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利用读者开发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陶继华[1](2020)在《新时期党校(行政学院)读者资源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读者资源蕴含着知识能力、社会关系、协同合作等因素,是图书馆取之不尽的发展资源。新时期党校图书馆呈现"专家型、外延型、忠诚型"三类读者资源的类型和特点。作为思政文化建设主体的党校图书馆要获得既有广度也有深度的资源,光靠挖掘图书馆自身内部资源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党校读者资源的独特性和功效性,积极开发调动读者资源,扩大图书馆资源视角,将读者资源建设真正纳入到党校事业建设和图书馆发展中。
王子舟[2](2017)在《论“读者资源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文中认为读者资源和读者资源建设是进入21世纪逐渐形成的图书馆学命题,它对以往图书馆学中的读者观、资源观都有所超越。读者资源与图书馆资源、用户资源、社会资源、社会资本等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读者资源建设的研究领域涉及读者资源的效用、类型与特征、分布、开发和利用、测度等。读者资源有读者的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关系资源、资产资源等类型,其特征具有内隐性、活态性、不稳定性、稀缺性、自组织性等。读者资源建设对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创新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读者资源的开发方法有整合资源的方法、链接资源的方法。那些成功开发、利用读者资源的案例,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竞争优势,也获得了同行的认可。
郑汉新[3](2016)在《图书馆读者资源的开发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惬意,读书成为人们的业余工作,不仅成为一种享受,也能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一定提高,但图书馆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是目前最大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图书馆读者资源进行开发是首要任务。本文详细阐述与探讨读者资源开发的特征、原则及读者资源开发的措施。
高红燕[4](2013)在《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是高校教师和学生了解并获取国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实际利用中各种问题的存在,高校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常常发挥不了其在教学科研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馆藏外文文献利用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
魏玮[5](2012)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图书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新生事物,自其诞生以来,发展迅速,以其独有的办学模式和特点为中国培养了大量高等教育人才,渐渐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但长期以来,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的研究却十分罕见,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因其环境的特殊性,在体制、管理、资源建设方面都与一般高校图书馆有所区别。有鉴于此,笔者希望以本文为引,以曾亲身工作过的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图书馆为例,对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做一探索。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文章分为五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作为引言表述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创新之处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目前对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的研究刚刚开展,国内外相关研究非常匮乏。因此在进行文献调研时选择了在管理、体制方面与本文研究对象有诸多相似点的独立二级学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以借鉴其部分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介绍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概况。首先介绍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从总体上对目前这一类型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情况做一概述;然后介绍中外合作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情况。之后对比介绍在结构、资源布局等多方面有代表性的10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宁波诺丁汉大学、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西安交大-利物浦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以及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图书馆这一典型案例的信息资源建设情况。第三部分是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现状。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信息资源布局与典藏、信息资源建设工作队伍的建设等,以西亚斯图书馆的实际工作情况为例,详细说明了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第四部分是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策略。包括信息资源建设难点、作为具体实例的西亚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策略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策略。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语。总结全文,对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建设做出展望。
王俊文[6](2008)在《关于利用读者开发馆藏资源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文献资源是一种有着特殊价值的宝贵财富。作为知识宝库和信息源的图书馆,深入开展对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着重探讨了利用读者开发馆藏文献资源的内容及原则。
赵艳霞,孟若娟[7](2006)在《试论医院图书馆发展的构想》文中提出本人是一个热爱医学事业的工作人员,结合十余年实际工作经验,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医院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借鉴先进图书馆的发展经验,本文提出了医院图书馆发展的几点建议,旨在促进医学信息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医院图书馆的作用。
薛享琛[8](2006)在《论图书馆读者资源的开发》文中指出读者资源的开发活动在现代图书馆信息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开发读者资源开发的特征、开发原则和针对不同读者的开发意义进行了论述。
林丽敏[9](2005)在《论读者资源的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卫萍[10](2004)在《浅谈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文中指出就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与前景、途径与方法以及建立健全馆藏文献资源借阅制度等几方面,结合实际工作略陈己见。
