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的数字化理论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孙满盈[1](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几何公差类型自动生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对精密机械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误差控制的要求日益提高。几何公差能够更细致的控制误差,几何公差相对于尺寸公差的地位变的更加重要。几何公差类型的选取是公差规范最重要的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人员在设计机械产品时必须手动指定几何公差类型。对于相同的标称几何形状,不同的设计人员可能指定不同的几何公差类型。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快,机器学习为传统行业赋予了新的发展动力。为了实现几何公差类型的自动选取,本文将机器学习引入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辅助公差规范方法。本文完成的工作如下:(1)本文对装配体进行拆分,将几何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全面研究了影响几何公差类型选取的因素,包括几何要素的装配关系,基准以及检测仪器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放入数据集中,用于机器学习训练,将公差设计的实现由规则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2)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几何公差类型选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将过去的公差规范方案视为案例,并将合理的案例建立到公差规范数据集中。本文将数据集作为训练集进行训练,利用机器学习将公差设计问题转为优化问题,大大简化公差规范的复杂过程。(3)针对几何公差类型选取这一特定应用场景,本文对训练集进行特征工程,包括特征融合,数据上采样等操作,使数据更能反映公差规范问题的本质,同时本文也对训练方法进行了改良,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多算法融合以及交叉验证技术,对算法过拟合现象进行了改善,提高了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4)利用Python语言结合Scikit-learn库构建几何公差生成系统,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系统的工作流程。
高京[2](2020)在《基于MBSE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及典型标准研究》文中提出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伴随标准质量不断加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资源不断积累,海量的“标准资源库”已经形成,对标准化管理工作和标准研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标准体系研究是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传统的标准体系主要是以标准为中心对体系架构进行描述,缺少对标准内容以及标准之间关联关系的描述,无法充分发挥标准的协调性与配套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与标准化原理和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MBSE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并应用到了 ISO/TC10/SC6(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产品文件技术委员会/机械工程文件分技术委员会)标准体系研究中。首先,研究MBSE实践的理论基础,结合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一般方法,提出了 MBSE应用于标准体系构建的逻辑架构,为ISO/TC10/SC6标准体系研究提供思路。其次,梳理ISO/TC10/SC6标准体系范围内的各项标准内容、标准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间的关联关系,利用元建模机制,提取并整合标准关键语义信息,建立了 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并在XML文件中对数据进行了组织与存储,保证了模型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然后,在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ysML(系统建模语言)和Enterprise Architect建模工具,构建了 ISO/TC10/SC6标准体系模型,并围绕标准功能类别、标准内容和标准布局等方面,对ISO/TC10/SC6标准体系进行分析,识别出标准缺失问题。最后,基于ISO/TC10/SC6标准体系模型和标准体系分析结果,结合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与标准化需求,研究提出了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并针对典型标准技术内容展开了研究,为今后相关标准的研制提供了支撑。
本刊[3](2018)在《2017年互换性标准及基础标准化工作综述》文中提出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1)领域情况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的英文缩写简称GPS。GPS是以新的理念和概念,针对产品几何定义和精度控制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覆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产品几何特征,包括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结构等需要在技术图样上表示的各种几何精度设计要求、标注方法、测量原理、验收规则,以及计量器具的校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等,涉及
