT扫描,将所得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每组后踝最端显露的比例和显露表面积的比例。同时记录副损伤情况。收集的数据用SPSS 25.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A组入路需要对踇长屈肌更多的剥离,同时对局部皮瓣营养血管损伤风险大;B组入路能更充分地暴露偏后内侧的后踝骨折块,甚至累及内踝后丘的骨折;B组入路对后踝显露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3,p=0.027<0.05)。结论:经后外侧切口踇长屈肌内侧间隙入路显露后踝满意,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踇长屈肌外侧间隙入路相关的副损伤或并发症,对于HaraguchiⅡ型骨折是一种更佳的选择。第二部分三种螺钉固定Haraguchi I型后踝骨折的有限元分析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材料的螺钉对Haraguchi I型后踝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获取正常男性成年志愿者足踝CT数据,建立钛合金螺钉、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和镁合金可吸收螺钉等三种不同材料的螺钉,分别模拟2枚螺钉固定Haraguchi I型后踝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三种螺钉固定Haraguchi I型的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表现。结果:(1)后踝骨折模型的建立:建立模型还原性良好,关节面接触关系、应力峰值和应力分布等结果与相关文献结果相符合,可以进行下一步有限元分析。(2)有限元分析结果:在所有应力加载方式下,三种螺钉的应力峰值均与其对应的螺钉周围骨质有基本一致的应力峰值。应力峰值的数值大小与螺钉材料有关,三种螺钉固定模型中,钛合金螺钉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皮质骨承受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相当。不同螺钉及骨折远端最大位移都是很接近,加大载荷会相应的出现螺钉、骨折的位移增加;即使在1500N的载荷下,最大位移都在1mm以内。结论:建立Haraguchi I型的后踝骨折模型可靠。镁合金可吸收螺钉能达到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第三部分新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目的:探讨新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01月至2018年01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创伤骨折/手足踝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后Pilon骨折患者38例。按照术中采用的手术入路的不同分成三组:后外侧入路组(A组)、新改良后外侧入路组(B组)和联合入路组(C组),其中A组13例,B组15例,C组10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伤侧、后踝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和基础疾病等方面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三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收集的数据用SPSS 25.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术后35例患者获的完整随访,3例患者未能遵嘱复查无法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2-45个月,平均18.6个月。所有骨折均完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无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断裂或失效。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A组有1例存在后内侧骨块复位不理想,其余所以病例复位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三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2/12)、7.8%(1/13)、30%(3/10)。其中B组出现1例足底触痛觉减退,经神经营养治疗后完全缓解;C组1例患者出现后外侧切口感染,经清创、伤口换药等治疗后痊愈;A组、C组各1例患者发生明显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A、C组各1例发生踇趾屈曲挛缩畸形,无明显日常生活受限。结论:新改良后外侧入路、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较后外侧入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陈理才[7](2019)在《手法复位联合高分子夹板治疗外踝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仿小夹板技术的医用高分子夹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科60名外踝骨折患者,用随机方法1:1 比比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名患者。观察组在中医骨伤科骨折治疗的基本理论,模拟小夹板技术理论指导下,应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医用高分子夹板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对照组应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外踝骨折。比较两组患者固定前及固定后第1、2周的患肢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月、第6月的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入院固定后第1周观察组VAS(4.97±0.57),对照组VAS(5.26±0.4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观察组VAS(1.97±0.63),对照组VAS(2.52 ±0.58),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组内相互比较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17.93±2.30)天,对照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19.41±2.36)天,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0± 1.05)周,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1±0.93)周,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月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月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获得一致的优良率,且优与良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均未发生肢体坏疽、缺血性痉挛,化脓性皮炎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医用高分子夹板模拟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外踝骨折可明显缓解疼痛及改善患肢肿胀,能得到满意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在外踝骨折治疗的早期比较有优势。医用高分子夹板操作简便,便于调整,具有良好的舒适度,容易被病患接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松[8](2019)在《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及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踝关节骨折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目的:踝关节骨折临床常见,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基于基础人群的全国范围的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尚无报道。本文旨在调查分析中国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踝关节骨折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进行的中国居民骨折发病率调查,该调查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我国骨折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分区中按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8个省(直辖市)。在8个省(直辖市)中共抽取24个城市、41个街道、112个社区居委会和24个县、67个镇、223个村。调查对象为抽中样本住户中居住6个月以上的可以访问到的家庭内所有成员,通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进行家庭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民族、教育水平、职业、吸烟、饮酒、饮食习惯、每天睡眠时间和既往骨折史等。对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骨折的调查对象,通过X线片及病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的骨折部位、受伤机制等信息。