二、论利用读者开发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利用读者开发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党校(行政学院)读者资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读者资源的涵义和研究现状 |
(一)读者资源的涵义 |
(二)读者资源研究现状 |
二、党校读者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
三、党校读者资源的建设 |
(一)读者资源的开发方法 |
(二)读者资源的利用 |
1. 知识资源的利用。 |
2. 读者人力资源的利用。 |
3. 读者关系资源的利用。是指图书馆借 |
四、党校读者资源建设的意义 |
(一)对党校图书馆事业的意义 |
1. 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
2. 丰富党校图书馆资源形式。 |
3. 强化馆员队伍建设。 |
4. 推进服务体系创新。 |
5. 增加图书馆的竞争优势。 |
(二)对党校事业的意义 |
1. 助力党校文化建设。 |
2. 促进党校科研建设。 |
3. 推动党校学风建设。 |
(三)对党校读者的意义 |
1. 符合读者发展需求。 |
2. 实现读者共建共享。 |
3. 构建读者优势互补。 |
4. 建立读者多重支持。 |
结语 |
(2)论“读者资源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读者资源观的形成过程 |
1.1 传统图书馆学理论的局限 |
1.2 读者资源观的形成过程 |
2 读者资源定义及其研究领域 |
2.1 读者资源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2.2 读者资源研究的主要领域 |
3 读者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
3.1 读者资源的类型 |
3.2 读者资源的特征 |
4 读者资源建设的意义 |
4.1 对图书馆学发展的意义 |
4.2 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意义 |
5 读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5.1 读者资源的开发方法 |
5.2 读者资源的利用以及转化 |
(3)图书馆读者资源的开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读者资源开发的特性 |
1.1 读者资源和图书馆文献资源相互融合 |
1.2 读者与图书馆在开发工作中相结合 |
2 读者资源开发的原则 |
2.1 互惠共赢原则 |
2.2 择优原则 |
2.3 认知原则 |
3 读者资源开发的有效措施 |
3.1 增强共建共管共享的发展理念 |
3.2 培养智慧型、综合素质强的馆员 |
3.3 合理激励 |
4 结语 |
(4)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三、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
四、结语 |
(5)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创新之处 |
1.4 研究方法 2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概况 |
2.1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发展历程 |
2.2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总体情况 |
2.3 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基本建设情况 |
2.3.1 10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基本情况 |
2.3.2 西亚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基本情况 3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
3.1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 |
3.1.1 采访原则 |
3.1.2 采访方式 |
3.1.3 收集信息需求的渠道方式 |
3.1.4 已购文献资源验收加工 |
3.2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布局与典藏 |
3.2.1 馆藏文献布局 |
3.2.2 馆藏文献典藏 |
3.2.3 馆藏文献管理与保护 |
3.2.4 图书馆与学院各专业院系资料室的协调统一 |
3.3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 4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策略 |
4.1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难点 |
4.2 西亚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策略 |
4.3 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具体发展策略 |
4.3.1 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 |
4.3.2 形成本馆的特色馆藏 |
4.3.3 加强与母体院校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
4.3.4 重视对外方文献资源的利用 |
4.3.5 加强电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
4.3.6 信息资源结构调整和整合 |
4.4 信息资源建设工作队伍的建设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关于利用读者开发馆藏资源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读者开发馆藏文献的必要性 |
1.1 发挥读者的专业优势,弥补馆员知识的不足 |
1.2 利用读者的智力资源,实现馆藏资源的潜在价值 |
1.3 增强开发的针对性,丰富馆藏资源 |
1.4 节省开发费用,提高开发效益 |
2 利用读者开发馆藏文献的基本内容 |
2.1 根据各方需要确定开发项目 |
2.2 发挥各自优势搞好开发研究 |
2.3 利用各种渠道推广开发成果 |
3 利用读者开发馆藏文献的主要原则 |
3.1 互利原则 |
3.2 适度原则 |
3.3 择优原则 |
(8)论图书馆读者资源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读者资源开发的特征 |
(一) 读者资源与馆藏文献资源相结合 |
(二) 读者自我服务与相互服务相融合 |
(三) 读者与馆员在开发工作中相配合 |
二、读者资源开发的原则 |
(一) 互惠原则。 |
(二) 适度原则。 |
(三) 择优原则。 |
(四) 认知原则。 |
三、学生读者参加网络资源开发的意义 |
(一) 图书馆对学生读者活动组织负有指导的责任。 |
(二) 学生读者活动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 |
(三) 组织学生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 也为自己创造了实践教育的条件与机会。 |
(9)论读者资源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读者资源与馆藏文献资源相结合 |
2.读者自我服务与相互服务相融合 |
3.读者与馆员在开发工作中相配合 |
四、论利用读者开发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党校(行政学院)读者资源建设研究[J]. 陶继华.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 [2]论“读者资源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 王子舟. 图书馆杂志, 2017(05)
- [3]图书馆读者资源的开发分析[J]. 郑汉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0)
- [4]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高红燕. 学理论, 2013(07)
- [5]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图书馆为例[D]. 魏玮. 郑州大学, 2012(09)
- [6]关于利用读者开发馆藏资源的思考[J]. 王俊文.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8(02)
- [7]试论医院图书馆发展的构想[J]. 赵艳霞,孟若娟. 医学信息, 2006(02)
- [8]论图书馆读者资源的开发[J]. 薛享琛. 大众科技, 2006(01)
- [9]论读者资源的开发研究[J]. 林丽敏.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2)
- [10]浅谈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J]. 王卫萍. 图书馆学刊,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