张阳,李月[4](2016)在《GPS标准体系助力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文中研究表明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显着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的提出,推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新一代GPS标准体系已在理念和方法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基于几何到基于数学,从仅仅规范几何精度标注内容和方法到规范整个几何精度的设计与形成过程,无不体现出当今最先进的几何精度设计与控制理念。制造业技术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技术基础,没有先进的技术标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高质量的产品,因此GPS标准体系对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具有很重要的推进意义。
龚江帆[5](2015)在《基于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的三维公差设计》文中提出新一代GPS(Dimensional and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是一套面向产品设计、制造与检验认证的统一的数字化规范标准,它为公差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与传递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也使公差设计的自动化成为可能。本文在总结国内外GPS标准与公差设计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面向新一代GPS标准的公差规范设计、公差分析与综合等技术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新一代GPS标准的基础理论,给出了与新一代GPS理论相一致的产品几何定义。对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二者的转换关系。(2)结合定位特征的分类与优先级别研究了运用定位图对零件的装配定位情况进行描述;给出了基准参考系中定位特征的公差规范模式与方法,并在总结基准参考系之间方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定位特征的附加规范;给出了公差带恒定度的定义与标识,研究了基于拓扑判断的基准参考框架的选择;最后,以一个装配实例对以上公差规范方法的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3)提出了基于分析线法的最小成本公差优化分配方法。运用分析线法建立几何功能要求与各定位特征误差变动的关系,得到功能表面的误差传递方程;给出了不同连接的位移表达,实现对误差的累积进行计算,并以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了三维公差分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以最小制造成本为优化目标、分析线法的误差传递方程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求解,实现对公差的优化分配。(4)利用CATIA/CAA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原型系统,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系统的工作流程。
张阳,石阳,李月[6](2014)在《新一代GPS标准体系影响中国制造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研究国内外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最新研究成果和新颁布的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传统设计制造理念和新一代GPS中的产品功能描述、规范设计、生产制造、测量检验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石培玉[7](2014)在《基于MBD的复杂零件测量信息识别与获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先进制造行业,应用三坐标测量机等数字化测量设备对复杂零件进行坐标测量非常广泛;测量信息的识别与获取,是确定零件待测几何要素、检测项目和检测内容的基础和依据。针对零件模型的不同工程表述,寻求直观、便捷和高效的零件测量信息获取方法及实现机制,多年来一直是计算机辅助检测规划(Computer AidedInspection Planning,CAIP)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热点研究问题。针对基于传统CAD技术所提供的零件模型定义和表示,进行测量信息识别与获取存在的问题,采用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的零件建模表示,并遵循新一代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GPS),探讨了相关测量信息识别与获取技术。通过全面总结、分析和研究目前零件测量信息识别与获取的主要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和实现模式,以零件模型的MBD数据集表示,作为零件建模的规范表示和测量信息获取的基础数据源。依据新一代GPS标准的几何模型定义及其标准体系构成,以零件几何模型组成要素的恒定类划分、以及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和表面形貌公差作为零件测量信息的构成内容;通过测量信息表示建模,构建了零件几何信息与公差信息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了以公差信息驱动相关几何信息获取的零件测量信息识别与获取实现机制。