从数据库中抽取踝关节骨折的相关资料后,分析2014年我国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中国居民骨折发病率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512187份,其中踝关节骨折190人(193例),2014年我国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为37.1/100000人。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6人,女94人,平均年龄46.7±17.6(487)岁。跌倒为最常见的受伤机制,占76.8%(146/190)。踝关节骨折最常见的受伤地点为家里和公路。根据职业分层统计,男性和女性均为学生人群踝关节骨折发病率最高,分别为62.1/100000和90.9/100000。根据年龄分层统计,男性80岁以上人群和女性6579岁年龄段人群踝关节骨折发病率最高,分别为75.2/100000和67.0/10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男性,汉族、吸烟、饮酒、独居、平均睡眠时间少于7h/d和既往骨折史是踝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居住房屋向阳是保护性因素。对于女性,年龄、汉族、职业、饮酒、独居、平均睡眠时间小于7h/d、既往骨折史、绝经时间早和生育孩子多是踝关节骨折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男性,饮酒、独居者和平均睡眠时间少于7h/d发生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分别增加1.86倍、5.05倍和1.72倍。对于女性,饮酒、独居者、既往骨折史和平均睡眠时间少于7h/d发生踝关节骨折的风险分别增加3.00倍、5.93倍、3.68倍和1.63倍。结论:2014年我国踝关节骨折发病率37.1/100000人,饮酒、独居和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是男性和女性发生踝关节骨折共同的危险因素。既往骨折史是女性人群踝关节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踝关节骨折的发病率,我们需要制定戒酒相关卫生政策,鼓励人们获得充足的睡眠。独居,尤其是有既往骨折史者更应注意预防发生骨折。第二部分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踝关节骨折构成比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目的:调查我国踝关节骨折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对比不同地区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和病案查询系统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35所医院、中部地区20所医院和西部地区28所医院诊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东部35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中部地区20所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西部28所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C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等数据。结果:共收集83所医院30258例踝关节骨折,年龄中位数为40,儿童1979例(6.54%),成人28279例(93.46%);男性18165例(60.03%),女性12093例(39.97%),男女比为1.50: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19.13%,5789/30258),男性为2130岁(21.94%,3985/18165),女性为5160岁(22.18%,2682/12093)。按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分组,踝关节骨折高发组为青年组,占52.15%(15779/30258)。成人踝关节骨折按AO分型,44-A型骨折11252例(39.79%,11252/28279),44-B型骨折11130例(39.36%,11130/28279),44-C型骨折5897例(20.85%,5897/28279)。A组15632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1,男女比为1.41:1;B组8585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0,男女比为1.45:1;C组6041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38,男女比为1.89:1;三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χ2=92.367,P<0.001),C组男女比高于A组和B组(P<0.001)。A组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中位数高于B组和C组,B组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中位数高于C组(P<0.001)。B组儿童组构成比高于A组和C组,C组青年组构成比高于A组和B组,A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构成比高于B组和C组,B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构成比高于C组(P<0.016)。A组和C组踝关节骨折高发类型为44-A型,B组踝关节骨折高发类型为44-B型。A组44-A型骨折构成比高于B组,C组44-B型骨折构成比低于A组和B组,C组44-C型骨折构成比高于A组和B组,B组44-C型骨折构成比高于A组(P<0.016)。结论:踝关节骨折多见于成人,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成人踝关节骨折高发骨折类型为44-A型。西部地区男女比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踝关节骨折患者年龄中位数递减,东、中、西部地区中年组和老年组构成比递减,西部地区青年组构成比高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44-C型骨折构成比最高,44-B型构成比最低。第三部分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目的:手术部位感染是切开复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终生残疾和截肢等严重后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收集河北省二级以上25所医院2014年7月1日至11月14日期间手术治疗的成人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纳入到本研究中。记录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手术相关信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感染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分析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39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成人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237例,女性154例,年龄中位数为44(1896岁)。21例发生SSI,发生率为5.37%(21/391)。391例患者中高能量损伤占41.94%,开放性骨折占17.39%,BMI≥28者占14.83%;SSI患者中高能量损伤占71.43%,开放性骨折占38.10%,BMI≥28的者占33.33%,3个变量未发生SSI与S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MI≥28、高能量损伤、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手术切口类型、预防性术中使用抗菌药物、HGB、TP是与SSI有关的变量(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高能量损伤、BMI≥28是踝关节骨折SSI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术中使用抗菌药物为保护性因素。结论: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为5.37%,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急诊手术、高能量损伤、BMI≥28,保护性因素为预防性术中使用抗菌药物。术前对高危患者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朱鹏飞[9](2019)在《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寻经后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结合方案在三踝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4月为观察阶段,以此期间于该院就诊的三踝骨折患者42作为研究样本,均利用后外侧+内侧入路开展骨折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分析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42例三踝骨折患者术后复查X线,均显着骨折处解剖复位,对位情况良好,手术时间62~105 min,平均手术时间(82.45±11.39)min,愈合时间11~17.5周,平均愈合时间(14.69±2.75)周;42例中出现局部皮肤感染1例,无移位等其他并发症;随访12个月,42例患者经AOFAS评估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5.24%(40/42)。