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读书报告

明清时期读书报告

问:明清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总结
  1. 答:明清时期的经济迹厅,政治,文化总结:
    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数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2、经济: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继续发展,百姓自给自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统治者重农抑商并实行闭姿毕隐关锁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3、文化:儒家思想活跃,带有封建色彩的早起启蒙思想产生,但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魏源的””思想,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也在这个时候萌发。
    维新思想,西学东渐成为新的思想潮流。
    扩展资料:
    1、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定都于应天府。
    2、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建立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参考资料:
  2. 答:文化:承古萌新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2.带有封建色彩的早起民主思想应运而生;3.伴随城市的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4.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5.西方传教士的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经济:1.调整生产关系。明朝推行“一条鞭法”,并改革赋役制度,相对减轻农民的负担,并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推行的“摊丁入亩”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2.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作物品种增多,种植面积扩大,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打下基础,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3.手工业的银和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明中后期兆历,在江南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4.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纷纷兴起。但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之后。政治:1.加强中央集权,对中央和地方的管制进行了调整。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在地方族搏搜,实行三司分权。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清朝设六阁,置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高峰。2.明朝制定《大明律》,增加经济立法。并推行“八股取士”,控制世人的思想。清朝实行严格的文字狱,加强中央皇权。
  3. 答:经济 明清时期我国经济格局的基本特点有 1、中国经济中心在南方 2、长江沿岸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3、浙江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4、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 流通范围的扩大 流通规模的扩大 流通布局的变化政治 强化君主专制 明:废丞相,橡仔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直接对皇帝负责;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采取八股取士;削藩, 大仔含兴文字狱,君主专制全面强化。清:设军机处由皇帝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设立军机处,既减少了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环节,又提高了皇帝处理政务的效率和保密性,大兴文字狱,封念如笑建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文化 1、因为市民阶层的扩大,明清小说发展迅速。2、因为清初大兴文字狱,导致清初的文人都不敢研究时政,纷纷将目光转移到历史和考古上,有了长足发展。3、因为皇权的加强,使得宫廷文化发展较快,集中在建筑领域。4、科举制中采用“八股取士”,导致文化衰退,文人都以升官发财为目的而读书,使得讽刺小说很流行。5、清朝中后期,列强入侵,民族危亡,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中西文化开始交融。6、戏曲、绘画大发展。
问:明清时期文化的特征及主要成就
  1. 答:特点:
    1、因为市民阶层的扩大,发展迅速.
    2、因为清初大兴,导致清初的文人都不敢研究时政,纷纷将目光转移到历史和考古上,有了长足发展.
    3、因为皇权的加强,使得宫廷文化发展较快,集中在建筑领域.
    4、中采用“”,导致文化衰烂迹退,文人都以升官发财为目的而读书,使得讽刺小说很流行.
    5、清朝中后期,列强入侵,民塌灶族危亡,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体现在文化上就是中西文化开始交融.
    6、戏曲、绘画大发展.
    成就:
    1、四饥衫并大名著
    2、《康熙字典》
    3、《永乐大典》
    4、《四库全书》
    5、、故宫、天坛
    6、《儒林外史》
    7、《老残游记》
    8、《海洲志》
    9、京剧
    10、吴昌硕、齐白石、的字画.
    想到的就这么多,可能并不完成.
问:求一篇45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 围绕中国神话故事!!!
  1. 答:华夏儿女缘何称炎黄子孙
    公元前2500年左右,黄河流域出现了轩辕氏黄帝这面大旗。于是,一朵朵绚丽的文明之花,便从黄帝这个人文伍搏始祖中先后开出。黄帝植谷,黄帝造车,黄帝捕鱼,黄帝制镜,黄帝纺纱……在中国文化的曙光里,处处留下了黄帝的剪影。
    同时,中华民族的另一远古英雄也出现在这黄土高原上。他就是炎帝。史传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作耒耜,教民农作,尝百草而治百病,所以又称为神农氏。在他率领下的原始部落,于黄土高原上的渭河流域,种植百谷百蔬,使这一带的黄土地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
    后来,炎、黄二帝联合起来,在涿鹿大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而在孤泉大战中,黄帝又打败了炎帝。黄河流域经历了大裂变和大融合,炎、黄两族逐渐融合,也同化了其他一些民族部落,最后形成了以黄帝为黄同祖先的多民族的华夏族。据说,颛顼、帝喾、尧、舜、禹,这些充满灵光的中华民族的远古英雄,都是黄帝后裔。而进入阶段社会的夏、商、周三代的祖先,也都是黄帝子孙。他们自称为“华夏”,有时也单称“华”或“夏”,而把黄帝奉为始祖,又自称为“炎黄世胄派橘滑”或“黄帝子孙”。凝重的黄土地上,因此而开掘出了一个农业中国。
    于是,黄色成了中国的国色。中国的龙,多被绘以黄色尘腊。隋、唐以后皇帝穿的龙袍,以黄色制作;帝王宫廷的装饰,也最尚黄色。才接受百官的朝贺;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在黄河边上“黄袍加身”,才坐上皇帝龙椅的。
    黄河、黄土、黄帝、黄帝子孙,正好是一组极有文化意义的象征。也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常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明清时期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