本文通过对零件MBD数据集中的测量信息构成进行分析,结合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构建了工件坐标测量信息关联关系表示模型,用于描述公差信息与几何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该模型给出UG NX环境下的坐标测量信息获取流程,开发了测量信息获取工具。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上述研究方法和获取工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周鑫[8](2012)在《基于GPS的典型几何特征数字化建模及规范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基于经验的公差设计,已不能适应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实现公差数字化设计,但由于公差是实现产品功能、协调其技术经济性的关键指标参数,而公差设计则是一个典型的多因素综合影响的复杂过程,如:产品的功能、结构、工艺、装配、检验、材料及应用条件特征等因素均直接影响着公差的确定,因此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公差规范设计方法,以至于设计、制造和检验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一代GPS集几何产品技术和计量认证为一体,提出了特征,要素,表面模型,对偶性等新的理论,这些理论为解决基于功能的公差数字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其中规范表面模型是指导公差设计的纽带,规范操作算子是实现公差设计的途径,两者对实现产品的规范设计过程与测量认证过程的对偶性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新一代GPS标准体系下,研究典型几何特征数字化建模及规范设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GPS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了特征、要素、恒定度、恒定类、表面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讨论了对偶性原理在产品生命全周期中的作用,综述了新一代GPS理论在产品制造业中的作用。第二,基于SDT理论研究了几何公差带的三维公差域建模方法,并基于新一代GPS规范了的典型形状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和典型位置公差(如平行度)的数学定义,建立了典型几何公差域的数学模型,实现了要素的定义、描述和规范的数学表达统一第三,基于蒙特卡洛理论和曲面拟合技术研究了典型几何公差的虚拟仿真模拟,构造了典型几何特征轮廓的肤面模型;研究了材料、加工工艺、结构等对肤面模型的影响,建立了典型几何特征肤面模型的修约规则:研究了有平面度、空间直线度、圆柱度规范要求的典型几何特征肤面模型生成方法。第四,基于GPS的典型几何特征规范设计研究。基于新一代GPS的操作和算子技术对所建立的肤面模型进行了规范操作,得到模型的系列特征值,并基于概率统计法得到了产品的规范特征值,用来指导公差设计。第五,开发了原型系统。以CATIA为平台,以VB为开发工具开发了典型几何特征数字化建模及其规范设计的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平面度、素线直线度、空间直线度、圆柱度等特征的规范表面模型的建立和规范设计。
尚俊峰[9](2011)在《基于GPS的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CAD/CAM/CAQ的应用和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加工精度从微米到纳米的提高,以计量学为基础的新一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Dimensional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简称GPS)标准体系在国际上已经形成。新一代GPS标准体系利用“不确定度”的量化特性和经济杠杆作用,将产品的功能、规范与测量评定集成一体,实现了过程的规范统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因此,不确定度理论是新一代GPS标准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之一,基于GPS的不确定度评定目前也已成为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检验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论文围绕基于GPS的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深入而又细致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了新一代GPS的表面模型及数字化描述技术、几何要素的获取工具——操作和算子技术、新一代GPS扩展的不确定度及其应用技术、基于GUM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及应用技术以及用于测量不确定度管理的PUMA程序等一系列GPS不确定度应用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深入剖析了它们的应用规律,导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工程实际中小样本的测量不确定度概算问题,论文引入灰色系统理论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给出了灰色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模型和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针对GUM(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法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不足,论文提出了将蒙特卡洛方法应用在GPS不确定度的评定中,给出了基于GPS测量不确定度管理程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与采用GUM法的不确定度计算结果接近,而蒙特卡洛方法克服了传统GUM方法求解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针对几何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分析了几何误差计量及不确定度的评定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在实际认证操作算子均采用规范操作算子时,不存在方法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由执行不确定度在实际认证操作算子中传递而来。