结论在三踝骨折治疗过程中应用后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方案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徐震宇[10](2018)在《Mimics软件在三踝骨折术前计划中的初步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Mimics软件对20例三踝骨折的CT影像数据进行建模、复位及模拟手术,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术前计划,并应用于临床手术中,根据手术结果、术后X线片及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来探讨该软件在三踝骨折术前计划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例由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的三踝骨折病例,通过Optima CT660 64排螺旋CT扫描踝关节骨折端获得DICOM数据,使用Mimics 17.0软件对DICOM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图像分割、选取阈值、三维区域增长技术等步骤建成三踝骨折三维模型,在建成的3D模型上进行骨折评估、骨折模拟复位及手术方案的个性化设计,最后在临床手术中根据术前计划执行手术操作,术后进行相应影像学、功能方面评估。结果1.利用Mimics软件重建了三踝骨折三维模型,并在计算机上成功获得清晰的三踝骨折三维图像。2.利用模拟手术模块及透明化功能,可在三维模型上进行不同方位的模拟复位及内固定置入等操作。3.利用Mimics软件制定的个性化术前计划可应用于临床手术中,为手术的实施提供便利。结论Mimics软件重建三踝骨折三维模型,有利于临床医师对三踝骨折进行更精确的分型及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术前评估。而根据该软件制定的个性化术前计划,可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指导,初步显示了 Mimics软件重建三踝骨折模型在术前计划中的应用价值。
二、三踝骨折62例手术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踝骨折62例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俯卧位踝关节后外和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
2.2 两组踝关节功能比较 |
2.3 两组安全性评价比较 |
3 讨论 |
(2)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手术情况 |
2.2 不同损伤因素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
2.3 术后1.5年随访结果 |
2.4 典型病例分析 |
3 讨论 |
(3)应用行气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分型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术前治疗 |
2.3. 手术治疗 |
2.4. 术后处理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肿胀值 |
3.2. VAS疼痛评分 |
3.3. C反应蛋白 |
3.4. 手术等待时间 |
3.5. AOFAS踝-后足评分 |
讨论 |
1. 中医对骨折治疗的认识 |
2. 行气活血汤立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2.1. 立方依据 |
2.2. 方解 |
2.3. 单味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肿胀值 |
3.2. VAS疼痛评分 |
3.3 C反应蛋白值 |
3.4. 手术等待时间 |
3.5. AOFAS踝-后足评分 |
3.6. 总结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优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在骨折早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5)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关节功能、疼痛评分、畸形情况比较 |
2.2 手术相应指标 |
2.3 预后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
3 讨论 |
(6)后踝骨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名称及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后外侧切口踇长屈肌内外不同间隙显露后踝的解剖学研究 |
引言 |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三种螺钉固定HaraguchiI型后踝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
引言 |
1.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新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研究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后踝骨折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手法复位联合高分子夹板治疗外踝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踝关节骨折的研究与治疗概况 |
1.1.1 流行病学特征 |
1.1.2 踝关节骨折主要分型 |
1.1.3 踝关节骨折诊断 |
1.1.4 骨折的手术治疗 |
1.2 中医对踝关节骨折的认识 |
1.2.1 骨折的病因 |
1.2.2 外用药物治疗 |
1.2.3 手法整复 |
1.2.4 夹板固定 |
1.2.5 中药内服 |
1.2.6 练功 |
1.3 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脱落标准 |
2.1.6 机构伦理与知情同意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样本量估算 |
2.2.2 随机入组及随机分组 |
2.2.3 治疗方法 |
2.2.4 观察指标 |
2.2.5 统计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一般资料 |
2.3.2 结局指标 |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
3.1 选择高分子夹板与石膏对比的依据 |
3.2 结局指标分析与讨论 |
3.2.1 疼痛 |
3.2.2 肿胀消退时间 |
3.2.3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
3.2.4 AOFAS评分 |
3.2.5 不良反应 |
3.3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及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踝关节骨折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踝关节骨折构成比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Mimics软件在三踝骨折术前计划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使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Mimics软件的使用结果 |
3.2 临床手术验证结果 |
3.3 随访结果 |
3.4 典型病例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三踝骨折的术前评估 |
4.2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
4.3 数字医学与数字骨科学 |
4.4 数字骨科手术 |
4.5 Mimics软件 |
4.6 Mimics软件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
4.7 问题与不足 |
4.8 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三踝骨折的诊治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三踝骨折62例手术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俯卧位踝关节后外和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体会[J]. 徐伟. 当代医学, 2020(35)
- [2]锚钉修补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伴内侧副韧带损伤疗效分析[J]. 张国锋,任甜甜,郑钧水,魏鹏,陈育宏,左荣跃,陈薇薇,董栋.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7)
- [3]应用行气活血汤联合手术治疗B3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D]. 戚轩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特殊命名的踝关节骨折及其诊疗要点[J]. 李亚星,任毅,唐霞,陈宇,吴仕舟,邓伟,朱赟,黄富国,张晖. 中华骨科杂志, 2019(21)
- [5]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及预后[J]. 陈林. 世界复合医学, 2019(05)
- [6]后踝骨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 欧娈海.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7)
- [7]手法复位联合高分子夹板治疗外踝骨折的疗效观察[D]. 陈理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踝关节骨折流行病学及成人踝关节骨折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研究[D]. 刘松.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探析[J]. 朱鹏飞. 双足与保健, 2019(01)
- [10]Mimics软件在三踝骨折术前计划中的初步应用[D]. 徐震宇. 苏州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