基于此,本章在分析了执行不确定度的来源及组成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在要素操作中的构成及传递规律,包括滤波操作和拟合操作,推导出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以圆柱度仪为例计算了在圆柱度误差计量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圆柱度误差计量中认证操作算子的选用原则,为不确定度评定与几何误差数字化计量系统的集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基于前述的研究,研究了GPS不确定度评定与几何误差数字化计量系统的集成,进一步完善了其功能。这对于加快新一代GPS在工程实际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石云鹏[10](2011)在《基于GPS的数字化多功能应用工具系统的软件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制造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CAx技术不断进步且广泛应用于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制造中。同时,与之相关的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已经由以几何学为基础的第一代GPS发展到以计量学为基础的新一代GPS,国内外很多企业和高校已经开展对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的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但是对基于新一代GPS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应用工具系统的研究开发尚不深入。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并开发基于GPS的数字化应用工具系统及关键技术,对于促进产品精度设计与计量的数字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嵌入式系统为开发平台,使用数据库技术、数值优化算法技术、MINIGUI编程技术等来开发关于几何精度信息查询、几何精度设计、几何误差计量认证和与典型仪器(圆柱度仪)相集成等功能的数字化应用工具系统。论文在深入分析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从满足产品精度设计与计量认证需要出发,系统研究了产品几何精度信息查询、几何精度设计、几何误差评定等功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与规律性,建立了基于GPS的数字化多功能应用工具系统的整体架构;通过对新一代GPS知识的深入分析,进一步研究了产品几何精度信息体系的构成与优化,应用嵌入式数据库SQLite建立了几何精度信息的数据库,为后续的几何精度设计奠定基础;论文通过对传统意义上的尺寸精度及配合的设计、形位精度设计的基本思路方法的分析研究,结合新一代GPS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基于新一代GPS及产品功能特征的几何精度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尺寸精度设计方法和形位精度设计方法;通过对JCS042A型圆柱度仪数据测量特点的分析,开发了面向圆柱度仪的几何误差评定分析模块,实现对圆柱度仪采集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处理的功能。论文利用嵌入式开发环境下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软件MINIGUI分别完成了基于GPS的几何精度信息查询、几何精度设计、形位公差设计、误差计量认证以及与典型仪器集成等模块部分功能的设计与开发,对于促进应用工具系统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产品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结合实例对应用工具系统进行了必要的运行测试和可行性验证。
二、现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的数字化理论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的数字化理论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机器学习的几何公差类型自动生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框架 |
1.4 小结 |
2.基于机器学习生成几何公差类型关键理论和技术 |
2.1 引言 |
2.2 总体方法概述 |
2.3 新一代GPS标准体系以及产品几何定义 |
2.3.1 新一代GPS标准体系 |
2.3.2 产品几何基本定义 |
2.4 机器学习 |
2.4.1 机器学习概述 |
2.4.2 Scikit-learn学习系统 |
2.5 小结 |
3.几何公差数据集的建立和优化 |
3.1 引言 |
3.2 影响几何公差选取的相关因素研究 |
3.2.1 位置因素研究 |
3.2.2 空间因素研究 |
3.2.3 基准因素研究 |
3.2.4 生产因素研究 |
3.3 数据增强 |
3.4 小结 |
4.用于几何公差背景下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与优化 |
4.1 引言 |
4.2 问题转变 |
4.3 机器学习模型构建 |
4.3.1 支持向量机算法 |
4.3.2 K近邻分类算法 |
4.3.3 逻辑回归算法 |
4.4 训练方法以及评价指标 |
4.5 小结 |
5.原型系统的开发与实例研究 |
5.1 引言 |
5.2 开发工具 |
5.3 实例研究 |
5.3.1 数据建立 |
5.3.2 数据处理 |
5.3.3 实验结果对比 |
5.4 小结 |
6.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基于MBSE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及典型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机械工程文件国际标准化现状 |
1.2.2 MBSE方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MBSE在标准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
2.1 标准体系概述 |
2.2 MBSE实践的三大支柱研究 |
2.2.1 建模语言 |
2.2.2 建模方法 |
2.2.3 建模工具 |
2.3 基于MBSE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
2.3.1 MBSE应用于标准体系构建的逻辑架构 |
2.3.2 基于MBSE的标准体系构建方法的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构建 |
3.1 标准体系元建模理论基础 |
3.2 标准体系元建模流程 |
3.3 ISO/TC10/SC6标准体系元模型 |
3.3.1 需求分析阶段元模型 |
3.3.2 功能分析阶段元模型 |
3.3.3 体系架构设计阶段元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元模型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构建与分析 |
4.1 基于元模型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构建 |
4.1.1 标准体系需求模型 |
4.1.2 标准体系功能模型 |
4.1.3 标准体系架构模型 |
4.2 ISO/TC10/SC6标准体系分析 |
4.2.1 体系标准功能类别分析 |
4.2.2 体系标准内容分析 |
4.2.3 体系标准布局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与典型标准研究 |
5.1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需求 |
5.1.1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方向国际标准研制需求 |
5.1.2 机械产品数字化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需求 |
5.2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 |
5.2.1 机械产品数字化建模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 |
5.2.2 机械产品数字化仿真方向国际标准研制建议 |
5.3 《机械产品三维模型简化与轻量化要求》标准研究 |
5.3.1 标准需求分析 |
5.3.2 标准功能分析 |
5.3.3 标准关键内容研究 |
5.4 《数字化仿真机加工工艺要求》标准研究 |
5.4.1 标准需求分析 |
5.4.2 标准功能分析 |
5.4.3 标准关键内容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现行和制定中的机械工程文件相关国际标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3)2017年互换性标准及基础标准化工作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 |
2螺纹 |
3技术产品文件 |
4标准化原理与方法 |
(4)GPS标准体系助力制造业供给侧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制造业的发展与需求 |
1.1 高端化 |
1.2 智能化 |
1.3 服务化 |
1.4 绿色化 |
2 GPS标准体系对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影响 |
2.1 GPS标准体系对现代化产品精度设计的保障 |
2.1.1 现代化产品精度设计的流程 |
2.1.2 现代化产品精度设计的评定方法 |
2.2 GPS标准体系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方法 |
3 GPS标准体系如何推动供给侧改革 |
3.1 GPS标准体系对从业人员思想的转变 |
3.2 GPS标准体系对生产制造过程的改变 |
3.3 GPS标准体系推动制造业体制的转变 |
结语 |
(5)基于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的三维公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GPS标准的研究与发展 |
1.2.1 新一代GPS标准的提出 |
1.2.2 新一代GPS标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公差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公差规范 |
1.3.2 公差分析 |
1.3.3 公差综合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GPS标准理论基础 |
2.1 引言 |
2.2 新一代GPS标准理论体系 |
2.2.1 新一代GPS标准的综合模型 |
2.2.2 新一代GPS标准的理论框架体系 |
2.2.3 新一代GPS标准的体系模型 |
2.3 新一代GPS标准中的产品几何定义 |
2.3.1 表面模型 |
2.3.2 表面模型的描述 |
2.3.3 公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
2.4 几何尺寸与公差分析 |
2.4.1 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的比较 |
2.4.2 公差原则 |
2.4.3 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的转换关系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定位特征的三维公差规范设计 |
3.1 引言 |
3.2 基于定位特征的零件装配定位 |
3.2.1 定位特征 |
3.2.2 定位特征的优先级别 |
3.2.3 零件装配定位的表示 |
3.3 定位特征的公差规范 |
3.3.1 定位原则 |
3.3.2 定位特征的公差规范 |
3.3.3 定位特征的附加规范 |
3.4 基准参考框架的选择 |
3.4.1 公差带 |
3.4.2 公差带的恒定度 |
3.4.3 选择规则 |
3.5 规范过程与实例研究 |
3.5.1 公差规范过程 |
3.5.2 实例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分析线法的三维公差分析与综合 |
4.1 引言 |
4.2 基于分析线法的三维公差分析 |
4.2.1 几何功能要求 |
4.2.2 误差传递方程 |
4.2.3 分析点的位移表达 |
4.2.4 公差分析实例 |
4.3 基于分析线法的三维公差综合 |
4.3.1 基于分析线法的最小成本优化分配法 |
4.3.2 公差综合实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原型系统开发与实例研究 |
5.1 引言 |
5.2 开发工具 |
5.3 原型系统 |
5.3.1 系统框架 |
5.3.2 定位特征的定义与识别 |
5.3.3 三维公差标注 |
5.4 实例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新一代GPS标准体系影响中国制造业(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一代GPS标准体系的技术特点 |
2 新一代GPS标准体系对制造业的影响 |
2.1 制造过程信息化集成 |
2.2 传统几何精度设计与现代功能设计的对比 |
2.3 设计理念的转变 |
2.3.1 从业人员理念的转变 |
2.3.2 几何公差转变为功能公差 |
(7)基于MBD的复杂零件测量信息识别与获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1.2.1 课题来源 |
1.2.2 课题研究内容 |
1.3 课题研究背景和应用前景 |
1.4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MBD 技术与新一代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 |
2.1 传统零件工程定义与 MBD 技术的提出 |
2.2 MBD 技术的提出与应用现状 |
2.3 MBD 技术内涵 |
2.4 MBD 数据集的规范要求 |
2.5 新一代 GPS 标准及其几何表达模型 |
2.5.1 新一代 GPS 体系构成 |
2.5.2 表面模型及其几何要素 |
2.5.3 基于恒定类的表面要素构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 MBD 和新一代 GPS 的零件测量信息构成 |
3.1 智能 CMM 原理 |
3.2 零件坐标测量信息要求 |
3.3 工件检测信息提取技术 |
3.4 基于 MBD 与新一代 GPS 的测量信息构成 |
3.4.1 公差项目集合(TS) |
3.4.2 关联几何要素集合(FS) |
3.5 检测信息间的关联关系表示 |
3.6 测量信息表示模型与零件 MBD 测量模型基本建立要求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NX 系统二次开发工具简介 |
4.1 NX 软件简介 |
4.2 NX 二次开发概述 |
4.3 NX Open 应用程序构成和文件存储要求 |
4.4 NX Open 的运行模式 |
4.5 User Exit |
4.6 数据库建立与数据连接技术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 NX 的测量信息获取程序开发 |
5.1 系统总体设计 |
5.2 系统应用程序开发流程 |
5.3 测量信息数据建立与数据存储方式 |
5.3.1 概念结构模型建立 |
5.3.2 逻辑结构设计 |
5.4 检测信息提取 |
5.4.1 信息提取流程 |
5.4.2 公差信息获取 |
5.4.3 关联几何要素信息获取 |
5.5 应用实例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基于GPS的典型几何特征数字化建模及规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新一代GPS的形成与发展 |
1.2.2 新一代GPS的研究现状 |
1.2.3 公差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3.1 课题的来源 |
1.3.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总体结构 |
2 基于新一代GPS数字化建模理论基础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基于GPS的典型几何特征数字化设计系统的构成 |
2.2.1 系统框架 |
2.2.2 典型几何特征的规范设计流程 |
2.3 新一代GPS表面模型及其数字化描述技术 |
2.3.1 新一代GPS系统操作的表面模型 |
2.3.2 基于GPS的表面模型描述工具 |
2.4 基于新一代GPS的对偶性及共性操作技术研究 |
2.4.1 操作 |
2.4.2 操作算子技术 |
2.4.3 对偶性原理 |
2.5 三维公差域建模理论基础 |
2.5.1 SDT理论 |
2.5.2 SDT的点的空间运动理论 |
2.6 基于SDT的三维公差域建模方法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新一代GPS的典型几何特征数字化建模 |
3.1 引言 |
3.2 基于恒定度的形状公差数学建模 |
3.2.1 直线度公差数学建模 |
3.2.2 平面度公差数学建模 |
3.2.3 圆度公差数学建模 |
3.2.4 圆柱度公差数学建模 |
3.3 基于恒定度的定向公差建模 |
3.3.1 平行度公差数学建模 |
3.3.2 平行度和直线度组合数学模型 |
3.3.3 平行度和平面度组合公差数学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新一代GPS的公差模型规范设计研究 |
4.1 引言 |
4.2 初始公差值的确定 |
4.3 圆柱度规范表面模型的建立及规范设计 |
4.3.1 圆柱度规范表面模型的建立 |
4.3.2 基于GPS的圆柱度公差规范操作 |
4.4 空间直线度规范表面模型的建立及规范设计 |
4.4.1 空间直线度规范表面模型的建立 |
4.4.2 空间直线度规范操作 |
4.5 平面度规范表面模型的建立及规范设计 |
4.5.1 平面度规范表面模型的建立 |
4.5.2 平面度规范操作 |
4.6 本章小结 |
5 典型几何特征数字化设计模块运行实例 |
5.1 引言 |
5.2 原型系统开发平台和工具 |
5.2.1 CATIA v5r19二次开发平台 |
5.2.2 visual basic 6.0 |
5.3 主要模块与系统功能 |
5.3.1 圆柱度规范设计 |
5.3.2 平面度规范设计 |
5.3.3 空间直线度规范设计 |
5.3.4 素线直线度规范设计 |
5.3.5 圆度规范设计 |
5.3.6 组合公差规范表面模型的建立及规范设计 |
5.4 实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9)基于GPS的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总体结构 |
2 基于GPS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新一代GPS数字化理论基础 |
2.2.1 表面模型 |
2.2.2 操作和算子技术 |
2.3 新一代GPS不确定度理论 |
2.3.1 新一代GPS不确定度的概念 |
2.3.2 不确定度的GPS评定原理 |
2.3.3 新一代GPS不确定度的影响 |
2.3.4 不确定度评定与不确定度管理 |
2.4 小结 |
3 GPS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灰色系统理论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
3.2.1 灰色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 |
3.2.2 评定方法 |
3.2.3 灰色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适用性 |
3.2.4 应用实例 |
3.3 蒙特卡洛方法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
3.3.1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原理 |
3.3.2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GPS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
3.3.3 应用实例 |
3.4 本章小结 |
4 几何误差计量中的GPS不确定度分析 |
4.1 引言 |
4.2 产品几何误差计量中的GPS不确定度传播模型 |
4.2.1 产品几何误差的计量过程 |
4.2.2 产品几何误差计量中的GPS不确定度传递模型 |
4.3 执行不确定度的概算 |
4.3.1 测量条件与测量方法 |
4.3.2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分析 |
4.3.3 执行不确定度的概算 |
4.4 要素操作中的不确定度构成及传播模型研究 |
4.4.1 滤波操作中的不确定度传播模型 |
4.4.2 拟合操作中不确定度的传播模型 |
4.5 实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不确定度评定与几何误差数字化计量系统的集成 |
5.1 概述 |
5.2 系统总体框架 |
5.3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
5.4 运行实例及系统特点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1.参与的科研项目 |
2.发表的课题相关论文 |
3.参编论着 |
(10)基于GPS的数字化多功能应用工具系统的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新一代GPS国际标准体系的研究现状 |
1.2.2 几何精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1.3.1 课题的来源 |
1.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总体结构 |
2 基于新一代GPS应用工具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
2.1 基于新一代GPS应用工具系统的总体构成 |
2.2 嵌入式系统下几何精度信息数据库查询技术 |
2.3 基于新一代GPS的几何精度设计技术 |
2.4 基于新一代GPS的数字化计量认证技术 |
2.5 嵌入式系统下的MINIGUI程序开发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新一代GPS的几何精度信息查询功能设计 |
3.1 SQLite环境下的几何精度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
3.2 MINIGUI与SQLite的混合编程方法 |
3.2.1 MINIGUI程序开发技术 |
3.2.2 SQLite编程技术 |
3.2.3 MINIGUI与SQLite的混合编程方法 |
3.3 几何精度信息查询功能的开发实例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新一代GPS的几何精度设计功能模块开发 |
4.1 基于新一代GPS的尺寸精度设计与实现 |
4.2 基于新一代GPS的形状/位置公差设计与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5 误差计量认证及与典型仪器集成模块 |
5.1 应用工具系统与高精度圆柱度仪集成方案研究 |
5.2 基于嵌入式的误差计量认证功能设计 |
5.3 嵌入式误差计量认证模块与圆柱度仪集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四、现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的数字化理论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机器学习的几何公差类型自动生成方法研究[D]. 孙满盈. 中原工学院, 2021(08)
- [2]基于MBSE的ISO/TC10/SC6标准体系及典型标准研究[D]. 高京.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0(01)
- [3]2017年互换性标准及基础标准化工作综述[J]. 本刊.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18(07)
- [4]GPS标准体系助力制造业供给侧改革[A]. 张阳,李月. 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16
- [5]基于产品几何技术规范的三维公差设计[D]. 龚江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10)
- [6]新一代GPS标准体系影响中国制造业[J]. 张阳,石阳,李月. 航天标准化, 2014(03)
- [7]基于MBD的复杂零件测量信息识别与获取技术研究[D]. 石培玉. 河北科技大学, 2014(03)
- [8]基于GPS的典型几何特征数字化建模及规范设计研究[D]. 周鑫. 郑州大学, 2012(10)
- [9]基于GPS的不确定度评定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尚俊峰. 郑州大学, 2011(05)
- [10]基于GPS的数字化多功能应用工具系统的软件开发[D]. 石云鹏. 郑州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